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学基本概念

经济学基本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学基本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学基本概念

经济学基本概念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化学概念;学困原因

化学概念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举足轻重,学生只有清楚地、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才能学好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化学计算等有关内容。本文分析了造成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一些策略,目的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化学概念和其他化学知识。

一、重视对概念的导入

1.在化学实验的协助下,实现对化学概念的引入

(1)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实验,化学知识会非常形象!直接地被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观察了化学实验之后,懂得了实验背后的化学知识,了解知识的本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化学概念。

(2)初中是学生接触化学课程的最初阶段。因此,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彰显重要性。对化学概念的引入形式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及学习热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借助教材上的例子,抑或是让学生死记化学概念,那么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利于化学概念的理解,还会激起学生的厌烦心理,负面影响极其严重。相反,如果采用化学实验的方式进行化学概念的引入,那么就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为了引入“化学变化”的概念,可以将其与“物理变化”进行对比。先准备两只火柴,一支折断,另外一支进行燃烧处理,此时对两支火柴不同处理前后进行对比,会发现,那只被折断的火柴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物质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燃烧后的火柴却发生了形状的变化,同时灰烬产生,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化学变化”的概念,使得学生对这一概念实现了深入的掌握。又如,为了实现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引入,可以借助香水的味道,使之在整个教室弥漫,这样就可以向学生提问,询问他们是如何感受到香水的存在的,此时,分子的概念就自然地被引出。

(3)采取直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直观的教学手段能够形成鲜明的教学资料,杜绝心理障碍。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实践做为教学的材料。例如,在讲解溶液的饱和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在12毫升的水中加入4克硝酸钾,而后进行搅拌,再加入4克硝酸钾。而后,将溶液进行分份,其中一份加水,另一份加热4再对加热后的溶液进行冷却处理,观察实验效果,再往冷却的饱和溶液添加1.5克的氯化。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效果,记录结果,强调概念中涉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试剂的数量、温度等因素,从而获得更加充分的例证。毕业论文

二、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提炼出概念中的要点

为了深刻理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并为学生指明在运用这个概念时有几个必需的要点。例如,在讲“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与“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中心词“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提炼出两个要点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也就是要判断某物质是否是单质的要点必须满足:①一种元素;②纯净物。要判断某物质是否是化合物的要点必须满足:①多种元素;②纯净物。否则学生就容易将概念运用错。例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错误的原因就是不满足以上选项要求点中的第二点(因为它们虽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但不是纯净物)。

三、突出对概念的关键字句的理解,加强学生记忆

一些化学概念层次较多,给学生记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对组成定义的关键词句重点讲解。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强化记忆效果,例如,在“催化剂”概念中强调“变”和“不变”。 在酸碱定义中强调“全部”这两个字,等等。只有理解这些字句的意义,才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

四、注意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分散在不同章节!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这些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归纳各部分概念的体系和结构。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五、多角度训练使学生巩固并应用化学基本概念

学习的目的最终在于应用,只有适当地练习,才能达到巩固、深化概念的目的。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弱点的概念,教师要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练习题,先让学生自行分析或分组讨论,教师再讲评,以求落实。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是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习题训练中应用化学基本概念,从而真正地理解、掌握。比如,在学完“绪言”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后,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判断属于何种变化,并说出理由。

六、注意概念的巩固,深化和发展

概念形成之后,一定要使学生通过复习和反复运用掌握和巩固,绝不能满足于死记硬背和一般性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要注意组织练习。当学生学过有关概念后,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练习题,使学生通过习题实践,巩固和增强应用概念的能力。二要分析错误,及时改正。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掌握情况考查了解,根据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

经济学基本概念范文第2篇

统计学是方法论的学科,任何一个统计方法的创造,都有其特定的分析目的。作为一个核算体系,一定是为核算特定的经济活动而构建的。而对经济活动的理论认识,则是构建相应核算体系的指导思想。对政府作用的认识是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加深的。古典的经济学理论中,市场竞争是最有效率的方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对经济活动的一种干扰。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认为,竞争一定是有效率的,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竞争导致的均衡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的。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他的著名专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政府干预的思想。该书的出版对经济学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直到20世纪后期新古典主义重新兴起,但也不能完全否定政府的作用。

