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级审计相关知识

初级审计相关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级审计相关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级审计相关知识

初级审计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通过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入查摆,我认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还所存在以下的不足。

一、思想、理念认识不到位

   在为老人、职工提供服务时,还没有彻底转变思想,仅仅按照工作的基本要求去做,没有把自己定位成服务员,去主动服务。

二、不能很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工作过程中,对重点问题、有可能发生的问题不敏感,有时还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导致工作出现失误。

三、管理不规范、落实不到位

在对伙房的监管过程中,还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自己缺乏专业的眼光。对领导要求和制度落实上只浮于表面,没有跟上监督、检查。

四、业务不全面,仅局限于自己负责区域

作为养老事业的工作人员,对其他科室的业务不了解,不能够对外界做好宣传和服务。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从以下几点整改,并保持长期查问题、抓落实。

一、树立创新意识

决不能再延续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工作节奏,决不能再延续不实不细的工作方式,下一步在工作中打开创新的路子,抛弃“以前怎么样”的思想,大胆创新。

在膳食工作中,学习借鉴好的管理方式,学习好的创新办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尝试新的工作模式,整改以前的懒惰心里,用新理念充盈头脑,新方法活动手脚,作出新的动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二、抓落实、抓深入

工作中加强责任意识,贯彻落实领导要求和集团各项制度时,要有盯上靠上的劲头、要有扎实深入的精神,切实将要求执行下去,将问题解决好,将认真贯彻始终。

除了落实好,还要深入好,在深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认真学习集团各项制度和餐饮操作规程,并在实际工作中,按要求抓好落实,对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可能导致出现问题的操作,要及时整改,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问题早排查出来,杜绝问题扩大化,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抓重点、抓效率、抓深入。

三、提高风险意识、忧患意识

工作中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意识。

膳食中的安全操作、食品安全都是关系到职工、老人的人身安全,都是关系集团的整体利益。按要求,定期不定期检查各项操作规程、食品的储存,食品的采购入库做好把关,要充分认识到不起眼的小事都容易酿成大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敏锐性,一刻也不放松。

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热情,提升业务本领

工作中杜绝松松垮垮的状态,要有能打能冲、敢闯敢试的心态,落实工作彻底,不拖、不靠。在为职工、老人提供服务时,要及时、主动,要有头有尾,以职工和老人满意为工作标准。

初级审计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accounting by EDP, the level of the accountants needs the great improvement. In the article, the necessity of education of accounting by EDP is expatiated, and then the author give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education of accounting by EDP, finally the author proposes some advice about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the accountants.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人员 ;教育;培训

Keywords :Accounting by EDP; Accountant; Education; Training

从1979年财政部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至今,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会计电算化日益普及,企业也逐渐实现信息化,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对我国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教育、培养大量合格的电算化会计人员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对我国会计人员进行电算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联系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和协调将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网络来进行,企业的经营也将逐渐地从传统模式走向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的全面应用意味着企业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因此,未来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方向将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财务。网络财务是一种基于Internet/ Intranet 技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及动态会计核算的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如果说以前的会计电算化是指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而当今网络时代以计算机网络在会计中的应用来概括会计电算化的涵义更为恰当。会计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具有上机处理基本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他们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要认清这一趋势,找出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电算化教育的不足,及时制定相应策略,采取措施,加强培训来适应未来的挑战。

二、我国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吸收新知识困难较大。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老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相当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轻人则相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人员电算化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经类在校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的教育体制导致学生以应付考试为主。他们虽然懂了电算化理论知识,但由于缺少实践环节,有的学生毕业时都不会操作一种财务软件,更谈不上精通了。

(二)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没有得到足够地重视,精通会计、计算机的授课老师少。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应改变过去重视会计基本理论教学而忽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局面,把电算化当作一门重要的课程来抓,同时增加上机实验的时间。

(三)各地区对于在职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培训内容浅尝辄止,针对性差,系统性不够,同时考试系统本身也不完善,培训形式主义严重,不讲实效,造成会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认识模糊,不能了解系统的全貌,更谈不上软件功能的全面深入应用,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四)在职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培训时间上,重视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的培训,轻视后续培训。因此许多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组织会计人员集中培训一次,取得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后就不再培训。

(五)实务界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一些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专业人才,一些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还达不到标准。主要表现在:

1.会计人员的会计、财务知识不系统、不深厚、更新慢,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但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则无能为力。

