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份手术室发生医疗纠纷的60例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23~78岁, 平均年龄(65.33±6.41)岁。

1. 2 方法 对患者病例情况进行观察, 对其发生纠纷的原因、处理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及观察, 总结分析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2 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0例发生纠纷案例中, 护理人员职业疲劳导致12例(20.0%)、对医疗器械不熟悉5例(8.3%)、护理操作流程不严格9例(15.0%)、与患者沟通不到位11例(18.3%)、术后护理不完善20例(33.3%)、专业知识匮乏3例(5.0%)是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直接涉及患者手术操作、手术正常进行等, 同时对手术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①在患者摆放中, 医护人员未能根据患者手术切口部位、手术部位等进行合理摆放, 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损伤、压疮、手术时呼吸受阻等现象, 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2]。②仪器使用不当, 操作失误, 或者在手术操作中仪器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 如电凝时造成的烧灼伤。③术前未全面准确的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如血液检查时不负责, 导致输血差错等严重问题;手术用药准备时未详细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既往病史等, 导致患者出现药物过敏现象或药物使用错误。④术前医护人员未能详细检查记录手术使用的仪器、物品等, 手术后未能详细查对清点敷料、纱布、器械等, 导致术后患者体内遗留敷料、物品等。⑤护理人员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持续陪伴在患者身边的工作人员, 因此护理人员的态度、语言等均可对患者情绪、心理等产生影响, 部分医护人员在护理中由于情绪、语言等运用不当对患者造成刺激, 导致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亦可对手术产生不良后果[3]。⑥医护人员手术时内容较多, 手术记录不及时、不详细, 同时在手术中未及时核查, 这就导致手术操作时, 手术记录不全, 导致护患纠纷或者医疗事故出现时, 无查对资料。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2篇

①缺乏高度的责任意识。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工作中粗心大意,未详细、准确、规范记录手术情况时有出现;使用药物、临时医嘱记录不全,给患者和医师带来问题;手术费用项目记录不全,使患者费用不明确,导致医患纠纷;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粗暴,导致患者疼痛;患者摆放不舒服,肢体局部受压太久引发压疮等。②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护理人员未掌握和认真学习护理知识,术中未很好配合医师,不能够很好适应术中突发事故;或部分护理人员未熟悉掌握手术室仪器,术中操作仪器出现问题,延长手术时间,引发护理纠纷。③服务意识较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较低,护理期间只局限于形式,多为表面文章,服务态度生硬,与患者、家属沟通较少,术前访视过于简单,只是交代需准备事项,尚未详细讲解术中注意事项,未有效安慰和支持患者;不能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引发患者和家属不满,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④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护理人员行为举止不和善、语言不当、态度不友好等,严重影响了患者情绪。部分护理人员因人而异,对农民、工人或经济较困难的患者,态度差、语言冷漠,诱发护理纠纷。⑤法律意识薄弱。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认为医疗纠纷多是医生方面导致,忽视患者权利,造成护理纠纷。

2讨论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成立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物品清点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防范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三查七对制度[2]、器械管理制度、器械物品保养制度等,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有理有据、赏罚分明,以此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2.2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知识维护医院正常权利。手术室管理者应有计划、有目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医疗法规教育和操作训练,严格考核。及时纠正平时和常规护理中不合理操作,严格按照工作常规办事,以免差错事故造成各护理人员相互推脱。

2.3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工作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工作,制定完善可靠的风险教育计划,定期组织风险教育工作,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发现异常问题有效处理。指导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掌握应急处理对策。

2.4增强护士责任意识,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使护理人员明确患者权利,掌握护理职责、义务及质量标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责任从送入手术室到送出病房,根据手术依据逐项查对,了解患者术前情况及全身皮肤情况,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不要说无关紧要的话,妥善保管手术器械、物品和标本,认真登记并查对。手术物品管理中,医生、护士责任缺一不可,做好手术物品管理工作。

2.5增强护理工作期间纠纷处理能力手术室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需要手术室人员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业务素质,如处理一些较为特殊存在传染性手术,如艾滋病、HBsAg阳性患者,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准备充足,不可大意。若手术患者同一时期出现成批类似感染患者,手术室需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等,以免操作不恰当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且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友好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交流,积极解决患者疑问,与患者和家属随时沟通,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避免发生护理纠纷。

2.6完善手术操作过程建立严格交接制度,详细交接记录,认真核查手术申请单,仔细对照病历,确定患者无误后送入手术;同时术前与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认真查对。术后要仔细检查器械物品,清点器械、纱布、线卷数目等,详细记录在手术清单上。接送患者时,保证接送车质量完好,准备车上备护栏、海绵垫、约束带等;保持床整、清洁、干燥,各项操作轻柔、快速、准确,以免给患者造成损害。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366-01

