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基础信息资源 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

1 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其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作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目标。

1.2 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开展网上经营方式,在传统经营的基础上开辟了一些企业营销新模式。

1.3 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4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使内部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

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能真正进行整体规划,按计划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成功企业不多,大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存在着很多问题。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角度来看整体规划,规划应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二是从企业外部看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应与整个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相一致。在企业外部应构建一个通过公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间有效沟通与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效率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纽带,把政务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连接起来。由于政府在构建信息化社会方面的工作也刚刚起步,缺乏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方面的规划。这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 未能充分认清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自身业务运作之间的关系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看不难发现,在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后成效甚微。

2.3 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

由于经济发展快,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活跃。因此,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企业很早就成为一部分企业经营者的追求。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部分企业很早就进行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是从零开始,没有成熟的硬件设备,硬件价格高;另一方面,企业在创建信息化系统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实施信息化,实质上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手段,提高企业经营和管理能力。企业信息化的根本问题在于通过高效技术手段辅助企业有效实施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信息化不等于计算机化、网络化。由于认识上的不足,盲目投入,导致投入大、收效小。

2.4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缺乏大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以往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效果不理想。

2.5 没有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信息资源为企业服务。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企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整理和建设必须同步进行,甚至基础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还要先行一步。

2.6 缺乏对工业化、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正确认识

企业信息化需要信息产业的支持。CCID(中国信息产业研究院)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已完成工业化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发达国家来说,信息产业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直至最后单独列出,这一产业结构变化也显示出信息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经过萌芽、成长、成熟等几个阶段后,逐步取代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信息产业将最终成为一个经济时代的标志。

3 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3.1 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总体规划

企业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的纽带。做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很重要,要有明确的部门负责,集思广益,做出既具有战略眼光又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当地实际的总体规划。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在战略层面上应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吻合,应与城市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在战术层面,应考虑整个城市企业运作的结构特点,考虑如何建立高效、低耗的企业信息交换平台,考虑企业信息化在城市信息化中的纽带作用。在实施层面,要考虑科学合理地构建为企业服务的公用基础信息资源库。转贴于

3.2 分类分级,以典型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同时信息化水平发展也不平衡。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分类树立信息化示范企业,以典型带动全局发展。

3.3 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定位

在规划和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高层决策机构首先应当借助外部的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竞争地位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力度和深度,才能既不脱离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又能很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3.4 选择恰当的建设时机

什么时候启动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战略上讲当然是时不我待,但从战术上看,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现在”就上马信息化项目。企业在体制、管理、观念、人员素质、资金预算等方面缺乏准备或准备不充分,都会成为信息化的阻力。

3.5 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企业信息化过程就是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过程。没有一支素养良好的劳动大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

3.6 建立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

企业信息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在这些前所未有的变革中需要配套出台一些法制和政策作为保证。例如,研究制定《资源共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信息化咨询与监理管理条例》,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管理、优惠办法》,制定《企业征信管理办法》等。

3.7 以资源库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发展信息资源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针对企业资源规划方法和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化问题的研究。

3.8 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软件业发展

企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社会是继工业化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在软件业得到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方便地得到可靠坚实的技术支持。处理好这个关系,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云计算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也显著提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基于这一背景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在运行管理工作中不断增强自身管理水平,并适当的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构建了完善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很多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效,相应的也遇到了诸多困难。近几年,云计算技术逐步应用于企业实际建设中,引发了企业技术、服务、产业等方面变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造成了深远影响。因此,基于云计算环境,中小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制定的重要决策,就是当前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深入探索的课题。

一、云计算概念和特征

(一)云计算概念

云计算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对互联网自身所具备的高速信息传输能力的利用,将相关数据信息的处理工作逐渐从个人计算机端向互联网服务器集群进行适当的转移。而在这一环节中,互联网的服务器集群具体指互联网上一些大型的数据信息管理中心,其具体涉及数据信息的计算、存储以及宽带资源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这一数据信息中心能够结合不同客户的具体需求对计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进而提升数据信息处理质量,甚至获得等同于超级计算机的计算功效。具体而言,云计算就是通过对相关虚拟技术的利用构建相应的数据服务中心,进而促使数据信息资源能够实现优化配置,并按照客户的实际需求完成对信息资源的动态分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硬件资源分享服务的限制,客户可以按照自身需要在虚拟资源层上建立相应的应用,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二)云计算特点

