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学的重要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数学工具 经济分析 经济预测
在经济学发展的历程中,一些数学工具在不断地被应用于经济学的许多领域,这使得数学在不断应用于经济学的过程中强化着二者的关系。而且经济学发展中的每次重大突破都与数学有着重大的关系,微积分应用于经济学中引发了经济学的边际革命;随着概率论的引入,经济计量学应运而生;在运用了运筹学中的博弈论之后,对经济问题中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的研究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总结起来,数学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数学工具研究一些确定性的经济关系,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另一方面是对一些不确定性的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工具根据已有的经济现象预测未来,探索一些经济规律。
一、数学工具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1.利用导数进行边际分析
定义 设y=f(x)是一个经济函数,其导数f’(x)称为的f(x)边际函数,f’(x0)称为f(x)在x0的边际函数值。例如,成本函数C(q)的导数C’(q)称为边际成本;收益函数R(q)的导数R’(q)称为边际收益;利润函数L(q)的导数L’(q)称为边际利润。
由边际函数的概念不难发现,经济学中的边际概念实际上就是导数概念的经济化,所以我们就完全可以把数学分析中有关利用导数研究函数性态的知识用来进行边际分析。例如,通过利用导数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从而分析总利润随产量的变化的情形。
总利润函数等于收益函数与成本函数的差,即L(q)=R(q)-C(q) ,则边际利润L’(q)=R’(q)-C’(q)。由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得到:,而,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经济现象,(1)当产量已达到q0(q0是满足R’(q)≥C’(q)的解),此时L(q)是增函数,若再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大于所增加的成本,总利润增加;(2)当产量已达到q0(q0是满足R’(q)≤C’(q)的解),此时L(q)是减函数,若再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小于所增加的成本,总利润减小。
导数的定义决定了在边际分析中,所讨论的是函数的变化率问题,是个绝对变化率,而要更深入的分析一些经济问题,需要研究函数的相对变化率,进行弹性分析。
2.利用导数进行弹性分析
弹性研究的是函数的相对变化率(因为与都是相对改变量),它反映的是自变量的变化幅度对因变量变化幅度的影响程度,由定义知当时,,即当自变量在x0处增加1%时,因变量y相应地在y0=f(x0)处近似地改变个百分数。
下面利用弹性分析来讨论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R(p)=pD(p)之间的关系。因为R’(p)=D(p)+pD’(p)=D(p)Ep=D(p)(1-Rp)可见:(1)当Ep>1时,R’(p)
综上,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可概括为:如果价格和总收益以相反方向变化,那么需求是有弹性的;如果价格变化但总收益不变,那么需求是单位弹性的;如果价格和总收益以相同方向变化,那么需求是无弹性的。
3.利用导数进行优化分析
在高等数学中,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是一种常用方法。具体地讲,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在导数为零的点处取到,在实际问题中,最值点就是极值点。在经济分析问题中,我们可以利用该方法进行经济分析。当我们根据经济现象建立了数学模型,当经济函数是一元或二元函数时,通过求导数或偏导数,再求导数为零的点,该点就是经济问题的最优点,根据实际可能是收益最大化的点,或者是消耗最小化的点。
在以上的经济分析问题中,所研究的都是一些确定性的经济关系,而对一些不确定性的经济关系的研究,需要我们先对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测定,从而进行经济预测,探索一些经济规律。
二、一些数学工具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1.回归分析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回归分析是研究相关关系的一种数学工具,是数理统计中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之一。所谓回归分析就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确立一个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以便从一个已知量来推测另一个未知量,为估算预测提供一个重要的方法。
2.马尔科夫链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可以利用马尔科夫链来预测经济状态的变化趋势,在[6]中,应用马尔科夫链理论建立了期望销售利润预测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有关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另外也可以用来预测市场占有率等。
三、结论
随着经济学的发展,用数学工具来分析和求解问题已成为对各种经济领域进行研究,从而获得最佳解决方案的必要手段。当然,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学来研究、解决经济问题,我们要从经济的实际出发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求解模型,进而形成经济理论,并在实践中验证这些理论,然后利用他们指导经济运作。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魏宗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李胜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8,18:270
关键词:手绘表现技法;环境艺术设计;美术教学
