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生产成果

安全生产成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生产成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生产成果

安全生产成果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施工 安全生产 管理 经验

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加大了对水利行业的资金投入,各地水利工程项目纷纷开始动工,而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并且在实践应用中愈来愈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尽管从2005年以来就已开始实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但各地安全事故仍频频发生,贯彻安全法规和标准,深化安全生产的思想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已日益迫切需要。

一、水利工程施工特点

1、水利工程多涉及水库、大坝、渠道衬砌、堤防、涵闸等施工项目,受汛期和季节影响较大,必须保证雨水和冻害等因素侵袭情况下的施工安全,而以上因素均与气象有关,很难预测并准确把握,属于不可抗力范围,对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存在较大隐患。

2、水利工程往往是施工战线较长,工地之间的距离较大,施工班组类型较多,相互之间联系很不方便,整个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难度大。

3、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多为“露天式”作业,无法进行非常有效的封闭隔离,对生产人员、交通车辆、工地设备、施工对象、工地材料的安全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4、水利工程施工中,当前使用的施工材料及施工工艺较为落后,防护设施不够齐全。如模板受材料影响可靠性较低,搅拌机、振捣器、挖掘机等施工机械安全保险装置落后,容易造成机械伤害,这也对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挑战。

5、水利工程工地招用的工人中,70%是农民工,普遍文化层次较低,他们的知识水平、安全意识等,还无法很快适应水利行业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不了解水利工程的建设规程,普遍未经过基本培训和安全教育,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全应变能力较弱,为自己和他人增加了安全隐患。

二、水利工程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分析

水利工程施工是一个由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多方面组成的复杂系统,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事故的原因往往取决于人、物、环境,而这三者又都受到管理的制约。

1、人的因素。即指管理人员、操作工人、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等。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重要致因。主要包括: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危险作业;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工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操作等等。

2、物的因素。即指设备、工具、原料、成品、半成品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物质基础,是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当条件达到时就会转化为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安全防护装置失灵;材料强度不够,工具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物品的堆放有缺陷等。

3、环境的因素。不安全的环境是引发安全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指的是:生产环境的异常,即指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音、振动、采光等方面;自然环境的波动:土壤、气象、水文等的恶劣变异。

4、管理的因素。管理的原因是事故产生的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它包括: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错误;劳动组织不合理;技术缺陷,指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存在问题;没有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或不健全,未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等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环境的恶劣状态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管理上的问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三、对今后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和探讨

1、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首先,使项目部每个成员明确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水利工程中能否重视安全生产,施工单位管理层领导和工程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的态度起很关键的作用,为此施工单可以位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奖励制度:若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则追究相关领导责任,视情节严重程度罚款或扣工地补助等等;若未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则执行相应的奖励措施,以此来激发从项目管理层到项目执行层狠抓安全的自觉性。其次,针对民工普遍文化层次较低来说,在他们进驻工地前,先从作业场所防护、个人安全防护、安全检查等方面进行教育、指导,切实提高民工对安全的警惕性。

2、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通过制度教育。从企业法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到安全生产负责人,从班组长到各具体操作工人,层层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制定的依据要符合安全法律和行业规定,制度的内容应既有通用性又有针对性,并且可操作性要强。制度一旦制定,各级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安全生产,而且要接受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和教育。

3、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对施工过程各环节进行安全管理监控。每个工程投标时都会同时撰写施工组织设计,其中应包含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针对工程的施工特点、交通情况、天气状况等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这样可以在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有效的技术防护措施,提前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范发生安全事故。

4、严格加强总包或劳务分包单位的资质认证和施工队伍组建时的安全管理。在工程施工中,选择总包或劳务分包单位时,一定要选择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三类人员”证件齐全并能保证到位的施工企业;组建施工队伍或施工班组时,要选择技术过硬、安全质量意识强的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还要按照行业规定进行特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5、完善相应工程招投标制度和法规。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在参加工程投标时可按照一定的标准酌情扣减标书得分,相应项目经理在一年内不得参加任何投标;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企业,视不同情形在一定时期内给予暂停投标(一票否决制)或降低资质等级等处分;而对于连续几年未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作为对于施工企业优质管理成果的肯定,在参加以后的工程投标时,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商务标评标时增加企业安全生产评分权值。

6、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由于当前水利工程施工中,许多施工机械较为传统,施工方法比较落后,难免发生很多人为的错误。通过采用高科技含量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改进传统落后的施工工艺,减少手工操作,增加机械作业,这样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安全因素,同时有效的避免了人的不安全行为。

