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街区景观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街;地域景观;城市发展

1 商业街地域景观的概念

1.1 地域特征

地域景观可以表现出自然与人文在城市范围内融合的特性,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景观类型,在长时间的发展下,地域景观逐渐演变成与其它区域存在较大差异的独特景观设计,记载了人类与自然的历史演变过程,而地域特征则是由地域自然、文化2种要素共同构成。

1.2 地域景观的内涵

地域属于学术概念,主要根据特定问题的相关特性,完成不相关特性的排除而进行划定。地域性则是地域概念在某种存在上反映出的实际特性,而景观则是将某种存在规定为某一地域范围,主要表现为自然与人文要素。在风景园林行业中,景观概念主要表现为规定地域空间中,土地所表现出的特征。

2 商业街地域景观的空间结构

2.1 一字型

街道为一字空间,呈现出单线排列,街道周边往往都是老街区,无法进行两侧扩展。该类型的商业街属于低端商业街,多数为小型商业,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街区管理与统一设计,防止因为个人临时设施与广告,导致街区空间杂乱。一字型街区的空间路径属于唯一性路径,所以需要充分考虑两侧建筑尺度、形态、节点的设计效果,避免因为统一设计,导致空间过于单调。

2.2 并列型

多个街道并列分布,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在范围有限的区域中,使用该方法比较常见,商业面积要超过其它类型的分布模式。虽然该方法面积较多,但是由于路径选择较多,所以消费者在游览过程中,可能错过一部分区域,导致商业店面价值差距较大,这个问题也是并行街道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街道的相互联系,在街道合理位置设置通廊与节点,方便消费者游览。

3 商业街地域景观的作用

3.1 传承物质文化

在现代城市中,商业街不仅作为市民购物的重要场所,也应该具备良好的景观功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商业街代表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与经济水平。地域景观并不是固态的一幅画,或是作品,而是与城市文明发展相融合,与人们发生共鸣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满足公众的需求,强调消费者心理与行动的参与性。地域景观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相互融合产生的独特产物,所以,地域景观设计的原则之一就是传承当地文化。以地域文化作为景观的基石,通过地域景观来传承并发扬文化,从文化中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与思路,最终设计出具有丰富地域文化内涵的景观作品。

3.2 表达建筑内涵

空间作为提高建筑功能与艺术的核心因素,是商业街提高整体性的重要方法,通过优化空间形态,可以实现环境架构功能。在视觉造型理论中,空间主要代指不同实体相互产生关系,形成的独特环境,也就是通过实体制定出标准“场”,表达出空间的长、宽、高,使空间可以通过物质形态展现给人们。空间物质形态由多种要素共同组成,对商业街来说,街道、店铺、广场、节点均属于空间要素,设计师通过合理组织规划空间要素,形成商业街独特的地域特征。

3.3 优化城市风貌

城市轮廓线主要以多重轮廓线互相叠加组成,人们通过感知了解的轮廓线景观,属于复合城市景观。轮廓线视觉环境受到能见度与视点位置影响,在视域开阔、大气环境好的情况下,视点最远距离与城市建筑轮廓线组成了城市景观整体风貌。在观察城市的过程中,也可以应用轮廓线,充分考虑整体关系,确保地域景观与背景环境的完整性,不同轮廓线之中,维持阶段变化。在国画丹青中,轮廓线就已经得到应用,通过密集的建筑与绿地形成的“留白”效果,形成特殊的商业街地域景观。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没有地域文化作为内涵的街道景观很难去体现其场所精神,无法具有独特的空间特性,无法引起人们对其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创造良好的文化内涵的街道空间,就必须从现状入手,挖掘当地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提炼文化历史元素符号,注入到商业街区景观设计中,并尊重传统的乡镇居民交流的形式和空间要求,在商业街区的“道”性空间中加入“场”的游憩空间,提供给居民的交流、聚会、闲谈活动的支撑。

