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物的科学思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课堂;价值;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66-01
前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各种各样的学习模式出现在教学课堂,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与素养。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被广泛的应用在其中,其有效的应用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课堂学习效率,还激发了我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与探知欲,对于活跃高中生物课堂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思维导图理论分析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利用图文将发射性思维有效的表达出来的一种思维工具,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文字等形成一种有效的记忆链,每一个记忆连接点都可成为一个中心点进行放射性的立体思维,组成个人庞大的数据库体系[1]。思维导图学习就是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学习中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学习任务以及教育目标为中心点进行分解学习内容,应用图像文字等符号作为发射性思维进行引导学习,通过中心点的不断加入与融合,形成系统的学习构图,以此方式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框架结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想象力,培养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还使得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价值
(一)使我们养成了发射性思维的学习习惯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高考学科,其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决定了其学科学习的特殊性。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大多数都应用在老师教授上,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将老师置于课堂的主体,而将我们的学习放在课本之间的忙碌中,我们在不断忙碌的记录中逐渐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同时对课堂产生厌烦心理。思维导图出现在课堂上,转变了这种模式,将我们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让我们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自主学习中,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知欲,它将生物理论知识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像以及图形展现在我们面前,易于我们在短时间内接受,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影像,又可以让我们带着重点、难点进行学习,减轻了我们的学习难度一级负担,更能够培养我们的发射性地理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增强我们合作学习能力与关联性学习能力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老师将课堂教学内容用鲜明的字体标注以及关键字词绘制知识体系,通过图像直观的展示在我们面前,引起我们的注意力,调动了我们的学习兴趣,牢固掌握了课堂知识点[2]。通过小组绘制思维导向图,我们在小组学习中分配任务,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增强生物知识的学习,并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竞争意识,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学习成绩。同时,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学习,更易于我们牢固掌握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进去。
(三)帮助我们课后自主巩固知识点
老师在利用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会留出一些没有完成的构图,鼓励我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自主补充,更留出我们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培养了我们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更在课后复习中不断扩充知识,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加深知识点掌握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巩固知识点的习惯。
三、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利用思维导图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有课前预习,但是对我们学习来说效果都不明显,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课前预习的引入,大大改善了我们的预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课堂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根据生物课堂内容中的知识点以及难点,科学合理的构建知识预习思维导图,明确应在课堂掌握的知识点,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在课堂上有侧重的听讲与学习,大大提高了高中生物课堂的学习质量。例如,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单元《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第一节《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画出教材中的关键词,如,化学元素,必须元素、非必须元素,微量元素、有害因素与无害因素等,同时用不同色彩标注,并写下遇到的难题,如,不解,为什么等等,在课堂上对不解的侧重听讲,并构建完整的知识构图以及思维方式,以便牢固掌握知识点。
(二)活跃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减轻我们的学习压力,更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与学,丰富了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模式,活跃了课堂氛围,使我们拥有了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我们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加深生物知识的理解[3]。教,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我们用不同的符号标记中心词,关联的中心词用同中符号,将所用的关联词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提高了我们主观学习能力与地理思维能力。学,通过合作学习,我们组员之间构建思维导图,并加以展示,突出了我们课堂主体地位加之老师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例如,高中生物教材中学习《细胞》的章节中关于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体单体变化规律时,知识点多又很难理解,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将理论知识用思维导图构造出来,引导我们学习,然后我们将各个知识体系进行分组补充,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的将知识体系进行完整的思维导图构造,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加深知识的学习。
(三)提升课堂实验方案设计,培养了探知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另我们最为迷茫的就是设计实验方案,往往都会出现不知从什么地方下手,这也是困扰我们最为严重的难题。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完成生物课堂实验方案设计,在使用思维导图时,还激发了我们对生物知识的探究思维,提高了对实验的热情,也使得我们更好地完成了实验。比如,在我们生物实验课《脂肪的检测》中,老师给定实验主题,让我们小组根据主题进行方案设计,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选取、步骤、结果进行方案设计,最后用思维导图将其呈现出来,简单易于操作,更能很好的完成实验任务。
思维导图可以这样绘制,最左端中间大框“脂肪检测”,分为三小支,上面一支为“选取材料”,在“选取材料”后面为材料内容,如“花生的子叶”;中间一支为“步骤”,“步骤”在分为三步,上面一步为“制作切片”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中间一层为“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最下面一层为“制作b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下面一支为“结果”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结束语
