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历史新课程

初中历史新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新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历史新课程

初中历史新课程范文第1篇

一、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了解到许多学生总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历史,他们对历史学科学习功用不能理解,认为该学科是副科,对升学考试来说,其分值不高,不太感兴趣,但又有一定考试压力,所以总是等着现成答案来背,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再三启发,还是“启”而不“发”,常常是考试过后向老师汇报:“我背了的都没考到,考到的我还没来得及背。”尤其是近几届毕业升学考试中,历史学科已是开卷考试,有些学生更是不把该学科放在心上,总认为到时翻书就行,殊不知没有听明白相关历史基本知识的来龙去脉,没有掌握学史的基本方法,没有基本的历史知识积累,根本就不能审题,翻书也找不到该答何处内容,而且答卷时间又有限,因而这种不重视知识建构,只考虑应考并不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也不应该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新课标新课程下基础教育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钻研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建构,以引导学生怎样学,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人的知识来源来看,学习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大类。接受学习是在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接受间接知识和书本知识是他们的重要任务,也是创新的基础。牛顿说过:“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特别是历史学科的学习,接受学习尤为重要,历史难以“目睹”,难以“发现”,接受前人的记载和老师的讲述以及多媒体教学资料的直观展示进行体验,探究成为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但接受学习又可分为被动接受和主动接受学习两种类型。在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主动接受学习。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新生的第一堂历史课尤其要重视激发兴趣。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所以在讲授中并不急于上主课内容,而是轻松愉快地上一堂学习历史的预备课,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教材的封面和封底,甚至可以播放历史题材影视片断,激发求知欲,再让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教材首页“写给同学们”,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不难,能轻松愉快地学好,并在其后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资源及学生的情况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有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第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感受到、体验到学习历史是有用的。学习历史能与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对话”,可以丰富知识,活跃思维,启迪智慧,更深刻地认识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为让学生对“有用”感受更直接,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学习历史后,可以在写作文时,引经据典论证思想观点,可以用所学知识去评价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文艺作品,分析该作品是正说、戏说历史,还是瞎编乱诌,甚至有些别人想不通的问题,你可能很容易就想通了。因为历史上的人或事,成功的是经验,失败的是教训,你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得多,就容易想得明白,“学史以明智”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浓厚,更持久。最终形成持之以恒主动接受学习的不竭动力。

第三,引导学生保持主动接受的状态,在教学中重视新课导入的趣味性和前后知识的联系,并注重结合时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绪,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要做到“启”而有“发”。在基本知识的教学时注意板书的提纲性、要点性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小结时,引导学生归纳,教师点评,让学生及时自我评价出学习效果。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是初中生发现学习的基本方式,实施好这些学习方式,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帮助学习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分析和理解问题,鼓励学生回忆、自由联想、区别不同问题并发现相关联系。积极采用质疑、讨论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历史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将主动接受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山顶洞人已能人工取火”可引导学生探究这一说法的理由是什么;在引导观察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子后,可比较探寻它们为什么不一样;讲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奇迹”时,学生们就会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称誉它,联想到另外的七大奇迹是哪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得到结果,并为将来学习世界文明发展史埋下伏笔,奠定基础。

三、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第一,教师备课必须备好教师所讲学生所学。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好要讲教材内容的层次、导学方式。历史课标实验教材给历史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它既是一本“教材”,同时又是一本“学材”,通过学生探究学习的辅栏要求和资料,教师可充分利用适时引导。

