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建园林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古典园林;景观;现代园林设计
在国内,古典园林理论已发展成为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品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认为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另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快捷方式,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同时融汇贯通,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一、我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我国古典园林中耐人寻味的园林境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成就的。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的古典建筑和园林设计,天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合一代表人与自然本是同根同源的,不可分割的。
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借助于假山、奇石、幽径、流水营造出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境界。园林中的建筑物常见有亭、台、楼、榭、阁等,房屋之间用长廊贯通,假山、石头、流水则配合建筑物组成富于韵律美的园景。和西方园林不同的是,中国园林设计含蓄抒情,它不象西方园林一目了然,而是以曲为贵,强调移步换景之妙。园林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景中带画,耐人寻味,平静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收敛,无论是大园子还是小园子,都变化无穷,各有特色。
著名的皇家园林——北京的北海,早上金代,这里建立金中都时,就已经在玉华岛上建造离宫了。现在的北海基本上是明清时期的形态。北海多建园中园,如画舫斋、静心斋等。这些小园子是江南庭院式园林的翻版,皇家园囿其实是取自江南私家园林和自然山水风景,除了北海,还有颐和园的昆明湖,取自杭州的西湖,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取自浙江嘉兴的南湖烟雨楼,还有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取自无锡寄畅园,所以曾有一说为“江南园林甲天下”。在经过皇家御用工匠之手后,园林都处理的很具有艺术特色。以画舫斋为例,其中古柯庭一处,采用对称和非对称相结合的手法,使室内和室外空间虚实相同,左右均衡,曲直互通,其建筑空间的营造手法和艺术情趣确有独到之处。
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借鉴
2.1造景元素——水景的应用
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景之一,中国古典园林水景在高度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技巧。水体的聚散、开合、收放、曲直极有章法,正所谓“收之成溪涧,放之为湖海”。此外,它还极其注重水体的配合组景,重在表现其静态美,动也是静中之动势。
现代景观中的水景处理,更多地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对水景动态美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动态水景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方面,现代景观设计大师们,已给我们做出了诸多精彩的示范。如著名的伊拉?凯勒水景广场,跌水为折线型错落排列,水瀑层层跌落,最终汇成十分壮观的大瀑布倾泻而下,水声轰鸣,艺术地再现了大自然中的壮丽水景,不失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经典之作。至于尺度巨大的水墙、水台阶,造型各异的音乐喷泉等,在我们的视野中更是随处可见。
2.2造景元素——山石的应用
山石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景之一,山石在园林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造景和实用两部分,可以与园林其他要素构成变化景致,弱化人工痕迹,增添自然情趣。
2.2.1深化园林意境
园林置石或使人感受到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或营造一种和谐氛围,满足人们渴望宁静,回归自然的愿望。
2.2.2点缀园林景色
山石与建筑相结合,可弱化建筑物僵硬的线条,使其复杂多变,常见的处理手法:踏跺、蹲配、抱角、镶隅、及粉壁置石。山石还常与植物组合配置,植物以柔和的线条弥补了山石冷若冰霜的气质。
2.2.3组织园林空间
利用山石组织空间具有自然和灵活的特点,还可与障景、对景、背景、框景、夹景结合使用。例如某些依山建筑的园林,常可部分地运用建筑、部分地利用较为陡峭的山坡或峭壁共同围合成较为封闭的庭院空间。即使无天然地形可资利用,也可借人工堆叠的山石作为界面而与建筑相配合共同形成庭院空间。
2.2.4作为水池的驳岸。
追求自然曲折作为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之一,几乎贯穿于造园手法的一切方面。例如园林中的水池,一般都取不规则的形状,不仅如此,连池岸处理也务求曲折而忌平直。为此,多以山石做成驳岸,或使山与池相结合而形成“山池”。以山石做成驳岸既可加固岸基,但尤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而呈各种犬牙交错的形式。这样,在水、陆之间就似乎有了一种过渡,而不致产生突然、生硬的感觉。驳岸处理一般遵循:转折要自然;石块的大小和形状应搭配巧妙;要大小相间,疏密有致,并具有不规则的节奏感等原则。
2.3造景元素——植物的应用
