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历史教学与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与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历史教学与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历史教学与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与反思范文第1篇

高中历史课堂对话的艺术

对话意味着教师把学生当成有意识、处于主体地位的人来看待,意味着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是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这种对话,以师生之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达到互动、互惠,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 肯定学生,激发斗志

作为教师,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要尽量捕捉学生的亮点,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斗志,促使其奋勇前进,给教师带来意外的惊喜,让教师深刻感受到对话教学的艺术魅力,深刻体验教育的成就感。

三 使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也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运用网络技术教育可以丰富师生的学习资源,传统教学资源只是文字教材的单一表现,教材呆板、生硬、缺乏生动感和形象感。网络技术丰富了课程资源建设的形式和内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校园网络的应运而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这既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历史新课改的需求。

对于久远的历史,生活在21世纪的学生们难以深刻感知,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历史图片和影视片段创设情境,把抽象的历史概念变成可感知的历史图像,将消失的历史场景再现,缩短时空距离,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并且通过采用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大大减少讲课时间,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能提高课堂质量。历史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独立性、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 以历史事件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

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这并不是因为教师教得不好,也不是因为课文的枯燥无味,关键在于缺乏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这一教学现状我们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索,实践表明,将历史知识学习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情况下,高中学生面临巨大的高考压力,精神与身体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而宽松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和新知识的获得,相比起来,简单生硬的知识灌输往往事倍功半。历史的趣味性及故事性恰好能够缓解紧张生硬的知识灌输,将历史知识结合到语文教学中,通过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进行课文导入,无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方式。

如讲述一些二战时期的历史,让学生明白战争的残酷性,以及生命在战争面前的脆弱,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例如“七七”后日军开始发动全面,1937年南京失陷,驻扎南京的日本官兵开始虐杀南京市民,他们犹如野兽般见人便杀,见屋就烧,并且疯狂掠夺钱财,将囚禁起来的市民集体押解至下关,用机枪进行扫射。在持续6个星期的时间里,日军在南京城共杀戮我国同胞30多万人,的悲惨程度丝毫不逊于欧洲战场上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通过对这段历史的讲述,学生们对于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文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的心灵将会得到洗礼和升华;对于法西斯、对于战争、对于在战争中死去的无辜平民都会有自己新的认识。

五 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学与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篇分析;高中英语阅读课;PWP三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15-02

传统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课教学以词汇为核心,注重语法讲解,而忽略了对课文的整体分析与学习。也忽视了引导学生对语篇内在的篇章衔接手段和外在体裁结构模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本文探讨尝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对说明文采用语篇结构分析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一、语篇分析理论概要

语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也包括篇章和话语。语篇分析以语篇为单位,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帮助学生养成通览全局的语篇意识,并掌握语篇分析的策略和能力。

二、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笔者以浙江省绍兴一中英语组出的一张单元卷的阅读B篇为例,试图探索语篇分析在课外英语阅读里的具体作用。

1、语篇内容概述。该文章话题大致属于healthy life一类,所以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文章第一段主要讲述了当今社会的医疗保健的焦点由治疗疾病转向预防疾病。第二段内容主要对“well”和“wellness”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解释。

2、基于PWP三段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英语阅读PWP(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 reading)三段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图示理论基础上的。依据这一模式,笔者把文章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Post-reading

教师通过PPT展示三张做运动的图片,要求学生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What are they doing?学生也不难猜出:They are doing exercises/they are losing weight/they are keeping healthy。

之后的问题就带有挑战性了,Q1:“Why they are doing so?这一系列原因的解答是用句子填空的形式,A1:Since good healthy can have a b____i____/effect/influence on the ways in which people live and work in daily life.(beneficial, impact)

Q2:How could we lose weight or keep healthy?