1.1街道空间界面街道空间界面是街道空间感受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顶、地、立三个界面中,分别给人们的活动提供地面支撑、立面围合和顶面庇护。由于商业街道的商业活动特性,人流量大,商铺林立,对于地面通达性要求和商铺立面的视觉感受尤其强烈,人们对这两个界面的感受也是最为主要和直接。故体现商业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需要结合从地面铺装、设施及商铺立面、建筑立面入手。

1.2街道色彩定位环境识别系统对人们感受城镇意象有重要作用,其中视觉识别系统是其中最主要的体系,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70%来自视觉,而在视觉识别中,色彩是优于形状、结构、材质等要素而先被人们所感知的,也是对人们视觉影响最直接、最强烈、最有效的。故在商业街区和游憩空间中,对街道整体色彩的定位对整个街道的风貌形成、街道文化基调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1.3形态学演绎形态是指事物的结构形状。在历史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地域文化往往物化于众多事物中,如建筑,这些事物的外在形态能深层次的引起人们内心深处对文化的共鸣。当代城镇景观设计中,在塑造众多新事物的过程中,如果将能代表历史文化的传统形态加以提炼,融入到新事物形态的塑造中,将形态的直观效果与内涵文化的共鸣相结合,必定能使得街道景观对城镇风貌的塑造起到良好的效果。

1.4“道”与“场”商业街道空间是线性的“道”,是在传统聚集空间中的“街”“巷”“集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随着现代商业发展的需要,街道空间拓宽,人们商业活动增加,但是还需要尊重传统的乡镇居民交流的形式和空间要求,人们习惯在街巷中三三两两闲谈、驻足,故需要在商业街道空间中创建“场”,提供给居民交流、闲谈、休息的游憩空间,用道去串联场。创造良好地域文化,不仅仅是关注界面上的元素表现,也需要对传统交流空间进行归纳和传承。

2基于历史文化为轴心的高桥镇商业街区及游憩空间改造设计研究与实践

本文在对宁波市高桥镇中心街道的景观空间和当地历史人文的考察及现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经典案例和理念,通过对杨家漕路段街道空间景观的改造,探索在城镇建设中如何传承与发展地域文化,形成良好的城镇景观风貌。

2.1区域背景宁波高桥镇位于中国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港口城市宁波的西部,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东依宁波市城区,南眺栎社国际机场,西濒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北枕黄金水道姚江,杭甬高速公路和省道甬梁线从东到西横贯全境。发挥近郊优势,高桥的经济持续稳定快速,高桥房产、商贸、旅游等产业得到稳步发展。作为江南水乡,高桥镇的桥与水的文化历史悠久,境内拥有众多古桥,宋代康王抗金的故事流传百年,广大人们所熟悉的古代四大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是发生在这里,高桥依姚江而繁衍,前塘河、后塘河穿镇而过。如今,姚江南岸初现“白鹭绕江堤、清风送花香”的丰姿;与轻轨、中山西路延伸段并行的后塘河,正投入3亿元打造生态景观带,再现千年塘河历史风貌。

2.2现状分析杨家漕路段(北起通途路南至S59省道),包含高桥公园及康王休闲公园。

2.2.1交通现状问题该商业街人车混行,缺少停车位,随处乱停车,人行道多被占用或者毁坏,卫生较差。街道铺装杂乱、没有统一性,形式陈旧;人行道路面凹陷现状严重;无障碍通道被占用,防滑性能不高。

2.2.2商铺及建筑问题杨家漕路作为高桥镇的最为繁华商业街,商铺繁多,但大多为小商小贩,门面宣传简单、粗略、杂乱,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格,更不用提起具备文化氛围。两侧建筑风格多样,且形式上存在单调乏味的问题,无法形成当地的传统地域文化氛围,传统住宅建筑与新型住宅建筑沿轻轨一号线南北划分,分割突兀。建筑外立面色彩多样,也无法统一。

2.2.3公共设施问题整个地块公共设施极为缺乏,公交站台仅有站牌捆绑在路灯柱上,没有座椅、垃圾桶、等候亭等;没有路牌等指示系统的设置,没有体现地域环境的识别性、文化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不健全,与居民生活贴近的社区级设施配套不足;公共服务设施周边的环境品质不高,设施与地方文化特色的结合不足,吸引力不够。

