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网络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技术手段
随着互联网网技术和电脑技术的发展,Internet网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高中语文教师来说,网络绝不能仅仅是课堂上的一种新的教学工具或媒体,而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的平台。两者的整合可形成新的课型――高中语文网络课。高中语文网络课的开展,需要多种技术手段的保证。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整合课上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都有其独特的规律,需要采用特定的技术手段。要对整合课的教学活动做出正确的评价,就更需要制定符合其特点的评课规则。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师生网络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新的技术手段也必将进入整合课的课堂。
一、师生共同建设语文专题学习网站
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就是以介绍某一作家、作品或文学现象为内容的网站,重点讲解与语文课文相关的内容,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大容量等优势,引导学生进行较广泛、深入的学习研究,帮助他们将本专题相关知识点,甚至相关学科的内容系统化,融会贯通地帮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
具体来说,语文专题网站的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确定网站主题。一般来说,语文专题教学网站的主题是由教师根据必修或选修课程教学内容确定,也可由师生共同探讨后确定。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发挥引导者、启发者和咨询者的作用,和学生平等交流。
2.搜索、整理、加工资料信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已经确定的网站主题,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和网络搜索、整理各种形式的相关资料信息,并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信息进行加工。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进行探讨分析,研究该专题的研究现状、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及发展方向等,对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析和理解搜索到的信息资料,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向教师提交每组的工作成果以及研究心得。
4.专题网站的建设和互动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成果上传到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在课内组织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和借鉴,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体验到交流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专题学习网站的BBS就是学生交流的空间。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性作用,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到相关的课本内容的学习上来。
总之,在专题网站的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师生的互动性,实现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语文专题学习网站主要用来引导学生深化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无论哪种文体,专题教学网站上收集的作家生平、时代背景等材料,都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专题教学网站上的与作品相关的,前人的读后感、书评以及论文等材料,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具体从几种常见文体来说,语文专题教学网站对教学的特有的辅助作用如下:
(1)小说教学:高中语文新教材有多篇小说。语文专题学习网站可以通过收集与这些小说相关连环画、漫画或电影、电视、课本剧等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课文同题材的连环画、漫画或电影、电视、话剧、课本剧的精彩片断,并将其与小说文本进行对比品评,讨论、分析这些资料与教材文本的内容的异同,以加深对教材文本的认识。
(2)诗歌、散文教学:诗歌、散文作品的教学要强调朗诵。在专题教学网站上应当包括与教材文本内容基本一致的朗诵音频、视频资源,特别是名家示范朗诵的音视资源。在学生初步把握了教材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的基础上,通过欣赏揣摩名家的示范朗诵,进一步感受其语言的魅力和丰富的情感。
(3)戏剧教学:在进行话剧教学时,教师可以精选与教材同步的话剧视频,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感悟话剧文本的基础上,欣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网络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整合课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由不同的学习者组成一个学习团体,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承担学习任务,既相互合作又积极发挥每个成员积极性、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学习模式。
把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与网络技术相融合,能增进学生间彼此的互动关系,促进学生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必须强化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索的意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教学,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完成相应的小组学习任务,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又要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强化教学效果,又有利于信息社会所必需的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语文网络课上,学习小组的建立,可通过BBS讨论版或者网络即时通讯工具来完成,学生在教室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组成学习小组。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小组的建立可以完全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服务。
在语文网络课上,学习小组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学习小组要有合适的人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认为在语文网络课上,小组人数应当在4~6人为宜,教师制定一名学习能力较强,为人热情的学生担任组长。语文网络课上,学生在组长的领导下,围绕教师制定的或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搜索、加工、整理信息,在BBS讨论版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展开讨论,最终形成小组结论。
二是学习小组合理的组成结构要求有合适的性别比例,最好按男女各半的性别比例组成,男女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差异可以在小组中起到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作用。
再次,电子交互白板可以记录教师在课堂上对电脑的操作,教师可以在课后再次回放,有助于课后的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网络课教学水平。
(二)网络互动游戏在语文网络课上的应用
在高中生这个群体当中,网络互动游戏是非常受欢迎的,家长和老师也常常为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焦虑。如果能够利用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兴趣,将语文知识融入网络互动游戏中,则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又能够将学生的兴趣从普通的网络游戏中吸引过来,寓教于乐,一举两得。
目前,将互动游戏引入语文网络课的尝试,还处于假设阶段。网络互动游戏中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笔者设想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网络答题挑战游戏:是最简单的应用形式,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掌握的知识性内容,用选择或者填空的方式呈现,放在教学服务器上。学生通过答题获得分数,答对题或答错题都配以生动的动画和声音效果。学生以分数的高低排名,分数达到一定标准还可以获得等级晋升。
二、网络寻宝游戏:在相对开放的游戏地图里,设置各种地形,学生通过游戏中提供的各种线索,在地图上寻找宝箱,而宝箱打开后,可以获得新的宝物和新的线索,去寻找新的宝物。这些寻宝的线索,就是高中语文中的知识性内容。
三、双(多)人网络对战:采用对战游戏的方式,两个或多个学生通过答题发出各种对战招数,在短时间内连续正确答题还可以获得“连击”奖励,获得更多的分数。
四、评分挑战升级游戏:每个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上传到游戏中,其他学生在游戏中都可以对别人的文章进行评分,学生可以利用得分升级游戏人物的级别,也可以用来购买装备等。每篇上传的文章都有基本得分,加上老师和其他同学在游戏中的评分,就是这篇文章的总得分。上传文章越多,文章得分越高,学生的级别和装备就越高。