手绘作为一种古老的表现技法,是设计师记录灵感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也是环境艺术设计最快捷的表现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软件的日新月异,手绘技法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设计学习中,一些学生连最基本的草图表达都没有掌握时,就直接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方案,违背了设计思维设计与教学的正常规律,暴露出多种弊端;包括物体空间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够全面,设计方案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推敲,设计方案的调整难以在交流中得以实时、灵活地进行。手绘表现技法是学生由掌握绘画技巧到踏入设计领域的桥梁,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教师正确的讲授示范和学生积极的学习领会下,手绘表现技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1手绘表现技法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技能
著名建筑大师柯布西耶说过:“自由地画,通过线条来理解体积的概念,构造表面形态……首先要用眼睛看,仔细观察,你将有所发现……最终灵感降临。”手绘表现技法既是表达设计思维的工具,也是通往设计灵感的桥梁。对手绘表现技法的学习与运用是构建环境艺术设计能力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讲解手绘表现技法时,首先是线条的属性及绘制方法、然后讲授透视的基本原理(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等)和色彩表现技法。再根据设计方案从画面的构图布局,材质的效果表现、设计的表现创意对学生进行综合手绘训练;学生通过手绘表现技法课程中的绘图训练,也可以加强对设计思维和方案本身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对手绘表现技法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设计方案的构思、推敲、沟通和调整,进而使方案的设计随之深入和完善。教师将手绘表现技法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手绘效果图的表现技能,也加深了学生对设计方案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设计效果的表达能力。
2手绘表现技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手绘作品的完成过程伴随着设计方案的产生,是学生设计思维和表达能力全面提高的过程。首先,在手绘课程中,学生通过对点、线、面、体、快的大量草图练习,对空间关系和用色技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运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结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从而提高绘制自己脑海中各式各样的物体、空间的能力,加强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完善自己的设计思维。其次,手绘设计作品的绘制过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能使学生自发掌握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积累大量的设计素材,提高设计综合素养。比如设计作业围绕现代风格中宜家风格来设计———居住空间效果图时,学生在设计之前可以在网上搜寻宜家设计、去宜家卖场实地考察分析,了解空间布局文化、家具造型、室内装饰、装饰纹样、室内照明、室内绿化、装饰的材料、装修的工艺及产品造价等,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系统的知识。最后,环境艺术设计的手绘技法实践过程就是创造过程和创新性设计思维的培养过程:一幅优秀的手绘作品创作是历经着大量设计草图和推敲方案而获得的,更代表设计师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表现功底。手绘设计表现不仅要考虑到空间布局的的实用性和美观性,还要兼顾到户主的喜好,表现空间的独特性和文化性;通过与甲方的反复沟通,绘制多套方案,并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最终实施方案……这些都是学生在今后的设计生涯中需要掌握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3手绘表现技法研讨设计方案沟通的有效方式
手绘作为图形语言是设计师的重要表现方式,它在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思维时,比语言文字更为直接和形象。手绘表现技法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向客户表达设计思维的独特语言。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大脑的创造性思维,手绘表现技法则是手和脑的直接配合。富有创意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案,其灵感的火花必然是在边画边想的反复推敲中碰撞出来的结果。随着应用软件的不断发展,部分学生认为手绘表现必将被无所不能的计算机所取代。然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手绘技法较为出色的同学得以迅速、直观地将自己的构思呈现给“客户”,并能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灵活的甄选和修改,而不让设计思维的直观展示成为双方沟通的障碍。手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直观而快捷地表达设计构思、沟通设计方案,是设计师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对比及展现设计创意最快捷的手段。在设计师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手绘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得以充分凸显。
综上所述:手绘技法集科学性、艺术性和灵活性于一身,具有设计制图与绘画表现两者的共同特征,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感染力。设计师通过手绘表现在修改设计、表达方案时更为灵活和清晰,特别是在设计方案的沟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手绘表现技法具有重要意义。从设计构思的草图到透视表现图,手绘表现技法能使设计者的理念得以清晰明确地表达,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设计师产生新的灵感和思考,在针对设计方案的沟通谈判中,亦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作者:杨润 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景森.设计师应重视手绘表现的训练[J].美术向导,2002.
