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基础理论知识

审计基础理论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计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计基础理论知识

审计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植物的组织培养理论基础

广义: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狭义:指组培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来源:文章屋网 )

审计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一)审计的二要素

审计二要素指的是在审计基础定义的基础上强调了审计的实践,根据审计理论的实践和应用,可以将审计分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这两点理论。审计的基础理论有审计的目标、原则、假设等等一些最基本的定义的内容。审计的应用理论主要是为审计的基础理论达成实践。对于两者的关系和审计的组成,不同人的想法不同。

(二)审计的三要素

审计的三要素是在审计二要素的基础上,对审计理论体系的演变有着更为深层的进一步的研究,把审计的应用理论和审计的基础理论更进一步的分析。冯均科的《审计理论体系研究》研究课题中指出,审计理论体系包含基础理论和管理理论。

(三)审计理论的多要素

出于对审计理论的体系进行更详细的划分,王汉民认为我国的审计理论体系包含基础理论、系统结构理论和控制理论、方法理论构成的一系列理论。根据上文的不同的理论体系观点可知,审计的理论体系是根据审计的行为和实践进行划分的,具体划分却不一样。具体的说,划分体现出了主观的判断,这也显示出了审计理论体系中的采用的方法大不相同。廖宏认为这些划分方法可以一起运用,而且并不矛盾,并且他认为根据理论的地位和作用划分,审计理论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根据研究方法划分,按照研究理论分,按照审计主体分,则又有不同的内容。不能只强调审计实践,还要总结其经验,不断的完善,这样才能推进审计体系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才能制定出符合国情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审计体系。

(四)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我国政府审计理论体系的分析

政府审计作为一种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可见政府的审计理论要从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职能出发。在西方的政治思想中关于我国的起源有两种著名的理论,一是契约理论和二是掠夺理论。理论认为国家是以公共权力为基础,和全体成员分离的在人类社会中单一出来的管理机构。是由专门的管理人员构成的。列宁曾经指出,当从事管理机构的人员需要一个强迫全部的人服从指挥的组织出现时,也就出现了国家。从个人的权利到公众的权利,马克思理论中主张使用暴力。一些西方的学说中对于国家力量的理解都是公众的权利和公众权利对于个人权利的干涉问题。就如恩格斯所说,为何建立国家,就是因为要破坏氏族的相连系,方法就是把氏族每一个成员都变成特权。

二、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审计理论体系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体系是我国《宪法》职责的体现,是对中外审计、审计发展经验的总结,说对政府审计理论的运行的状况的大体概括。自从1983年我国审计制度创立以来,我国每一部审计制度的颁布都意味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2012颁布实施的《我国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制度准则》里不仅仅包含了我国国情基础的理论知识,还在其基础上包括了曾经法律的优越制度,更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和规范,更加的符合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新的审计体系是根据国家的经济变化,同时进行变化的还要有新的审计理论和审计知识,这样才能与审计法保持一致,这是新审计体系中指出的一定要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理论的体现。并且当今形式不断变化,经济发展日益加快,审计体系也要随着国情变化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国家的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十分重大,对于其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要不断的进行完善,要能时刻跟上国情,要符合我国特色。

三、结语

审计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教学内容规范化分析

会计电算化课程绝非简单的会计理论与计算机操作的结合,还包括内部控制、计算机审计、电子商务等综合知识,合格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不仅能够应用会计软件完成基本会计核算业务,还必须胜任会计信息数据库的管理维护、会计电算化风险防范、预防计算机舞弊等综合管理工作[4]。根据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要,可以把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结构划分为以下三个知识模块进行教学:(1)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知识主要讲授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包括财务软件介绍、会计电算化组织与实施、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电算化审计、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原理、计算机舞弊及其防范,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会计电算化基本原理、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与结构、不同会计软件的比较与介绍、如何组织实施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过程、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等知识[5]。(2)会计电算化软件基本操作主要讲授会计软件的系统初始化、账务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往来款管理等业务模块的操作,强调实务操作能力训练,使学生能够熟悉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业务流程。通过上机操作模拟完成会计软件的系统初始化、建立账套到凭证的录人、审核、登记账簿,期末结转各种损益、核对往来账款,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对整个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业务的流程、工作岗位设置有清晰的了解。(3)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维护与管理知识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SQLSERVER关系数据库安装与管理、结构化查询语言SQL、Excel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等知识[6]。使学生能够熟练维护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Excel软件对会计核算数据进综合利用,开展财务分析、编制报表、完成项目财务评价。

