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质灾害信息化建设

地质灾害信息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质灾害信息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质灾害信息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四川省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bility Sichuan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s lack, th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further perfecte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echnical support unit, recommendation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carry out research, relevant standards to establish monitoring institution building, staffing and structure, funding and equipment support, business premise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curity measures, policie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efficiency, speed up the preven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ten County construction pace", provide a solid guarante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ur province the management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geological disaster to a higher level,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geological hazards;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apacity building; Sichuan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TU761

四川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提高技术支撑与服务能力,对提升各级政府地质环境管理决策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根据已完成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全省有174个县(市、区)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目前,还有 90 个县(市、区)尚未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监测及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机构。同时,地质灾害监测属艰苦行业,加之政策、环境等因素,近年来,已建的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困难。特别是广大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力量更显薄弱,严重影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旦临灾,严重影响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的群测群防以及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处置。

1.2 专业应急装备欠缺

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我省已建的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在装备设备上不能完全满足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市(州)及县(市、区)级基层站,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调查、应急抢险及应急处置能力明显不足;加之地质灾害本身一般发生在山区、峡谷地带,交通、通讯困难,大部分基层监测站还普遍缺乏应急抢险救灾车辆及装备,不能满足应急调查与处置快速、及时的要求,影响政府救灾决策。

1.3 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不完善

目前,省内各部门、地区、行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网络视频通讯以及突发地质灾害远程应急会商系统建设等需进一步加强,地质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起步状态,跟不上电子政务及信息化服务的步伐,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卫星应急通讯系统、无人机遥测等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手段还未能充分应用到实践中,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精准度还有待大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现场快速反应、信息畅通,影响管理决策。

1.4 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欠缺

受汶川特大地震及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的影响,传统的地质灾害调查、勘查、评价预测和防治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我省防灾工作的需要,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应急管理基础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以及应急领域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显得十分迫切。

1.5 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不够

受地方财力限制,各级政府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以及防灾避险知识的宣传普及、应急演练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仍显不足,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偏远山区群众识灾、防灾、避灾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不足,亟待加强防灾避险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适时组织开展防灾避险应急演练。

1.6 经费保障程度差

目前,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工作经费保障差别较大,尤其是市(州)及县(市、区)级站,既有全额拨款、差额补助、自收自支的,甚至有近40%县(市、区)级监测站未明确经费来源。同时,受地方财力所限,目前我省仍有大部分县(市、区)级政府未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基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及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度低,影响了防灾减灾工作成效。

2 对策与措施

根据震后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建议紧紧抓住各级“十二五”规划和发展的有利时期,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省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步伐,同时,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及有条件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政府提高监测站建设标准,力争在“十二五”末基本形成体系完备、机构健全、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装备先进、反应及时、处置有力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提升我省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1 完善机构、配齐队伍

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健全各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落实队伍编制,抓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确保技术力量和水平,优化公平竞争及良性发展环境。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防灾形势,建议:省级监测站应不少于1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应不低于80%,高级技术人员应不少于20%,市(州)级站应不少于10人,专业技术人员应不低于80%,县(市、区)级站应不低于3人。

2.2 加大经费投入和保障力度

保障经费来源、加大经费投入是确保我省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建设、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保障。各地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应列入各级人民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经济发达地区提高保障标准。

2.3 加强基地与装备建设

重点加强省级和市(州)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初步建成省、市(州)地质灾害远程应急会商系统以及视频通讯平台,逐步完善市(州)、县(市、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办公场地以及应急车辆、应急通讯、办公设备的配置。

省级站在现有装备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省级远程应急会商指挥中心系统的建设,加快全省应急会商指挥系统网络集成和无人遥测飞机装备及技术人员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市(州)级站配备应急抢险车、卫星电话以及数码摄像照相机、便携式手提电脑和打印传真机等应急装备,并配备与省级站联通的远程应急会商系统以及单兵系统和应急动力保障设备;县(市、区)级站配备应急调查车辆、卫星电话以及相应的应急装备,同时保障必要地办公场地、设备及网络配置。

2.4 加强信息化建设

全省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和基础网络建设,以电子政务、网络数据中心、信息中心以及专业平台建设为依托。各级监测站的信息建设应当适应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强信息网络硬件和软件建设,努力提高各级监测站信息化服务水平。

