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转型;互联网技术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45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01

0 引 言

自互联网技术在商业中应用以来,信息技术成为了推动社会转变的重要动力,特别是英特网和电商的全面发展,使全世界都在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前进,经济全球化真正得以形成。在信息化时代,传统企业要在全球竞争中取得发展,就必须依靠信息化来进行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1 信息化建设在企业转型中的意义

1.1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21世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企业面临着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而且愈发激烈,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管理标准均难以适应企业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的经济格局,企业必须探索全新的经营模式,包括先进的管理模式、科学的生产流程、合理的供应链及全面的企业规划等,这些都必须以信息化为基础。先进的管理、生产和经营模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1.2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优势,为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夯实坚定的技术基础。信息化同生产制造的结合能够形成各种信息技术,包括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FMS(柔性制造系统)和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助于实现企业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以及营销管理上的集成化,提升企业对于市场变幻的敏感性及反应速度。

此外,互联网技术以及各种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助于企业实现信息的实时同步与信息交换,让企业能够更加开放、灵活地获取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这对于打破企业领导层的思维定式,减少决策过程不必要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建设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决策质量。

1.3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面临着来自全世界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企业能够拓宽市场,从国内走向国际;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应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之下,企业唯有自主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潮流中,积极与世界接轨,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信息化是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企业应对国际竞争、参与国际合作,需要信息化。因此,在速度经济取代规模经济的市场形势下,企业要借助信息化来收集行业信息、产品信息、在网上销售产品、提供售后服务,共享全球化的资源优势,拓宽企业的对外交流渠道,让企业积极融入到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当中。

2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建议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信息化水平还偏低,信息化开展程度不够深入,尤其是中小企业与国外企业甚至国内大型知名企业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需要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以确保企业转型升级的顺利进行。

2.1 信息化建设现状

首先,由于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前期投入巨大,而且短期内难以见到实效,这就阻碍了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导致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够;其次,信息化建设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这与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人才结构不相符,企业开展信息化的难度较大,即便有能力大力投入,但没有复合型人才的保驾护航,信息化开展的难度颇大;最后,多数企业的管理基础尤其薄弱,在信息管理层面也缺乏制度保障,而且企业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仍较为落后,硬件设施利用率偏低,这些都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2.2 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第一,要统筹信息化建设规划,企业要针对信息化建设制定出专门的战略目标,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正确、有序、科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企业领导要充分了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企业领导是否足够重视,关系着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第三,针对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不定性特征,企业要创建一个专门的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专门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让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科学开展,避免因决策的失误而走弯路。第四,信息化建设需要巨大投入,企业要合理资源配置,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工作准备,落实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人力、财力配置。第五,企业要更加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专业的人才,而且部分关键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还很高,因此,企业要采取灵活的人才策略,一方面要注重企业内部的既有人员培养;另一方面要重视高素质人才引进,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

3 结 语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信息技术发展也呈现日新月异的状态,唯有充分运用信息化的各方面优势,从企业管理、企业生产力水平、市场营销等方面充分借助信息化,才能让企业成功转型升级,让我国社会经济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第2篇

通化市地处长白山的东南坡,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占67%,这个立体宝库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我市的地理位置正处在这个生态圈内,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达1100余种。吉林省是全国最大的中药生产省,通化中药产值占全省的一半以上。通化市生态资源丰富,特别是动植物药,是全国“五大药库”之一,有“中国中药之乡”之称。现已查明的药物资源252科、596属、1133种。长白山素有“天然绿色宝库”之称,如山葡萄、蕨菜、薇菜、蒲公英、黑木耳、榛蘑、元蘑等190余种。特别是以通化山葡萄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通化山葡萄酒更是通化特色产品,也是通化最鲜明的“城市名片”。2013年全市葡萄生产面积已发展到5.16万亩,产量35800吨,产值11500万元。其中鲜食葡萄种植面积0.85万亩,产量4500吨,产值2200万元。此外,还有林蛙、蜂蜜、花粉、天然色素等资源。通化是中国著名的“人参之乡”,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以人参、中药材、葡萄籽、林蛙等为基源的6大类产品。紫鑫药业投资20亿元建设4个人参加工基地,对医药、化妆品500个人参系列产品进行深度研发,在全国享有盛誉。通化是中国首个“医药城”,医药产业是通化市第一大支柱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实施医药城发展战略以来,通化市医药产业在中药资源开发、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医药产品二次开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企业集群化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绩,形成了集医药加工、医药商贸、医药科教、药材种植、医疗康复、医药文化“三区十园一线”“六位一体”的医药城发展框架。

