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学博弈理论

经济学博弈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学博弈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学博弈理论

经济学博弈理论范文第1篇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学家们一直认为资本账户自由化——资本在各个国家间自由地无限制的流人与流出确实是有益的,它对债务国有益,同时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然而,过去几十年中所发生的银行投机和金融危机——从拉美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危机,斯堪的纳维亚地区1990年的危机,到后来发生的墨西哥、东南亚、俄罗斯以及最近的阿根廷金融危机彻底打破了这一观念。在这本文笔简练、分析透彻的著作中,欧洲经济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让?梯若尔分析了上述危机的特征,防范危机的制度改革,以及为此而进行的全球金融体制的重建等重要问题。

?让?梯若尔首先分析了关于金融危机以及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普遍观点。他认为,大多数的改革建议只注重表象而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并且无法协调建立有效的融资限制条件与确保借款国自行改革之间的目标冲突。他强调指出,正确识别市场失灵对于重建IMF的目标责任是十分必要的。然后,他将公司金融、流动性供给以及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个体国家的借款问题。建立在“双重”和“共同”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上,他重新审视了通常建议的政策,并且考虑了多边组织如何帮助债务国在开放本国资本账户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

【前言】

经济学家对于以下观点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即资本账户的自由化——允许资本在各个国家间无限制地自由流人和流出——确实是有益的。它对于债务国是有益的,对于世界经济也是有益的。资本流动的两个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第一,资本流动创造了较好的保险机遇,并促进了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配置。资本流动使得家庭和企业能够在世界范围的市场上对本国的(流动性)冲击进行保险,消费者因而得以平滑他们的消费,而企业则可以更好地管理它们的风险。商业周期受到抑制,完善的流动性管理促进了投资和经济增长。第二,除保险作用外,资本流动允许储蓄从低回报国家流向高回报国家,这种资本转移提高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

【序言】

我非常高兴看到《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在中国出版。2002年12月,应邹恒甫教授之邀,我有幸在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做访问,期间与EMBA学员和博士研究生讨论了本书的基本观点。对于所面临的国外借贷及其与世界金融体系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中国也许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有所不同,因而本书的某些观点必须加以修正以适合中国的现实。但无论如何,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其中的共性,并且我希望中国的读者会对本书的基本观点感兴趣。

让?梯若尔1953年出生在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小镇,197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素有法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摇篮之称的法国理工学院。1978年,在他获得巴黎第九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后不久来到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并于198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梯若尔继承了法国学者重视人文科学的传统,再加上他深厚的数学功底,很快就显示出了他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卓越的天赋和才华。他当时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并以1982年和1985年发表在最权威的Econometrica(经济计量学杂志)上的两篇经典论文奠定了他在这一领域的学术地位。此后,梯若尔转向了当时正在兴起的产业组织理论,出于研究的需要,他同时师从于著名的博弈论大家马斯金(EricMaskin)研究博弈论。梯若尔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应用于产业组织理论,开始构建了一个新的框架,并用其分析并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1988年,他的代表作之一——《产业组织理论》出版,标志着产业经济学新的理论框架的完成。在此后的十几年中,这本书一直作为世界著名大学经济系研究生的权威教程而广为流传,至今无人超越。

1991年,梯若尔和弗登博格(Fudenburg)合著的《博弈论》正式出版。这本著作立即成为博弈论领域最为权威的高级教程,十几年来一直无人超越。80年代中期,梯若尔和拉丰教授共同开创了激励理论的一个最新的应用领域——新规制经济学,并以两本经典著作《政府采购和规制中的激励理论》(1993)和《电信竞争》(2000)完成了这一理论大厦的构建,同时确立了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开创者地位。

梯若尔从当代经济学三个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和激励理论的十几年融会贯通的研究中获得了经济学研究的真谛和“秘笈”,这个真谛就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的直觉——即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学现象把握经济学本质规律的能力,而这个秘笈则是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自90年代中期起,梯若尔开始以一个开拓者的姿态征服经济学的新领域:经济组织中的串谋问题(1992),不完全契约理论(1999),公司治理结构(2001),公司金融理论(2002),国际金融理论(2002),以及最近完成的经济心理学(2002)。在上述每一个领域,梯若尔或以综述性论文的方式,或以专著的形式完成该领域的理论框架的建构,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然后悄然转向另一个领域。梯若尔具有非凡的概括与综合能力,他总是能够把经济学的任何一个领域中最为本质的规律和最为重要的成果以最为简洁的经济学模型和语言表达出来,并整理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而梯若尔对经济学惊人的直觉,也是一般的经济学家望尘莫及的。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极快的反应能力使得一般的学者根本无法跟上他的思维,因而许多人都这样认为:“在梯若尔面前,我们如同!”