【关键词】 药物经济学;临床药学;合理用药
In the hospital drugs usage and the drug price controls,role of pharmacoeconomics.
【Abstract】 Objective Introducing the effects of pharmacoeconomics(PE)on hospital clinical practice.Methods Referencing to many literature and data, combining with our experi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 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PE, and its status and effects in clinical fulfilment.Results PE has infiltrated to everywhere of the clinical work.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daily hospital medical work, especially in standardizing doctor’s drug usage and resolving the over expensive medical costs at present.Conclusion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PE has grest significance in the course of standardizing clinical drug usage and controling the rapid rising medical cost.
【Key words】 pharmacoeconomics;clinical pharmacy;rational drug usage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PE)是以卫生经济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它是将现代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应用于评价临床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或不同药物治疗方案所产生的经济效果,通过研究具体药物在防病治病过程中的成本、效益或效果、效用,考察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案或某一项医疗卫生政策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制订最佳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使医院用药的标准由过去简单的安全、有效转变为安全、高效、经济。药物经济学的基本要求是:医院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的经济学效果,在满足治疗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病人的经济支出,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人的开销,减轻病人的医疗负担,并以此指导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引入药物经济学的概念,对解决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药费过高,患者经济负担过重的问题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目前常用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1 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 CEA的目的是寻找在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费用最低的治疗方案,它适用于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的治疗方案之间的比较。此处的成本用货币来表示,而治疗效果则用某种特定的临床指标或非货币单位(如治愈率、生命延长时间、血压变化的具体数值等)来表示。具体分析时将成本和结果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单位效果变化所花费的成本或每一货币单位所产生的效果来评价治疗措施的优劣。CEA最适于帮助临床医生以最低的消费,获得最佳的疗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但CEA的最佳治疗方案不一定是成本最小的,而应是费用最合理的,所要计算的成本也是多方面的。
1.2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CBA) CBA是一种费用和效益均以货币单位作为度量值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其中的费用包括治疗的直接费用(药费、就诊费等)和因疾病而产生的间接费用(因病不能工作而失去的工资、请保姆的开销等);效益则包括通过治疗使病人早日康复所节省的费用及由此而增加的劳动收入等。进行这种分析需将实验设计中拟定的不同的治疗方案的结果(效益)用一定的方法换算为通用的货币值进行比较。比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计算效益与成本之间的差值;另一种是计算效益与成本的比值。其中,效益与成本间的差值越大,说明该方案越优;而后者则要按其比值大于1、等于1和小于1分别加以评价。一般情况下,比值越大,效益越好。CBA适用于能用货币单位来描述的情况。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有些效益是很难转换成货币的(如癌症患者的疼痛程度等),因此,该分析方法有其局限性。
1.3 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CUA) CUA和上面提到的CEA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均以货币值衡量成本,并且也都是以临床指标作为最终观测结果的衡量体系。然而,CEA中的结果为单纯的生物指标(如血压或体重的变化值、生命延长时间等),而CUA中的结果却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如质量调整生命年等)。与CEA相比较,CUA更倾向于在包括考虑更合病人心愿或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劣。该种分析方法多用于评估那些能延长病人生命但又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治疗措施。