生物理论知识较之其他学科具有知识点含量大、抽象性以及综合性强的特点,我们在学习中,往往很难牢记知识点,在考试中或实际运用中也会经常出现混淆现象。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不仅解决了我们面临的难题,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与效率,还为高中生物课堂学习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法,具有相当大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孟琴.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关键字:思维能力 思维障碍 发散思维 最近发展区
一直以来中学物理学科上课以教知识为主,每节课教师要按计划完成既定的知识目标,每到考核教师时,通常也是以其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程度来评价的。这使得教师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方面不重视,致使学生解决问题时思考的角度单一,思维不灵活,不能充分挖掘问题的潜在条件,不能把已知的条件和已掌握的知识重组,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总之,学生学习存在诸多思维障碍。
一、中学生常见思维障碍
1、思维定势
例如图1所示滑轮组,将480N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不计摩擦和绳重)。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若用该滑轮组将重600N的重物匀速提升2m时,拉力做的功。
解答:(1)动滑轮上绳子股数n=3,
η= = = =80%
(2)W′有用= G′h′=600N×2m=1200J
W拉= = =1500J
分析:学生错解第二问是犯了思维定势的错误,认为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而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相同。事实上,在增加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重物时,将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既增大机械效率。正确解法:由题意nF=G+G动,则G动=nF-G=3×200N-480N=120N,提起600N的物体时的拉力 =G+G动= =240N,拉力 做的功W拉= nh′=240N×3×2m=1440J。
2、解决问题时脱离实际
例如在一次考试中,有一名学生在计算热机效率的问题时,由于中间过程计算错误,得出热机的效率为80%,学生意识不到自己错了,让错误的答案留在试卷上,说明学生没有考虑热机的实际效率,热机中蒸汽机的效率只有6%-15%,汽油机的效率为20%-30%,柴油机的效率为30%-45%,不可能达到80%,从而没能发现自己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
3、分散思维欠缺
例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依次把点亮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可能的原因是__。答案是:蜡烛可能放在了等于一倍焦距的地方了,即当u=f时,不成像;也有可能就是放在小于一倍焦距的地方,即当u
二、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教材没有提供明确的思维训练内容,没有系统的思维训练练习,也没有安排思维训练的课时。而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让学生自由发展,不利于中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教师有目的的加以指导和给予适当的训练,会促进学生细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建议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 在课堂上注重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是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因此,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启迪思维,提出的问题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否则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只有使学生在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提出来的问题能进行创造性比较、分析、综合,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样的问题才能启动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其次,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时间,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思考、讨论状态控制时间,不能以教师的指导代替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学生自己的努力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获得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随着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随之得到发展。例如物理学科常用的思维方法有 :1.理想模型法2.累积法3.临界法4.特值法5.类比法 6.控制变量法 7.综合分析法8.图象分析法9.假设法等。掌握这些思维方法一方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二) 利用导学案,每天给学生留一个思维游戏。
思维的培养不一定非要在课堂上,也可以以"趣味题""试一试""你行吗?"等的形式出现在导学案上,可以不出现在正文里,只占一个小角,甚至写在页脚的位置,第二天要给出正确的答案。思维游戏的选择应注意几个方面:1所选小游戏应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2、游戏内容应涵盖逻辑学、心理学、概率论和博弈论等多方面的知识;3、游戏涉及的思维应包括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逆向思维、综合分析思维等;4、游戏的难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5、应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一种思维的训练,在学年内不同种类的思维训练应循环进行。一个小游戏学生在享受乐趣进行挑战的同时,思维就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物理创新思维,指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具有新奇性、独创性及价值性的物理思维活动。这里所说的物理创新思维标准,对于研究和学习物理的不同层次的主体来说是不同的。对于高中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建立某种物理概念,形成某种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中,运用某种新方法等等,都可称为创新思维。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创新思维与创新活动相联系,是最具活力和价值的思维,因此成为创新能力的核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深刻意义。
二、高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特点
由于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高中生创新思维有其自身表现特点:一是创新思维多处于初级层次,表现为类创造力和潜创造力。二是创新思维成果多倾向于新颖性,个人价值成分高于社会价值成分。三是创新思维绝非少数聪明学生的“专利”。四是不同年龄段及同一年龄段不同学生个体间,创新思维能力存在很大差异。
三、关于高中物理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探讨
培养学习兴趣
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所以,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思维,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
在课堂内容的引题设计中,教师可针对教材内容,提出某些与实际生活相关,易引起错觉或疑问的现象或问题,引发学生探求根源的冲动。例如在高一物理关于摩擦力的章节学习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设想踩到西瓜皮后的情景,进而让学生分析行走中的人前后脚所受摩擦力方向有何不同。带着对问题的思考,教师开始讲课,在讲解中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最终圆满解开课堂开始时设下的疑问。
(二)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1.应用逆向思维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合理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通过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引导,更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在做练习题时分析思路也更容易展开。下面以《曲线运动》的学习来说明:
课堂引题的逆向思维
教师:同学们已学过物体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如果运动物体不沿直线运动,将会做什么运动?