2.2.4园林绿化问题街道绿化单一,林下植被不齐全,没有明显的层次分布,且被破坏较多;路边野草丛生,多显荒凉之境。

2.2.5休闲文化问题街道开放性的公共绿地仅仅有高桥公园及康王公园两个,且康王公园基本已经废弃,高桥公园也破损严重,不能给市民提供较好的休闲场所。一条商业街由南至北一路贯穿,却没有能够供行人停留的基本公共设施,街头游憩绿地缺乏,周围居住区绿地的开放性不够,市民日常休闲利用率不高,这将导致城镇居民在外停留的时间会大大的减少,由此引发居民之间将缺少交流场所的问题,从而导致城镇文化凝聚力逐渐削弱。作为高桥镇主要的商业街道,文化宣传现状异常薄弱,不仅仅在铺装、商铺立面上没有任何体现,在集中的文化宣传上,也仅有公园外侧的宣传栏,形式老旧单一,且被商贩阻挡。受城区土地资源限制,高桥镇镇中心商业街内人口压力大,公共服务设施匮乏、缺乏市民游憩空间等问题日渐显现,此类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桥镇的未来发展。

2.3设计理念与目标杨家漕路位于宁波轻轨一号线的对接处,是未来高桥镇建设发展对外宣传的“重中之重”。根据高桥镇杨家漕路所存在问题,并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调查途径,深入研究高桥镇的当地传统文化,从而确定“以历史文化为轴,辐射城镇的改造建设”的设计理念。根据甲方的设计要求,定位于宁波近郊高桥镇城镇商贸商务中心商业街的杨家漕路我们制定了三大设计目标,传统文化展示基地、现代商业繁荣的代表、市民的游憩天堂。

2.4设计手法设计手法上遵循多样统一,强调对于传统文化的概念提取,创造统一的装饰风格和形式,在各个空间中,利用各个要素进行组合变化。设计过程中注重集中与分散原则,强调重点突出,全面推进。文化传承重点抓住几个景观节点,如公园、公交总站、公交站台及商业街中游憩空间节点,进行重点装饰设计等。分散是对各个空间中的各类因素,如地面铺装、商铺招牌、立面装饰、座椅、树池、花钵、路灯、垃圾桶、广告灯箱、信息栏、指示标牌等,均进行设计改造,形成统一风格。

2.5商业街区景观设计

2.5.1街道空间界面通过整个沿街两侧建筑立面改造、店面门面立面改造设计、招牌改造、空调机位立面设计、墙面粉刷、地面铺装改造设计、防盗窗整体设计、街道节点装饰及景观设计等系列的设计,塑造整个街道形式整洁、丰富而又统一的商业形象。商铺立面结合原有建筑及各个商铺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三种形式,兼顾了各种建筑形式和商铺二楼通风、采光、放置空调的要求。商铺广告牌在外形上都固定规格进行统一,采用了深灰色槽钢边框,内部可以采用彩色铝塑板加发光字。上方可以采用横向槽钢拉条,遮挡空调兼顾采光需要,或者全部采用横向槽钢拉条。空调安放,一可以放在广告牌上方横向拉条内侧,二可以放店铺立柱处,外侧采用深灰色槽钢拉条进行装饰遮挡。

2.5.2街道色彩设计对整个街道两侧的建筑进行分析,传承当代水乡地理环境及传统建筑灰墙黑瓦的色彩体系,配合整体商业环境要求,构建以浅灰色系为主深灰色为点缀的色彩基调,各个商铺招牌文字色彩自定,形成统一而又有变化的效果。对外立面色彩夸张的建筑进行重新粉刷。

