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游戏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准备;彩球1个
玩法:抛球者说出一词,如:大(黑、美丽、光滑)接球者必须说出对应的反义词,如小(白、丑陋、粗糙)。游戏反复进行。
游戏名称:悄悄话(大班)设计者:公桂兰
目的: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玩法:按幼儿座次将其分成四组,教师悄悄地告诉每组排头幼儿一句话,然后自排头开始往下传话,传到最后一名幼儿时,最后一名幼儿站起大声说出听到的话,以传得又对又快的组为胜。
游戏名称:猜谜(大班)设计者:王春苗
目的: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玩法:教师说谜面请幼儿说出谜底。也可请一名幼儿说谜面,教师与其他幼儿进行猜谜。
游戏名称:超级模仿秀(大班)设计者:公桂兰
目的:培养幼儿模仿能力。
玩法:请3-5名幼儿到前面,侧向全体幼儿,站成一排,面向第二名幼儿编一动作(如起床穿衣、照镜子、梳头等)然后第二名幼儿再向第三名幼儿模仿第一名幼儿所做的动作,依次模仿,最后一名幼儿模仿完动作后,说出做的是什么动作。
游戏名称:\\"一枪打四个\\"(大班)设计者:攸可静
目的:练习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培养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玩法:
教师说:\\"一枪打四个\\",幼儿先用右手的拇指食作成枪状,同时,左手伸出四个手指,左右手交替进行,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如\\"一枪打三个\\"一枪打两个\\"等。
游戏名称:问答诗歌(大班)设计者:攸可静
目的: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玩法:教师与幼儿分句背诵儿歌,教师背1、3、5句,幼儿接背2、4、6句。游戏也可这样进行--如:教师\\"一、二、三、四、五、六、七,\\"幼儿\\"七、六、五、四、三、二、一\\"教师\\"七个阿姨干什么?\\"幼儿\\"七个阿姨来摘果\\"
不错的教师\\"七个什么手中提\\"幼儿\\"七个竹篮手中提\\"\\"……\\"这样既能提高幼儿的记忆力,还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幼儿灵活的掌握儿歌。
游戏名称:玩偶情境表演(大班)设计者:韩路红
目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玩法:请若干个幼儿每人选一个手套玩偶,即兴进行表演,根据自己玩偶的特色,模仿说话、动作及角色之间的对话。
游戏名称:正说反做(大班)设计者:韩路红
目的: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
玩法:①请一组幼儿站好,教师说:\\"高\\",幼儿就要做\\"矮\\"的动作,教师说\\"左转\\",
幼儿就要做\\"右转\\"的动作,依次类推。
②、此游戏也可正话反说。如:\\"上、下\\"\\"大、小\\"\\"长、短\\"\\"好、坏\\"\\"对、错\\"\\"粗、细\\"\\"宽、窄\\"……。
游戏名称:凑数练习(大班)设计者:王春苗
关键词: 幼儿园安全教育 游戏 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1.幼儿意外伤害事故频发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公布的“中国三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幼儿意外伤害状况和家长认知水平”调查显示:意外伤害是我国0—14岁幼儿的首位死亡原因。另外,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生命知识》一书的“防止意外伤害”这一章中指出,全球每年约有75万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4亿儿童受重伤,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永久性残废和脑部损伤,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导致幼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
2.安全教育方法枯燥
我在幼儿园近一年的见习中发现,单纯的说教依然是安全教育最主要的方法。在班级里教师并没有开展任何关于安全教育的主题活动,也没有任何体验、演习、游戏。枯燥的说教法根本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幼儿也只是口头上敷衍地答应教师的要求,并没有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也无法形成一种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采用形式多样的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幼儿园安全教育最重要途径——游戏
幼儿的思维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在人类的思维方式当中,最先出现的、也是最初级的思维叫直接动作思维,要想达到良好的安全教育效果,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思维发展特点,运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而游戏是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最常用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最重要途径。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简单清晰地对周围世界产生一种直观的认识,幼儿在进行游戏时,认识、记忆、思维等状态都较其它状态时更好。在轻松、欢快的游戏情境下对幼儿进行教学,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可以说,游戏是一种最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学习活动。
游戏的形式有很多,我结合不同的游戏具体分析如何进行安全教育。