学生:曲线运动。
教师:一定是做曲线运动吗?
学生(思考后)有的回答是一定做曲线运动,有的说不一定。
教师:那么,物体在机械运动中做何种轨迹的运动,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
此时,学生的回答不一。
教师:好,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学习物体的曲线运动。
课堂教学得出结论后的逆向思维
如得出结论“一切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时,教师可接着发问:“反过来,变速运动在什么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
在学习中,教师可从不同方面提问以引起学生不同角度的思考。如: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合力为恒力还是变力?在恒定的合力的作用下,物体是否一定做曲线运动?
2.采用开放式教学 传统物理教学中很多练习题都只有唯一的解题方法,学生的解题思路上也基本单一。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有必要引入一些能启动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开放题。开放题不仅有多种可能的正确答案,还可能有多种解题方法,可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其发散思维。这在客观上要求物理教学必须实现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但“开放式”教学绝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物理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实施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方式,根据各种资料上或网上的习题并结合实际编制出适宜的题材,以使物理教学更富活力,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注意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
要使学生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必须确保学生能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而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大多需要借助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1.概念性问题的理解 物理概念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出的,是科学的思维过程的结果,仅靠记些枯燥的条文和公式,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白物理概念实质上是科学家的丰富想象在科学研究中的具体表现。如电场强度中的电场线和磁场线都是虚拟的,为便于研究电场性质,法拉第才想象出用电场线来对电场进行形象描述。教师在描述物理概念形成过程前,应先分析其在建立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学生在理解时会在哪些地方受阻,这样才能在授课中有的放矢,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规律性问题的理解 物理规律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是人们对抽象思维、观察、实验、数学推理等的具体运用。例如对于万有引力的理解,最初,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地球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吸引力,进而推断出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这种万有引力。之后,他通过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出牛顿第二定律F=ma,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得出万有引力定律。这种物理规律与科学家的创新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教学中可将其发现及形成过程形象地描述出来,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物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重视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学生应学会在教师指导和同学帮助下,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及互联网的各种信息等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应转变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观念,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以助于其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的发挥。
同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有助于形象、直观地展示物理概念和规律。对于理想实验,如简谐运动规律,即可通过计算机模拟设计理想的弹簧振子课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规律,从而实现其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四、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评价
(一)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将学生自身作为参照点,将其目前状况与过去状况进行比较。这种评价充分考虑了学生自身的个性差异,评价结果比较客观,更符合其实际情况,有利于保护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积极性,树立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但由于评价标准要依据学生个体而定,而每个学生个体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操作起来会比较麻烦。
(二)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是指以某一预定目标为客观标准,在评价时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与之相比较。这种评价比较客观,若评价结果高于客观评价标准或与其相差不大,可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但若相差过大,则易挫伤学生积极性。因此,应灵活运用,如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制订几组不同的客观标准,让绝大部分学生的评价结果都可接近或超出客观标准,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 调动思维 方式
调动学生的思维对于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非常重要,很多知识的理解都需要学生以灵活的思维作为依托,这也是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的前提所在。教师要善于灵活的选用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模式,要透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大家对于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更为深入。这样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综合实效,并且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
一、联系生活实际,丰富知识教学
活跃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十分多样,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选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可以尝试将生活实际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熟悉的一些生活实例作为知识讲授的有效辅助。课堂上讲到的很多知识点在生活中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这也是让理论知识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的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教师要善于将理论知识讲活、讲通,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住知识的内核,这样才能够实现知识教学的高效化,这也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后可以收获的积极的教学成效。
例如,讲“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节,如适时插入游乐园中的“翻滚过山车”、杂技表演中的“水流星”、杂技演员的“飞车走壁”,以及生活中诸如:为什么骑自行车拐弯时自行车和人的身体要向内倾斜?为什么铁路拐弯的地方外轨要比内轨高等等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劲头就很高。这些生动的生活范例也极大的体现了物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体现,这会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二、合理进行比较,引发学生思维
对于有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化的教学形式,这也是调动学生思维的一种方法所在。物理学知识间的联系是较为紧密的,很多新的知识点都是对于前面学过的内容的一种拓宽与延伸,这也让比较教学法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教师可以灵活的将一些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比较与类比,透过知识点间的联系来辅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引发学生思维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自身的知识网络更好的得到构建。