参考文献:

安全生产成果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维修

引言

我国工业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在工业生产期间,设备作为生产环节的核心要素,其运行管理方式极为重要。在生产活动中,通过强化设备的安全管理质量与维修方式,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期间的安全隐患,还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有必要对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维修进行分析。1设备安全管理维修分析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安全管理维修工作需要将人员安全放在首位,为了保证设备得以顺利运行,必须针对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并通过定期开展设备保养来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在设备运行期间,需要在企业内部专门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以此来让员工的日常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在面对设备在生产期间的正常运行时,需要将危险情况消灭在出现之前,以此来提高运行时的安全性。社会经济水平增长令人们对设备管理越来越重视,设备的运行质量将会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力,所以必须合理使用设备来保证设备质量。在设备运行期间,无论是设备使用环境还是操作合理性,都有可能对其性能造成影响,所以必须从多个环节进行考量,以此来贯彻落实设备管理期间运行维护工作,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1]。

2生产过程中设备安全管理分析

2.1提高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开展日常生产工作时,需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了保证安全管理质量,需要帮助管理人员了解生产运行期间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使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在设备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因为环境、产品变更、负荷过高等因素而影响到设备运行质量,所以需要重点强化设备的运行检查工作,以此来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为了避免检查期间出现遗漏,可以通过定期、不定期双线检查的方式来保证检查质量。例如在设备检查期间,就可以将定期检查当作主要检查方式,而不定期检查则是以抽检的方式,针对设备运行期间的细节进行重点关注,以此来掌握设备当前的运行情况。若在设备抽检过程中发现定期检查期间存在疏忽与遗漏,则要对定期检查人员进行记录、反馈,若检查时的遗漏次数过多,则要对检查人员合理进行惩处。通过强化设备检查,能够让安全管理人员感受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除此之外,在面对处于大、中修理计划中的设备时,需要结合设备情况合理开展维修作业,以此来防止设备出现过修的问题。

2.2设备生期间的安全管理制度优化

设备在生产期间,应该着重针对制度管理工作进行优化。通常情况下,制度管理工作将会在安全管理期间发挥出指导效果,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在维修过程中,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结合设备的生产条件、运行环境等因素,只有安全管理制度考虑的足够全面,才能够保证设备的生产运行足够安全。在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设备运行条件的改变,安全管理制度同样需要优化,优化后的制度将会在安全管理期间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制度顺利完善后,为了保证落实效果,可以结合上级部门、监管部门来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提高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2]。在此期间,安全管理制度主要作用就是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能够令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各个岗位,制度的约束控制效果能够有效提高设备在生产环节中的安全性。

2.3强化设备的使用管理

设备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为了能够将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到设备的日常使用中,必须强化设备的使用管理。对于设备生产运行而言,如果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就会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出现安全风险隐患,当设备的安全风险隐患转变成为故障问题时,就将会对生产工作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因为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生产效率、抢修时间将会受到影响,所以需要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设备使用管理中,可以通过强化基层员工安全意识的方式来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如果在设备运行期间发现了事故隐患,则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处理,以此来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在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时,如果发现设备自身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就应该针对隐患提前做出安排,这样便可以提前掌握设备运行期间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优化安全管理方式。

3生产过程中设备维修管理

3.1事后维修

设备的事后维修属于故障维修,这种维修虽然非常常见,但是却会对生产工作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为当设备出现故障之后,维修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而且在作为非计划性维修,事后维修还严重干扰生产工作原有的使用计划,导致生产工作出现纰漏。在开展事后维修管理时,应该在现代安全管理理念下,对其进行重新优化,以此来达到控制事后维修的目的。通常情况下,事后维修大多为突发事件,是由不可抗力因素、设备风险隐患形成的故障问题,设备在故障影响下将会被强制停用。各类不可抗力因素往往难以避免,而由设备风险所引发的故障则能够规避,企业应该强化设备运行时的检查与监管,以此来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3]。

3.2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开展时,是工作人员结合设备生产时的实际情况,提前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维修,这种维修方式通常会在日常维护中进行。通过开展预防维修管理,能够在设备出现安全问题之前,提前完成设备的安全处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在预防维修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计划性预防维修,通过将是时间设置为设备维修基础,以此来实现设备零部件的强制维修,这种方式能够保证设备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状态,避免设备在生产阶段出现各类突发故障问题,但是这种维修方式却会留下过维修问题,即便设备零部件性能未出现恶化,也会在维修过程中被更换,所以可以在维修时间点添加零部件性能检测环节,若零部件性能依然满足生产需求,便可以放弃对其进行更换。图1为设备检修。

