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集合知识

高中语文集合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集合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集合知识

高中语文集合知识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教育;职业能力

我国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有市场经济刺激的因素,尤其是后者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将日趋显示出来,市场经济对高职人才类型的需求既能激励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成为决定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有很多问题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思考和廓清,其中包括对职业能力的理解与对高职人文教育的重新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高职教育模式未来的走向。

一、对高职教育中职业技能培养的理解

高职教育偏重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对高职教育而言,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应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但什么是职业技能呢?一般的理解就是实用性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将专业技能等同于职业技能的认识倾向陷入了职业技能理解的误区。因为专业技能并不能涵盖职业技能的全部,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职业技能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即专业技能、心智技能与基本技能。三者之中,专业技能是主体,心智技能是内核,基本技能是支撑,这三者既有主次之分,又不可忽略其一。表面上看,三者似乎相互独立,各不相干,究其实,却互相依存,不可或缺,如同人的双手、大脑与体质。

受过高职教育的人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是从事职业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高职毕业生一般是在生产和销售第一线工作,这些具体工作都需要具备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高职教育来说是必须提供的,或者说这是市场对高职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

但仅仅具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高职人才,优秀的高职人才还应该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的另一些能力,就是智力技能和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技能。所谓智力技能,包括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的能力,还包括与人交流、沟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甚至包括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智力技能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渗透在职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现代社会基本技能,是指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高职人才一般所从事的是现场工作,不仅自己要具有相应的动手能力,还必须具有与人协作的能力,不具备合作能力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对工作者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无论从具体的职业工作要求还是从个体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看,智力技能和基本技能的影响都是不可忽略的。智力技能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应该和专业技能一样,成为高职教育的重点。高职教育也只有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智力技能、基本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完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和任务。

二、人文教育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目前,在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就是重视专业教育而忽略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在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在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对高职人才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体现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智力技能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

(一)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

首先,从职业工作对智力技能的要求来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处理矛盾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与合作共事的能力,不是高职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自主完成的,必须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引导和训练,而完成这种引导和训练显然是专业技能课程所无法承担的,必须有相应的人文课程和有组织的校园人文活动作为主要的承担者,高职院校的人文课程和从事人文课程教学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成为重要角色。其次,从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同一工作领域内的发展还是职业转换的选择发展,都要求其具备相应的智力技能与智力潜力,较宽广的人文知识作为职业发展的基础,相应的现代社会的通用技能作为提高职业活动质量的基本保障。而且从个体所受的教育影响来看,青年时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此,如果在高职教育阶段忽略了人文教育,学生个人职业的未来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再次,从整个社会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来看,社会的长期发展需要个体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这种整体素质绝不仅仅是专业素质,更包括人文素质在内。高职教育的毕业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承担者,其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仅是对学生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二)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的现实意义

首先,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好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要使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理想,学会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无限的滋养。同时,文化教育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主权意识、个人素养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近几年来,我国就业市场发生诸多变化,给毕业生,尤其是就业市场滞后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为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在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和预测的基础上,加快专业调整;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业,这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创新精神的教育,使未来的从业者深切感受到创业的生存价值,不断地进行奋进和追求,以实现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最后,提升高职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也是人文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作品通过诉诸人们的感觉、感情、知觉和想象,陶冶人的情操,开阔人的视界,提升人的审美情趣,震撼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品位。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未来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使大批的高职毕业生走向职业岗位后,不仅能具有高水平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较高的审美情趣,还能使一些人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开展健康有益的文艺活动。这不仅能够受到工作单位的欢迎,而且对整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提升,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高职教育中职业技能培养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在高职教育中,要将人文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职业教育的整体,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也有助于职业能力培养中专业技能与心智技能以及现代社会必备基本技能的协调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为了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使实训实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同时又不仅不能增加总的课时数,而且还要逐步削减总课时,这就势必要大大缩减理论教学课程。在理论教学课程中,专业基础理论、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英语、高等数学、公共体育、大学语文孰轻孰重?确实很难说清。但简单化地一刀砍掉哪一类课程、哪一门课程,肯定都是不明智的。这里,仅就专业教学确实要加强,实训课时确实要增加的前提下,如何恰当对待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的问题略陈己见。

