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微课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范文第1篇

一、引导物理回归生活,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着眼于生活,并实现生活情景的还原,将物理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有效联系在一起,提高物理实验教学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赋予物理实验课堂趣味性,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中,教师以实验探究为核心,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古诗《小儿垂钓》,提出:“同学们知道古诗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吗?能解释‘怕得鱼惊不应人’吗?”引导学生思考《小儿垂钓》中的“鱼”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知识探究中,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现有认知水平,设计四组实验探究,完成教学任务。实验一:声音的产生。先从感知入手,引导学生感知说话和不说话时喉咙状态;拿出直尺拨动,观察直尺发声情况;拿出橡皮筋,观察拉紧下的发声情况。学生回答结果后,教师进行总结,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实验二:声音的传播。提出“声音是如何传播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探究,播放宇航员太空行走画面,观察并思考宇航员沟通方式,结合我们目前的交流方式,引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知识。教师带领学生做两个实验,一是将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然后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二是将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实验三: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教师将振动源放在水槽中,观察实验现象,水中激起水波,呈向外围扩散状态,利用类比法证明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形式进行传播。实验四:声音传播速度。提出问题:“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吗?”引导学生回忆,讨论以下问题:(1)百米赛中计时员的计时方式;(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引入生活实例,证明声音传播需要时间。 

二、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以小集体为核心开展实验探究,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物理实验实践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中引入趣味实验,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鸡蛋在桌面上旋转,再迅速按住,使蛋停下又立即松手,一只不动,另一只却能继续旋转。观察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只蛋有何不同。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思考,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大胆猜想,探究为什么两只蛋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最后将讨论后的结果提出来,教师接收到各组答案后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知识探究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历史上亚里士多德、伽利略以及笛卡儿等几位代表人物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结合伽利略观点进行实验探究,提出探究问题:伽利略是如何得出结论的呢?设计伽利略针和单摆模拟实验,再现理想实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现实中有不受力的物体吗?”引导学生的回忆和思考,在学生讨论后,明确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即使是静止状态的物体也会受力的影响,揭示力与运动之间存在的关系,再次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后,能让学生了解理想实验研究方式,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内涵和建立过程,明确力与运动之间存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客观公正评价实验现象,进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教育手段,促进了現代教育的发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基础上,赋予课堂教学趣味性,达到物理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电生磁”教学设计中,在现场实验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引入物理实验软件,为学生打造物理虚拟实验室,设计“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实验,介绍螺线管磁场结构、线圈的位置、铁屑分布情况后,利用物理实验软件展示条形磁体铁屑分布情况,形成对比,得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物理实验软件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实验的自由程度,防止教师思维的过多干扰,帮助学生进行拓展,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提高其趣味性,回归生活,组织合作学习,并积极采用现代技术,优化教学结构,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淑敏.低成本实验构建初中物理“生本课堂”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范文第2篇

一、科学利用微课展现教材内容

历史老师在制作微课时,对于教材中已有的资源,就没有必要去网上下载,可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微课,懂得科学利用,不能盲目地照抄照搬。例如,在教授有关“北京人”这个单元时,就可利用教材中附带的光盘里面的内容制作微课,这样制作出的微课不但节省了老师上网查找资料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微课内容的原汁原味,而且还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教材资源现有的优势。这样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制作微课的实践,可以提高教师对微课这种新生事物的认识,更可以提高教师制作微课的技术水平,以教材为依据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材,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既注重细节又突出重难点

在对学生进行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表面因素,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每个历史事件背后的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因素,要注重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细节进行有效掌握,并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在制作微课时,既要学会对每个单元的历史知识进行细节的微处理,又要能体现出本单元的重难点,使学生通过对微课的观看和学习,就能掌握住每个单元的历史知识的细节,还能理解和熟悉每个单元的重难点,从而利于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结合,教学相长

初中历史老师在制作微课时,要能充分地考虑到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特点,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后,就可以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提高历史的学习效率。老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有疑问的地方向老师提出来,以方便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对大部分学生学习有疑问的地方,安排专门的微视频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尽快解决心中的疑问。“教”和“学”的结合,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老师通过对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可以改进微课的教学环节,而且还能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四、微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

我们在利用微课进行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时,也不能全盘否认传统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在设计微课的时候,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充分吸取传统教学的精华,这样微课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壮大和发展。微课说到底只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刚开始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如果学生的新鲜劲儿过去了,那么学生也会对微课产生厌烦情绪,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要把微课设计成学生喜欢的、生动有趣的,特别是要借鉴传统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