第二,在教学中,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采取启发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协作学习,安排足够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等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新课教学过程中突出分段式学法引导,一是利用小黑板或投影出示课程的内容要点,引导学生按要点认真阅读教材做好勾划、批注,教师做些必要的知识间的连接补充。二是依据教材辅栏设问提示,思考讨论,加深对该课知识内容的理解,找出一些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相互联系,思考其对我们当今现实生活的启示。三是引导学生归纳发言,教师适当点评小结并请学生在书上做好笔记。四是及时反馈学习效果,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是否基础知识过手,是否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长期的学法引导之后,能极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求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教师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方式转变的氛围和环境。在评价学生时,不只看考试分数,而是把学生参加历史学习过程纳入考查评定成绩范围,至少是在平时成绩记载表上体现出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只要主动学了就会被承认,就会有收获,从而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时,也帮助家长更新观念,不要对子女提出盲目的考试分数要求,应该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帮助孩子培养起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成为一位合格的社会公民是孩子将来成就事业贡献社会的一个基点。

总之,只有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采取正确的学习方式,才有可能完成新课标提出的总体目标。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其他任何因素都要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才起作用,历史学科教师尤其需要在教学中找到更多的途径,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寻出高效的学史方法,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思辩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刘晓明,王丽荣编著.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2]陈旭远,张捷主编.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东北师大出版社

初中历史新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初中历史教学中,长期存在着教学与受教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初中历史教学中重教轻学的现象普遍存在。首先,教师教学的方式大多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将学习重点整理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其次,学生的学习也是被动接受,没有自己的思维意识,机械的接受教师或课本的知识。长此以往,使我国初中历史教学停滞不前,无法得到发展,与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方针背道而驰。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时期素质人才成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学校及学生对历史学科不重视,有些学校虽然在课表上将历史课的课时安排得比较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默认语数外学科随意挤占历史教学时间,甚至有的学校就将历史、地理等学科按照比例安排给语数外学科教师兼任,到了期中、期末复习时期,教学工作根本得不到保证。学生也存在对历史学科不重视的现象,据笔者调查发现,初中所有学科当中学生最为重视的是:语文、数学、英语;其次是:物理、化学;最后是:政治、地理、生物、历史、体育。学生平时的课余学习时间花在历史学科上的也是少之又少。

2、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讲授使学生可以较为系统地获取、接受书本上的知识,充分体现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其弊端也相当明显,就是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形成“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只以讲授为主,知识传授倒是很系统,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极易形成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有的历史教师,一走上讲台就讲个不停,甚至从头讲到尾,将教学过程变成了自己丰富历史知识的个人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变成了观众,成为了教学活动的局外人。

3、学习方法不当,学生接受教师传授或书本上的知识,一直以来都是靠死记硬背,将书本上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记忆在脑海里,以达到接受知识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记忆力虽然较强,但这种靠死记硬背得到的知识虽然能应付一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记忆力减退,必将返还给教师或书本。

二、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1、深刻认识历史教育的本质,切实转变观念,学校及老师应该从历史教育的角度看,历史学科不仅仅是史实的载体,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历史教育显然可以且应该为构建未来新型人才所需的人文精神的趋向而努力,应充分发挥其陶冶人格情操、深化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文养育功能;应积极开发其激活人的心灵,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疏源导流,促进智力发展的益智功能。历史教育必须增加一定量的文化史、思想史、风俗史、科学史等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方位的、各个角度的对人类的文明与野蛮进行鲜明的对比,深刻认识两者的关系,使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历史,明白人类奋斗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及自己的同类生活得更好。历史教育要使学生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关注当今人类共同的命运,分析本国在国际社会的作用和地位、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在中国融入世界的时代大潮中更好地胜任时代的使命,迎接中国同国际接轨的挑战,并用世界的眼光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和人类共同的问题。

2、构建适应于历史教学的新模式,(1)自主活动教学模式,强调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前提,以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基本形式,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建立在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评价、自主构建等基础上的一类教学活动模式。(2)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一定问题情境的支持下,师生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实施教学的一类教学活动模式。(3)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将情境与体验结合起来,突出强调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良好土壤和环境,置学生于丰富复杂的教学情境中,以情境唤起学生的生命体验。

3、优化学生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一直是被动接受学习,靠死记硬背的接受知识,没有将自己的思维应用到求知的过程中。历史教师也须更新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挥出来,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整个学习过程不在枯燥无味,学生的智力和兴趣得到有效提升,不再机械的接受教育,不再靠死记硬背接受知识。

