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物;学习;兴趣;
如果对一门功课没有一点兴趣,强迫式的学习只会给自己带来压力,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不断下降。生物学科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兴趣,创新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
随着现代化科技信息的迅速发展,人们也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多媒体已经在多数学校普及实施。多媒体能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和枯燥单一的听读模式,是激发和培养学习生物的好方法。活跃的思维方式和形象生动的特点是多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生物课堂上能看到比较真实的自然景象,同时也使得大脑思维变得灵活。因此,利用好多媒体能够直观掌握很多知识,激发思维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多媒体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把学习方式的创新,多角度、全方位地调动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并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生物课程主要体现在生理、形态和结构组成部分等的形成过程和反应效果的体现。如果这些内容单靠语言来描述是体现不出生物这门自然学科的真正微妙之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给了良好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生物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之一。
二、参加生动有趣的生物教学游戏
游戏是认识世间万物的有效途径,也是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良好方式,通过参加游戏学习生物是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在欢快和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家也比较乐于将生物学知识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探讨和分析,这是我们主动能力的体现,为提升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在生物学习中要注意,怎样在玩中学习生物学科的知识和解决遇到的有关问题,我们要正确地请教老师在生物教学游戏中的玩的方法,并与老师积极沟通,不能一味地玩,这是在生物游戏方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对自然界诸多问题的思考,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创新学习方式,寻找成功机会
创新学习方式主要是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新的学习阶段的问题解决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而学习兴趣的创新大同小异,主要是对其他事物的浓厚兴趣逐渐转换为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要关注哪些课程比较感兴趣,要积极培养兴趣爱好和特长,并能够合理有效地将这些兴趣通过生物研究活动转移过来,对生物学科也产生同样的兴趣和热情。新课改下的创新方式,是要慢慢在学习中去感悟去体会。
每个人的信心能量都建立在某件事的成功基础之上,是人们展现自我的表现。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如何创造成功的机会,根据自身实际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在取得阶段成功的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心理的需求。这就要求大家要善于观察生物知识的难易程度,对不同层次掌握的知识探究也要相应地难易合理。
在课堂学习上要抓住生物学科的主要特点。由于实践性比较强,就要求学生不断地优化生物学习方式,合理地参加实验活动,才能提高学习兴趣,也是学习质量的体现。因此,对生物学科的学习要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学习才能更好地将生物学科知识掌握,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合理有效地运用。这就要求学生们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多掌握新的比较有趣的学习方式,调动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马本善。生物实验中如何提搞学习兴趣[J]。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落地途径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教学启发
尽管面向初中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尚未公布,但是其他学段所公布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要素,对初中生物教学仍然有着极大的启发。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那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生物学习之后,所形成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一般认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由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四个要素组成。结合这四个要素,我们去思考初中生物教学,发现可以带来更多的启发:首先,在“生命观念”的视角下,一切生物问题的解释,可以变得更加精确与明确。举一个例子,女人的怀孕时间过去通常都说是40周,而现在的说法都是38周。为什么会少了两周的时间呢?从生命观念的角度来看,确定怀孕开始的准确说法是“从‘形成受精卵’开始”,这实际上是减少了传统判断时间中孕妇末次月经结束到形成受精卵的15天左右的时间,相比较而言,38周的说法也就显得更加科学。实际教学中,可能从知识记忆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时间变化,而在生命观念的视角下,这一时间变化显然更能代表一个生命的形成周期,因而也就更能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其次,在“理性思维”的视角下,初中生物的教学更应当坚持从科学的视角去判断事实,因而“科学探究”也就应当成为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当前生物学科的考查方式主要是初二的会考,知识多以记忆和重复训练为主,但是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角度来看,让学生在理性思维的驱动之下,进行科学探究,仍然应当是教师教学方式的重要选项。再次,“社会责任”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话题,但是从当前生物学科的发展来看,却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初中教学中万不可忽视这一因素,而应当抓住教学契机,不断给学生渗透社会责任意识。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实际教学中,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途径进行了探究。
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基本途径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要让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关键是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角度,去思考在实际的生物知识教学中,如何将它们联系起来,以在学生建构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接受核心素养要素的熏陶。关于这一认识,有同行通过自己的总结可以实现呼应:根据初中生的认识规律,结合生物学科的知识特点,在课堂中设计并开展多样的活动,尝试从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学生的生活中,总会看到父子或者母子之间的脸型很像这一实际情形。利用这一情形创设基因知识的教学情境,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上一代的脸型以及其他的特征,会传给下一代呢?根据经验,学生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遗传,但是遗传只是一个概念,并不能从原理上解释为什么,因此实际上,学生仍然是有探究欲望的,这个探究欲望为打开科学探究的教学大门,奠定了基础。而从生命观念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的提出,实际上也能够让学生从生命的角度,去探究遗传的原理。而一旦学生有了探究欲望,在介绍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在向学生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的时候,学生就会有效加工这些信息,从而最终理解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间传递的原理。这个过程中,如果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呈现染色体以及DNA分子片段的图片,那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形成基因知识的表象,从而解释一些实际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本文还介绍历史上的第一只克隆羊,与社会上曾经出现的一些违背道德伦理的DNA编辑事件,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让他们知道在生物技术与道德伦理之间必须做好选择。
