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课前分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对话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改革
1.注重师生和文本的课前对话
教师与文本的课前对话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步骤,即通过读者和文本的充分认识及交流,实现对学生的指导过程。首先,教师应认真阅读文本,结合自身阅历和作品背景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样能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扩充备课内容,把握整体教学思路和过程,为高中语文阅读的对话教学做好铺垫;其次,教师要对文本进行一定的加工,转化成品读的形式,这样能更好地抓住对话的切入点,实现对学生的导读;最后,教师要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和手段,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整体阅读和探究交流等,更好地展开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更好地结合目前高中生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达到启迪和感悟的目的。首先,学生应在理解文章基本思想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避免产生误读现象,导致对话偏差;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以阅读内容为依据,从自身经历进行深层感悟,这样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会更有的放矢;最后,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改变,上课之前对改编内容进行讲述,这样能找到更多对话内容,达到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2.创造良好的课堂对话教学环境
高中语文阅读的对话教学是教师和教师交流、教师和学生交流、学生和学生交流等的过程,主要通过开放的对话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等更好地实现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提高。所谓的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环境指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健康的同学关系、多样化的情感体验等,目的在于实现广阔天地里的沟通和合作。
首先,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实现传统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学习合作者的转变,以便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用真挚的爱心和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的主动权等,如学习高一语文课内阅读《鸿门宴》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并搜集项羽和刘邦典故的相关素材,这样上课过程中,就可以组织同学分角色表演文中内容,在彼此交流过程中实现对人物性格的分析。
其次,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内容,积极对对话教学环境进行调整,创设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对话意识。如学习《纪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就可通过一段悲伤的音乐引入知识讲解,鼓励学生感受和讨论所思所想,产生情绪共鸣。
最后,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更多地征求他们的意见,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更好地调动其潜在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在开放的对话模式下就拥有了更多应答、质疑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实现了自身发展。
3.进行多样化课后评价,逐步提高对话质量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阶段性总结,对工作改进和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学评价是面向未来的,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过程。
首先,语文课堂阅读中对话的结束并不代表着阅读的终止,需要师生双方都在原有阅读基础上重新体验,尤其当学生有了新的人生体验时,如学完《长亭送别》,学生可能没有太多分别经验,不会有太多感触,而面临分班时,和自己原来的舍友、朋友分开,甚至简单的班级调位等,都有可能使他们另有感悟,这时候再通过对话教学分享不同学生的感触,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更多样化,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内容和上课活跃程度的评价,还包括学生阅读内容、数目等的评价,尤其对于一些性格内向又喜欢读书的学生,这时候教师主动找他们谈话,主动对他们的阅读内容表现出兴趣,会帮助他们树立自我表现意识,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班集体。
最后,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后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对话模式,要求教师对上课内容进行延续,注重对学生多样化思维的调动,如可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鼓励他们坚持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观点,并进行梳理等。当然教师可在课间鼓励学生去办公室找自己聊天,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状况,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4.结语
高中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依然不成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更好地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促进发展等。因此,教师应该在组织教学的摸索过程中,更好地探究对话式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关系着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对于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认识能力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对于高中生学好其他科目,甚至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都有着独特的影响力。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最大的改变就是阅读教学理念的转变,比如从以往的阅读知识传授逐渐向着语言的综合实践运用方向转变,以往重视阅读理解的结论逐渐向着学生的引导性思维和突破性思维发展和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逐渐形成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学过程,这些都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生的重要变化。