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1篇

一、设置问题的原则和前提

虽然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提问的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但在设置问题时还应遵守一定的原则。首先,在设置问题前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采用提问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能保证设置的问题是和教学目标有关的。如果教师在设置问题时没有考虑到教学目标,而是漫无目的地为了提问而提问,这样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其次,在设置问题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设置的问题过难,不仅难以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作用,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挫败学生的自信心。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则难以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因此,在设置问题前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再次,在设置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问题之间的关联性,教师在提问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给学生一个适应的时间。最后,在设置问题时应切忌多而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每篇文章都有教学重点,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在提问时应把握好教学的重点,不要将太多的时间用于提问。提问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多且没有重点,则会让学生感到困惑,不知道教学的重点是什么,进而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设置问题的具体方法

设置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问题。下文将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设置问题的方法。

1.在设置问题时可以采用创建问题情境的方法

高中生的压力比较大,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关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至于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鉴于这种情况,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采用创建问题情境的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但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为了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和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另一方面应多观察,通过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来找到学生的兴趣点。由此可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在设置问题时应加强问题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语文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只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将教学的内容局限在教材之中,从而忽视了语文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应加强问题和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简化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到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在设置问题时应制造冲突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不同的人对待同一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而这些看法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是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理解不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法刻意制造冲突点,让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2篇

讲求公平公正可谓高考之“核”,因为其最为直接的目的就是为高等院校选拔人才。全国一份语文试卷考数百万人,较之各地每份语文试卷各考几十万人,区域性的考查与评价显然要比大一统的考试更为公平台理。尤其是从选拔的功能及效果看,各地每年数十万考生在地区同一的平台上竞争,一匹马大家骑,公平性更易得到保障。再一方面,各省(市)基于本地多方实际情况拟定语文高考的《考试说明》也较为容易找到均衡点。所以,各地关于语文高考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说明,使考什么与怎么考已不再那么深邃,高中语文课程的教与学也相对减少了一些随意性和盲目性,对减轻教学负担、强化素质教育当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分省命题具有全国统考难以为之的局域性掌控的优势。各省(市)通过综合平衡设置语文高考试题的考点并确定语文高考试题的样式,在充分保证公平竞争更为合情合理的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地方资源、彰显地方特色。分省命制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就出现了一批或形式或内容明确指向本地区的个案型试题。特别是那些充溢着地域文化元素的题目素材和题目样式,使贴近学科、贴近学情与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独到地呈现于一题之中。分省自主命题对于增强语文试题的创新元素和提升语文试卷的创意空间都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进一步说,在语文高考分省命题走向区域化进程中所涌现出来的新创意新思路,可以为语文课程改革和语文教材改革增添更为鲜活的因子,特别是对实现高中语文课程及高中语文教材地方化,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所以说,以长远的观点看,分省命题对于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影响还有相当的潜质和推力,只是如何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良性循环还有待时日。

强力强势的指挥效应,决定了语文高考的命题绝不只是有关语文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的指向,更多的倒是关乎语文学科教学的安排和指引。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一份高考试卷就是一道教与学必然惟命是听的指令,而且会在无声中由高三一层层地下压到教学的各个年段。基于此,一份语文高考试卷命制得如何,就绝不是试题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了,其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都远远地超出了语文高考原有的目的范围。如刚实行分省命题时,各地语文高考的作文多为话题作文,结果,不要说高、初中的语文作文教学了,就连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也写起了话题作文。既然语文高考试卷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就不得不全面审视语文高考分省命题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对高中语文课程设置的影响。新一轮高中语文课改中,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建构起来的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实施机机制,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行动方向和终极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试的辅导课。”实际情况是,各地区各学校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无一不是循着当地语文高考试题的命题指向在开设。譬如:江苏各地高中语文课程进修苏教版的《(史记)选读》《唐宋家散文选读》《唐诗宋词选读》《现代散文选读》《实用阅读》,不到选修教科书的三分之一,再从各教科书中选用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直如此,就是为了应对江苏语文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古代诗词阅读和现代文阅读。“选”为了“考”和“考”决定“选”,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实事求是地说,为考而选显然有悖开设选修课的初衷,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那份高考试卷。其实,语文高考分省自主命题不仅直接左右着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走向,而且直接影响到高中语文必修课的教学。如何让命题更为全面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新课程的要求,进而使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的课程配置及教学安排趋向合理和优化,变“伪选修”为“真选修”,就目前语文高考分省命题的情况来看,应当说,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其次是对语文学科知识结构的冲击。知识具有系统性,而语文学科知识系统性的最为突出之处又是: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简单孤立的存在,内在的由此及彼、彼此关照的网状属性特征很明显。因此,无论是教学还是考查,强调全面综合都非常重要。而具有教与学风向标作用的高考试题对此理所当然不能小觑。但在语文高考分省命制的试卷中,忽视甚至无视语文学科知识结构系统性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最为具体地表现在安排考查知识点的时候,考什么和不考什么,缺乏缜密的推论,“某一年对什么不做考查要求”或“要求什么,对什么不做要求”,提法和要求普遍比较随意。只要将自主命题的十多个省(市)语文高考知识考点的设置加以对照,就会发现或多或少存在对语文学科系统知识随意割舍的情况。譬如语文基础知识部分,有的不考错别字。有的不考标点符号。看似只是少了这么一两个考点(考题),其实这对语文教学中相关的知识建构影响很大。不考错别字就会忽略有关错别字的纠正,也就直接影响到对关联的字音字义的精准把握,无形中使“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字词特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生剥离。对标点符号不做考查要求,结果阅读不能充分利用标点符号来解构语段理解语气语意,写作不会借助标点符号来表情达意,只会用圆点来断句停顿。联系高中毕业生语文整体素质不高的现实加以分析,语文学科系统知识掌握的不到位与语文高考命题的冲击并非毫无关系。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1.引言