关键词:概念教学;概念图;探究式教学;对比法
生物学科的概念教学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初中生物学科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就要将生物概念教学做为重点和基础[1]。学生只有对概念准确掌握,才能完整的理解,合理的运用,在实际中有正确的判断。随着学生对生物基本知识、原理的深入理解,进而更好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基础,合理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明确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营造理想的教学氛围,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透彻的理解生物学概念,为后续生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1生物学概念界定
在长期教学中研究发现,学生对生物学科中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今后的生物教学非常重要,学生只有能正确的理解概念,才能灵活的应该,以此来处理生物学科的相关问题。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3]。生物学概念主要包括概念术语、概念内涵、概念外延,教师要根据上述三种要素,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全面、正确的理解生物学概念。对于生物学科,概念的形成要以直观性的材料为基础,但是直观材料不能完全等同于概念,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并不能够直接转换为概念,在学生对直观材料进行观察的基础之上,经过系统化的思维理解,将对感性认知转变为理性认知,这也正是教学活动的关键[4]。常用的思维方法有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判断、概括、归纳,正确的引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服概念的掌握。
2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生物概念,以及更好的开展后续教学,本文针对性分析了初中生物学科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分别包括有概念图教学、创设探究式教学课堂以及生物学概念对比策略。
2.1概念图教学
“概念图”源于美国,最初在A-T课程中开发,进而被应用在儿童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上。概念如是一种工具,概念被定义为能感知的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或以被标签标注的关于事物的记录,概念图则是这些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达形式。概念图可以分为知识点概念图、节概念图、专题概念图,典型的知识点概念图为对“花的结构”认识学习。依托花托、花蕊、花冠、子房、胚珠等概念,形成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图,在促进学生对单个概念的学习认识的同时,兼顾相关、相似概念的理解学习节概念图为,根据生物教学中相关章节的内容,设立节概念图,典型的应用有对“关节”的教学设计,关节、关节头、关节囊、关节窝,根据动物运动的相关规律结合理解。专题概念图,相对上述两种概念图外更加全面,是依托整个专题的相关知识进行构建,比如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专题,联系到的相关全部概念,以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条件、产物四种分类,对吸收器官、制造器官等进行全面理解。概念图的构建应该“以点连线”开始,学生在概念图的构建中,不能完全的按照教学的设计,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将教师给出的相关概念合理的理解连接,这样形成的概念图更加适合学生的自我学习。另外一种方法为“留同趋异”,在教师给相关概念之后,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选择合适的概念构建形成概念图。
2.2创设探究式教学课堂
探究式教学课堂的特点主要有,自由、丰富、明确、压力小,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查询选择自己所需的资料,学生的学习资料丰富、学习目的明确,而且在实际学习中学习压力小。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按照生物学家研究获得相关结论的方式来学习,因此探究式教学的课题要有合理的难度,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时,首先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研究领域,给予学生一定的研究方法,在合理的相关资料帮助下,学生选择形成自己的研究问题,经过讨论研究,之后学生确立要决问题,并展开解决。或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确立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在经过自己的判断形成合适的研究问题,之后学生自我发现所研究问题的关键症结所在,然后学生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实际是做为一个关键点的引导者和研究中的探究者身份,参于到具体的教学中,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不断的对自己的研究方法进行反思,全面关注、引导学生的研究过程。
2.3充分利用生物学概念对比策略
在实际初中生物教学中,会碰到很多相关、相似的概念,学生在学习中,相对比较容易混淆知识,反而产生负面的学习效果,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可采取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区分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可以采取的对比方法有概念图对比、图像对比、列表对比,图表对比法主要用于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概念。
3总结
初中生物的教学,概念为教学中的重点和基础,综上所述,教师要善于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地位,更好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
作者:郭俊武 单位: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
参考文献
[1]郭荣满.关于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与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2):60-61
[2]冯兰香.中学生物学科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5(15):154-155
关键词:生物实验实验探究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我县所使用初中生物教材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新课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学习的新理念,提倡让学生动手、动脑,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但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新课程改革并未能真正变成实际教育教学效果。纵观生物学科的发展史,实验在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物学科至今仍被认为是以探究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生物学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担负着普及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的任务。尤其在推行实验教育教学改革以来,生物学教育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要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就必须加强实验教学,生物实验为教学提供了生动直观的探究和实践,是生物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目前正确认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认真分析和探讨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观念落后,认识不足,致使新课标规定的生物实验开出率普遍不高