云计算融合了多种技术,它把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真正实现了对数据和应用的统一调配;用户能够按照自身实际需求,不分时间地点的购买相应服务资源;用户能可以时随地的利用各种类型的客户端对云计算资源进行调用;服务提供商也能够借助监控和报告等方式对服务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把握,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收取相应的费用;可以自行检查节点,确定失效节点,借助数据冗余继续工作。

二、云计算的发展与中小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般而言,我国传统中小企业所推行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是按照企业各部门的发展需求,在配置相应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在本地对企业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和数据计算,并且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往往借助企业内部局域网络来实现。云计算主要是服务商按照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数据计算以及信息存储等方面的资源,用户在通过对某种特定终端工具的使用来接入系统,获取服务,至于信息的运行和维护工作都由服务商负责.现阶段,云计算主要提供基础架构、平台、软件应用服务。由此可见,在当前云计算逐步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要想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就应该高度重视对云服务的利用,为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提供相应的保障。现阶段,云计算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IT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在云计算得到广泛应用的社会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作为云服务的主要使用者,能够在实际应用云服务的过程中借助云服务的优势逐步解决当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提供相应的保障。

三、基于云计算环境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对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对企业的规模、经营管理策略以及实际发展策略等进行充分分析,进而总结建设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实际需求,最终结合需求制定科学的建设目标以及具体执行步骤。

(二)分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项目

依据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架构,具体分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应用项目,对不同项目的所属种类加以明确。例如中小企业中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能够划分到通用事物管理范围内。它可利用云计算的软件服务方式,从而购买成熟的软件,重点对企业中专用核心项目进行开发,为企业核心项目软件开发工作的发展和成功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充分利用云计算服务方式

按照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可以对云计算方案进行合理选择,充分利用云计算服务方式,进而真正完成对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应用软件工作平台的开发,最大限度的缩减此方面费用的开支,切实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企业探索云计算模式,开展电商活动

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方面,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对云计算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能够提供的技术和服务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探索,进而结合具体情况组织开展电商活动。我国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利用“云计算”的优势,构建“供应链云”系统,为电商活动提供资源支撑。同时,“云计算”的全新“按需分配”服务以及3G全新移动终端服务,为企业移动电商模式提供了资源和技术基础。

(五)做好现有系统与新系统的衔接

企业应将自身现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云计算环境相融合,做好现有系统与新系统的衔接工作。

(六)建立健全云计算服务法律法规

云计算的不断发展,随之带来了诸多新的法律问题,这时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完善云计算服务的法律法规,全面监管云计算供应商和运营商的行为,并积极构建相对和谐的云计算信息服务平台,全力支持和鼓励IT厂商或者供应商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技术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为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切实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离不开云计算的服务支撑,企业只有在发展过程中借助云计算优势进行信息化建设,才能够促使自身综合实力得到显著的提升,进而在市场经济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赢得发展,赢得生存。

参考文献:

[1]刘桦.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经贸,2015(23):166-167

[2]王忠华.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价值优势与应用策略[N].济宁医学院学报,2014(5):371-373

[3]李福.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下旬),2015(10):252-253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问题,对策,阶段,起步,融合,谈谈,信息化,建设,企业,发展

浙江省嘉兴市信息化建设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工业化建设处于转型升级浪潮之中,两化融合发展则刚刚起步,非常迫切,亟需各方力量不断努力、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步伐。

嘉兴市两化融合发展现状

近年来,嘉兴市努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重点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从政策指导到资金扶持,都做了一定的努力。但两化融合发展的进度仍很缓慢,企业信息化建设理念有待更新,政府扶持力度有待加大。

(一)嘉兴市两化融合发展的特征

1、两化融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向发展阶段过渡时期。从政府层面来看,虽然我市早在本世纪初就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但针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始于2006年,当时我市组织实施信息化试点企业认定管理工作,至今被认定和通过考核的嘉兴市信息化试点企业已有49家。今年我市又着手开展嘉兴市区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目前已有7个项目被列入2009年度嘉兴市区信息化项目计划。不论从时间进度还是工作深度来看,我市政府层面的企业信息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大力度、积极推进。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时至今日信息化企业仍寥寥无几。据一位从事管理软件行业多年的开发商透露,国内真正意义上称得上信息化的企业只占10%,而嘉兴这个比例则更低。绝大多数的企业只采用了一些信息化软件,却尚未形成符合企业发展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信息的功能。

