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的学习方法

生物的学习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的学习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的学习方法

生物的学习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观察实验 阅读探索 归纳整理

1 强化观察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生物学实验,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教师可以更为形象地讲解生物学概念、现象和规律等,学生可以培养自身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

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些直观性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教师结合课堂演示实验来讲授新知识或复习旧知识,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有关知识。另外,通过演示实验,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各种实验仪器并能正确、规范地使用,在以后的学生实验中,能够独立、高质量地完成各个实验。所以,演示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直观教学手段之一。

1.1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1.1.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接受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1.1.2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科学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形式获得的知识大约能够记忆15%,而同时运用视觉、听觉则可接受知识的65%左右。因此,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讲授生物学知识,能使学生的学习走近路、走直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1.1.3传授学生生物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思路、设计方法、实验设备、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说明。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生物科学事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植物学、动物学还是生理卫生都与实际联系很密切,因此要想学好生物,那就要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强化观察实验。

1.2明确观察目的

无论是对标本、实物的观察,还是对其具体实验的观察,都要先经过预习,了解观察的目的,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细致的观察,对所观察的对象有更清晰的感知。

1.3 养成正确的观察习惯

在观察时应先引导学生指向于观察整体,使学生对整体有了大致粗略的认识后,再引导学生找出观察对象的各个部分。先由上面到前面,后看下面和后面,再由外到内、由表及里,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顺序。

1.4在观察时应灵活的使用相应的感官分析器

不但要用眼看,还要根据观察对象的实际情况运用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细细感知。如:在环节动物中,蚯蚓的体外大部分体节腹面生有刚毛,但刚毛较小,容易忽略,只有用手触摸才能感觉到刚毛的存在,然后说明纵环肌交替舒缩机理,进一步观察蚯蚓的运动,从而体会到刚毛有协助运动的功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观察时应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做到观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并要求学生及时做好实验观察记录。

1.5要让学生勤于动手

除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验以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生物标本和亲手去做实验,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

总之,作为直观教学手段――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每个演示实验,将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使每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实验技能,培养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深阅读探索

阅读教科书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学生才能深入理解并牢固掌握所学习的知识。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去阅读呢?

2.1 拟定问题让学生去阅读解决。

例如:在学习爬行动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边观察边阅读思考处理以下几个问题:(1)恐龙的生活习性及形态是怎样的?(2)在结构和生理中它与两栖动物相比有哪些不同?它的起源与灭绝原因是什么?(3)根据以上的问题想一想爬行动物有哪些特征?

2.2 分析教材内容,了解知识结构。

有些章节阅读教材后要思索其知识的内在联系,有些教材内容虽然联系实际,但由于教学资源所限,无标本可供观察。如海洋鱼类资源保护、生物与环境等知识内容,要认真阅读分析教材,探索其知识结构及内在联系。教师应灵活机动,采用分析式的阅读方法。

2.3 弄清基本概念。

在阅读教材时遇到概念要进行剖析,弄清其中的内涵,还要知道同类的概念有哪些?学习时要前后对比联系,如生理当中的内外分泌腺,近视眼、远视眼和正常眼的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等,通过比较,找出异同,形成清楚准确的概念,以便于学生牢固掌握。

总而言之,阅读与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智力得到发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鲫鱼的身体背面深灰黑色,由背面到腹面颜色渐浅,腹面白色,这种体色不易被上边和下边的敌害发现。如此一来学生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并会逐渐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此外还要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注意看一些与动物、植物有关的电影、电视,如《动物世界》、《环境与人类》等,扩大学生的视野,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系统归纳整理

生物的学习方法范文第2篇

一、培养迁移能力让物理学知识系统化

在实施新课程的进行过程中,高中教师要让物理学知识网络化化、系统化,这就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将先前已学得的经验(如概念、原理、技能、技巧、技术、态度、方法等)改变后选用于新情景.桑代克和布鲁纳认为,愈具有意义和组织的经验,愈抽象的原则和统整的经验愈容易发生迁移.因而,对布鲁纳而言,学习学科的架构知识是形成学习迁移的基础.所以除了学习学科的内容外,也应重视学科知识的建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建构知识、技能结构,形成迁移的基础.学习迁移要基于正确而稳固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因为根据迁移规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程度是实现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先前的学习越扎实、雄厚,就越容易产生迁移,效果也越显著.在日常教学中,作为物理老师首先必须要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掌握,牢记.建立起一个最基本的知识结构框架.这样就会在提高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拓展和迁移起到积极地作用.这将大大有利于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稳固的知识结构是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世界上事物处于相联系之中,物理学知识就是以有机的联系来揭示物质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因此,建立知识结构是符合物理科学的特点的.建立物理学知识结构的程序是:确定知识点及其认知层次,确立点、线、面、体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形成网络.例如,教师在教授力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抓住主线:首先,解说离的基本知识;再次,介绍运动的基本理念及规律;最后,介绍力与运动的关系,还有分析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此时,在安排一个阶段性的复习,学生就可以建立一个牢固的知识体系.学生牢固建立这一知识体系后,再研究自由落体、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卫星运动等等时便容易产生迁移了,而且从中又可以培养其学习迁移能力.形象一点讲,明确了知识的层次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后将他们有机的组织起来,建立起科学而稳固的知识网络,知识可以活化起来,就容易产生迁移了.而学生的技能结构的建立则也贯穿于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的过程细节之中,关键是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方法和技能的总结、比较、归类,并经常创造给学生以训练提高的机会.