2.5 加强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

建议用一到两年时间,完成一轮监测站在岗人员的专业技术及业务培训。充分依靠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单位的专业优势,利用宣传培训、应急演练等形式,切实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场镇、学校、厂矿、聚居点及在建工程等人口集中地群众识灾、防灾、避险知识的宣传培训。积极探索防灾知识进课堂。

2.6 加强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与社会资金投入,多渠道加大筹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鼓励和支持在应急领域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3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水平,是完善我省地质环境管理体系,确保各级政府提高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决策水平和效率的先决条件。通过对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对策及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 肖常贵.进一步加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的建议[J].浙江国土资源.2012(01)

地质灾害信息化建设范文第2篇

        无

        (1)幸福感首先是安全感——新年漫谈地质灾害防治 黎松峭

        专题

        (6)生命至上——强化“生命工程”筑牢民生“护坡”——202年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览 黎俊彦 覃祚友 玉莹莹

        无

        (9)情系群众 击地灾——广西资源县两水乡对门山滑坡抢险救灾工作纪实 黎俊彦 陶琦 李强 侯艳波

        (11)打造“生命屏障”和“致富通道”——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地质灾害治理和管理工作侧记 陶琦 邓龙禄 梁朝标 崔如军

        专题

        (14)打造“五大平台”建设美丽广西——广西国土资源厅部署2013年工作 陶琦

        (16)30年的防灾坚守“在广西重大地灾点肯定见到他”——记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王举平 李烈干 黄惠民 贺红梅

        无

        (18)使命在肩自担当——记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桂林站站长姜明义 满兴贤 姚元富 肖吉贵

        专题

        (21)生命之舟: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着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无

        无

        (24)加强防灾减灾国际合作势在必行 杨亚非

        (26)抓住重点,从容应对灾害 秦光荣

        法律

        (28)细化落实条例规定 加快推进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解读 满兴贤

        (30)网上竞得采矿权资格是否即获采矿权? 杨海翔 李莹

        探索

        (32)容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黄天能 彭定新

        (36)arcmap环境下实现面状要素界址点坐标的智能标注 赖权有 魏小武

        (40)大新县弄屯铅锌矿区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黄海景

        (42)章丘市垛庄镇一带泥石流遥感解译 王凤华

        (45)广西土地整理工作之我见 农兆云

        欣赏

        (47)水斧神工·探险乐园——广西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 陶琦

        (52)南宁名树园,仙境般的景色 黄云清

        (56)风雨人生桥来度 蒙飞

        (59)解密生物大灭绝——广西蓬莱滩“金钉子”发现确立纪实 陈国章

        动态

        (61)一个偏远山区县的信息化之路——广西融水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纪略 陈国章 黄尚宁 张燕娜

        (63)让行政效能在阳光下提升——百色市国土资源局在全区率先推行“审管分离”制度纪实 韦庆斌 符瑞香

        (65)梧州:多举措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唐娟

        (65)全州: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唐柏林

        (65)玉林:反腐介廉建设

实现“三覆盖” 雷强

        (66)田林:着力打造“民生国土” 陆文宝

        (66)扶绥:“五大专项工作”推进国土测绘管理工作 黎家宁 淡石凤

        (67)临沂:扎实推进民生国土建设 无

        (67)通辽:多措并举保护耕地 无

        (68)嘉定:领先一步助推招商引资工作 无

        (68)鞍山:“三个渠道”强化便民服务 无

        (68)卓资:“四坚持四突出”强化队伍建设 无

地质灾害信息化建设范文第3篇

要做好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就必须先了解地质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的分类一般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从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自然变异引起的地质灾害,称为自然地质灾害;另一类是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称为人为地质灾害。如果从地质环境或者地质破坏的速度上划分,可以分为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和缓慢性的地质灾害。突发性的地质灾害也即是人们常说的狭义的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缓慢性的地质灾害又称为环境地质灾害,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地质灾害的成因

1.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和采掘的不规范性,部分开采工人的安全意识淡薄,使他们在开采时,存在不合理或违规的开采现象,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过度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导致人为地不合理开采,对安全工作不予重视,预留的矿柱较少,长时间的不规范开采造成应力失稳,形成采空区坍塌、山体开裂等,继而发生山体崩塌滑坡。