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显得刻板,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逐渐形成了情境教学方式、游戏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方式等,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探究性课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探索中,从而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时代的教学要求需要将教师的教学角色进行不断转换,在以往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基本上都是机械性地完成知识灌输,教师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遏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因此在新时代条件下,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和学生形成平等的课堂关系,让学生对于教师不再只有尊敬和害怕,还可以是平等关系,快乐地相处,将教师作为朋友,这样就会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互相加强沟通和认识,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会主动去思考课文内容,一旦遇到问题后,也会在第一时间和教师进行分享,这样就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由此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和教学中心的教学认识。
四、教学课堂特性的转变
课堂要素逐渐从二元性转变成为多元性,同时课堂管理也开始依靠学生的自律实现,将阅读教学这个封闭性的课堂形成开放性课堂更有助于高中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进行转变,只有发展和改变,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才能够真正地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策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改革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概述
常规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绝对地位,常规的互动仅仅是教师的偶尔提问。而当今课堂教学不再停留在这个层面,开始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新课改条件下的课堂互动,要求师生之间根据教学的需要,为了完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及任务,利用对话、分享、合作等多种方式通力合作,可见,教师的地位由绝对主导变为相对引导,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融入了更多的情境性及目的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要求双主体各有所获,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互利共赢。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互动现状分析
新课改提出后,大部分课堂教学都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但是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教学习惯的影响等因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并没有完全实现,而且很多互动流于形式,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点:
1.互动本质的缺乏
互动本质的缺乏,是指当今的互动一般是为了迎合课改要求,而非真心互动,流于形式,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内涵。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独立的价值取向、个性特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活动应当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心灵的交流,而教师的教学过程更是一种情感的投入。但是,当今的教学很难有这种投入,即使有些课程为了应付公开课、示范课的要求做成了互动的效果,但是也是流于形式,无太多实质性内容。
2.互动手段的缺乏
高中课程很紧凑,教师为了赶进度,一般都是快速讲述,然后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高考复习,而且高中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教学的过程,高考也是对初高中,甚至小学学习效果的考察,因此很多高中语文老师认为高中课程的教学与高考并无实质性关联,不如节省时间进行专项训练。显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但是这种想法不仅导致了高中语文课堂互动的缺乏,同时也导致了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手段贫乏。即使有些老师及学生意识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互动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加上其课堂时间很紧张,教师忙于赶进度,导致他们一般采取“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方式,再就是“万能”提问模式,这些都可以看出当今的互动教学流于形式,互动手段严重缺乏,互动的意义荡然无存。
3.互动评价的缺乏
常规语文教学的评价是一种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而且一般反映在试卷及点评课程上,这显然是一种教学的误区,因为评价中需要注意到对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评价,这才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因为不同人阅历及思想不同,会有着不同的取向。当今的教师单纯依靠分数评价,或者将所有学生按照一个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导致最终的评价不够公正,也不够全面,这便是因为没有及时引入互动评价,评价的内容、形式及手法单一造成的。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互动评价的优化策略
互动评价首先要以师生互动为基础,教师需要从课程准备入手,筹划全局,并且及时分析总结评价中的问题,及时更正,通过不断尝试,开拓高中语文互动评价教学新策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互动评价的优化策略。
1.注重课前资料的搜集工作
课堂教学之前少不了教师的备课与学生的预习,只有在双方了解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运用互动教学。高中语文老师应当善于运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及知识掌握、运用能力,教师应当在做好备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资料收集工作,积累更多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参与教学。例如,《离骚》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搜集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及典故由来,首先让学生理解把握屈原的情感,然后再去进行课堂教学,并且根据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学生发问,对屈原壮志未酬选择跳河的无奈及壮举进行一一讲述,在此基础上,对课文的段落及相关知识进行逐一讲述,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当今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主要是扮演解疑答惑及引导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从而缓解学生的厌学、紧张情绪,让课堂教学在融洽、欢乐的气氛下进行;另外,学生应当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参与者及主动接受者,对于学生的任何提问,教师应当给予必要的答复,对于一些无理取闹、吹毛求疵的提问,教师也不可不闻不问,当面呵斥,应当以引导为主,让学生意识到其提问的错误之处,并且引导他们进行改正。
