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八年级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导入 学生主体
一、历史课堂导入的作用
课堂导入是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充分说明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总结等都是密不可分的,导入的成效关系学生能否进入良好学习状态。能创造性地设计导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求知欲,引领学生进入历史情景和氛围中,对启迪学生思维,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有良好的作用。
二、历史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
导课设计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形式上却是“百家争鸣”,各有所长,在现在的初中历史课堂,常用课堂导入法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
1.直接导入,切入主题。这种导入方式的优点在于非常简洁明了、一目了然,大大节省时间,教师相对轻松,不需大量准备工作。缺点比较明显,过于直接和干瘪,往往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前后课本知识缺少联系,课堂内容难以展开。于是在教学内容较多、任务繁重时,为节省时间,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2.问题导入法。问题设置常用的有两种:一是复习旧知识提问方法,这种方法与上面等同。二就是结合新课教学重点知识和主干内容设计问题。设计的“悬念”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整节课中一直处于探索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师生互动频繁,听课效率比较好。如八年级,导入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是不肯动弹的。”回顾第一单元所学内容,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第一鞭子是什么?真正使中国开始进步“动弹”的事件是哪一件呢?以名言提升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引导对第一单元旧知进行回顾与新理解,既开始了新课,又兼顾了前后知识联系。
3.故事导入法。历史老师“讲故事”也算特长了。把历史课讲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准。历史课本身隐含大量知识,通过讲故事导入课程,用生动的语言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更能激化学生学习兴趣。现在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加强视觉、听觉的效应。在八年级《劫难中的抗争》中,讲的是第二次,如何体现这个主题?可以介绍《》的故事,从参与的国家、抢劫过程等让学生体验历史事件的本质,用马克思的话理解:“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历史情境导入。创设历史情境,把学生带入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历史环境中,让学生体验当时历史时代背景,从而顺利展开历史教学。可以通过朗诵、音乐、视频、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导入课程。此法能营造良好历史气氛,调动学生情感,可以还原一部分历史情境下,更好地深入课堂、展开教学。
三、初中历史课堂导入随想
导课设计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创造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中。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历史课堂导入能否成功、是否有效,必须具备导课注意点:
1.利用好课本教材资源导入。因人而异,老师们的导入各有特色,方法多样,手段多多。但我们不要忘记其实教材本身提供了大量素材给我们设计导入。教材中有引言、图片、故事、“每课一得”,甚至课本底页的注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用问题法、情境法、复习法导入。例如:七年级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内容,可以通过课本内容中的成语导入:管鲍之交、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朝秦暮楚,通过这些成语不仅可以导入新课,还可贯穿整个历史史实介绍,既节约时间深化课本知识,并得到及时巩固。
2.主题导入法强调历史知识性特点。随着历史知识点的深化,导入设计本身要结合历史时代特点,从历史事件的主题上深化导入,目的是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及掌握,从历史知识角度讲解课文。如七年级下册唐朝史实,单元主题就是“繁荣与开放”,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多领域介绍唐朝历史,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从主题上设计。
3.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设计,整合课本知识点。历史教材是承载历史信息的载体,是学生“学”,教师“教”的重要工具。而历史教材的多样性提醒教师应该合理高效地整合教材,优化历史课堂。我们应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整合课本知识点,在课堂导入上进行创造性设计。这种导入既能带入课本又能解读、总结课本,前后呼应。
4.“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导入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导入课堂,可以按照小组或个体设计。可以历史事件发展、学生感兴趣的人、故事等自定主题,在教师引导下展开教学、分析课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72-02
课堂活动即以课堂为依托,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性质,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目的的动态教学形式。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牢牢把握课堂活动设计的三个要点――活动目标、活动形式、活动评价,有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明确活动目标,提高教学针对性
当前,不少历史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但在确立活动目标上却存在着随意性、过大化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设计历史课堂活动时,必须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下,保证活动目标的有效实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对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把握和分析,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课堂活动提出明确、有效、可实现的教学目标。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开展课堂活动进行有效引导,防止活动目标的偏离,以有效实现活动目标。
例如,教学湘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中“我们的远古祖先”的内容时,教师组织了“看图说史”的课堂活动,要求学生针对《北京人劳动图》这幅画进行“看图说史”,并明确活动目标:通过自主讨论,掌握北京人与猿类动物的区别。活动实录片段如下:
生A: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北京人可以直立行走了。
生B:他们在一起劳动,他们之间会不会有血缘关系呢?
生A:他们是夫妻吗?
