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学基础重点

经济学基础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学基础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学基础重点

经济学基础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职《经济法基础知识》 教学策略 内容处理 教育技术

由王永吉、吴春一主编的《经济法基础知识》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经济法概述、经济法律关系、财产所有权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企业法律制度、破产法、合同法等。虽然要求为“基础”,但中职学校的学生要学好这门课程并非易事。为了达到这一要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如下几点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重视对教材中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的处理

《经济法基础知识》(以下简称经济法)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学生学习经济法的目的有:重点掌握一些常用的法律基础知识,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工作;为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打下一定的基础。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教师应先熟悉福建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编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第三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内容,然后结合本教材的教学目的,确定必学和选学内容的重点章节。确定必学内容应作为教学重点,因为本课程一共十四章必学内容就占了十二章。在对必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合同法”、“会计审计法律制度”、“财政税收法律制度”作为重点章来学习。在对选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对“金融法律制度”一章进行重点学习。学生对以上这些重点章内容的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可见这些章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经济法的重中之重。

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随着教学的改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正不断融入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之中,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运用。教育技术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新的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用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达到充实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中活动相结合的理论和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及应用,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集文、声、图、像于一体,使教学知识的来源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形象生动。在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充满创造力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尤其是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主要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代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仅仅依靠教师和教材的单调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中学生面对的不再仅仅是文字教材和教师的板书,还包括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及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的灵活生动的现代教学系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通过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达到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在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章节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结合电子教案,认真研究教材、收集素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第八章合同法第八节违约责任”时,教师不仅要把知识点制成幻灯片,还要补充更多民事活动中违约的案例,以文、声、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课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回答复习思考题(有的题目答案在教材中没讲完整)、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彻底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

三、重视对教材中“小资料”、“链接”和“想一想”的利用

在经济法的教材中,编者安排了一定量的“小资料”、“链接”和“想一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其的利用。“小资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对于“链接”知识,要把前面学过的知识与现在所学的新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至于“想一想”的知识,多数都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相近概念(或问题)的理解。现就以“第八章合同法的第二节合同的订立”为例:在本节讲到“自然人”这一知识点时,编者就安排了一个“小资料”(其内容是:我国《民法通则》将自然人分为三类:一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指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二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三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旨在学生自己阅读或者在教师讲解后,对法律上的“自然人”有深刻的理解;在本节讲到“委托人”时,编者设计了一个“链接”(其内容是:关于“法人和法人制度”请同学们复习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第一节的相关内容;关于“委托人”请同学们复习第二章第四节“经济行为”。),旨在学生通过这一链接,对“法人和法人制度”、“经济法律关系”、“委托人”、“经济行为”这四个概念有更到位的理解;在本节讲到合同订立的程序的“要约”时,编者安排了一个“想一想”(其内容是:想一想两对相关概念的区别:“要约”与“要约邀请”;“要约撤回”与“要约撤销”),旨在学生通过“想一想”的思考,找出这两对概念的区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总之,在《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重点,确定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信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学生为根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经济学基础重点范文第2篇

本文在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对电工基础以及情景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情景教学在电工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 中职电工 基础 应用

在中职院校中,电工基础是学生在学习电子电工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性专业学科,它的涉及面非常的广泛,但是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内容十分的复杂,并且概念很多、原理性很强,课程比较抽象,而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非常地薄弱,所以在进行电工基础学习的时候非常地吃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电工基础教学的时候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而情景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出现的,在进行电工基础教学的时候,通过积极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充分的进行思考,这样就能够更有效的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一、电工基础的特点

电工基础的教学任务是实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电磁现象的产生原理以及基本的规律,电工基础是一门学习电学专业以及非电学专业的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科,由于电工基础的知识点大量的运用在电力工程以及通讯和控制类的系统中,所以说从事工程类的学生也需要学习这门学科。由于相关的知识比较复杂,所以在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学科的基础。