植物作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体现园林风格,代表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处理手法如山姿雄浑,苍松翠柏;水态轻盈,池中放莲;岸边植柳,柳间夹桃;悬崖峭壁倒挂藤本;窗前月下见梅花含笑,竹影摇曳;还有移竹当窗、槐荫当庭、栽梅绕屋等等,寄托了丰富的情感遐想,这些设计手法完全可以借鉴和发扬。另外,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芳香、声响、风韵之美成为观赏特性极为丰富的内容,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创造园林意境,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传统手法。如松、竹、梅的“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的“四君子”,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因此,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景观的设计主题和风格选择不同的植物,用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体现出不同的景观寓意。
2.4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与发扬除上述设计理念和手法外,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则是上述借鉴内容中最为重要的内涵部分。中国现代居住建筑风格要表达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意境”二字。传统的中国园林是文人造园,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诗画同源”的说法,都十分强调其中的意境,而中国古典园林更是诗画意境的延伸。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所有手法,包括空间、视线、植物、小品、水体等等都是为了表达各种意境,所表达的意境是造园的立意、主题、品种和情趣的集中体现。因此,现代中国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就是要在注重舒适、开放和生态的同时,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体现中国文化的神韵,以增强居住空间的艺术感,提高整个居住场所的文化品位。这种开放性的设计格局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营造中是比较普遍的,从本质上说,这种手法已经完全超越了古典园林的手法,或者说是借鉴了国外的造园手法。
三、结束语
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至今,中国古典园林的借鉴和运用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完全可以得到全新的诠释和发展。我们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在现代景观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因景生境,无所不在的人居美好环境将是景观设计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参考文献
[1]许启伟.论诗情画意在现代园林中的体现[J].新闻爱好者,2010,(3).
工程类别
收费率(%) 一般绿化工程 高级绿化工程 综合性园林古建工程
投资额(万美元)
----------------------------------------------------------------
小于50 5.5-6.0 7.5-8.0 9.5-10.0
50-200 5.5-4.5 7.5-6.5 9.5-8.5
200-500 5.5-3.5 6.5-5.5 8.5-7.5
500以上 3.5 3.5 7.5
----------------------------------------------------------------
注:
1.依据《北京市外资(合资、合作)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收费标准》[(96)首规办管字第48号]的规定。
2.工程设计收费,按工程概算的百分比收取。
3.民用工程项目,分别按方案设计20%,初步设计30%,施工图设计50%计算收费。
4.市政工程项目,分别按初步设计40%,施工图设计60%计算收费。
5.单独委托民用、市政方案设计工程项目,方案费按该项目工程设计费10%计取。
6.工程勘察费,根据工程工作量,采用定额收费办法。收费标准以国内收费标准为基础,乘以1.5的系数,工程测量收费,按国内标准乘以2.0系数。
关键词:教学改革;毕业设计;园林;设计竞赛
作者:夏春华,张雪莲.刘付东标(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00)
园林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4年最后1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综合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着诸多不足,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这一现状急需改进。
1当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检查考核松散教学单位缺乏具体的毕业设计工作规程、检查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或是检查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要求不规范、不具体,学生通常全都能通过毕业设计答辩。
1.2与毕业实习、择业冲突毕业设计工作真正完成的关键阶段是大四下半年,这时也是毕业实习、择业的关键期。而就业问题关乎学生毕业后的前途,学生就难免会对毕业设计工作产生敷衍的心态。
