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重大事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水利工程;大坝基础;关键技术
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良好发展,水利事业在发展中又推动者国民经济的稳步提高,二者相辅相成的作用下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其大坝基础处理关键技术的探讨与应用备受广大施工人员的关注,大坝基础问题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必须加强对其基础问题的细化分析,并针对性的钻研关键技术方案。
1大坝基础的常见问题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工程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必须要以良好的坝基作为基础支撑。纵观近几年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对坝基的稳定性掌控还较好,无论从稳定程度还是坝基自身的荷载力均满足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要求。坝基岩石与混凝土重力大坝具有相一致的建设标准,受断层的影响,其亦出现以下几点常见的基础问题:第一,在软弱夹层中,其可受力程度与周边的岩层相比较弱,多数为0.23-0.33之间,进而使得其实际可抗压能力较低;第二,坝基的岩体渗透问题是影响坝体整个稳定性与安全性的重要问题之一,必须在此环节对其坝基进行控制,并将其中可能出现裂痕与渗漏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岩体的错位现象。由于在大坝施工中坝体岩石的强度较大,一般很少出现岩体的错位,但在两岸的拱形的岩体中,由于其软夹层相比中坚的较多,便容易出现错位的问题[1]。
2基础环节分析
2.1大坝基础开挖方式的选择
在对大坝基础工作环节进行开完施工时,一定要确保开挖的方式呈现出台阶处理控制,并将其宽度与高度切实按照先关规定进行配比,并为其实现基础开挖与对应的标准相匹配。在对坝基面进行上斜角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坝基基础中关于基面的上斜角控制为7度左右,这种角度能够最好的将坝体本身的稳定性得到控制,并为大坝安全建设提供给了更佳的保证。值得强调的时,在对大坝基础的基面进行控制与建设处理工作时,一定要切实防止其建设中的岩石受到侵蚀,这种侵蚀更多的体现在雾化的环境下,其空气中的水分对岩体的侵入,长期如此便会对坝基的岩体造成损害。为此,必须在施工中做好积极的防范工作,从而减少大坝基础受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而降低建设质量。
2.2大坝基础的开挖高度工程建设
在基坑的开挖工作中,需要将两岸的高程坝的高度进行测量和把控,对其基岩施工性能等进行河床的改进,从而防止大坝基础工程受到风蚀影响。在基坑的工程建设工作中,施工单位需要对岩体进行深入分析与选择,切实保证岩体与实际施工建设的需求标准相一致,从而防止大坝稳定性的安全性得不到相应保证。大坝的岩体的选取尽可能选用岩性、完整性和风化厚度较好的岩体。对于河床开挖的高层上进行高度控制,通常为65米左右[2]。
3渗流问题分析
3.1防渗帷幕的设计工作
大坝基础施工建设中必须要做好排水的处理施工工作,其对大坝实际功能性作用的划分与实现起着积极的作用。为此,在基础处理的关键技术分析中必须将防渗帷幕作为一项重点设计工作进行推进。通常情况下,排水系统需要在坝基上游的灌浆位廊道位置处进行安置,并对其具体的朝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其地下水位交接145m处时进行停止。在大坝基础施工中,其防身帷幕的长度约为549m。
3.2设计方案的选取工作
渗透问题作为坝基的典型问题之一,不仅要将其危害程度引起足够的重视,更要在设计中对其所设计的外界影响因素进行细化分析。在该问题的处理技术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渗透的量以及相关系数进行选取,实现软弱夹层的合理控制。在大坝基础河流的渗透问题中,其主要呈现出高出低、稳定性差、水头高等特点,这些设计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较强,其本身的难度系数亦较大。为此,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排水方案进行针对性的选择的引用。
4特殊地基的新工艺分析