二、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景教学的产生最初是来自于一份论文,作者在论文中指出知识的最大意义是在知识产生和应用当中实现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情景教学的定义又产生了新的变化,也就是说在特定的虚拟环境中实现对具体教学任务的学习,这样通过设定的场景就可以有效的把握学生的情感活动以及认知活动,在情景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主要是通过语言描绘以及特定的小游戏和角色活动把知识和生活中的具体场景联系在一起,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能够有效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情境教学法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在具体使用情景教学法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情景问题中充分的形成对未知事物的探究欲望,积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进行“戴维宁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一个电路图,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在实事的抛出该定理,这样通过问题创设引入新课程的教学活动,就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创设讨论式情景。

电工基础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实验为主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也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培养,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先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充分的讨论,鼓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的发现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在进行电工实验的时候,可以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成探讨性的实验,这样在实验之初就抛出问题,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进而发现问题,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就能够抱着极大的热情进行,然后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到答案。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有效的指引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渐的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讨论和推导,在实验结果的帮助下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在学习具体的原理的时候不仅能够牢固掌握实验的原理,更能够清楚的了解实验的具体过程和产生的原因。

3.创设实践操作情景。

在情景教学法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实物演示的方法在教学用具的帮助下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直观的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非常好的理解效果。教师在对电路组成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教室内部的电路进行详细的介绍,通过观摩性教学来让学生对电路的组成产生非常直观的认识,同样的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实用性非常强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在亲手搭建电路的过程中加深对电路的理解。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实物演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水平。实践操作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实际动手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相关的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实际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我们在进行具体的实验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协作实验,不仅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工基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引用情景教学法,在积极的创设问题和讨论问题以及实践操作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货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张建富 单位: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张蕊.浅析《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166.

经济学基础重点范文第3篇

笔者认为初中英语教学可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这里所说的集中,即首先运用3个左右的学时,集中识记26个字母,其间穿插一些日常英语用语和简短易学的英语歌曲,内容基本上跟教材相符;其次,用2~3周的时间进行字母、音素和音标的教学,教学重点放在了解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明确各自在拼读单词中的作用,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其相应字母、字母组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过发音、拼读关。同时,结合教材生词表上的单词练习拼读,掌握用音、形、义相结合的正确方法识记单词(可以是生词表上的部分单词,特别是一些有读音规律的单词),从而使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拼读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最后,进行分散教学,即按照教材所编的教学任务施教,以达到在教学中进一步分散巩固前面所学的字母、音素和音标,切实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并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单音部分的其他内容。

2.分层教学,因人施教

分层教学就是“因人施教”。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笔者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笔者用分层教学法,将学生分成A、B两层进行英语教学,对两层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例如课文中有大量单词和词组,还有重要的句型,所以背诵课文对于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很有必要。对B层学困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基本单词和词组,理解课文,能使用简单的英语句子就行。只要求背诵或熟读重点课文。听力和阅读部分只要求达到及格水准。对A层学优生,要求他们在单词词组的默写上尽量做到全部拼写正确。在小组活动中担任组长,承担较多的听说任务。每篇课文都要会背,增加一些有难度的听力、阅读和写作训练。作业也适当分层,减少B层学生的作业量,只完成最基础的口头和书面作业。增加A层学生听说读写的作业量。这样通过减少或增加学生压力,帮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是“成就动机”,是推动各层次学生取得进步的巨大动力。

3.关于听说课

3.1设计听说课设计活动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全面。听说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有听力理解技能提高目标,语言知识感知、学习、运用口语能力提高目标。同时兼顾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渗透。

3.2听说课的时间分配要合理。一节课的时间极其宝贵、有限。教学设计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使用效率都是值得教师重视的。教师对各个环节时间的设计和把握是教学技能的一个方面。为提高时间把握能力,教师课前要周密地思考,严密、合理地对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做出设计。

3.3听说课的活动要形式多样、互动性强,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听说课设计的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4.利用英文歌曲,充分了解教学对象

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年龄不是很大,大部分学生好动,思维单纯,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充满好奇,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抱有新的希望,渴求在新的环境中习得新的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级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听懂英文歌曲或是看懂简单的原版英文电影,能借助语境克服部分生词障碍,理解大意。学习英语要背要记的内容特别多,对于枯燥的记忆、背诵而言,学生更喜欢直观、形象的语言,从心理上乐于跳出传统的授课方式,享受丰富的网络资源带来的乐趣。