1.3指导教师力量薄弱由于教师资源短缺,青年指导教师又缺乏工程设计背景和专业实践经验,且其指导学生人数过多,再加上课程任务繁忙,指导时间有限。
1.4选题片面教育部毕业设计有关文件原则规定要遵守“一人一题”,这类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场所范围不宜过大,否则一人很难完成。而小型园林空间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限,难以充分体现专业的创新性。毕业设计选题多安排在大四上半年进行,与择业及考研时间冲突,学生对毕业设计选题采取应付态度,导致选题水平参差不齐,理论性题目多,结合实践少;选题陈旧或范围过窄,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高;或题目过大,学生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1.5毕业设计作品缺乏创新性毕业设计内容主要是以方案设计为主,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战经验,但通常是移植一些牵强附会的所谓概念、理念,独特性的设计内涵缺失。园林毕业设计成为工厂化的流水线作业方式,忽视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鲜有表现力强的创新性作品产生。
2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2.1构建信息化的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新模式——网络化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毕业设计全程监控体系,加强过程化管理,严格把握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确保毕业设计按要求完成。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包括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分配、毕业设计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指导与评阅、教师网上答辩、答辩小组记录管理及毕业设计成绩登记等环节。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工作采取网上动态审核形式进行,可提高管理质量与时效,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模式。
充分利用社会信息化服务平台,如QQ、微信及移动政务系统,组建包含教与学双方的即时通讯平台,及时毕业设计相关信息,学生能按时提供毕业设计材料,方便导师与管理监督人员评阅、审核,有利于师生交流,修改毕业设计方案与完善相关材料。毕业设计监督小组应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督导和检查,并及时提出问题和改进的具体措施[1]。
2.2强化毕业设计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要求
2.2.1选题。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要素之一,良好的选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前提条件。毕业设计选题建议早安排,毕业设计监督小组审核题目是否符合园林专业教学大纲对毕业设计的要求。选题的创新性是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条件,能体现设计者思维的独特之处,设计竞赛的主题能为毕业提供极富灵感来源的基石。
指导教师可针对专业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性专题研究。学生可结合毕业实习项目来考虑工程实践类的毕业设计题目,根据其不同的客观环境条件及设计深度要求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对于景观设计中空间类型、比例尺度、材料质感等实际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2]。
2.2.2入学导师制——选题提前的前提。由有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扩大导师制内涵,从新生入学时按照随机原则确定指导教师,在大学4年中给予学生充分全面的指导,有利于早启动毕业设计工作,这是毕业设计选题提前的前提条件,能使毕业生有更多时间投入毕业设计中,符合毕业设计过程所特有的“调研—分析—实践—解决”的专业特点,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也因此提前。确定导师的时间提前,可以使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题调研和案例分析,准备和积累毕业设计的素材,使学生较早进入角色。
2.2.3动态开题,统一汇报。在课外调研中,学生结合自己毕业设计选题,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成功的设计案例,通过网络管理,撰写并提交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制订毕业设计内容及进度安排,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可通过网络及时进行动态审查,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安排适当时间由学生统一汇报。
2.2.4期中“五一”定期检查。学生逐一介绍设计构思及成果,教师肯定其方案优点,明确指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建议学生突破固有的模式与惯性思维,使方案体现出创新性。在方案特色、实用性等方面,对设计竞赛或工程实践项目进行小结与评价,检查毕业设计的进度、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