目前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需要完成的生物实验如:生物探究实验共28个、教师演示实验7个、学生分组实验13个。但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学校,生物学科实验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严格地说教师演示实验开出率、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学生课外探究实验活动完成率等距离新课程标准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不少农村学校生物课程所做的实验甚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笔者认为有以下的原因存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对生物学科教育的目的认识肤浅,从而产生对生物教育教学的评价发生了偏离。家庭和社会的评价归根到底还是升学率和优等生率,如果学校为这个目标去努力,就无法完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这就给学校教育出了较大的难题,一方面想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下大气力提高考试成绩,两者之间虽然没有对立的矛盾,但是相互影响很大,这就出现了素质教育下的“应试”教育现象,因为功利主义的普遍存在,一线教师先顾眼前利益,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尤其是各种考试成绩低,家长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地方政府不满意、教育主管部门不满意,学校领导也就不满意。这是思想观念落后,导致对生物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
1、领导层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因学科差异、评价体系差异、生物学科在学校地位低下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部分学校领导对生物不中考,并把生物学科认为是“弱势”学科,周课时的设置教少,不能有效的完成生物教学。因此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的重要地位不足,出现了校长只要“分”(成绩),而不管“能”(实验能力)的现象。
2、教师的思想工作认识不到位,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部分教师中还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摆脱“一支粉笔、两本书、一堂课”的窠臼。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讲授,习惯于“老师嘴里讲实验、黑板上画实验”,“学生课后背实验”的作法,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尽管教学资源整合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但在思想认识、师资力量短缺、教学设备的陈旧、缺乏与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探索,致使生物实验的开出率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二、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物实验设施设备不到位
部分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实验室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有的学校只重视校舍和现代教育装备的建设而忽视了实验室建设,大部分学校的实验仪器还是几年前由教育行政部门配发的,近年来没有添置过一件教学仪器或药品;现有的教学仪器陈旧,设备落后,药品和仪器残缺不全;实验仪器和教材内容相比严重滞后,大部分学校不能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开齐开全学生的分组实验。
三、师资配备不合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缺乏专职的实验指导教师多为兼职教师
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紧张,学校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室都由本学科或其它学科的老师兼管,有的根本就不能胜任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还有的学校的实验课老师仅仅是拿着钥匙的“实验仪器保管员”,他们的对实验室的仪器,药品的名称、功能、用途一窍不通,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合理地利用、维护和维修实验仪器、管理药品,也就更谈不上如何组织指导实验教学了。因此,实验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管理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使学校本来就十分有限的实验药品和仪器也就更难得到合理的利用了。
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物实验课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生物教师指导不到位
由于初级中学毕业会考时不考生物实验或只在试卷上考实验,因此教师热衷于“卷上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养成了“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就不学”的不良习惯。加之学生实验本身繁琐复杂、工作量大等原因,引发某些老师“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做法,学生实验做与不做,多做与少做却很少有人过问。长此以往,老师不会用实验仪器、学生不认识实验仪器的现象也就多见不怪了,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探求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但实验目的不明确,探究实验难以开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实验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观察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激发学生在实验课上的激情。
教师在每堂生物课前总是有很多学生会向老师询问今天的课做不做实验,当学生听到有实验活动,总会发出异口同声的欢呼。每当学生走进实验课堂,那怕是只看到一只试管、一个烧杯、一盒普通的火柴,也会爱不释手,激动不已。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实验现象的丰富多彩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的兴趣为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