5.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强化英语教学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多媒体丰富多彩的演示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出来,特别是在教授一些复杂抽象难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符的情境,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音频视频播放等真实具体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在各种感官受到不同程度刺激的情况下,接受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方面的信息,在较真实的环境下,理解、分析并运用英语,让学生学得会、用得好。如:在教学“I am watching TV”时,遇到英语中的现在进行时时态。教师可以在新课呈现阶段,将含有现在进行时的Flash视频素材展示给学生,学生在Flash播放的歌曲的歌词中感受现在进行时的结构,并初步感悟其用法,然后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自己总结出这个时态的用法、结构等知识点。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下操练现在进行时。在本课总结阶段,可以为学生播放英文歌谣,使学生在快乐而又促进记忆的情境下掌握时态。传统英语语法教学往往是以教师讲授讲解为主,学生觉得枯燥且理解得也不透彻。而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重难点的学习,就大大优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说教式所能达到的效果。

6.化整为零――分组教学

因为班额大,初中生在心理上有较强的求知欲、表现欲、求成欲等特点,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大体按座次编排成学习小组,并对每组学生序列进行编号,注意上、中、下各层学生的组合搭配,每组设一个组长。每节课都要以小组为中心进行会话、表演、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同时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使其所学语言知识与能力得以巩固。小组展示结束后,评出优胜者并予以鼓励。在记分时,分数分为纪律分和表演分,以便更好地控制课堂纪律。为了获胜,学生会在每次课前自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学习的热情得以激发,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得以施展。

7.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体验

经济学基础重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境教学

语境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运用语言时的具体环境,可以指文章的上下文和口语表达中的前言后语,还可以指交流过程中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多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话题、谈话者的身份、地位、谈吐、文化背景、交际方式等。因而,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境无处不在,两者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忽略了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人们的言语交流就无法顺畅实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学英语、说英语的语言环境,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境实践内容是以教材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适当向课外延伸,就能使学生把一种情景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运用到另一语境之中,从而培养语言应变能力。笔者就此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1.课堂教学时的语境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用全英文式的课堂用语来组织教学。英语作为一种交流信息的工具, 中国学生之所以学起来困难, 主要是因为缺乏运用的环境, 不像婴儿学习母语, 生活在所学的语言环境中, 直接接触信息源。根据教材内容,我们把语境实践课分为室内语境实践课和室外语境实践课, 两种教学互含互补。恰到好处地使用简单易懂的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不但可以烘托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激发学生模仿教师用英语组织语言的欲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对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并不是盲目地追求“全英文式”,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用语。特别是在面对新生时,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日常用语开始,然后再逐步加大难度,将学过的单词、短语、句型等循序渐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大多数学生在最初的时候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全英文式”的教学模式,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辅以眼神、手势、动作、表情、以旧内容替新内容等形式来做适当的解释说明,但尽量要避免用汉语解释。

2.渗透活动,延伸语境。我们在语境教学实践中,界定知识主题,寻找渗透点,实现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 界定能力主题, 利用切合点,实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界定情感主题,培植生长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鲜明个性。如在进行第二课堂活动中,按照“室内与室外并重,课内与课外并举”的基本要求,尝试推行了多项教学活动, 初步形成了英语语境实践教学由室内向室外延伸、课内向课外发展、单学科向多学科渗透的发展格局, 确保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 使他们“得法于课内, 受益于课外”。因此,我们将语境教学的范围更多地定位于课内外衔接、多学科渗透的教学模式, 组织了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沙龙、英语演讲、英语课本剧、故事会、英语手抄报、英语磁带作业、英语卡片的手工制作等多项活动。尤其是《学英语》报赏析栏目的开播,不但丰富了广播内容, 也优化了学校英语橱窗的创办质量, 使其成为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几年来, 笔者一直坚持“办好一份英语手抄报”“抓好节日英语活动课”“设立校园英语广播站”“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等一系列活动, 拓展语言实践的空间, 丰富语言实践活动的内容, 切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交际的实践活动中, 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3.课前热身, 营造氛围。课前五分钟的英语歌曲接唱、问候、轮流值日报告、对话、表演、游戏、单词接龙、传话竞赛、猜谜语等, 都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这些热身活动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营造一种英语氛围, 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其内容一般在上一节英语课结束时,教师根据所教内容进行布置。学生自由结合,联系生活, 充分准备。如: 学过“im' s FamilyTree”师就布置学生第二天介绍自己的FamilyTree。诸如自我介绍、介绍别人、请求、提供帮助、问路、在车站等。没有考虑语境的作用,结果学生常常记住了句型和意义,但不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也仅对句型进行讲解和练习,没有让语境产生效果,这种训练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在口语上教师应首先讲解基本句型,然后对基本句型进行操练,接下来设计语境让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基本句型运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经济学基础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创设情境