2.2.5毕业设计“二次答辩”是高质量毕业设计成果的保障。园林专业设计答辩过程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采取“二次答辩”方式,能保证毕业设计成果评价的客观、科学合理。第1次答辩按指导教师小组组织进行,参加答辩的小组学生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地介绍毕业设计选题价值,方案概况、现状分析、设计思路、理念及方案可行性、创新性。答辩小组成员当场点评,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3],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方案。针对各小组所推荐的优秀与及格或不及格学生进行第2次专业性答辨,再加上从小组其他学生中随机抽取的若干名学生,组织专业性集体答辩。
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答辩的重点是考察学生调查与分析客观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园林毕业设计答辩的评分原则应体现在实用性和创新性及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方面,方案设计内容具有可实施性。创新性最能体现园林设计方案价值,只有设计出新颖的设计作品才能被评为优秀的毕业设计[4]。
3创建团队化的毕业设计平台——以大学生园林毕业设计竞赛为引领
以大学生园林毕业设计竞赛为引领,搭建一个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团队化的毕业设计平台,从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兼顾设计竞赛与工程实践内涵。
3.1组织“校园杯”大学生园林毕业设计竞赛大学生园林毕业设计竞赛的主题涉及的热门领域不断扩大,规划设计要求也不断提高,已不是过去注重艺术美感的阶段,已提高到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度,延伸到生态、环境、人文等诸多领域。大学生园林毕业设计竞赛的题目只确定大方向,参赛学生必须在理解内涵的前提下选择典型的实际场地,构思方案并寻找可行性的技术解决措施。竞赛本身体现出了更强的思想概念性和理论研究性创新性。
通过竞赛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只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才能较好地完成竞赛,在方案分析、讨论、协调中吸取队友的思想,找到项目实践问题所在,形成清晰的设计解决思路。
3.2园林毕业设计竞赛价值
3.2.1构建活跃的竞赛指导小组。根据现有的导师队伍组建“二人导师组”,打破早期固化的指导小组形式,以差异化组合带动活跃的竞赛氛围。学生在多位导师的思想碰撞中发散自己的思维,激发设计的灵感,使毕业设计成果展现出更鲜明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3.2.2借鉴毕业设计竞赛的主题。由参与指导毕业设计“2人导师组”的教师研讨,根据相关设计竞赛需求确定3~4个有实践价值和创新预期内容作为本届毕业设计的主题。由2位导师所带学生混合搭配确定3~4名学生为1个毕业设计竞赛小组,围绕所选毕业设计竞赛主题的内涵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必须理解毕业设计竞赛主题内涵后,再查阅大量资料,对选题进行论证[5]。
3.2.3突出毕业设计竞赛作品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园林毕业设计竞赛作品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参赛内容,极其重视设计的过程思考,强调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坚持概论与理论的创新,使毕业设计成果体现新方法与新思维,兼顾实用性与创新性。
从旅游活动分析,安宁十里桃园(仁寿山文化产业园曾用名)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自1 984年以来,每年四月桃花盛开之际,举办桃花旅游节,七月举办蟠桃会,安宁十里桃园也被评为全国十大桃花观赏基地之一,每年桃花节为期20天左右,游客量达五六十万人。虽然每年的主题不同,但是赏桃花仍是游客的必游项目之一。
劣势:目前作为每年桃花节的赏花主场地,由于场地局促,在承担节庆方面略有不足;桃花节期间人流大量涌入,高峰期可达每日1万-2万人,接待能力亟需提高;每年除桃花节和蟠桃会外,非节庆时间较长,由于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活动项目,以至于除餐饮外无其他消费带动,所以游客在园中逗留的时间较短。
机遇与挑战:力图加快安宁区仁寿山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发展,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尽快提升仁寿山文化产业园的旅游形象,整合现有的农家乐资源,将现有场地打造成仁寿山风景区的前客厅、形象脸,力争成为安宁区新时期的新风景。
基于此,安宁区生态建设管理局通过招标的形式对外进行方案征集,最终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园林院中标,并完成了从方案到施工图的全部工作。项目规划设计主要目的是在尽量保留桃林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对场地进行重新梳理,解决来此赏桃花、观桃花、游桃花、品鲜桃的游人与场地空间的矛盾。同时,兼顾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现有的农家乐资源,提升十里桃园的旅游形象。
项目总规划面积为66公顷,实施分期启动,一期优先开发的策略,但由于土地征收未果及其他项目用地的安排,对仁寿山文化产业园一期范围进行了位置调整和面积核定,最终一期面积为11.2公顷,现已完工投入使用。
整个项目从设计到实施经历了三年时间,在甲乙双方频繁的沟通中完成。因此项目的总体构思在不断的磨合和调整中形成,一期建设不是简单的割裂建设,需要全园考虑,又能独立成园,进行整合与调整、施工,最终于2013年11月竣工完成了仁寿山文化产业园一期的建设。
二、现状评估
(一)场地自然概况
设计区域地势平坦,交通可达性较好,以桃林和枣林为主要经济作物,园区内由西向东有灌溉渠流经,灌溉以黄河水提灌为主。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土壤属于灌耕土,适宜果树、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生长,是传统的农业耕作区,又处于非城市中心地带,无有害污染源及污染物。
