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指导思想
依据《考试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和2007年高考试题的分析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实际,按照教研室下发的一轮复习指导意见进行有效的复习。
二、复习思路
1.扎扎实实做好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真正做到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
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强调的能力要求,第一条就是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落实基础知识方面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
(1)依据《考试大纲》《课程标准》确定基础知识点,根据教材章节按顺序梳理掌握。
(2)实施教学案教学。教师利用已有的材料,对本章节的知识加以整合,形成适合学生用的学案。
(3)实施单元内的小专题复习方法,提高应对高考的针对性。对每一个单元的内容,根据其特点,归纳概括出若干个小专题,在梳理专题知识点的基础上,做到一专题一训练,强化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实施模块式专题复习。在单元内小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实行仿高考命题形式的模块式大专题主干知识的系统归类复习方法。根据2007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学情、时事等方面的情况,确定若干个主干知识专题,归纳系统相关知识,并辅以专题练习,以便于以后高考考场上更能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5)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着重掌握好中外历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历史线索、历史阶段特征等。
(6)知道科学的学习和记忆方法,引导学生加强理解记忆、多进行尝试记忆,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效率。
(7)注意历史知识的系统整合:如同一时期中外、同一事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整合。
2.建立、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强系统、归纳和综合
高考既然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那就需要进行知识的系统和整合,进行知识的纵横联系。纵向联系就是在复习中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前后对比记忆;横向联系就是对于某一具体知识与发生于同一时代的同类事件相互比较。知识的内在联系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体系,对知识的理解要清楚明晰,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评价、意义、特点入手,进行定量性的分析,融会这些基本要素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单元内专题知识体系、模块专题知识体系、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就会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界限,使知识的综合成为可能。
3.准确把握历史概念,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是完整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强化对一些基本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特别是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概念。在知识的梳理过程中,加大对历史概念的复习和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知道这个概念的低水平上,要对概念的成因、内涵、外延、影响、作用、评价等全面深刻地把握;其次,在牢固系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概念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不可能在简单的历史背诵中获得,只能是在全面、系统、牢固、准确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思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
4.适度关注未列入《考试大纲》的内容、教材中的楷体字部分、注释、插图等
高考试题“超纲”现象几乎年年发生。为了从容应对这一现象,在高三复习中不能仅仅机械地、生硬地依据《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复习,要把《考试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社会热点问题科学地结合起来。除了认真落实掌握好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外,还要注意未列入范围的有关内容。
5.加强热点、焦点问题与历史知识的联系
加强热点、焦点问题与历史知识的联系,实际上就是要求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当今社会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和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评价。在梳理确定热点焦点问题时,既要注意与历史知识直接相关的,更要重视能与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联系起来的问题,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加强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发挥集体合力,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历史成绩
高三历史复习是在已经学习了初中和高中历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防止简单地进行历史知识的重复学习。正确的指导思想应当是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复习目标不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的死记硬背上,而是要集中力量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和知识结构关系密切的知识点,这才是高考的重点。如何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快速、高效地掌握这些内容,就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下面我来说说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中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在大约九个月的时间里,科学安排好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六个月进行一轮基础复习,以三本必修和一本选修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具体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要把握了历史框架,才能将零碎、无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清楚,最终实现理清重、难点,夯实基础。同时,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和技巧。第二阶段约二个月进行二轮专题复习,以归纳同类知识进行学科内综合复习,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拓展为重点,辅助于适量专题训练,进一步提高答题方法与技巧,以实现对一轮知识的巩固与拔高。第三轮约一个月进行综合冲刺复习,以查漏补缺,强化训练,注意跨学科综合、热点问题为重点。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检验复习效果是否理想的主要手段。
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的目标是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回归课本”。要全面阅读课本,做到事无巨细,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盲点和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章节训练,提高应用知识能力和解题方法与技巧。具体就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我们强调以下三点:
1.少量多次不间断的学习