2.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十分薄弱,一般只懂得怎样去使用计算机,谈不上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因而导致企业只注重财务软件的核算功能,没有发挥软件在会计管理方面的功能。

三、对我国会计人员进行电算化培训的几点建议

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普及教育。我们一方面要在高校培养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人才,为社会输入新的血液;另一方面,要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整体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和应用水平。因此我们应做到:

(一)加快高校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建议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专业知识。同时各高校还应加强电算化审计人才的培养,现在各高校几乎没有会计电算化审计课程,造成了目前我国计算机审计方面的人才奇缺的现象。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方面师资力量的培训。当前合格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十分缺乏,绝大多数会计电算化教师处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的初级阶段。关于计算机审计方面的教师几乎是零,所以国家、高校及社会应联合起来推动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师资培训。

(三)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培训。由于一些小企业没有开展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需要基层会计电算化人才,所以一部分人可以只具有初级会计电算化知识。但要重点培训一批真正具有中级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人才,并在培训结束之后,每年将会计电算化作为重点知识进行后续教育培训。

(四)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也不过一两年就升级,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即使未更换,但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这都要求不断地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培训。

(五)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丰富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方式。培训可以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材料。

(六)企业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建议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四、小结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要大力加强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基层单位应当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智能型“转变。

参考文献

[1]徐晓峰. 从电算化软件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煤炭经济研究,2005,(9).

[2]苏志浩,陈亚娟. 关于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中国科技信息,2005,(20).

[3]张正平.谈会计电算化普及教育. 商场现代化,2005,(6).

初级审计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会计信息化 人才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独立学院作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创新,缓解了国家招生规模扩大与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增加了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独立学院发展到现在,面临着从规模发展到质量强校的转变。由于近年来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和普及,企业所需的既懂管理又熟悉信息化的专业化人才严重匮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是独立学院面临的迫切而重大的课题。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独立学院现存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用人单位要求与独立学院自身条件改进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设计一个能适应网络环境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培养一大批能够精通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知识,熟练进行财务信息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推动会计信息化真正向“管理型”、“智能型”、“网络化”转变的人才,造就出适合社会要求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

2009年4月,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变革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性工程。会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方位的会计改革与发展要求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而人才则是建设的关键,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愈发紧迫。推进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对于推动各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的作用愈加显著,一是完善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能力框架,在知识结构、能力培养中重视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与技能,提高利用信息技术从事会计、审计和有关监管工作的能力;二是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着力打造熟悉会计审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二、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的教学目标有三种模式,一是侧重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二是侧重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能力的培养,即财务会计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三是适度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着重介绍当今主流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即侧重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社会实践,更新速度比较缓慢。大多数院校没有涉及到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应用方面的课程,课程之间衔接不够,课程体系不合理。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各院校从事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大多数出身于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不全面,缺乏计算机相关知识,如计算机编程设计、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教师的相关会计信息化知识已不能适应当今信息化的要求,后续的信息化学习和培训有待加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四)教材普遍存在先进性和针对性不够。目前独立学院使用的会计信息化教材普遍存在先进性和针对性不够,软件版本陈旧等问题,迫切需要编写一些高质量的教材,以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体系,以利于独立学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五)考核形式单一。许多独立学院的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应试教育类型,对会计信息化教学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的考核内容、方法、标准等模糊不清。一部分院校甚至以笔试的形式来进行考核,依据的并不是实际操作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会计信息化教学的重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初级审计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目前财政部正式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规划中提出我国由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迈进。这对财务人员未来职业规划提出了新的目标。目前我国会计人才类型中初中级人才占比较大,而高级会计人才相对较少。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会计人员也面临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危险。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行业中低端会计人才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同时行业还迫切急需高端会计人才。本文提出会计人员应对“危机”的方法是从“危”中找到“机”,机会总会降临到有准备的人。

关键词:

会计;危机;机会

一、会计人员“最危险”的时刻来临了

近日,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了一份特别的报告,NPR对每一个职业未来20年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做了预测,涵盖20个领域202份工作。报告指出会计师和审计员被机器取得的可能性高达93.5%。这对财务人员来说是个令人震撼的消息。目前多数财务人员日常工作是费用报销、会计核算、出具财务报表、税务申报等工作。这些工作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企业业务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完全对接时,财务工作实现了标准化、流程化后,会计人员所做的工作完全可以用智能机器替代。会计人员将面临被裁员的危险。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宣布,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裁员7000人,裁员对象以美国公司的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为主。据悉,沃尔玛将各分店的记账部门和会计部门统一整合至总公司,交由一个中心办公室集中处理并在500个商店测试了新的会计系统。数据工作集中化处理将逐渐取代人工。会计人员正要面临一个“机器吃人”的信息时代。

