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三维整合;审计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274-02

审计学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强,与会计、法律、统计等相关知识联系密切,需要理论指导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审计学课程内容条块分割,概念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审计课程抽象、深奥,不易理解,从事审计教学的教师也感到难以将审计学课程讲得深入浅出。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审计知识。该项研究提出了基于审计学课程体系整合、审计案例教学和审计综合模拟实验的三维整合审计学教学模式。

一、审计学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重复,缺乏逻辑性。审计学课程设置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部分章节内容重复。有的学校根据审计主体性质不同设置课程,如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鉴证审计等;有的学校根据特殊行业不同设置课程,如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等。这些课程之间和章节内容也存在重叠现象,课程内容条块分割,各章节前后没有连贯的逻辑关系。若教师在教学时不考虑课程间的联系与渗透,盲目地为课时而讲授,则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审计知识不系统等问题。为此,应科学设置课程,选择合适的教材因材施教,将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进行有机结合起,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审计知识。

2.教学内容多,缺乏内在衔接性。审计学教学分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其中理论部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理论性不强或拓展性知识;实务部分以审计实务的四个循环和货币资金审计为主线,审计终结阶段出具审计报告,部分院校增加了验资和经济效益审计等内容。审计学教学内容多,实务部分与理论部分缺乏衔接性,使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脱离。如何进行理论知识与实务部分衔接,尤为重要。例如,在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实务部分讲解时,应与审计方法中的存货监盘有机结合,并辅之审计工作底稿,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

3.审计理论和术语晦涩,缺乏明晰性。审计理论内容会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与乏味,有些理论术语晦涩,如日期截止目标、机械性准确、重要性、合理保证和认定等。单纯从字面看,这些术语很生僻,加之其定义或含义多数是从英文的复合句中翻译过来的,其语言表达和逻辑关系不通俗。因此需要教师在讲授时,应结合案例等方式深入浅出地揭示其真实含义。

4.审计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加之对审计学的内容感到抽象、空洞,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方法犹如纸上谈兵,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实物、录音、图片、教学软件等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设备,使教学形象直观,并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5.审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操作性。审计学偏重于实践,但目前教学过程中纯理论讲解较多,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造成思维模式呆板与审计实务判断灵活性相背离。由于审计原始资料的隐密性,致使实践教学资料缺乏,对审计工作只停流在感性认识上。部分学校试图从案例教学入手,改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但仅依靠案例教学,还不足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实务接轨的模拟实验和模拟工作底稿,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和实务。

二、构建基于三维整合的审计学教学模式

为改变现行审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审计教学经验,提出一种新的审计教学方案——三维整合审计教学模式,即从课程体系整合、审计案例教学和审计模拟综合实验三个层面,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

1.审计学课程体系整合。整合审计学课程内容,将审计理论运用于审计工作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计学课程体系整合过程中,应力求精简与实用,注意各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安排搭配,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技能。(1)审计学课程内容包括审计学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和技术以及业务循环审计实务三方面。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地选择和应用审计实务中审查技术和方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学到系统、实用的知识。例如,在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审计实务的学习中,与审计基本理论中的函证法紧密结合,使学生深入理解函证审计方法与技术。(2)相关专业课程的结合,注重专业课程之间的综合,让学生从审计的角度将财务管理、统计和税法等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取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3)对其他专业相关知识的融合,注重学科之间的结合,在获取知识、重组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多维思维方式,形成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审计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4)将会计错弊表现形式及其审查技巧作为补充。如在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审计中的主要风险领域进行错弊的归结,结合主营业务收入的各种错弊表现形式,进行审计技巧的讲解和分析。适当补充财务报表主要项目的会计错弊表现形式及审查技巧,从实战角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审计课程的全方位整合。