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1)在教学中确立会计核算系统是ERP系统核心系统的观念。信息技术促进了会计和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企业已经开始应用ERP系统综合管理和运用企业资源,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在教学中不仅要确立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地位,同时必须将会计电算化教学放在ERP环境下组织和开展。(2)分工协作实验,团队化管理会计软件中根据会计核算需要和职责分工要求,分别设置系统管理员、会计主管、凭证处理人员等不同角色,每个角色分别由不同人员担任,各自完成不同的会计核算任务。在具体模拟操作过程中,往往不能由一个人完成所有的操作与管理,可以根据需要,把学生按每组3~5人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分工协作完成模拟试验。(3)采用比较教学法采用比较教学法,在讲授中不仅仅要介绍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还要分析软件的结构和功能、操作流程以及会计数据在软件中的传递方式和过程,让学生了解会计软件的共性与差异之处,区分不同会计软件的设计思想和操作流程。(4)计算机会计无纸模拟实习在实务模拟操作中,可以采取计算机会计无纸模拟实习的方法,所有操作都在会计软件中模拟完成。这种无纸化操作可以使学生更加熟悉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账务处理流程和凭证、账表的存在形式,对比手工会计方式和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审计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审计 教学改革 成因 建议

1 课程分析及学情分析

审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诸多高校中普遍开设,审计课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是一门源于会计而高于会计,又综合了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等多方知识的学科。要想学好审计并用好审计,这对学生本身的能力要求就很高。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迫于招生的压力,本院校的学生录取分数线面临一降再降的困境,因而招来的学生大多存在底子薄、基础差、理解能力特别是逻辑分析能力及综合能力都与本科院校,尤其与重点大学的考生存在较大差距。他们在学习中往往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2 高职高专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传统审计教学“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理念而带来的专业课时的大幅缩减以及“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练”,“教为主、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而带来的纯理论内容的灌输,严重影响学生审计理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此外审计实务操作技能的训练不足,使学生思路狭窄、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欠缺,这完全不能适应高素质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尽管国内很多高校同仁在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但学生仍然对于整个审计流程的具体运作缺乏系统的把握和形象的认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案例教学的实践效果仍然十分有限。因此,审计教学必须引入全新模式,以使学生在学会审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审计实务的基本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基础审计工作。此时,加强对审计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就显得极为必要[1]。

3 改进审计教学方法及课程体系优化的建议

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跟风。针对前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把握上寻找平衡点 当前“重知识、轻能力”、“重科学、轻技术”的人才价值观,影响社会对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正确认识。传统的教育观念及学科本位的教育思想是高职教育的主要障碍。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审计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都较强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学生发展各种能力的良好基础和宝贵资源储备。本人认为,我们的审计课堂教学首先应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在掌握好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科学合理的训练又能巩固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应把握好讲解的尺度,然后通过典型例题的演练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思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并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夯实基础的基础之上,施以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模拟教学等有效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我们的审计教学改革应该是在做实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之上,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缩短专业教学与审计执业实践之间的差距。

3.2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中做,做中学”、“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及教师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依靠学生自主的学习来完成学习过程。这在生源基础较好的大学当然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决不可不考虑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情况。因为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底子薄、接受知识的速度慢、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弱。如果完全任由学生放任自流的自主学习,不仅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本人认为,在审计教学改革中,针对一些特定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但教师必须注意适时给予点拨、帮助和引导。

3.3 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学也应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的过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的首要任务定位在合理组织、点拨和引导学生上,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时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

3.3.1 多媒体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把计算机作为学习和教学的工具,将现代的音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变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为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把文字、图片和数据在计算机上以形象的直观的画面表达出来,还可以穿插音乐和动画,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易于接受,[3]对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结合则是利用多媒体这个媒介,将单纯的理论叙述融入具体的审计案例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社会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虽然好,但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多年的审计教学中笔者发现,选择什么样的案例,以及安排好案例教学的切入点和时机是至关重要的,否则非但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不被其所接受。如在讲授审计的重要性的概念之前,可以以一些事先安排好的案例导入,创建情景,提出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从而对重要性的讲述做好铺垫。

3.3.2 案例讨论与教师点评的合理设计与实施 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预习、查阅资料、分组讨论、教师点评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逐步训练和培养对于基础较弱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显得尤其重要。如在设计“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这一教学环节时,首先安排学生预习本章节的相关内容,熟悉本章节的内容结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如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违约、过失(包括普通过失与重大过失)与欺诈,以及被审计单位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其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用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查阅相关案例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由小组长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最后进行教师的总结点评,这其中包括对本部分内容的总结以及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尤其要对学生分析恰当之处给予足够的肯定和不足之处所作出的纠正。

3.3.3 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尝试 审计是一门理论性强、技能性强、知识面宽的应用课程,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面临的是助理审计员等基础性的审计岗位,因而审计课程更应体现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既较为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项目化教学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工作岗位”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同时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不仅能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转变,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笔者在多年的审计教学中发现,在审计实务的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会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下面以“银行存款审计”为例谈谈具体操作。首先由学生制定银行存款审计目标,然后要求学生完成原始单据审核、收款付款记账凭证编制、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与总账核对,银行存款询证函的填写,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最后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披露的恰当与否。在完成具体审计任务的过程中检验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计技能。

参考文献:

[1]马娟.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思考与实践探索.财会通讯,2011.2(下).

[2]李扬.本科审计教学现状与改进建议.财会月刊,2009.12.