2.5.3形态学演绎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特性进行分析继承,通过艺术性的手法提炼出典型的形态元素,将其运用到空间场景中。如在街道南入口处的休闲绿地除了展现历史文化的浮雕外,还设计以梁祝化蝶为魂的飞翔形雕塑,即是一种文化宣传,又蕴意高桥镇经济能够腾飞,满足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对高桥的众多桥形态进行提炼,构成新的造型元素,将其融入到整个商业街的众多界面中,如商业街二楼防盗窗、LED文化宣传墙面装饰、街道栏杆等。

2.5.4“道”与“场”在街道空间,重新考虑道和场的设置,利用原有的荒废绿地,在公交总站北侧设计休息空间。通过南入口休闲绿地、文化景观围墙等设计,衔接S59省道与轻轨,与轻轨沿线绿化设计、高桥站的“抗金”文化主题相互呼应,为轻轨、省道的往来交通打造一个文化气息浓厚、适宜人流集散的绿化空间,为高桥的整体形象的宣传及文化氛围的塑造添砖加瓦。高桥公园总体改造,设计面积约为19380平方米,包括整体平面布置改造、公厕的设计、健身路径的设计、水体的设计、主题展示景墙的设计、绿化改造的设计、雕塑小品及标识牌的设计等等。公交总站设计,包括出入口的改造、入口立面改造、候车亭设计等。

3结语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陕商;滨水商业街;景观设计

1、当前国内滨水商业街建设的背景及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滨水空间与旅游商业的结合也日益加深。通过对城镇滨水区域的景观营造,既能塑造出极具特色的小镇旅游环境,同时能创造本土的特色,提升城镇的旅游风貌。 但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拿来主义只是一味的模仿跟风,一方面我国的滨水商业街设计,忽略了当地城镇形态、地方特色、文脉的延续性等。在许多实际案例中,商业街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趋于雷同,缺乏景观内涵,没有地区的特性,通常只是把水体作为一种制约或有利因素运用到设计中。商业建筑与水域之间存在着空间与心理上的距离感,不能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优势,不能满足人们的亲水性需求。而且设计耗资非常大,而往往只注重了外在形式,忽视功能的滨水商业街景观不受人们的欢迎。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过去的只是单纯的在旅游商业街内观赏风景以及消费购物,远不能满足人们出行的期望,而能够体现地域自然与化特色,风俗人情的地区以及亲水性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此。滨水空间需要避免大同小异的现象,研究与当地传统文化,人文精神融合的设计。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论文尝试把陕西商帮文化融入到滨水空间之中,希望通过努力让滨水空间在符合当地居民要求的同时,也能吸引城镇旅游,从而保护了地域环境以及民族特色,对未来特色自然资源和地域性文化同滨水商业街景观塑造时提供探索性参考。

2、陕西商帮文化概述

商帮,是以省(县)籍乡土亲缘关系为纽带,以会馆为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人集团。这种商人集团化经营模式是明代初年“食盐开中”政策的产物。而以“输粟换引”为主要内容的“开中制”是明政府为陕西量身打造。原因有三:1、陕西是明代边防重点地区。明代的陕西布政使司管辖着西北的广大地区,将陕西的粮食输送边关换取盐引,路近省费,符合交易成本最低化原则;2、陕西是产粮区。八百里秦川自古是中国的精耕农业区,明代陕西农业发展水平在全国位居中上,西安府在明代全国产粮最多的164个府中排在第四位,是西部粮食输出的主要地区;3、陕西是十三朝古都,从秦汉以来陕西商业的趋前发展就使陕西商人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营经验。这些历史和文化元素,使得陕西商人能够抓住“开中制”所提供的历史机遇,乘势而起,成为明代初年产生最早的输粟换引的商人集团,号称“运粮大军”,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产生最早的天下第一商帮。

山西商人的特质:1.弃儒从商2.商业意识3.三硬商人。陕商被誉为“人硬、货硬、脾气硬”的“三硬商人”。他们恪守“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这在明清时的商界有口皆碑。4.重名轻利5.优越自负6.不惧风险7.富而思乡8.厚重质直。