2、两化融合发展主要出现在传统行业。首先,这与我市工业结构相一致。虽然我市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以玻纤为代表的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但是其规模仍然无法与纺织、服装、皮革、化纤等传统产业规模相提并论,传统产业在我市工业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其次,这与两化融合发展的需求动力相关。传统产业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由价值链低端到价值链中高端的蜕变。综合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与企业主动投入建设的因素,传统产业企业就成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据统计,在49家信息化试点企业中,服装、纺织、皮革制品和化纤制造四大传统产业共20家,占总数的41%。其中,服装行业8家,纺织行业6家,皮革制品行业3家,化纤制品行业3家。

3、两化融合发展集中表现在业务融合和产品融合。我市工业经济尚不发达,以零配件加工生产为主,难以在技术融合方面有所作为。又因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尚未全面普及,所以产业衍生尚未出现有效的市场需求,发展困难。而业务融合和产品融合相对发展较快,尤其产品融合,在政府投资引导和企业技术更新需求双重影响下,高端的信息化设备被应用于不少工业企业。根据对信息化试点企业的了解,产品融合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业务融合几乎成为公众普遍理解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部内容。只是这种理解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据专业人士表示,不少企业认为所谓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购买几套信息化软件。其实企业信息化建设涵盖广泛内容,并非是仅仅从事业务融合就能完成的,而且业务融合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简单地装上几套软件就能实现。

(二)嘉兴市两化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从政府层面来看,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方式单一。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培训宣传、示范带动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培训宣传,其具有明显的“蝴蝶效应”,可以帮助企业由被动化为主动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政府干预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市仅侧重于财政扶持,而财政资金用途广泛,信息化建设能够争取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因此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 转贴于

2、从企业层面来看,推进两化融合的形式单一。企业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本应引领各方力量积极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生产技术信息化、生产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信息化,藉此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我市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层尚未真正理解信息化的涵义,尚未真正明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专注信息化工作、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如前文所述,我市两化融合发展主要表现为产品融合和业务融合,真正的信息化企业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企业尚未树立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科学理念,制定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

3、从社会层面来看,推进两化融合的人才稀缺。据企业反映,由于我市信息化市场不成熟,很难招到真正懂得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换而言之,由于城市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企业发展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对信息化专业人才尚不具备吸引力。如果企业自己培训这些人才,则成本太高、周期太长,也不合适。因此,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短板。

综上所述,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三方动力均存在不足:政府助推方式单一导致政府引导动力不足;企业开展形式单一、成效不明显导致企业减弱对信息化的需求,工业化需求拉动力不足;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导致信息化先进技术的传播滞后,信息化技术驱动力不足。因此,我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嘉兴市两化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两化融合内容与理论也会得到不断地充实和更新。通过认真回顾并总结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工作经验及存在的不足,下阶段我市应及时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尤其要注重思想指导,积极搭建信息化建设交流平台,普及基本知识,畅通沟通渠道;注重人才引进,带动技术创新,有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即,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需做好四个“注重”:

(一)注重政策引导,探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之路

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出台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的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及发展重点,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与此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各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之路,在探索中制订完善各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实施细则。

(二)注重思想指导,搭建企业信息化建设交流平台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系统

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科学的数据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为业务人员和基础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运转状态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方式和手段。然而信息化建设投入之大、风险高,见效慢等特殊性,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发展缓慢。下面我通过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剖析信息系统的结构,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通过的方法将现有成熟的信息系统功能,拓展到其他生产和管理中去,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推广和运用。

一、企业信息化现状

1.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问题。一个信息化项目从调研、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培训等到完全实现信息化项目的实际需求并运行正常,往往经历的时间很长,投入的资金较大,风险较高。所以很多企业虽然很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在实际投入上还是有一定的顾虑,不会轻易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投入信息化项目建设。

2.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问题。企业信息化建设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缺失问题,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员不明白企业的真实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懂得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的人员不太了解信息技术,不能完成信息系统建设。

3.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发风险问题。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由于企业和软件公司都缺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懂设计、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使得很难整理出一份详尽的项目调研报告,设计出符合企业实际的需求方案,即使信息化项目前期都符合要求,在开发过程中也有可能由于技术、应用或实现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信息化项目最终失败。