教师既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立足探究,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探究。

一、关注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

物理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的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物理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源。例如,笔者在讲解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节时,列举了许多生活中的实例来丰富教材,笨重的飞机能轻松起飞、火车站候车时必须站在一米安全线以外等。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让学生把生活体验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案例1: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可以这样导入课题:课前准备一盒未打开的带吸管饮料,提问学生如何将饮料吸入嘴里,并请学生示范,在学生示范结束后,提问真的是人将饮料“吸”入嘴里的吗?学生会产生疑问,进而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重视趣味探究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设置教学情境的时候,要通过有趣的物理实验将学生吸引,让物理知识所显示的奇异现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个趣味实验要紧扣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探究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不再像传统教学活动那样,把没有争议的定论教给学生,应本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的精神。

案例2:讲《光的折射》这节课的时候,笔者将实物投影仪的摄像头对准一个碗,在碗底放一枚硬币,然后将碗慢慢地向前移动,直到看不到硬币为止。这时候问学生为什么看不到硬币了,有学生会回答是光的直线传播,被碗壁挡住了。然后向碗里慢慢地加水,硬币又出现了,这个时候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教师及时地将问题抛出来:为什么加了水就重新看到了硬币,这个时候的光路与之前有什么不同,看到硬币是真正的硬币吗?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就会主动探索。在课的最后将看到硬币的光路图画出来,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

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并且使他们学会了寻找解决问题的启动点和切入口,通过对问题情景的感知和认知的冲突,从而产生强烈探究问题的欲望。

三、运用资料或故事创设物理概念教学情境

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时期,可将有关物理小故事、科学发明发展史,以及一些广为流传的诗句、歌词等,通过巧妙地编排,选择用到创设新概念教学的情境中。

案例3:讲“重力”这一概念时,给学生讲述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学生会在佩服牛顿聪慧的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为什么苹果会落回地面。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带着故事情节所造成的悬念,带着苹果为什么会落回地面的问题进入重力概念的学习,就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案例4:在讲“参照物”概念之前,可选用电影《闪闪红星》中的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来提出问题:“对于‘巍巍青山两岸走’,同学们是怎样理解的?难道山还会走吗?还是歌词写错了?”学生就会感到莫名其妙,他们也想“真是够新奇,青山也会走路了,这也未免太夸张了吧”。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疑惑,引出参照物这个新概念。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对参照物的理解就会很深刻了。

其实,只要用心探索,很多物理概念都可以通过神奇的故事、有趣的物理学史料以及相关的诗句、歌词等来创设有利于概念教学的情境。用这种方法来创设物理概念教学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视野。同时,将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思维顺着教师所讲述的情节进入物理学习轨道,有助于形成物理概念,并能通过科学史料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运用这种方法来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注意,选用的物理学史料、故事和资料要与物理概念紧密相关,同时还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能引发学生想要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好物理概念。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多媒体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教学,尤其在物理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无法理解的抽象理论和一些由于客观条件无法完成的实验,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他们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若对CAI技术加以利用,则对于某些物理现象与规律的解释就会更直观、更形象,它可以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在学生面前形象地展现整个物理过程,学生可以从声音、图像等全方位地去感受这些抽象的现象与规律,直观地掌握该节课要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