公共经济学认为,私人部门无法提供充足的公共品,因此必须有政府的存在。而政府的经济职能,就在于弥补市场的不足,提供适当的公共品。此外,即使市场的竞争得到充分的保障,也不一定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没有考虑到收入分配的问题。因此,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对第一定理进行了补充,在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调整之后,竞争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于是,政府在经济中就有了两个任务:一个是供给适量的公共品;一个是对初始收入进行再分配。在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下,政府还担任着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责。理论经济学对政府功能的界定,对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的构建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手册》中的核算主体,包括广义政府部门和公共公司,按照《手册》中的描述,他们的职能包括:(1)承担以非市场性条件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责任;(2)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这正是公共经济学中所确定的政府部门职能。

为了能够全面准确的反映政府部门所占有的经济资源,体现政府的资源配置功能,01版GFS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在权责发生制下,对经济资源流动的记录可以与现实中实际发生的情况相符合,同时也使流量与存量的核算能够整合起来,有利于评估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另外,从分析框架的构造以及核算项目的分类上看,GFS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财政分析的需要。现代财政分析大体上包括几个方面: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赤字/盈余、财政政策的稳定性、财政活动对经济的影响。相对于上一版,01版GFS在分析框架中提供了多个平衡项,可以直接满足这些分析的需要。

二、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的方法论构建基础

《2001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一系列统计手册中的最后一本。它几乎完全使用了93SNA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基本的核算单位的确定、流量与存量的定义、权责发生制的使用等等。当然,由于核算目的不同,93SNA中的很多方法是不能直接套用在GFS中的。尽管如此,还是可以看出,《手册》是在尽最大的可能与93SNA保持一致。这样做的原因,一是由于93SNA本身是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核算体系,所确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准确的记录;另一方面,统计制度经过数十年的演进发展,标准化与协调性已经成为构建核算体系的共识。在有关宏观经济的核算体系序列中,SNA已经成为一个标准的模式,为了最终数据产品具有可比性,能够互相“兼容”,GFS也要与SNA保持一致。

SNA是对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类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及结果的全面测定与描述。构建GFS的目标,是反映政府参与经济的广度和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对于经济活动来讲,不论其主体是私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它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不外乎生产、交换、消费等等。可以说,GFS的核算客体,与SNA是相同的,只不过SNA核算的要更加广泛,包含了所有部门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而GFS则只涉及一般政府及公共公司的有关财政活动。因此,GFS使用SNA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是顺理成章的。

GFS中,直接借用的SNA基本概念和原则主要有:把机构单位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对核算主体采用机构部门的分类方式、使用权责发生制的记录准则、使用流量与存量整合的核算框架、采用账户的方式记录流量与存量。新晨

三、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的特点

虽然GFS直接应用了SNA的概念体系和核算原则,但它却并不是SNA在政府活动范围的细化。由于核算目的的独特性,GFS在框架构建上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具体而言,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以单一部门为核算中心的框架。政府财政统计体系的目的是为财政分析人员提供数据,使用者可以像分析经济中其他主体一样,分析政府的经济行为。这样的目的,使体系与普通的综合会计制度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对应于会计制度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GFS中有资产负债表、政府运营表、现金来源与使用表等。

2、将交易按是否改变净值进行划分。在体系中,收入定义为交易引起净值增加,支出定义为支出引起净值减少。对于不改变净值的非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的交易,体系单独分类记录。这种记录的方式可以真实的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对财政政策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数据。

经济学基本概念范文第3篇

一、财务学与经济学

1.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去获取无限的人类社会需要的最大满足的社会科学。它涉及任何人类社会必须决定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一是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二是决定如何生产,即用什么技术将投入资源组合起来生产出人类需要的产出品;三是决定产出品为谁生产和如何分配。经济活动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类需要、资源和生产技术。

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是满足人类需要(Humanwants),包括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人类需要有两个特征:一是需要的多种多样性;二是需要从长期看的不可满足性。人类需要的满足水平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有关,与其所处地理位置有关。从效率观点看,满足人类需要的水平,一方面受资源和技术允许条件下可用于消费的或用于进一步生产的各种有用产品或劳务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受这些产品或劳务在不同组织之间分配合理性的影响。前者反映生产产出(Output)水平;后者反映分配和消费的效用(Utility)水平。