3、项目总体概况

本文引用的案例位于以陕西渭南市大荔县皇家沙苑景区内。大荔县古称同州,交通便捷,东滨黄河,南临渭河,西接壤,北靠镰山,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处在陕晋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陕西东大门建设”的重要位置,旅游资源丰富,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丰图义仓,陕西省首个村级农业公园――畅家农业公园;福佑古寨景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尊天马术场,朝邑国家湿地公园;国家4A级景区“同州湖”景区及沙苑国家沙漠公园。

商业街景观不仅可以依托上述自然和人文资源,而且商业街位于整个皇家沙苑的北侧,水系部分南北走向,东侧为寺院,西邻陕商会馆,建有戏台及休闲广场,形成完整的景观布局。在商业街内各种形式与功能的绿化构成了统一完整的绿化体系。力求通过点、线、面的系统来组织景观空间,在小镇中形成大大小小有主有次的园林群。注重空,间序列的设计,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各个景观之间互相渗透,并形成景观通廊。

4、设计理念构思

在立意构思和景观营建中运用西商帮文化的并运用了部分体现乡土精神的符号,使整个作品带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和感情上的共鸣。应该深入的挖掘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和乡土精神的元素和符号,并且在这些元素和符号的表达过程中,运用多种丰富的手法凸显地域特色,彰显乡土情怀。

主要探索在乡土景观营建过程中历史文化(陕商文化)、造景元素(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走西口等)与造景符号(斗拱飞檐、拴马桩、石雕、砖雕、木雕工艺等)之间的关系,分别从自然环境、乡土历史文化、乡土物质文化、乡土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挖掘关中地区的乡土景观元素、提取展现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关色),分别从景观雕塑、硬质景观、建筑装饰、植物造景等多种乡土景观元素来表达营建。

5、结语

陕商文化附着于滨水景观,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城镇滨水景观承载着陕西的地域文化,滨水商业街设计需要借鉴更多的学科理论和实践方法,使之更为广义和多元化。滨水空间设计带给小镇空间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滨水空间的

规划设计对旅游小镇乃至城镇的发展都有着关键作用,比如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为城市旅游注入新的活力等等。如何塑造滨水空间,不仅能延续环境生态场所空间,反映文化内涵,成为旅游区的主要观光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是此类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重点研究目标。

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对商业街景观设计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遵循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创造人性化的商业街外环境,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与文化背景下,实现历史与未来,生态与人文的共赢,以便设计出地域文化内核的城市商业街区景观,才是创新城市设计、城市个性回归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日本河川治理中心编.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M].刘云俊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居住区 老槐树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济南是一座融南怀北的历史古城,四合院、胡同这些传承千年的居住形式,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早已被高楼大厦取而代之。然而,胡同口的那棵老槐树、那口清澈见底的古井、那个与小伙伴摘槐花的金色童年似乎是很多济南人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济南槐花园景观设计正是充分挖掘了济南人的这种“老槐树”情结,将泉水、院落、古井、老槐树等老济南民居元素引入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营造了一个雅致内敛且不失济南韵味的居住区环境,勾起人们对那段美好时光的回忆。

一、项目概况

槐花园项目占地23810平米,位于济南市古老的城区槐荫区,其紧邻的城市道路营市西街连接着经十路与经六路两条城市主干道。

场地内部留给景观的空间比较有限,主要集中于两楼之间,呈狭长状;场地平整,长210米,宽28米;场地下层有大面积地下车库;地面内有采光井5处及人行出口2处。

如何在狭长的场地内顺畅地组织空间、如何克服地下车库覆土受限、如何使采光井、车库人行出入口融入景观等问题都是本次景观设计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设计构思

结合槐花园的案名,在充分挖掘、分析济南民居特色的基础上,本次设计将设计主题定位于“老槐树下的回忆”,提取泉水、院落、古井、老槐树等济南元素,将其融入园林景观中。

泉水――济南素有“泉城”的雅号,“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是对老济南民居环境的生动写照,泉水已经成为济南人居住环境不可或缺的元素。由于场地较为狭长,无法营造大面积水体景观,因此,设计将借鉴私家园林的理水手法,将水面分割为若干互相连通的小水面,通过溪流彼此沟通,同时结合青砖的运用,再现济南“清泉石上流”的独特水乡气氛。