二、面临危机,会计人的困惑

在我国,会计在单位是一个专业技术岗位。在会计法中明确,会计人员有会计员、会计主管、会计师、总会计师等。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在我国是一个准入制的岗位,没有会计证的人员是不能从事会计工作的。国家从法律角度上似乎已经为会计人员职业进行了规划:从初级、中级再到高级。目前我国会计从业资格持证人数,截止到2015年末人数已达到2050万人。但是从相关机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会计人才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会计人才过剩的数量2011年为39万人,2012年为82万人,2013年为160万人,2014年为239万人,2015年为311万人。过剩人员中大部分为只有从业资格证的人员,现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仅占会计从业资格人员总数的0.72%。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我国在会计人才培养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人才结构中存在低端会计人员相对过剩,高端会计人才比较短缺的现象,至于通晓中外会计规则和财经法规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如何让大量初中级会计人员成为高级会计人才,应是每个会计人员甚至整个行业目前面临的困惑和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未来的财务是什么样

目前我国初中级会计人员日常工作就是数据录入、填写记账凭证、编制财务报表等基础会计核算工作。而未来财务工作将会朝着无纸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财务越来越多的基础化工作被计算机替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实现全面对接,数据的产生、传递、匹配、校验过程无需人工操作。无人值守自动报销也会逐步实现,自动化票据采集、数据录入等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依托财务信息系统,由业务信息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表、都可实现自动化,这极大的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随着人工智能这一科技创新技术引到会计、税务、审计等财务工作中,财务标准化、流程化的工作不可避免的会逐渐被机器人替代。人工智能产生大量的数据,需具有管理会计知识的高端会计人才进行合理分析,最终形成对企业管理有用的信息。

四、机会总是降临于有准备的人

人工智能为会计人处理了最繁琐、最耗时的基础工作,这使得会计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更高级的工作。对于那些失去自己行业定位,面临危机的“旧式”会计人来说,要朝着这个方向重新寻回自己的价值。人工智能的优点是善于处理程序化、标准化的业务,但是一些需要思考与凭感性认知的问题上,人工智能却显出其“短板”。当企业需要会计人才为企业重大举措、重要项目出谋划策时,人工智能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就需要能够熟练运用多方专业知识的“高级”会计人才综合企业实际现状,结合行业情况等内外部环境进行判断,提出可行方案,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如何成为“高级”会计人才,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准备:第一,让学习成为会计人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会计越老越吃香,这种观念要发生根本性变化,会计不学习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会计行业正朝着一个综合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新的知识不断涌现,不学习就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老会计要想在单位立住脚跟,需要加强新的财会知识学习,及时学习电子信息相关知识,才能跟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年轻人更要努力学习,不仅要学习财务专业知识,还要扩展行业知识的学习和管理方面的学习。第二,考试是缩短与优秀者距离的较好方式。要想快速提升专业知识能力,会计人员要积极参加相关专业技能的考试中,如参加CPA、ACCA考试等,考试能在让人短时间内快速提升,较为全面的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考试证书也会成为职业上升的敲门砖。第三,在工作中要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经营业务中,努力使自己成为“生意人”。会计人员应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提供的财务数据,总结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客观准确的财务信息,努力成为“四师”:企业经营数据体系构建师、数据分析设计师、数据解读师和企业运作诊断师,为企业发展壮大贡献提供财务方面的专业支持。使企业在日常工作中能处处看到会计人的身影、听到会计人的声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五、结束语

时代赋予了会计人向高端人才发展的机会,会计人员要善于从“危”中找到“机”。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成为懂经营、会管理的“账房先生”,成为企业决策者的合作伙伴,成为人工智能的“导师”。

参考文献:

[1]陈虎,孙彦丛.展望“大智移云”时代下的财务未来.中国会计报,2016(390).

