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工程专业课程

化学工程专业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工程专业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工程专业课程

化学工程专业课程范文第1篇

随着理科类化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相当数量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转入工科类的研究生学习或进入化工企业工作,同时我国快速发展化学工业对各种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化学化工人才,是理工类化学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化学工程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是衔接基础化学知识和化工生产实本文由收集整理践的知识桥梁,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门课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现状

本课程是应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是运用物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和分析化工生产中的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及质量传递的原理,以及“三传”原理在各单元操作中的应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工程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生产过程中单元操作的问题,如操作中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过程速率、平衡关系以及典型设备的设计及选型。内容涉及了流体的输送、传热、蒸馏、吸收、以及反应工程等方面。课程强调工程概念、定量计算、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综合培养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化学工程基础还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化学工程基础所学知识可直接应用于生产中,而且普遍应用。因此,学好本课程可为将来做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化学工程基础》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在大三下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共计32学时。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仅有的工程概念也是去岳阳化工厂短期实习参观,可以说几乎没有工厂的实际概念,同时该课程内容涉及多门学科,交叉性强,公式图表多,其内容多而杂,完全不同于学生以前所学课程。学生学习时普遍感到这门课程概念多、物理量多、公式多、方法多,而且计算繁杂,尤其是对课程中半理论半经验公式和准数、准数关联式感到头痛,特别是面对大量的工程概念和工程计算,往往会感到无从着手,不知用哪个公式去计算适宜。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大,不易学透。另外本课程还要紧密联系工程实际,教学难度很大。因此,《化学工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改革的措施

1.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加强课堂教学效果。由于《化学工程基础》课程内容多、原理复杂,不容易理解,公式多而繁杂,要在32个学时里将其讲透并且学生能理解,就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得单位学时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利用多媒体可以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精炼和整合,同时也可以对教学中遇到的图表和图形、曲线等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出来,特别是课程中涉及的化工设备的内部结构,各单元操作和生产过程等用多媒体课件将图象和声音于一体来展示,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的生动、有趣,使学生对单元操作、工艺过程的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述流体的流动时用flash动态表示流体流动的两个流动形态:层流和湍流,引导学生观察液体流动时的层流和湍流现象,区分两种不同流态的特征,搞清两种流态产生的条件,再分析圆管流态转化的规律,然后引出表征流体流动参数——无量纲数雷诺数,加深了对雷诺数的理解。又例如传质与精馏的计算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不知如何根据已知参数去选定适宜的公式计算,同时对该工艺过程一无所知,因此,在这部分,我们以氨气的制备为例,用flash动态表示氨气从吸收到解吸的过程,中间经历的设备及工艺过程,使学生既熟悉化工生产中重要的吸收—解吸的工艺流程,了解填料塔的结构,同时也掌握了吸收—解吸过程的操作和调节方法,对计算吸收和解吸时涉及的气相传质系数和液相传质系数(或单元操作高度)及其与液体喷淋密度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要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对那些必须掌握的内容,采用“板书+多媒体”教学方式,重点向学生讲解,使得课堂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各种教学方法并重,增强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由于课时少,学时集中,基本在10周内完成教学和考试任务,而教学内容多而杂,为使学生顺利地学好本课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①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和对比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每次上课前都要认真备课,确定每次课的重点,在上课前先给学生提出1~2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听边思考,教师讲授时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对比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下课前由老师或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对有新意,有独特视角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采用回答问题的方法,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使学生能有效的掌握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适宜的习题练习。教材在每章的后面都有对应的习题进行练习,这些习题都是著者精心选择的习题,具针对性,要求学生必须做完课后的习题。大量的习题练习也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部分,通过做练习题,不断的练习,加深记忆。教师认真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并因此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以习题课的形式进行讲解。③加强习题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教学中发现学生上课时听的明白,也能当场回答问题,但是,一旦课后遇到问题就无从下手,不知用什么理论或公式去解释和回答,所以,在教学中安排一定量的习题课是十分必要的,习题课也是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每章教学内容结束后,我们都通过习题课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解题过程成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途径。习题课由三部分构成: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习题课的选题要有代表性、启发性,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深刻理解基本概念、掌握方法、寻找所学知识应用的结合点。每章选有代表性的选择题5~10个、问答题2~4个,让学生现场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对和错的理由,再根据学生课外作业时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1~2个计算题。通过习题课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更加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发现学生特别喜欢上习题课,这样便于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受到学生的好评。