二、深入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产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无法脱离信息技术的支撑,离开信息化技术,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都可能陷入困境,更谈不上健康快速发展了。所以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信息系统的管理也在逐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支撑之一。但由于信息化建设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的特点,使得很多企业只是在主要业务或特殊业务实施了信息系统管理。下面我将举例说明利用企业使用的信息系统,拓展信息系统使用范围,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深入分析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我们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比较成熟的项目材料进行从新捋顺,找出当时的调研报告,需求分析,业务流程、设计方案等相关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尽可能的捋出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共性问题和标准的业务和管理流程。开滦国际物流公司通过对综合物流信息系统的贸易子系统调研报告、需求分析、业务流程设计等相关材料的分析研究。总结和优化出系统的业务流程:

类似这样的业务流程将成为我们拓展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第一手资料。

2.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我们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架构进行分析,按照功能进行流程设计。我们还以开滦国际物流公司综合物流信息系统中贸易子系统为例,贸易子系统的业务和管理流程为:

我们通过分解开滦国际物流公司综合物流信息系统贸易子系统可以得到诸如:收货管理、发货管理、票据管理、收付款管理等模块功能。我们通过对这些模块的二次开发和修改,使其能够拥有独立的功能和衔接的接口。

3.按照新项目的功能要求和已有的功能模块,进行新项目的方案实施。我们通过分解信息系统功能可以得到充足的功能模块,将调试好的模块进行整理,作为我们用于开发和实施新项目的内在资源。新项目的需求确定以后,我们按照需求和已掌握的功能模块进行方案设计。一个新项目就像盖一座大楼,我们的各类功能模块就像是盖大楼用的砖和钢筋,我们通过自己的技术水平将砖和钢筋有效结合起来,盖好大楼。开滦国际物流公司就通过此方法引用贸易子系统中收货完成了库存的采购、利用发货完成了库存支领,利用票据管理完成了库存的结算,最终成功的完成了库存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4.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库知识完成特殊业务需求。一个项目从需求调研到最终的实施使用,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或多或少的都有些小遗憾,存在一些细节的功能没有实现,但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数据库知识,将所需要的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关联、计算,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三、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1.节约大量资金。让软件公司给定制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少说也得几十万,动辄上百万。即使项目成功实施运行,后期的维护和培训费用也是很大一笔开支。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开发实施的项目,成本很低,除了需要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学习费用外,其他几乎不产生费用。

2.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由于软件公司不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情况,如果开发一个新项目,前期的需求调研,需求确认、方案讨论等涉及到很多部门和人员,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续的实施及培训也牵涉很大精力。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开发实施的项目,由于开发实施的人员就是企业的员工,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相当了解,没有必要大范围的调研,实施和培训也不会牵涉很大精力。

3.降低新项目的实施风险。由于新项目是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开发实施的项目,是企业内部人员编制完成的,对于企业的特点、员工的操作习惯,管理架构等都可以考虑的更全面。设计和开发出的系统更利用员工的使用和企业的管理。

4.有益于新项目的维护和数据安全。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开发实施的项目不涉及企业外部人员的介入,不仅降低了企业内部数据外泄的风险,保障了数据安全,也使得企业内部人员完全掌握了新项目的设计方案和程序代码,能够根据业务需求和功能要求随时进行维护,满足新需求。

5.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信息技术人才,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实力。利用信息化成果,成功拓展开发实施一个新项目,那就标志着企业拥有了一批高素质信息化建设人才。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范文第5篇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信息化使全球的市场竞争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利用信息化管理经营不是效益工程而是企业的命脉和核心竞争力。上世纪八十年代企业信息化管理在我国起步,但是由于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不足、资金和人才缺乏(尤其中小型企业)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发展还不完善。Oracle数据库是美国ORACLE(甲骨文)公司研发的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组软件产品,它可以提供开放、全面、集中的信息管理。把Oracle数据库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数据的安全性,使企业的竞争力更强。

1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定义及信息化管理具有的优势

1.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定义

ORACLE数据库系统是美国ORACLE甲骨文公司提供的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组软件产品,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或B/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ORACLE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ORACLE数据库是一个关系数据库,具有完备的关系;ORACLE数据库还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具有分布式处理问题的功能;另外ORACLE数据库的所有知识都具有互通性,即在一种机型上学习ORACLE知识之后,在其他所有机型中都可以使用该数据库。