A1:Doing exercise r____rather than o____(regularly, occasionally)

这样的导入内容不仅是关键词的首次展现,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上课内容的主题信息,具有预测性,为接下去的读后活动post-reading 做好铺垫。

(2)、While-reading

学生预测好后,教师用What writing style does it belong to?过渡到while-reading 的环节,要求学生分别找出两段文字的段落大意,并以首字母填空的形式回答问题。

笔者是由深入浅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逐步靠近各段主旨。现以第一段为例:

针对第二个问题,pursue是一个关键词,因为由它引出第二段的几个重要问题,所以这个词需要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笔者打算在traditional和present的前提下,对well和wellness的观念上做了比较,以及well和wellness之间的异同点也加以区分开来。并且对strive这个关键词也做了详细的解释。

(3)、Post-reading

阅读是英语学习者信息输入的主要途径,而写作是信息输出的主要形式,是英语学习者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读写内容是密切相关的。本环节设计如下:

三、反思小结

成功之处:

1、读与写的美丽结合。高中生的智力和认知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逐渐成熟,对于语篇的整体性把握有很好的基础,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问题的设计有导向性。特别是问题链的设计和第一段example的分析。显得有层次感和深入性,这样的操作浅显易懂并且让人印象深刻。

3、灵活运用阅读模式。以侧重语篇分析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为主,必要时采取“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 模式可以相互交织,最终达到建构语篇的目的。

不足之处:1、个体差异的现象依然存在。2、在时间的分配上不是很紧凑,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的情况,以至于在最后小组讨论时,时间太少,有几个学生没能充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讨论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小组内不可避免地出现能力强的学生控制小组的局面,组员之间也有相互推搡的现象出现,这阻碍了全组成员平等参与小组活动。4、教学的方法欠丰富多样。

四、改进措施

1、在设计阅读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对问题难度的控制,把问题设置得更有梯度。2、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探究。3、注意课时容量,适当地减少一部分可有可无的内容,使一些重要的内容更加紧凑,从而一堂课的内容会变得更高效,更有意义。4、定期开展英语活动。在学校范围内创设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之,今后的课外英语阅读教学中也别要注意对文章语篇的整体性把握和方法的灵活语用,只要教师充分解读文本,充分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文本解读的有效侧重点,就能取得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与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反思;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表明:技术和劳动组织的变化,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小组(队)集体劳动、共同决策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交往和恰当地利用已有信息的能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等等。所有这些能力的获得和加强,都应该在学校进行。”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

应对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世界教育潮流对我们的启示,反思过去的教学行为,我深刻体会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因此,我尝试着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试图探索一条适应改革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我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物理课教学的尝试时,有些“不成功”的课曾让我感到灰心、沮丧,同时,对这些教学课例的反思使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上人教版物理教材第一册第八章第六节“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我尝试着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把合作学习与物理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地整合。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具体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小组通过合作讨论完成教师提供的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达到自学教材的目的。

2.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为理解实验结果而进行讨论,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3.通过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做记录,构思工作计划并能汇报自己所学知识,加强并巩固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理解力。

教学准备

1.分组:将全班同学分成8组,每组8人(每组中要将好中差生平均搭配),每组设有一名组长,负责小组的组织管理。

2.课前教师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阅读提示,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对本组的预习情况作好记录。

教学步骤

第一步:想一想。

1.讲述量子之父普朗克中学时的老师为他们所讲的“泥瓦匠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该现象蕴涵着什么道理? 请各小组通过讨论回答。

2.请各小组列举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第二步:做一做。选一组同学协助做一演示实验:

实验过程:用一长短适当的细线将一金属球悬挂于讲台上方的天花板上,学生A站着不动,学生B将金属球拉到学生A的鼻子尖处由静止释放,注意观察摆球在摆动过程中运动情况以及在摆球摆回时是否能砸到学生A的鼻子(前提是学生A实验过程中必须站在原地不动)用该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了解相关内容用以解释该现象的愿望,将学生引入教学过程的下一环节。

第三步:读一读。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学习课文,遇到问题时小组成员间可以讨论、研究,教师进行巡视并适当适时的加以辅导。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所学知识整理成报告的形式,以便汇报。

第四步:汇报成果。

请负责本节内容的小组的汇报员走上讲台,进行本组学习成果汇报,其它各组须边听边记,每组可对汇报组的观点提出问题来澄清自己听到的信息。汇报组有义务回答其它各小组提出的质疑,当汇报组无法解决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说明。