二、用新课标理念提高学生物理能力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物理教学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通过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与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思维与方法.高中物理学科具备较强的方法论性质,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极大地促进了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物理科学方法是物理知识发展的产物和手段,它蕴藏于物理知识这个载体中,两者互为依存,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方法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整合与提高促成了物理素养.一般来说,要对一个人进行能力高低的判定,主要看他掌握了多少方法以及对这些方法的运用程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提升能力的最基本途径,是衡量能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首先要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在运用科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及能力素质情况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注意突出物理的学科以及教学特点.考虑到物理学科的上述特点,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会学生利用图像来演示过程和反应规律的方法,并引导他们学会如何根据图像进行物理过程的分析,发掘出所蕴含的各种规律,明白并掌握图像中的各种参数所表达的含义.

作者:王朝民

生物的学习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生 物理学习 方法培养

一、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是指导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如:观察、实验、预习、听课、复习、思考、作业等环节的指导。二是指导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三是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四是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如等效法、联想法、类比法等一般科学方法。五是指导学生选择合适学法的方法。如学生如何选择合乎自身学习特点的记忆方法、作笔记的方法等。

2.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解题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教给学生规范、正确的解题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其次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解题方法、解题规律、解题技巧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好的重要保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他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要通过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2.培养学生持久不衰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活动起着驾驭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物理课堂选用生动、新奇、趣味事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重视小实验、小制作,满足学生的好玩、好动、新奇的心理;多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开展物理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起源于问题”,首先要不断引导学生质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让一个个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的“小脑袋”越学问题越多,新颖的想法也越多,使学生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翔于湛蓝的天空。其次,要让学生直面于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有了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冲动之后,就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还要学会查找工具书、与同伴研讨、上网查资料、请教老师等办法。学生不断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产生成功之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再学习的无穷动力。

4.训练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经常用榜样来鼓励学生,指导他们战胜困难。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学习,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要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运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

2.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和学,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探索和研究来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增长知识和丰富经验,它以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独立地、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并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信息,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类似科学(或学术)研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和科学结论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可以在现场活动中充分地感受、深刻地体验、大胆地想象、踊跃地表现、积极地交流,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及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受广泛的刺激,增强学习意欲,摆脱狭小空间的束缚,在亲身经历中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探究式学习的开放性和人本性,使学生得以广泛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自身,个性得以尽情展现,情感体验极大丰富,从而提高其与人交往的能力、生存能力、适应能力、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及创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做一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如对“演示实验”的处理,传统上的“演示实验”一般是由教师按部就班完成的。但教学中发现,每每遇有实验,学生们总是很兴奋,大部分学生都站起来看。有时效果不太理想时,一些学生甚至跃跃欲试,恨不得自己上去做。因而笔者因势利导,对“演示实验”作了一些改进:一是让学生来做“演示实验”;二是对“演示”的仪器等进行一番“改进”或要求学生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三是增加一些与书本上原理、操作或装置不一样的实验进行对比演示,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同名实验(可以课后进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力求避免使“演示实验”成为教师的“一家之演”和“瞬时之作”,而成为学生们开动脑筋、锻炼能力、相互学习的活动,拓展了“演示实验”的教育时空和功能。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地学。这样的物理教学,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得到了能力的提高。

总之,教师要不断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学会学法指导的方法,提高学法指导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1999(1).

[3]马雪.关于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9).

[4]张璞扬.中学物理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李建新.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的实践[J].宁德师专学报,2001(3).

生物的学习方法范文第4篇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生物的学习好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生物观察方法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报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崎,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

(3)动态观察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生长,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重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长的结论。

(4)边思考边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

高二生物做笔记的方法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1)阅读笔记

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

即听报告、听讲座和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3)观察笔记

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

高二生物思维方法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

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过比较,认识生物的异同点之后,才好进行归类;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进行归类,才好进行比较。因此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

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为前提的,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

高二生物记忆方法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记忆方法很多,下面仅举生物学学习中最常用的几种。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另外,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一要联系自然实际;二要联系生产实际;三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的学习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生 学习 生物化学 兴趣