手术室作为现代医院重要诊疗科室,一直承担着手术、抢救、观察治疗等重要任务,且手术室工作具有着劳动强度大,技术性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往往存在着医疗护理隐患。本文从手术室潜在的护理隐患入手,对隐患内容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有效的减少了相关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保证了手术治疗的医疗安全,最大限度的防止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1临床手术室常见护理隐患

手术室护理工作对手术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手术室护理隐患一旦发生,极有可能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严重者可导致手术失败,致残,致死等重大医疗事故。在临床手术室中,护理工作中常见以下隐患:

1.1护理工作失误。在由病房向手术室运送患者时,由于患者过度紧张或药物作用,可能存在着交流障碍,护理人员应再三确认患者的身份,避免接错患者,造成医疗事故。另外,在手术进行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疏忽大意,出现患者手术安置错误,比如将患者的束缚带绑得过紧,无菌衬垫放置不当及肢体外展过度等,这均可能对患者造成呼吸受限,血管压迫,神经损伤等严重后果。[2]

1.2手术中风险。手术中的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且最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其中主要包括手术器械准备不充分、传递手术器械错误、手术器械未严格消毒、以及临近术后手术器械的清点错误等,手术器械准备不充分会使手术所需器械缺失,致使手术不能正常进行;传递手术器械错误,轻者可对患者造成血管神经轻微损伤,重者可引发致命性损伤;手术器械消毒不充分,很容易诱发患者发生医源性感染;手术前手术器械的清点制度不完善,或者术中添加器械未及时登记,在打开和关闭患者体腔前,应重点注意手术器械的清点,以防纱布、器械缝针等遗留患者体腔或切口深部,造成异物滞留。

1.3手术室用药风险。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术中严格遵照医嘱及相关操作规程。对手中药品标签模糊不清,术中所用药物标记准备不清等情况均应加以高度重视。其次,对术中输血的操作规程也应严格掌握,避免发生输注血液及血制品方法、规程上的错误,引发严重后果。[3]

1.4与患者交流语言不当。在手术室这一特殊环境中,病人容易产生恐惧、抑郁、焦躁情绪,在护理人员面对患者的提问时,应当掌握沟通技巧,注意语言上的严谨性,避免对患者简单、生硬的回答,引起患者的反感。同时,在手术室内,护理人员应当保持严肃、紧张,避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免引起患者情绪,影响手术进行,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1.5其它风险。在手术室中,其它护理风险也是无处不在的,比如说,术中标本保存不当;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应急状况下,缺乏处理能力,导致出错;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在相应记录的书写上有失规范,造成漏记、错记、涂改等护理纠纷隐患。

2防范对策

护理风险的管理理念是把发生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转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基于对手术室内风险因素的研究与分析,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工作态度,笔者根据实际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强化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管理是护理工作管理的重要手段,一般制度上,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手术室内消毒卫生、岗位责任、交接班及业务考核等制度,确保手术室内日常工作规范,有序。严格执行查对和清点制度,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应急性,工作量较大且繁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接患者时,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室、床号等基本信息,以及手术类别,部位,品及试敏结果等术前准备资料。术中严格执行“三数四查”制度,即术前数、关闭体腔前数,关闭体腔后数;四查主要查器械、纱布、棉片、及缝针。防止异物滞留体腔。[4]

2.2强化风险意识及安全责任感。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风险教育,培养护士的谨慎工作态度及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结合相关法律知识,规范自身行为,在保障患者的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注意维护自身利益,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2.3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为了有效避免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发生,我们应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严格培训,护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做到镇定自若,减少失误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等途径,借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和操作能力,避免手术室护理的技术差错。

2.4术前疏导。在患者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适当与患者进行交流,向患者说明手术过程及所达到的疗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嘱咐患者正确配合手术的进行,鼓励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提高职业化沟通技巧,运用语言艺术,把握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语言的严谨性,努力营造轻松、信任的氛围,为手术的成功创造条件。

3 结论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各项环节当中,以上笔者仅根据实际经验,浅谈手术室护理风险观察,与相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作为风险性较高的手术室,加强对护理工作的规范管理,减少护理缺陷问题的产生,才能有效降低医疗纠纷问题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成宁.常见护理法律责任差错[M].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5,18(1):16.

[2]刘春英,赵红英.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反馈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J].天津护理,2002,10(4):197-198.