经济学博弈理论范文第2篇

拉丰1947年生于法国图卢兹。1973年秋,他在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后,前往哈佛大学,师从经济学大师肯尼思•阿罗。他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这在哈佛大学的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1979年,拉丰教授的专著《公共决策中的激励》(与格林合著)出版,确立了他在公共经济学领域的学术地位。

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拉丰开始探索将信息经济学与激励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应用于垄断行业的规制理论。在批判传统规制理论的基础上,他和梯若尔(Tirole)创建了一个激励性规制的一般框架,并以1993年出版的著作《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完成了新规制经济学理论框架的构建,从而奠定了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学术领导者地位。

拉丰非常重视经济学理论的应用与检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他和梯若尔就努力将新规制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应用于诸如电信、电力、天然气、交通运输等垄断行业的规制问题,分析各种规制政策的激励效应,并建立了一个规范的评价体系。拉丰积极参与并领导了法国电信改革的实证研究工作,并担任了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的电信改革的顾问。2000年出版的《电信竞争》一书(与梯若尔合著),作为对十几年垄断行业规制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总结,成为这一领域最为权威的著作。

拉丰认为激励问题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因而他一直献身于激励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三卷本的巨著《激励理论》是集这一理论40年发展之大成之作,标志着激励理论的一个统一的标准的理论框架的形成。

作为一个杰出的经济学家,拉丰在机制设计理论,公共经济学,激励理论和新规制经济学等领域的突出贡献和成就已经获得经济学界的公认,为此他被推选为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主席(1992年),欧洲经济学会主席(1998年),美国经济学会荣誉会员(1991年),美国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1993年),并于1993年第一个获得欧洲经济学会的Yrjo-Jahnsson奖(该奖与美国经济学会的克拉克奖齐名)。学界普遍认为,他距离诺贝尔经济学奖仅有一步之遥。

1977年,拉丰放弃了在美国一流大学任教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图卢兹,开始了他艰难的振兴法国经济学的历程。

经过十几年孤独而又艰苦的创业,拉丰于1990年创立了法国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在他的爱国热情的感召下,包括让•梯若尔在内的一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法国经济学家都来到IDEI, 使它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获得了空前的提高。如今的IDEI已经成为经济学界公认最为权威的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心,并且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风格,学术界将其称为“图卢兹学派”。图卢兹学派的主要特色是注重博弈论、机制设计理论和激励理论在当代经济学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并且注重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因此,图卢兹学派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论已经站在了主流经济学的前沿上,并为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拉丰领导的主流经济学派已经完全改造并控制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经济学界,使得今天的欧洲经济学会已经完全能够和美国经济学会分庭抗礼。

拉丰传播经济学的热情并不局限在法国,他尤其关注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制度变革所带来的激励问题。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制度变革的选择最终决定了该国的发展道路,而要顺利地完成一个合理、有效的制度变迁,必须要有一批真正的经济学家参与这一过程。为此,他不遗余力地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年轻的经济学者,并要求他们学成后回国积极投身经济制度改革。本文作者之一的张昕竹就是出自拉丰门下的第一位来自中国的经济学博士。

从90年代初起, 拉丰就开始在中国讲学, 并寻找在中国传播经济学的基地。

2000年秋天拉丰在北京讲学时,遇到了他的哈佛大学的校友邹恒甫教授。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IAS)和法国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建立了长期的双向合作与交流关系。2002年8月,拉丰在武汉大学进行为期三周的讲学,为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系统地讲授激励理论。此后的一年里,包括梯若尔在内的十几位来自IDEI的学者陆续来到武汉大学讲学,内容涉及到激励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金融理论的各个前沿领域,这极大地扩展了中国学者的视野,加速了主流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

2004年5月5日,图卢兹地方政府为拉丰举行隆重的葬礼。在马赛曲的音乐声中,一个伟大的灵魂将伴着他的誓言永远地留在人们的心中:

经济学博弈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学;经管类课程

[作者简介]宋结焱,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图分类号]C0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7―0197―03