(一)要加强而不是削弱人文教育课程的建设。在高职院校,人文类课程教学不宜占太多课时,不宜与专业教学争课时,这是一个共识。我们所说的加强人文类课程的教学,只是说要有人文教育的意识,要将其作为高职课程体系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效果上的加强,这就需要人文类课程本身进行创新性的课程改革,尽快建立一种既不必挤占过多课时,又确实富有成效的教学新思路、新模式。正如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课时多,并不意味着确有必要与教学效果一定好,在有限的课时内,只要精心把握,注重效率,极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此外,重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必修课上才能体现出来,将原来的课程化整为零,拆分成小型灵活的选修课,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与精力,让其依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修,也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集合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语言差异文化差异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的成败与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非语言能力息息相关。目前,虽然高职英语教学从教材到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应用技能,但大多数的课堂教学还仍然停留在语言能力培养这一方面。长期以来,非语言能力的培养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课堂外的内容也没有被纳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一直注重的是学生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的教学,而忽视英汉语言内涵的文化差异,忽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对外交流时出现许多语言障碍。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师生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比较低。语言作为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何说”、“不说什么”,有时候比“说什么”更加重要。因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从提高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上来讲,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长期以来,教学指导思想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英语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另外由于经费问题,教师出国进修和培训机会少,很难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养。

2.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学中仍然停留在课本+粉笔+黑板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上。教师以讲解课文、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难以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即便学校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立体化多媒体教材,一些教师怕麻烦或不愿意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未能完全发挥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功效。

3.课时的局限性,一周4学时的课堂内教学,教师做到听、说、读、写面面俱到,学生的英语输入量偏小,应用英语的机会少,听说能力得不到平衡发展。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活动受到各方面制约,难以保障按计划实施。

4.随着扩大招生规模,教学班型人数过大,不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听说技能培养,一对一指导更落不到实处。

5.学校教学模式单一,英语教学缺乏足够的分类指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这使得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得不到脱颖而出的机会,在应用能力方面得不到更多的培养。

6,应试教学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学生埋头于测试的题海中,教学侧重习题,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被严重冲击。

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迫切地需要我们必须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对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探索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和对策。更好地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三、措施与方法

目前,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语言积累少,但由于受课时的限制,不能一味地重复打基础,应该把有限的学时主要用在培养应用交际能力上。而把语言知识积累放在课后和第二课堂中在教师指导下或社团活动中来完成。最后实现外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这需要从以下几点加以改进:

1.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因此首先教师娶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对交流的阻碍作用。认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加强文化方面的学习。第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着重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语言要素和非语言要素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增加文化内容的教学,拓展学生文化知识面

首先,开设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选修课程,如世界贸易地理、中西文化比较、跨文化商务沟通、跨文化电影赏析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其次,在其他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文化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掌握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民族风俗、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

3.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新模式

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支撑和教学模式更新,这就必须能够以各种形式和各种手段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外语语言输入信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新模式开展教学。设立情景交际的模拟内容和教法,多次反复制造相同或相近的交际情景,丰富言语来源,转换语言方式,用类似、间隔、交叉等不同方式的演练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用环境,快速掌握所学语言知识,使学生对语言的认知感大大增强,语言交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加强语言的实践锻炼,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光靠课内学习是不现实的,还需要一定的实践锻炼。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抓住机会与外籍教师进行交流,切身体验两种文化的差异,在实践中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拓展第二课堂,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英语晚会、演讲大赛、英语沙龙、英语经典影视赏析、英语角、语音室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自己探索文化知识,体会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各教学系成立英语俱乐部,定期举办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讲座、开展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各种活动。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