2.审计案例教学。运用审计案例教学,以审计案例的情节为线索,使学生进入审计工作的“现场”,即由理论讲述向审计案例的剖析与理论描述相结合转变。通过案例教学,传授审计相关知识。审计案例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审计案例教学形式包括三种:(1)审计实务案例。该种案例大多以审计的业务内容为主,具体的业务调整居多;(2)审计典型案例。以国内外典型审计案例为主,将审计理论融于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的讲授、分析与讨论,对审计知识进行深入剖析;(3)理论教学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结合审计理论讲解来分析案例,再进行审计案例的相关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开设审计理论课之后单独开设审计案例研究课程,侧重点略有不同,《审计案例研究》的案例通常选取典型的审计案例或业务案例,分课堂教师引导案例、课堂学生讨论案例和课后学生分析案例。教师应在案例分析中提出具有研究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某一案例或专题进行深入思考,拓宽思路,让学生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教师可让学生投入到事先精心设计的案例讨论中,通过学生运用审计学基本理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审计模拟综合实验。审计模拟综合实验能增强审计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综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要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尽量避免知识的交叉和重复。审计模拟实验的形式很多,可通过建立审计模拟工作室、校内模拟仿真实习、计算机审计模拟实验和校外实习基地培训等形式完成。(1)建立审计模拟工作室。针对理论教学的讲授内容,将审计知识分为若干个项目,准备审计专用的各种工作底稿和材料,与学生共同建立审计模拟工作室。在工作室里,可有针对性地选取某个项目进行实际操作。例如,理论教学中进行现金监盘审计时,可选择货币资金审计项目的专项资料,在工作室里与学生共同填写现金盘点表,完成现金审计的全部审计资料,提高学生对货币资金审计的能力。(2)校内模拟仿真实习。为突出直观教学,进行校内审计模拟仿真实习。以一家公司某年度的财务报表审计为主线,使用账、证、表等实务会计资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设置工作岗位,进行情境操作,真实再现财务报表审计的整个过程,包括接受审计委托、制订审计计划、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和出具审计报告等。各小组在模拟实习中演示、说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等,由教师根据评分标准确定考核成绩。实习结束学生须提交审计报告和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3)计算机审计模拟实验。该实验需要在审计软件的支持下进行,审计软件会事先准备一套仿真模拟电算化会计核算资料,按照审计软件的操作步骤,学生进行计算机模拟审计业务的全部流程,其内容与手工模拟仿真实习基本相同。(4)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有业务需要的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联系,建立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轮流深入企业进行审计工作。建议学校注册成立一个会计师事务所,解决部分学生的实习问题,教师可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周密安排、管理和指导。由于学生的实习审计的分工不同,实习成绩可通过知识应用能力、个人修养、动态的考核和实习报告等决定,其中知识应用能力包括综合能力、实习完成情况、审计小组会议表现情况等,分值占50%;个人修养包括出勤率、师生交流互动、精神面貌、言语方式、行为礼貌等,分值占30%;动态考核方式可通过口试、社会调查、论文、报告、设计规划等完成,分值占20%。

参考文献:

[1] 陈风霞.高等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96-98.

[2] 倪敏,黄芳.审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09,(7):53-55.

[3] 徐绍祥,王丽.基于会计教育目标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84-87.

[4] 王俊豪.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8,(4):70-72.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1.审计的对象的比较

财务审计的审计对象是财务收支的活动项目和载体会计资料。而绩效审计是政府部门,或者是政府部门的附属部门和企业单位。

2.审计的目的

财务审计的目的是检查被审计部门的会计资料是否完整、真实,能不能与规定的预算吻合,但是财务审计得到的相关资料有限,必须有绩效审计来进行完善,所以绩效审计的目的就是帮助被审计部门分析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在保证资源投入合理的情况下高效率高标准的完成目标。

3.审计的职能

财务审计主要是评价和检查事后的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具有检查错误防止纰漏的作用,是属于防护性质的设计,主要是起到监督的职能。绩效审计主要是对别审计单位的各个方面进行检查,找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的环节,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进行管理上的改善,主要是建设的职能。

4.审计采用的方法

财务审计一般方法是详查法和抽查法,还有顺查法和逆查法。具体方法是查询法、复算法、函证法、审阅法等,专门的技术方法是抽样审计法、内部控制测评方法、计算机审计方法。绩效审计法相对比较复杂,主要运用的方法是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的技术方法,具体有逻辑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

5.审计的程序

财务审计的审计程序有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绩效审计的程序就是在这三个财务审计的程序上最后多了后续的审计阶段。

6.审计的标准

而财务审计在审计时则采用相关法律以及公认的会计准则作为审计标准;绩效审计的标准是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以及得到公认的管理实务。

7.导向方面

财务审计就是在历史财务审计中发现问题。绩效审计往往是注重关于被审计部门未来的发展。对二者各要素差异的比较更有利于我们从本质上清晰、准确的区分二者。

二、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比较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一)《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宏观经济学基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会计、法律;

(二)《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方法、企业财务审计。

初级资格考试合格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颁发相应的《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由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审计署联合用印,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报名条件:

参加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二)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和制度,无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四)从事审计、财经工作。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一、当前我国环境审计存在的主要障碍和问题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各地发展也不均衡,许多领域尚未涉及。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开展环境审计重要意义的认识有待提高。开展环境审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没有被社会所公认,也没有被广大审计人员所深刻认识。就审计项目安排来看,审计机关每年列入计划的环境审计项目并不多,尤其是基层机关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安排一个项目;中西部地区对环境审计项目的开展也不均衡,导致实施环境审计监督的面比较窄,审计对保护环境的作为还没有最大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环境审计工作的深化和推广。