水林工程建设往往处于较为偏僻的地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必须对一些地震区和风蚀地区等特殊地域进行细化分析,从而将大坝基础工作处理好,保证工程建设的稳定性。
4.1关于透水层的防渗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其坝基的施工中会涉及到一些现场清理工作,例如地基施工中强透水层的清理工作。施工人员必须细化对砂石的与卵石的清理,从而确保在地基中填充物的纯度,将混凝土与黏土填入到地基中去,从而形成截水墙。其次,需要借助钻孔机对基体进行钻孔,并将混凝土等原材料进行二次填充。最后,还需要运用灌浆注入技术将相关的防水化学原浆进行注入,从而既保证了水利工程大坝基础的稳定性,又提升了其防水性和渗透性的控制[3]。
4.2软夹层处理和坝基涌泉状况处理控制
在工程建设的大坝基础工作中,其软土夹层的抗剪强度问题必须得到处理,由于软土层的含水量与其它土层相比更多,加之其自身的透水性能不佳,便使得整个软夹层的抗剪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坝体的稳定性。为此,必须对软夹层作出技术处理,其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换土法。换土法比较适用于土层略薄的状况下;第二,换水固结法。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软土地基稳定性能较差的地点;第三,强夯法,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地基防渗工作使用范围较广的地方。此外,除了软夹层处理问题,我们更好注重坝基涌泉问题的处理。坝基涌泉的危害程度要远远高于软夹层处理问题,其能够使得坝体整体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为此,从将其对应的混凝土浇筑工作着手便十分重要,通常情况下,施工中需要借用一些能排则排,能堵便堵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
【关键词】“中国梦” 大众传媒 建构
一、研究缘起与价值
当今社会,受众越来越依赖媒体获取信息。然而,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活动。在“中国梦”的媒体呈现过程中,媒体报道的符号组合、内涵架构、意义赋予都为受众关于“中国梦”的认知、认同与践行提供了范式。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文选取新浪网搜索引擎收集的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如下:首先,样本的易得性。如今网络为检索信息提供了便捷的路径。其次,样本的代表性。新浪网是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信源广泛,种类繁多,权威性高。
(二)数据收集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数据收集时段定为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在新浪网上,间隔2天抽取一天,共抽取41天,再以“中国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剔除重复、雷同的样本,共收集到关于“中国梦”的有效报道样本237份。
(三)类目建构
(1)报道类别:动态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深度报道、其他。
(2)信息来源:政府官员、记者、专家学者、公民、评论员、其他。
(3)符号组合:文本、文本+图片、视频、其他。
(4)报道重心:“中国梦”的内涵与扩延架构、关于“中国梦”的评价与影响、推进“中国梦”的路径、其他。
三、研究发现
1、报道类别多样,动态消息为主
透过数据可知,“中国梦”的大众传媒报道类型多集中于消息类,追求“短平快”的传播效果。而动态消息占三种消息报道类别的49.72%(见图1),述评消息占24.58%。由此得知,关于“中国梦”的媒体报道更多地注重信息的呈现,对于“中国梦”的深度阐释还不够。
2、记者:“中国梦”媒体建构的主力军
大众传媒关于“中国梦”的报道消息来源多元化(见表3)。占最大比重的是“记者”;其次,是“公民”与“政府官员”。由此可见,“中国梦”的媒体建构主力是“记者”,这比较符合我国大众媒体信息采集的角色分布现状。
另一项值得注意的数据是,来自“公民”的信息也成为媒体建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折射出两点思考:1、“中国梦”的媒体建构“接地气”,善于听取基层的声音。2、大众媒体“落地”了,真正成为公民反映社情民意的公共话语空间。
3、符号组合:文字为主,视频、图片为辅
