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审计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1.审核方法不科学过于单一

在事业单位中可能由于对固定资产的定价不合理或审核方式比较传统单一,导致对事业单位的资产总数和净资产不能够真实完全的体现出来。在会计审核上对与固定资产的价值和折旧也是会计计算中主要的一部分。虽然目前事业单位规定其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进行折旧计算,让其从入库记账直至报废在会计账面上都显示原值,但是这样在个别的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因为损耗或社会上新产品新技术的替代,就会减少其原有的价值,这样的话就会导致相应的资产价值在单位的资产负债中体现不出来。从而使单位上的书面账目资产价值和与实际价值存在差距,这样的话就会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审核造成直接主要的影响。

2.事业单位会计审核中缺乏灵活性

收付实现是单位普遍采用的会计结算手法,它的结算周期是以会计的当期结算作为周期,它的核算基础只是纯粹的将当期内所发生收入和支出的现金流作为核算基础,而对账面的资金项下有关经济活动所带来的预期收益和支出不进行完全的考虑,虽然这种结计算方法对发生的资金流当期就能进行明确对比,但是它分裂了事业单位收支的总体性,没有用长远的目光来考虑事业单位资金流转带来收益,同时对总体的收支状况也不能很好的进行对较,使审核的可比性大大降低。如果我们在审核中对计量方法采用权责发生制,并采用阶段性的核算方法,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核算的客观性和整体性。因此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前面那种核算方式较后面这种方式就明显过于死板没有灵活性。

3.审核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不足

由于事业单位相关的会计审核人员,在平常的相关会计审核工作中对原始凭证的合理、合法性及真实性注重不足,导致审核力度不够。还有就是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审核工作中有可能遇到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或者是单位领导,在面对单位报销时如果不能满足报销人员的要求,就会导致自身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大多数审核人员就会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加以放松,这就使会计审核不具备合理正确性。另外还由于会计审核工作业务的数字复杂、工作量大,还必须细心正确的判断数据真伪,同时在面对原始凭证时还要迅速提供相应的记账凭证,可见其所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此时工作人员的能力或责任不足就极易出现失误。

二、事业单位会计审核工作改革措施

1.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

由于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得需要核算大范围资金的流入与流出,这个过程环节就需要严格的管控,所以要在会计审核工作中加大提高该核算的精确度,把会计核算错误降低,让其最大力度上防止核算不准,这是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监管最有力的保障。同时应确保事业单位审核部门的合法独立性,严格按照审计法规执行对财务评估和风险防范的工作,从而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的工作质量。

2.对会计收付分类进行明确

在会计收支过程中应该确保其分类的科学严谨性,就是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报废通过独立的级别分支来划分到收支账目下,对当期无法对资金进行结算的账目费用来进行科学的计算。还有就是在财务记账时对政府和上级拨付资金补助和单位独有的营业收入,要分别进行支付细目划分,并仔细对资金的用途和流向进行记录,来对日后的账目比较审核时提供方便。

3.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审核工作

在目前会计审核工作中可以通过外部审核和内部审核这两种途径来实现,外部审核就是由社会专业的审核机构来进行操作,但是由于外部专业审核机构在人才和政策两方面上具有滞后性,这就导致这种审核工作在我国还不是太完善。所以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管工作大多还是采用内部审核机构来进行审核,如果这种状况下要想保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顺利的开展,就得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政审核机制。其会计审核从业人员要具有专业正规的资质和审核方面非常强的专业知识,并给予财会审核人员充分的审核权利,让审核人员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日常审核工作,从而来确保事业单位财会资料的真实合理性,健全事业单位的财务约束机制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审核质量。

三、结语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10月至12月,我有幸前往南京参加了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知识结构调整培训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基础会计》、《审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学》等四门审计和会计专业基础课程,让我这个对审计“隔行如隔山”之人觉得受益良多。以下即是我在受到的众多教益中感受尤为深刻的几个地方,特在此进行回顾和梳理。