[3]柳骅,姚梅芳.护理[M].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2,19(6):253.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229

医疗纠纷是发生在医患之间的因患者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不满与医方发生的争执。医疗纠纷是建立在民事法律关系基础上的,在医疗活动中的特殊民事纠纷。一般由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引起。医疗事故是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因医护人员诊疗过失,直接造成患者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残废甚至死亡等情况。医疗差错是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医术水平、敬业精神,护士护理工作中的粗心大意、操作失误、擅离职务等原因引起的较为常见的医疗纠纷。此外,医疗单位的硬件设施不完善或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到位也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护患之间本来应有的诚信和真情被不同程度地割裂分离。在医疗互动中,各种侵害医疗单位和医护人员人身合法权益的纠纷时有发生,手术室部门更为严重,现将手术室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引起纠纷发生的原因

患者、家属因素:①对医疗程序不了解。如需要手术治疗的平诊病人,一般都认为,住进医院后就应该马上进行手术,不知道手术前还要做相关的术前检查和充分的术前准备。②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期望值太高。由于患者家属对医学知识的缺乏,对疾病治疗效果抱有不正确的认识,认为进入医院,大夫应妙手回春,所有的病都能治好。疾病应药到病除,很快恢复健康。当治疗效果与要求不符时难以接受。③由于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患者认为看病的费用会报销大多数,当报销金额与花费差距太大时,觉得手术费用太高、药太贵,将不满的情绪发泄于护士。④患者的自我维权意识太强,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太低。有些患者及家属,只注重自己的主观意愿,忽略了客观条件,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方式要求太高,认为住进医院,一切要为我服务,以我为中心,忽略了其他患者,稍有不满意就情绪激动,甚至失控,辱骂医务人员。如有些平诊手术患者,手术已经安排好,结果因急诊手术的占台而不能按时进行手术,就难以接受,找负责部门领导,甚至猜测其他原因,而引起医疗纠纷。

医护人员因素:①护患沟通不足。手术前访视病人时,不注重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患者的主诉,不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对患者的询问不耐心解释。比如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的一些特殊及患者的配合没有解释清楚,导致患者误解。②责任心不强。部分护士对本职工作缺乏责任感,表现在对患者不负责,对其财物没有妥善保管而丢失,从而引起医疗纠纷。③不执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如接送病人制度、三查八对制度、物品清点制度等。不按规章制度去做,有可能手术过程中给病人用错药,甚至接错病人,物品遗留在伤口内,标本丢失等,导致了医疗事故的发生。④理论知识欠缺,技术操作能力不过硬由于护士就业难,压力大,再加上社会上重医轻护的偏见,有一部分护士对护理专业缺乏信心,认为是医生的附属品,在业务上不求上进,技能操作上安于现状,对病人提问的一些问题不能解答,诊疗技术操作失误太多,容易引发医疗纠纷。⑤管理环节缺乏。由于护理人员缺编,护士进行护理工作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非专业工作,如门卫、外勤工作、咨询、清洁卫生、洗涤消毒等,这样使护士超负荷工作,以致精力分散,身心疲惫而发生差错事故,导致医疗纠纷。⑥医疗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无规范的护理文书书写制度,医疗收费监管制度等。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些诊疗操作认为病情需要,就草率地去做。经常有些工作只注重操作而忽略记录,如果发生医疗纠纷,甚至差错事故,便无法举证,口说无凭。

措 施

加强管理,从基本环节做起:院领导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基本设施,按照医院的目标管理配置护理人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手术室布局。如:医患通道要分行,建立传染病专用通道、中心供氧、中心负吸、专用电路设施等。

提高业务能力,加强责任心:认真学习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提高业务能力。对一些新仪器、新设备要掌握操作规程和性能,如电刀、电钻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接病人应查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更衣制度、刷手制度、质控制度、物品清点制度、三查八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防止院内感染及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改善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学会换位思考,以真诚的心态感受病人的疾苦,对病人要做到爱心、耐心,满足病人的需要,把病人的满意度作为护士服务态度的准则。

增强法制观念,明确医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医患纠纷实质上是双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维护各自的权利,强调对方应尽的义务,因此,强化法律意识,是确保病人和护士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在出现护患纠纷而护士无过失时,护士必须主动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由于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及法律知识欠缺而经常发生护患纠纷,因此要多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及《护士管理条例》,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建立和谐的双向的护患关系。

社会因素:我国各地发生的医疗纠纷,各大新闻媒体均有报道,这样使医疗工作公开化,,增加了透明度,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就会在社会上产生负面影响,使社会公众以偏激、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医疗纠纷,甚至对一些正常的疾病转归及后遗症均以为是差错事故,而将医疗机构告上法庭。这样,使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充满了风险,患者家属如果不愿意承担责任,医护人员对可做可不做的手术只能不做。由于医患之间的维权程序而使患者要承担疾病带来的全部风险,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讨 论