通化市有众多的特产和医药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全市不同区域,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需要与这些企业进行大量信息交流,对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很高。因此,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网络环境,以便将政府与企业连为一体,实现政府与企业互联互通,是政府和企业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把企业之间的互连互通和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作为一条基本原则,从通化区域的全局出发,打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局限,统一规划、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信息化建设整体优势。通化市的食品和医药誉满全国,要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通化市食品与医药建设,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竞争实力的全面提升。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政府及时有效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问题的直接方案。通化市政府正是从战略高度实时地提出了整合区域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整体资源,带动本区域各行业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体系中。将支撑着市区内各政府部门、各相关企业的信息共享、资料收集、电子商务等,并为政府部门、各相关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业务数据通信服务。形成以市场为主线的全新的国际化电子贸易体系。通过平台接入技术统一和管理统一的综合服务机制,实现种类繁多的电子商务应用,从而建立一个服务功能完善的经济合作圈——通化市医药两化融合实验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化市医药两化融合实验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以区域内现有已成熟的企业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该网络为媒介,以知识管理为手段,有效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构架基于互联网方式的,服务于本区域内医药企业的网络工作平台。实施通化市医药两化融合实验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政府主导和支持的工程,更要有政府的政策倾斜,这样才能推动通化市食品与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的顺利开展。随着基于互联网的技术、服务、法规的不断完善,使电子商务交易与物流资源及政府监管手段的集成成为未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方向。

基于通化市医药两化融合实验区利用区域政策和医药企业相对集中的优势,整合医药信息、物流信息、政府监管信息技术等,打造一个真正的区域医药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为通化市医药企业在两化融合乃至深度融合提供一个范本,前景广阔。加快通化市医药两化融合实验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有效的整合和集成通化市信息技术、地域资源优势的需要,是实现企业发展的需求,是实现资源最大化、风险最低化的需求,是充分实现IT价值的需要,是实现政府职能服务于经济的需要。平台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食品与医药企业发展,有利于建设和完善新的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更有利于加强企业间协同,打破行业壁垒,消除“信息孤岛”,以实现特产与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增强了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加快推进通化市医药两化融合实验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施,将更加有利于提升通化市企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将更加有利于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优化资源配置,将更加有利于完善信息化建设保障体系。一是加快通化市食品与医药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促进食品与医药企业发展,建设和完善新的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加强企业间协同,打破行业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持,统一规范为保障,通过加快“通化信息港”及“政府上网工程”的建设,实现企业与政府的全方位联网,满足企业对信息产品的需求。三是建立超前、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强化服务职能,围绕企业发展过程遇到的重点、难点进行调研,及时分析、报告,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四是通过服务平台,提高政府服务职能的效率,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及时准确地了解到相关政策及重要信息,实现政府对企业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双向关系。

通化两化融合实验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实施,将为我市两化融合工作和试验区发展开辟出一个“大数据”“大平台”“大物流”的崭新建设篇章。首先,将各企业产、供、销、物、研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结果及时发现、评估企业经营各环节中的优劣。原材料的集中大宗采购,将解决单个企业采购量小、价格高的问题。其次,通过平台接入统一、应用统一和管理统一的综合服务机制,促进电子商务逐步代替人工完成药品追溯、数据分析等工作;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供销货品集中配送;引导与新GMP融合建设,结合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第三,在宣传、登报国家、省、市级别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行业动向等方面好的做法及企业的各类宣传,为企业间搭建论坛,共享成功经验和共性、个性问题的解决方法,企业各类信息,增加企业间的合作方式和途径,培训用工等信息可有效增加专业人才的流动性和功能扩展性。第四,建立专家在线解答专题,为患者提供求医问药方面进行专业回复,并为研究成果与企业之间搭建一座“沟通桥梁”。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第3篇