“中国梦”的媒体建构,主要是以文字为主,辅之以图片和视频。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报道越来越注重感官效能。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一则新闻中,文字的比例可能有所下降,而图片和视频的比例则会增加。但是,由于视频和图片的“浅”信息量,导致受众的思考能力下降,不利于对信息的深度把握与解读。在“中国梦”的媒体建构过程中,主要以“文字”作为表意过程的载体,促使传递的信息更有内容的饱和度与思想的深刻度。而适当的图片与视频,成为了良好的视觉“调剂品”,让“中国梦”的建构更有鲜活的信息观感。
4、报道的重中之重:“中国梦”的践行路径
通过数据统计,关于“中国梦”的践行路径、评价与影响、内涵解读分别占53.16%、14.35%、28.27%,由此可见,大众传媒热衷于呈现践行“中国梦”的方法论。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梦”内涵解读者的角色构成中(见图2),公民有14位,占“中国梦”内涵解读者总量的20.90%;记者有43位,占总量的64.18%;而政府官员4位,占总量的5.97%。这一组数据反映出“中国梦”的建构角色是多元的,公民与记者在“中国梦”的解读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一点与“中国梦”的核心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中国梦”是每个人心目中梦想的集合。笔者认为,“中国梦”不再停留在官方“曲高和寡式”的顶层设计,更多的能“弯下腰、沉下身,往下看”,听取民声,汲纳民意,洞察民情。
5、建构“中国梦”:媒体善抓“热节点”发酵传播
关于“中国梦”的提法,早已散见于各大媒体的报道中。但是,“中国梦”真正成为社会与媒体中的关键热词,是在2012年11月29日这个时间节点上。阐释了他心目中的“中国梦”。“中国梦”依托于该新闻事件,在这个“热节点”上发酵扩散,引发社会热议。
2013年3月,全国“两会”顺利召开,“中国梦”再次被提上议程。3月份关于“中国梦”的报道量为158份,占总样本量的66.67%,是四个月中报道量最多的。笔者认为,大众传媒再次利用了“两会”这一特殊节点,寻求“中国梦”建构与传播的“二次发酵”。样本中的数据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报道态势呈对勾型曲线(见图3)就是有力的明证。
图2、“中国梦”内涵解读者角色分布图
图3:“中国梦”每月报道量分布图
四、讨论
通过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大众传媒对于“中国梦”的建构,总体而言,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有助于受众认知、认同与践行“中国梦”。笔者就此引入“认同理论”,借助该理论,更好地剖析“中国梦”的建构蓝本,总结建构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对策。
1、认同理论
认同理论(the theory of identity),是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其核心概念有文化(culture)、认同(identity)、规范(norm)和学习(learning)等”①。
认同理论的最基本范畴是“认同”。“认同”在现代汉语中有三种涵义:一是对跟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有亲切感;二是承认、认可;三是赞同、同意。综上,笔者认为,“认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社会性。认同是一种集体行为,源于对集体的归属感、趋同感和依附感等心理诉求。二是可塑性。认同是流动的、变化的,会随着时间、地点、情境等因素的转变而转变,具有可塑造性。三是外界的客观存在与个体的主观能动共同作用于认同效果。
2、建构不足与相应对策
综观统计结果,笔者认为“中国梦”的建构还存在些许不足:
(1)内容:有广度,乏深度。关于“中国梦”的报道多集矢于动态消息与经验消息两大类,述评消息与深度报道欠缺。尽管动态消息和经验消息在量上的保证,有助于受众迅捷获悉大量“中国梦”的信息,但受众对于信息内涵的把握均为浅尝辄止,不易深挖细嚼、把握真谛。
(2)传播:重文字,轻影像。据报道中媒体符号运用情况显示,媒体信息的传播多倚重于文字符码。然而,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快餐阅读”已渐趋成为众多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因此,轻影像传播势必会丧失一部分受众群,影响传播效果。
(3)形式:多正统,少创意。笔者在做样本搜集时发现,关于“中国梦”的报道,无论从报道选题、文本呈现、策划思路上大体展现出一种传统的“硬新闻”姿态,特别是在经验消息中,缺少更多的创意与鲜活。