1.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自护自救能力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融入安全教育,能让孩子们感受不到任何压力,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比如,小班幼儿入园时,从不同的家庭来到了幼儿园,处在分离焦虑时期。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游戏是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克服分离焦虑的最好方法。老师通过创设自由、宽松、舒适、安全的游戏环境,营造温馨、快乐的家庭氛围,让幼儿进入“家”游戏。在教师的细心照顾下,幼儿可以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关系,并体验到家的温馨,感觉到家的安全。而在中大班“娃娃家”的游戏中,妈妈总是叮嘱幼儿:“陌生人来了不要开门,不吃陌生人给的糖果,不喝陌生人给的饮料,回家时要等爸爸妈妈来接,决不跟陌生人走。”这样的游戏让幼儿有了最初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感。
2.体育游戏——掌握正确的安全技能
体育活动本身蕴藏着许多刺激,如冒险、克服困难等,游戏不仅能让幼儿感到快乐,体验成功,而且能让幼儿增强自信心。教师应顺应幼儿的兴趣,有计划地创设一系列的体育游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逃生和疏散训练,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如大班教师在安全疏散演练过程中对个别动作协调能力较差、姿势不正确的幼儿加强个别指导,并通过一系列体育游戏来帮助他们。在“我有办法”、“我真棒”的体育游戏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险情”,让幼儿自己想办法逃生。针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在游戏中的出色表现,老师及时表扬并组织幼儿讨论,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方法加以推广,让这些幼儿更加自信,相信自己真棒,自己能行。而那些自我保护能力差的幼儿,看到同伴遇到困难或危险时如何解决和保护自己,自己便会从中模仿,学习他们正确的姿势和安全逃生的办法,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幼儿们一方面体验成功的快乐感,满足情感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尝试着解决各种问题,并从中获得了力所能及的避害、逃生的方法和保护自己的经验。
3.表演游戏——增强安全意识和培养和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它包括故事剧、哑剧、木偶戏、故事表演、分角色阅读等活动。表演游戏形象直观,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师鼓励幼儿运用身体和声音来阐释或扮演故
事(或童话)的角色,将作者的言词变为幼儿自己的运动和语言,表演游戏的情节将直接指导幼儿的学习生活,这样幼儿便能更深有体会地接受和理解故事内容。如针对小班幼儿自我保护方面的《迷路的小花鸭》,针对中班幼儿社会交往中自护方面的《金鸡冠的公鸡》,针对大班幼儿交通安全知识方面的《马路上的比赛》,教师通过准备材料和提供环境支持幼儿游戏,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激情,鼓励他们进行探索,幼儿可以根据情节大胆表现,在游戏中懂得自护、自救的方法。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幼儿可以学以致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构游戏——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结构游戏,设置一些交通安全情景,是幼儿获得直观的交通安全知识的最有效办法。如中班开展的结构游戏“红绿灯”、“开汽车”、“交通警察”等,幼儿首先可以搭建马路,有汽车道、人行道、人行横道线、红绿灯标志。刚开始,幼儿的游戏是无规则意识的,汽车总撞到行人,汽车和汽车也总相撞。在游戏讲评时,老师可以和幼儿就“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展开激烈的争论,老师则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显然,幼儿可以通过一次次的游戏,慢慢地认识规则,知道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应该怎么做,不能怎样做。在懂得这些交通安全规则和常识以后,司机便自觉地在汽车道上开车,遇到行人和人行横道线慢行;行人也会看红绿灯标志。这说明,幼儿在游戏中亲身尝试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要比教师无数次的说教印象更为深刻。通过这些游戏,幼儿能够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的危险,知道外出要跟随大人、不能在马路上玩耍。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之中吸取了丰富的交通安全知识,在看似游戏性质的角色表演中获得了最为深刻的感性认识,规则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5.亲子游戏——培养亲子依恋及幼儿的合作互动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支持,与家长的沟通是幼儿园安全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亲子游戏对于良好的亲子依恋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亲子依恋是双向的情感联结,是积极的亲子交往的产物,它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对人的一生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亲子游戏一方面可以使幼儿感受到父母的关注与爱,与父母形成亲密的情感联系,另一方面,使成人能敏锐地察觉到幼儿对游戏的反应,并适时采取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方式来调整游戏,使幼儿的游戏能力得到提高,并且也发展了幼儿的合作互动能力。如大班亲子游戏活动《安全属于你我他》等,既让幼儿感受与家人游戏的快乐,增进亲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又使幼儿懂得用简单的安全知识来保护自己。幼儿会把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事物的态度、方式、方法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在游戏中获得快乐体验和愉快情绪,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陈帼眉.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指导;基本现状;个案研究