三、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掌握多种工程研究方法

化工工程基础作为综合性的工程技术课,是从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向工程科学的专业课过渡的入门课程,对学生建立工程技术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学时的限制,教学上还是存在着“重过程、轻设备”问题,为此,在教学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深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

1.重视绪论教学。绪论教学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绪论教学中首先向学生展示大型化工厂宏伟风姿的图片,图片中密如蜘蛛网的管道线路、高大的填料塔、反应炉和存储罐、换热器等设备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简单介绍这些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再通过典型的生产工艺流程阐述化工过程包括的单元操作,而这些单元操作即是本课程将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再简单介绍课程的基本理论,说明课程的重要性。绪论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三传”的基本概念、量纲一致性原则,掌握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过程速率及单位换算的计算要点,为后续章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

化学工程专业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工实验;平台建设;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Reform and practice on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Yang Ronghua, Cao Xiaoqun, Cheng Yueshan, Wang Hai, Wang Fang, Liu Xin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Tai’an, 271016, 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orm the curriculum, test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al teachers and other aspects, explor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reform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with chemical experiment platform. Build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practical skills and innovative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m to meet the needs of high-quality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construction advanced equipment, resource sharing, open environment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servic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and training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personnel of “thick foundation, wide caliber, emphasize practical, pursuing innovation”.

Key words: chemical experiments; platform;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2010年9月,我校化工学院将化工原理实验室和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室划归化工专业教研室管理,迈出了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步。为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功用和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参照“化学化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课程体系、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4个方面对我校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建设,着力提高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化学实验基础及技能训练的前提下,设置“基础训练、综合设计、创新研究、仿真与计算机应用”4种实验类型,形成体现化工专业特色的“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重基础、求创新”的化工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并从“化工原理实验—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化工仿真与计算机应用训练—创新性研究实验”4个方面构建和管理实验室。

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如图1所示)。

图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 化工专业实验内容

根据化工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规划,本着“重视基础训练,加强综合,突出设计和创新研究训练”的目的,对每一阶段的实验教学训练在基础实验训练之上,增加综合设计性、研究性和自助式实验内容,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探索、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充分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性实验内容建设。拟开设的主要实验课程和所选实验内容包括:

2.1 化工原理实验

对化工类专业学生,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以单元操作中的流体流动与输送、传热、精馏、吸收、萃取、干燥、过滤、蒸发、结晶等传质过程为主线,实验设备及装置能够开设基础训练性、综合设计性和创新研究性3类实验项目24个,其中基础训练性实验5个,综合设计性实验13个,创新研究性实验6个。在基础训练性实验基础上,根据学时要求和第二课堂形式,通过自主设计、综合搭配化工过程实验装置,以必做和选做结合的方式,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研究性化工过程综合实验。上述实验项目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8个,其他实验项目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第二课堂、开放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等形式选择。

2.2 化工专业综合实验

将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核心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综合归类为化工专业综合实验,单独设课,其内容以热力学基础数据测定、传质数据测定、化学反应工程实验技术及设备、化工分离技术及设备、化工工艺、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控制等实验为主,能开设综合设计性专业实验项目25个,其中必做项目15个,选做项目10个。通过实验方案的拟订、实验方案的实施、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评价,综合应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设计类实验,目的是应用所学专业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3 化工仿真与计算机应用训练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采用化工过程及单元操作仿真实训方式,不仅使学生领悟到单元操作的核心,也可以使学生进行模拟和控制可能的化工工艺及优化操作,实现工厂现场无法实现的环节,同时可结合生产实习进一步得到训练。借助计算机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训练化工过程设计软件应用、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工过程与系统模拟优化等环节,为将来从事化工设计、工程实践打好基础。现有设备、装置及软件能够开设11个训练项目,其中必做基础训练项目6个,选做综合训练项目5个。

2.4 创新性研究实验

坚持教学、科研与新技术应用的有机融合,将教师的特色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将部分毕业环节的课题实验训练与专业综合实验融合,开发创新性、研究性实验,充分体现化工专业综合实验训练和科研训练,现有10个创新研究性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另外,每年有十多个项目采用开放实验室的方法,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训练。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3.1 开放式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

