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戏剧表演;任务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048-01

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与演员的艺术想象力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体验戏剧中的人物增强舞台表现力。本文主要讨论了现阶段戏剧表演中,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一)运用舞台艺术手段。人物形象塑造是戏剧艺术最核心的部分,它能推进戏剧艺术的发展。在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要有效利用资源,把握整个舞台,然后借助舞台制造环境,将人物形象不断丰满起来。通过构造舞台环境,是有效诠释人物形象的最有效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戏剧演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想要促使人物形象塑造达到最佳效果,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传承既往表现手法,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现出来,融合自身的表演特色,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形成演员的独特表现风格,由此塑造的人物形象才具有舞台感染力,吸引更多的观众。

其次,在追求艺术表演的道路上,要想凸显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风格,或是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形象,就必须要更深入地分析、揣摩艺术形象,与此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通过对比分析,从生活的角度去塑造人物形象,继而构造全新的艺术表演。

最后,戏剧演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在人物形象创作上要推陈出新,丰富艺术形象,并且在不断磨练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具有更娴熟的舞台表现力。

(二)把握人物塑造尺度。现阶段很多艺术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要想获得艺术形象创作上的成功,就需要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彰显艺术特征,掌握好表演的分寸,将含蓄的一面充分展现出来。在上述过程中,演员需要对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认知,并且掌握其性格特点,并在之后的艺术创作中充分展现出来。例如,《五台会兄》,以刘茂森先生的戏剧表演为例,由于这部戏剧受到了旧时代的影响,导致情节主题等都难以受到欢迎。然而刘茂森先生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打破传统戏剧的束缚,大胆进行创新,并且能够熟练把握戏剧人物的性格,掌握主题及唱腔。这部戏通过创新性的表演焕发出新的生机,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

二、戏剧表演艺术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体现

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却高于生活,戏剧人物形象塑造既需要从实际生活中汲取灵感,又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让戏剧更受到大众的欢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属于生活的提炼,然而艺术创作与生活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从艺术表演层面分析,演员不能过于将生活中的元素带入戏剧创作中,否则就不能彰显艺术表演的特色,而且艺术的美感也就不复存在了。

表演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极为微妙,戏剧表演不能脱离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因而这对戏剧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表演要求,需要他们在表演过程中进行准确的拿捏与把握。作为有优秀表演能力的演员,他们的在进行艺术形象创作过程中,虽然可以看到现实生活的影子,但又不完全一样,在表演上独具一格。戏剧表演是对演员演技的一种考验,掌握好演戏的度,需要演员不断磨练,这样才能在表演过程中掌握技巧,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塑造使演技日渐纯熟。

例如,在《单雄信》这部剧中,有一段斩单童的戏,在塑造此类人物时,演员需要对其背景及人物性格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样他们在塑造单雄信这个人物时才会有真实感,并且将人物性格拿捏到位。总之,通过表演,演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累积,从而丰富自身的表演经历。另外,戏剧舞台表演对台词也有着极高的要求,经过艺术加工,语言更为生动形象,让观众能够通过台词受到感染,这对演员的表演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结语

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是其成功的基本要素,在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要适当把握好尺度,这样才能让艺术形象受到大众的喜爱。本文简要分析了戏剧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并具体分析了戏剧表演中人物塑造的重要性,从而推动戏剧表演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博涵.如何做好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文学教育(中),2014(3).

[2]项阳.戏剧表演中潜台词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J].戏剧之家,2015(3).

[3]李美英.浅谈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J].大众文艺,2015(5).

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素材积累;方法总结;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已逐渐成为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把握的难点。诗歌凭形象思维表情达意,诗人借诗歌形象抒情言志。形象是诗歌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只有正确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才能准确地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古诗词的形象一般可以分为物象和人物形象。本文主要谈一下如何剖析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不同的是,在叙事诗中,诗人是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志气、情感或思想观念;而在抒情诗中,则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自古至今,描写人物形象的佳作不少。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还有《满江红》中“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

那么,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呢?

一、素材积累,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登高》。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5.矢志报国,希望建功立业,慷慨愤世的形象,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高适的《燕歌行》。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

9.物是人非,沧桑巨变,抒发哀情的形象,如李煜的《虞美人》。

10.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的《离骚》。

二、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1.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诗歌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不同时代的诗歌具有各自侧重的题材和思想内容;不同流派的诗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同一作家的作品有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作品的风格还受到作者个人生活经历际遇的影响;因此,要求阅读者全面准确地了解并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创作风格、具体的创作背景和代表作等。如苏轼的《定风波》,他在写这首词时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在黄州整整两年了,苏轼的处境十分险恶,生活上也很困难,但他仍然坦然乐观。从这首词里,我们看到他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及超脱的人生观。

2.深层分析,整体把握

要赏析人物形象,还必须具体分析诗歌语言,包括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的描写。人物形象往往是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的,言为心声,行动反映性格,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分析人物言行。同时也要从人物的外貌、神态、性格、情感、心理入手。如,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描写。“蓬头”的外貌、“侧坐”的动作表现了小孩的天真可爱、机灵,“遥招手”“怕得鱼惊”的动作和心理体现出小孩的聪明。这首诗从外貌、动作、心理等三方面塑造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无比的垂钓小儿形象。白居易《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中一系列动作形象的刻画,既表现了琵琶女娴熟的弹奏技艺,也表现了琵琶女弹奏时错综复杂的心理感受。