一是基础要深厚。进入特派办之前,我从未接触过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所以,一直很希望能有机会进行充电,以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此次结构调整班即为面向不具备审计会计专业背景的人员开设,主要是通过培训,让学员掌握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夯实基本功,为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打下专业基础。在会计专业的课程学习中,我们从账户科目名称开始学起,直至对经济业务繁多的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在一点一滴中不断实现着基础知识的积累。会计知识面广量多,从分录到报表可谓系统连贯,如果基本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就会导致最后报表结果的失真。也只有将根基筑牢,才能在今后从事审计时从错综复杂的经济往来关系和大量的财会资料中迅速找到突破口,这才是真正的学有所获。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审计入门的通道,但真正要做到对专业知识熟悉掌握还有待于今后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夯实基础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须终生不辍为之。

二是视野要开阔。此次培训还专门安排了审计法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计算机审计等专题知识讲座,由工作经验丰富的署业务司领导担任主讲,让我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在培训班的专题讲座课上,通过授课领导的讲授和分析,我清楚地感受到视野开阔的重要性。审计与会计关系密切,但要做好审计工作,仅有财会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相应审计领域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发展方向、难点热点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面对审计项目时从容应对,才能保证在审计时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和方法多样,才能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将项目做精做深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运用要灵活。在学习审计学原理时,我充分体验了学以致用的必要性。课堂上,老师通过具体案例来讲解审计基本知识,把一个个孤立的财会知识点与审计业务相联系,让我感受到将学习与实践融会贯通的重要。只有将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有意识地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积累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紧密联系审计业务工作进行分析,将微观、零碎的知识点用系统的方法加以构建整合,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的提高。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内容复杂,业务技能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夯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日益精进。

两个月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它为我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也让我更加增添了前进的动力。只有不辍前行、勇于进取之人,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体悟此次培训班给予我的各种教益,深入调整知识结构,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更用心、更扎实、更高效地将工作做好,力争成为一名不辱使命的审计人。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一要使会计人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增强实战经验,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专业学科知识和专业学科基础知识及其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是指会计、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包括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准则、管理会计、财务环境、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程序及技能);专业学科基础知识包括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税法、法律与法规;其他知识包括外语、数学、实践知识等。此外,会计人员还要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企业的不断创新,新的经济业务大量涌现,会计处理、会计规则也在不断更新,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具备再学习的能力,不进行知识更新,就难以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最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必须通过不断训练、长期积累才能形成。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外,对于一个高水平的会计人员来说,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对于每一项会计处理,都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积累,逐渐形成并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因此,职业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职业培养、职业训练的结果,只能通过持续、不间断地培养、训练、积累才能形成。

二要持续开展会计诚信教育,推广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当前,会计诚信教育还存在较大缺陷,从教育内容上看,包括会计法制教育、会计专业知识教育、会计职业教育等方面,其中以会计专业知识教育居多,其他教育相对较少,而且多为应急性教育和非经常性教育,各种资格考试的内容也多为会计专业知识;从教育对象上看,主要是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而从深层次看,教育对象更应包括企业管理者、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以及有关的政府人员;从教育方式看,现有会计教育主要是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涉及会计诚信的一般是警示教育,而受众面更大的则应该是大众面的宣传教育,当企业会计准则给予会计人员更多的职业判断空间时,会计诚信教育的地位也更加重要,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此外,推广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建立诚信档案的方式具有内在的约束力,可以促使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真实公允地进行选择。