2003~2007年的五年时间里,笔者先后以在读硕士、外教助理、主讲教师的身份参与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战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以及“博弈论”等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三种角色的体验,近十门课程的参与,使笔者对双语教学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与思考。

一、教学目标定位

作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双语教学在国内高校的推行无疑是发端于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现实。2002年,为进一步从政策上保障双语教学“有据可依”,教育部高教司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明确将双语教学作为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并对“双语教学课程”作了统一界定,即双语教学课程是指授课课程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的50%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

显然,“双语教学”是指在非语言类学科中将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的教学,其目标定位并非以往单一的学科目标。高校双语教学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学科目标、语言目标和思维目标。其中,学科目标是指完成非语言类学科的专业教学;语言目标是指将外语(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使学生能读懂该学科的外语资料,并能用外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思维目标是指能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思维,并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

值得强调的是,所谓的思维目标远非一两门双语教学课程就可以实现,现阶段高校亟待完成由双语教学课程群建设向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转变。国内一般高校,除少数重点大学外,其双语教学改革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试点课程的双语教学探索期(2001~2002年)。鉴于师资力量的限制,在此探索期,基本上是有什么师资上什么课,因人设课现象非常普遍,谈不上课程群,更谈不上课程体系。第二阶段是双语教学课程的巩固期与扩展期(2003~2006年)。在此阶段,基本告别了试点课程的“孤军奋战”局面,已然启动了双语教学课程群的建设,但更多的是基于质量和数量的视角,少有系统视角。第三阶段是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期与完善期(2007~2010年)。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并非几门课程的简单相加,其设置理应讲究科学性与合理性。从本质上讲双语教学是高校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与外语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图1),这就要求:一方面,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与专业类其他课程应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与大学英语教学课程应相互融合。

二、师资队伍建设

双语课程的多重教学目标客观上要求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良好的知识素养,还要具备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不仅要具备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还要具备求真、求善的人文精神;不仅能够对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还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渠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外语教师的“专业强化”式;专业教师的“外语强化”式;“筑巢引凤”的引进式(可考虑引进国内培养的优秀研究生、学成回国的留学人员、外籍教师或专家等三类对象);“虚拟共享”的跨地合作式。就笔者参与的双语教学课程而言,“战略管理”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两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分别由学校高薪聘请的两位外籍专家担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则分别由在美国学成归来的两位博士担任。此四门课程的师资来源同属于上述的“筑巢引凤”引进式,其余则都属于专业教师的“外语强化”式。

具体到笔者所在的西部高校:(1)现阶段双语师资应以自身培养为主,以“筑巢引风”和“虚拟共享”为辅。经验表明,“筑巢引凤”引进式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如留学博士的示范效应、外籍教师的外溢效应),“虚拟共享”合作式则是“借鸡生蛋”。这两种方式在双语教学改革的初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语师资的不足,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部高校双语师资短缺的现实问题。长远看,西部高校双语教学师资应立足于外语教师“专业强化”式或专业教师“外语强化”式的自身培养模式。(2)独木不成桥,双语师资有赖于梯队建设。鉴于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应努力建立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龙头、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双语教学队伍。一方面,围绕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成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双语教学与研究中心,从制度上保障双语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等活动的定期组织,为双语教师交流教学体会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以精品课程建设或国际化合作办学为目标,规范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中各子课程的梯队建设,并注重专业教师与外语教师的合理搭配。(3)双语师资只能诞生于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双语教师所需的学科知识、外语水平、教学方法等均离不开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应抓住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机遇,使每位双语教师每学期有一门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如今每学期半门双语教学课程的实践,不利于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成果的巩固。(4)双语师资的培养需要加强资金投入。近3年内应有计划地资助双语教学与研究中心成员参加留学预科学院“国际双语教学资格证书(IBTQ)”的课程培训、教育部“双语教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暑期集训或国内其他培训中心(如华东师范大学双语教育研究中心)的短期培训,有条件的可逐批选送双语教学与研究中心成员参加国际性会议或到国外进修。

三、学生因素分析

双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专业课功底和外语能力等素质构件,也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基础。根据双语教学的阀限理论(the thresholds theory),双语教学的前提是要求学生的双语水平均达到中级层次,同时要求处于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力争达到高级层次。

就笔者参与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双语教学课程而言,并不存在“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难题,一则因为同期开设的还有两个