幼儿园是幼儿的启蒙教育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主要是以娱乐为主,知识为辅。因此,在这个时期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做到为幼儿创造一个愉悦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基本现状
1.幼儿园游戏时间的安排
幼儿园里游戏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是阻碍幼儿正常发育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加上幼儿处于特殊的年龄时期,对世界上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做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快乐,让幼儿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国幼儿有关的政策法规中明确指出,幼儿园需要保证充分的时间去开展游戏,确保幼儿可以进行有效探索,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我们发现幼儿每天的游戏时间只有一个小时,而教学活动成为幼儿的主导活动,导致幼儿的游戏时间严重不足。在实际幼儿教育中,我们发现教师开展游戏时过多的时间浪费在排队和组织上,使得游戏时间安排不合理,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很多时候,开展幼儿游戏活动时,幼儿刚刚沉浸在游戏之中,教师很快就结束游戏,使得幼儿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新的玩法,不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同时,幼儿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幼儿的反应能力,可见,合理安排幼儿的游戏时间是很重要的。
2.幼儿园游戏材料的使用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园的玩具种类过于单一,数量也较少,许多游戏材料是以结构玩具偏多,多为积木玩具,关于智力和体育方面的自制玩具较少,玩具的更换率也偏低。许多玩具已经严重破损,不能开展游戏。另外,由于幼儿的自制玩具较少,一般都是游戏结束后,教师要求幼儿将玩具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玩具的使用程度主要是以教师分配为主,许多玩具由于放置的位置较高,都不准幼儿随意使用游戏材料。游戏材料的数量是制约幼儿开展游戏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游戏中需要多多支持幼儿玩游戏,特别是针对自己喜爱的事物进行自制玩具。当然,幼儿园也不可让游戏材料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幼儿教学目标和幼儿的需求,定期更换游戏材料,使游戏材料变得更加丰富,刺激幼儿动手操作和发挥想象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3.教师缺乏对游戏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需要教师对幼儿做好组织和引导,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工作,培养正确的意识,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童年的快乐,进而获得生活和学习的技能。教师虽然知道应该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但是具体的方式方法还很模糊,由此可见,教师缺乏对游戏指导的正确思考,教师缺少游戏的实践性经验,无法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知道游戏对幼儿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真正发挥游戏对幼儿的教育意义,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教师对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指导策略
1.做好游戏教学的充分准备
游戏材料的提供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首要条件,影响幼儿的行为表现。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幼儿园放置更合理的游戏材料,帮助幼儿拥有更多的玩具可玩。做好充分的游戏教学准备,为幼儿适当添加一些手动制作玩具,增加原来的材料成本,让幼儿可以亲自制作喜爱的玩具,开发幼儿的大脑,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中的主角,增强幼儿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投放游戏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尽可能考虑幼儿的不同需求,不能让材料一成不变,定期更换幼儿的玩具,适当添加一些可生成的游戏玩具,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2.明确好游戏指导的重要性
幼儿园作为幼儿的启蒙教育机构,需要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有专门的教育性指导,不可让幼儿的游戏活动成为一项纯粹的活动。幼儿园开展的游戏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与家庭游戏不符的特殊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正确指导,教师一定要树立好正确的游戏指导规则,并一直遵循这种规章制度,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游戏中获得身心发展,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开展游戏,逐渐学会玩游戏,从游戏及时记录心得,真正掌握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优势。同时,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的控制欲不可过强,以免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幼儿的启蒙教育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变得更加聪明,真正发挥游戏的优势,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接受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3.创设和提供良好游戏的时间