第五步:论一论。

各小组需设计一个合理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第六步:各小组汇报设计方案,并在组际间进行讨论,最后评出最佳设计方案。

第七步:练一练。

通过适当的练习,加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整体理解,。

课后反思

1.听课教师的评价

听课教师认为这节课学生的活动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但这节课总的来说是“不成功”的。它的不成功之处在于:

(1)整个课堂中,老师上课时间太少,似乎是学生在自学,老师根本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小组成员之间配合不够融洽,有些小组成员利用讨论的机会聊天,学生在课堂上吵吵嚷嚷的,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老师缺乏应有的对于课堂的调控。

(3)教师没有带学生把教学内容一起学一遍,只靠学生自学和学生讲课,不可能让学生透彻全面的理解本节知识点。

2.本节课的闪光点

虽然这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给我带来了很多无奈,但是我认为这节课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在以下几个方面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意义。

(1)在本节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课文、自主探究、研讨、合作等学习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中,课堂的时间尽最大可能还给了学生,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

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真正地当起了课堂教学的组织、指导、帮助、促进者的角色。在这节课中,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地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正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2)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课,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而这位学生所在的小组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预习时必定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可能比老师还要多,而且在选择上会更贴近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更愿意听。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他小组在听讲过程中有不懂的随时可以对质,如果汇报的小组没法回答,老师再给予澄清。真正能做到“学生会的老师一定不讲,老师讲的一定是学生最想听的”。坐在下面听讲的学生更是希望能评价上面讲课的同学,在讲课的同学讲完后,同学们对其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进行了复习和总结,从而保证了物理课的持久吸引力与高效率。

(3)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因此,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会了合作,更大的收获在于得到了高质量的学校生活,其精神是愉悦的,心态是积极的,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低效现象

1.学生的合作不主动

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有时会发现教室里鸦雀无声,许多学生只顾自己思考,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出现这种“冷清”的场面,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如果座位安排不合理,指导不够得力,活动之前没能对学生脑海中相关的知识网络进行激活,这些都可能会抑制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从学生角度分析,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不强,也会影响合作。另外,课堂的紧张气氛也会使学生无形中背上思想包袱或造成恐惧心理,从而影响合作的效果。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的机会明显较多,自由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而另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很少或从不发表个人意见。

通过仔细分析,发现出现后一种情况的学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基础薄弱,他们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他们干脆置身事外;另一类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喜欢自己琢磨,喜欢独处,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他们有能力说,但他们不善于争取机会,即使听到与自己不同的见解也不加辩驳,多数时候在合作中缄默不语。另外,就发言的机率而言,一般是男生多于女生,性格外向的多于性格内向的。还有,成员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对话题感兴趣的程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

3.学生的合作不充分

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教师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不敢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一些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教师就匆忙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致使问题的讨论仅停留在表层理解而缺乏深度,许多学生只好被动地接纳别人的观点而无法阐述自己的想法。

4.角色的落实不到位

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每个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搭配不够均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符其实的常任报告员。由于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也不敢过多地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充当报告员,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5.教师的评价不全面

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只重视对整个小组的评价而容易忽视对成员个体的评价;或只重视对合作成果的评估,而忽视对合作过程的肯定。

解决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1)学习的分组指导。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研究设计,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别等都要尽量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评判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各成员各司其职,组长负责组织、管理,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搜集,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并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评判员负责评判各小组的汇报结果。

(2)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学要将班级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教师需要在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设计好哪些内容需要合作学习、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教学时灵活掌握合作的时机及动态。

(3)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课后调查、反思与评价对改进教学十分有利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分别作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由于学生不屈合作、不善合作或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而造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知道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去搜集有价值的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会讨论问题。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通过讨论,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让学生逐渐掌握讨论问题的要领和方法。

(3)学会表达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4)学会竞争合作。

组内合作、组际竞争是合作学习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使他们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很多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3.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不但能培养良好的品格,也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进程。消极、自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心理都会影响合作学习的实施。相反,具有合作和竞争意识、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良好心理品格会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不管周围环境如何变化,都能随时自我调节心理平衡的支点,矫治不良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注意运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即对学生成绩和态度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同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适时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于激励的话都可能引发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相反,教师过分严厉的面孔、大声的斥责,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恐惧的心理。