审计基础理论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企协同;审计课程;财经;人才培养

引言

审计学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其对于学生的要求很高,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审计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就业中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这就对高校的审计教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尽快走向审计工作岗位,适应岗位的要求,在审计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目前,哈尔滨广厦学院财经学院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正在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校企协同是学校近来采取的一种方式,旨在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使其能够符合各大企事业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的用人需求。

一、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高校的审计教师虽然有专业的审计知识,却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这是因为大部分审计教师缺乏在大企业的实践经验,基本是出了校门就直接成为审计教师。因此,在教学中,大部分审计教师偏于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较少,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审计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高校的审计教学十分重视理论教学环节,在审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灌输,方法比较单一,仅限于课堂讲授,而且多为教师开展教学,学生被动听课,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很难对知识真正消化和理解。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很难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学生只有接受知识的权利,缺乏亲自动手操作、认真分析的学习过程。

(三)审计教学缺乏实践环节

目前,许多高校缺乏完善的审计模拟实验室,学生无法进行相关的模拟实验,很难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审计模拟实验涉及到诸多审计知识和财务知识,学科跨度度较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不仅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还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仅具备单一技能的审计教师无法引导学生正确开展模拟实验。因此,教师的经验缺乏也将限制实践教学的开展。

(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目前,许多学生对审计课程缺乏兴趣,这是因为他们对审计课程了解较少,在课程中会遇到许多抽象的知识,他们听不懂,对审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比较困难。实际上,审计与各大企业的实践息息相关,学生缺乏相关实践,对审计会十分陌生,也就会减少相应的学习兴趣。

二、校企协同模式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

面对上述诸多问题,需要一种更加完善的方式改变目前的现状,因此,将校企协同模式应用其中,既能够发挥高校和企业的优势,又能够为培养合格的审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校企协同模式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其主要是以就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和产业需求为中心。在专业和行业的人才培养上具备明确的目标,并且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在校企协同的模式下,学生未出校门就可以在企业进行实习,提前感受到岗位的气息,逐渐适应企业岗位的各项要求,适应角色的转变,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校企协同有助于审计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有机会到企业去实习,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审计课程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审计课程注重实践,校企协同模式有助于建立校内实训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均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时间场所,培养学生更加专业的应用能力。校企协同模式丰富了学校的学科建设,使审计课程在得到进一步完善的同时还能够与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培养人才的场所和实践所用的一切资源,学校可以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和研究成果,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会因此而大大受益。高校培养的审计人才需要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综合的技能。因此,审计人才绝不仅仅具备单一的审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重视综合技能的提升。高校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锻炼的机会。

三、校企协同模式下审计课程的创新途径

(一)将校企合作和工学紧密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校企协同的模式下,需要加强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校企协同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之中投入许多精力。为了提升教师的积极性,最好能够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需要了解的是,在校企协同模式下,审计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还要有高超的讲课技巧和实践能力。在学历和理论知识充足的保证下,教师的实践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实践能力主要是指企业方面的审计实践经验,因为企业中的许多审计实践经验都是十分实用,除了企业还有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流程,只有具备这些实践经验,教师在校企合作之中才能够进一步凸显其能力,为学生带来更实用的知识。校企协同不仅需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要通过顶岗实践为其接下来的讲课提供充足的案例。在校企协同模式下,教师的素质将得到全面的提升,由此可以培养出更多应用型的优秀人才。

(二)编写和更新教材,使人才培养做到与时俱进

鉴于目前审计教学模式落后的问题,需要高校认真思考,及时做到更新教材,添加优秀的案例,为审计教学提供充足的保证。好的案例应该是十分有代表性,实用且能够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让学生及时掌握审计行业最前沿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案例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典型且有代表性,能够融入学生的世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就可以使其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之中。要明确教学目的,组织教师编写教材,既可以自己设计案例,也可以结合实际材料进行相应的补充与创新,并融入相对应的教学内容。通过定期更新和编写教材,就能够使教材做到与时俱进,相应的典型案例也可以及时被学生所了解,学生就可以收获最前沿的审计信息。在校企协同的模式下,教材的更新和编写将具备便捷的途径,学校通过对企业进行考察和了解,掌握企业审计的相关信息,搜集一些实用的企业案例,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途径。

(三)创新教学方法,重视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

在校企协同的模式下,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创新。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提升。如果没有理论知识,就无法开展实践,所以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在审计课程中,许多概念和方法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再过渡到学生的实训。首先,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功课,针对教材的内容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并搜集相应的法律条文、准则和相关案例。其次,教师在课堂中要通过案例分析为学生阐明课程中重要的概念。再次,结合校企协同的模式和要求,相关的实训环节不可或缺。企业希望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实训内容。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些学生之所以对审计课程缺乏兴趣,主要是因为找不到有兴趣的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审计的有趣之处,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化被动为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案例,学会对信息进行搜集和筛选,找到符合教学内容和自己需求的资料,将其整理成相应的案例,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通过一番交流和讨论后,教师要布置学生撰写心得报告。撰写报告是重要的实践环节,因为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需要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报告的撰写是验证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成果,也积累了实际工作的经验。当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也会因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而使实习变得更加容易。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校企协同模式下,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得到了互补,高校的审计课程的教学得到了改善。此外,校企协同模式符合审计教学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的理念,其前景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王素君,吕文浩,刘阳.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和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2):57-60.

[2]张兰.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