为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解决实验装置套数少、实验人数多的问题,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基础训练部分的实验采用分组集中实验的方式,将每班学生分成3~4个大组,每组15~20人,安排不同的时间进行实验。实验时再将每组学生分成3~4个小组,每小组4~6人,同时开设几个实验,各小组轮流进行实验训练。对于综合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提前选好所做项目,预习并准备好实验内容,在指定的时间内有计划地进行实验。

创新研究性实验,多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题,跟随指定的指导教师进行实验。重视引导学生参加研究项目实践,一方面,教师积极参加科研,从科研工作中选出学生可以参与的项目;另一方面,有效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研究实践中来。创新研究实验按照选题、文献检索、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撰写论文或实验报告、报告答辩会的顺序进行。

在课外时间,实验室向学生全天开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培养提供空间,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提供训练场所;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导优秀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进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组,使学生尽早接触本学科最前沿知识,得到科研训练。

3.2 化工实验课与化工设计相结合,体现工科特色

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能力,充分利用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在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借助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通过一系列教学安排,使学生除学习各种工艺知识,掌握各种工艺方法外,还可以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增强综合素质。例如,将部分化工实验课与化工设计相结合,通过化工实验课,让学生全面掌握某一单元操作或化工过程的实验基础理论与技术、实验装置的使用、实验技能及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及化工设计中,结合某一单元操作、某一装置或化工过程,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也可以将两者直接结合,给出某一化工过程,先进行流程及装置设计,然后根据设计的数据进行实验操作验证,最后分析讨论及对设计或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乙酸乙酯的合成及精馏实验)。这种有机结合的方式,能将多种知识及能力训练综合运用,使学生印象深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采用多种现代化手段辅助实验教学

针对学校开设的实验项目,动员教师开发和研制适合学校实验教学特点的集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演示、实验结果数值计算、误差分析及实验综合思考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实验操作过程录像,如精馏、吸收等,提高教学质量。使用与实验装置配套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引导学生掌握实验设定、软件使用、数据处理等技能,为将来应用现代化生产装置打下基础。

借助化工仿真软件和化工过程模拟计算机软件,开展化工装置及过程自动控制模拟操作训练或对化工设备、过程进行模拟、设计、计算等,弥补实习过程现场无法操作的不足,也为将来从事化工过程模拟或设计起到训练作用。

3.4 开展实验竞赛活动

化工专业实验平台每年举行1次全校规模的化工原理实验竞赛,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强化实验技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在实验竞赛中加入实验流程设计、设备设计训练、数据处理等环节,起到综合训练的目的。组织学生参加2年1次的全省或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拓宽学生视野。

3.5 建立多元化实验考核体系

化工实验考核方式,采用平时单元成绩累计计分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法。平时单元实验按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客观记录学生的实验预习、基本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和综合素质等环节的成绩;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加实际操作2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基础训练实验占50%,综合设计实验占20%,期末考试占30%。

基础实验阶段评分依据:实验纪律和秩序、预习和回答问题、基本操作规范性、实验记录规范性、实验数据及处理正确性及实验报告等。综合设计实验阶段评分依据:文献调查与总结、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等。对于创新研究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考核。

4 制度和教学队伍建设

要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必须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并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管理机制和制度方面,做到“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教学带头人和科研带头人,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教学研究项目与科研项目”一视同仁,以调动和鼓励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实验教学的师资素质。在实验室设置教学重点岗位并实行竞争上岗;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在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培养梯队。加强“实验课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课教学团队设立实验室主任(教师)、相对固定的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并按照专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兼职任课教师为1:3:6的比例配置师资队伍。

5 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建设展望

化工专业实验平台建设要进一步发扬自身特色,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深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延长校内工程实践教学的时间,弥补工业实践难以到位的现状,从整体上优化实践教学的安排;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先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要继续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实验教师队伍的水平,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加强实验教学平台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改革,为进一步建立中试实验基地和产业化生产服务;建立“以人为本、有利于实验室开放和实验教学的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实验与科研兴趣,培养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协作。