1998年研究性学习在我国首次被提出,并在2002年实现了在基础教学方面的全面推广,日益成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和热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基础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主”,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着重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等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和审美能力。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坚持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生活经验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需要,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2.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2.1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处在以教师单向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境地,语文课堂教学枯燥、僵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活力和创造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处于学习的边缘位置,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近十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参加先进教学理念的教育和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坚持以“理论联系实践”和“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1]。

2.2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就在引进国外教学理论和总结语文学科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重视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局面,开创了促进学生读、写、说等能力全面发展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自主、平等、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中,使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达到了本质上的统一,在遵循语文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长期的接受性学习也给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学组织结构的优化,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再次,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情、意、理等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对以后的终身性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最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在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的人文素养,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2]。

3.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结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可行的。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出发,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成熟,能够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辩证分析,为深入的探究学习提供智力支持。

4.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4.1树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民主、生活、合作、对话、活动等教学策略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只有在充分掌握和理解上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展高效的研究性学习。民主、合作、对话等策略强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民主,师生、生生之间针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生活、活动策略强调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和生活化,语文作为语言学科依赖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日程生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并在生活实践中提升语文的应用能力[3]。

4.2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打破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自主探究学习,树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体会到参与语文学科研究的乐趣,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在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语文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和团队能力。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

4.3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普遍采用“五步走”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初步感悟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营造良好的语文研究氛围;第二,组织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内容进行研读,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并挖掘出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三,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拓展,在课后布置研究性作业,通过课外的延伸训练巩固语文课堂教学;第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组,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展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五,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给予合理、客观的评价,在总结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信心[4]。

4.4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利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注重教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讲授鲁迅《故乡》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谁偷了碗?”,根据教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例如在讲授《守财奴》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设置疑问,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

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研究,除了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外,还要注重语文知识探究方法的传授。

4.5创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要实现双重功能,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又要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性学习。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研究过程的方法策略、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后给学生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的综合评价活动,实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此外,还要注重研究性学习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5]。

5.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弊端和误区。部分教师因为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认识不足,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利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忽视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既浪费教学时间又挫伤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面对这些发展中的难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加强研究性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真实意义上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何跃.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特性及运用[J].中学语文:下旬,2011,(8):11-12.

[2]郑炳欣.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下旬刊),2012,(2):148-149.

[3]焦咏梅.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下旬刊),2012,(3):80.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教学 地位 现状 原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03-02

语文的工具、人文性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赋予了高中语文课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对高中语文教学也十分重视,在新世纪,教育部颁布了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重要文件。但是,从调查结果看,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语文课教学地位问题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高中语文课并未受到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和校方的,与语文其重要性相匹配的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1 高中语文课教学的整体现状

根据对五个省市不同层次高中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与教师对于高中语文课不受重视是比较认同的。高中语文课不受重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1 学生语文学习目的功利性严重,学习兴趣不高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还发现,不少学生认为高中语文课并没有什么意义,这造成很多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与动机。家长方面,多数家长认同学习语文课对于孩子成长的必要性,但是在应试教育的的背景下他们同学生一样认为就高中阶段而言学习语文的目的是应付考试。

1.2 实际课时与计划课时不符

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大多数学校语文课的计划课时都是基本符合课程机会规定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常有挤占语文课致使语文课实际课时与计划课时不相符的情况。语文课堂沉闷,学生的专注度不高,学习效率低。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语文课的专注程度显然不如数学课和外语课,存在不少上语文课做其他课的习题、上课开小差、睡觉等情况,使语文课堂继续着这种恶性循环。也有部分教师积极尝试改进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就整体情况来看,改良效果不大。