游戏环境是幼儿园为幼儿创造的重要场所,需要考虑不同游戏种类和不同游戏器材,教师需要将游戏场地合理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对幼儿的游戏空间加以扩大,为幼儿积极创造自由游戏的环境,鼓舞幼儿与其他同伴之间互相合作。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幼儿提供更加充分的游戏时间,尤其是幼儿在进行自由游戏时,教师需要对每次的游戏时间都做合理安排和控制,让幼儿在合适的时间里玩得尽兴,可见,不同的游戏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需要教师在开展游戏时有不同的时间安排,真正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在控制游戏时间时,一定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段,合理区分好时间要求,时间过短,幼儿玩得不尽兴,也会丧失对游戏的兴趣,而时间过长直接影响幼儿玩游戏的质量。
4.提供适宜丰富的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的选用直接决定幼儿的大脑开发,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需求,确保游戏材料的安全性,更要注意放置游戏材料的目标性原则。在放置游戏材料时可以结合近期推出的游戏主题和活动需求,真正引起幼儿的动手欲望,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更加积极,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游戏材料进行动手操作。材料的投放不能一成不变,一定要时刻跟进幼儿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和调整,让幼儿每天都可以看到新材料,不断享受游戏的乐趣。游戏材料的选择也一定要考虑安全性,以防幼儿不慎食用,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游戏材料是不断地更新换代,还需要切实考虑游戏对幼儿的影响,多选用一些具有生成性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促进游戏的深入开展。当然,材料的投放,还需要考虑同伴之间的合作玩耍,适当减少材料,教会幼儿自我控制情绪,这样真正发挥游戏环境的教育作用,不断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总之,教师需要对游戏教学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不仅要关注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作用,还需要考虑游戏的价值。只有正确认识游戏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健康发展。教学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游戏的重要性,还需要在指导中合理安排游戏时间,让幼儿玩得尽兴,更加喜欢幼儿教育。同时,还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不断更新游戏材料,多放置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可以随时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游戏作品,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吴卫杰,徐润笑,等.教师游戏指导策略使用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幼儿教育,2013(34).
[2]魏洪鑫,丁海东.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基于6则案例的教育现象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安全;教师
一、引言
民办幼儿园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入学难”的问题,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近段时间幼儿园虐童事件不断发生,这些教师的行为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民办幼儿园中幼儿安全问题教师方面的关注。
二、调查内容描述
通过分析,我们主要从教师的职业压力这个方面对影响当前幼儿教育安全的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首先作为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会面临来自各方各面的压力,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1、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过低使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劳动付出与回报不满意,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在被调查的42名民办幼儿园教师中,71.43%的教师月总收入在800--1500元之间,26.19%的教师月总收入在1600--2000元之间。可以看出,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的工资多集中在800--1500元之间,工资不高。除工资,福利待遇问题不可不提,调查显示未办理任何社会保险的幼儿教师有25人占59.52%,由此可知,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参与的福利保险项目非常有限,这无形当中对幼儿教师的生活压力、社会压力、心理压力的形成等造成了可能性。
2、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的劳动强度。劳动强度,包括劳动量的大小、劳动时间的长短等。通过我们的实地走访,发现在民办幼儿园当中,劳动量大、劳动时间长基本上是每个幼儿园教师的共同特征。这对她们的心理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精力的缺乏、身心的疲倦同时也不利于幼儿的安全和正常教学的有效进行。这是亟待改进的。
3、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的社会认同。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更希望自己拥有同公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一样的社会认可度,因为在社会认可度方面不及公立学校的教师,同时他们还希望能够拥有同公立幼儿园教师同样的职称评级标准。这不只是民办幼儿教师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政策建议