中文班,可供近300名学生选择;二则选择到双语班学习的逾百名学生大多是英语学习兴趣大、听说能力强的学生。与此不同的是,“产业组织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战略管理”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由于并没有根据学生外语水平的高低采取分班制,结果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那些外语基础比较好同时又对外语感兴趣的同学学习十分投入,而那些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对双语教学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有鉴于此,笔者在“博弈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除正常开设教学l班和教学2班(外语授课比例50%~60%)外,还特别针对未通过CET-4的68名学生,开设了教学3班(外语授课比例10%~30%)。此种分班制立足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定位,有效地避免了潜在的“学科损伤”。从最终的学生评教结果和专家评教结果看,此种分班制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支持和专家的一致肯定。 今后,随着自身素质构件的积累,在坚持“外文教材+外文板书”的原则下,笔者将进一步尝试该门课程的“三层次分班授课模式”,即细化双语教学班的层次,将教学1班的外语授课比例提高至80%左右,直至实现最终100%的纯英文授课目标,授课对象初步定为已通过CET-6的学生。

四、其他因素分析

1.外文教材。早期,学界一般都主张,双语教学应当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或国内影印版),认为“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达方式和学科知识,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而近年来,“双语教材的本土化”问题受到特别关注,如2005年,受教育部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陆续推出了专为中国双语教学定制的教材(首批为会计、金融和经济学三个专业系列,均由国内经验丰富的教师按照中国双语教学的要求改编)。笔者认为,从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来看,这些系列教材应该说更加适合于中国本科双语教学的实际。可以有效地避免单本原版教材可能出现的“水土不服”现象。此外,因为本科教育段双语教学课程,大多集中在大三学年和大四上半年开设,而此时段恰恰是学生课业负担最重的时段,也是受考研、找工作等压力影响最大的时段。从学习效果来说,改编后的图书由于配有中文导读,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在双语教学中大量采用图表、数字、幻灯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利用可视可听资料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双语教师(参与人之一)应在教学博弈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参与人之二)的积极性,通过案例和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博弈论课程实践中,笔者尝试性地设置了“20m小组课堂报告”环节,学生通过对“囚徒困境”、“智猴博弈”、“情侣博弈”、“猎人博弈”、“海盗分金”的情景模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最终使得师生合作诚意、教学互动效果都远远超出了预期。

经济学博弈理论范文第4篇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说,两名获奖者创建的新契约理论工具对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契约与制度,以及契约设计中的潜在缺陷十分具有价值。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奖金为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3.33万美元),这项奖金将由两名获奖者平分。

契约理论是多年来不断发展的经济学分支领域之一,涉及分析在特定交易环境下契约人的经济行为与结果,往往需要通过假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交易属性,建立模型来分析并得出理论观点。但现实交易通常具备复杂性,很难由统一的模型来概括,由此形成了从不同侧重点来分析特定交易的契约理论学派。

上世纪70年代末,霍姆斯特罗姆通过模型示范了一个主体应如何为一个设计最佳契约,而的部分行为不能被主体所察觉到。这一信息原则精确地诠释了该契约如何将人的薪酬与绩效相关信息联系起来。霍姆斯特罗姆运用这一基本模型,展示了最优契约如何慎重权衡风险与激励。

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霍姆斯特罗姆将这些研究成果推广到实际应用中,以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例如,人在很多任务上付出努力,但主体仅能观察到一部分;还有团队中的个别成员可以搭便车享用其他人的努力成果等问题。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哈特为契约理论的一个新分支领域研究作出了根本性的贡献,这一研究针对解决不完全契约的重要问题。因为契约不可能指定每一种可能性,新分支理论阐明了控制权的最优分配,即契约的哪一方应该在哪些情况下作出决定。哈特对不完全契约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企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并对经济学几个领域、政治学及法律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成果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可以研究如哪些公司应该合并,债务和股权如何适当组合,以及学校或监狱等机构应该私有还是公立等问题。

该奖评委会在当天发表的新闻公报中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获奖者们探索了该理论的许多应用问题,他们对最优契约安排的分析为包括破产立法等诸多领域的政策和制度设计奠定了基础。

焦点科普

对合同设计中潜在的缺陷很有价值

契约理论主要研究在特定交易环境下,不同合同人之间的经济行为与结果,往往需要通过假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交易属性,建立模型来分析并得出理论观点。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提供的理论工具,对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契约和制度认识,以及在合同设计中潜在的缺陷很有价值。