五、以上四种模式加以组合,组成综合性、开放性的游戏。
无论采用何种模式,网络互动游戏在语文网络课上的应用,都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网络互动游戏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游戏的设计应当是围绕语文知识进行的,教学性第一,游戏性第二。
二是题目和知识点的更新可以在服务器后台批量进行,操作简便,便于教师经常性地更新题库。
三是游戏中应该混合智力性的解答题、记忆性的知识题,在此基础上加入动作性的游戏因素,做到学习性和娱乐性相结合。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整合 模式
课程资源开发,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语文课程的改革,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物质平台和教学环境,它使语文教学中的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拓宽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自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国就把现代信息技术纳入基础教育课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课程改革发展的潮流。基于这些认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这一教育观念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证明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可行性。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内涵
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概念呢?不同的专家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阐释。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给这一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还有的专家从整合层次的角度给这一概念下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为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这两个定义代表了当前教育界对这一课题研究的成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理是怎样呢?现代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技术为核心,获取、传输、应用信息能力的创造性、开放性工具。在现代信息技术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是以高中语文内容为核心的全新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它整合现代教学技术及信息技术,通过工具、窗口、平台,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技能、审美、创美,以及未来发展的数字化、信息化培养与重构,从而形成学生个性化的品味揣摩语言的感受力和领悟鉴赏文学作品的审美力、创新创美的应用技术与人文化的语文素养。在现代信息技术情景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把直观形象、生动灵活、丰富多彩的信息网络资源、信息传输窗口、信息处理平台等信息技术优势同高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语言感悟、思维训练、美学情感等有机结合,通过“品味揣摩”,发展到“感悟反思”、“鉴赏尝试”,进而“应用实践”、“迁移拓展”,为其终生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模式
(一)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媒体资源的整合。
无论是现在的语文课程还是今后的语文课程,都会选进大量的中外古今的小说、戏剧名著,而由于影视业的发展和广大民众的需要,这些小说、戏剧大都改编拍摄成了电影、电视剧、戏曲电影。教师们利用这些大众媒体,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把它们制作成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如的《雷雨》在改编成电视剧时,由于电视剧特点的需要,电视剧对人物的语言、情节的先后有所改动,特别是为了观众的需要,拉长视听时间,加进了一些情节,教师把这些不同的地方剪辑出来让学生观看,要求学生就这些不同自己设计课题,如“《雷雨》电视剧改编得失谈”。学生根据这一课题,把原著和电视剧进行比较,写成小论文。很显然,学生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不但吃透了课文,而且还让知识得以延伸,把课内和课外紧密联系起来。根据不同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具体情况,可以提出不同的研究性课题。例如,“谈谈小说、电视、电视剧、戏曲电视、戏曲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的不同”“××人物表演艺术根源”,等等。
(二)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生活资源的整合。
社会生活如万花筒,丰富多彩。电视专题新闻节目,报纸杂志报道评论栏目,无不反映了在当前这个多彩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话题,就是极好的课程资源。教师要特别注意把这些资源收集起来,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制作成专辑。如,近几年高考作文较注意对人的品格、人生观、世界观的考察,教师们就把近几年的沙尘暴问题、台风问题、黄河断流问题等的有关背景资料、新闻报道、调查评论等材料,制作成专题,还把涉及到的地理学科知识收集进来。学生在接触这些资料后,自选研究课题,如“人类的活动与大自然”、“自然灾害的预防”、“沙尘暴资源”等,学生将语文学科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其它学科的学习横向沟通,不仅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改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现代信息技术和校本课程资源的整合。
每一所学校都有着自身的历史底蕴,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的大舞台,这个舞台上有她的历史,她的精英,有她的事业,这里就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例如高一第一册口语写作的“想象和联想”训练,教师们把几年来学生的优秀作文集中起来,加上有关想象、联想的理论和有关专家、学者对此的论述材料,一起制作成专题课件,形成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后,根据各自的体验自主选课题进行研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从总体的角度选立课题,如“想象作文如何想象”、“联想作文如何想联”,能力弱点的学生可从某一侧面选立课题,如“借助理念开展想象作文”、“借助形象开展想象作文”等,然后研究讨论,形成论文,教师再把学生论文中精彩、重要的部分剪辑到网上,供学生阅读。每一届学生的材料有所增加,就形成一个较为完美的、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
三、现代技术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整合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信息技术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
学科不同,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不相同,教学内容不同,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不尽相同。而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优势,不管信息技术用在这个地方适合不适合,教学效果能不能提高,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教学也就先进了,只图一个“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虚名而已。学校应强调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必须先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然后选出恰当的信息技术,让它们形成最佳的结合点。如必修课程中包含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从教学的角度看,“阅读和鉴赏”偏重在“认知学习”上,“表达与鉴赏”偏重在“技能实践”上。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环境)为例,在“整合”时,“阅读与鉴赏”就一定要创设与其“认知学习”特点相符的学习环境,而“表达与交流”就一定要创设与其“技能实践”特点相符的实践环境,只有结合各自的特点去“整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做好局域网的维护及保护。
网络世界精彩万分,内容繁多而又良莠不齐,许多不适宜中学生的内容充斥其中。在学校的局域网中怎样控制好网络的内容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首先在学校网络总控室设置过滤器,过滤网上的内容,把不健康的内容过滤掉。其次,学校网络总控室设置网站通行证,只有学校总控室认可了通行证才能进入网站。再次,语文组网站要选取一部分优秀语文网站链接。另外,学校多媒体教室学生机要受教师机控制。总的来说,就是促使学校对网络进行一定的控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是现有技术下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种重要的模式,这一模式在城市的中小学已部分采用,但在农村的中小学,由于学校条件、教师水平等原因,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仍处在初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更处在探索阶段,还有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1999:(11).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07).