1.4 增量成本-效果分析(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ICEA) ICEA过程涉及成本鉴定分析(cost-identification analysis),也算为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 analysis,CMA)。它是指在结果完全相等的情况下,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案在成本上的差异。该种分析方法是以结果一致为前提的,它只能用于比较结果相同的几种处理措施,不能用于不同结果的治疗方案的评价。
2 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及药费控制中的作用
2.1 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应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制定合理的成本-效果处方,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徐莉等曾报道[1],将67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A、B两组,A组32例采用头孢曲松-头孢克洛序贯治疗,B组35例采用头孢曲松连续静脉滴注,并对两种治疗方案采用药物经济学中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A组在人均抗生素费用、住院治疗费用及总医疗费用方面均明显低于B组(P
常翠等[2]也曾系统研究过3种不同的抗菌药物对老年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经济学分析。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选择了372例老年性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治疗,以各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最后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上3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65%、87.11%、72.5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5%、6.35%、13.81%。平均成本-效果分别为6528、10392、11196,由此可见:头孢曲松钠治疗组的用药方案优于左氧氟沙星,更优于洛美沙星。
2.2 将药物经济学的理念运用于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TDM)和监护 实行个体化用药,可避免用药的盲目性,有助于提高药物的使用价值,减少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使临床用药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经济,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3]。
2.3 药物经济学在控制药品费用上涨方面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增长过快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药品费用是医疗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医疗费用的控制焦点之一就是如何遏制药品费用的迅猛增长。
药物经济学就其本质而言,不只注重药物治疗的结果,而且更关注药物的治疗成本,所以在控制药品费用的问题上它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总的来说,药物经济学在药费控制方面发挥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2.3.1 从经济学的角度协助医院制定用药目录,规范医生的临床行为 通过药物经济学研究,指导医院尽可能使用临床上疗效好、价格低的药物-亦即成本-效果好的药物,将其纳入医院的基本用药目录中,以使药物费用的增长速度控制在政策规定的范围之内。同时,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可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阻止不合理用药。
2.3.2 用于协助制定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 据报道,许多欧美国家将PE评价广泛用于医疗、保健和保险等领域。澳大利亚可以说是PE方面的先驱者;它率先要求医院或政府采用新药时必须将PE数据纳入必要的参考条件。研究显示,这项措施实施后,对政府决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有效地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我国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利用药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制定医疗保险制度,明确国家、个人应分别承担的药品费用[3]。
转贴于
2.3.3 协助临床医生、药师在临床治疗决策过程中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2.3.4 指导药品科研、生产、经营企业新药的研制、生产、定价和流通 药品生产商可根据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作出是否生产某种药品或在遵循药品价格制定原则的前提下,在药品定价的同时,引入药物经济学的指导。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申报新药时必须提交PE评价报告,而中国尚未将此作为考核指标。如以此来适当降低药品的价格,提高药品的成本-效果,并且促进医院内制剂的发展,因为制剂作为科研的发源地,许多老药、老协定处方不仅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更以疗效好、副作用小、稳定性强、价格低受到了病人的喜爱,资源可谓丰富多彩,这药源的积淀,蕴藏着极大的商机,它不仅仅带来了旧剂型的改进,也增强医务人员与药剂师强强联合,在注重旧剂型的同时,也将科技成果转让为知识产权,源源不断地向制药企业输送新药开发的信息,必将进一步降低药品的费用,使之能在满足社会人群防病治病的同时获得企业自身的利益[4]。