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中医学和护理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这一学科与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关系密切。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谢、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方面,来阐明生命现象。生物化学的学习可帮我们从分子水平认识、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理论基础对临床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其他门类的医学课程也有着广泛的联系,在医学教育中它又是连接基础课与临床课的桥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于医学生来讲,由于生物化学研究的是微观世界,内容繁多、体系复杂、知识点抽象,大多数学生反映本门课程难理解、难记忆、学习兴趣不高。为此,在医学生的生物化学教学中,若能激发并维持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将会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和自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师重视塑造自身形象,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若任课教师不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注重自身人文修养,拥有丰富的知识面,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授课风范,必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让学生对授课教师充满好感甚至崇拜,然后再使学生从思想深处由喜欢教师的讲授上升到喜欢这门课程,最终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上好第一堂课,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每门课程的第一堂课往往是绪论,生物化学的绪论是对本门课程的高度概括,是学习生物化学的前导。教师可以通过第一堂课,交代为什么学习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的课程目标以及可以达到的程度、考核要求等,使学生明确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及学习生物化学的作用,将有利于引起学生的重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引用身边的实际案例,运用生物化学原理进行解释和阐述,也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使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产生求知欲。

三、运用灵活的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案例导入法

医药卫生类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是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医护工作,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对临床的实际案例比较感兴趣。如学到“氨代谢”这一节氨中毒学说时,可从肝硬化病例导入开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肝性脑病发病机制:肝硬化时,肝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尿素合成障碍,血氨浓度升高,而血氨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跟脑部a-酮戊二酸反应生成谷氨酸,三羧酸循环减弱,脑部ATP合成减少,能量供应不足,引起了大脑功能障碍,严重时发生昏迷。这样,不仅把生物化学的前后知识有机结合,也有助于增强基础知识和临床的联系,帮助学生从原理上理解肝性脑病,和治疗的方式方法。

(二) 问题导入法

给学生自己留点空间,请学生选择某个主题进行讲课,让学生来当回老师。先让学生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源查找相关信息,然后根据学习内容,选择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开课时,让学生自己先讲解课前准备的主题内容,针对主题提出问题,再引入到学习内容,联系既往知识,形成网络化、立体化的知识结构。这种主题研究和问题导入的教学方式,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自我学习和实践指导,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收获正确的、积极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继续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方法学基础。

四、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维持学生学习兴趣

(一) CBL教学法

CBL (case-based learning)案例学习教学法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高等医学教育中首次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其特点是打破了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及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案例和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联系临床实际,增强了理解记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使学生有成就感。而且,小组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糖代谢一章中,首先提出糖尿病这个典型病例。要求学生课前要准备糖尿病相关的知识,课堂上提出糖尿病的生化病因是什么?如何治疗与预防?糖代谢紊乱还与哪些疾病相关?以这些问题为主线来学习糖类物质的分解与合成过程。理论学习完成后组织学生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

通过这样具体典型的病例,使学生不仅解决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联系的问题,而且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淡化了学科的边界,使学生在“大医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TBL法

TBL (task-based learning) 以任务为基础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分析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制定“任务”,布置各小组按要求完成任务。其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对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意义尤为重要。

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和临床实际出发,挖掘教材,创设一个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任务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8]。例如,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是人体必需的一类营养素,若长期缺乏会导致维生素缺乏病。因此,提出“维生素的生化功能与人体健康”这一任务,并明确此任务的知识目标是能描述维生素的活性形式、生化功能和导致缺乏病的原因。

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积极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增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师生关系;加强了本学科及各学科间知识的联系。

(三) PBL法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l969年提出,其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由教师精心设计一个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或处理问题的方案,达到学习新知识、新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学会学习”是PBL教学最鲜明的教学目标之一。

以肥胖和如何减肥为例,可以先从肥胖的原因说起,脂肪在体内的分解与合成代谢,代谢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了代谢,最后导致了肥胖。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控制导致肥胖的环节,可以为减肥采取哪些措施,比如食品、运动、理疗和药品等方面,它们起到减肥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问题的解决,就是理解脂代谢过程,以及脂代谢异常引起疾病的原理,和掌握预防、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

PBL教学法的正确运用,除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掌握和实践外,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研究中形成一定的合作关系,大家各抒己见,知识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到大量的展现。

综上所述,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常常综合交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过程的质量。任课教师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关注当下科技新进展,多列举生活实例、临床病例,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为了适应最新的教学改革模式,与其他基础医学知识交叉,和临床知识的对接,需要生物化学任课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且坚持在教学中摸索、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安莉,陈会敏,周艳艳,等.改变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81-82.

[2]朱宝安,宗自卫,李先佳.浅议如何激发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J].卫生职业教育,2012,3(30):86-87.

[3]李曙波,黄忠仕,李韬,等.激发成教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兴趣方法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1:83-84.

[4]江花.高职《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9(01):85.

[5]童红梅.CBL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2011,30(6):82-84.

[6]陈伶利,李杰,程莉娟,周赛男,等.T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6-8.

[7]Ogilvie G,Dunn W.Taking teacher education to task:Exploring the role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promoting the utiliza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J].Language Teach Res,2010,14(2):161-181.

[8]王文玉.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5(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