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范文第1篇

1目前风景园林设计标准概况

在日常的设计、评标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相对一致的标准来对设计的内容进行约束和判定,但是如何确定标准,如何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是比较困难的。在设计行业特别是园林设计行业,已经存在一种共识,那就是难以确定主客观标准。一直以来,缺乏判断标准和将判断标准主观化,成了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和设计评审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1.1关于标准的概念。标准在《辞海》解释为:“衡量事物的准则。如:取舍标准。引申为榜样、规范。”正常来说,国标、行标是行业内的一种共同约定的规范和规定,对于其基本要求和内容,行业内必须共同遵守,对于风景园林设计行业来说,这是设计行为的下限,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同时,国标、行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范围和内容可以根据行业发展需要进行发展、修改和扩大。但是,在没有颁布新的国标、行标之前,行业还需共同执行原有的标准。

1.2我国有关的风景园林设计标准。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风景园林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园林术语标准》、《园林制图标准》等,但是这些标准大多是针对整个行业的,包括设计、管理、施工等多方面。然而在设计方面,更多是“规范”而不是“标准”,如《公园设计规范》等。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相比,不健全、不完整的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标准体系,在客观上阻碍了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发展。

2从行业发展现状看风景园林设计标准

当前,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现状,导致在该行业中大量存在“是”与“非”、“好”与“不好”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在经济规模上看,风景园林行业目前虽然行业规模比较小,但却异常“火爆”其极快的发展速度、复杂数量极大的参与人员,在全世界范围内用空前一词来形容也不为过。以至于澳大利亚等设计任务并不多的国家也纷纷有“园林”或“景观”设计大师来到我国参与设计项目,甚至属于城市国家的新加坡,也令人吃惊地出现很多的设计大师,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在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咱有极大的市场份额。这种现象辩证地看,对于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正向的影响,即国外设计师的到来,可以为我国带来一些新的概念或相对成熟的技术;二是从负向影响来看,也可能使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盲目地引入和广泛地应用一些并不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概念或内容。关键的问题在于,国外的设计内容或设计者本人,不管是能不能符合设计要求,也不论是否符合基本的“是”与“非”的标准,都不重要,一般国人总感觉“洋”的东西就是好的,只要与“洋”沾边,“是”与“非”的标准就都不存在了,就都是好的,然而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国人已经开始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并追念在转变着一偏颇的观念。

3从模糊性上看风景园林设计标准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色彩;南明山;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1 风景园林设计色彩及其分类

一般来说,组成风景园林的色彩分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3种。自然色是指自然物质本身表现出来的颜色,如风景园林中天空、水体、植物和石材等呈现的色彩;半自然色是指虽经人工加工但不改变自然物质本身性质的色彩,如风景园林中经人工加工过的木材、金属和石材的颜色;人工色是指利用人工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颜色,如风景园林中所用瓷砖、玻璃等的色彩。

2 风景园林设计中各种色彩的综合运用

2.1植物自然色的运用

艺术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看到风景园林景观时,最刺激眼球的首先是色彩,其次才是形体、线条与质感。风景园林景观的大部分由千姿百态的植物来装点,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色彩搭配非常关键。科学合理的设计应该既考虑植物色彩的丰富多样性,又要充分发挥丰富的植物色彩自然优势。

2.2半自然色和人工色彩的运用

构建引人入胜的风景园林优美景观,需要设计工作者运用园林艺术手法,将各种植物的观赏要素与“硬性构筑物”等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硬性构筑物”主要是指山石、水体、道路、建筑、栏杆、雕塑、小品装饰和园林灯饰等园林要素。在“硬性构筑物”设计中,既要关注单个“硬性构筑物”元素的材质和色彩的美观,又要注重这些元素与植物色彩的搭配,以及这些要素相互之间的色彩搭配。在半自然色和人工色彩的运用中,要注意根据园林的整体布局,利用冷、暖色的自身特点,通过合理的搭配与处理,使园林空间达到美观生动的艺术效果。

3 丽水市南明山风景名胜区色彩设计分析

南明山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城南2km处,与南明湖山水相映。根据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丽水市将形成“两城夹一山”的城市格局,南明山将从丽水市城区的一座郊外山转变成为“城中山”。根据南明山风景名胜区控制规划,南明山风景名胜区将成为城市绿心、绿肺,将成为市民双休日甚至平时傍晚康乐、休闲、观光频率最高的风景区。