4.加强合作学习的氛围建设

轻松愉快、合作竞争的环境可为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创设既合作又竞争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高中历史教学与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广西的高中今年进入新课改,为配合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非常有必要对新课标进行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效地将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以下就信息技术新课改谈谈本人的认识及提出一些思考。

一、深入学习新课标,为新课改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不是简单的等于课标加上教材,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组成。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有三个层次: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信息技术”是属于“技术”这一学习领域下的一个科目,它由“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等多个模块组成。新课标基本理念:①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②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③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④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⑤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总的课程目标。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发表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这就突出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地位,承认教师是课程的经营者和设计者,但更着重强调的是教师要担负起学生的学习经验重组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的责任。

课程目标强调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这也是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重点在于指出获取信息的四个过程分别为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及保存信息,而网络信息检索的常用方法是直接访问相关网页、使用搜索引擎及查询在线数据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特别强调的课程目标,要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等。

二、更新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备课方式、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几方面都进行深入改革。整个教学要让学生发展个性,尽显所长,课堂教学评价所关注的重心应该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注重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同学间合作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与探究、思考的过程等。教师要迅速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学生也要从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成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学生不能只是因为学习信息技术而学习信息技术,而应该转向把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实践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深入学习信息技术。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都是按照课程设计让学生一步步地跟着学习,这样严重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了,工作减少了,相反地,教师肩上的任务更重了。因为教师除了要像以前一样投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外,还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确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勇于探索、总结经验。

三、明确职责,做好课前准备

新课改的实验责任在于验证方案、创造经验、提升自我、改良教育。因此,我们应该有光荣感、使命感和主动性、积极性。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道德、提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教学要重过程方法、讲体验感受,那么教师必须注重花时间去认真熟悉学生、琢磨教材、琢磨课堂,不仅仅满足于对教材的通透和在课堂中深刻地重现教材。而更多地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知识储备状况和他们关心的一些话题、社会现象等,并把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这些学生的真正需要中。教师的备课就意味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把社会实践的真实内容作为附着物,进行重组教材、有个性地把握教材、全面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教师的备课采取课前认真分析、思考、资料准备;课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应对,并尽快解决;课后要进行总结、反思和补充等。

四、注重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以生为本。”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主、老师的教为辅,一切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留意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验了什么,还想学什么等,而不应该再强调以前的老师讲得多生动、多精彩。当然,并不是对老师的基本功不要求了,而是把时间尽可能分配给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老师从中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对于现在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把课堂教学从传统上老师的“教”转变到现在学生的“学”。这不并是说老师的作用和工作大大减少了;相反地,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依然重要,因为仅局限于把握教材是绝对不够的,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将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深刻挖掘学科教材,追求知识深度,否则你怎么能够引领好学生呢?由于现今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多了,而信息技术课程大都在多媒体电脑室进行,这就要求老师除了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监督,以免学生玩游戏、胡乱上网、聊天等。当今的信息技术课堂,除了师生互动外,还要注意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发表个人的看法,培养他们的团体精神,而“综合活动”则更加全面地让学生有发展个人才华的空间,尽可能地让他们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与学习当中的问题,综合地体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五、边学边教,寓教于乐,若有所思

课改是新的东西,教师也是学习者,和学生一样处于同一出发点。教师应学会寓教于乐,不断学习,把教学当成是一种乐趣,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有效地指导好学生的学习。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若干疑问与思考:

1.现在的高考制度已经造就出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学模式,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老师们已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思维指导教学。如果高考一卷定终身的方式不改,如果学校对老师教学的评价不改,如果选修课的最终评价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配套,高中课改可能会变味。如果改革不彻底,不全面,就会有人认为谁改谁吃亏,这样就会有人对课改观望,最终导致课改打折扣,甚至失败。

2.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内的师生互动式、探究式学习在选修课有很大的弹性。上好这种课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比以前花更多的精力,需要教师不断地关注、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问题。这种不断学习的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陈代谢很快的学习领域更需要从事的教师不断地自我学习。所以新课程实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新的要求会激励老师们去学习,提高自己。因此,学校要尽可能提供学习机会及学习时间给老师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升。