[3]谢华.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5,(05上).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
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关于整合的理论很多,但就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实验而言,有一些学校更热衷于上几节课网络课或辅助教学课,便美其名曰“整合”。我曾听过这样的一节高中语文网络课,一个原本可以学生之间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话题,被生硬地搬上了网络。老师犹如对着机器上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互动,缺乏生气。学生都在自顾自地埋头忙打字,使得“人-人”交流在现代化的技术平台上变成了时髦的“人-机”对话!而我观察有少数小学的网络课,假的成分更多。如学校要展示一节网络作文课,为了给观摩教师留下美好的印象,教师提前让学生把文章背下来。学生打字速度慢,学校会用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让上示范课的学生练打字。为了提高打字速度,有的教师更是“别具匠心”,教会学生如何使用word中的“自动更正”功能,只要打几个字就会出来一句话。如此这般,上课时,学生操作得心应手,甚至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也都先知先觉。这样的"研究、示范"对我们的整合实验又有社么意义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决不是一个学期上几节网络课就整合了,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不顾实际需要、实际条件,盲目追求高档次,一味地依赖于硬件和技术。整合的核心在于课程,而不是技术。搞整合不能把一门课程强加于某种教学环境之上或把一门课程强加于另一门课程之上,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否则就会走极端,更一味地去搞“网络环境+X学科+Y模式”的创新,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我们所说的整合应该是一种自然、和谐的整合。
二、换个思路搞整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首先体现整合
就目前的实践来看,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另一个是在学科学习活动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相比之下后者的意义更为深远。就目前整合实验来看,现在乃至今后,课程整合并不能代替信息技。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必修课程术课程”,另外,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仅仅通过课程整合去实现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很难实现的。除此之外,一些发达地区电脑人均占有率较高,学生家庭拥有电脑,学生可以在家里使用电脑。而在一般地区,除去少数学生在家庭中使用电脑之外,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仍是学生学习、使用电脑的最主要场所和途径。既然如此,我搞整合,没有必要只是一味地去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课程中去,而把信息技术教学搁置一旁。换句话说,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搞整合,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首先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针对我国的国情,我觉得不妨将我们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作以下三个阶段的设想:
一、是独立开设信息技术课。
二、是将部分学科课程的内容整合到信息技术课程中
三、是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各个学科的课程中
许多文章中曾提到:国外的一些中小学都不单独开设计算机课,已经把计算机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但是我们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上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盲目崇外,必须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我们的整合实验应该以第二阶段为突破口,可以在开展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同时,尝试着先将部分学科课程的内容整合到信息技术课程中去。
这首先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者们要具有整合的意识,他们不仅要对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充分理解,还要对其他学科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筛选,找出能与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内容,并把它们有机地、自然地、和谐地进行整合我们可以对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地将学科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而目前,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本身还没有体现整合的意识,这首先表现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材上,尽管有的教材已经做到图文并茂等等,但是现在的信息技术教材更像一本“技术手册”。信息技术课中,学生更多地去学习如何操作、使用计算机,而不知道利用计算机可以解决其他学科中的哪些问题。整合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关键,在现有条件下,信息技术课仍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必须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首先体现整合的意识,那我们必然要对信息技术的教材进行整合。例如在Excel中可以结合数学中的统计教学内容,利用Excel 的功能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让学生制作统计图表题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整合。最近某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教学内容中,贯穿了社会、语文、数学,甚至还有体育方面的有关内容,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信息技术教材中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体现整合的意识,这对于今后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很有帮助。整合强调的是自然和谐的整合,它强调把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对象,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会操作计算机,而且更要让生学知道,利用计算可以解决学习中的哪些问题,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