2.3.5 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 任何药物的治疗都有其局限性,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对患某种疾病的某一人群有效的药物对另一人群不一定有效,PE利用药物流行病的“人群”概念,研究特定人群定疾病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因而其针对性较强,目的比较明确,能有效降低不必要的药品费用支出,切实做到药物治疗安全、高效、经济。
2.3.6 指导病人自主选择药物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药品分类制度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民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也将因此而有所改变,尤其是药品服务市场,越来越多的病人已自行到商店选择和购买药品,因此患者对有关药品信息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尤其对药品的价格十分敏感,患者迫切希望得到成本-效果比较好的药品,而PE的研究能满足病人这方面的要求,因而可指导病人选择质优、价廉、安全、高效的药品,减少浪费现象。
2.3.7 优点 在医院药学工作中广泛开展药物经济学,为循证医学、临床药学服务,为药品资源、医疗设备的优化配置,药品采购与储存,制剂的研制与开发等提供决策依据,让患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2.4 药物经济学可从社会角度对药物上市后的诸多指标进行再评价,从而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药物上市后的再评价是对已经经过批准进入临床的药物,在社会人群中的疗效、不良反应、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以对其是否符合安全、有效及经济诸原则作出科学的结论。此举通过对成本和效益两方面进行鉴别、比较,筛选出最佳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现有的药学资源,最终让人民以最小的代价享受到最优的医疗服务。这对控制目前的药品价格增长过快,减轻社会沉重的医疗负担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由于药物经济学分析过程错综复杂[5],各种不同的分析、研究方法各有所长,很难武断地认为其中的某一个为最佳,加之各种治疗方案在不同人群或不同单位、部门中的成本和效益有所差别,许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对实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研究中所选用的指标通常情况下较难准确测量,因此为了探讨分析中所用指标,科研人员还必须采纳某些假设或对一些数据进行估算,此即为敏感度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的范畴。敏感度分析是为了研究不同假设或数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而提出来的,其基本出发点是将所要研究的内容放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一个较科学的结论。敏感度分析对于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的可信度至关重要,没有敏感度分析的研究结果是不完整的。
药物经济学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它已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医院的各个角落,只是暂时还没有被人们充分地认识,就其本身而言,也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完善的地方,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修正。
药物经济学把药物的经济性与安全性、高效性、适用性置于同等位置,可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和治疗决策科学化提供相应的依据,它一方面保障患者的健康,另一方面又能有效的降低药品费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对其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际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必将使药物的利用更加趋于合理,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最经济、合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莉,黎云燕.头孢曲松-头孢克洛序贯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11(2):224-225,231.
2 常翠,李青,杨宏图,等.3种抗菌药治疗老年性肺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药物流行病杂志,2004,13(6):341-343.
3 朱敏.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学中的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4):494-495.
关键词:环境污水处理;化学除磷药剂;工艺
在我国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工业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也就随之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环境污水的现象也变得愈发严重,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磷,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根本性的举措就是降低水体中磷的含量,在当前的治理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化学除磷技术,因为生物除磷技术无法满足治本的需要,下面笔者就针对化学除磷药剂的相关工艺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1 环境污水处理中化学除磷工艺的概述