针对以上三点不足,透过“认同理论”的视角,提出相应对策:
(1)建构的互动性。认同是具有社会性的,“中国梦”需在互动中建构。只有将民众关于“中国梦”的阐释融入到“中国梦”的扩延框架内,才能为更多的社会成员所接受与认同。具体而言,媒体记者应当深入基层,成为百姓的“传声筒”;同时,媒体平台应成为民众的话语公共空间,以兼容并包之姿广纳民声。
(2)传播的“深活”性。关于“中国梦”的媒体建构,应当在内容的深度、形式的鲜活度方面多下功夫,从而保证“中国梦”的媒体呈现更加饱满生动,促使受众认知、认同、推进“中国梦”。
(3)宣传的长效性。认同的可塑性,决定了认同是随着时间、地点、情境的切换而流变的。“中国梦”在两次“热节点”上的发酵,已经收获了不错的传播效果。但是,关于“中国梦”的进一步推进与实现,则仍需努力。只有把“中国梦”的媒体宣传报道日常化、生活化、长效化,才能使其真正地融入中国民众的心坎,才不会被时间冲淡与淘尽。
参考文献
①乔卫兵,《认同理论与国家行为》[J].《欧洲》,2001(3):26
关键词: word文档,计算机,操作
Office办公软件是指用于处理办公过程中的文字和数据信息的软件,通常包括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幻灯片处理和简单的数据处理等功能。主要包括:word(文本编辑),excel(表格制作),access(数据库管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frontpage(网页制作),publisher(新闻稿,海报制作),infopath(动态表单填写)七部分。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他们撰写毕业论文时使用最多的就是Microsoft Word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文字处理软件已经经历了多个版本,功能已在不断的加强和扩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下面我们收集并整理了一些长期困扰着学生的关于Microsoft 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相关问题,逐一进行解答。
一、每次打开一个WORD文档就会在这个WORD文档所在文件夹中自动生成一个半透明的以~$开头的同名文件,这是怎么回事?而且这个文件有时候会自动消失,有时候需要手动删除,怎么处理?
以~$开头的同名文件是WORD自动生成的临时文件,在没有最后保存文件并退出时,里面存有WORD正在处理的文档,点击保存后,在正常关闭WORD文档时这个文件会自动被删除掉,如果没有正常关闭则这个文件会一直存在,除非手动删除。如果不想让临时文件显示出来,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文件夹选项――查看――隐藏文件和文件夹――不显示隐藏的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那么临时文件作为隐藏性质的文件就不会显现出来。
二、按空格键为什么有“・・・・”出现?
这是空格键两种显示方式之一,要将这些灰色的标记去除掉,可通过Microsoft Office按钮下的word选项显示始终在屏幕上显示这些标记符号空格键设置器,将其消除。在显示页面中的“始终在屏幕上显示这些标记符号”下面除了空格选项之外,还有常见的制表符和段落标记等选项,通过此种操作也可以用来隐藏相应的标记符号。
三、网上下载的文章有很多类似“”符号的段落标记,在我们对里面的个别文字进行编辑时,会出现编辑失败或者整个文章的文字发生变化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从网上拷贝的文章段落后面类似“”的符号是软回车符号,这些软回车不仅影响文档编辑效果而且占用的空间大,要去除这些软回车可以通过word中的“替换”功能来实现,具体方法如下:替换―(左下角按钮)更多(M)>>就会得到(图1)的效果。特殊格式手动换行符(L) ^l替换为:特殊格式段落标记 ^p,这样就将软回车(向下的箭头)替换为硬回车(换行 )。(图2)
图 2
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拷贝的文章先放到一个txt文本文档中,然后再拷贝到word文档中,软回车就自动替换为硬回车了。
四、在大纲视图下编辑长文档的页眉、页脚,关闭后编辑好的页眉页脚为何不见了?
在大纲视图下,启动页眉、页脚编辑,会自动进入页面视图,编辑完后关闭,会自动返回到原来的大纲视图,你会发现在大纲视图下看不到已经编辑好的页眉与页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查看页眉、页脚内容,只需要在“视图”选项卡中将大纲视图切换到页面视图即可。
五、扩展名为dot文件是什么文件?有什么用途?