资源(Resouree)是指可用于生产满足需要的产品的各种手段或财富(Means)。资源可分为劳动力资源、资本资源和自然资源三类。现代经济学中还把企业家作为第四种资源。如果将劳动力资源与企业家资源合并,将资本资源与自然资源合并,那么资源也可分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两大类。资源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绝大多数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二是资源具有多种用途;三是为生产一定产品,可用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学中的投入(Input)主要是指这些资源的投入。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经济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是指用货币计量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准确地说,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率是指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即任何生产与消费的重新组织,如果不能使某一个人或某些人的处境变坏,就不可能使另一些人的处境变好。在微观生产理论中的效率是指资源投人与有用产出之间的比率。在福利经济学中的效率是指产出与效用之间的比率。因此,在资源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提高生产领域的效率,会增加有用总产出;在产出一定情况下,提高消费领域的效率,会增加总效用。总之,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经济效率的提高会使人类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这正是效率在经济学中占有核心地位的原因所在。

可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科学地解析了资源投入与配置的效率与效果,为财务管理学科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2.经济学与财务(金融)经济学

经济学为财务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而财务(金融)经济学(Financial economics)是从经济学领域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一门学科。财务(金融)经济学是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试图通过对个人和企业的最优化投资、融资行为以及资本市场的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分析,去考察跨期资源配置的一般制度安排的方法和相应的效率问题。财务(金融)经济学由金融市场学、投资学与公司理财学三个部分组成。金融市场学研究的是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以及国内外经济中金融系统的运作;投资学研究的是风险与收益的确认和度量、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权衡、估价技术与金融工具的设计等内容;公司理财学研究的是以公司为主体的理财理论与实践问题。

3.财务学的经济学基础

在整个金融经济学中,公司理财学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上,财务学不仅科学地融会了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而且其发展是以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学说或理论为依托和基础的。

第一,经济学中的理性主义与效用理论。经济学中“理性”的涵义有两种:其一是指个体追求某种工具价值的“最大化”;其二是指个体决策过程在逻辑上的无矛盾。经济学效用理论是经济学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范畴之一,也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最富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学理论工具。

在财务决策理论中,假定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在进行决策时,选择能够产生最大期望效用的行为;另外,也假定理性的投资者是规避风险的。在理性投资者假设和效用理论的基础上,财务学家利用经济学中的无差异分析方法分析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组合策略。

第二,经济学中的供求均衡分析。供给和需求及其相应的均衡概念一直都是经济学的主要分析工具,也是一种根本分析方法。经济学供求均衡分析方法的结果就是推导了一个数量――价格机制,价格必须在均衡点上,否则市场供求力量就会发生作用以使价格达到新的均衡。所有的经济学模型最终几乎都是以获得使供需匹配和市场出清的价格结束。

供求分析在经济学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财务学中也如此。在财务学理论中,典型的CAPM模型就是利用了均衡分析方法,从市场投资主体的效用最大化出发,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获得了均衡状态的资产价格。

二、财务学与统计学

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统计学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指标,表明所研究的对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等,以反映其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数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变动规律。

统计学是处理数据的科学。一般的记述统计侧重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而数理统计侧重数据处理的“科学性”。一般而言“科学”要求有客观性、再现性、普遍性。为表现这种科学性,研究者常喜欢用数学模型,因为数学比较简明、严谨,比较抽象。数理统计就是运用数学工具,记述数据产生的过程,描述概率分布,进行推定,作假定检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按照统计学科体系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的不同,统计学可分为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两大类。理论统计学指的是统计学的数学性原理,也就是数理统计学,具有通用方法论的理学性质。应用统计学指的是基于理论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数据处理方法。统计解析方法及统计推测方法。

2.财务学的统计学基础

财务学研究是建立在可观察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不可避免地需要利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财务学尤其在如下两个方面需要借助于统计学,它们是投资分析和风险管理。这两个领域直接涉及到统计数据描述及推测统计学。另外,日益崛起的金融工程学领域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统计学,它主要涉及与数学有关的应用概率过程,应用概率微分方程式的研究领域,有时被称为

数理金融。

投资分析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提高投资收益,为此从可选择的投资资产(股票、债券、包括外汇在内的外国证券)中,进行资产选择操作,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因此要用到运筹学中的最优化理论。