高中历史教学与反思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逆反心理在大学生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因此,加强对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的引导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对说服信息作出的反向的态度反应,是个体心理抗拒信息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一般认为,逆反心理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定式在特定教育情形下产生的,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

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产生叛逆心理的主体因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双重人格:他们观察力敏锐,却认识片面,求知欲强而鉴别能力差,感情丰富而理智弱,民主意识强而组织纪律性差,知识面广但社会公德素养差,向真性强而可塑性大,有些甚至还不同程度地清高自负,放纵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表现思维能力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由于知识的积累和与社会的广泛接触,掌握了较多的抽象概念、原理、法则和公式,并力图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生活实践中各种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解决各种新问题。在此阶段,他们的思维具有主动性和独立性,不会轻易接受现存的观点和泛泛的说教。

(2)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看作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对任何事情都倾向于批判态度。他们对事物的评价能力开始成熟,不再按照家长、老师、社会宜传的标准来看待事物。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立性,常常怀疑父母的话,固执地要用自己的感官和大脑得出自己的结论。

(3)好奇心的驱使。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就是所谓“禁果逆反”。有些老师、家长禁止大学生做某事,却又不说明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使“不要吸烟”、“不要早恋”之类禁令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

(4)情绪动荡不安。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丰富复杂而又动荡不安。他们的情绪体验来得快而且强烈,很小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很强的反应,而且情绪动荡显著:时而狂欢,时而悲痛;时而踌躇满志,时而心灰意冷。由于这种感受性和兴奋性的提高,他们容易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扩张、反抗、不稳定和粗暴。

2.客观原因

(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都在大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大学生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对我们所进行的教育产生抵触,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存在着为完成施教任务而完成施教任务等应付差事的想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照本宣科、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还有一些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出现问题时,不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导致他们对教育者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3)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学生们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有相近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他们之间容易相互认同。比如在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大学生心理被潜移默化了。

(4)大众传媒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本来用来替示人们的内容,被大学生负面地接受了。另外由于大众传媒强调新奇性,介绍的一些国内外的时尚新奇现象,如朋克、嬉皮士等,也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 (5)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人,对于人们的思想问题要采取平等的态度,给与科学的回答。而多年来有的人在宣传中缺乏科学的态度,有的不喜欢用平等协商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的宣传教育片面化,对“先进典型”给予不恰当的拔高等等,引起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感。

二、大学生逆反心理中消极形态的矫正策略

逆反心理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紧密联系,又与大学生独具的心理状况及自我意识中的种种矛盾相关,同时还与思想教育工作者能否针对大学生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工作有关。我们应重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并找出转化的途径,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用的发挥。具体措施包括:

1.加强对杜会文化现象的导向,杜绝逆反心理滋生的社会土城

叛逆心理的产生依赖于社会中传统的逆反心理结构的定势的存在。面对社会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大学生难以辨清其实质或其中蕴含的积极、合理的因素。这就需要教育者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和问题,深刻分析其实质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帮助大学生建构正确的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逆反心理的克服应该在对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环境三者系统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对三者采取系统而有效的措施。应当运用认知协调理论,不断灌输新信息,协调学生的认知,不断平衡其心理。

2.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和教师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消除逆反心理产生的诱发因素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和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在社会要求和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指导下进行教育工作,他们必须熟知党和国家的有关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地理解执行有关文件精神,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观察力,严格要求自己,这不仅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在此基础上,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明确的自我意识、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流畅的表达、强烈的责任心、真挚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教师,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的才智、能力、水平、德行与所履行的职责相符,榜样示范,才最有说服力。面向生活,把握时代脉搏,紧扣学生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因势利导,才能激发被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和合作意识。此外,对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调适要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这样才是个好办法。

3.加强感情投入,密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

对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其行为意向和决策,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多些沟通,加深双方的感情联络和交流,相信在大学生心理上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4.要重视大学生叛逆主体的自我教育,努力提高叛逆主体自身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注意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