特别是在综合化经营、集团化运作和国际化竞争的背景下,IT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将逐步渗透到保险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成为提升保险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保险企业科学发展、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强大动力。

行业发展的需求

据IDC的相关统计及预测信息显示,2007年,中国保险业IT投资规模为38.46亿元人民币。2008年中国保险业IT投资规模将达到44.37亿元人民币。受奥运经济和保险业投资周期的影响,保险~Jk2007年IT规模增长率明显高于2005年和2008年。随着奥运的结束、保险业大规模投资的结束以及整体经济形势的不明朗,保险业IT投资规模将保持在14%左右的增长率。

2007年中国保险业IT服务总花费为8.58亿元人民币。其中,用于IT规划和实施的花费占IT服务总花费的比重最大,达到了5.19亿元人民币;用于IT支持的花费为1.86亿元人民币;用于运行管理的花费为0.74亿元人民币;用于相关培训的花费为0.78亿元人民币。2007年中国保险业软件总花费为5.58亿元人民币。IDC预计,到2009年,系统架构软件的支出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达到42.3%,而应用软件、应用开发和部署软件支出的比重将持续下降,分别为37.7%和20.0%。

IDC研究指出,2007年中国保险业硬件(包括IT硬件和网络硬件)支出为24.3亿元人民币。其中,购买PC机(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外设及其他IT硬件设备的支出,分别占硬件总体支出的52.5%、8.8%、3.3%、18.0%、和17.4%。IDC预计,到2009年,中国保险行业硬件总支出将达到28.8亿元人民币。其中,用于购买PC机和网络设备方面花费的占比将分别提高到53.1%和18.8%,购买服务器和外设及其他IT硬件设备的花费占比将分别下降到8.3%和16.7%,对存储设备的投资将提高到3.1%。

2007年,中国保险行业的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的IT投资分别为24.77亿元人民币和13.69亿元人民币,占整个保险业IT投资的64.4%和35.6%。IDC预计,到2009年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的IT投资将分别达到30.76亿元人民币和20.18亿元人民币,占比将分别为60.4%和39.6%。

《IDC服务器年度数据跟踪与预测》(2008年9月)指出,在购买服务器的花费方面,不同类型服务器所占的花费比例将有所变化,x86服务器的比例将持续提升。2007年购买x86服务器和Non-x86服务器的花费的比例为46.4%比53.6%,而到2009年,这一比例将为48.1%比51.9%。2009年,中国保险业购买服务器花费2.39亿元人民币,购买Non-x85服务器花费1.24亿元人民币。

中国保险业一直面临着信息化投资比例普遍不高、信息化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的无奈现实。从以上2007年的数字为例,当年全国保险业信息化投资总额超过45亿元人民币,而全国保费收入为7035.8亿元人民币,IT投资所占的比例不过0.6%,所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

国家政策的要求

日本大和生命保险公司的破产让越来越多的保险企业感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的威力。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以及全球保险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破坏力越来越强。保险企业防范风险的责任比以往更重,任务更加艰巨。

在内控管理方面,保监会以及相关监管机构非常重视,并制定了内控规范:2008年6月底,保监会联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它的出台和实施有助于保险企业防止和管理风险,提高运营的效率和效果。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并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2008年9月,保监会还了《关于向保监会派出机构报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内部审计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内部审计报告报送制度的相关要求,加强对保险公司的内控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云计算 信息化 应用

通过互联网上的各种软件、硬件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最后以网页形式呈现搜索结果,这样一种技术就是云计算。由于云计算具有降低成本和创新的特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业务和管理等方面采用云计算这种服务,促进了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系统。云计算带来的计算机自动化还推动了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中小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会计信息化。