3.1色彩在南明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文化方面的体现

在景观文化方面,南明山景区生态条件良好,具有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历史上一直是宗教朝拜的圣福之地,至今仍留有丰富的人文遗迹,因而可以说南明山景区具有古、幽、珍、奇、秀的风景资源特色。根据以上资源特色和开发利用的可能,以及名声景区总体规划,南明山景区在景观文化建设方面的定位为:以摩崖石刻和寺庙园林为特色,以观光、朝觐为主的山水文化景区。据此特点,色彩设计在南明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文化方面应注意体现以下几点:一是在景群规划上,要突出南明山强烈的佛教文化氛围和摩崖石刻艺术特色,并将其融入自然山水之中,如南明山仁寿寺修建宋代,坐落于南明山半山腰上,周边植被丰富,在寺内外保存有众多的名树古木,悠久的佛教历史文化与之交相辉映,在苍翠质朴的环境下,弘扬佛法,传教育人,教化了一代代的丽水人民;二是在生物景观规划中,要加强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除维护原有的植物群落外,要注重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和生物景观,引入现代化的人文景观,丽水政府对南明山制定了“南明山桃园养生圣境项目”将现代化融入到南明山的开发中,打造出在绿色的包围下,在自然中养生、健身、休闲的旅游胜地;三是在建筑风貌规划中,要注重亭、台、楼、阁、廊、杆等各类建筑的色彩设计,使雅致、轻巧、秀丽的江南建筑风格得以充分体现,如南明山风景区的松风亭与遐观亭,红柱灰瓦,在一片绿景下,炫眼夺目,衬托出一片跳跃,轻盈场景。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风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在风景园林中应用数字技术来进行科学研究、规划设计、远程教学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在网络上的风景园林信息、方案征集、网络会议、网上方案评审等。信息检索给风景园林专业人员提供了直观、理性的空间分析工具。通过对检索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可以将反映基地的各种要素信息进行统计,并对各地图要素进行操作、编辑、提取。在以后的风景园林施工设计中,园林设计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可以方便的对边远地区的基地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

一、风景园林数字化的内容

笔者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规范的掌握,认为风景园林数字化应该包括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数字化、风景园林实景的数字化等相关信息的数字化。

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数字化

在工作设计中,工作人员需要对设计效果的可预见性,需要大量的表现图和资料来表述出园林景观设计所要展现的寓意,希望在没有完工之前,就能展现出景观的设计效果,根据功能需求、艺术需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修改,方便相关领导和甲方人员对设计方案提出建议,做出决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变化更新,给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能随时修改和展现的空间,更好的表现出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意图。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的解决以前图纸难以修改的问题。

在实际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中,数字化的应用具体表现在文字信息、风景园林主题以及景点介绍的相关信息方面。其中,文字信息数字化设计范围比较广,不仅包含每个设计案例的基本情况、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情况这些背景信息,而且包含了对景观资源的评价分析、设计思想、设计原则和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说明书;风景园林主题信息数字化的对象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这里说的风景园林主要指的是专题性的园林,如纪念性风景园林、观光型风景园林;景点介绍,主要指的是那些有充分代表性并且富有特色的景点,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名树、名花、雕塑、喷泉、广场的进行解说。为了实现风景园林的设计目标,我们需要对其相关信息进行数字化并且加以管理。因为,这些信息都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依据,是其设计内容中不可缺少的素材,我们只有明确了这些信息,才能合理利用。总之,通过把这些信息数字化并连同风景园林的三维模拟图形、图像一起提供上网,对于用户理解理解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思想和用户在线游览风景园林,提供了便利。

2、风景园林实景的数字化

风景园林实景的数字化即是风景园林的三维模拟,它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等技术,获取实地数据和遥感影像,采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图形化。通过与Internet的集成,以及声音、照片和视频动画等的链接,园林设计者可以在三维模拟风景园林中动态地、全方位地对园林中的各个景点进行浏览和欣赏,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数字高程模拟对风景园林进行三维模拟,制作三维模型,全面、详尽地表述景观整体的美学特征和环境氛围,达到风景园林的景观更加直观化的目的。上述两种方式都是对风景园林实景进行的数字化,对于专家分析景观的格局和确定景观观光分区及旅游开发具有很大的作用,做到对风景景观的优化和美化,发挥出景观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

二、风景园林数字化技术的方法

根据风景园林数字化的内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法做好风景园林的规划、施工和管理。

1、建立园林设计数据库,对现状的信息进行采集

园林设计是与建筑、市政等一些其他的设计相似,首先,我们应该根据现有的地形图以及数据库和信息化的资料,进行现状调查和信息采集,其中信息采集包括周边的环境,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的现状信息进行采集,对现有的地形图以及数据库和信息化的资料进行核对和充实,建立全面、完整的图样库。运用数字化可以减少信息的损失,填补了以前信息采集容易丢失的漏洞。