必须保持每天持续不断的学习,不可一曝十寒,许多天不学习历史,将大量的学习内容集中在一两天突击完成。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在学习了新知识以后,遗忘速度最快的是学习的最初二十四小时之内,一半以上的学习内容会在这一时间内遗忘,而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因此,坚持每天不断的学习是克服遗忘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每天学习一门课程的时间不要太长,以保证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的效益。
2.加强熟读与记忆,夯实基础知识
第一轮的复习应强化对历史教材的熟读,并牢记其中的主干内容。熟读是记忆的前提,理解是加强记忆的秘诀,反复琢磨是加深记忆的方法。传统的理念认为复述是记忆的好办法,我们不这样认为,什么是记忆的最高境界?脱离教材、自由表述、自由运用才是记忆的最高境界,照本复述只是低层次的!高考不考复述,考的是复述基础之上的,对基础知识的重新整合和运用能力!复述是按照别人的思路讲,自由表述运用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说,本质不一样。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历史部分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命题思路,从传统的“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向“内容源于书本,答案在于理解”的命题新思路转变。达到这个境界确实很难,这就需要我们多练习、多总结、多琢磨。传统理念认为文科生只要上课听懂了,下课记住了,考试时想起来了就可以了,这样轻松得高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3.进行适量的单元训练
练习每个阶段都要做,因为光看课本不做练习是无法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不足的。尤其是好的检测题,间接甚至直接反映出历史学科的发展方向和高考信息!那种只埋首于课本,不看资料和不做检测题的复习方法是无法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无法培养答题方法与技巧,是跟不上高考步伐的。
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主要通过专题复习来实现巩固提高,复习中要明确重、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专题练习和检测,以提高应试能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进行关于真实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关于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可以用以下方法:①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加强历史学科内的综合练习,这是取得历史高分的关键。②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进一步明确历史学科的主题内容,构建历史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定位基础知识点,在同步解决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基础上,生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把握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注意具有显示借鉴意义和历史反思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的教学。理解“知识服从和服务于命题立意”的深刻内涵,对有针对性的知识应该狠练和深挖。④注意其他省份新课程的编写体例。关于专题训练和测试,应针对高考题型变化,能力要求提高的趋势,在具备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解题能力和技巧的训练,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第三轮复习
进入第三轮复习,要实现冲刺高考、决胜高考的目标。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应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应该:
1.越是临近高考越要抓牢基础知识,将“应该拿的分”都拿到。每年都会有一些考生在高考结束后为丢了“应该拿的分”而捶胸顿足。这些应得分题,依据考生的实际水平,完全有可能答对。但若考生对其中的基础性知识识记欠准确,也极有可能丢分。因此,冲刺阶段仍然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多做一些基础知识的梳理工作,将掌握的内容记准记牢。
2.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做强化训练,一定要讲求实效。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加强针对性训练,做到缺什么补什么。让自己在各方面趋向完善,如答题方法、技巧、格式和表述等。在这一阶段,做几套冲刺模拟卷,会有良好效果。
3.完整的做几套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题。“热身赛”对考生很有帮助:第一,能够帮助大家进一步掌握答题思路和技巧。第二,有助于考生熟练运用答题技巧。第三,考生还可以通过实战积累心理调试的经验。第四,打好“热身赛”,可以聚敛考生应战高考、决胜高考的信心和勇气。
【关键词】历史命题;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复习策略
对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卷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不难从试卷中挖掘一些命题思路和趋势,对于老师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备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通过与多位优秀历史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对于高考历史命题的衍变及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高考历史命题突出整个历史进程的主干知识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其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关键的作用和意义。这些主干知识主要包括一些较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人文思想、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影响力较大的历史人物等。对于备战高考的学生来说,要对这些主干知识做到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对中国和世界在历史中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主线和特征进行把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史。在这个历史阶段,要将各个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等相关的制度和特征,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不断深化、理解和掌握。二是中国近代史。这个阶段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具体表现存在着何种差异,相同之处是什么,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过程、结果以及影响等要分析透彻;针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如何演变而来也要重视。三是世界史。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发展过程和特点需要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归纳和总结;对工业革命的相关背景及影响进行概括。四是对中外历史进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差异化比较。
二、高考历史命题注重对历史课程知识的考查
一是部分历史课程知识在高中历史课本中涉及甚少,但在之后大学阶段的学习中有着关键地位,也就是说,目前高考命题注重与大学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进行紧密结合。如2012年,海南单科第14题,利用民间的传言反映我国民族矛盾的日益加剧,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并未体现。
二是高考历史命题中,体现了当前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以及学术界较为热门的争论。如2011年课程标准卷第28题,利用巴黎公社的文告,充分表达巴黎公社从此开始积极关注工农群众的基本利益,从而快速获得了群众支持和拥护,解决了政治孤立的现状。
三是高考历史命题中在考查相关知识的同时,还体现出培养学生史学素养的理念,主要有史学研究观、史学思想、史学研究方法及重要的文史知识等方面。
三、高考历史命题呈现主流价值观
