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在的科学技术

现在的科学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在的科学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在的科学技术

现在的科学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技术;小学科学;优化课堂

传统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活力,小学科学课教学更是如此[1]。下面,笔者将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科学课程的良好推动作用。

一、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实验,优化课堂结构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认知事物的重要手段。课堂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在实验中,总是有些实验效果不太明显,从而影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实验,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如在讲解“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笔者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清实验的过程,于是在教学之前,就用手机先将实验过程录制了下来。当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时,学生们根据观看的实验过程再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很快就解决了这一堂课的知识难点。又如,讲解“电”这一单元“简单电路”一课时,要让学生学会组装简单电路,如果教师只是自己动手操作而让学生在讲台下边看,学生不仅看不清楚,而且也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笔者运用现代技术,把干电池、开关、小灯座、导线、小灯泡、电池盒等材料放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操作示范,学生看的清晰多了。教师把讲授转化为演示,既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现代技术,化静态为动态,丰富感性认识

小学生好动,对动态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能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因此,作为科学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让静止的教材活起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运用现代技术,把静态的教学手段与动态的音像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智能训练,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凝结”一课时,凝结现象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静态变化,要形成概念十分困难。因此,笔者制作了一个关于蒸发的课件,让玻璃杯内的小水珠长上翅膀飞到冰冷的玻璃杯盖上,从而凝结出一滴滴的小水珠。这比起仅靠观察插图来说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运用现代技术,化抽象为具体,解决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科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容易直接感知。如果空洞地以分析、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致来。此时,如果将现代技术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就能让学生快乐地、轻松地学习。比如,在讲解“叶的光合作用”一课时,光合作用现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就可以借助视频,使叶的光合作用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直观了解光合作用。在视频中,先展示光合作用过程,突出表现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叶中的叶绿体把从根部吸收上来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加工成养料和氧气,并利用动画的形式来演示“叶绿体工厂”的加工过程。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有趣。

四、运用现代技术,化宏观为直观,提高观察效果

适时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如,在讲解“食物的消化”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一些视频或者动画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消化过程,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五、运用现代技术,增加课外知识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些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希望能够继续“挖掘”。如在讲解有关化石的内容时,学生很想了解更多有关化石的内容。为此,笔者就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增加了课时量。学生根据“化石”这一大主题,确定自己小组想要研究的小专题,来到学校电脑室上网查寻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下制作成演示文稿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同时也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六、运用现代技术,能将知识点系统化、整体化

学习完一个单元后,笔者都会对整个单元的科学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梳理,从现象到本质地进行梳理,也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进行整理。这时候,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再合适不过了。总之,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又能有效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过,在使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万不可喧宾夺主。教学中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应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如此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小学科学教学的固有面貌。

作者:程婉珍 单位:临海市括苍镇苍石小学

现在的科学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科学;应用

一、本文研究内容的提出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作为一门以探究为主的开放性学科,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已经深入到教育、教学中的各个领域,推动着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改革。同时,作为一种理论、一种观念,现代教育技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变着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在科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听组合,更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就对现代教育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现在,大部分学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的投资上是相当舍得花钱,动辄几百上千万的投资是很正常,然而在教学软件、师资培训等软投资方面却相当“慎重”,投入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事实上,硬件设备只是些死机器,没有人的正确运用都只是些摆设,只有能够灵活、恰当地将现代教育技术相关设备运用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也正因为如此,在软环境方面的投资其实更为重要。可是,不少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自购卖回来后就成为摆设,仅限于领导视察、兄弟院校参观之需要,或者学生搞课外活动的场地,要不就是在公开课、观摩课等面子工程上露露脸面。同时,由于管理制度及人员不到位,管理宽松甚至无人管理,这些昂贵的设备在购买不久后,就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即使部分老师想使用也难以实现。

目前,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高低已经成为制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一。不少学校软硬件设备都很完善,设备使用状况良好,维护到位,但使用率却很低。这除了思想认识不足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运用能力有待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需要全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全体教师都应该清醒认识到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全体教学人员共同的责任,要不断学习,提高应用能力,促进自身的信息素养的发展和提高,为现代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1、创设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切都在运动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课件:

(1)只有一辆公共汽车,判断其是否运动?

(2I)加上两排树,判断汽车是否运动?

(3)只有一条鱼,判断其是否运动?