2、利用三维技术建立模型

任何一种建筑设计都是采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对特定的空间进行组织,用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功能的需要。在某一个设计地域内,利用对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的山水地貌进行改造,结合栽植的植物和建筑的布置格局,构建出一个供人们使用、居住和观赏游玩的良好环境。我们利用计算机把采集的现状信息进行转换,作为设计人员的参考图,由设计人员进行初步方案的设计,再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要设计的地域进行大致的设计意图勾勒。再由数字化制作人员,根据设计意图,进行初步的三维模型制作,寻求环境分布关系和空间分布关系的合理结合,在构图技法上考虑统一、变化、尺度、比例等的原则。

3、根据设计的反馈信息,确定空间关系

设计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得到的空间分布关系图,结合当地的周边环境、名胜古迹进行园林深入布局的考虑,把周边环境运用到计算机模拟的透视图中,进行借景、尺度与比例的综合考虑。再根据功能等的需要,设计出总的设计意图。

4、做好材质的设定,用以增加艺术感染力

数字化制作人员依据总的设计意图,利用多项技术,进行精确的三维建模工作和对材质的编辑,赋予材质色彩斑斓的使命,考虑绿化景观的地域性,增加园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

5、做好对后期工作的处理

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多种功能,进行艺术效果的分析和修改。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设计的功能,风景园林的设计不光是供游赏,还可以改善城市的气候条件,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等,进行综合考虑,达到景观与城市建设的完美结合的目标。

三、数字技术的现状

上世纪60年代,从美国利用计算机来完成风景规划的工作以来,许多大学、科研机构和设计公司慢慢把目光投入到对风景园林领域新技术的应用研究上,相继出现的专业软件的开发和专家系统的研制等,成为世界的前瞻性力量。最近几年,国内学者已经在园林专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俞孔坚建立的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理论模型,赵涛构想的风景园林综合信息系统理论框架等。但是,目前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在风景园林方面的应用程度仍旧很低。园林工作者大多是偏重对数据库的建立和单纯的制图,对风景园林中的数字技术还属于盲人摸象,徘徊在应用的门槛之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对风景园林新技术领域的不够重视,没有形成整体的技术应用和开发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土地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对大空间土地利用中对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和荒废土地的利用以及城市建设这些方面。

参考文献

[1]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范文第4篇

作者:纪鹏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研究性教学不够。研究性教学是指提倡“以探究为基础,而不是以传递信息为基础的学习”,使学生从知识和文化的接受者变成探索者。我国现行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方式多以单向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内容重视不够,不能很好的理解专业知识。为改变现状,应该着手进行风景园林的教学变革,建构风景园林专业研究性教学体系,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采用“以实际项目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强化研究性教学环境的支撑体系,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立恰当的对基本功、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3]。农业院校课程特色不突出。目前国内开展风景园林教育的院校,主要以农林、建筑、综合类院校等为主。社会对农林院校园林毕业生的定位,也是以擅长植物造景为特色。但我国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教育虽偏重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性开发的研究不够深入,停留于表面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就形成了农林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色不突出、缺乏竞争力的现状。

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加强各门课程互动与交流。园林规划相关课程相对比较广泛,课程的设置时间及知识掌握程度都会对后期园林规划设计产生影响。应当通过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以园林规划设计这门园林骨架课程为中心,把分散在各个学期的“点”(设计初步、艺术原理、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城市绿地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等)都围绕到园林规划设计这个“中心”上,加强“点”课程向“中心”课程的引入,强化教学内容、形式和组织上的各种关系,使教学目标更为清晰。通过完善教学体系,强调各门课程学习内容与教学组织的相关性,有效控制课程之间的衔接与阶段过渡,让每门课程能够准确介入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后期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水平。引入设计实例,加强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际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主要强调长期的、跨学科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以创造性思维方式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各种实践问题的最佳方法。风景园林学科与项目相关的课程,应当尽量统一成为一个与某项目相关的专业课程群。如在进行某个社区公园项目的设计时,这个公园施工图的内容应成为工程类课程的一部分,效果图表现应该成为园林计算机制图课程的内容,植物景观设计应成为植物配置课程的内容,涉及的本专业不擅长的部分(如建筑结构)应联合相关专业的学生共同完成,保证学生学习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使学生在完成该课程群的课后能接触到一个完整的项目内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整个项目的过程了然于心,掌握较高的工程应用技能,同时也提高他们解决项目运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的能力。加强研究性教学方式。风景园林教育采用研究性的教学方式,能最大地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风景园林学科许多问题的提出,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而是会有多种答案。但是对于问题解答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使学生自然地把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研究性教学的课堂教学形式可不拘一格,如师生问答型、随堂讨论型、专题研讨型、拓展学习型、课题研究型等。风景园林学科可以采用专题研讨型、课题研究型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方式进行研究性教学;学生应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以课堂讨论或汇报的形式进行成果交流,并将好的研究成果推广到社会。教师则要从思想和知识储备方面要做好研究性教学的充分准备,做好引路人的角色[4]。突出农业院校特色。植物配置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头戏,也是农林院校毕业学生立足社会的出发点。植物知识是一个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结构。为此,作为农林院校的园林毕业生必须加强生态学、树木学、植物学等知识的学习。根据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就业现状,建议各个学校合理进行课程设置,组织学生到现场识别植物,对植物配置优秀的案例进行剖析,并且进行徒手绘图,分析优劣,提交报告。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民生态意识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不断涌现,学习植物群落的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也越来越成为园林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的需要,使得园林植物配置真正成为农林院校的特色。