(二)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审计工作准则和评价标准。资源环境审计是新的审计工作,具有其特殊性。自环境审计工作开展以来,各地都还是在不断地摸索,没有形成权威、统一的、规范的操作准则和评价标准作指导。再加上资源的种类和环境污染的类型又很多、很复杂,涉及到的评价标准有水环境保护标准、大气环境保护标准、土壤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噪声标准、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污染控制标准、核辐射与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标准、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等,各种环境保护标准众多且专业性强,更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审计风险。

(三)环境审计缺乏充分的法律支持。目前,我国关于环境审计的规定主要是以政策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而在法律上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近二十多年来,我国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监督体系,为环境审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但缺乏具体明确认可或规范环境审计工作的法规。而已颁布的《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等法规中,都没有环境审计的内容和具体实施办法,使环境审计实施缺少法律支撑。在这种情况下,若是从非资金角度对环境领域进行过深的检查监督,难免要受到职责范围扩展的质疑,从而使得这项审计的权威性或多或少地受到争议。

(四)环境审计的层次较低,基本上仍局限于资金财务。环境审计包括环境财务审计、环境合规性审计和环境绩效审计三部分,环境绩效审计正逐步成为各国环境审计的发展重点,西方国家环境审计更侧重于环境的绩效审计。而我们已进行的环境审计,主要还是从保护环保、生态建设财政资金安全这一角度出发的,基本上还停留在对项目、资金的真实、合法、效益层面上的监督评价,而从技术的角度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损坏、污染程度,追根究源地进行工程技术的、权威性的监督评价还做得不够,环境审计的档次较低。

(五)传统审计方法无法满足环境审计的需要。环境审计方法与环境审计质量密切相关,是决定环境审计质量的关键。国际上,环境审计的主要方法,除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包括结果导向分析和问题导向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调查问卷、询问座谈、延伸跟踪等审计方法。而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主要是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为主线,以财务审计为基础,检查环境保护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管理情况,主要运用的还是一般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对于环境效益审计方法应用不多。尤其是环境效益审计更多的是对环境相关指标的评价,需要用到大量的环境业务数据,如水质状况、空气质量等,并需要对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传统的审计方法是无法完成的。

(六)审计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环境审计需要。环境审计涉及环境专业技术知识(如环境经济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和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如统计学、工程学、社会学、化学等),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审计的技能方法与传统的财务审计有着显著区别。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政府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财会、审计、法律、财税、经济等知识为主,对环境管理的知识与专业技术了解较少,缺乏与环境管理相关的业务经验以及必要的设备、技术和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境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二、强化环境审计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经济卫士、免疫系统,在建设“两型”社会中责无旁贷。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审计机关做好环境审计工作需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拓展与创新。

(一)不断拓展环境审计范围和内容。近年来,政府实施的环境审计项目中,覆盖面相对较窄,审计的层次较低。因此,政府审计一方面要拓展环境审计范围,关注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过量开发、对健康的威胁、对外部安全的威胁、物理环境的退化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扩大绩效审计的覆盖面,不仅仅局限于资金财务审计,而要把环境审计的内容拓展到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中列示的环境绩效审计内容:对政府监督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的审计、对政府环境项目的效益进行审计、对其他政府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审计、对环境管理系统的审计、对计划的环境政策和环境项目进行评估等,实现环境审计监督的全面化。同时要加大对重点环境审计项目的“环评报告”及其审批意见的审计力度。

(二)建立健全环境审计标准体系。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环境审计模式,2012年初步建立起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重点应包括操作准则和评价标准等内容。鉴于环境审计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工程技术性要求,操作准则应有别于现有的审计准则。从实际情况来看,环境审计所需要的各类评价标准,大都是由环境保护、农林水利、国土资源等专业主管部门来制定的。环境审计准则、评价标准应综合考虑ISO14000系列标准和我国已制定的系列环境标准的要求,将环境管理指标同审计指标结合,推动建立既满足审计需求,又符合行业规范的评价标准,以适应资源环境审计的国际接轨和增加适用性的需要。应争取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早日出台,在实践中边试行边完善,便于规范审计操作,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