信息化主要是指充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随时随地可以享用和传递所需要的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就是把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的过程,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对企业现有的设计、管理、生产、制造、经营等数据模块进行整合,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管理决定。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的完全在线管理与经营,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在线获得企业的全部数据信息,这样管理层就能够对企业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 企业信息化管理所具有的优势

信息化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可以实现企业内部更加快速、有效的沟通。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彻底消除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提高员工的合作意识,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2)信息化管理有助于资源的共享,企业可以把一些重要通知、文件上传到企业的内部网站,员工也可以发表自己的工作经验、先进技术,这样其他员工可以在自己的PC机上阅读和学习这些文件,员工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建设性意见;3)节约时间,传统的公文流转方式是手工传递,速度慢,利用企业内部数据库进行公文自动流转,可以保证文件快速、准确地送往收件人处;4)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5)更加便捷,只要拥有PC机和网络(不需要再安装其他程序),即可实现远程办公、移动办公;6)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减少打印纸张、电话费、传真费用,还可以降低差错率。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2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企业信息化技术,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普及之后,信息化发展更加迅速。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众多的IT人才,大量的资金投入等,其中企业数据库设计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分,现在比较成熟的数据库有Oracle、Sybase SQL Server等。现在我国大型企业大多数已经引入信息化技术,并设置有相应的部门负责信息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工作,但是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人才等原因信息化程度还很低。

2.2 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信息化管理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一些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激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其次,专业人才和资金不足。企业信息化建设一次性投入资金过多,一些企业资金难以周转影响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企业信息化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来实现,高技术人才更愿意到IT行业或者大公司任职,这样就给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带来困难,甚至阻碍我国企业进入信息化时代;再次,我国信息化起步较晚,国内的信息管理软件市场混乱,国内自主研发的软件不完备,且集成能力较差,这样就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国外的管理软件虽然先进,但是价格昂贵;加之,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管理者不能摆脱陈旧的管理模式,仍然把人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而不是更加方便、快速的计算机。

3 数据库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3.1 企业数据库设计

当今时代,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传递、保存的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就需要数据库系统。企业的数据库主要是按照数据结构对数据进行保存和管理。一个企业的数据库就是指用户关注的、有相关性的数据库的集合。企业数据库的设计主要是围绕数据库内模式、概念模式和外模式三种模式进行,主要流程有需求分析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数据库的实施。需求分析是企业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主要是准确了解和分析客户的需求,找寻符合客户企业的数据库设计方案;概念结构设计主要是结合需求分析结果,抽象出企业的实际需求情况并思考如何实现理想效果;逻辑结构设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得出的抽象的概念变为DBMS(数据库设计的概念结构)支持的数据模型;数据物理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存储记录的格式、存取方法、存储方法;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完之后就可以对设计的数据库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成功就可以把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了,当然在运行的过程中还需要继续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3.2 Oracle数据库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Oracle数据库的功能非常强大,提供丰富的选择环境。Oracle数据库硬件环境独立性好,能够支持各种类型(如大型、中型、小型等)的系统,对硬件要求少;Oracle数据库可以更好地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它遵守企业数据的存取语言、网络安全协议、操作系统等工业标准;Oracle数据库的内存大,数据库集成性好,数据保存更加持久,更容易实现企业内部数据的共享。

Sybase是另一种企业信息数据库。Oracle数据库和Sybase SQL Server比较起来,前者采用并行服务器模式,后者采用的是虚拟服务器模式。查询时Oracle将一个查询分解为多个子查询,然后在不同的CPU上同时执行子查询,大大提高了查询速度,可以说在对称多处理方面Oracle优于Sybase。正常情况下,企业的业务量会不断增加,这就必然导致处理及存储的数据量的增加,需要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性能优化,除增加服务器数目,Oracle还可以通过在对称CPU系统上进行并行处理来提高单台服务器的性能,而Sybase只能通过增加服务器的数目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增加服务器就会增加成本,因此选择Oracle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比Sybase更加合适。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是信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的在线管理与经营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和竞争力。我国部分企业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人力、财力投入不足,阻碍了信息化的步伐。企业数据库设计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Oracle数据库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数据库系统之一,可靠性强,稳定性好,数据共享快,软件集成性强,系统性能优化简单,把Oracle数据库应用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志毅、陈宁,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数据库设计[J].商业时代,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