五、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每个单元的教学前,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地观看录制好的微课的预习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将要学习的单元内容。老师首先要告诉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经过一定的实践后,就能基本掌握学习方法,也就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有了基础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我的历史基础,有选择地学习微课的内容,在这样的学习实践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慢慢提高。

六、利用微课结合其他学科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 微课教学;初中历史;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023-02

近些年,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促使社会步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小说等“微”事物层出不穷。如何才能有效地抓住“微时代”的契机,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全体授课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而微课则是“微教育”背景下所诞生的一种全新教学产物,可以显著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所以对其应用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教学思想,明确应用思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等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有效地获取必要的信息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微信、微视频、微小说等诸多微事物,这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极大便捷。而微课则是教育事业在微时代条件下所诞生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然而,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授课教师依旧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甚至部分教师将微课教学直接理解为看视频的活动,从而影响了其实际实施的效果。因此,为了提升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质量,授课教师需要加快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贯彻教学知识。此外,在实际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同样需要明确微课教学的具体授课思路,以便为后续的应用奠定扎实基础,确保其应用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要根据实际的历史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来合理制作微课课件,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常而言,微课课件一般要控制在15分钟左右,但是必须要确保内容的“精”,不可一味地追求“小”,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其次,要注意微课导入教学环节。鉴于微课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授课教师需要尽快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多思考,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有效性。再次,讲课线索要清晰。虽然当前初中教学中的大多数课程教学都主张讲授线索的清晰性,但是微课的讲授最好要保持一条主线,以确保内容的突出性和明晰性,必要的时候可以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删改。然后,要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明性。在微课讲授的过程中,由于时间比较短,对教师的语言具有较高的要求,应确保语言内容的完整性和精炼性。最后,收尾要迅速。好的教学总结可以降低学生记忆的难度,深化学生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记忆的效果,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巧制微课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年龄大部分都处于13~16岁,此时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较差,所以授课教师需要对他们加以引导,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而初中历史作为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更应该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否则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是由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主要是回忆已经发生的社会历史活动,无法进行重演,此时如果可以合理运用微课来开展教学,则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实物、文字等直观教具来将那些抽象的历史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尤其是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生活性特征,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历史知识。

此外,初中历史教学中涉及大量历史知识,并且包含了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过程,这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记忆难度,部分甚至因此而产生了畏学的心理问题,这和当前的“乐学”教学背道而驰。因此,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微课来为学生展示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以便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例如,在讲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时候,授课教师不可只简单地按照教材的顺序来展开阅读,更不可将班禅、达赖以及册封制度等重难点知识一带而过。针对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教学的形式来导入有关的教学内容,如可以加入唯美的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等风景图片,再配以精妙的文字点拨,接着再引入班禅、达赖等制度知识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以便使学生在经过5分钟的微课学习之后对相关的教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此一来,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学习这些历史知识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巧用微课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长期以来,如何才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一直是各门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常常将这些重难点知识流于表面的教学形式,却很少考虑其该如何开展,从而影响了这些重难点知识的讲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果历史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微课资源来开展授课,那么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战略大决战》这部分历史内容的时候,有关辽宁战役战术分析以及三大战役在东北首先打响原因等知识是该部分的重难点知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部分重难点知识,授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一个下述的微课课件。比如,在微课课件中插入1946和1948年人民和军队人数变化对比简图,使学生充分了解二者的军队人数变化从最初的3.31逐步发展到1.31,这充分凸显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军队人数多于,此时兵力上有优势,从而使学生明确兵力优势是其选择在东北打响抗战第一枪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史料,加之教师的精讲,就可以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当时的敌我态势:沈阳为军队的主要分布区域,但是解放区的群众基础好,地势也比较开阔。加之图文配合展示,使学生明确东北在战略地位上也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抗战,以便逐步了解和掌握该部分的重难点知识。

四、利用微课课件,锻炼学生思维

新课标要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学习思维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历史信息处理的能力,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图表方式或者合理设计问题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那些古迹或者历史遗物等学生无法亲身观看的事物,历史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为学生展示一些生动、具体、形象的图片或者视频短片,加之问题的合理点拨,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范文第4篇