在应用这项技术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其主要的工作机理是怎样的,在采用化学除磷工艺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金属盐类,由此就能够产生磷酸盐或者是多聚磷酸盐沉淀产物,其具有不可溶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就能够通过沉淀分离的方式将环境污水中的磷酸盐去除掉。在投入药剂以后,金属离子就会与磷酸盐结合在一起,并且加快结合的进程,产生一种具有低溶解度以及形状细小的晶体状化合物,在不断混合以及流速梯度的过程中能够产生颗粒较大的絮凝物,再经过沉淀分离等方式将其与水体相互分离开来,这样就起到了净化水体的作用,同时也能将化学污泥清理干净,这样也就达到了化学除磷的效果。
所以在化学除磷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按照以下四个步骤展开的,首先是沉析,其次是凝聚,第三是絮凝,最后是固液分离,经过上述几个步骤以后就能将磷酸盐从液态向固态转化,并且其反应的速度是十分快的,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沉析以及凝聚,在絮凝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较大的粒子,也就是絮体。在化学除磷的过程中,要想加快反应效率,就要保C沉析与絮凝能够顺利的进行,在进行絮凝的过程中,又与除磷工艺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这样才能保证顺利的完成对环境污水的有效防治。
2 环境污水处理中化学药剂除磷工艺的分析
在当前的环境污水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的化学除磷工艺中所添加的药剂有以下几种,一是铝盐、二是铁盐、三是钙盐,有时候也会应用改性硅藻土与复合絮凝剂等,不同的药剂产生的除磷效果实际上也是不相同的,下面笔者针对其中的几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促进环境污水处理质量的提高。
2.1 铝盐化学除磷药剂。采用铝盐作为药剂添加在化学除磷工艺中,经常使用的有三种,一种是硫酸铝,一种是氯化铝,还有一种是聚合氯化铝,在具体的反应过程中,包含两个主要的反应过程,首先是三价铝离子通过与磷酸根产生反应而出现沉淀,沉淀的化合物为AlPO4。其次是三价铝离子能够出现水解反应,在这一过程中会有正电荷以及单核羟基络合物以及多核羟基络合物的存在,在经过范德华力以及网捕等一系列的作用以后,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沉淀效果,这样也就达到了化学除磷的要求。在运用铝盐进行化学除磷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pH,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除磷效果,否则会造成所排放的水体中铝盐超标。
2.2 铁盐除磷药剂。铁盐除磷药剂主要有硫酸亚铁、聚合氯化硫酸铁、氯化铁及聚合氯化铁等。铁盐与铝盐除磷反应机理类似,之外还会发生强烈水解并同时发生各种聚合反应吸附水中的磷。Fe2+除磷效率与pH相关,但有关Fe2+除磷最佳pH存在争议:有人认为pH=8时,Fe2+除磷效果最好,但王文超等认为pH=7.5~8.5时不易生成沉淀,从而降低了除磷效率。Fe2+除磷需要较高pH值,而环境污水厂处理中pH值往往低于7.5,另外,在水中Fe3(PO4)2-没有FePO4稳定,这些都限制了二价铁盐在废水除磷中的应用,实际过程中可利用好氧池曝气的特点将Fe2+氧化成Fe3+来提高化学除磷效率。铁盐与磷酸盐反应形成沉淀物相对于铝盐更加稳定,而具有沉降速度快的优点,因此实际应用比较多,但是具有出水浊度与色度高、对出水pH影响大、运输和贮存麻烦、对设备腐蚀大等缺点,同时铁也是刺激藻类生长和引发湖泊水华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缺点限制其使用范围。由于需要较高的pH,同时钙盐除磷药剂还会引起池壁或渠、管壁上结垢及曝气管堵塞等,因此钙盐除磷药剂在城市环境污水处理厂中应用的比较少。磷酸氨镁法是近几年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废水除磷方法,但我国还未出现相关的报道。
3 复合新型除磷药剂
复合新型除磷药剂主要有聚氯化铝铁(PAFC)、聚氯化铝(PAC)、聚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聚亚铁、聚氯硫酸铁(PFCS)、聚合硫酸氯化铝铁(PAFCS)、聚合硫酸铝铁(PFAS)以及改性硅藻土等。这些新型除磷药剂基本上都有良好的电荷中和与吸附架桥功能,凝聚性能良好,絮凝体生成迅速,密集度高且质量大,沉降性能优越,沉降的污泥脱水性能好,无二次污染,适用水体pH值范围广,具有较强的去除效果,而且药剂生产工艺简单,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其中PAFC在环境污水厂中应用的比较多,原因在于PAFC结合了铝盐和铁盐的双重优点,化学反应速度快、形成絮体大且重、沉降快和过滤性好等优点。因此,PAFC既能克服铝盐絮体生成慢、絮体轻、沉降慢的不足,同时又能克服铁盐除磷的出水浑浊、色度高的缺点。改性硅藻土是最近新使用的化学除磷药剂,其组成包括硅藻土、PAC和石灰等,其中的PAC和石灰可与PO43+反应生成A1PO4和Ca5(PO4)3OH等沉淀物,同时硅藻土具有吸附、混凝、过滤、共沉等作用,能充分接触并除去水中的PO43-。因此除磷效果较稳定,出水TP变化较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环境污水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应用生物除磷的方式,还需要应用到化学除磷工艺,这项工艺在当前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以达到国家的规定要求,本文重点对化学除磷工艺中所添加的药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药剂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希望能够有助于今后的环境污水处理。
参考文献