院落――古典的济南民居多为四合院,四面围合的院落形成了私密的居住空间。槐花园场地空间较为狭长,不适合营造大面积广场等开敞空间。通过对四合院等济南民居构成形式的借鉴,设计局部通过高低错落的墙体、垂花门等形式分隔、围合空间,营造若干尺度宜人的院落空间,以小见大,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无限的意境。

古井――在老济南民居中,几乎每一个院落都有一口清澈见底的古井,泉水与济南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如今,古井虽早已丧失了取水的使用功能,但却拥有了不可替代的景观象征性。在槐花园景观设计中,古井作为一种老济南生活的象征,也在局部通过景观小品的形式加以体现,为整个槐花园烙上弄弄的济南味。

老槐树――老槐树是许多济南人童年回忆的重要部分,那棵为你提供浓荫乘凉的老槐树、那棵与小伙伴一起攀爬的老槐树,都会勾起人们的美好回忆。在槐花园景观设计中,树形优美的槐树将成为小区的骨干树种,适合济南地区生长的国槐、香花槐、黄金槐、刺槐等不同品种的槐树也将在小区绿地中广泛运用。

三、景观分析

槐花园小区主入口位于场地东侧的营市西街,入口处为商业街区,主要园林景观位于两楼之间,绿地南侧设置一条步行通道。小区内部人车分流,环形车行道围绕在楼宇,道路为地上停车位。

小区园林景观为“一轴多点”的格局,园林景观按照悦心――沁心――莹心的设计线索展开,沿两楼之间的景观轴,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入口商业街区、老槐新居、泉水人家、江山如画、疏影拾趣、溪涧清音、曲院竹影、香远益清等景观节点。

(1)入口商业街区

大门入口处,设计利用围墙将一号楼东侧围合,从而减弱外界对内部环境的影响,外侧题刻“槐花园”案名。将原设计中对外开放的景亭移入院内,方便维护与管理,同时采用漏窗的形式,增加内外景观的渗透,为院内景观的增添一份趣味性与私密性,体现内敛而不事张扬的济南性格。

商业街的设计考虑方便商铺营业、更有效的控制管理车流人流出入,将门卫调整到商业区西侧道路中央;步行区域紧邻北侧商铺,铺装有序列变化交替;南侧景墙前后高低错落,形式丰富,周围的竹从、矮灌木配合形成了高低起伏的背景,使整个景观序列富有韵律灵动活泼。

(2)老槐新居

在老济南人的印象中,槐树是地理位置的坐标,是理想会议、闲谈的场所。无论外界纷繁浩渺,不变的仍然是乡音与笑声,是落叶归根的故里情结,是千万里外午夜梦回的槐树的身影。

在主要园林空间的开端,设计上通过一处垂花门与老槐树的简洁组合,呼应案名与设计主题,开篇点题,突出特色;垂花门命名为悦心,此处门的形象在一定意义上代表家的概念,走进悦心门就回归了温馨的家园,为整个居住区园林景观奠定了亲切温暖的基调。

(3)泉水人家

此处空间以一处小水面为中心,水中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水面一角设置一处问泉亭,反映老济南人与泉水息息相关的居住文化,营造如诗般敦厚悠长的田园意境,为居民提供一处舒适的交流空间。

(4)江山如画

(4)江山如画

此处空间以青石板铺装场地为中心,溪水围绕,场地中设置石桌椅,供住户休息交流,体验与清泉流水相伴、听水观鱼的悠闲生活。

(5)疏影拾趣

设计创造出这样一个空间,在花旁树下设置秋千等健身活动器械,不仅给孩子,也是给大人,提供一个活动游戏的空间,勾起那槐树下的童年记忆,跳皮筋、荡秋千、跳房子、捉迷藏……此处通过一处“沁心”景门与其他空间分隔,是对之前“悦心”景门的延续与呼应,“沁心”点明这里舒适惬意的空间氛围。