【摘 要】微课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型尝试,本文中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微课,与大家来探讨其应用意义、应用现状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 微课;历史;策略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的定义,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育教学实践的要求,要求在视频作为主要载体的基础上,教师把自己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重难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教学活动记录下来。“微课”的核心组成就是课堂教学视频或者是教学案例片段,同时也包含了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思、课堂及课下测验,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

二、微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如果没有兴趣的引导,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知识,尤其是历史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历史背景、意义、历史过程需要记忆,课业负担繁重,日渐增加的课业负担更是让学生畏惧学习、逃避学习,把微课引入课堂就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微课的内容新颖而具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应用于历史教学中更是可以把一些知识线索连成串,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记忆和运用,而免除了刻板背诵带给学生的压力。

三、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特点和优势

历史教学中涉及很多的故事、人物典故等题材,很多的知识点具有连贯性和故事性,很适合以微课这种短小的多个知识模块方式来展示,而微课具有主题鲜明、内容简洁、时间较短等独特的优点,将之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可以使学生在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期对教学重难点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同时,运用微课教学,大大丰富了知识点展示的形式,尤其是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文素养对公众的熏陶,各种历史题材的语言节目、名人讲座、以及优秀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针对历史教材里的很多知识点,教师都可以找到影片、名家讲坛、说书,以及名师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和多种素材,从而进行课堂教学和展示,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于历史学习保持较高的求知欲。

四、微课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一)微课时长把握不当

传统历史教学中,为了适应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差异,教学节奏进行得比较缓慢。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微课教学的展开。微课教学要求时长较短,使得每位学生在微课教学过程中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知识点。

调查发现,教学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到十分钟,可以使学生一直保持在注意力相对集中地状态,因此我们建议将每段微课视频的播放时间设置在五分钟到八分钟左右的时长。由于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因此在选材上要注意精简、同时要能吸引学生兴趣。通过在开始时播放微课视频,开门见山导出主题和主要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缩短传统课堂的导入环节,提高课堂效率。而微课设置方式可以是一个题目或者是结合学过的相关知识点以及社会新闻、生活现象,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以名师讲堂的方式直接进入知识点的展示。

(二)微课教学选材内容单一,没有考虑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现在虽然教师们对于开展微课教学的热情比较高涨,但是受备课条件和微课教学认知所限,教师通常只会准备一套微课内容,但是我们知道,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他们对于新知识点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同一套教学内容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对于学生整体的提升效果是比较小的,这就与我们实施微课课程的初衷相悖。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微课课程的选材上更加用心,需要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微课素材,即使是同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受众不同、他们对于旧知识的掌握度和新知识的接受度也是不同的,针对接受能力快的学生,教师应将重点放在调动学生兴趣,重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微课设置要更加灵活、内容要更加丰富有趣;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在新课开始前先帮助学生梳理一遍以前的知识点,才能保证新知识学习的连贯性,那么在微课选材上就不能有过多新内容,要重在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连贯上,教学进度也不能太快。

(三)教师对于微课教学的把握能力不足,忽视自身课堂定位

推行微课教学以来,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部分教师以名师录制的微课课程来代替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整个课堂都是由一连串的视频贯穿下来,放映结束,一堂课45分钟也全部过去了。而学生对于视频内容的把握、对于课堂的参与度、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都被模糊掉了,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于重点把握不清、甚至只是在瞧热闹,而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

那么针对以上现象,教师需要找准自己在课堂上的定位,不能被微课占据课堂;教师在微课教学中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微课视频的播放只能起到更好地呈现知识点和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因此,在微课引入历史课堂后,教师在前期需要谨慎细致的选择微课素材,课堂上也要在播放微课的同时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对微课中的知识点重难点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微课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作好小结工作,帮助学生巩固在微课中学到的内容,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及时反馈和总结,完成对课程学习的巩固和升华。

五、总结

微课教学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是一个十分新颖的改革举措,微课教学方式的成败主要在于几点,首先微课选材的把握既要较好呈现知识点,又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把握自身定位,做好微课的播放者和课堂引导者,帮助学生在微课中找准知识点,最后做好小结工作,帮助学生提炼和升华学习内容。只有做好以上几点,微课教学应用于历史教学中才能真正获得成效。

参考文献

[1]杨连瑞,肖建芳.英语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魯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初中历史微课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互动性;教学;策略

为了加强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前提,结合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灵活运用多种互动形式。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沟通,使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在互动过程中,应增添互动教学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应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对互动过程加以完善。