生C:不可能是夫妻,在原始时代,女人是不出去劳动的,要在家料理家务,应该是两兄弟吧。
生D:也可能是父子俩。
师:同学们都能对图中的画面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你能说出北京人有什么特征吗?
生A:从图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用工具劳动,可见,北京人会制造工具。
生B:他们在一起劳动,那肯定有交流,所以,他们已经有了简单的语言。
……
在上述“看图说史”活动中,学生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他们对图中人物的血缘关系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开展讨论,已严重偏离了活动目标。此时,教师及时进行了引导和点拨,让学生们思考“北京人有什么特征”这一问题,学生们很快就“言归正传”,并能准确说出北京人的特征,轻松掌握了北京人与猿类动物的区别。可见,课堂活动必须目标明确,目标是整个活动的中心。目标明确,活动才能顺利地开展,教学才能有效地进行。
二、根据学生特点,适当选择活动形式
历史课堂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科学地选择活动形式,保证课堂活动高效率地开展。历史课堂的活动形式主要有资料搜集、讨论交流、角色扮演、辩论赛、专题演讲等,教师应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如知识水平情况、兴趣爱好取向、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等),针对活动的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分层次、分类别地为不同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动”起来。
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一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特点分析,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分类别开展不同的课堂活动。(详见表1)
以上三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动”有所获,达到了“学优生学活,中等生学好,学困生学会”的目标。历史教学课堂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教师只有紧紧围绕学生的特点来科学选择活动,才能不断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三、采取高效评价机制,有效总结知识点
在开展历史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机制在教学中的导向、激励、诊断的功能,促进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质量。高效的评价机制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点评和对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其中对学生活动的点评主要是对活动轨迹、细节、情感态度等的评价,注重过程的体验,不能只看到结果,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每一处闪光点,并及时用激励性的话语给予评价,用客观性的语言描述学生的点滴进步,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不断完善自我。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总结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活动的展开程度,用联系的观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与活动相关的知识进行全面剖析,使学生能够完全地掌握知识点。
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中“贞观之治”的内容时,教师组织了关于“你怎么看待武则天”的讨论交流活动。活动实录片段如下:
生A:武则天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认为人才就是国家的未来,并开创了科举考试中的殿试和武举!但是,武则天为了扫清登基称帝的障碍,重用酷刑,刑讯逼供,滥杀无辜,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我认为她就是历史上的祸害!
师:同学A在看到武则天的功绩的同时,也看到她的过失,这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她的过失就全面地否定这一历史人物。
生B:在农业方面,她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发展农业,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看问题的时候要一分为二,看待武则天也同样如此,她既有功也有过。在功绩方面:①广开言路,善纳诤言,并开创了科举考试中的殿试和武举。②劝课农桑,发展农业。③抵抗外来侵略,巩固边疆。在过失方面:①重用酷刑,滥杀无辜。②大兴土木,多崇佛道。③蓄俊男,秽乱春宫。总的来说,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延续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从大体上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军事家。
关键词:初中历史;微课;课堂教学;策略
历史教学中涉及很多的故事、人物典故等题材,许多知识点具有连贯性和故事性,适合以微课这种短小的多个知识模块方式来展示。微课具有主题鲜明、内容简洁、时间较短等独特的优点,将之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可以使学生在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期对教学重难点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同时运用微课教学,大大丰富了知识点展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保持较高的求知欲。下面就以初中历史课课堂教学中巧用微课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进行探讨。
一、将“微课”引入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
“微课”作为一段教学视频引入课堂,首先是一节完整的知识点教学,具有其独立的体系,其次它体现了教学的某一环节,又兼具课堂教学的辅助。因此把“微课”引入课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利用“微课”教学中播放视频,既不能过多的重复讲述,不能忽略自身在课堂中的地位。因此,教学实践中,利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时,一要注意利用微课引导课堂教学,上下衔接;二要在视频播放后,及时总结;三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参与思考,教师答疑解惑。这就要求教师从设计制作微课视频要注意选好素材,教学设计要注意融入课堂教学,这样才能真正使微课教学富有成效。
二、借助微课过渡,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新课改后的初中历史教材每个卧是按照章节形式出现的,但是时间上存在一定的跨度,内容相当繁多,学生记忆知识点的过程中感觉凌乱,不容易掌握。每一课的重难点加在一起很多,让学生都精准地掌握,有较大的难度。笔者创造性地使用微课,制作出相应的历史知识点,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审视自己在那个环节存疑,然后笔者设计相应的“学习资源包”最终帮学生答疑解惑,实现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之变》一课时的重点是: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等方面出现的新鲜事物和对中国近代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难点是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在通过谈话:假期你到过哪些地方去旅游?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假期里进行哪些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是怎么样联系的?师生交流导入新课后。笔者制作了一个微课,并配套相应的信息资源包,直接切入法“快速浏览全文,课本从哪几方面介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在这个微视频里,笔者依据子课题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第一组观看情景剧《穿越时空的旅行》针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找出自己哪里没有弄清楚;第二组出示屏幕助学资料,结合课本研究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撰写百字小论文。第三组观看情景剧,研究近代社会习俗变化。通过图示与资料的应用,让吃不透这一内容的学生,得以再次充电,重难点通过微课得到较好的突破。
三、利用微课传授方法,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传输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给学生方法试着自己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培养起唯物史观,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要实现教学目标,光凭课堂上的讲练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借助微课的辅助作用。通过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并多次演练。例如笔者制作了三个微课:“历史选择题型――原因类”“如何回答历史问题――根本原因”“如何准确解答材料解析题”。在这三个微课中,我通过典型题,引导学生分析,给出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通过微课的辅助指导,学生对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大部分都掌握了昨天方法,告别以前的猜测、空白现象。