(二)用地概况
根据《安宁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在区域的用地性质为风景旅游用地。
(三)可施工情况
场地东侧已建成明清仿古一条街,为农家乐提升改造一期工程,以仿古明清建筑风格为主;南侧明清御街正在施工建设中;北侧为仁寿山山体;西侧为预留土地。
(四)旅游发展
由于白凤桃主要的生产基地位于园区外的桃园,本区域主要以赏花、品果、休闲为主,每年桃花会有大量游人在此开展踏青活动,节庆活动游客接待量达几十万人,每年节庆以外的时间以农家乐经营为主,夏季提供品茶休息的场所。
三、规划设计基本思路与特色
仁寿山文化产业园一期景观营造,主要是将项目区域营造古典园林意境,塑造城市精品旅游品牌,创造一个体现本土品质的生态绿地示范区,使文化产业园区融于仁寿山景区的大环境之中,将仁寿山旅游景区打造为融“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为一体的城市旅游风景区。
(一)立足当地,植根现状
设计之初对现场进行详细踏勘,对于古树、枣树以及需要保留的设施做了详细标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现状古树的位置,尽量利用现状古树营造天然景点,避让古树形成路网、水系和节点进行有机设计,同时,又能借现状古树形成天然景观背景,与重要景观节点空间结合形成适室新景观,即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借景、障景、点景的手法来营造自然景观空间,同时,设计中延续园区历史文脉,将项目策划和园区设计相结合,景观工程和艺术结合,最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古典桃园休闲景观。
(二)古典园林意境营造
基于仁寿山文化产业园一期整体定位、仁寿山大景区古典园林空间氛围及周边已建明清古典建筑形式,将项目定位为明清时期的古典园林再现,可以说,明清时期最大的成就就是园林领域,所以园林空间的艺术体现尤为重要。在总体布局中,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力求以自然山水园的格局诠释十里桃园。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崇尚自然、诗情画意、蕴涵意境。张家骥在《中国造园论》中对中国古典园林这样定义: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为物质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展现了建筑与自然亲密无间的融合氛围、高度和谐统一的空间格局关系及将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最高审美境界。十里桃园一期设计紧扣中国古典园林主题,高度体现古典园林曲径通幽、灵活多变的空间格局,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门造“境”的艺术,整个一期空间力图打造成以水为魂,以路为脉,以建筑为生长点、局部零星点缀小品的中式古典园林。在项目中沿用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的艺术手法,通过山、石、亭、榭、花、木、水体等元素营建出有形的物境,在物境烘托基础上追求造园空间意境。同时,项目中充分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于一体,形成古朴典雅的园林艺术品。园区一期是整体项目的有机分割,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是整个项目先行启动的形象板块,所以设计中要优中选优,优中突特。 (三)在设计中融入桃主题的多元文化
仁寿山文化产业园的前身是十里桃园,主要展现桃文化,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将桃主题文化作为各个景点的点睛之笔也是设计的初衷。按照全园规划,一期建设的思路考虑,主要以策划与场地设计两种表达方式展现桃主题的多元文化,如福寿延年,情义满满。总体规划中将一期湖内中心岛定位为全园主题群岛之一的桃园结义主题岛,主推友情主题,在场地内设置挚友轩,主要提供老友相聚、新友相识的平台。如举办诗友会、摄友会、文友会等活动。同时在挚友轩隔水相望的位置设置琴台仙韵景点,与挚友轩互为对景,在挚友轩廊下小坐的游人闲谈之余,又能欣赏高山流水的意境,似伯牙与钟子期知音之感。其次,还可以增加一些人文景点,将桃主题文化及它的延伸文化各个侧面的精华加以展示。例如,在明清一条街和明清御街的中心花园间布置一个小巧而精致的园中园,充分展现着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游憩环境的一种情趣。在此形成一个闹中取静的闲暇休憩之所,在建成之后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福寿文化主题的书画展示或书友会。再次,在景观小品及场地设施中体现福寿文化元素,烘托园区桃主题文化的整体文化气氛。在园中的桃源桥、曲苑连音、琴台仙韵、义兰亭等景点中,广泛运用了桃园结义岛的中心主题思想,营造流水觅知音的空间感受。同时,在铺地、景墙、小品、桥梁等装饰细部都烙上了传统的桃花纹样或福寿文化主题元素,力图将主题文化打造尽善尽美。
四、设计要点
仁寿山产业文化园主要对全园的植被、水体、地形、园路场地、建筑设施五大园林要素进行综合设计。
(一)建筑设计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山水风景更讲究它的可居可游的参与性,因此建筑成为风景中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将建筑要素融入自然风景中,起到强调原有景观特征,增加景观变化的作用。建筑要素和自然要素的结合形成了总体的景观特征,即建筑、山、水之间形成典型的结构空间。在营造中式古典园林、学习古人造园精髓的同时,我们又与古典园林不同,古典园林提供的是达富贵人或是王侯将相使用的私家园林,提供少数人使用的园林空间,而当今古典园林空间主要是提供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游赏与使用,所以在设计中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在保留古典建筑风格及空间布局前提下,考虑各种人群的需求,以人的共性感受为出发点,进而满足所有人的舒适性与归属感。在布置景观和各类设施时,尽量减少私密的封闭景观建筑,在不影响整体风格的基础上以实用性为主,建筑多以亭廊轩榭为主,保持空间开敞性和通透性,将自然与建筑进行融合。在局部空间设置小型私密建筑,进而形成幽静与闲适的空间意境,这样就能满足不同使用人群不同的需求,这也是项目重点设计的亮点之处。在建筑风格方面,主要以明清建筑形式为主,在建筑外观上凸显其浑厚与稳重。正好与周边的明清古典建筑风格相统一,也符合仁寿山景区整体风格的塑造。