一、初中历史教学互动性的优势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们各自不同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采用多种互动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与重要性,这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使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与历史素养不断增强。初中阶段是小学学习阶段与高中学习阶段的一个中转期。学生们的课业负担加重,学习方式有所变化,学习难度与要求也在逐渐加深。同时,也充满热情、活力,正处于好奇心强的年纪。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年龄特征,在备课与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加入丰富的历史信息、历史资料及历史事件,还可以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除了用课件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历史图片与视频资料等历史信息点外,还可以适当引入微课等现代流行高效的课堂展示,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资源努力给每堂课营造轻松又愉悦的氛围。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认真研读教材与相关资料,以保证教学内容的严谨性与知识性,同时也要加强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确保历史课堂的互动性与灵活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对历史课堂充满兴趣与热情,进而帮助他们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下面,主要阐述初中历史教学中互动性的两点优势。

(一)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历史观。初中生在历史课堂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让学生们有时间与机会展开自由积极的思考与探讨,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辨析。同时,还可以听取其他学生的观点,由此促进自身的深思与学习。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作用,可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与视觉构建与完善历史知识体系,进而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积极的历史观。

(二)帮助学生养成科学、规范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历史课堂的互动中,能够通过与教师对话、与学生讨论,自主解决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在交流过程中还能领略其他学生独特的见解与思维。通过借鉴与学习,有利于学生逐渐掌握更科学更规范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学习成绩。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互动性的策略

(一)选择正确的互动形式,增加互动的趣味性。为了提升课堂中的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课前认真仔细地备课。尤其是初中历史课程,知识点不仅多而且杂,充分的备课是上好整堂课的关键。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创设情境、主动探究、交流合作、质疑问难及迁移应用等。教师务必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理正确的互动方式,经过精心设计,使整堂课生动起来。另外,教师还应增强教学互动中的趣味性,以便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如在学习《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一课时,我的主要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能进一步理解与感悟。首先,让学生们扮演“南方黑奴”。通过学生自己的体会与感悟,了解南方黑奴的主要诉求与斗争精神,以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说明黑奴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后的表现。其次,设置知识擂台大比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大家表述林肯政府对应的举措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引导学生体会国家统一对于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学完课文后的想法与感悟表达,营造出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更使他们能够自然畅快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与此同时,学生们站在情感的立场上,也更能掌握课本中的知识。

(二)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务必重视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互动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首先,教师应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其次,教师应明确学生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身份—参与者与合作者。最后,为了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应保持民主的关系。同时,教师还应创设出活跃、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更舒适、愉悦地展开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所想。只有多听听学生的想法,才能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与互动方式进行调整与修改。另外,教师务必处理好知识讲解同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以便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水平与能力。

(三)培养学生参与互动学习的兴趣。初中生的年龄大多处于12-15岁之间,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对许多问题都已具备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他们不再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与分析,更希望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讲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因此,教师为了在历史课堂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学,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特征,利用举例说明、情境说明以及交流讨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们参与到互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们的互动热情,以有效调动他们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对台湾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们对伟大祖国的爱国情感。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搜寻台湾与祖国相关的历史信息,结合现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于台湾回归大陆方面的思考,加强对祖国统一的认知,进一步表达各自的见解与想法。

(四)不断完善教学中的互动过程。在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不断地对教学互动过程进行完善,以提升教学互动的质量与效率。例如,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应对每个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把握,最好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同时,还应考虑每位学生在课堂中具体的学习状况和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以保证提出来的每个问题都能够激发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与学习潜能。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与理解。在组织学生们进行分组探讨学习时,教师应时刻关注每一组的讨论情况。不仅要调控互动进度,更要对学生们的论内容加以指导,使学生们都能参与到互动学习中来,使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得以有效提升。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模式,能够有效打破教师一直以来在历史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凸显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改以往的被动角色,成为互动教学中的合作者、参与者,使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有质的飞跃。对历史教师而言,为了加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应创造出轻松的互动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让其积极主动的参与互动活动。

参考文献:

[1]管利:《浅议初中历史互动性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4,34:48.。

[2]张婷:《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宁夏大学,2013。

[3]高久红:《基于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历史人物价值引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4]陆琴芬:《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3.。

[5]虞彩萍:《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及反思》[D].苏州大学,2013。

[6]王彦蕊:《论初中历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D].河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