收稿日期:2012-05-02

化学工程专业课程范文第3篇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一节课下来就是满堂灌。这就导致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课堂教学应十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全面结合,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实训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技能训练,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专门人才。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国内很多普通高校还没有那么多的财力购置一些大型的设备仪器,即便有,也不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亲自操作,因此有关仪器分析方面的理论教学就成了纸上谈兵。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让每位学生尝试亲手造作大型实验仪器。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计算机很感兴趣,老师可以针对一些较难理解的章节,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flash等。然而我们有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并不熟悉,甚至未曾使用过,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抽象的理论问题简单化,从而化难为易。例如,在讲到气相色谱和高校液相色谱这一章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色谱分析过程以解决很多学校没有昂贵的色谱仪器的问题。当前常见的色谱辅助教学课件有HP公司的GC and Training Software和Chem SW公司的Interac-tive Training软件包。它们可以将复杂的色谱分析理论用简洁的图形表达出来,也可以通过色谱参数的改变观察分离效果,用动画展示色谱仪内部的工作过程,利用图形和动画给出检测器、进样器、高压泵的内部结构和工作过程等。这类软件对分析原理、操作模拟显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很适合多媒体教学。重要的是多学生的技能训练起到了很好地作用。

教学过程的反思

化学实验的反思。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本人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作业布置的反思。传统的作业大多是课后固定的习题,而且基本上都是客观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不会就是不会,也就不愿意做,无法按时完成。我们应该摈弃传统的“布置作业”,寻找更适合现代高职学生的“布置作业”的方法。经过本人的教学经验来看,老师应当利用现代学生的兴趣所向,将客观题改为主观题,不再有固定的答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各自的想象。例如:关于“醛和酮的化学性质”这一节知识,教师在课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查阅相关资料,说明甲醛是如何使人中毒的?”。首先,学生肯定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因为甲醛是比较我们生活中敏感的话题;其次,大部分学生是不会静静地坐在图书馆翻阅资料了,但是他们可以利用一向痴迷的网络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子学生既学到了知识,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学会了如何正确的使用网络。因此,作业的布置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非常的重要。

公开课的反思。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本人试做些初步探讨:

教学后记反思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教学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应依据教师职责和新课改的要求,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化学工程专业课程范文第4篇

(一)机构体系

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在机构体系方面有很大的灵活性,办事效率高。但是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民办高校的共性,而忽视了其个性。很多民办高校由于办校时间不长,人员缺乏,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高,在学校机构体系的建设中不免会引入公办院校的条例和思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办高校的特色发展。

(二)课程设置

研究型本科的课程设置都是以理论课为主,辅以研究型实验。如果照搬研究型本科的课程设置,那么培养出来的既不是研究型也不是职业型的学生,这和我们的办学思想相矛盾,客观办学条件也无法实现,是对学生、对学校和对社会的不负责。应该实行适合职业型本科的课程设置,尤其要体现出“职业型”,加强和实际对接的实践课程,淡化理论,做到够用即可。对于职业型教育应突出职业特性,课程设置应体现职业文化素质课、职业通用技术课、专门技术课。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个化工专业,在各类理工院校都有设置,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思想,构建了各自特色的教学体系。而对职业型本科院校来说,要侧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结合高职办学经验和本科办学要求,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3+1”模式

职业型本科的“3+1”模式来自高职的“2+1”模式,实践证明这样的学校培养加工厂培养是成功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三年理论、实验课和实训课,最后一年下到工厂进行定岗实习,根据当地和周边工业经济发展需求,我们设立了石油加工方向和煤化工方向,可以把学生送到炼油厂或者煤制甲醇厂等对应的工厂进行工厂学习,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校企结合

“3+1”模式的开展离不开企业生产单位的协助,需要通过校企结合来实现。为此银川能源学院除了依托宝塔石化对学生进行实习工厂再教育外,还和周边工厂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主要有伊品生物、宝丰能源、中石化宁夏炼厂、达康精细化工等。这为学生的定岗实习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

(三)职业资格证

学校开设了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化工总控工、化学分析工、水处理工、仪表维修工等工种。学生在学习了各类课程和实验课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工种。鉴定内容包括理论、实操和仿真,经鉴定合格的发放证书。职业资格证的考取,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炼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课程

职业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实践课程除了顶岗实习和职业工种鉴定外,还将开设各类实验课程和实训课程。根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和工厂的需求,我们开设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管路拆装实训、化工设备拆装实训和石油炼制或煤化工综合设计等实践课程。

(五)职业技能大赛

化工类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能增加学生的进取心,提高其学习和动手能力,也可以检验学习效果。学院每年都会组织校内职业技能大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主要参加化工总控工大赛,筛选出的优秀学生再参加全区化工总控工大赛和全国化工类职业技能大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赛认识自我,找到不足。