(二)铺装及小品设计
园林景观小品、铺装材料的选用要与场地已建成的明清建筑风格、色彩协调统一。通过精心设计,创造出整体统一大气、局部丰富活泼的宜人环境,突出景观设计的合理性、文化性和观赏性。
园区内次路和支路采用白麻、深灰色砌块砖与卵石搭配,色泽协调统一,材质富于变化,既印证了生态绿色主题,同时,位于路两侧搭配桃花状红色鹅卵石,既保证路面的平整,又增加了路面铺装细节,也映衬了桃花的主题概念。
园区内尽量减少小品设置,基本以建筑为主题设置一系列辅助小品营造空间氛围,或者设置特色小品坐凳等基础设置,满足游客休息之用。在小品元素选取上,重点体现桃主题文化的灵动与鲜活。色彩方面,硬质景观以白色、灰色调为主,搭配多彩植物和红色实体建筑,更能体现统一中求变化的整体氛围。以园中园景点的设计为例,在建筑中设置桥梁、宫灯、假山、叠石等小品来烘托园中园庭院的优雅与静谧,整体展现一个可观、可游、可读、可憩的特色场地。
园区内设置石拱桥,不仅突出拱的坚实性,同时,也能展现拱形的优美曲线形如玉带,态似彩虹的整体氛围,兼容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协调美的特征,具有华夏民族拱式建筑艺术的特征。
在水系处理上,主要通过自然驳岸与立式驳岸结合,增设叠石流水、丰富水岸步行空间等措施使整个湖面的景色形成一幅亦动亦静、有主有次的立体的水上画卷。
(三)植物
植物尽量选用乡土树种,适地适树;选择较为抗旱、抗风沙、抗污染的植物,便于日后的管护。同时,注重常绿、落叶植物的配比,合理配置植物花期,在保证四季景观观赏时间延长的原则下营造园林意境;尽量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充分保留现有桃树、李树,利用多赋草木以增加园林情趣与意境,更加呼应园区整体风格,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五、结语
仁寿山文化产业园一期设计是集最大化地利用现状场地、最深层地挖掘乡土文化、最优质地营造景观意境、最恰当地配置休闲方式于一身的园林设计。它既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肩负着为大众所广泛使用的重任,具有现代而广泛的意义,这就需要项目规划设计既要在文化上融合传统,又要在功能上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尤其是设计景点的文化内涵与景观载体的无缝连接,才能满足游人的审美习惯和使用习惯。如今,仁寿山文化产业园一期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整体效果得到了当地政府、人民的高度认可,也成为兰州市民和游客的一个新型旅游休闲目的地。众所周知,一个好作品的诞生是多方力量的汇聚。因此,在此感谢项目甲方安宁区生态建设管理局的大力支持,感谢甘肃省永靖古典建筑工程总公司严谨、认真的施工态度,感谢夜以继日投入在项目里的各位同事。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古建园林 修建 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投入与加大,各旅游地区也开始注重特色的修建。而古建园林的修建是各地追求的重点。它不但反映了当地文化特色,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古建园林工程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增加。因此,加强古建园林修建工程的造价管理,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建园林的特点
1.1 古建园林对自然环境有着特定的要求。
在我国各地区古建园林中,对自然环境有其特定的要求。如江南地区其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其古建园林幽静雅致,既生活在城市之中,又可享受山水林泉之乐。
1.2 古建园林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性。
园林之中的建筑,具有居住、游憩、娱乐、赏景与造景、理政,甚至举行宗教活动的功能。而古建园林更多加了其历史性。每个阶段的历史时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审美,也会有不同风格的建筑。
1.3 古建园林的教育性与传承性。
在我国古建园林中,它体现着我国古代特有特色,对我们认识历史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对我国历史文化有着传承性。古建园林的存在与修建,要保留其历史概念,不能因为后来的修建就将其历史性磨灭。
针对我国古建园林的特点,就对我们古建园林工程造成一定影响,也使得古建园林工程造价管理更加困难。
修建古建园林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前期决策阶段对造价管理工作的忽视。
与一般工程不同,古建园林的修建其意义在于保存和体现古建筑的历史、科学价值。因此,古建园林的前期造价管理工作对其整个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忽视了对前期决策造价管理,使得一些工程在施工到一半时由于对前期造价管理的不到位遇到一些问题,从而增加了项目整体费用,对施工单位造成影响。
2.2 设计阶段造价管理中的问题。
古建筑园林的修建工程是经过可行性研究批准后才能工作的,它的设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修建工作的质量和造价。但是由于古建园林修建工程的涉及面广,设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可是现在我国古建园林设计人员不能完全达到这种需求,也使得在设计阶段就对整个工程造价管理造成了隐患。
2.3 造价管理体制不健全。