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契约关系,契约理论可以用来解决类似这样的问题:诸如学校、医院和监狱这样的公共服务提供者,应该是国有的还是私有的?企业管理人员的收入应当多少来自奖金,多少来自认股权?由于此类关系常引起利益冲突,契约的制定必须合情合理,以保证各方作出互利共赢的决定。本年度的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发展了契约理论,认为契约理论是一个分析契约制定中各种问题的综合性框架,例如高管人员基于绩效的薪酬、保险中的免赔与自付、公共部门活动的民营化等问题。

链接

近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5年,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知名微观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因研究消费、贫困和福利方面获得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安格斯・迪顿最主要的学术贡献在于提供了定量测量家庭福利水平的工具,以此来更准确地定义和测量贫困,对更加有效地制定反贫困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2014年,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被誉为当代“天才经济学家”,累计发表过300多篇论文和11本专著。在当代经济学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和激励理论三个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均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以对市场力量与调控领域研究的贡献而获奖,并打破了多年来美国经济学家垄断经济学奖的现象。

经济学博弈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舞弊,博弈,上市公司

一、背景与理论分析

(一)上市公司舞弊背景分析

上市公司通常会为了成功IPO,又或是保住珍贵的“壳”资源而进行舞弊。这个一方面是监管的原因,而另一方面也不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期望通过投资上市公司从中获得巨大收益。除此之外,上市公司进行舞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管理层为了谋求私利。管理层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很可能会选择舞弊来夸大自己的业绩,以求获得更高的回报。

(二)博弈理论分析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以达到取胜的意义。博弈论分析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是理性人假设,第二是效用最大化假设。

二、博弈分析--管理层与股东的博弈

(一)博弈假设。管理层与股东均是理性经济人;管理层与股东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层与股东均有两种行为选择,即舞弊或不舞弊、监督与不监督。

(二)模型建立

管理层与股东的博弈如表1所示,管理层以概率x进行舞弊,股东以概率y进行监督。其中r表示管理层的正常收益,w表示舞弊收益,p表示管理层舞弊被发现所承担的赔偿损失,s表示管理层舞弊被发现对其自身造成的声誉损失;c表示股东对管理层进行监督的成本,q表示管理层舞弊对股东造成的损失。

(三)博弈求解

针对以上博弈,采用期望收益相等法进行求解。

1、管理层:管理层选择舞弊和不舞弊的期望收益相等

则,y(r+w-p-s)+(1-y)(r+w)=ry+r(1-y) 解得,y=w/(p+s)

2、股东:股东选择监督和不监督的期望收益相等

则,x(p-c-q)+(1-x)(-c)=x(-q) 解得,x=c/p

(四)博弈的经济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管理层进行舞弊的概率为c/p,股东进行监督的概率为w/(p+s)。当股东监督的概率小于w/(p+s)时,管理层选择进行舞弊;反之,则不进行舞弊。当管理层舞弊的概率大于c/p时,股东选择进行监督;反之,则不进行监督。

其中,管理层舞弊的概率由股东的监督成本和其舞弊被发现的赔偿损失决定。股东的监督成本越高,管理层舞弊的概率越大;管理层舞弊被发现所承担的赔偿损失越大,舞弊的概率越小。股东监督的概率由管理层舞弊的收益、管理层的声誉损失和赔偿损失决定。管理层舞弊的收益越大,股东监督的概率越高;管理层的声誉损失越大、赔偿的损失越多,监督的概率越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其实也是管理层和股东的博弈。我们发现如果提高管理层舞弊所承担的赔偿损失可以同时降低舞弊概率和股东的监督概率。这为我们治理舞弊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三、思考与启示

通过建立管理层与股东的博弈,我们发现在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中,股东要求管理层赔偿的损失越多,上市公司舞弊的概率越小。不同于以前的研究,仅局限于上市公司与监管机构、上市公司于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与审计人员的博弈分析,本文以另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进行了分析。

笔者认为,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有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对管理层的索赔机制,加大管理层对股东的赔偿

2、建立对管理层的信誉评级,增大管理层的信誉损失

3、增加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使管理层通过正常途径分享公司的收益,不以舞弊的手段谋求更高的汇报

4、完善公司的治理和信息披露,使股东参与公司治理,降低股东的监督成本。

参考文献:

[1]李友俊,王瑾.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经济学博弈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

[2]薄澜,姚海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外部审计的博弈分析—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