(4)加上几根水草,判断鱼是否运动?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将现实生活中能碰到的“如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问题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了“参照物”这一概念。这样的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2、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优化教学效果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科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比如在《一切都在运动中》,直接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这一概念较为抽象,怎样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去理解呢?我设计的课件如下:选择三样物体,大飞机、小飞机、蓝天,利用事先规划设计好的路径的长短,很直接地呈现了分别以大飞机、小飞机、蓝天为参照物的物体运动情况。从而也使学生明白了“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同”。

这样的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人与人交流造成的障碍,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与其他人进行双向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辨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

3、图文并茂、试听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

科学来源于生活,在具体教学中我们的问题往往来自生活,又要回到生活,所以势必要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些现象三言两语说不清,也不能更好地唤起学生的感知和记忆。这时,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中,关于死海、潜水艇的知识,我们就可以形象地通过视频、动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明白了原来生活中处处藏着科学知识。

4、注意交互,增加科学知识积累

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注重知识的积累。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例如:在科技知识竞赛的辅导中,除了阅读书籍,多媒体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及时、有效。在让学生做选择填空时,若学生拖动目标所到的位置不正确,计算机会马上提示,鼓励学生自继续思考,寻找根源,正确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举行各种比赛,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不合理应用,往往会适得其反

目前,不少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也开始应用于自己日常教学过程之中。但一些错误的做法却导致结果不如人意,甚至不如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有的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认为有了丰富的试听资料,就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从而导致整节课信息过量,甚至偏离了教学重点,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课堂效率下降。现代技术的应用,虽然节约了教师不少板书,但如果设计的课件包罗万象,把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全部加人,变得重点不突出,难点被忽略,完全变成灌输式地教学,使学生记忆、思考、理解的时间和空间被迫减少。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全部完成,而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在一系列地视觉冲击下反而是云里雾里,摸不清头脑。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突出媒体技术,忽视了其对课堂的辅助作用。在一堂课中,教育技术过分突出,课件过分精美,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有甚者,完全不顾教学重难点,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只是停留在某个方面,一味追求媒体形式的多样化,结果喧宾夺主、弄巧成拙。

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展示课件的同时,忽略了和学生的互动。一堂课变成了放映式教学,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五、小结:

总之,在科学课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求知领域,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求知视野。学生的学习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既发展形象思维,也发展抽象思维,学习也变得更轻松,更有兴趣,会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更能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力地促进科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燕琴. 小学科学评价改革初探[J]. 小学教学参考, 2005,(15)

[2] 张楚廷. 科学课程的改造[J]. 中国大学教学, 2004,(09)

[3] 王达光.刘满元,周培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J];高教论坛;2004年04期

[4] 肖树滋.胡保利;教育技术与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8年04期

[5] 蒋建新.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育的影响[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阮智勇.王建平;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现在的科学技术范文第3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多媒体教学已改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例如,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钟面学具,通过自己拔时,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开始我问:把8个分成2份,有几种摆法?我先让全体学生用小塑料棒动手摆,有的摆成1个和7个,有的摆成2个和6个,有的摆成3个和5个……我利用投影出示了4种不同的摆法,让学生观察哪一种分法得到的两份同样多?学生很容易从“同样多”过渡,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

我上《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有许多知识并不是按照惯有的模式直接讲给学生听,然后再让学生去记。在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环节中,我先是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小木条,并在两端打好一个孔,用来灵活固定,也有用塑料条来代替的。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实践、组合成可以活动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完成。这样一个动手制作的过程看起来好像是手工课,可同学们兴趣特别浓,这也让数学课堂变的轻松起来了。完成后,我请同学们用双手去拉伸这两个图形,并把得到的结果告诉给你的伙伴们,看看你们的结论是否相同?结果是什么?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老师只是适当的组织了一下教学,从制作到实践操作并且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性拉伸不易变形,而长方形则有相反的结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学效果特别好。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生学完“认识人民币”后,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巩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软件设计制作了“虚拟商店”,让学生去实践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看商品上的标价,还学会了拿钱找钱,也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脑去想,而且学会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表达,用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几加几”的教学中,我制作了这样的课件:两个拟人化的小方块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手拉手蹦蹦跳跳地出现在屏幕上,并在原地跳跃、翻滚,接着音乐停止,传来“嗨哟,嗨哟”的声音,小猴子推来一个小方块,然后这个小方块跟小猴子说了声“再见”,与原来的两个小方块手拉手一起跳跃、翻滚,同时从小方块的动态分布上逐步出示算式2+1=?。使用这个课件时,我引导学生把动画和算式结合起来,说说数量关系。由于色彩鲜艳,小方块模拟人体动作跳跃、翻滚,并配上了音乐,学生仿佛看了一场动画片,注意力被吸引,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互动平台,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以“动”的形式模拟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例如,我在“角的认识”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来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能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教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计算机上先显示一个角,动态演示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没有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又深刻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这样设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能力得到发展。