[1]陈媛.A2/O工艺化学除磷优化实验及应用[J].环境,2010.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医药本科和大专生的数量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便是医院药剂科的门槛不断增高,药房人员也接近饱和状态。但中国的医药连锁也飞速发展,大大小小的药店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因此具有药剂专业知识的药品营销人员的缺口很大,这就给中职的药剂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怎样才能使中职的药剂专业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以及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中职药剂专业工作者面临的问题,笔者从大学毕业就进入中职学校担任药剂专业的教学工作,在数年的工作经历中,总结出几点经验,可供其他的老师加以参考。
一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生正处于性格形成期,相较于成人不够理性,不够成熟,不够稳定,缺乏前瞻性。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对未来缺乏科学的规划。因此,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让学生对药剂这个专业有个初步的认识。从入学就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分阶段实施。例如刚入学,我就向学生介绍药剂专业的就业方向有药厂、药店、医院的药房,药厂侧重的是制药,而药店侧重的是药品的营销,医院的药房就是取药拿药,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个初步的认识,对哪个方向感兴趣,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二年级专业课时,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方向的专业课,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是课程内容和进程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特定形式或课程要素特定的时空组合方式。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用人需要、具有专业职业能力的人才目标的基础上,必须设置科学而合理的课程设计。笔者认为,在中职药剂专业学生的课程中,可以适当的减少文化课程的设置,而增加例如药品市场营销、药品经营与管理、人际沟通这些课程。因为中职药剂专业的学生日后的就业方向大多是药店,这些专业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学生日后上岗能够更快的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而中职学生的语数英这些文化课程的基础本来就很薄弱,如果再花很多的学时在上面,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未来的就业也没有很多实质的用处。 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积极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动起来,练起来,讨论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能够较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学生日后就业主要是以连锁药店或医药超市的销售为主,这就需要学生对药品的性能充分地了解,这样才能正确指导顾客用药,在向顾客介绍时,能够熟练地说出药品的相关知识,保证用药安全。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时,让学生到学校的模拟医药超市,充分接触药品,记住每种药品的成分,用法用量,禁忌症,适用范围,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用足够的时间去掌握并且记忆下来,为将来的上岗就业储备更多的知识能量。
四掌握熟练的市场营销技能
纵使精通药品的专业知识,但是没有熟练的销售技能与之配合,一切都只是零。药店存在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的销售出药品,获得最大的收益。所以学生在校应该上好药品营销这门课程,要想在销售领域做出一番成绩,就必须掌握熟练的销售技巧。可以自己去书店购买营销类的专业书籍,扩充课外知识,也可以向已经毕业的学姐学长取经,向他们请教工作的经验,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让自己将来少走弯路。
五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有开设《人际沟通》这么课程,就是要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表达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意思。在班级内开展模拟的销售练习,沟通也是一门艺术,让学生掌握与顾客沟通的技巧。而销售需要团队之间的配合,没有一个互帮互助的销售团队,是无法让销售业绩达到极致的。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合作开设一家药店,对药店的选址、药品的品种分类、柜台的陈列、药品的保养和养护、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等内容进行商讨研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校企联合,让学生顶岗实习
中职药剂专业顶岗实习是在学生学完一年级基础课和二年级专业课后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中职教育普遍沿用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医药企业生产、销售、运作环节,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岗位锻炼,能增强其岗位适应性,实现学校和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提高药剂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