(6)溪涧清音

此处着重塑造溪流景观,结合溪流,场地边缘的线条自然流畅,开阔的空间内树池坐凳自然随意的散布其中,伴着潺潺流水居者可动可憩。

(7)香远益清

此处靠近地下停车场出入口,结合高差设置层层跌水,形成水源,展示水体动态之美。同时溪水穿过场地,灵活而不失亲切。上层设置为健身场地,周围由植物环绕缓解高差。

(8)曲院竹影

两楼之间独立空间,相对安静,因此设计在此创造细致、精巧的活动空间,为住户提供驻足思考、静心研读、三两人交流谈话的空间。设计运用景墙将此空间与南侧道路相隔,墙上开有漏窗与景门,是两侧景色隔而不断,景门上题刻“莹心”二字,为“悦心”、“沁心”的延续,意在表达人们在静寂优美的环境中思考、驻足,修身养性,使心境清澈明净。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街, 历史街区, 设计要点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commercial street in the planning design, for example, from commercial street and the concept of the historical block,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basic conception,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design,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specific to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commercial street.

Key words: commercial street, the historical block, the design k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商业街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就如同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市容市貌中最繁华绚丽、最引人瞩目的一道景观。历史街区则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反映着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因而,商业街的设计不只是简单满足规模、流量、流程等技术指标,也应重视它给人的心理感受,既要突出历史文化在街区的主导地位,又要使其与历史建筑相协调,创造商业街建筑的统一、连续,使市民从整体而有韵律的物质形象中去感受城市文化的气质和精神,从而达到一个舒适、活跃而有新意的视觉空间与购物空间的效果。

江门市某商业街的规划设计方案,正是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的一座城市中心商业街。项目用地位于繁华路段,生活社区成熟,配套设施完善;西望40米宽天沙河水景;被誉为“岭南第一人”的陈白沙先生纪念馆紧挨着本项目用地的北面,为街区带来浓郁的人文气息。

一、设计原则: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非轴线非对称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具有纯正岭南古镇气息的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的街道环境。

同时,着重解决几个问题:

1、商业街的繁华气氛与陈白沙纪念馆的宁静气氛之间的冲突;

2、商业街车行交通空间与步行交通空间的隔离;

3、普通商业街平直单调,长而枯燥的感觉;

4、商业街的历史人文记忆。

二、构思基础:

从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小镇商业街和传统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作深入分析,如人流和街道、河与街与住宅的关系,总结出一个空间模式——古镇的街空间,将其融合到设计中去,使其不仅具有现代商业街的时代气息,又蕴含原始的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间长出的空间,这些空间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的信息。

街,是随着人们交换产生与贸易发展而逐渐生长的,它是由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商业形态。

通过将街切割、打碎,寻找适宜的尺度;

通过空间变化的重组再造,营造生长出来的街;

通过各种古镇元素,阁楼、牌坊、铺地、水池、植物来解决商业街的标识性。

结合以上设计原则和构思基础,我们进行了本商业街规划设计的工作,并由此总结出以下几点现代商业街规划的设计要点,作为日后设计工作的指导并以供探讨:

1、尺度近人

商业街的主要特点是因店铺的集中而形成了室外购物、休闲、餐饮等功能空间,从而决定了其设计核心就是让空间有用而舒适,空间尺度应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横向关注范围一般在10-20米之间。若宽于20米,“街”的感觉则被“广场”的感觉取代,行人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因此,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第三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购物行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层高度之内,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缺少细部的设计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本商业街基本为两侧都是店铺,尺度都控制在12-14m。在商业建筑临街一面约15m宽的范围内,满足停车、行车、步行的功能。内部的步行街尺度定为3m宽。根据轴线在相关节点上设置高低错落(主要为两层,局部三层)的建筑体形成古镇建筑群落的景观序列。

2、空间限定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端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与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