(一)命题中蕴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主要针对的对象是个人或集体,是对国家的一种较为积极的认同感以及行为上的表示。爱国主义就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与民族主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站在历史的角度,中国史和世界史中都蕴含着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主干知识,这是高考命题发展的趋势。对于考试命题来说,不能只是将其作为选拔学生的要求和标准,还是整个历史教学活动的风向标,是整个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考历史命题中,蕴含着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点,历史教师对此要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高效复习。
(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平等、公民意识
社会公平正义是整个人类一直所追求的奋斗目标,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杆。公平正义需要将社会中的各个主体的利益矛盾进行正确处理和协调,从而有效实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民主自由平等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景和向往。在近代史中,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以及民主的社会氛围,反对专制统治;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主义的民主得到了充分发展,最大化的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公民意识是每一位公民对自我的认识和定位,核心内容是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把国家主人翁精神与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有机融合。因此,在高中历史主干知识中,必须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制度机制、多元化的民主体制、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保障人权等基本的思想主张。
(三)尊重文明多元化的同时追求和谐
民族的种类较多,文明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其中,每一种文明的发展和壮大,有着最为根本的原因和依据,同时也有着丰富的价值和积极的作用。各种各样的文明形态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人类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人类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文明与文明之间也存在着交融和摩擦,在冲突中交流,在碰撞中发展。因此,在高考历史备考中,要深入挖掘东西方文明的特征和差异,将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作为学习和复习的主线,注重对不同国家的外交手段进行学习。
(四)符合团结、合作和共赢的精神内涵
团结是任何一个集体发展和成长必须具备的精神内涵,这是一种由多种情感碰撞所产生的精神,团结能建设好一个优秀的团体,也是集体主义的集中表现。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团结能够凝聚整个集体的核心力量,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壮大中占据优势,从而推动国家富强和民族团结。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集中表现的知识点有:清代商帮、近代革命中国共关系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等。
四、结语
通过对高考历史试卷的分析,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备考时,要基于历史课本知识,将其作为高考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善于挖掘和整合历史知识的核心和内容,将多元化的史料作为鼓励和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的手段和途径,并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而有效提高历史备考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方旭,付三龙.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与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07)
[2]叶倩辉.近五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分析及教学启示[J].现代妇女(下旬),2014(10)
高考历史考察了考生的记忆能力和分析的能力,高考历史不同于理科,它需要考生对历史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考生不能死死盯着课本上的内容,应该掌握学习方法,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学好高一历史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学好高一历史的方法阅读教材
1、以把握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基本要素特征为支点。
原因可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背景与条件;各个侧面原因。
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个人、政党、阶级)、方式、重大事件等。
特点、意义一般包括性质、功绩、经验教训。
性质一般从目的、人物、内容、结果等方面思考。
2、阅读与辨证思维结合。
也就是说,阅读与理解和思考结合,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有思考地读。
记忆历史知识
有人不是说“高中历史不就是靠死记硬背吗?”,有一点道理,高中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不记忆基础知识可是大失误。怎麽记呢?试试下面的方法:
1、机械记忆,就是死记硬背了,但是学死,不是死学,用死知识回答活问题。
2、理解记忆,对内容理解越深,记忆效果越明显。
记忆的知识越多,理解能力越强。
3、直观记忆,可以利用图、表等进行比较归类,帮助记忆。
4、反复记忆,可不要忘光了再来。
学会理书。
所谓理书,就是理清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结构层次。理书的方法有多种,具体可以说有以下几种:
(1)四题法。所谓四题法:就是专题、课题、标题、问题去边读边理书。
(2)事件中心法。所谓事件中心法:就是围绕历史事件把背景(原因、条件、)过程(标志、开始、发展、、转折、)结果(意义、作用、影响)梳理清晰。
(3)时间轴法。所谓时间轴法就是以时间为轴,把高中历史当中的同一时间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以数轴的形式呈现,并概括阶段特征。
学会压书
所谓压书,就把高中历史课本知识归纳成很少一部分内容,甚至归纳为几句话或几个关键词或字,这样有利于记忆。这种归纳必须建立在系统掌握课本知识,领会其精神实质,深知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压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开始指导学生压书时,可对一段或一节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或一两个字概括。
高中历史知识点整理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便是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规律。生产力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这是高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又一基本规律。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社会上层建筑指的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制度、设施和组织的复杂体系。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很大的反作用。适应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落后的或超前的社会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第三、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个人在社会中是比较渺小的,只有当个人结合成群体,才能真正地发挥出社会主体的重大作用。即使是杰出人物,他们的作用再伟大,也只反映群众要求,依靠群众力量的基础上,才能对社会历史发挥一定的影响。