就古建筑园林工程定额而言,按主编单位和管理权限分为:全国统一定额、行业统一定额、地区统一定额、企业定额、补充定额等,地区定额是由省定额站编制颁发在全省统一执行的,政府投资的市政工程又由政府颁发了市政定额,由于两部门的要求和掌握尺度不同,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发生矛盾,致使定额使用单位无所适从,有关主管部门难以仲裁。
2.4 主动控制古建园林工程造价意识不强。
在古建园林工程项目中事前主动控制小,事后被动控制多;重竣工结算,轻施工图预算;重大中型项目设计概算,轻一般小项目设计概算,有的建设项目既不编制,也不上报审批。对施工图预算缺乏审定方案和报批程序,削弱了工程造价承上启下的作用,并直接带来施工图预算与竣工结算之间相互脱节,不仅加大工作量形成重复劳动,而且给工程造价超投资限额提供了条件。
2.5 造价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在古建园林修建造价工作中,造价人员应参与工程实施过程的现场管理。但是由于造价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限制,在古建园林工程施工中,造价人员由于对施工现场的不注重,使得施工变更加多,返工浪费现象严重,使得工程造价管理不能到位。
3. 加强古建园林造价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决策阶段,对古建园林造价的管理。
在决策阶段,首先要着重史料的考证,看其是否具有保存和修复的意义,避免不必要的投入,增加项目成本。其次,要确定建筑的修建标准。合理的古建筑修建决定了修建的质量,关系着古建筑的造价。最后,要根据建筑规模和修建的措施合理编制投资估算,充分考虑修建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不利因素,使投资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
3.2加强设计人员的素质。
在古建筑园林修建中,设计人员要有非常丰富的设计经验,要对传承和发扬古建筑价值有强烈的责任感,做好古建筑园林遗迹的勘察调查工作,努力研究其历史,发掘与之相关的历史信息。设计人员要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实地勘察,进行必要的检测,掌握第一手资料,使在古建筑园林设计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从而为古建筑园林工作的造价管理工作做好铺垫。
3.3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如果还是维持以前的状况,只是满足于识图、计算、套定额、取费、计算总价等古建筑园林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状况,就不能满足当前建筑业必须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进行管理的新的要求。所以,对古建园林从业人员要进行及时的培训,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和再教育计划,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以及业务知识的更新教育,并严格监督,执行实施,使广大建筑领域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
3.4古建园林的修建要与实际相结合
在古建园林修建工程中,要结合工程的施工难点,并充分考虑到工程的社会重要性,在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中,重点介绍主体结构和装修工程施工方案。在管理方面,详细阐述施工组织保证体系、劳动力、机械的配备,以及工期、工程质量、安全与文明施工及总体协调管理的各种措施。要有丰富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带领多次紧密合作的施工管理人员进驻现场;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我公司将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连续考核,以确保本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从而确保造价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施工企业的利益。
3.5全面加强对成本的控制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古建园林工程项目成三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和班级经济核算等。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毒害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要使古建园林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在有效的控制之下。
3.6 加强对古建园林造价管理体系
在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的同时,建立统一、开放、平等的市场机制,打破关卡壁垒、行业垄断和地区保护主义。对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工程要一追到底,决不姑息,该用法律制裁的坚决制裁,决不手软,从法律角度震慑古建园林建设的相关人员。
总结
古建园林的工程造价管理比一般的工程造价管理更加复杂化,它关系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关系着对社会存在的意义。在施工中要加强造价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古建园林工程更好地发展,也可以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保存与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大勋.浅谈古建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J].民族建筑,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