1.3 学生在语文课上的课外学习情况也不佳

学生花在语文课学习时间也不如其他学科,态度也存在“只要完成就行,不管质量”,甚至“有硬性要求才做”的不良倾向。

2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地位下降的原因

2.1 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的功利性学习

中国教育有着择校之风和应试教育的特点,而高中正是这个抉择的关键时期,从我们事件调查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教师、家长都认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试,功利性较强。高中语文课的地位也相应的日渐下降。虽然教育制度方面的原因不是高中语文科教学地位下降的全部原因,但是他却潜移默化的深入到各方面中去,从某一方面也可以说它是高中语文科教学地位下降的根本原因。

2.2 语文学科内容具有不确定性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不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其主要体现了以篇章为单位的各自独立的整体性和知识内容上的综合性。语文学科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各章和各章,各篇和各篇之间的联系不大,知识与知识之间没有直接的衔接,这就导致学生认为短期懈怠语文学习不会影响成绩。

2.3 人们对语文课学习的认存在偏颇

1)学校方面:而语文课成绩的提高难度远比数学、英语、文综、理综的学科成绩提高的难度大,而不学习语文对成绩的影响也较小。于是在需要权衡和抉择的时刻,语文课就或多或少的牺牲了。

2)教师方面:从调查来看,语文教师还是很重视语文课的教学的,他们认为无论从素养还是高考方面来考虑,语文课都不可以被忽视,但是学生、家长或学校等方面的消极态度让语文教师们有一些力不从心,另外部分其他学科老师还存在一些挤占语文课的情况。

3)学生和家长方面:学生和家长对于语文的学习态度有很大问题。部分家长认为由于汉语是孩子的母语从小就接触,有基础有底子,孩子可以花较少的时间与精力就可以学好语文知识,不学或者说花较少的时间学习语文课也不会对成绩有多大的不良影响。

2.4 教师方面

1)教学内容上缺乏正确的教材观:在应试教育的催促和应对中,教师们把讲授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唯一任务,错误地认为上课就是讲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兴趣,也从列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课外拓展和课外阅读及视野。

2)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缺少互动没有生机:大多数语文的教学方式都是机械的,重复的,带领学生深入品味少。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却违背了母语学习的规律,淡化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

3)教师的性格:高中生在我们语文课堂上喜欢也渴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他们尤其想和教师建立一种“平等的互主体关系”。同时,教师的幽默常常会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更好的学习和教学。

4)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在目前的调查中发现,多数老师对教育的态度缺乏必要的调研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重复过去的教法和参考和拷贝别人的观点,知识面狭窄,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没有民主,公正的处理和解决。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少教多学”模式 高中语文 高质量课堂

一、引言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配角,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1]。接下来,笔者根据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探究。

二、“少教多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少教多学”是新加坡教育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向,这种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少教一点,学生多学一点”,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多教”转变为“学生多学”,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特点为:首先,“少教多学”模式由于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合适和时间,使学生探究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在学习中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少教多学”模式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的,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在教师方面,由于此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少教”,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具有扎实的知识及教学能力[2]。

三、“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在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选择两个班级为实验对象,其中一个班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为对照组,另一个班级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少教多学”模式进行教学,为实验组。两组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验前的成绩差异及语文教师的职业知识技能等基本资料上差异较小,可忽略不计。一个学期后,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本学期课堂纪律情况进行统计,然后对比分析,取得良好的实验成果,其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1.教学方法

对于对照组语文教学,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讲授―接受”的教学模式,根据其教学过程传统教学模式又被称为“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以课文《拿来主义》(鲁迅)为例,语文教师在课前首先书写教学方案,对课文进行熟悉;在课堂上,首先回顾上节内容,然后开始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听讲;教师讲授完毕之后,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总结,最后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

对于实验组语文教学,采用“少教多学”模式进行教学。本研究以《我有一个梦想》一文的课堂实录为例具体分析和探讨高中语文课堂“少教多学”的新模式。上课前,首先要对高中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了解,根据其求知欲强、持续学习能力较低等显著特征,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即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征,选择“少教多学”的模式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缩减教师教授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时间。在教教材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对《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进行阅读预习,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其通过小组讨论找出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保证学生将对该文章的正确理解描述出来,并写出阅读感悟,教师随机抽取几位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朗读出来,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指导,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研究结果

两个班级使用不同教学方法之后,每个月对两组学生的课堂几率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比分析其期末考试成绩,发现在课堂中实验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课堂纪律的违反率比对照组低。在本研究学期的语文期末考核成绩中,实验组的及格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有效证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情况

3.研究结论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其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我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分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其优势进行总结归纳。从学生的角度说,“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的知识传授方式,其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物入手,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四、结语

无论在哪种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过程,需要师生两方的积极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而“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实施中需要注意各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以使“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打造出一个高质量的语文课堂,从而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