三要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管理。注册会计师作为“经济警察”,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提高投资决策的可靠性,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但由于审计工作难以避免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也难以确保管理者提供的财务信息一定真实可靠。于是,公众的期望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之间的差距使注册会计师承担越来越大的风险。在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取舍过程中,有的注册会计师为了降低成本简化了审计程序,使出具的审计意见存在很高的风险性,也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失去了有效保证。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要促使广大执业人员树立起现代审计意识,学会现代审计技术,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后续教育,通过提高注册会计师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其独立性和执业质量,尽可能降低审计风险,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可信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四要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规范体系。政府应加快会计规范体系建设,提高会计主体行为的规范力度。会计规范体系是会计行为执行业务的标准规范。政府作为制定方应使市场经济的“规则”更为科学、严谨、系统、协调统一,保证会计人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体现政府的强制监管作用,让会计舞弊人员的损失远远大于舞弊收益。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专升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专升本是按照专科学生总数的一定比例选择优秀学生参加考试。再按一定比例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在本科院校学习两年,达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符合要求的获得学士学位。会计专升本教育是近些年才开始实行的,其课程体系的建设还有待于不断地完善。笔者认为,会计专升本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应符合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会计专升本培养目标的定位

培养目标是会计培养人才的方向定位。会计专升本培养目标应由原来专科培养目标升至本科的培养目标。

(一)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

会计专科教育是一种技能型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一线会计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又熟悉当前会计制度,具有熟练的会计专业技能的核算型中初级会计人才。由此可见,会计专科教育培养目标强调的是中初核算性的一线会计人才。

(二)会计本科的培养目标

专科学生升入本科。进入本科教育,其培养目标应符合会计本科教育的要求。目前,对本科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各个学校各有不同的表述,如,一综合性重点大学的培养目标为:在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上,培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知识,有较强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组织能力,理论与应用并重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又如,一普通大学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有会计核算能力、审计与咨询能力、财务分析与管理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会计管理、审计实务及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虽然上述培养目标的表述不同,但其基本点是相同的,其共同点有别于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即核算型的会计专业人才已不能作为“专升本”的教育培养目标。专升本的教育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念。能够综合运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控制的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

会计“专科”和“本科”同样是培养会计人才。但会计专科教育目标与本科教育目标的定位不同,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层次也不同。我国的相关法规将会计人才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相对应的是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等不同档次。会计教育也应随社会需求分层次培养会计人才,使之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对知识结构有不同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上也有所差别。

二、设置会计专升本课程体系应考虑的因素

在设置专升本课程体系时。应充分体现会计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在具体设计时,不能简单地直接套用会计本科三、四年级的课程,应在考虑专科课程体系与本科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来源、素质、文化和专业基础等因素加以综合确定。

(一)会计专科课程体系

在设置专升本课程体系时。首先应考虑学生原来的知识结构。否则会造成重复。会计专科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是国家职业标准和规范,以国家规定的会计师和助理会计师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标准和内容为基础。主要包括经济应用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计算技术、基础会计、管理学、经济法、经济应用统计、财经应用文写作、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税法、会计模拟实验、外贸会计、预算会计、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其核心技能是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技能。

本科会计教育以培养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为目标,课程不限于传统的会计学科,而以通识课为基础,涉及企业管理和其他社会、人文领域的跨专业学科。通识课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会计学专业课程是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部分构成。其中:会计专业基础课程是构筑会计学专业的理论框架、提供会计学专业技能和方法的经济管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是指涵盖系统的会计学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有关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是上述两者之外的会计学其他有关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学、金融企业会计学、预算会计、战略管理、税收会计等。其课程体系实现了理论与实验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人品与才干相长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和沟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会计专升本学生并非全部来自会计专业

专升本的学生一般都来自综合性专科院校或财经性专科院校,所学专业主要有会计(包括会计电算化、涉外会计和税收与会计等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投资与理财这四个专业,也有个别来自保险等与会计专业相差较大的专业。就会计专业知识来看。学习会计专业课一部分学生有基础,而另一部分学生没有基础。这无疑给会计专升本课程体系的设置增加了难度。