为了解决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政策、措施以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2011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也印发了《郑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计划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为:到2013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2%。现在郑州市公办幼儿园数量有限,如果只依靠公办幼儿园的发展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实现目标,所以需要鼓励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而针对民办幼儿园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可以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去寻找解决办法。
(一)行政手段。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直接性,对于民办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政府需要运用行政手段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强有力的管理。
1、对民办幼儿园进行登记注册、审批、监督。每个地区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民办幼儿园注册审批标准,严格对民办园的教师资格标准进行把关。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比如可以通过第三方对幼儿园进行监督和级别评定,利用社会组织促进民办园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学习与借鉴,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也进行相互监督,激励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评定的公开性、公正性、公平性。
2、以行政手段调节民办幼儿教师的工作强度。政府应以行政法规的方式对民办幼儿教师的工作时间和标准作出规定,保障民办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同时开设投诉平台,接受教师的投诉,对于违规的民办幼儿园进行行政处罚。
(二)经济手段
1、提升民办幼儿园中幼师的待遇。对于民办幼儿园中拥有幼师资格并且在一个岗位工作一定时间的老师应该被纳入教师编制,同时享受到国家的福利待遇、办理“五险一金”,以此来减轻民办园中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使他们也能够享受与公办园教师同等的待遇,社会认同感也相应的增强。
2、除对民办园的幼师发放基本工资外,还要对他们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发提成,这样有利于调动民办园教师的积极性和维护教师的稳定性,并且也有利于吸引高学历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流入到民办园。
(三)法律手段
1、加强学前教育立法建设,保障学前教育法律的实施。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迅速,但是并没有一部专门的关于学前教育的法律,因此,当学前教育出现问题时,难以找到相关法律为依据,这样就不利于问题的解决。2012年2月,教育部在京召开《学前教育法》立法座谈会,积极推动学前教育立法工作,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立法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希望相关法律尽快出台,对学前教育的性质,教师待遇等方面有明确规定,使民办幼儿园能够依法办园。
2、增强民办幼儿教师的法律意识。民办园的教师不仅要学好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也要提高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意识。目前,人们比较关注的幼儿园的安全问题是“虐童”,不可否认虐童事件的发生与教师法律意识观念淡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要组织和倡导民办幼师学习幼儿安全的相关法律。
四、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要解决目前存在于民办幼儿园当中的众多问题,尤其是跟幼儿人身密切相关的安全问题,是不太容易的。
我们的政府现在陷入了这样的一个困境,认为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安全问题频发的现状的存在,是由于公办幼儿园的数量不足,满足不了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他们给出的措施就是加大公立幼儿园的办园速度。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误区,当前学前教育之所以会出现众多的问题,尤其是民办幼儿园,主要原因不在于公办幼儿园的不足,而是政府制度的缺失。学前教育愈来愈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被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而在这个本应由政府提供服务的领域,却更多的被市场介入了,以至于出现了过分的市场化、缺乏有效监管的市场化,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在我们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政府缺乏有效的变革与转型,以至于落后于市场很远。我们的政府正经由着从划桨―掌舵―服务的转变,“新公共服务”理念更加注重协调公共精神与市场精神,政府提供良好服务的前提是要求其彻底的从城市资源的市场竞争性领域退出,实现城市经营模式的转变,只有如此才能够在那些“市场失灵”而无法供给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非竞争性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州市民办学校查询系统.郑州市民办学校的基本情况[EB/OL].CN 2011-05-23.