扩展名是计算机系统用来区分文件类型的主要方法。例如,Word常见基本格式为doc,2007之后的Office版本就变成了docx;而dot文件,则是Word的模板文件。模版,顾名思义,就像做东西的模具,Word模板是指Microsoft Word中内置的包含固定格式设置和版式设置的模板文件,用于帮助用户快速生成特定类型的Word文档。在Word2010中除了通用型的空白文档模板之外,中还内置了多种文档模板,如博客文章模板、书法模板等等。另外,Office网站还提供了证书、奖状、名片、简历等特定功能模板。借助这些模板,用户可以创建比较专业的Word2010文档,例如使用“奖状”模板,只需要在模板上根据你的要求输入信息即可,就是你需要的“奖状”了。
六、有的人喜欢使用文档或文件夹属性中的隐藏功能,或者是通过“控制面板――文件夹选项――查看――隐藏文件和文件夹――不显示隐藏的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把一些个人隐私隐藏起来,但是有时候隐藏起来的文件即使选择了“隐藏文件和文件夹――显示隐藏所有文件和文件夹”也显示不出来。应如何处理?
第一种可能就是中病毒,我们可以先进行杀毒,如果杀完毒后还是情况如此,我们可以进行一下操作。
步骤/方法:
1、在运行里输入regedit回车,打开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 ion\explore\Advanced\Folder\Hidden\SHOWALL在右边的窗口中,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CheckedValue的值已被修改为0。
2、双击CheckedValu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把数值数据修改成1,再点确定即可!
3、如果这样修改还不行的话,我们再看看CheckedValue的类型有没有被改为REG_SZ。如果改变了,就要把这项删掉。有时候病毒会直接把本来有效的DWORD值CheckedValue删除掉,新建了一个无效的字符串值CheckedValue,并且把键值改为 0!就算我们将这个改为1也是是毫无作用的。所以要重新建立一个CheckedValue的Dword值。
4、方法:删除此CheckedValue键值,单击右键,新建一个Dword值,命名为CheckedValue,然后修改它的键值为1,这样就可以选择“显示所有隐藏文件”和“显示系统文件”。
【关键词】大坝帷幕;灌浆施工技术;问题处理
引言
随着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种水上施工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大坝基础设施建设。然而与此同时由于施工技术不高等带来的各种问题也不断凸显,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坝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一些意外事件的出现已经给大坝施工单位敲响了警钟,最为决定大坝施工质量好坏的一方,大坝施工单位意识到要控制好大坝质量,最重要的是做好大坝帷幕灌浆施工,其直接决定了大坝防渗功能是否正常。有鉴于此,本文参考多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对大坝帷幕灌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措施,期望能够为施工单位以及设计人员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1.大坝帷幕灌浆施工准备
工程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的基础。因此,在大坝帷幕灌浆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该派遣技术人员到施工场地进行勘察并进行场地布置等工作。工程施工中用到的水、电等基础资源供应源应该可靠,否则一旦出现停电停水,则对工程施工进度甚至施工质量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施工单位应该与当地水电供应部门进行沟通,确保其供应可靠。还有,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物,施工单位应该及时清理,以免影响正常的施工,为了将产生的废水及时排出,应该在工程开始之前就设计一些排水坑以及排水道。对工程施工中产生的遗留物不能一概当做垃圾处理,而应该鉴别其价值,有利用价值的应该封箱保存。
2.大坝帷幕灌浆施工顺序
一般情况下,大坝帷幕灌浆施工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钻孔、压水试验、灌浆。以下将分三块对三个步骤进行详细的介绍。
2.1钻孔