3.3状态维修

状态维修属于预知性维修,在维修期间会结合设备的运行状态来决定维修方式以及是否维修。设备在设计层面上可以适当结合自动监测系统,以此来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在线监管。而在维修过程中则利用了高级诊断技术,通过开展离线监测可以及时判断出设备当前的异常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知故障问题的方式,进而提高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维修质量。

3.4点检定修

点检定修属于针对设备实现动态监管的一种安全管理方式,通过这种维修方式能够避免出现设备过维修、欠维修的问题,在维修期间能够有效保证设备稳定性,降低设备维修费用。所以点检定修成为生产领域的一种常见维修方式。相比传统计划维修,点检定通过点检管理来完成设备检修工作的合理安排,从而保证设备维修期间的经济性。在点检定修过程中,点检属于维修工作的核心,通过严格按照检修标准进行点检作业,并按照点检情况编制维修计划,可以促使设备安全管理得到合理优化,在开展点检定修时,需要由运行、检修、管理三方同时围绕设备实现PDCA管理,稳定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降低设备生产期间的故障率。

3.5绿色维修

绿色维修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维修方式,而是在设备维修期间融入绿色理念,以此来满足设备的维修需求。设备在生产运行、检修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很多资源,所以可以结合绿色维修技术来形成设备维修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提高维修效率,避免设备在检修、生产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影响。除此之外,在开展绿色维修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绿色材料来完成设备材质的优化,进而实现设备维修作业的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成果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矿 职工 劳动保护用品 管理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082-01

在我公司生产的几十年实践中,劳动保护用品为保护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做好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更是做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解放以来,党和国家为保护工人的安全生产和身体健康,每年都要花大量资金购置劳动保护用品。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工人阶级的关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本文就建立煤炭企业职工劳动保护用品发放管理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安全生产过程中使用劳保用品的重要性及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1、重要性

在生产当中,一部分人因为劳保用品穿戴不全或不正确而造成了伤害,有的后果很严重。但更多的人因为劳保用品穿戴齐全而避免了工伤事故的发生。实践证明,我们绝不可轻视劳保用品的作用,低估它的安全保护能力。因此,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劳保用品的功效,在行动上杜绝不穿戴或不正确穿戴劳保用品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各级领导,特别是车间主任,班组长要把劳保用品穿戴当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来抓,既要让职工认识到穿戴好劳保用品重要性,让职工自觉严格按规范穿戴好劳保用品,又要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查处不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的违章行为,使劳保用品真正成为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保护神,从而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7月16日下午5时许,抚顺钢厂轧钢分厂在给二压工段轧机现场修复电风扇的电源时,由于送电工人没有与操作电工联系,突然送电,正在接线头的维修电工刘某右手触电,全身颤抖,双臂麻木,但没有造成事故。这主要是刘某劳动保护用品着装齐全,当天新换的绝缘胶鞋绝缘良好,380V电压没能击穿。由此可见,现场操作工人一定要按照各工种关于劳动保护用品着装的规定穿戴齐全,千万不能疏忽大意。

2、现存问题

有的企业不管劳动保护的需要,不按规定发放,或发放的标准不统一,效益好时多发,效益差时少发或不发。个别企业领导、一部分职工,对新时期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保护职工劳动权益、维护职工生命安全与健康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仅仅停留在安全规程操作的监督和简单的安全帽、安全带、矿靴、矿服等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上,还存在着必须要监督的被动局面,与新时期企业安全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企业购买的劳动防护用品质量很差,有的竟是假货,而劳保公司照进不误,根本没有把关。例如,有的高温鞋,里垫衬竟是厚纸片,穿不到一星期就坏掉,有的高温鞋只穿一个月全部脱线。电焊手套、布手套,女工的手都伸不进去,何况男工人。还有防尘口罩写的十二层,其实只有六层。劳保用品是预防职工生产中发生事故和职业病的一种措施,用好、管好劳保用品,是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但是,在检查中发现,有的职工将发的劳保用品拿回家,留在班组的劳保用品很少。如口罩是用来防尘的,可是在工作中,没有几个职工把它戴上,一问为什么不戴口罩?几乎是一致回答:怕麻烦,有个别职工开始也带口罩,经过大家的讥讽,也就不戴了。一些监督部门和人员也不予教育和纠正,失去了劳动保护用品应有的作用。