3.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还应注意诗中人物形象描写与环境(景物)描写的关系,从而看出处在这种环境(自然的与社会的)中的人物的思想情感内涵来

如王维的《山居秋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借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他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4.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还要探究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意图,即诗人试图借助这一形象来表达他对人生、对世界怎样的一种思考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既寄托了作者对年轻有为的周瑜的仰慕之情,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情感。

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范文第3篇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段表现出来的。(重点把握人物的细节描写)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华威先生到处赶着开会,说起话来满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和各种表达方式(或艺术手法)揭示出来塑造。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而特征明显。也就是说,要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第四,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有的人物,作者的态度是树立典型,持表扬的态度,有的则是批判。阅读时,人物的形象类型应心中有数。

第五,关注人物的身份、地位、秉性、气质等细节。

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范文第4篇

一、如何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抓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正面描写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往往通过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以简练的笔法、凝炼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形象的呢?通过分析可知全诗通过外貌描写――蓬头,动作描写――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通过动作描写――遥招手,心理描写――怕等把小孩的聪明(机灵)展现得淋漓尽致。

2.抓住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侧面描写

例如: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阅读后,我们发现作者通过靠近外城、野径入桑麻、种等环境描写刻画了一个高雅的隐士形象;通过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的邻人回答从侧面塑造了一个不以尘事为念的世外高人形象。所以,陆鸿渐其实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隐士。

3.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在鉴赏古诗过程中,如果不了解历史背景往往容易导致诗歌鉴赏肤浅化,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而诗人人生经历的变化,往往致使其诗歌风格、题材、思想内容发生变化。其中以李煜、李清照等人最为典型,其前期作品与后期诗作几乎判若两人。如果我们在古诗鉴赏中没有注意这些,容易使理解片面化、肤浅化。例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呢?要解开这些疑问,我们必须知道诗歌的创作背景: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遭受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由此,我们可知本诗塑造了一位孤独、怀才不遇的传统士大夫形象。

在古诗鉴赏中综合运用以上三种方法,能够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握人物形象。但是这只是一种解题的思路,在实际解题中,仅仅知道鉴赏的思路还不够,还需要学会如何用语言进行概括。

二、概括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概括人物的总体特征

人物形象的概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象的类别定位,二是形象的特点描述。即诗歌写出或塑造了一个怎么样(特点)的什么(类别)形象。古诗中常见的人物类型有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寄情山水、恬淡闲适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迟暮英雄形象,矢志报国、建功立业的将士形象,思乡怀人、孤独惆怅的羁旅者形象,难舍难分、依恋伤感的送别者形象等。我们该如何概括呢?请看以下示例: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通过后两句我们可知:形象的类别是一个游子形象,形象的特点是孤独无依、望月思归。

2.结合表达技巧等分析人物性格

3.分析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或蕴含的情感

例如: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步骤一,概括人物的总体特征(形象+特点):本诗刻画了一个在佳节之夜,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步骤二,具体分析(诗句+表达技巧):作者用虚实结合手法,先写冬至夜自己旅居在外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自己的孤寂情景,再想象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这样构成两地相思,使想家情绪更浓;步骤三,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或蕴含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人物形象塑造方法范文第5篇

由于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其改变了我们人类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因此传统的生产、生活元素在逐步减少,而新的生活、生产元素又在每日递增,并且别广大人民广泛的应用,所有,我们戏剧表演艺术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在表演过程中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发展动力,并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及广大观众的接受能力不断的强化戏剧表演者对所表现时展特色的理解与感悟。再次,我们都知道戏剧表演艺术以一种源于生活、客观反映生活的艺术,所有无论在什么样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都要遵循这一规律,其次我们表演者也要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现代美学与艺术理念,即戏剧表演不仅要满足舞台需要,更要效法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全面求索美学法则与艺术规律,进而创造完美的舞台表演效果和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

戏剧表演与当代的影视剧表演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相对而言还比较简单,因此这就对我们表演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戏剧表演程式与人物塑造之间的关系的好坏,将成为决定人物形象塑造是否获得观众认可的关键部分。

第一,准确把握人物特性的前提在戏剧的舞台表演过程中,每一个角色都有着其特定的性格,舞台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完全需要通过表演者对于人物的性格与所处的环境的准确把握。作为戏剧表演者,首先必须准确把握自己所饰演的人物特性,其中包括人物的年龄、经历、性格、时代背景等,这是人物塑造成功的必要前提之一。

第二,要深刻把握住戏剧中人物情感交流。戏剧表演程式是规范表演者舞台表现的一个行业标准,它要求表演者通过“内在外化”的表现方法来刻画角色的艺术形象,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更贴近于日常生活,更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扬。此外,戏剧表演中的人物塑造过程中,仅仅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表演者通过对唱腔的琢磨、雕饰;音色的浓厚、圆润;音调的高昂激越、跌宕起伏等艺术表现形式,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深入的刻画,也就是说通过表演程式塑造的人物形象要做到“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