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程教学 教学模式
生物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高中生物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方面应该通过系统性的向学生讲授生物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生物课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不是特别紧密,这就导致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过多的停留在表面,而无法真正的深入其中,灵活的运用生物知识,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之下,教师在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知识水平,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的同时,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革新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模式,改进学科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该进一步加深自身对高中生物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改进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步实现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建设,实现以探究为核心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
首先,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生物专业知识,不仅是一种理论,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有力工具。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及时扭转和加深自身对于生物课程学科属性的理解和把握,认识到高中生物课程学科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生物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对高中生物教材知识的讲解和解析方面,认为只要完成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就算是完成了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导致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时,只重视其知识的理论性,而忽视了理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任课教师们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这种认识和理解,必然会导致学生在进行该门课程的学习时,更多的只是注重对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如各种概念和规律的背诵和记忆上。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学生对高中生物的课程属性和课程理解出现偏颇,使学生无法理解和体会到高中生物课程的学科魅力和学科内涵,同时纯粹的机械化记忆式的学习方式,还会使高中生物的课堂氛围变得枯燥而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厌学和排斥心理,影响学生学习高中生物课程的积极性和趣味性。长此以往,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高中生物学科成绩,同时也无法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教学现状,高中生物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出发,加深自身对于生物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自身的生物学科素养,为高中生物的课程改革和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其次,在教学模式上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和约束,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树立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提升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中生物课程的任课教师习惯于采用单一性的教师讲解的授课方式,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导致学生的课程参与程度较低,同时也习惯于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看似是一种对于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进行生物课程知识的讲授,完成教学任务,但实际上在这种“满堂灌”式的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吸收的学科知识很少,不仅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还会造成教学时间的严重浪费,使学生无法真正的对教师讲授的知识进行有效和及时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学生的课程学习。
面对这种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转变教师在生物课堂上的教学角色,使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采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全新教学模式,将教师掌控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生物课堂之前进行课程的预习和自我知识探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小组教学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相关生物课程知识的探究和分析,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相互指导、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在学生和知识、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模式,使学生们能够真正深入去挖掘和分析高中生物课程中出现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高中生物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专业素养。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教学现状 解决对策
生物是一门由理论课和实验课共同构成的科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高中教学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一、教学现状
笔者经过探究工作认为现今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现今国家对于高中生物人才的培养机制有待完善;(2)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相对而言较单一;(3)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4)相应教学资源较匮乏;(5)学生对于生物学习提不起兴趣,对其重视度不够等。
二、解决策略
1.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地操作,并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一点对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是不利的。要想使高中生物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笔者认为只有在教师真正了解生物教学的基础上,才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良好的教学模式,最终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2.改进课程设计,提高实际授课效率。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于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为了使高中生物教学更有效,教师应该遵从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安排上以学生为主,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项目的规划,从而使高中生物课堂更吸引学生,使学生更享受课堂。
3.关注学生自身,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自新课改以来,教学过程一直倾向于学生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作为一门探究性的学科,其在发展过程中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从而让学生在不断探索过程中提升高中生物学习的成绩。具体实践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课堂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授课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课业成绩,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只是机械地增加练习题的难度,导致学生只会做题及应付考试,对于生物学习热情不高,最终导致学生不理解生物学所传授知识的内涵。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乐趣,这样就能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更主动。
(2)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构建,对于很多生物课本上的概念并未完全理解,他们很难通过课本与教师领悟到所讲知识点的精髓。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因为其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观摩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身实践学习知识。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还能让学生对于生物学的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及运用都有一定的好处。
(3)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探究