二、提高劳动保护用品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1、建立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卡片制度

就是给每个职工发给一张劳动保护用品登记卡片,由小组安全员统一保存,领新保护用品时,必须由安全员或本人持卡片来领。由于在卡片上要详细记载工种、品名、发放时间和使用期间,就能避免个别人不到期就来领取的混乱现象。

2、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健全制度是基础。解决劳动保护管理中的问题,提高劳动保护用品管理水平,我们首先从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入手,结合我矿实际,对管理制度进行了梳理和重建,修改制定了《孙村煤矿劳动保护用品发放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劳动防护的意义,规范了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及发放等程序,增强了操作性,健全了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的制度。同时,加强学习教育贯彻,使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工作都有法可依,使管理更加具体有效可行,大大提高了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的制度化管理水平,实现了管理的制度化。

3、加强对劳保用品生产部门的监督管理

对于劳动防护用品公司,劳动部门要加强管理,禁止他们向非定点劳动用品厂家进货,同时各地市多搞几个劳动用品定点商店,引进竞争机制,打破过去劳保公司独家经营,非买我的不可的局面。使企业在购买劳保用品时,有选择余地,另外劳保商店的服务态度也会由此从冷变热。

4、对安全护具,用前必须仔细检查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

对于在用的安全带、安全网、高压绝缘鞋、绝缘手套等安全护具,用前必须仔细检查,如能及时发现这些护品经一段时间使用后出现的质量问题,就能及时防止人身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安全。80年代,我厂一名职工在六楼宿舍擦玻璃,系好了借来的安全带,以防万一,结果真的出了事,从六楼坠落身亡,安全带没有起到保护作用。事后检查这条安全带,3股尼龙绳,有两股象刀切一样断开,估计是使用前断裂的,另一股是由于身体重量及下坠力拉断的。对高压绝缘鞋、绝缘手套等,应定期对其绝缘性能进行检查,如鞋底磨薄、硬物扎伤时,可进行耐压试验。

5、建立交旧领新和丢失赔偿制度

凡领取新品,必须交回废旧品。如丢了旧劳动保护用品,必须按新品价格的百分之五十进行赔偿。因为如果不严格实行丢失赔偿制度,有些不自觉的人就会以丢失为名,领新不交旧。所谓“丢失”,有的是由于没有节约观念,不爱护国家财产,只知伸手要,旧的弄丢了或是甩掉了,确实无旧品可交了;有的则是保护用品还没有用坏,或是根本没用过,而舍不得当废旧品交,但又不愿延长使用期。便既想保留还能使用的旧品或根本没有使用过的新品,又想重新领到新品,达到“一举双得”,因此,就假说原来发的劳动保护用品“丢失”了。所以只要严格实行丢失赔偿制度,就能堵塞这些漏洞。

结语:

劳保用品是预防职工生产中发生事故和职业病的一种措施,用好、管好劳保用品,是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涛. 劳保用品不能“带而不用”[N]. 工人日报,2013-09-10006.

[2] 甘心孟. 浅谈职工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与管理[J]. 中国劳动防护用品,1994,02:22-24.

[3] 钱朋寿. 劳动保护用品的现状和改进对策[J]. 水利电力劳动保护,1996,01:26-27+29.

[4] 彭小毛. 对当前劳保用品生产、使用过程几个问题的探讨[J]. 化工劳动保护,1997,06:29-30.

[5] 李丹. 劳保用品要正确穿戴[N]. 中华合作时报,2009-04-14C02.

安全生产成果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 大型建筑越来越普及,这给建筑施工的管理带来更大的困难。在施工阶段的安全问题也显得更为突出,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难点较多,工程施工的高空作业多,机械设备多,用电作业多, 隐蔽工程多,工序衔接多, 劳动力密集且在工、料、机结合的现场作业, 因此发生安全事故引发点多, 施工的危险性大,存在许多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难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在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法规!技术!组织等手段,使人!物!环境构成的施工生产体系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实现项目安全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要确保建筑项目的施工安全, 必须使思想从上到下、自始至终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采取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并严格施工操作,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将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为施工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

1. 生产的流动性:从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及整个项目一般都不会相对固定,会随着工程所处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从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又要随着施工部位的不同而沿着工程进度流动。