一、案例教学法与学科课程
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院长克里斯?哥伦布?朗戴尔教授首次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业教育,开创了案例教学法的先河。当时,所有教学案例都来自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及事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掀起了一场教学改革的风潮。到了20世纪80年代,此教学方法受到我国师资培育的重视,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2]案例教学法遵循教学规律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用典型的案例将理论与实际生动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案例教学法形式多样,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问题来解决问题。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再现(模仿)真实的教育情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管理课程实践性较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工作管理的基本原则,熟悉幼儿园工作的内容,还要懂得处理复杂情境下的各种教育问题。因此,幼儿园管理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活动的场所,管理者的工作内容纷繁复杂,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在不同的情景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研究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在复杂教育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是对幼儿园管理课程教学的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索。除此之外,案例教学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学习为辅,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课堂的知识往往成了“耳旁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案例教学法颠倒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课堂以学生讨论学习为主,学习资料一部分由教师提供,一部分由学生搜集,课堂是学生讨论、学习的场所。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潜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准备、课堂活动组织、课后分析回顾。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分为两部分:一是精选案例,实践案例的来源是教师和学生,课前教师告诉学生下节课讨论的主题,学生按照分组自行搜索;二是教师根据所讲主题选择典型的案例。案例的来源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教师根据每章的教学内容精选典型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二是教师深入一线幼儿园,对园长、教师等进行深度访谈,对幼儿园管理的变化与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访谈、录音等手段,搜集真实的案例资料;三是网络资料搜集,教师可以结合社会有关的热点,选择符合课题内容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典型性、相关性、多样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提供的案例,都必须与讨论的主题相关,小组的讨论必须围绕课堂的主题进行,不能单纯地为讨论而讨论,以免丧失讨论的意义。不同的案例往往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得更深刻,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内化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内容。
(二)课堂活动组织
活动组织的好坏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标尺。本研究活动组织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主导,二是案例讨论。课程开始,教师简略介绍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口述或者PPT的形式呈现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邀请学生组织讨论。比如,在准备“幼儿园安全管理”这章内容时,教师整理了近年来关注度较高、比较典型的幼儿园伤害事故,请学生从家长、教师、园长、政府、教育局等不同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力求全面分析伤害事故的原因,探究避免此类事故应该提前准备哪些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小组每次的发言都要进行总结和记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小结,并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小组分工必须明确,分为发言人和记录员等,组员的角色必须变换,要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而不是“旁观者”。每一次讨论的内容,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和记录,最终作为每一个学生平时考核成绩的原始资料。记录的整理也是对观点梳理的过程,及时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题的内容。案例讨论从形式上来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典型的课堂小组讨论,另一种就是针对主题的辩论。活动组织的形式如果只限于课堂讨论,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辩论是一种有效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根据相应的主题,将要讨论的问题设计成辩题,让不同组别的学生思考和准备。当然,教师作为评判员必须起到一定的协调组织功能,没有组织的讨论,最终只能沦为无谓的争吵。教师要时刻维持讨论的核心,提醒双方“辩手”,围绕所要讨论的话题进行。比如,在一节课中,“‘熊孩子’该不该打?”这一辩题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了正反和反方。正方的学生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认为对熊孩子应该进行“教育”,不打不成器,没有教训,难以养成良好的规矩;反方则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认为幼儿的生理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应该循循善诱,不应该采取体罚等形式。最后,教师根据双方的讨论,进行了总结。通过辩论活动,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教学当中,学生的思维是飞扬的,是被激发的。
(三)课后分析与回顾
在教学过程中,分小组讨论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不再是坐在教室的聆听者,而是学习的主动者,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开始思考问题的来龙去脉,真正开始“思考”这一项工作。在课程结束以后,教师让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通过PPT形式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再对具体的案例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整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效地解决复杂的情景问题。总之,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深刻地理解所授内容,还需要搜集整理大量的典型案例,并最终对学生的讨论做总结。但是,教学相长,学生的思维也常常能够激发教师不断地去思考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充实所学,不断提升能力。
【管理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