风景园林学对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与人类环境之间的矛盾起着特殊的作用,其前景十分广阔。因此,一定要深化园林学科的教学改革,促进教育符合时代潮流发展,为市场经济培养出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技能型人才

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园林专业,时称“造园”专业,开创了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的先河。近年来,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的缺失对我国风景园林事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日渐显现。2006 年 4 月,教育部公布了《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结果的通知》“,风景园林”专业作为北京林业大学的新增专业首批获准招生,学制 4 年,授予工科学位。这意味着停止了 9 年的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招生工作再次开展,由此,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又进入了一个全面恢复和全新发展的局面。

一、职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园林专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见表1)包括2种工程技术岗位,即风景园林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和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人员岗位,以及6种职业工种,即花卉园艺工、草坪建植工、插花员、盆景工、假山工、园林植物保护工等。可见,高职园林专业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专业。

因此,高职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植物栽培与管理、园林绿地管理等专业技能的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模式选择

实施“注重基础,工程结合、培养能力、拓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执行“通识教育 + 学科基础教育 + 专业教育 + 第二课堂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按“先大类培养、再专业方向分流”的人才培养方式,实行以学生“有范围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和自主选择课程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学分制,努力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尽可能满足各类学生的求知和成才需要。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成人成才,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知识体系建设

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涉及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综合性、实践性强,知识面广,具有相当的综合性和边缘性。正因为该专业内容十分繁杂,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多样化和完备化。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专业知识体系的四大平台:

3.1 生态类知识平台

以植物学基础、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栽植与养护管理、城市生态绿地规划、风景园林植物规划设计、风景园林生态工程等课程为代表;

3.2 艺术类知识平台

以素描、色彩、钢笔画与速写、国画、书法、园林美与园林艺术、风景摄影、盆景与插花艺术等课程为代表;

3.3 工学类知识平台

以建筑与园林制图、风景园林设计初步、测量学与 3S 技术、建筑构造与材料、建筑力学与结构、风景旅游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建筑设计原理、古建筑设计原理、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为代表;

3.4 人文类知识平台

以中外建筑与园林史、中外风景园林思潮、环境心理学、建筑与园林法规、园林文学等课程为代表。

3.5 绿化工程方面

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应包括:(1)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技能;(2)园林树木的栽培与养护技能;(3)园林植物和花卉的繁育、栽培、种植施工等技能;(4)草坪的栽培管理与养护技能;(5)园林苗圃的建造和开发技能。

3.6 建筑艺术方面

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应包括:(1)园林建筑制图的技能;(2)园林建筑艺术设计的技能;(3)假山、喷泉、水池、风景墙、盆景和塑石等园林小品的设计与施工技能;(4)园林艺术品的设计与制作技能;(5)园林建筑工程的施工与管理技能。

四、“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根据高职园林专业各个教学模块的要求及教学进程,学校应与不同的园林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各年级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园林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可以提高技能,增长见识。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经常参与园林企业的实际运作,既可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又可以把课堂搬到园林企业、园林施工现场开展实地教学,从而优化了教学内容。同时,“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也有助于拉近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促进学校利用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形成园林企业、学生和学校“三赢”的局面。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将大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人类在新世纪中,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同时也向往更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因此,人类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必然日益增强。这就要求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的学术造诣和水平更上一层楼,促使社会对风景园林行业和专门人才的需求量迅猛增长。在这样大好形势下,风景园林专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生存挑战。因此,对于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工作者来说,一定要深化风景园林学科的改革,促进教育符合时代潮流。我们要提倡加强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和实践的联系,倡导风景园林专业“跨专业、跨领域”的通才教育,强化学生“批判性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走向“跨学科、多层次”的风景园林学教学模式,为市场经济培养出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