(三)专升本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相对应本科教育目标的要求,尽管专升本学生都是专科学校的优秀学生。但其基础知识有待加强。会计本科教育强调的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高能力的培养方式。前两年是基础教育。重点是高等数学、英语、大学语文、经济学等课程。其中英语的要求较高,一般本科毕业要求英语通过四级,有些院校采用双语教学或原版英文教材;专升本学生在专科院校3年,既学习基础课程,也学习专业课程,学习内容相对分散。如英语课程。有的学校要求毕业时通过3级考试,而大多数学校没有要求。这为专升本学生在升本后的英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是设计会计专升本课程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专升本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待深化

从会计本科与专科的课程体系上,就专业知识的广度来看。其课程设置就有很大的不同。会计本科专业除了本身的专业课如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以外,还开设了统计学、资产评估、金融、企业管理、计算机等相关课程。而专科院校虽然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不缺。但相关专业课的范围较窄。就专业知识的厚度来看,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单就选用的教材就有较大的差异,会计专科的要求较本科低。

三、会计专升本课程体系设置方案

会计专升本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按本科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学生来源、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高能力的培养方式,对会计专升本课程体系重新设计。不能照搬普通本科课程体系,更不能简单地在本科课程体系上加加减减,而应针对专升本学生的特点,强化基础理论。深化专业教育,加强实践教育,使每一个会计专业专升本学生都能在高等院校得到进一步深造。

(一)强化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这些课程有些在专科已经学过。但深度和广度与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相差甚远,其中,英语必须到达到大学本科规定的要求(如果英语达到了四级或以上,可以免修);其他课程无论原来是何种专业、是否学过、学习程度如何,都应通过学校的考试,不然不能按期毕业。另外,应增加金融学、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的选修。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拓展能力。注重理论的提升。

(二)深化专业教育

专升本的主要专业课包括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及审计案例、税务会计、会计制度设计、会计报表分析等。由于专升本学生的来源不同,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规定。如,对于专科学得好的同学中级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课程可以办理只参加考试、自愿听课的原则,最后通过考试即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有更多的时间补充自己的弱项,如英语、数学、高级会计等课程。另外,应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如会计信息系统、资产评估学、会计专业英语、经济应用文写作、公司管理、预算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给予学生更大的拓展空间。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要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可以实行非本专业补课制。凡不是本专业的学生进入本专业后必须从第一学期开始,补修专科期间两门至五门的专业核心课。补课不全不准毕业。要督促学生尽快掌握专科基础知识,边补课边学习新内容。以便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

(三)加强实践教育

会计审计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模式 审计课程 课程改革

审计课程在多年的教学中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审计课程本身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因素之外,教学过程中本身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教学者的思考。当前的审计课程的教学设计已经无法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笔者是从事审计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希望通过审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能够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性人才。

一、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困境

1.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审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仍然承袭了本科教学中的学科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课堂上的“主角”,很多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讲到底。授课者本着将教学内容讲完,在课堂上满堂灌,通过多媒体、黑板板书将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课程互动环节,课程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效果差。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即使存在实践环节也是走过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互动环节对学生进行提问,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很多教师在学生不能很快回答问题的时候,直接放弃让学生思考,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加快授课过程,无法达到教学效果。

2.师资队伍

高职教育相对于本科教育来说,高职教育时间较短。很多高职院校是近几年才从以前的中职校升格为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升格时间短,补充了大量年轻的教师。这些年轻教师大多来自本科院校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这给高职审计课程教学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很多年轻教师来自非师范院校,在教学方法和技能上仍然需要锻炼,积累教学经验;其二,这些年轻教师本身受本科或者研究生教育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暂时还无法把握高职教育理念和规律,在教学中仍然沿袭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其三,很多年轻教师从一毕业就走上教师岗位,没有经过实践锻炼,缺乏实际的经验,因此在审计课程中实务技能这一教学模块,以及相关的实践环节教学中显得力不从心。