(六)发展“双师型”教师

实践教学离不开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除了各类设备仪器的需求外,更需要具有实际生产经验的工程师或教师,也就是需要“双师型”教师。学院一方面招收工厂来的化工工程师,另一面聘请工厂工程师及技术人员来校讲解实际生产过程。对于没有经验的校内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到工厂实习,即每年至少一次为期一个月的下厂锻炼。

三、展望

化学工程专业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轻化工程;学科平台课;专业核心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99-02

一、轻化工程专业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教学现状

从世界范围看,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逐渐向高效率、低资源消耗和产品生态化发展。我国印染行业的节能环保技术较为薄弱,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绿色环保生产技术刚刚起步,总体上未脱离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生产模式[1],因此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理论在染整行业的运用是大势所趋,其中学科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对提高轻化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2]。

轻化工程专业依托江南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改革该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轻化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大专业,在坚持全流程通识培养方向的同时,根据染整行业对人才国际化快速反应的市场需求,实施“工程教育与创新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分段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染整产业链特征,构建新形势下染整专业“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同时以“创新型、高素质、重实践”的人才培养为核心,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实现轻化工程专业学科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解决“纸上谈兵”和“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问题,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学科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二、轻化工程专业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专业知识的获取、操作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要求。虽然轻化工程专业开设了多门学科平台课,涉及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工艺和化工原理等多个学科,但是往往与专业核心课缺乏有效的衔接与有机融合,取得的学习成效并不明显,仍存在偏重工程科学知识,轻工程实践训练;偏重专业知识传授、轻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等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弱化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衔接不够。对于轻化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高分子、化学、材料和化工原理等知识的学习是前提和基础,因此学科平台课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后续课程(如《纤维化学与物理》、《染整工艺原理》和《染整助剂》等)的学习必须以这些学科知识为背景,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生产实习、工程实践、创新学分实验、创新训练计划和本科毕业论文等实验实践性环节的开展也必须以这些学科知识为基础,但仍存在着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缺乏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的现象。学科平台课都是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中的一些基础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对于这些内容的合理安排与选择、讲授方式等尤为重要,不能不讲又不能讲的太抽象,应根据轻化工程专业的特征及课程内容的特点,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及成熟理论,还要突出与该方向后续课程学习关系密切的知识和理论,与专业核心课做好衔接与融合。

2.学科平台课的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核心课的实践能力培养相偏离。轻化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该方向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工程技术的弱化是目前企业反映的普遍问题,基本一致的观点是工科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而不是科学家。而目前该方向“厚基础,淡专业”的培养模式带有很重的“去工程化”色彩,工程专业技术训练“边缘化”和弱化使工程教育偏离了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三个基本属性。构建新形势下染整专业“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联系实际开展理论课的教学,增加启发式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额,开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轻化工程专业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针对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课程特点,系统研究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现状及差异,实现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有效衔接与有机融合,为培养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注重学科平台课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核心课的工程应用的有效衔接与有机融合。学科平台课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理论知识,而专业核心课侧重于生产原理与方法、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配方等工程应用知识的学习,因此对于在轻化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学科平台课的理论知识不要求掌握的很深,但要在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运用,所以在学科平台课的讲授过程中要注重与专业核心课的结合,让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

2.注重理论与实践互通的教学队伍建设,为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衔接与融合提供师资基础。学科平台课是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的课程,但也是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的一些课程。因而在学科平台课讲授时可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概论、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将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针对目前师资队伍中“重理论、轻实践”普遍现象,加强不同学科背景老师的交叉与融合,强化真实的工程实践背景,解决“纸上谈兵”的教学诟病。

3.实验课程的多元化设计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做到实验、实践和创新反哺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教学。实验课程是对理论课学习的有效补充,是建立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融合的桥梁与纽带,可以通过直观的现象和结果验证理论学习的真实性,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因此实验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3]。

实验课程采用自主设计实验,在实验大纲的规范下完成实验要求,结合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所学知识,充分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重复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认真编写实验讲义,包括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误差分析等,将验证性实验、启发式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进行有机结合。

四、结语

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课程学习在轻化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针对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染整产业链特征,对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与思考,提出了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课程教学的改革举措,对提高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培养新形势下基础厚、专业宽、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岚,柴丽琴,李永强,胡毅.节能减排印染新技术的教学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