1 云计算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意义

1.1 降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成本

公司建立的云计算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公司各部门提供整体信息,因为各部门把各自的信息存储在云端,实现了信息联通,而信息的集中方便了企业的管理。云计算不仅实现了信息共享,而且可以采用公共云的方式节约成本,这主要适用于公司的自建云不能承载公司的信息量这种情况,企业只需按占用公共云的比例来付费,而不必购买硬盘和处理器。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关系到该企业的生存,如果公司自己进行这项建设,一是企业必须投入财力在购买基础设施上,二是企业还必须雇佣一批工作人员,从采购到技术,再到设备维修,都必须有人在职,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成本。相反,购买了这种服务的企业则只需要把电子设备联网,就可以直接享受云计算供应商提供的一系列服务,而且云计算的收费是以流量为计费标准的,性价比较高。

1.2 使企业能迅速适应新的经济业务需求

云计算供应商会提供多种服务,企业在新业务的推动下,可以随时调整服务类型,以最简便的服务创造出最高的价值。同时,为跟上新的经济需求,云计算服务会采用最新的会计准则,提高了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的适应能力。

1.3 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便利

企业的会计信息主要是记载企业的业务往来项目,但银行、资本市场,以及政府机关的一些数据也同样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准确度。云计算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准确度,因为信息的联通促成了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通过云计算可以查到报税、交易、审计情况,这使得企业从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查找相关信息更为便捷。

1.4 加强企业的会计控制

企业的会计由公司内外两个方面控制。公司内部的财务在云计算的控制下形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系统,各部门信息流通,企业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浪费,提高了效益。在企业外部,信息共享使得有共同商业利益的企业联合在一起,通过云端的数据信息分析出目前的商业机遇和商业困境,并针对不同数据提出不同应对办法,既迎合了客户的需要,又实现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分析也可以看出各企业的优势长处所在,实行强强联合以扩大企业在市场上的比例份额。

2 云计算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以往的企业虽然也用计算机系统来处理信息,但其模式是通过人来控制的,系统中最重要的主服务器是由技术人员在操控,人为因素在这种系统中占有一定比例。显而易见,这种采用主服务器模式的信息系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主服务器是物质性的存储信息的设备,一旦被毁坏,不仅造成了物质损失,最重要的是企业的数据也随之受损。网络黑客的存在也给主服务器上存储的信息带来了一定危险,企业信息有可能被篡改、删除、泄露。而且,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都要依靠主服务器的信息传输,每天成百上千的访问量使得主服务器老化加快,而日积月累的信息储存也拖慢了服务器的运转速度,因此极有可能出现服务器卡死的情况。

与传统技术相比,使用云计算服务的公司可以不用另外聘用网络技术人员开发和建立数据库,这节省了企业的成本。新技术下,信息最终是存储在由云计算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器上,无论是从保养上,还是信息保护上,专业公司都可以提供质量更高、专业性更强的服务。云计算服务公司会定期对服务器进行维修和检查,以确保服务器的高速运转。由于云计算是通过网络存储数据的,所以通过云端建立的信息系统可以在数据被破坏的情况下自动恢复数据,同时为加强信息安全,云服务器采用SSL和VPN存储数据,这些都是确保数据安全的措施。至于黑客的攻击,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司虽然不能完全保证没有黑客袭击,但至少它会以一个更专业的角度来防止黑客攻击,这是供应商服务质量的一个体现,所以采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更好的保证信息安全。可以说,企业信息在云计算技术的保护下是安全的。

众所周知,企业在市场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的竞争力。一方面,员工在工作中如果对企业的各方面信息不了解,就会降低工作效率,从而拖低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销售人员对信息更是要了如指掌,在与客户交谈时,回答客户疑问时,要立马能够对客户的要求和询问作出明确而肯定的回应,这需要云计算技术的支撑。另一方面,企业购买云计算服务,使得企业可以专注于自己的业务,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云计算服务为企业节省了购买各种设备、开发技术、聘用人员以及维修保护投入的费用,可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外包可以节省企业成本。