自新课改以来,高中生物教学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学核心目标。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生物学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尽可能大的自由,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最终总结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脂肪的鉴定》这一部分,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后,让学生查阅资料,独立进行染色、制作装片、镜检、鉴定等步骤。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就能有自身的体会,就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4)采取有效的新教学方式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随之诞生很多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实际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结合自身需要采取某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从而使自身教学过程更高效。
例如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是,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给学生准备视频进行课程演示及揭示这一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关系。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有清楚的把握。在采取这种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在利用这一方式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
三、结语
生物是一门探究的学科,为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水平,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生物教学的内涵,改进课程的设计,并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就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教学反思,这样就能使教学达到较高的水平,为学生对于生物世界的探索插上翅膀。
参考文献:
一、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目标
1.生物知识目标。生物知识素养内容包含与人类现代生活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以及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基础性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生物学知识,还有生物学方法论知识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2.生物能力目标。生物能力素养中既有进行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观察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实践活动能力,更有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或自主学习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生物学知识的首要步骤。科学研究中问题的提出和假设是通过仔细观察产生的,结论也是从实验过程中精细、系统的观察获得的,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各种生物学实践活动需要大量的观察与分析。观察为各种思维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生物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正确客观而敏锐的观察力的培养。
(2)实验研究能力。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生物学实验是验证和获取生物学知识、技能,发展思维力的重要手段。生物学实验能力包括:从实验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实验技能整体化运用的能力,具有运用实验寻求解答的能力。
(3)实践活动能力。实践活动能力主要是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与自然界生活、工农业生产、医学及各种社会实践联系的能力。包括:能正确地把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知识运用于现代生产生活、实验中去,特别关注传统知识的现代拓展。如分析解释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中的应用;更强的实践能力还表现在能将中学的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到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如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物理、化学、地理与数学等多学科的简单综合性知识,共同解决环境治理、能量开发利用、生物种群分布等问题。
(4)探究性学习的能力。生物学的各种观察、实验、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分析、比较、判断与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也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基础。探究式学习的过程离不开大量的观察、实验、调查研究及各种思维活动,是知识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的训练,是多种能力整体性运用的创新活动。在培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实践活动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当今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3.思想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在生物科学的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经常渗透思想情感及价值观的教育,这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如,在知识与能力培养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热爱生物科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与人合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等。
二、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原则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因而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所以,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中心,精心设计能引起每个学生思索的问题,学生有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才能主动探索,才能在问题探索中培养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概念、原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全面性原则。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生物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传统的生物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授受,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构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科学教育体系。
2.全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生物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现在高中生物课程的设计也使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样化需求成为可能。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必修模块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选修模块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3.基础性原则。知识是发展能力的载体。知识性内容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相关性越高,实现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时效性就越长久,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就越大。生物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特点,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关的教学内容,忌盲目拔高,避免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4.时代性原则。生物学教学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反映当今社会、经济和生物科技的关系。植物组织细胞离体培养、试管婴儿、克隆、基因工程技术合成胰岛素、干扰素、酶工程的应用、分子探针的应用、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已经或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生物教学应引入这些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关心又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结合教材的基本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新课程;生物;有效课堂教学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生物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核心目标是要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日益成为教育界所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职业高中生物教学在新课改过程中、时间紧、学习内容多,有效课堂教学就显得更加迫切。笔者结合自己从事职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职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
有人拍了一张职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图片,图片上有的学生露出的是麻木的表情,有的学生露出的是痛苦的表情,有的学生睡得很深,有的学生低头看自己的书做自己的事,甚至连听课的老师大多都快坚持不住了,或转向窗外看风景,或闭目养神,或面无表情地坐着。而上课的教师则仍在滔滔不绝,显然,他已沉浸在或陶醉于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而无暇顾及他人。
调查发现,职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不少于半数的学生对生物课表示不喜欢或没感觉的学生数竞占到;有奖金一半学生认为生物课堂是沉闷的或自由散漫的学生数。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失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