2.在河流断面上大量修建的水利工程、山区水库和拦水坝,使下游河段的水体发生了变化,当特殊原因诱发堤坝决堤时,会引起严重的地质灾害,如:泥石流、两侧山体滑坡等,造成地质灾害发生和水土流失,另外,拦水坝的渗漏和水土的流失,增加了土地的浸润和软化作用,也导致了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3.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资源逐渐稀缺,人们不断地开挖边坡和依山建房,政府大量的修建公路,形成了人工高陡切坡,当应力失稳时,极易诱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4.由于人们对环境的无节制破坏行为,导致了地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大量的砍伐树木、放炮采石、破坏植被,从而严重破坏了稳定的生态环境,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耕地的沙漠化速度加快,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关于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1.加强地质灾害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地质灾害工作的宣传力度,强化人们对于地质灾害的普遍认识,明确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强化灾害意识,确保在地质灾害来临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应对灾害风险,从而不至于惊慌失措。管理人员和人民群众都要正确认识到地质灾害的不可预见性,强化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使之能够在地质灾害来临时主动应对风险。例如:可以村为单位,开展地质灾害的知识讲座、组织广播电视讲座等,对人们大力宣传地质灾害知识,培养全体人民的灾害意识,在不同的地方制作地质灾害教育宣传栏,从而保证做到在地质灾害来临前做好预防,在灾害中从容应对,在灾害发生后能够积极自救,提高生存能力,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过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对灾害能够更加重视,做到居安思危,增强防灾的意识。

2.建立地质灾害有效科学的预警系统:建立有效科学的预警系统,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通过对不同地区地质灾害情况的分析,建立起适合当地情况的完善的地质灾害防范制度和应急预案,并通过上传下达,层层落实,确保每个环节都安排具体人员负责。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地对地质灾害进行适时监控,定期一些关于地质灾害的宏观变化信息,增加工作人员对地质灾害的把握程度,从而采取有效的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同时还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起地质灾害防范的电子网络平台,这已经逐步成为加强地质灾害防范的重要手段,在这种网络平台中,可以将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情况及时汇报到相关部门,从而为该地区提出有效地灾害防范措施,提高地质灾害防范的及时有效性。这能够迅速地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覆盖整个地区,全部聚集到这个监控空间中,并在地质灾害防范过程中实行动态监测,做好灾害防范措施,尽可能地规避风险。

3.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要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效果,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需要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制定一套完善而又规范的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必须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规范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资金、预算和管理,建立严格的审批和监督制度。(2)规范职能,加强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确保各部门人员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做好本职工作和行使职能。另一方面,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管理工作,需要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掌握地质灾害在一定区域内发生变化的规律,找出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和危险区域,并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配置与地质灾害管理相适应的软、硬件设施。作为上级主管部门,要与地方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共同提出解决办法,在政策上给下级部门创造条件,使地质灾害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更快的发展,使之方便管理,提高效率,在管理中,对于地质灾害情况复杂的区域,要做到24小时监控,重点管理。

4.因地制宜加强综合防治工作: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过程中,除了提高人民的安全意识,建立对于地质灾害的有效科学的预测系统和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因地制宜地加强综合防治工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政府要积极行动起来,鼓励和带动村民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护好水土资源,尽量减少水土资源的流失,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需要科学管理,整体规划,边采边治,杜绝盲目开采。另一方面,在建造水利工程的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渠道的渗漏和水土的流失,减轻土地的浸润和软化作用,从根本上杜绝此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更主要的是,各地要依据实际情况,加大已有应急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工作,从资金、技术、人才上予以重点扶持,将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去安排,去规划,去治理,一切以围绕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的优化为基本出发点,合理布局,综合整治。另外,要建立一支有力的快速救援队,对灾区提供及时的帮助,最大程度的减少灾害的损失,同时,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使灾民在众人的帮助下,尽快脱离险境,水利的恢复生产和正常的生活。#p#分页标题#e#

地质灾害信息化建设范文第4篇

一、全市水利化建设基本情况

(一)全市水利信息化工作情况介绍

2、分步建设,各负其责,应用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绩。市有关部门按照分步建设,各负其责的指导思想,在防汛抗旱信息化、水利政务信息化、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行业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开展了水利信息化工作,并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受益。

3、按照**市水利局领导大力宣传**市水利和实施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我局于200*年*月开通了**市水利局公共信息网(网址:suiliju.cn)作为我局对外宣传和实施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每日更新信息,运行1年多来充分发挥了网络宣传的作用。与此同时,全局15个直属单位和全市40个区县水利局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均建立了当地的水利公共信息网,此项工作的实施,不仅在公众信息网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而且有效提高了**市水利局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