方案以一端的仿古牌楼作为标志,不但使入口更加醒目和吸引人,也起到屏障的作用,把城市交通与步行空间隔开。一端以一座相对较高的建筑既作为结束,也标示着街区的中心。两端的标志确立了商业街的空间范围,购物人能随时感知自身在这一空间内的位置,避免了购物者在大市场内常有的混乱与迷失感。

从人的行为模式来看,一般超过20米宽的街道就难有近人的尺度。而从建筑高度与街道比例来看,街宽宜在楼高的1/3-1/4。商业街的宽度也与商业规模有关,不等于街越长楼越高,街应该越宽。舒适度是必须考虑的,商业街空间高度方向的限定应遵循以行人为模数的原则,并考虑二次空间的应用。

在首层与二层之间用雨罩、骑楼、遮阳等形式将空间在室外区分开,既能降低噪音和视觉干扰,也可使上下不同的建筑个性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带。雨罩骑楼的划分手段能将建筑主体所形成的外部空间划分成次一级的二次空间。骑楼,正好适应购物行人的尺度,无论建筑主体有多高,这样的二次购物空间给人稳定的舒适感。

3、风格色彩

自然形成的传统商业街的诱人之处在于其由不同时期建造,风格迥异的铺面拼在一起,造成以极其多元化而达到统一的繁华效果。新设计的商业街往往因人为的统一而流于单调乏味。为追求传统商业街的意境,应有意识地放弃追求立面手法简单的统一,甚至应刻意创造多种风格的店铺共生的效果。

由于本商业街定位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风格色彩方面,设计重点考虑:

(1)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把握好历史街区的建筑文脉,确定历史街区新建筑的风格是至关重要的。设计中力求突破中国古典建筑的体量权衡和整体轮廓,采用台基、屋身、屋顶的三段式构成,建筑造型由功能、空间确定,从文脉环境中挖掘有益合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符号,象征表达出一定文脉环境中建筑的内涵和意义,以此来完成新老建筑在风格上的对话。

(2)体量的统一协调:历史街区的新建筑,在体量上应把握好各自在广场中的位次关系,和谐的建筑体量可以使广场界面既突出重点又具有连续而有韵律的感觉,设计中对体量过大的建筑,利用虚实对比的手法,将其进行纵向及横向的双重分解,使其成为两栋毗邻的尺度适宜的小体量建筑,从而带来较好的视觉效果。

(3)细部设计的统一协调:建筑立面的细部设计是维护景观整体协调的重要手段。我们采用相互呼应的细部设计手法达到与历史建筑整体形态的协调,如统一口部线形、细部的艺术装饰(包括檐部、壁柱、线脚)等。

(4)材料、色彩的统一:融合项目毗邻的“陈白沙纪念馆”的文化气质,设计将商业街建筑的色彩进行了统一,以突出历史建筑在空间中的形象。

4、面材的软化与精化

商业街建筑与其它建筑外观的重要不同是店家需要根据自身商业的性质特点,二次装修店铺外观,而招牌、广告、灯箱等室外饰物往往成为建筑外观中最惹眼的元素。失控的第二次外装可能会同原建筑设计立意冲突,甚至破坏建筑空间的效果。所以外观设计应考虑改造外装的可能,预留店名、招牌、广告和其它饰物的位置。

为突出人情味,商业街表面构件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了软性面材,例如蓬布遮阳、竹木材料外装、悬挂的旗帜和其它织物招牌等饰件。这一趋势使得建筑立面设计更趋近装修装饰设计、也要求设计师不能停留在建筑框架的设计深度上,必须以装修的精度来做商业街立面设计。换句话说,商业街的外观设计已经很室内化。

5、重视非建筑元素

商业街室外空间与气氛的形成,主要决定于建筑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式,但也取决于其它一些非建筑元素的运用,如室外餐饮座、凉亭等功能设施,花台、喷泉、雕塑、灯具、指示牌、电话亭等器材,灯笼、古董、道具等装饰,铺地、面砖、栏杆等面材。这些元素是与人发生亲密接触的界面,要从景观、园林的角度深化商业街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