第四、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任何历史人物、政党、团体、历史活动、制度、措施等都必须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必将灭亡。
高中历史的一轮复习方法1、对教材进行整合:一轮复习是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但是高中历史所学过的课程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换句话说就是高中历史知识是一专题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各位同学在进行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时可以先将教材知识进行整理。
使其形成新的模块,减少各位高三需要复习的量。变相的降低了各位同学的复习难度。
2、重点在思维培养上:高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所以在进行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时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三学生想要提升这一能力,可以对自主命题的试卷的材料题进行自我总结。或者是从多个角度分析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3、用多元史观进行复习:高中历史大概可以分为: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史史观等几大类,近几年的高考出题也对这几项内容进行了重点考察,所以各位高三同学在进行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时要对所学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理解。
4、关注热点新闻:社会中能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
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也应被各位高三同学所关注,将其与书中的知识点进行结合。锻炼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是高三同学在一轮复习时应该掌握的内容。
中医学理论认为,心理活动是五脏身心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一种能动反映,是人的一种机能。心理因素是情志活动的基础。情志是由身心活动所派生,同时又反过来对身心活动以重要的影响。因此,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发挥能力、考出实际水平、高考获得成功意义重大。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考试心理素质,从而达到历史教学良好的效果。为此,我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些许尝试,以此为历史考生高考成功搭桥铺路。
1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途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完成的,为此,我主张要采取下列三种教法:
1.1 启发式教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通过让学生看考古实物、图表、幻灯片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比较揭示历史知识的差异,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实物、图画展示、文字叙述等手段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
1.2 自学式教法,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叶圣陶先生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 历史知识本身不是说教,而是具体、形象、生动的事实。根据历史学科这一特点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解决教材或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将认识的具体知识、概念融进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今天与未来的时空中,重新理解、观察和分析,学生的主体性在历史课堂上交织成一种主体参与的氛围,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历史基础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1.3 问答式教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教师有意识地创造问题情境,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教学采取师生交流、设问回答、一问一答式,培养学生胆量和演说能力,树立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建立新的教学评估标准和机制,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教学和教学对象
2.1 对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效果及历史思维能力,分层论证,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劲头和求新求变的精神。
2.2 实行点对点,点对多点的即兴练习法,培养学生的考试技能和素质,这是考试成功的必要条件。每堂课应科学分配教学时间,反对教师满堂灌式教学,应把主要的时间让学生读书、练习。对每个知识点的当堂消化,可采取及时练习,并把每一个知识点与其他相关联的知识进行综合性训练,让学生趁热打铁消化知识,锻炼学生解题的能力。
2.3 在课堂内外练习(包括各种考试)中,实行A、B、C、三卷制,A、B卷为基本历史知识题型,C卷为历史知识的正确观念和自我认识能力。
3 创造良好的舒适的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
人的智力水平是从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这些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学习条件愈适宜,愈良好,大脑 对外界信息的储存就愈牢固,信息之间的沟通就愈灵活,信息显示就愈鲜明,对信息的辨别也愈精确,这些现象达到极点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异乎寻常的工作状态——“灵感”,因此,舒适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关系密切。
3.1 模仿高考的考场、考试环境,培养学生考试的适应能力。高考前的模拟考试,除对高考试卷题型、分值、考试内容进行模仿外,还应包括高考考试的考场,从监考到座位编排进行模仿,使学生一旦进入高考考场,便似曾相似,以致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自信心自然而然树立起来,这等于高考已成功了一半。
3.2 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愉悦、宽松、平静的心境。学习成绩的好坏、父母对此的态度、教师和学校的看法均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而往往学生睹物思人,易于造成情绪的波动。所以紧张、失望、忧虑、压抑、喜怒时时困扰着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室内清洁卫生、座位整齐、寝室内明亮宽敞,学校内林荫成道,绿色苍苍,教师为范,同学文明,使人耳目一新,心情为之舒畅,因此,这也不失为消除不良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方法,舒适的环境能使学生保持舒畅的心理。
3.3 科学进食,加强锻炼,适度休息,培养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培养良好的考试心理素质的前提。高考期间,考生因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会消耗大量的营养和体能,容易身心交瘁。教师要提醒考生做到饮食品种多样化,要多食蔬菜和水果,适当搭配肉、鱼等食品,保证有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摄入与补充。此外,必须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使精力充沛,使脑子更清醒,记忆力增强,并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养成良好的考试心理素质和习惯。
此外,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在总结学习经验时,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总结出“8-1>8” 的公式,即每天从8小时学习时间中抽出1小时进行体育锻炼后,7小时的学习效率要大于8小时。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把工作和休息、锻炼的关系归纳成这样一个方程式:x=A+B+C,X代表成就,A代表劳动,B代表必要的休息和娱乐,C代表少说废话,这些都说明了学习与休息、锻炼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