3.教材选用与编写

目前存在大量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过去很多教材叫《审计学》、《审计学概论》,现在很多教材叫《基础审计》、《审计学基础》、《审计实务与技能》。这些教材沿袭了以章节为顺序介绍审计理论、审计基本方法、审计实务技能等相关内容。在实务技能部分的内容大多采用项目审计法和循环审计法的方式编写。许多教材编写内容不完整、缺乏与理论结合的实际案例、内容枯燥,增加了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另外,这些教材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很少有创新,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理念的少之又少,采用项目教学模式编写的教材更是凤毛麟角。没有优秀的教材作为蓝本,使广大教学者在教学中难以对教学模式做出改变,大多以选用的现有教材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培养方案科学性不足

审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学习审计课程中需要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数学等基础知识,但是在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中并没有体现相关课程的重要性。例如,在一些培养方案中没有开设经济学课程,一些开设的经济数学中缺少概率论相关知识,而这些知识在理解审计课程抽象概念,如何进行审计风险评估,以及审计抽样等基本审计方法理解和掌握上具有重要作用。

5.学生学习态度与方法

由于审计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由于高职高专学生本身的理解力和领悟力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望而却步。加上课程本身枯燥难懂,学生很难对审计课程提起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在课堂上被动学习。

二、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改革思路

1.项目化教学是改革方向

项目化教学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结合工作岗位,定位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贯彻培养“职业人”、“岗位人”、“创业人”的教学理念。具体在教学中要做到两个结合,即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实务技能情境创设与实务操作相结合”。首先,审计课程教学理论讲授必不可少,但是审计理论深奥难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备有充分的案例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例如,在讲授审计职业规范相关内容时候,可以与具体的案例结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其次,在实务技能方面的授课中,要采用项目训练的方法。例如,在存货审计中,要学生自己找出审计目标与鉴证单位的相关认定,让学生执行存货相关的账务处理流程,找出的存货内部控制应具备的要素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再让学生扮演注册会计师的角色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及评价,最后让学生对存货进行监盘,抽取样本进行审计,进行审计差异的调整等实质性测试的程序。整个过程以教师引导为主,讲授为辅。以存货审计为例: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

审计课程本身具有的特点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要加强高职高专审计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措施:第一,努力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高职院校应该向社会招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特别是来自企业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以及会计师师事务所等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才。第二,聘请企业从事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民间审计师外聘教师。以上两个措施可以弥补目前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师资问题。第三,由于高职高专院校从事审计课程的目前在岗的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可以对这些教师采用“结对帮带”的形式进行培养,具体来说,校内在岗教师在暑期进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践锻炼,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第四,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良好的人才交流机制,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学校可以为企业、行业和会计师事务提供继续教育、相关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为学校培训教师的实践经验。

3.培养方案优化

在培养方案中要为审计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储备。建议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上坚持“适度、够用”的原则,增加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经济数学概率论相关内容,这些基础知识不仅是学习审计课程的基石,也是学习财务管理等其他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同时,根据审计课程改革的需要滚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4.教材编写与优化

目前暂时缺少符合教学要求审计教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组织教师编写校内教材,该教材应该汲取优秀教材的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方法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适当的案例和模拟实训的内容。高职院校审计教材的编写,可以积聚多方的智慧,聘请企业、行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共同参与教材案例与实务内容的编写,使审计课程中的案例“本土化”,能够使这些案例更加贴近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有利于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5.考核方式改革

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学生成绩的主要评定方法,在学生成绩评定中更加强调实务技能,在平时项目化教学中,重点考查学生对任务的完成质量。同时,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报告中的内容体现企业的管理方式、组织结构、账务处理流程、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审计执行。并根据调查内容,让学生找出企业面临的经验风险、内部控制的缺陷、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内容,与所学内容结合。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审计课程改革展望

目前高职高专教育已经从外延式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高职院校更加注重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以及应该“学什么”的问题。审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改革会随着广大教学者对高职高专教育规律的深化认识和把握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周华.高职审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考[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2)

[2]王琳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审计学》教学改革探索 [J] .财经界, 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