(三)注重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和方法。由于环境审计尤其是环境绩效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较少。加上审计人员专业的局限,继续探索聘用外部专家与审计人员结合审计的方式,在审前调查时外部专家可以提前介入,对审计方案的讨论、对审计调查目标、内容和重点的把握等,提前咨询专家的意见;对现场实施过程中,对关键的业务数据和测量由专家直接负责等。审计方法上除了继续使用面谈询问法、调查问卷法、实地观察法、分析复核法等传统的审计方法外,审计人员也应该注意调整思维定式,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开展工作,如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延伸跟踪、全程跟踪等审计方法;不断尝试和采用先进的环境绩效审计技术和手段,增加审计评价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四)加快环境审计立法。目前,各级政府的环境审计工作主要是依靠下达政策得以开展。在初期,政策的灵活性使得环境审计工作能在较短时间迅速在全国绝大多数地方不同程度地进行。但从长远角度来看,由于政策的不稳定性及抽象性,易使得环境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化、短期化,在具体操作上由于没有明确的工作细则而使得环境审计工作在全国各地标准不一,同时在落实责任上无法可依,无法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所以,应参照国际环境审计经验,尽快建立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环境审计相关内容与标准,明确法律责任,使环境审计合法化、标准化、成熟化。同时利用法律的稳定性与强制性,使得环境审计工作能依法排除来自各方面的阻挠长期顺利地开展下去,从而发挥审计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特殊作用。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开设了审计学课程,审计学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审计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导致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缺乏学习兴趣。目前的审计学教程主要包括三大块内容:一是审计基础理论,包括概述、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二是审计方法,主要有审计程序和审计抽样、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内部控制及测试等内容;第三部分是审计实务技能,主要包涵各业务模块的审计实务。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审计课程教材的很大篇幅是对基本理论知识及方法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审计课程是先对审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处理相关业务的审计工作,而且在业务审计的过程中,要运用到前面学过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而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以前知识点的掌握也不够,学生在学习审计课程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故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更加不愿意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知识点。且鉴于高职学生的学生文化素质不高,喜欢操作性强的学科的事实,对于理论性强、且在对业务的审计过程中还需要职业判断能力的审计学课程更是缺乏学习兴趣。

2.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不能设计出好的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全面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有高技能的教师,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教师是硕士、本科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实践经验缺乏,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驾驭审计课程,对于知识点的讲解流于表面,不能系统性的开始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到审计终结进行课程的讲授,且在审计过程中每个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也不一样,对于同样的业务根据自身经验的不同,不同的审计人员对于相关审计证据的收集也不一样,而教师由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也只是对案例的分析,这样的教学方法达不到提高学生审计实践能力的目的。

3.校内外模拟实训基地效果欠佳。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在校内外建立了一些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训基地主要是购买的企业开发的审计实训软件,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师们发现,审计实训软件上的案例资料内容不多,且审计职业的逻辑思维不够严谨,很难满足某一具体审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虽然一些学校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是鉴于会计资料的保密性和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很难在审计工作岗位得到深入实践的机会,以致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形同虚设,不能起到提高学生实践效果的作用。

二、会计查账实务与审计学的对比

会计查账和审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查账是审计的部分内容,是审计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查账作为基础,审计工作就无法进行。但是它们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1.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会计查账课程更突出实务操作。审计学的教学内容可以说理论与实践并重,教材中的很大篇幅在介绍审计准则、标准、目标、计划、程序、审计抽样、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理论知识,再是对于销售、采购、存货、筹资、投资等业务的具体审计工作。而查账只是审计工作的一部分,它的重点在检查相关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在教学内容上实践性更强,在介绍了会计错弊的含义及查账的方法后,就是对会计凭证、账簿、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业务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业务的审查。对比可以看出,会计查账课程更加突出实践教学,理论知识较审计学的理论知识而言简单且容易理解。

2.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不同。审计学课程由于其较强的理论性,在教学方法上较为单一,一般采用的是“学生听,教师讲”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但是由于教师自己缺乏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于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乃至审计报告的编写掌握不够,不利于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够自信,学生更是听得云里雾里。而会计查账课程的内容仅仅是审计学课程中的一部分,当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其实践性强,教师容易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案例资料更容易收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更多更好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微课、项目案例演示、分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教师讲课形象生动,学生能理解相关知识点,提高了学生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更好。

三、开设会计查账实务课程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会计查账课程相较于审计学课程而言,课程的理论性降低,实践性提高,高职会计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欢动手实践,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开设会计查账课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会计查账课程的实践内容涵盖了审计学课程的大部分实践内容,例如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业务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业务的审查等,与其让学生因为无法理解一门课程而失去对整门课程的兴趣,还不如转换一下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的精髓,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经济管理系会计电算化专业从2012学年开始将审计学课程改为开设会计查账实务课程,通过2学年教学效果的对比发现,学生对学习会计查账实务课程更感兴趣,学习主动性更强,学习氛围、教学效果更好。

2.提高教师自信心,改善教学效果。鉴于高职院校教师多数为从学校毕业再到学校工作的事实,专业教师对于审计学课程的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等审计工作缺乏实践经验,且在对业务的审计过程中经常运用到职业判断,而这一点更加需要在工作经验中积累,教师怕上不好、教不懂,导致专业教师大部分不愿意上审计学这门课程。虽然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去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实习、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审计实务操作技能,但是由于会计资料的特殊性和审计工作的复杂性,短时间的实践很难让教师全面深入的掌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开设会计查账实务课程降低了对教师审计工作操作技能的要求,且教师更容易收集到相关业务的案例、项目资料,教师自信心提高了,上课更形象更生动,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学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