面对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怎么改革,笔者认为首先学校及教师对历史教学的认识需要全面重视;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更新,符合新课程对现代教育的要求,努力创设各种条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探索历史课堂教学的规律;其次需要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优化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让初中历史教学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成功改革,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海丽.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新理念[J].山西青年.2013(20)

[2] 魏守幸.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8)

初中历史新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现状 创新策略

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当前广大教师正在逐步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等开展教学,既快速提升了教学质量,又出现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对教学进行有效变革,已经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历史教学创新发展的相关策略。

1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历史课程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而且关系着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目前,我国历史教师正在致力于采取有效措施以帮助学生获得对于历史知识的高效认知。当前,历史教师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力变革。然而,在这种变革的环境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有效接受。具体而言,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首先,初中历史教学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接受处于一种偏离学习目的的状态。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是作为应试教育下不甚重要的科目存在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相比于其他科目而言具有明显的差距,学生将历史科目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影响而难以产生教学动力,教学效率低下。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性及深入性的讲解。学生过分注重对于历史知识的硬性记忆,而无法对历史知识进行必要的理解及思考。这就使得教师在引导学生疏通历史知识的脉络时,遭到了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态度的阻碍,不仅学生的接受效率低,教师的教学效率也难以提升。最后,由于受到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师难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主要依靠黑板、粉笔和口述进行,学生不能形成对历史知识形象、直观的认知。由于不能以高效的手段展开教学,因此教师无法及时有效地向学生展现出知识的有效收益,长期下去,学生会认为历史知识并不重要,这极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2 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历史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看待事物的历史眼光,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爱国情感及历史责任感,对于学生的学习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以推动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是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创新历史教学的策略。

2.1 以教师自身的魅力带动学生的学习。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要促进历史教学的创新变革,教师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魅力来实现。历史教师应该加强对于现代化的创新型教育理念和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历史知识素养,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并且要努力以自身独特的魅力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在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以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指点远古知识,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知识渊博。

2.2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开展教育。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历史教学有效开展的必要指导,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善教学状况,必须创新历史教学的教育理念。历史教师应当意识到历史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采用先进的理念开展教学。而且,教师必须明确当前国家教育部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人本教育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此外,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淡化历史教学应试的功利性,使历史知识转变为一种新时代人才必须掌握的知识。

2.3 以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以使学生真正地接受历史知识。历史教师要构建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应用多媒体和创设历史情境等方式,把历史知识变得更为形象、直观、生动,从而将学生引入到逼真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历史知识。比如,在讲述“中华民族的”这一部分内容时,应该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视频和图片来拉近学生与当时历史环境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勇于拼搏奋斗的爱国精神,提高学习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爱国情感。

2.4 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创新教学。初中历史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创新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历史教师应该跟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不同学习喜好、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学习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比如,对于那些喜欢从理论知识的细节方面对知识进行记忆的学生,应当着力帮助他们疏通知识脉络,以引导他们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关于国外社会主义及资本主义的政治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将俄、美、英、法等国家的发展建立时间和事件的联系,使学生解各个国家的发展顺序,从而高效地学习。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历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新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 新课程 教师 学生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历史教学效果。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历史课堂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与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学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我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创设情景设疑导学法,即选择一定的媒体组合,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的情景,一方面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学习习惯,学会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心理和课堂气氛同时活跃起来。例如,在讲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我设问:“西欧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学生回答后,再播放组合媒体,引导学生看《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学生发现西欧与亚洲的往来通商早已有三条路可走。学生提出:“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我不是及时作答,而是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并对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二、观察释疑,启发引导