初级审计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一、全面实施我国会计人才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全面实施会计人才战略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人才,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重要条件,会计人员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性、管理型人才。加快我国不同级次会计人才培养,完善不同级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和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会计改革事业顺利推动,有利于深入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二)全面实施我国会计人才战略是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客观要求

随着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一些企业通过跨国合并、上市、重组、联合等方式成为大型跨国公司,一些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一些企业在境外进行多元化投资。在防范和规避境外经营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方面,会计工作尤为重要,会计人员在参与决策、制订预算、资金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特别是跨国公司高层会计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财经法规等方面的专业水平。健全和完善会计人员尤其是中高级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体系和培养体系,必将有利于培养选拔一批符合跨国经营企业需要的国际性、复合型高端会计人才,更好地促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三)全面实施我国会计人才战略是不断推进我国会计改革事业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政府会计改革、内部控制建设、推进会计信息化、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会计理论研究等各大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制定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响应G20峰会和FSB倡议,及时公布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为推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和规范发展,提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为促进企业防范和化解经营管理风险,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等部委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项配套指引也即将实施;配合我国财政改革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深化,医院、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率先取得突破,政府会计标准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为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成立了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及时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会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在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教育等领域也取得了不菲的业绩。这些重大的会计改革与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整个经济改革的有机整体。为使这些重大会计改革成果在促进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大业中持续、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健全、完善和落实不同层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和培养体系,推动会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素质,担当好应尽的责任。

二、我国不同种类和级次的会计人才选拔、评价和发展的战略体系基本形成

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会计工作,高度重视各类会计人才的培养。2009年,财政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长期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对不同级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要求进行重大调整,基本建立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叉、互为补充的会计人才选拔评价和发展的战略体系,形成了既有会计市场准入资格(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又有初、中、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既有会计人员评比表彰、又有特殊会计人才(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的格局。各类会计人才评价、选拔和培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践表明,这一体系是完整的、成功的、有效的,既体现了中国国情和特色,又借鉴了国际惯例。

(一)会计市场准入资格

市场准入资格(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职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行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会计市场准入资格有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两个种类。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经济组织的会计从业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受法律和职业纪律的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2005年财政部以第26号令的形式《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获得财政部门统一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会计工作。未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从事会计工作,各单位也不能聘用。

《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从事社会审计鉴证并签署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必须依法通过国家级统一考试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经过多年实践,目前我国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1000多万,取得执业注册会计师资格的约9万人。

(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不同级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会计人员从事业务工作的技术等级。根据《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规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会计师为中级职务,助理会计师、会计员为初级职务。从1992年起,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联合组织开展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级会计师资格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实行考试与评审结合的制度。目前,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累计报考人数达到2424万人,共有383万人次取得相应资格,高级会计师资格报考人数累计超过22万人次,5.1万人通过国家合格标准获得评审资格。正高级会计师资格也正在研究之中。初、中、高、正高级不同级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基本形成。

(三)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为了缓解我国高端会计人才缺乏制约会计行业发展的“瓶颈”,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财政部党组决定于2005年开始实施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并与2007年5月8日了《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

规划》,力争用10年时间,打造1000名左右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学术类4类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担负国家会计行业的领军重任。据了解,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已作为国家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的专门人才,列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前已从各行各业选拔了650名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这项系统工程已经在社会上形成口碑,极大地激发了有关部门和各地财政部门选拔高端会计人才的积极性,如广西开展“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工程。

(四)全国会计人员评比表彰

根据《会计法》“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物质的奖励”的规定,财政部已于1990年、1995年、2005年、2008年、2009年先后5次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的会计人员评选表彰活动。为促进全国会计人员评比表彰规范化、制度化,财政部于2007年制定了《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规定会计人员表彰活动“一年一小评,三年一大评”。财政部2009年评选表彰的十名企业总会计师,有望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实践证明,通过评选表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做出突出业绩和重大贡献的先进会计工作者,树立当代会计楷模,激励广大会计人员崇尚诚信、依法理财、锐意创新、敬业奉献,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完善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能力框架,不断加强和规范会计市场准入制度

(一)会计从业资格的能力框架

从业资格是从事某一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会计从业资格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和法规政策最低要求,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入门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开始从事会计工作,尚处于“学徒”阶段,属于各单位最基本、最基层的会计实务辅助操作人员,一般从事基础性的会计工作,应当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财经法律法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基本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等。