四、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利用“微课”引导学生感知历史
关键词: 人的发展 时效性的探索 引导学生的思维
有效教学是指实现教学的理想状态,受特定的教学观支配,所以,教学观的改变会引发教学理念的革新。
1.有效教学关注人的发展。
对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有效性认识。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所以,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也主要停留在掌握知识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也以落实知识点为根本。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判断教学有效性不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依据。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让学生在这三个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将教学关注点转移到人的发展方面。
2.有效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有效教学是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高效的学组成的一种活动,其目的是师生共同享受教学成功的喜悦。也就是说,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获得的,判断教学的有效性要看学生学习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实现有效教学。
3.有效教学的行为特征。
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由封闭式教学转向开放式教学。与此同时,有效教学的行为特征也应发生根本变化,形成开放性、个体适应性、反思性特征。教师要把握全局,注重细枝末节,实现目标与过程的有效结合。
二、初中历史时效性的探索
1.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只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才能实施有效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中。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转变教学观念,使自己的认识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通过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寻找历史知识与学生兴趣爱好的结合点进行教学,使历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并调动他们学习的主体性。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时,由于学生都是“90后”,因此,结合他们这一代人的特点,以学生比较喜欢的动漫形式进行呈现。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所认识和体会。
2.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历史教师只是历史知识的“搬运工”,千辛万苦地将知识“搬运”到学生面前,却“吃力不讨好”,学生并不心甘情愿地接受,甚至心生厌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严重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方式。由知识的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转变为现代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设计科学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
首先,提问要紧扣课本,紧贴重、难点。教师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之处,将基本知识点设计成条理化、系统化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侵略与反抗”时,从第二节开始,就提出了“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一问题,组织学生探讨,引导学生剖析。在这样一些提纲挈领的大问题之下,再设计每一课的小问题。通过问题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又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分析,加深学生记忆。
其次,注重提问的多样性,把握恰当的提问时机。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受教育的基础与生理心理特征也存在差异。因此,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因材而异,因人而异,注重提问的多样性。另外,提问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只有把握了恰当的时机,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知识。
最后,设计问题要遵循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对难度大的问题要体现梯度。如在教学“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时,我针对故宫和长城两座历史文化遗址,设计问题,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猜想、总结。让学生感受故宫建筑的庄严伟岸,认识封建专制时期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三、注重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历史教学同样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法指导,力求教给学生能够使其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
1.列表归纳,条分缕析。
比如对于中国近代史上侵略者发动的一系列对华战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侵略战争的名称、经过,每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造成的影响,通过列表的方式进行梳理,既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又能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图文结合,激趣化难。
地图是学习历史最重要的工具。课堂上,教师应恰当运用地图教学,指导学生识图,将课文内容落实到图上,培养学生的用图技能,使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得力助手。
平山中学 魏 华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任务。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 备课—— 周到细致,找准重、难点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能坚持认真备课和教学,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虚心向同年级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也坚持做到周前备课。积极参加备课组活动和晋江市的各种听课交流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有经验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
路,常常忙到夜里十一、二点。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还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虽然学校初中部无法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我仍不断进行教材分析,制作课件,争取把第节课都备到完美。
复习阶段,我把全书及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
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并精心印发了一些历年中考、期末试卷中出现的最新题型,及时地让学生明确考试的方向。
二、上课—— 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上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和写教后感,找出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
三、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性.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四、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