风险分析与管理领域正是基于统计学质量管理的思想建立起来的。风险与收益的衡量需要借助于统计学中的均值――方差分析。企业或银行的财务结构受汇率、利息、股价的变动,其资产价值也在不断变化,这就构成了市场风险。为了根据市场风险考察企业资产的价值变化,将企业的价值变化看作风险要素股价、汇率等变化的函数,描述其概率样本分布,推定其下限5%可能损失的金额。其中,既可用有关股价、汇率变化的模型,也可考虑因素相关的变化。有关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经常涉及到的BIS(国际结算银行)规定中,也要求按照上述方法计算企业资产价值变化下限5%的金额,规定企业要保留一定程度的自有资本。从这种意义而言,BIS的规定非常依赖于模型。由于企业资产价值的评估也必须以现价评估,所以不带价格的资产也要依靠模型评估。模型的应用越来越具有现实性,财务管理也要求助于统计学的知识。

期货交易的领域是理论水平较高并富于挑战性的领域,它包括金融资产组合理论与资产组合的实践(financial engineering)。许多问题常被从数学角度程序化。其领域的数学结构包括连续时间的概率过程、概率微分方程式、概率测度的变换公式等。

三、财务学与管理学

1.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管理学的内涵就是要说明什么是管理,以及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管理可被看成是这样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个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管理的这一定义概括地将管理的特征、职能、目标统一起来;管理的特征、职能与目标又将其与管理控制联系起来。

管理是一种活动,是为有效地实现某个目标的一种活动。管理活动是发挥管理职能的活动,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在管理活动中,各种管理职能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

2.财务学的管理学基础

管理的内容由管理活动的内容所决定,现代管理之父法约尔将一个企业的活动分为六大类,分别是“技术活动,即生产和制造;供销活动,即购买、销售和交换;财务活动,即寻找资本及最适当地利用资本;安全活动,即保护财产和人员;会计活动,即盘存、资产负债表、成本和统计;管理活动,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在上述六类活动中,管理活动即是管理或管理职能,管理的内容应该是管理活动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其他五种活动。

财务管理要解决的是公司价值的创造,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的价值管理活动,即实施价值管理。财务管理以价值目标为尺度,将公司管理活动与公司理财的具体决策统一起来。

管理的方法可解释为研究管理的方法和管理中应用的方法。研究管理科学和管理理论的方法共有十一种:经验法或案例法、人际行为法、集体行为法、协作社会系统法、社会技术系统法、决策理论法、系统方法、数学法、因地制宜法、管理任务法、经营论法。这十一种研究管理理论的方法对研究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或借鉴作用。特别是行为科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案例方法等,对研究财务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方法。

管理中应用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发挥管理职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计划方法、组织方法、指挥方法、协调方法和控制方法,这些方法对财务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四、财务学与会计学

1.会计学的基本概念

会计学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以及近代会计的程序与方法日益完善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会计学以会计的目标、职能、对象和程序、方法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构建会计理论体系,揭示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促进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生活服务。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运用一系列程序和方法,连续记录经济业务,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中价值运动过程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会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是指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图1(吴水澎主编:《中国会计理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72页可反映这四个环节在会计中的地位。

会计程序与方法中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四个方面是会计学的核心内容,其中,提供会计报告是会计的主要职能。会计报告是整个会计系统的最终产品,是以浓缩的、综合的、系统的、分类的形式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会计报告主要包括对外报出的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等。

会计报表是由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组成。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会计报表来体现。

2.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财务与会计是两个并列的经济范畴,在性质、地位等方面是有区别的。会计是信息系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会计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会计又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它为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管理服务。财务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范畴之一。财务管理学则作为财务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而存在,如果说财务管理的对象也是现金流量的话,那么,财务管理侧重于现金流量本身(通俗地说,财务管理是一种现金流量的安排),而不是现金流量信息。这就是会计与财务的区别之所在。

财务的本质是本金投入收益活动,会计的本质是信息系统。在经济组织内部,财务处于主导性管理的地位,生产、技术、营销、劳动等项管理都要围绕价值最大化和本金扩张的财务目标去进行;会计处于基础性地位,通过提供财务信息为财务管理和其他各项管理服务。由于财务与会计是两个并列的范畴,所以在理论研究上自成体系,形成两门不同的经济学科。

会计学与财务学紧密相关。财务管理的职能包括预测与计划、决策与控制、分析与评价等内容,这些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会计学所提供的信息,会计学为财务学提供了数据基础。