现在的科学技术范文第4篇

摘要:我国古典的园林当中所反映的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审美意识与审美的理想,现代的林园设计是反映现代审美意识与审美理想的。从传统中延续现代,从现代联想传统。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要对现代的艺术和科技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艺术和科技,或是直接,或是间接的都会对我们现阶段林园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林园设计;科学结合;

一、科学立意与布局

在我国古代的林园建造当中,人们通过对园林景观的布置来表达其自身的情感和特殊的意义。他们依据林园建造过程当中时间和空间的变换赋予林园中的景观以艺术化的概念而在这个阶段当中,道家的思想就产生了极其微妙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的艺术讲求的是“意在笔先”,所以我国现代的林园的设计思路和关键也收到了意的启示。尽管对意的理解会随着人、场地和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偏差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但是对林园的艺术设计目地却是不变的。而造园艺术设计的本质,就是用一种和绘画艺术完全不同的手法来表达一定空间当中的空间使用和情感的艺术。而要完成这种艺术的表达就需要从造园的思想和实践着两方面解决。

我国的建筑大师童离就曾说过:“造园要素:一为花、木、池、鱼;二为屋宇;三为叠石。”在这其中,第一个的要素就是自然的因素,第二个要素是属于人工所造的事物,而第三个要素则是介于以上两者之间。而在这些基础要素当中就能产生一种天、地、人之间相互和谐、互相统一的效果。这样在造园的过程当中就会形成些最基本的美学效果,我们可将其概括为:得体合宜、含蓄丰富、寓情于景。而这也体现了一种基本的林园环境和设计观念。

不论是古典私家园林的设计还是现代的景观设计。其“经营的位置”都会是首要的造园原则,空间的关系是园林环境设计当中决定性等等因素;而布置与调整空间当中各个景观之间的关系就是林园设计的一项具体的实践。例如,在景观的设计当中出现太多的建筑物,就会产世俗的气氛会破坏景观的环境当中应该具备的闲适气氛;而如果缺少了回廊、亭、榭等附属的建筑设施后,人们也必然的又会觉得心中不适。例如:空间的构成序列,空间视觉的联系,中心地带景物间的距离,开放和围合之间的比例,光和影的对比等等。总之,就是要创造出适宜的空间效果和层次清晰的空间系统,

二、空间的延伸、渗透与层次

空间延伸使得悠闲地园林空间当中,方寸的天地之间也可以体会到空间丰富的变化,而满足身处园林中人的不同的行为与心理上的要求。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丰富的想象力与高超造园的技巧来处理林园空间的分隔。如,拙政园当中的小飞虹,其一道长廊横跨于水面,将池中之水分为两部分。从较大面积的水面那方看过去,长廊就好像是透明的屏风,而长廊的另一侧景色则掩映其间,从而丰富了林园空间层次的关系,产生景深。而较小的一侧水面则是相对封闭、安静以及私密,是用来休憩、谈话、饮茶与静心养神的。而“小飞虹”的本身功能也非常的简单,其不过是供人们行走的桥而已,可是其景观设计手法却使得这座简单的木桥产生审美的体验。由此可见,空间延伸和分隔也并不是简单的设计技法,它也是一种景观设计的美学。

当然,建造成功的林园内部空间也并不就意味着和周围的环境形成相互竞争,甚至是破坏了周围的环境的关系。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深刻方式来将环境当中的不利的条件转变为为有利的条件,使其主体的空间和环境能形成和谐的、共生的关系。

三、空间中虚与实的科学布局

虚和实是抽象而又概括的范畴,它所涉及的范围是很广阔的,大凡在诗词、文学、绘画以及雕塑等等的一些艺术的领域当中都可以遇到虚实之间关系的处理。从空间理的论来说,园林的空间就是一个完整的三维形态,它包括了园林构成的实体要素,也包含这产生在这些实体要素之间的虚体,即负形态。虽然我们也不能肯定,在古典的私家园林造园者当中已有了虚空间意识,但也并不能主动的去加以运用,以此认识负的形态也是入类意识的进化姿态。而现代的空间理论也将人类的意识表象化,从而使得无形的空间变为有形化。而我国古典的私家园林当中“虚”所指的就是一种心理上对于负的感受,它可能会是并不存在的,但是它还是以通过实体要素形式之间的关系感知到的。