3.采用多种有效的互动手段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相比于其他课程教学枯燥一些,但是同样也可以引入多种互动策略。比如,讨论式教学、媒体教学等,这些都是互动情境创造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互动并非单纯是师生互动,还可以是生生互动,环境互动,媒体互动,等等,特别是当今社会,教学的手段不断增加,设备也不断优化,教师有必要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源,进行多种互动教学。在学习《拿来主义》的时候,笔者就采用了讨论互动的手法,高中生到了青春期,对国家大事的热情度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笔者便是运用这一点,让学生讨论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途径,如何对待西方发达国家,并且让他们各抒己见,分组讨论之后选代表进行汇报,然后笔者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总结,最终提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拿来主义策略,从而揭示文章主题。
4.熟练运用多元化评价手段
教学评价是教学结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学生能力的检验,当然也是教师教学成绩的考察,常规的教学评价都是通过考试的形式进行。比如,单元测试、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这些评价手段都是采用分数评价的单一方式,只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无法考查其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与新课改要求格格不入。因此,有必要引入多维评价体系,多维评价便是将学生的评价贯穿到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法,进行及时、准确、多元、立体的评价。对于不同成绩段的学生要采用不同方式的评价,同时及时发现后进生的亮点,以鼓励评价为主,少批评、多评价,少训斥、多沟通。另外,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提问及回答进行立刻评价,并且对于互动教学中参与少的学生进行单独谈话,单独进行鼓励评价,并且为他们多创造评价机会。
四、结语
总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高中语文互动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勤于总结,寻找方法,并且实时、适当进行互动教学,并且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
参考文献:
一、高中语文课堂探究模式的背景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探究模式主要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动”起来,提高学习参与性、深入性,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促进语文素养提升。自主模式是针对以往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活跃性不强、没有形成综合能力这样的状况而提出的,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次成功尝试。
二、实施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一要体现拓展原则,将课前预习环节做好,提高探究教学的针对性、交互性;二要体现自主原则,凡是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学习的,都应当通过重难点启发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入性;三要体现合作原则,搭建载体,为学生设置探究思考题,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四是要体现引领原则,教师可以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启迪,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保障教学活动深入有序开展。
三、实施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途径方法
一是提前布置预习目标。在每一节课教学之前,笔者都针对教学要求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有基础知识、文章结构内容方面,也有拓展延伸方面,让学生在课前就进行充分的预习活动,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熟悉了解,并搜集疑难之处,便于讨论质疑。例如在教学《想北平》前,笔者对学生专门提出了预习要求:1.扫清文字障碍,了解课文作者以及写作背景;2.对文章反复阅读思考,感悟作者对北平的情感;3.了解并初步掌握“类比”与“对比”写作手法。同时要求学生每人提出一至两个疑难问题,在小组探究中进行质疑。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前延了教学关口。
二是实施分组研究学习。在课堂探究模式教学中,学习小组是开展学习研究的基本单位,小组每一个成员都要围绕教师提出的探究提纲,进行独立的思考,在小组范围之内交流学习成果,进行完善与补充。同时,对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之处,也应当放到小组之内进行讨论研究。如在《想北平》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以及教学目标要求,专门设计了一组探究题,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活动:1.文章写得是想念北平,为什么要写母亲?能否换成“写北平”?2.你是如何深刻理解“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句话的内涵的?3.课文1—3节抒情表达的作用是什么?4.“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感到寂苦的原因是什么?5.你是如何理解“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这一句话的?6.以一句话表达漂泊旅人的乡思。笔者以这样一组探究题,将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效的研究分析,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三是组织分组汇报讨论。在学生按照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出问题的答案之后,笔者通过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汇报学习情况,交流学习心得,纠正完善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剖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一人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在班级营造民主的学术氛围。如在“想北平”能否换成“写北平”的问题上,有学生认为,文章中的内容就是“写的内容”,因此可以换,更多的学生认为换了之后,情感、意境发生了变化,不宜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从“想”与“写”的主观与客观角度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明晰了,“想北平”中的“想”带有较强的主观情感,作者不仅要告诉人们北平是什么样子的,还要在其中蕴含浓厚的情感,和读者一起分享,感受对北平浓浓的爱,而“写”则是一种客观行为,无法实现这样的目标,从对比之中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并加深了对文章主题情感的感悟。