(二)**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情况

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尚未正式启动之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针对**市洪涝和地质灾害频繁,春旱、夏旱、伏旱严重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了"**市沿江城市防洪预警自动测报系统,并开始发挥效益。

地质灾害信息化建设范文第5篇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土地管理工作

一是耕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做好省级投资庙首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工程施工的监督指导工作,项目工程已经结束,实现了新增耕地17.43公顷的目标,待省厅验收。总投资1666.6万元、可新增耕地38.34公顷的国家投资三溪等两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已获批准,积极开展了项目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巩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成果,强化保护责任,投资4万元增设了7块砖混结构的大型固定农保标牌。同时,通过积极努力,省国土厅已拨付100万元灾毁耕地复垦资金,用于“7·10”洪灾造成的水毁耕地的复垦。

二是坚决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严格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规范完善了工业用地招拍挂和经济园区入园企业供地程序。共挂牌出让4宗土地,面积5.54亩,总价款172.5万元;拍卖出让2宗土地,面积14.57亩,总价款669.1万元,其中三溪镇原双河乡政府土地拍卖开我县乡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之先河,对进一步规范乡镇国有土地市场意义深远。

三是深入开展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认真开展了三溪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权属调查和外业测量成果待市局检查验收。把好土地登记关,严格落实“五不登记”,共办理国有土地登记发证408宗,面积233.87亩,集体土地登记发证49宗,面积9.75亩,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9宗,面积122.07亩,上缴县政府土地出让金389.16万元。

四是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成果通过了省国土厅验收。积极做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的各项前期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拟订了第二次土地大调查方案及经费预算方案,为全面启动打下良好基础。

五是研究制定了《xx县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报经县政府批转实施,为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政策依据。

六是积极做好各类建设用地报批工作。共组织上报省、市政府五个批次城、镇、村建设用地,面积45.84公顷,其中耕地7.8公顷,为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重点工程提供了用地保障。共上报县政府审批农民个人建房一个批次,面积1.53公顷。

(二)地矿管理工作

一是受理采矿权申请6件(其中延续采矿登记4件,变更采矿登记2件),收取采矿权价款33.97万元,采矿权使用费0.33万元。

二是制定下发了《关于按季申报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的通知》,改进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工作方式,确保按季足额入库,共征收资补费24.28万元。

三是“7·10”洪灾后,通过主动汇报,积极争取,省国土厅拨付我县30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为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经费支持。

四是编制了《2007年xx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积极督促指导版书、俞村两个乡镇做好地质灾害点搬迁避让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措施。为确保县政府下达给我局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年初,将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了认真细致地细化分解,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落实措施,明确工作重点和完成期限,确定分管领导和责任股室。要求各股室各负其责,积极配合,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同时,按季度对主要工作作出安排,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限要求,确定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和具体责任人,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服务“两区”开发建设。今年是我县加快推进新城区和开发区建设年,我局尽职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地服务于“两区”开发建设。一是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超前谋划开发建设过程中所要涉及的具体工作,积极为“两区”开发建设出谋划策,提出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二是抽调精干业务力量到“两区”建设指挥部工作,全力以赴地参与开发建设的各项工作,主动向上争取政策支持,认真做好土地测绘勘界,切实做到“人员有落实、政策有依据、技术有保障”。三是严格依法按程序、按规范做好土地征收工作。完善征地程序,规范征地行为,提高征地工作透明度,与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对被征地农民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争取他们对“两区”建设的理解与支持,确保“两区”建设顺利进行。共完成城东区710.6亩的征地勘界任务。

(三)认真开展国土资源执法检查和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根据省、市主管部门关于开展国土资源执法检查和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及时组织成立了由县国土局、监察局组成的执法检查工作领导组,结合实际研究下发了具体工作方案,召开了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执法检查工作。根据执法检查的要求,对贯彻落实国务院两个文件精神、继续深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等工作情况认真地开展自查自纠,进行全面清理。通过检查发现,期间我县共发生违法违规、未批先建的占地行为3起,涉及违法违规占地总面积为8.5亩(其中水田5.3亩,旱地0.6亩,其他2.6亩),对3起土地违法行为进行了依法处理。根据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的要求,对2005年1月1日以来,“以租代征”、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工业用地规模、未批先用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逐一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共清查出“以租代征”行为8起,面积28.75亩,未批先建行为2起,面积8.99亩。