2. 危险性作业多:比如高处作业、悬空作业、上下交叉作业、临边洞口作业、带电作业、露天作业等会一直伴随着施工全过程,造成了很多不安全因素。

3.手工及体力劳动占多数:比如钢筋的加工及绑扎、模板支架的搭设、模板的拼装、脚手架的搭设、混泥土的铺设及修整等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

4.从业人员整体安全意识及素质不高: 建筑工程的从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他们较多未经过系统培训,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

5.施工周期长:一般大型工程的施工时间都较长,施工中要长期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筑工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危险性较大的行业,也是安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高风险的事故多发性行业。因此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切实保障广大职工及农民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施工过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每年发生的大量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和企业形象,甚至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人的不安全行为: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反操作规程,操作错误等。

2. 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少或有缺陷;机械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或有缺陷。

3. 环境的不利因素:施工现场照明光线不足,视线不畅;作业场所狭窄、杂乱;施工现场道路不通畅;材料工器具乱堆乱放,杂乱无序;噪声大等。

4. 管理上的缺陷:对职工没有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就上岗作业;没有对各工种及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各项安全技术交底;没有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投入少;安全生产检查流于形式,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没有按“定人、定措施、定时间”原则进行整改;对发生的事故没有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等。

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各种危险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根据承建的建筑工程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方法和手段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水平。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管理:按照《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规范、标准来管理施工过程。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科学合理全面的制定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工作有制度,制度严落实。要结合建筑施工安全的特点,按工程建筑面积大小和从业人员多少配备相应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来满足安全管理的要求。

3.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筑工地上农民工必须先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方可上岗作业。对变换工种的工人要进行新岗位的操作规程的安全操作方法、安全技术知识等的教育培训为一体,实行“一条龙”管理,未经培训人员不得上岗,切实解决“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行为欠规范、安全措施乏力”等问题。

4.加强方案交底及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方案经编制审批后,编制人要对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专项方案交底,让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方案及规范施工。还要对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白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和安全注意事项,做到防患于未然。

5.规范各种安全技术措施:①规范现场布置:合理布置现场,科学划分生活区、生产区、办公区,主干道路硬化处理,现场及出入口按规定悬挂标示标牌;②规范基坑开挖:根据基坑开挖情况选择合适的挖土方法和支护放坡形式,基坑周边设置标准的防护栏杆和排水设施,上下基坑搭设安全合格爬梯;③规范外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 严格按脚手架规范搭设脚手架,正确处理立杆基础,落地式脚手架搭设的工艺流程为:场地平整、夯实材料配备定位设置底座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小横杆大横杆剪刀撑连墙杆挡脚手板扎防护栏杆扎安全网。悬挑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施工工艺为: 水平挑杆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小横杆大横杆剪刀撑连墙杆挡脚手板扎防护栏杆扎安全网;④规范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和拆除:高度重视支撑系统搭设的稳定性,严格控制立柱对接、严格控制支撑选材和立柱垂直度、严格控制立杆底部违规垫砖,严格控制纵横向水平支撑的规范设置和材质,严惩违规拆除模板支撑系统, 高度重视和严管高支模的规范搭设和拆除;⑤规范临边洞口及出入口的防护:要求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设施, 重点抓电梯井口按规定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门;严格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帽和高处、临边作业系安全带;⑥规范现场施工用电:要求采用TN-S 接零保护系统, 确保设备使用专用保护零线,配电系统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规范使用合格的标准配电箱,高度重视外电防护和要求电工持证上岗;⑦规范现场施工机具的防护:规范塔吊、施工电梯、物科提升机、圆盘锯、电焊机、搅拌机等的安全防护,规范大型垂直运输设备架体与建筑结构的刚性连结,重视限位保险装置的设置,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确保正常安全运行。

6.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确保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救援工作能够及时开展,把损失降到最低。

7.加强日常的安全检查与管理:确保发现的安全隐患能得到及时消除,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时予以纠正。

结束语: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建立一个安全生产的体系, 并制定一套完善的施工作业安全管理的措施方案, 以确保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行施工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降低工程的事故发生率及危害程度,做到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

安全生产成果范文第5篇

影响地质测量工作的因素有很多,地质测量是一项复杂危险的工作,同时也是进行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直接决定着煤矿行业的生产运行,因此,只有最大程度地降低煤矿生产的危险事故的频率,才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1 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从地质测量抓起

地质测量可有效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地质测量工作水平的高低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换言之,地质测量是煤矿等相关行业进行开采作业的关键所在。