2. 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2.1 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教育文献中,引起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方面,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即有效益)。有效教学可以说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关注学生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2.2 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施教,效果则可能会截然不同,其差异的关键在于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提倡有效教学更有重要的意义。
3.选择适合职高学生的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3.1 教师有效备课
备课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教师而言,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一旦教师要想上好课,就必须要备好课,于是,有效备课自然而然成了有效教学的前提。
有效备课首先要备好学生。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教学是否有效,要反映在学生学习的绩效上来。教师要上好课,就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包括已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要预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预设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这样,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启发诱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确地把握难易与详略,恰当选用教学手段与方法。例如,笔者通过前些年的教学,了解到我们学校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对于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形态、数量变化不容易搞清楚,细心下来思考,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教材在细胞核部分只提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而并没有详细的将DNA和蛋白质是如何构成染色体的,只讲到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内同一种物质分别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而并没有详细地讲他们是如何进行形态变化的,如果教师在这个地方不引起重视,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有丝分裂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后面减数分裂和遗传部分的学习。因此,经过认真思考后,决定在讲解细胞核的时候就明确的告诉学生: DNA和蛋白质到底如何来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染色质和染色体到底是如何转化的?让学生明白,染色质有两大特点,一是进入分裂期后形态会发生变化,二是可以在分分裂间期会进行复制。学生弄懂了一条染色质的变化后,到真正学习有丝分裂的时候,涉及到细胞内多条染色质的变化的时候只需要举一反三的进行理解就可以了。通过这样,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秩序调整,就容易多了。
3.2 让生物学习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进行
职业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中有些教学内容专业性较强,而且颇为抽象,如果仅凭教师的口授学生有时难以理解。而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文本的同时,还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让抽象的生物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实现了远近、快慢、大小以及虚实之间的转换,增强了教学效果。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要真正为教学内容服务,多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要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想接近。如,教学《反射和反射弧》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不但可以做到图文并茂,而且还能用相关的视频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了解教学内容。
3.3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使学生直接参与质疑问难,探索释疑,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学习过程便是研究过程、创新过程,也是收获过程。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由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由注重学习系统化知识向注重学习生活化、整合化的知识转变;由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接受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与建构转变;由注重个体学习进步向个体学习集体协作并重转变;由注重统一标准向关注个体差异转变。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的探究学习能够适应这一要求,应该成为生物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学习方式。
【关键词】高中生物;精讲巧练
走进新课标,首先要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握其核心思想,进而在教学中采取丰富而有效地教学方式,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每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新课标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从理念到目标、从实施到评价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也给我们提出了更新的目标、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
一、“生物科学素养” 的核心理念
“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出可以说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是围绕“生物科学素养”展开的,都是为了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现在的生物科学素养较之以前的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有了本质的区别,原大纲中的目标强调对生物学知识的撑握,注重学科本身的知识性、系统性,而新课标中的生物科学素养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加强了人对环境的认识、理解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 、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基粒、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④基粒、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识规律和大脑活动规律。
三、精讲巧练,解决好教与学的矛盾
课本是教学之本,学生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课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寻找答案,培养其自学能力。但教师的讲授时间也相应缩短,教学任务难于完成,这与学生自学的时间的矛盾也就更加突出。这一矛盾解决不好,课堂自学的指导也就无法开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调查研究,我觉得要解决好教与学的矛盾,首先教师要真正明确开展课堂自学是为了教会学生怎样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其次是要深入分析大纲和教材,列出章节精讲的内容和必讲的重点和难点,将讲全讲细改为讲准讲精,给学生留下较充裕的自学时间。如“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一课,内容丰富,学生感兴趣,但内涵复杂,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七个小组,分别研究一种细胞器,通过阅读,小组讨论研究进行自学,教师只作启发引导,这样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四、精心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在教学中,不论采用怎样的阅读方法,总要先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首先,可以指导探索发掘课文内容的方向;其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思考得出正确答案;再次,可以促使学生发现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内驱力,使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境界。
例如“光合作用的发现”一课中,前人做过很多实验,在学习“恩吉尔曼的水绵实验”时,先投影出示准备好的问题①选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有什么好处;②为什么选用黑暗没有空气的环境;③为什么先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而后又让水绵完全暴光;④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并要求能简要回答每个问题,然后用较少的时间提问归纳,这样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有了完成课堂练习的时间。
五、检查评价,激发自学热情,提高自学能力
通过课堂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如单有自学布置而没有检查,自学就无法落实,而有检查没有评价也会打击学生自学的热情。在教学中,对一些较易混淆的概念和较难懂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再由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并当场给予评价,对回答好的予以鼓励。同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多指导如何区分重点,如何进行归纳分析等,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充分肯定优点,以激发其自学的信心和兴趣,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当然对学生课堂自学的指导,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从点滴的教学做起,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