经济学基本概念范文第4篇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5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21世纪的数学专题会议,该专题会议是由国际数学家大会与西班牙皇家科学院共同举办的。会议分析了21世纪数学发展的四大趋势:数学的各个子学科之间正在互相发生交叉;数学与其他学科正在互相影响,而且越来越互相依赖,数学将会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商业、金融、管理、安全等学科的发展;科学研究将从分科目的研究发展到跨学科的研究,而数学将在其中扮演核心角色;数学研究的焦点将从追求简化走向复杂。

 

马克思认为,数学是研究经济过程的有力工具,不但可能而且必须要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的规律性;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经济科学同样如此。现代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使用和完善新的分析方法的过程,这些新的分析方法主要来源于数学,可以看出数学知识在经济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非常重要,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们将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来分析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课程现状。

 

1.随着我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已经编有适合我校专业和学生特点的高等数学教材,而且在不同专业实行分层次教学,但是目前还没有具体针对会计学专业的教材或者教学内容。

 

2.我院高等数学教师都是数学专业毕业的,会计学专业方面知识有限,很难根据学生后续专业课程需要临时提炼出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3.我校会计学专业实行文理兼招,招收文科生与理科生的比例是13∶9,而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层次不一样。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知识是通过人本身的内部建构获得的,也就是学习者学习知识是通过与之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联系,重新构建之后而获得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加以运用。那么如果很多数学概念和基本理论都和学生专业知识无关的话,就会使得学生感到高等数学学习较困难,对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状况表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得高等数学的课程内容与会计专业的知识有效而无缝的结合呢?

 

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与会计学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

 

我校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诚信求实的职业素养,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掌握会计学专业基础理论和实务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和会计审计软件,熟悉我国的有关财税法规制度,了解国际会计惯例,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性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我们围绕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在具体教学内容上体现高等数学的够用适度原则,不是传统理工科高等数学内容的简单增删和增删后添加简单的应用。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结合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体现会计学专业自身的专业需求,突出高等数学的应用性与会计学专业相关的原理、方法与内容。

 

我校会计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经济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等。这些会计学专业课程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高等数学知识。比如会计学原理中讲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凭证等概念的关系时,就会涉及到高等数学集合的概念。

 

管理学用到了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等概念,还需要建立简单的函数关系,我们常用的经济函数包括生产函数、成本函数、收益函数、利润函数、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单利和复利等。

 

财务管理中要求会计算极限,用到无穷小和无穷大的关系和导数,微分、高阶导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求导法则,会求初等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微分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包括弹性分析、边际分析、需求分析、最低成本、最大利润、最佳方案和广告决策等。

 

例如:在讲授极限概念时,以现金流折现模型引入极限概念。

 

设P为某一企业、资产或工程的现值(当前价值),EOCF表示当前预测的未来第n期产生的自由现金流,r表示自由现金流的折现率(资本成本)。现金流折现模型的含义是:一项投资或一个企业的当前价值,等于其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的现值之和。现金流折现模型如下:

 

财务会计学中需要利用积分的概念与计算。积分学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有由边际函数求原经济函数、由边际函数求最优问题、基尼系数、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社会收入分配、资本投资和现值等。

 

市场调查与预测需用到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微分方程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有市场动态均衡价格、新产品推销模型和逻辑斯蒂曲线等。

 

1.利用会计学专业知识引入高等数学基本概念。在讲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之前,结合会计学专业课程里的概念或现象讲解,慢慢引入数学概念,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如果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本质不理解,就谈不上数学的应用。高等数学概念本来就是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本质相同的事件中抽象出的,如果能让学生看到数学在会计学专业上的应用,就能让他们对高等数学保持长久兴趣。

 

我们还可以运用经济学中的奢侈品、劣等品、互补品与替代品讲解函数的单调性;根据跨国连锁企业的现金流理论、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引入定积分概念;根据厂商的生产要素理论中的生产函数引入多元函数概念及其偏导数概念;等等。根据学生专业知识引入高等数学基本概念,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利用会计学专业知识探讨高等数学的重要计算。结合相关经济概念、经济现象讲解数学计算是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一条良好途径。比如,单利复利计算讲解利用第二个重要极限公式计算:某投资者将10万元存入银行,假设银行年利率为6%,试分别按照一年结算、每年按月结算、按天结算,一年后该投资者可以得到的本金和利息分别是多少?再比如运用经济学中的规模报酬概念理解多元函数的隐函数求导法则,要比单纯学习多元函数的隐函数求导运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利用会计学专业知识提高高等数学的应用能力。我校会计学就业方向主要是在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工作、审计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工作。我们不仅需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选择高等数学内容,还需要培养适应会计专业学生相应岗位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根据经济学中生产要素的边际投入、边际产出、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来理解导数的应用。