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突出一个“精”字。即学生通览教材,经过一番思索后,教师“精讲”。其主要目的是要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教,以及教学内容既能接受,也不厌烦,但是,由于对教师的教法摸得很透,就会产生“他一定会用老一套方法来教的想法”。然后就平静地在那里等待,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当采取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例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学生对张衡的地动仪结构精妙无双难以理解,我采用组合媒体进行演示它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入一只蛤蟆的嘴里时,“叮当”一声,学生不禁拍手称奇。学生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对地动仪的精妙就一目了然,无须再言。这种妙不可言的表现魅力是传统的课堂讲解所不及的。它足以打破学生心理的平静状态,使课堂活跃起来。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讲解,问:地动仪的准确度怎样呢?公元132年一天,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铜球,三天后陇西快马来报,那里发生地震。陇西在洛阳西500多公里,方向准确无误。再点明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动仪。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对地动仪的认识不但深刻,而且完成了从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同时形成了学习持久的动力。

三、激活思维,展开讨论

在历史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看法,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应的课外读物,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在课外寻求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各层面寻求答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心理方面常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让他们在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增强自信心。从教学的方面讲,这种新鲜的刺激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了力,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这样做不但能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使学生在对新问题的讨论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达到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

四、师生互动,交互练习

学生在经过“读讲议”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扫除障碍,并希望通过“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巩固和当堂理解知识的目的,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历史新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历史教学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就教法的更新与学法的指导进行一些尝试,采取“三步曲”的课堂教学模式——“启发与预习、朗读与练习、讲授与巩固”,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下面笔者就此“模式”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以期待共勉。

1 感受新课程:启发与预习

启发即对新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提出明确的要求,将正确的思路指给学生,以便他们能有的放矢地去预习。所谓预习实际上也就是学生们课前的一种主体性自学行为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前有无预习对本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相当大的意义,尤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更有必要进行课前预习。这是由于小学的基础知识比较浅显,容易掌握,只要课堂注意听讲还是应付得了的。到了中学以后,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教材的知识结构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特别对于普通校的学生来说,由于普遍基础较差,假如课前不作预习,仅靠课堂听讲,势必难以当堂完成学习任务。于是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要点,只好加班加点,进行补缺补漏。虽然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去了,但课余时间亦被各科瓜分殆尽,这与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相违背。针对这一现象,我想:与其让学生留着一大串问题走出教室,还不如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的。

所以从本学期开学伊始,我就刻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要求学生们就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经过预习,他们对老师今天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也带着困惑和本能的求知欲来到课堂。如在上《战国七雄》一课时,由于准备充分,一上课就有学生举手问道:“为什么上节课对春秋五霸介绍详尽,而这篇课文只重点介绍秦国而不全面讲解其他六国呢?”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能提出有如此深度的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预习的技巧。

2 启发新课程:朗读与练习

我们千万不可小觑历史课上的读书方法,重点段落由个别学生或集体朗读,创造机会多设计问题由学生轮流作答,以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多把机会让给那些腼腆或成绩较差的同学,对其作答要及时予以肯定,一方面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还可锻炼其语感。无论是书本上的思考题或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要留有一定时间思考,让学生轮流回答,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学生的思维结果尽量肯定,无须要求他们遵循一成不变的答案。只要能消化、吸收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中心意思明确即可,就要大肆表扬。如果只靠死记硬背却不愿花时间来吃透问题,那只能停留在认识的表面上。所以我们应追求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在课堂教改实践中,对学生的踊跃回答,我就经常加以赞赏、鼓励。如在回答“公元前221年为什么很重要”时,教参的表述是:因为这一年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而学生是这样说的:“因为这一年战争结束了,天下太平了,所以老百姓欢欣鼓舞。”我认为意思相近,予以肯定。

当学生的思维结果经常被肯定后,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课堂的口头交流也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事实证明,只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会使我们的课堂常常出现热烈、活泼的场面,也会使我们的教学目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3 体会新课程:讲授与巩固

我在重视学生主体因素的同时,并非就可以忽略教师主导的因素。不管怎样,教师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分析问题仍然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导演仍然贯穿全过程,引导学生们获得一个又一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