总之,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其专业性质决定了风险高,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多。因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大意,护患之间要互相宽容和鼓励,同时需要社会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术前访视;医学模式;手术室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全面开展,传统手术室护士只在手术时间以配合为主的工作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只有转变观念,一切从病人的实际出发,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才能提高护理质量[1]。手术室护士在临床整体护理中的参与,为完善外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中病房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连续性,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大多数患者对手术存在恐惧、焦虑的心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使患者在坦然、平静的良好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平稳度过手术期,有利于治疗、恢复和手术的成功。

1加强手术室访视人员培训

1.1学习护理心理学理论研究认为,绝大多数患者对手术都会产生紧张、恐惧、消极、悲观等不良心理,特别是在接近手术日期时,心理问题尤其突出,往往达到[2]。加强人文关怀,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积极了解患者的术前心理需求:如关心主刀医生及手术效果、担心麻醉效果、担心手术的危险性、担心手术的时间、担心伤口的疼痛及愈合、担心手术费用等。

1.2学习、交流沟通技巧手术室护士作为手术室内第一时间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任何一种信息的传递,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3]。与患者交流时应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注意首因效应、注重治疗性沟通,尽量缩短与患者间的感情距离,取得患者的信任[4]。

1.3学习特色或经典手术的专科护理如甲状腺手术,先复习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一般护理知识,然后针对甲状腺术式特点学习宣教内容:术前戒烟,进行手术训练,学会有效深呼吸、咳嗽、咳痰的方法等[5]。

1.4 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术前访视护理记录单是医疗文书的一部分,是术前访视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护理质量的反映,更是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规范书写术前访视护理记录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明确患者有知情权、监督权、复印病历权。

2贯彻落实术前访视制度

2.1确定访视对象和时间 术前访视应放在手术前一天。根据手术通知单由巡回护士深入病房,阅读病历,了解病人一般情况、病史、手术诊断。接触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麻醉方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使患者及家属能够接受并易于明白。

2.2访视的内容 巡回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首先要作自我介绍,让患者明白你将对他(她)的手术全程实施护理。交谈时要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社会阅历,采用不同的交谈方式及语言表达方式,要善于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和姿势等,以发现线索,了解患者的感受,同时探知患者的真实想法。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反馈,用患者明白易懂的方式进行解答。提出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指导病人予以配合的方法,如眼部手术的病人术中不可咳嗽及头部摆部;硬麻的腹部手术病人术中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嘱病人做深呼吸;全麻插管拔管前,神志未完全清醒,讲话不便,术前要告之病人如何应答,总之通过术前访视使患者在心理上能够对手术和手术带来的种种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加强护患之间的合作,在手术过程中配合默契。

2.3取得家属的支持 家属是患者的支柱与依靠,通过术前访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及家属支持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针对性地疏导及帮助。

2.4隐私的保护 在术前访视中了解到的患者的各种隐私如患者的家庭史、个人史、婚姻史、个人爱好、精神状态等,许多患者不愿或不能公开的秘密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决不能将其当作日常谈话的资料。

3 制订个体化手术护理计划

根据术前所了解的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个体化手术护理计划。具体做法是:手术日清晨洗手护士亲自接患者入手术室,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与患者交流,消除其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其提供优质的手术护理服务,从而获得患者的信赖和主动配合,使手术顺利完成,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率。

4注意事项

4.1掌握时间:访视在前1d下午,错开患者进食和治疗的处置时间,时间长度为10min左右,不应太短,也不宜过长,以免引起患者的紧张和疲劳。

4.2掌握交流技巧:正视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谈,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对患者的某些问题不能给予准确回答时,不要含糊的敷衍患者,以免使其产生更大的恐惧。对于特别敏感的患者,避免说些引起患者不安的话语,如癌症、死亡等,如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提到手术就会引起患者的紧张,对疾病的恐惧而导致患者在手术之前动脉瘤破裂。不要对手术过程进行详细说明,我们要鼓励患者接受手术为宜。

总之,开展术前访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观念,减轻了手术患者由于手术治疗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和避免了医疗纠纷;而且为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机会,为手术室护士的自身成长创造了条件。我们有信心而且有能力使它更好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黄玉群,祁素兰.围手术期病人的医疗健康教育[J].西部医学,2004,16(20):192

[2]铃木美惠子,陈淑英.现代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08.

[3]李艾群.浅谈手术室护理沟通技巧[J].全科护理,2006,4(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