例如,电学中的电势能、电势等概念比较抽象,但由于重力场和静电场都属于保守场,因此电势能可与重力势能相类比进行教学。由公式Ep=mgh知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地球有关、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有关、与零势点的选择有关,所以可以推知决定电势能与电荷体所处的位置有关、与零势点的选择有关,所以可以推知决定电荷电势能大小的因素一定有:场源电荷的带电情况、电荷的带电量、电荷在电场中的位置、电场中零电势的选择四个量。这个典型的类比不仅非常直观的揭示了两个知识点的实质,也在比较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这个过程不仅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了一些好的物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方式,这也让知识教学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三、变换思维角度,拓宽学生思路
对于有的问题,如果思维的过程频频遇到障碍,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的变换思维的角度,让学生的思路得以拓宽往往能够找到不一样的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视角,这也会让问题随之得以解答。让学生灵活的变换自身的思维角度,这也是调动学生思维的一种很好的策略,这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典型的问题的分析过程来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当用常规方式来分析问题走不通时,不妨让学生从另外的视角来理解与分析问题,透过思路的转换不仅能够化解问题分析中的障碍,这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良好体现。
以下述问题的讲解为例:给容积为1升的贮气钢瓶打气,每次能打1标准大气压的空气125立方厘米,已知钢瓶在充气前已装有1个标准大气压的空气,问至少要给钢瓶打多少次气,才能使瓶内气体的压强达到20个标准大气压(假设钢瓶不漏气,温度保持不变)。此题如按正常思维求解较难,但如果把充气看作放气,把末态视为初态,想象是把打进的气体等温膨胀到一个与钢瓶相通的容器中,钢瓶和容器中的气体作为末态气体,这样解起来就变得非常容易。这便充分体现了拓宽学生思路在问题解答中所能够发挥的优越性,这也是让学生对于知识能够更为灵活的展开应用,提升知识教学的综合成效的方法所在。
结语
在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思维非常重要,这会极大的影响到课堂教学的综合实效。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丰富知识教学;也可以合理进行比较,引发学生思维;还可以变换思维角度,拓宽学生思路。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极大的活跃学生的思维,这也能够让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周贵礼. 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 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传昌. 物理模型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D]. 延边大学,2011年.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科学素质 探究和创新能力 培养途径
新时期高中教育强调素质教育,我们所说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人的素质包括多方面内涵,其中有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我们除了强调对高中生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进行培养外,更强调对高中生进行生物科学素质的培养。因为生物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构成因素之一,是生物学科的科学素质的集中表现。那么,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质是什么呢?生物科学素质应该包括高中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掌握水平、生物实验操作能力、思想水平和行为品质。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注意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质。
培养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生物科学素质是对高中生进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高中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把培养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质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方面,为高中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学科素质,我们应该重点关注高中生以下方面的能力。
一、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学知识掌握水平
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知识水平是衡量高中生生物科学水平的重要方面。高中生物知识板块在教育标准中有具体要求,以确保高中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的知识水平。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作为高中生物科学教育和知识水平的重要标准,是我们对高中生开展学科教育的重要标准和重要教学目标,我们要详加解读,严格根据规定内容开展教学工作,提高高中生的学科知识素养。
二、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学能力水平
对于高中生来说,在学习高中生物的时候,除了要实现一定的知识目标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生物科学能力。这一生物科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高中生的科学素质,我们要对处在生物教育深化阶段的高中生展开细致入微的培养工作,具体可以从培养高中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能力。
1.培养高中生的观察能力。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来说,高中生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观察和实验是生物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高中生通过能动的、客观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入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是生物学习的重要方法。高中生观察能力直接关系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和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所以,我们要把培养高中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基础能力来培养。
2.培养高中生动手实验的能力。高中生物是以生物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是高中生进行生物学习的基础。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不仅要通过生物实验学习生物基础知识和了解生物知识原理,更要通过动手操作生物实验实现对生物知识的主动探究,提高高中生的能力。可见,生物实验能力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要制定严格的实验操作标准,鼓励高中生动手实验。
3.培养高中生的生物思维能力。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思维参与,高中生的生物学习过程就是运用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高中生思维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高中生生物学习的实际效果。高中生的思维需要我们注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锻炼思维能力。
4.培养高中生的自学能力。高中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高中生的自主性,让高中生自主开展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高中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高中生学会学习。高中生的自学能力是其重要品质,在当今信息社会,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只有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人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被社会淘汰。
三、高中生物科学思想水平影响学生的科学素质
对于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来说,也要求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学科思想水平。因为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物知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的结论,是辩证唯物思想的重要体现,不是想当然的结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高中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让高中生保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生物、认识生物,还要培养高中生的环保意识,让高中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四、培养高中生良好的生物科学品质
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品质是高中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加强培养。
1.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动机是高中生精力充沛地学习的动力。我们要让高中生明白生物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