1.1 地质测量有效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

煤矿生产系统比较复杂,环节也比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这主要是受到水、火、顶板、瓦斯、煤尘等五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其中水对矿井安全的影响最为直接,如何更好地防水治水是在整个煤矿生产中最应该注意并且解决的问题。同时还应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而在煤矿开采前,通过有效的地质测量工作可准确掌握整个矿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同时了解地下水和瓦斯的分布情况,有初步认识了解后,为煤矿施工提出有效施工方案,进一步减少灾害的发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1.2 地质测量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准确数据

煤矿作业对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要求极高,不允许出现丝毫差错,且整个作业过程都不同于其他一般作业。比如:在对井下导线点与高程点测量时,如果导线点的测量存在偏差将会导致地质预报出现误差,进而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进行。因此,保证地质测量的准确有效性有利于煤矿采掘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有利于工作人员对煤矿生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便于更好地解决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1.3 地质测量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矿山开采煤层、开采规模、开采方式存在的差异及上覆地层岩性和厚度的区别等,主要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表明地质测量在煤矿开采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同时对矿井施工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可从以下三点来看:

1.3.1 在进行矿井采区设计时,应做到严格遵守《矿井地质规程》的执行准则,即在正式设计的前3个月提出相应的采区地质说明书,还应在2年前通知地质负责部门,通过地质人员对资料的详细分析能更好地对本区域的工作面、采区、掘进巷道等提供出更为准确的预测信息。

1.3.2 地质测量部门要做到及时对其他部门(回采、施工、设计等)提供的相关地质资料进行全面的盘点分析,对资料中发现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情况进行反馈。同时做好每个掘进工作面资料的编制与收录,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向负责部门进行汇报,以便能及时地提出解决措施,使生产工作顺利进行,应充分考虑地质工作面的情况,利于预测出未开拓区的地质变化情况,同时每季度都要进行相关的地质测量工作,并及时总结汇报,为下一季度的工作开展提供借鉴。

1.3.3 施工中,回采工作面设计前,应对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分析,提前判断出较大的地质构造,例如断层、褶曲,正确地判断好未来走向、倾角、倾向、落差以及位置等。回采过程中,一是需要准确掌握工作面地质的变化规律;二是做好回采工作中出现问题的预防措施。工作中的高档综采面应使用钻探、巷探、物探等方法,更好地判断地质构造,通过分析地质资料预测工作面及掘进巷道内部的结构变化、煤层厚度的变化情况,来为煤矿安全施工生产提供有力依据,在每一个回采工作结束后都要进行相关的工作总结,并对其准确度做出判断。地质部门还要对岩浆岩侵入的煤层变质范围、变质程度以及由于煤层冲刷等其他原因引发的煤层变薄范围进行准确的测定,计算煤层的厚度,以此来确定可采煤矿量,进而为煤矿连续生产提供准确的依据。地质部门还应掌握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能对相邻采区的积水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减少透水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顺利生产。

2 加强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相关对策

为了更好地发挥煤矿地质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特提出以下四点相关对策:

2.1 提高煤矿地质测量的质量管理工作

在煤矿生产中,地质测量的质量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运行煤矿生产中,加大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保证各项测量工作都能按照标准进行,来实现对矿区地质、水文等条件的准确测量,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为此,应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并对相关测量数据进行妥善保管,地质测量提供的高精度数据资料是进行煤矿采掘工作时正确处理好巷道贯通的前提条件,不仅可减少煤矿事故安全的发生,还能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2.2 提高煤矿地质测量信息化水平

近年来,我国煤矿开采行业在不断扩大发展,相对应的地质测量的资料也变得越来越多,传统的测量方法(人工检索、分析与处理等)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煤矿企业的地质勘测中,基于地质环境动态不稳定的特点,来逐步推进煤矿数字化和信息化工作水平,应注重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通过利用网络技术的结合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实现对煤矿地质测量的动态测量,这有助于煤矿产业的发展。同时,可做好测量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利用效率,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2.3 提高对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的重视度

对煤矿开采中不健全的法律法规通过相关负责部门进行完善更正,加强对地质测量的重视程度,测量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测量,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

2.4 提高地质测量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作为地质测量工作的一线人员,为了能更好地提高测量的质量,在测量工作开展中,首先要对相关测量人员进行技术的更新和知识的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其次应进行对基础工作的研究,编制和管理好地质测量资料,有深入的研究;最后是通过对矿区环境的认识和矿区的地质构造,提高测量人员对预测煤矿灾害的精确度,对煤矿生产中出现的些灾害能有效进行防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证其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