四是发挥画龙点睛点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任其发展,应当针对学生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分别予以点评,在学生汇报结束之后,还要进行总结式评价,一方面让学生对于自身学习成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方面具有清楚的认识,同时也通过点拨与评价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提炼与提升,帮助学生全面完成学习目标。如在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句的深刻含义时,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交流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点拨:文章写作时间是1936年,作者并不在北京,当时“何梅协定”的签订、“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等严峻形势,华北、北京十万火急,此时一声呼唤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对家乡的思念,更是对民族与国家存亡的忧患,让学生对于作者的内心情感具有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样的点拨与总结、提炼,对于加深学生学习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作为各个科目学习的基础,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心血,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兴趣更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对语文有了兴趣,就能更好的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积极的参与课堂讨论、研究、分析、学习,更能让学生在课下主动阅读相关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个人语文素养的提升。但是,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死记硬背以及大量的重复训练,很容易让学生产业厌烦心理,造成教学质量不高的情况出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的教学也应当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旨在研究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见和建议。
一、语文知识教学兴趣提升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无法融入课堂之中
很多学生在开始上课时出现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从课间休息的状态中转换过来,另一方面是学生依旧沉浸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这都会导致学生错过课堂前几分钟的知识点,甚至会影响接下来的语文学习,从而发生学生无法跟上教师教学进度的情况出现,影响学生的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
(二)害怕理解错误
语文与数学不同,数学题目的正确答案一般只有一个,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文章并非只有一种理解。在课堂讨论中,因为学生无法对文章内容进行准确的理解,因而产生畏惧、害怕语文学习的心理,久而久之产生厌烦的情绪,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氛围沉闷
与轻松愉快的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不同,语文的教学课程略显沉闷,而且高中语文课本中不乏一些难以理解的议论文、文言文,让学生更加讨厌语文的学习。传统语文中单一的教学氛围,经常成为学生厌倦语文学习的重要原因。
(四)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是最容易消磨学生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题海战术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把已有的题目做完,还有更多的题目出现,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还减少了学生的灵活性,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再努力学习,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意见和建议
(一)注重课程导入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多分钟,因此教师要在课堂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将上课前五分钟全部交给学生,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让他们进行语文的学习,可以以课文表演的方式,或者以朗诵、朗读、背诵的方式,或者让学生讲故事或者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教师通过课程导入,可以从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更快的进入语文学习角色中。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加了解学生日常的关注点,更有利于教师设计真正切合学生兴趣的环节,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通过引导不同的学生在这五分钟内进行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大大提高整整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感过大,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适当的调控课堂气氛,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想要调控课堂气氛,可以适当的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要适当的进行提问,遇到学生不会的问题,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在调控课堂气氛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喜欢且符合课堂内容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这样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更好的语文学习体验,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从而爱上语文的学习。
(三)适当采用表演、辩论、郊游等方式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表演欲望,因而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表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通过学生的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加强对语文课本中文章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加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最大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喜爱。除了表演,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比赛,学生们经过课堂上激烈的辩论,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展现自己的才华,从而逐渐爱上学习语文。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郊游。很多学生并非不喜欢语文,而是根本就不喜欢上学,因为他们感觉上学的时光是枯燥的,日复一日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让学生无法爱上学习。因此,教师可以每半学期组织学生进行郊游,让学生放松身心,也能学到在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在郊游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郊游情节,通过踏青、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看画展、科技馆等多种郊游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然之美、历史之美、科技之美、艺术之美,从而体会到语文之美。
(四)切记题海战术
在新课程改革的改革下,教师要摒弃题海战术,用少而精的习题巩固学生所学,并采用从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增加学生作业难度,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产生厌烦语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