大坝帷幕灌浆钻孔采用的钻机是XY-2型回转式地质钻机,针对不同的地质岩层采用不同的钻头,例如在覆盖层中采用一般的硬质合金钻头就可以,然而在基岩中则需要采用金刚石钻头,钻孔的直径一般是91毫米,然而钻孔中针对不同的钻孔要求应该有不同的变通,例如先导孔开孔为91毫米,而终孔则应该缩小为76毫米。值得指出的是,不论是先导孔还是第二、第三孔、检查孔都应该采取岩芯。钻孔中允许有一定的误差,然而不论是钻孔位置还是钻孔尺寸的误差都应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钻孔位置一般不能误差超过10厘米,钻孔尺寸偏差一般按照通用的工程误差控制表测定,顶角大于5度的斜孔可以适当放宽标准,当钻孔深度大于60厘米时,钻孔偏差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测定,而最大不可以超过孔距。钻孔过程中每经过5米的位置应该测斜,终孔位置也应该测斜,测斜仪采用KXP-1型测斜仪。钻孔机械施工图如下图所示。
2.2压水试验
压水试验相比于其他工序是比较简单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在进行大坝灌浆施工时确保灌浆工程顺利施工。压水试验主要在先导孔进行,应该本着从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先导孔的每一段都应该进行压水试验。压水试验应该由施工人员进行,而设计人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指导,工程监督人员也应该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进行监督,以确保压水试验能够切实反映大坝的防渗功能好坏。
2.3灌浆
灌浆是重要的一环,一般情况下会在灌浆覆盖层面进行,采用孔口封闭式的循环灌浆法。其具体过程是:基岩部分采用孔口封闭,将孔内空间分段,本着从下至上的原则进行灌浆。在灌浆过程中,射浆管与底部之间的距离应该控制在50厘米之内。而处于同一排且是位于相邻孔之间的钻孔灌浆的间隔高度差不应该小于15厘米。另外,各部分之间的压力应该严格控制,例如岩石覆盖层的压力应该控制在0.8D,而基础灌浆压力应当为1.5D。灌浆工作完成之后,其三十米的范围内不应该进行爆破或者其他对岩层压力较大的作业,同时灌浆过程中必须使用抬动监测装置,对灌浆过程中抬动值进行严格的监测与记录,在将要超过监测值时要停止作业并寻找相关原因进行处理。抬动装置如下图。
3.大坝帷幕灌浆施工中常见问题
3.1断浆
所谓断浆,指的是在灌浆过程中出现中断的现象。断浆现象不但造成了工序之间的连续性变差,而且其中的时间差使得浆的质地出现新旧差别,对整个灌浆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灌浆中断的原因有多种,常见的是停水停电等基础设施问题,而也有可能是灌浆过程中使用的导管出现了堵塞或者破损。很多情况下,断浆必须重新开始灌浆,这不但使得工程施工不能按时完成,而且在停止灌浆的这段时间内会造成止水固定于灌浆孔内难以拔出从而引发一些工程事故。
因此,在灌浆过程中,施工单位首先要做的是选择质量过硬的灌浆设备,包括导管等都要避免破损,最主要的是这些相应的设备要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值。另外,施工人员应该及时观察导管是否将要堵塞,以便进行及时的清理。
3.2漏浆
漏浆在大坝帷幕灌浆施工中出现的次数比较多,导致漏浆的因素一般不是施工设备的问题,而是施工地质出现了问题,诸如裂缝发育等后来的一些地质变化可能会导致漏浆出现,而如果施工地点选择不好或者没有在施工之前进行相应的地质处理,一些软土地层极容易导致漏浆出现。漏浆不但会对工程材料造成浪费,而且对于工程的整体效果也不好。
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在工程开始之前的地质勘探中就处理好相应地质问题,对于软土层等地基需要进行人工处理,而对灌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裂缝以及溶洞等,则应该进行监测及记录,及时用泥沙等填堵。
3.3串浆
所谓串浆,一般也是地质因素导致的,一般出现在钻孔之前,如果钻孔之间的地质比较松散或者连接钻孔的岩层之间有裂缝则会导致在灌浆过程中浆通过裂缝在各个钻孔之间串联。不过也有另外一个原因,即钻孔在灌浆过程中承受的压力过大导致钻孔之间相互挤压出现串浆。通常情况下,钻孔承受的压力大小都有专门的压力表进行监测的,而当压力表不准确时,出现串浆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在施工之前处理好地质问题的基础上还应该在灌浆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比较串浆。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大钻孔之间的间隔来避免此问题,或者可以不采用钻孔挨个灌注的方法,而采用隔孔灌注,相邻的钻孔则隔一段时间之后再灌注的方法。
4.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但农业发展需要大量水灌溉,而且工业发展诸如水力发电等都要用到水资源,而大坝建设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大坝帷幕灌浆施工技术更是大坝防渗的关键。因此,在大坝帷幕灌浆施工中应该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从准备阶段到结束阶段的工作应该统一起来做好,以使得工程按照预定的目标以及期限完成并且具备一定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甘俊祥. 浅谈大坝帷幕灌浆施工中常见问题[J]. 江西建材,2013,06:150-151.