因为青少年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也就是说,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过程与成人是有区别的,他们不能仅靠教师语言抽象地描绘而必(下转第35页)须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具体操作,通过看、听、嗅、触等感觉器官才能理解科学概念中的内涵。生物科学实验本身具有生动、新奇、鲜明、刺激的特征,对好奇心强的中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学生求知欲就会剧增,就会报以满腔的热情和信心,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王国中来主动探索求知,从而获取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的探究活动层层深入,学生的认识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和发展,从而让学生经历科学,认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但由于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目的的不明确,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仍然没有学到什么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却只是因好玩而引发,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兴趣被大大减弱。表现在开展实验时对实验目的、计划不明确,对为什么做、怎样做的问题不感兴趣。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人人在动手,但是最后竟还不清楚开展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玩得高兴但真正的收获甚少。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这些都表现为实验目的不明确也同时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因此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效果一般会好些。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外,还应适当的引导学生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目的。
总而言之,虽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通过“两基”和“普实”的落实,从各个方面都得以很好的推进,但是以上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需要我们冷静思考,认真总结,落实措施。只要领导重视,目标明确,制度健全,措施得力,生物实验室一定会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生物实验教学也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我们将为进一步搞好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王利亚教师在 2010年12月4日在西南大学作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知识讲座
[2]赵锡鑫主编《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3]赵锡鑫主编《生物教育心理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88年5月。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困境;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21-1
虽然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随着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新课改也在不断缓慢的进行中,但是初中生物学科还是难以抵挡时下教育教学的巨大阻力,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地位困境、教学困境、教师价值追求困境
1.地位困境
(1)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如今,初中生物学科的地位很低,处于一个“次要”的位置。而生物学科本身的价值是否处在“次要”的位置?我认为国家设立课程体系是有依据和目的的,也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每门课程都有它的价值,这个价值不应以人为的“地位”而划分高低之别。
(2)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及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无形的中考指挥棒指引着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行为。初中生物是非中考科目,学校自然也不会花相当的力气来对待,甚至也没能给所谓的“副科”指引一条“特殊”的道路,来实现“副科”教师的个人价值等。这无形中降低了生物等“副科”的地位,也影响了生物教师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的地位。
(3)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的地位。长期以来生物学科在学生机家长的眼中就是一门“副科”,决定不了孩子的升学,其地位远不如“主课”的重要,因而学生不重视,学好学差一个样,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积极性。
(4)在教师心中的地位。长期以来“主课”和“副课”之分在教师心中已根深蒂固,加上中考政策、绩效考核的变化以及学校领导、学生及家长的不重视,使得生物教师逐渐降低了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教学上产生了懈怠性。
由地位困境带来了教学困境和价值追求困境。
2.教学困境
(1)教学目标的困境。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有效的教学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制订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它就像导航仪一样指引着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生物新课程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以往教师片面重视知识目标的达成,忽视其他目标特别是能力目标的达成;教师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对如何制订教学目标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培训;生物学科教学评价和依据的不可观察和测量性,使得教师制订教学目标的能力受限,实践中很难实现有效教学。
(2)教学方法的困境。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指出:“今天教育内容的80%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由此可见,“方法教育”在教学中举足轻重。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现实中,有些教师经常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控制课堂,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视学生的发展,多采用传授式、灌输式、强加式的方法;有些教师则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追求课堂的开心活跃,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学生学习缺乏组织性、导向性和目的性,教学效果不佳。
3.生物学科教师的价值追求困境
(1)职业理想、规划的困境。长期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得生物学科教师目光短浅,教学的功利性较强,很少思考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规范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课程理念逐步被了解、认识,生物学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开始重新审视生物学科,审视自己,思考职业理想和规划问题,但是苦于对新课标的学习不够系统、全面、彻透,未能真正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对职业发展规范也缺乏理念认识和实践指导,教学也是无的放矢,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2)专业发展的困境。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没有组织系统、全面的专业发展的培训、研究、学习等,生物学科教师缺乏对本专业发展的理论性认识,实践中普遍比较迷茫,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专业发展受到限制。
(3)自我价值实现的困境。由于职业理想、规划和专业发展的困境,导致生物学科教师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自我价值难以实现。
二、有效解决上述困境的几点对策
1.生物教师要摆正心态、正确定位
首先,正确定位自己及生物学科。虽然生物学科处在上述种种困境中,但是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们不能被客观环境的影响所左右,而应当及时摆正心态,树立信心,重新认识自己和学科的重要性,找到“最初的自我”,勇敢追求自己心中的职业理想。其次,帮助学生及家长正确定位教师及学科。利用课堂及课余的时间,特别是抓住课堂教学,让学生和家长充分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重新思考“主科”与“副科”、智商与情商、考试与生活等的关系,逐步改变对生物学科及教师的看法,从而使师生和谐发展。
2.生物教师要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