老子曾经说过:“诞值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腑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是一辩证的思想就将“无”的概念表达为“有中生无”或是“无”是事物能发展的动因。在此,‘无”就是指的空间上所表达的“空无”而并非是虚无,它是有意义和有作用的,与设计中的空间感相联系。根据道家哲学思想,空间是由一定的事物构成的:门、窗和围合体,亦即“有”。事实上,所谓的“无”是丰满的并表达了相当积极的意义、功能、行为和可能的美学观念。

我国古典的私家园林当中虚和实是对立的表现关系。如;以山和水来讲,山酒表现为实,而水表则现为虚,所谓的虚实之间的对比也就是通过林园当中山和水之间的关系所求得的。文震享在其《长物志•水石》当中就写出了;“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的林园设计要素。而我们在联系到私家园林中空间的特征来看,还能够补充两句:“山令人静、泉令人清”。而这种石古、山静与水远、泉清也正是反映了山石水体在林园设计的空间运用当中各自所体现的特征,而石重水轻就是人心中的定势。也正由此,在由山石水体所产生的各自相对应的林园空间里,这种对空间的控制或是部分的影响,也调节着各自周边中虚空间的艺术气氛。而当山水环抱时,二者之间的立场就发生了关系,如果二者之间的关系,比例尺寸等等。水清致远、山石的凝重、幽静的性格会烘托出实体和虚体当中相扶相生的气氛。这也是私家园林当中空间整体的生成以及虚和实当中空间的关系,它也不仅仅的表现在山和水所组合的关系之上,还会表现在林木、建筑以及地势的起当中。而这种实体的力象与表情对虚空间影响也往往可以体现出空间意境之美。

纵观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也总是在为自己所做过的事去付出应有的代价。我们也总会发觉在自己所住的城市和乡村当中,其公共的景观、私家的花园,甚至于自己的家中也总是缺少一种十分微妙美之体验,景观的设计师,其责任并不总是要在空间当中强加上一些被认为是美的东西。在景的观设计领域当中,对所谓的丰富性与亲和性的片面追求也并不总是正确的,成功的景观设计也必然首先是和谐均衡的,体现出优雅的、含蓄的原则。

四、结论

林园的设计要求就是要“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植物为毛发”,每一代的设计师,总是要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创造其自己的林园艺术的里程碑,但传统的文化总是如影随形的到处可见。其我们也是要寻找中国古典园林当中的共性,以寻求中国人在历史、文化、地域、气候等方面所形成的共同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 陈诚.林园设计的美感分析[J].设计杂志,2007.(2) .

[2] 杨欣.科学指导下的林园设计[J].科普杂志,2007 (3) .

[3] 马勇.徐长玉.林园设计的趋势分析[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

[4] 张爱军.吕亚男.林园设计的科学因素分析[J].学术交流,2006 (9) .

[5] .现代林园设计[J].当代中国研究,1999 (4):116 .

[6] 郭小聪.林园设计科学理论研讨[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现在的科学技术范文第5篇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学习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就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使小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

例如在教学“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题时,先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各种组合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然后提出问题:有谁知道怎么计算这些实物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看该实物图近似于什么图形,就运用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机将实物图变化为规则图形后再提问:现在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发现尽管变化成规则图形,但因为没有学习过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故还是无法计算,于是自然引出本课题“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提出。这样通过媒体展示出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最高点,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课学习活动中的准备。

二、直观展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至关重要。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的优点,使之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以小数教材第五册《几分之一》这一课为例,讲授“一个饼平均把它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时,可以播放以下动画:屏幕上显示一个圆饼,一把小刀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再取其中的一份和原来的这个饼比较,让学生判断这半份是这个饼的几分之一。讲授“一段线段平均把它分成十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时,可以制作这样的动画:先出示一段线段,再把它平均分成十份,然后取其中的一份,与原来的线段去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明白 “十分之一”的含意。

三、巧设练习,及时反馈,巩固新知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容易走神儿,只有不断地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而通过多媒体对学生课堂练习进行及时反馈,无疑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的概念性错误。为了纠正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可以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进行及时的反馈练习: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判断。2.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显然,这些学生没有真正抓住问题的本质。3.在屏幕上展示动画:两个边长相等、同样大小的角,其中一个角的两条边长不断延长,让学生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然后另一个角的两条边长不断缩短,学生再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观察,学生自然就能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