(四)国土资源和执法监察工作进一步加强。确定专人负责工作,针对群众反映的有关土地问题进行认真地调查处理,并及时给予书面答复,从源头上制止了群访、重复访事件的发生。共收到来信33件,来访20起,全部得到处理和妥善解决。同时,进一步加大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力度,建立和完善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对开展巡查的主体、对象、时间以及台帐的建立都作了明确要求。组建了一支责任心强、办事公道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村级信息员队伍,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国土资源信息网络。通过巡查,共发现违法用地10起,面积37.74亩,全部及时制止;拆除建筑物3宗,退还土地2.6亩,没收非法所得8万元。

(五)深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巩固整顿规范工作成果,将整治与矿业权市场建设结合起来,与公安、安监等部门到各矿山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继续打击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协助安监部门做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对全县窑厂、河道采砂和洗砂情况进行了全面地调查摸底;对白地镇洪川村庄坞石煤矿矿区范围及周边区域乱采滥挖矿石的行为进行了调查,并下发《关于严格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的通告》;对蔡家桥镇三合村无证开采行为给予了及时制止。共取缔无证开采3起,整合兼并矿山2个,制止乱采乱挖2起,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了正常的矿业秩序。

(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继续加强。编制下发了《2007年xx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坚持完善了县领导与局领导地质灾害防治包片负责制。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3处省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汛前调查,提出具体防治意见,对17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巡查,指导监测人记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记录本》。指导协助各乡镇政府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发放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宣传资料。同时,督促版书乡政府加快白杨岭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避让工作进度,将工作重点由“重建促拆”转为“重拆促建”,实行工程进度“十天一报”制度,目前搬迁工程已接近尾声。积极协助开展了俞村乡凫阳村下周家危险点的搬迁避让工作,成立了搬迁工作领导组,完成了安置区的征地、场地平整和宅基地到户工作,目前安置区已动工建房20户。

(七)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有声有色。在“3·19”矿产资源宣传日、安全生产月,“6·25”全国土地日期间,丰富宣传内容,拓宽宣传渠道,将宣传面向基层,深入到群众,以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材料、发送手机短信、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的国土资源保护意识。

(八)干部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完成了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加强基层国土所规范化建设。全县设置5个跨乡镇的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0名,新设置的5个中心所于2月份正式挂牌。二是年初对全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了封闭式集中教育培训,培训以加强品德修养和提高业务能力为重点,注重操作性、新颖性和实用性,通过培训,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以“讲规矩,抓落实”为主题,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专项学习教育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四是从充实信息内容、加快信息更新频率、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网站建设,局网站建设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的好评,被国土资源部评为2006年度县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示范单位”。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形势发展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工作力度还需加大,盘活存量土地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耕地和矿产资源的保护任务仍然艰巨,依法行政和执法监察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观念还需进一步深化,粗放型利用土地仍然存在;四是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仍需加强,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避让工作进度还要加快;五是城镇地籍数据库、基准地价更新等基础业务建设还要加强;六是基层国土所的办公条件仍很简陋,工作经费十分紧张。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08年工作思路

2008年,我局工作将紧扣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市国土局的工作部署,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职能、改进作风,切实履行好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责,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资源保障和优质高效的服务,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当好参谋,献计献策,加强协调,加大力度,积极服务“两区”开发建设。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优先考虑全县经济建设中重点建设项目和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建设用地需求,切实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要。

二、切实抓好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严格依照规划把好项目用地预审关。加强农村宅基地规范化管理,积极申报白杨岭等地质灾害搬迁点建设用地置换项目。

三、进一步强化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健全完善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网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维护好保护标牌,确保保护标牌的完整性。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提升基本农田科学管理水平。

四、大力推进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完成庙首土地整理项目工程验收;按要求认真做好国家投资三溪等两乡(镇)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的监督指导,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积极开展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工作,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监管和协调,完成“7.10”水毁农田的复垦工作。

五、积极争取省厅和市局的支持,完成城镇地籍数据库和三溪中心镇地籍数据库,扎实开展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工作。

六、深入贯彻《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进一步规范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和经济园区入园企业供地程序,优质高效规范地做好入园企业的供地工作。认真做好城东区已开发土地的公开出让工作。

七、巩固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活动成果,进一步完善城建国土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动态巡查和案件查处工作力度,为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健全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员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培训,切实发挥信息员的作用。

八、全面完成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规范的各项任务。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加强矿业权出让管理,规范矿业权出让行为。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储量动态监测,按季足额征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积极配合做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