云计算技术在目前还是比较新型的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云服务的内容是对多家企业的信息进行保管,涉及到商业机密等法律问题,需要政府对云计算服务进入市场设置一定的门槛,审查不合格的运营商将无法进入市场。从政府这个角度,政府要尽快跟上科技的脚步,在立法方面及时更新,规范并保护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

3 结论

在这个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云计算和信息化都可称之为尖端技术,代表着社会的科技潮流。云计算正是因为它成本低、信息安全性强的特点,使得它颇受各企业的青睐,不仅大企业需要集中的信息管理,中小企业也需要借助云计算实现信息化建设,客户群相当广泛。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越高,整个社会的云计算技术就会发展的越成熟,而技术的成熟又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实现信息化,两者相互依存,以对方的发展来发展自己,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陈小燕.云计算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电子制作,2013(17):125-126.

[2]张玲.大数据时代云计算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冲击[J].电子测试,2013(19):259-260.

[3]白琦.云计算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发展前景[J].中国证券期货,2013(09):241-242.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对策;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020-01

1 前 言

在全球经济趋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革命正在打破并重组现存的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促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面对劳动力市场日渐匮乏,企业管理落后、效益增长缓慢的邳州市企业,如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若不能及时作出相应调整的企业,即使幸免被淘汰,也只能被挤到低增长的经营领域中。

2 现阶段邳州市企业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问题

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比别人做得更好。

(1)企业高层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它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有些企业的高层人员满足于企业眼前的状况,不能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

(2)中层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往往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不愿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认为信息化技术对他们的地位构成重大威胁,即使企业设置了相应的信息设施及技术人员,但在实际生产中仍继续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2.2 企业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员

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业务品种单一,很少能像一些大的集团公司一样建立起自己的IT团队,它们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企业内部很少能够找到既懂得IT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多采用外包方式将信息化系统交给外部的管理软件公司去做,由于开发人员不清楚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沟通难的问题导致企业的机会不断流失。

2.3 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实践中面临困境

信息化建设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的管理,但企业实施一套信息系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面对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企业,要引进和留住信息技术人才亦很困难,加之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造成现有企业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条件。因为企业信息化系统每年的维护费用普遍占整个系统建设费用的10%~20%。大多数企业由于存在经济实力薄弱、现代管理水平较低、资金流通不畅等原因,所以对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不足,间接造成了初期投入的浪费。其次,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设施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无法实现信息的交流共享,使信息技术没有深入企业运作,管理的各个环节问题突出,缺乏整体效益。

2.4 信息化建设与本企业经营规模不相符

中小企业的经济能力是有限的,它们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但又不能偏离信息化,因此在寻找自己信息化方案上常常遇到困难,面对如此丰富多变的信息化技术,面对各类经销商诸多可选择的方案,不同的企业因对信息化的要求量不同,故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带有很大盲目性,未能准确把握自身需求,究其原因,关键是定位不准,未能将与企业经营规模相适度的信息化作为建设的目标。

3 加快邳州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切实建设好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1)提高认识,加强高层人员信息管理观念。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管理、运作、工业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优势就会被制约,故领导的传统经营的更新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2)做好并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引导企业自身强化信息化意识,加大力度实施企业体制、技术、管理创新。受多种因素制约,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在旧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的。企业实现信息化并真正从中受益,增强竞争力,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就是首先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就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手段革新和管理团队重组的过程,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推进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加强内部管理,否则,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一成不变,陈旧僵化,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信息系统,也只会失败,不会成功。故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人员、规划人员、系统分析员等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企业进行实际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高层人员进行分析需求,明确目标,从而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最终实现企业采购、制造、销售、核算等各个环节的整合,降低了企业的运作成本,促进了企业内部效率的提高。

(3)吸纳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通过发挥企业信息化的独特优势,有效处理市场信息和充分利用市场组织,从而壮大企业市场规模效益;其次,必须抓好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

3.2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

(1)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建设、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邳州市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的地域信息主干网,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利益共享平台。

(2)建立网上协同配合体系。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保证电子商务的效率和效能充分发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应加快建立网上税务、网上商检、网上认证、网上运输、配送等配套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