 

我们通过讨论与会计专业相结合的案例和问题,如“跨国企业的现金流问题”、“人口密度统计模型”、“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模型”、“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模型”等来应用微积分的概念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授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后,我们可以把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模型作为一个教学案例来实施导数的应用教学。在讲授最小二乘法后,再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的创新能力。

经济学基本概念范文第5篇

1.确立要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思想

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要围绕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中心这个宗旨,此种理念现已为大众所接受。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又因升学率高低的评价的客观存在,最终还是陷入了人人厌倦而又人人不得不去应对的应试教育中。我们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确曾把眼光只放在考试的需要上,为考概念而讲概念,为考原理而讲原理。这样做的结果,学生可以理解教师的煞费苦心,却提不起学习兴趣,更少去关注教材以外的经济现象。更让我们做教师感到迷惑的是反复讲解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生们仍是死活理解不了,考试自然是只有死记硬背了。经过与学生的广泛交流及自己的思考后,从而认识到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固然少不了要以教材中列举的经典为教学内容,要从经典中援引思想资源,但也不应忽略现实问题。不断发展的现实生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重新审视经典,自然会使学生有新的感受、新的理解,获取新的思想资源。有些现实问题,只要善于发现,加以提炼,就会引发出学生学习、研究的话题,甚至会激发大学生们早一些走向学术领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原有理论体系,又丰富了学生们的思想,提高了学习兴趣。反之,把教学内容仅局限于纯而又纯、玄而又玄的经典中,于学生、教师、社会,均无益处。因而教学中改革传统的经典阐释的教学观念,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成为当前政治经济教学的基本理念。

2.创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不仅能使学生热爱知识,乐于接受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追求知识,创新知识,唤起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品质和创新精神。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指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因此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首先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尤其要创设安全自主的心理环境,这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

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教师权威”、“师道尊严”、把学生看成教师的“附庸”。有的教师甚至采用简单的粗暴的手段对待有不同看法的学生,这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而且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恐惧的心理。学生害怕失败、嘲笑和惩罚,对教师“惟命是从”,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问一个为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改革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惟师”、“一言堂”、“家长式的统治”的作风,实行民主的平等的教学管理,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应欢迎学生提出与自己或书本不同的看法,形成一个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教学相长的良好环境和气氛。对学生大胆探索、敢于质疑的表现,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素质的一代新人,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改革紧紧围绕“教育创新”这个主题,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求教师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并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究者。因此,作为政治老师要在不断学习和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切实转变教学行为,大胆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有所作为。

3.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创设多种模式的教学方法

3.1将“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结合起来。所谓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以教师活动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学。

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生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总是的能力。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和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将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让学生主动的来思考问题,从而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3.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政治经济学”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多给学生讲解社会上正在发生的能与政治经济学挂钩的新闻时事,然后我们教师把书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观点、原理等与这些东西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来分析现实事件。教会学生通过从现实中具体发生的事件来联想到自己所学知识,从而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读死书、死读书”。

3.3采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能够增强“政治经济学”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在政治经济学的并不仅仅是作为教师的备课工具和彩色黑板,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与社会热点新闻、时事焦点等等现象的沟通。为学生多打开一扇通向现实社会的窗户。

无可质疑,任何一种单一、长期运用的教学模式,都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所以我们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创设多种模式的教学方法,用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4.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先进、优秀的教学思想

现在的高中生,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形成,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面对新事物不断产生,亲历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社会的经济体制构成及其运作等经济形态的重大调整,人们的价值体系及市场观念、经营理念等生活的重大转折,难免会产生思想的冲突与困惑。而学生们的思想困惑则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解析、慰藉,提供积极的对策。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大多数教师都选择从基本概念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演绎出一套经济学原理,然后围绕这此概念和原理引用一些具体的事例加以分析和证明。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它使教师把备课、教学的重点及主要精力用在了概念的界定、逻辑推理和追求理论体系的逻辑性、完整性上,而较少关注经济现象的变化及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这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寻求自身教学思想的不足之处,结合各种学习工具、手段、方法,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探索适应改革开放的教学方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教学态度争取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探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进而引导他们加快知识积累的节奏。

收稿日期:201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