[2]杨旭. 大坝帷幕灌浆施工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2:276-277.
【关键词】“埃博拉”;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疾病预防专家表示,鉴于中国较为完善的预防措施,中国不会大规模传播,更不会发展成另一个“非典”,广大民众尽可以放心。在鲁甸地震中,水利部针对堰塞湖“应急处置”阶段排险工程完成后,有效降低了溃决风险。下游“风险区”的范围明显缩小,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突发灾难事件时,人民群众首先想到的是政府,政府是群众的坚强后盾,是老百姓的天。
同时我们也看到:台风过后,救援物资出现发霉面包;汶川地震后,地震带的房屋依旧那么不堪一击;鲁甸伤亡仍旧惨重;每一次的事件,依然不忍看到了血色……我们不由会思考:政府在付出巨大努力的同时,又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政府职能制约着政府工作的效能,政府职能发挥的好,政府效能就高,反之政府效能就达不到良好的状态。
当今及未来的时间内,我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的严峻考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切实加强政府职能,妥善安定生产和人民生活,是我国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各种制度体制的不断改进,政府在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的完善。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公布和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纳入法制化轨道;2006年,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2007年,突发事件应对办法出台。从“汶川地震”到“鲁甸地震”,从“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到“6・26新疆鄯善县暴力恐怖袭击案”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府的应对及处理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尽管如此,其中仍旧暴露一些问题。第一,事前预防和化解力量不足。第二,情报信息不灵,动向把握不准。 第三,事中处置不当、处置不公。第四,处置尺度把握不准。第五,政策宣传解释不到位。第六,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弱化。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地区、部门和领导干部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应急管理意识。二是机构作用不明显。各地基层政府只是按照上级要求和模式,设立了应急办公室等相应机构,但是形同虚设,在人员、经费等方面无法得到保障,职能职责得不到有效履行,日常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三是职责划分不明确。在应急实践中时常出现条块行动衔接配合不够、管理脱节、协调困难等问题;地方属地化管理的责任和授权不足。四是信息渠道不畅通。应急信息报告的标准、程序、时限和责任不明确、不规范;各信息系统之间相互分割,缺乏互通互连和信息资源共享。五是宣传教育不深入。对应急管理知识的学习、宣传、普及还不到位,干部群众的应急管理知识缺乏,维护公共安全、保障自身安全、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改进意见,详细如下:
第一,加强统一管理和总体调配机构建设。加强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对突发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的统一领导、总体调配职能,并在组织结构上予以落实,是当务之急。虽然各部门提出的建议和方案不相同,但目前应当重点在决策、协调和日常管理等环节上加强应急组织机构建设的统一性。机构的名称、级别、形式可以灵活,但职责、经费、机构和人员一定要明确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建立以应对能力为主要导向的分级响应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主要从反应、指挥、救援、信息的和应急避难五个方面体现出来,应当根据事发地政府是否有足够的应付能力,来分级确定政府响应行动的类型和程序。
第三,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应急保障体系。调整完善各级应急委员会和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突发环境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专项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做到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健全,反应准确迅速,应对有效。
第四,提高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构建起此类事件的应急机制,将其处置好,防止其诱发。首先,强化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和基层组织责任。其次,建立统一指挥、诸警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再次,认真制定和抓紧完善处置的工作预案。 最后,建立强有力的警务保障机制。
第五,号召群众学习基本自卫自救技能。重点提出,尽管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建立了许多制度保障,但此保障措施相对于群众自身而言,永远是迟滞的,尤其是在应对暴力恐怖事件的过程中,群众的自卫自救能力,能为自身赢得更多的保护。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向群众积极宣传,提高群众的重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