为了进一步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能力框架,大力推广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财政部重新修订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等三个科目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并由中国会计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辅导教材,作为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建设的依据。修改后的《会计基础》大纲,突出了会计从业资格人员需要掌握和应知应会的会计原理和基础知识,如会计概念、要素、假设、科目、凭证、账薄、报表、档案管理等内容;同时为提高考生从事会计工作的操作动手能力,增加了单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如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等的账务处理。从财经法规知识层面,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遵守《会计法》的主要内容,恪守会计职业道德,掌握金融、税收、政府会计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定,如现金管理、银行结算等知识。从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角度,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电算化基本流程、应收/应付账款核算、工资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账务处理等基本操作。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能力框架

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接受委托运用专业特长,对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进行鉴证,并提供会计、税务、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的执业人员。

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鉴证和会计、税务、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的性质,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职业技能、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丰富的实务经历等。如应当具备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组织和企业、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恪守职业道德、提高人际沟通技能,维护公众利益,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为客户保守商业秘密等。

制定科学的注册会计师能力框架,有利于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2008年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在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考试多元评价功能,贴近注册会计师考试国际模式,借鉴境外会计师组织考试的经验基础上,修订并了《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根据《考试办法》规定,现行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两个层级,形成了“6+1”的新模式。考生只有在至多连续5个年度内通过第一层级的考试,才能参加第二层级的考试。第一层级为专业阶段,主要考核考生执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考试科目由原来的5个科目(分别是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调整为6个科目,分别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第二层级为高级阶段,主要考核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突出实务操作能力,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四、健全不同级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能力框架,培养造就大批合格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

(一)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

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含会计员、助理会计师),是会计专业职称序列中最低的技术职称。

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掌握运用会计从业资格应具备的知识基础上的提升。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会计基本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处理一般会计业务,协助会计主管完成相关财务、会计工作;应当较为系统地掌握会计实务原理和专业知识,熟悉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并正确执行基本的财经法律制度。

针对初级会计人员应具备能力框架要求,2009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重新梳理修订了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就《初级会计实务》而言,不仅要求初级会计人员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求掌握财务管理的基础概念和原理。也就是说,既要求考生熟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内涵,掌握产品成本核算、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还要求掌握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本知识。修订《经济法基础》科目考试大纲时,侧重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劳动合同、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支付结算等基本法律制度,而原大纲中的会计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概述、流转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等内容,根据不同会计级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需要有所取合。

(二)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相当于会计人员中级职称,一般具有能够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具备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应当能够独立负责并组织开展某一领域会计工作,能够协助会计部门负责人或独立完成相关财务会计的领导工作。因此,要求中级会计资格人员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理论功底,较为系统地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制度,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会计等财经法律制度,熟悉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上述专业知识草拟本单位比较重要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办法,对单位日常财务事项作出及时准确的专业判断等。具备对一般

或常规业务的分析处理和专业判断能力,是中级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显著特征。

针对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水平,修订后的《中级会计实务》增加了股份支付、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等内容,体系更为完整。考虑到作为具有中级会计职称的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熟悉掌握和运用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参与单位经营财务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和水平,《财务管理》考试科目作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修订后的大纲不仅更加注重企业自身财务管理的要求,而且相关知识领域和范围大大拓宽,将原来从投资者财务出发、以资金为链条的财务管理,拓展到预算、筹资、投资、营运资金、收益分配、税务、财务分析与评价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更加贴近公司财务的财务管理知识体系。就经济法规而言,在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掌握现行经济法规的基础上,对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侧重要求全面系统地深度掌握与会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如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法律等。

(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

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属于会计高级职称,其持有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是单位高层次会计人员,一般能够胜任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具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能够独立领导和组织开展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

具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系统掌握经济、财务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组织执行财经法律制度,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够组织开展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制定本单位会计工作方案与办法,参与单位经营管理,能够对单位重大财务事项进行独立、合理的职业判断,能够协助单位负责人完成单位财务会计等相关工作。目前,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制度,全国统一组织考试,考试科目为《高级会计实务》,评审工作由省级财政、人事部门和有评审权的中央有关部门组织。

在修订《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时,充分考虑到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起点高等特点,重点考评高级会计师对会计、财务、财经法规的综合运用能力,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复杂财务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具有企业高管层应具备的管理水平。因此,修订后的大纲将要求具备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财务战略、企业并购、股权激励、衍生工具、金融资产转移、财务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实践。

(四)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

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最高技术等级。拥有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当于大型企业集团或特大型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的能力和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系列只限于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次,高级会计师在评审条件上实际只相当于相关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副高级,因此,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体系尚不完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级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特别是对高端会计人才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建立我国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已迫在眉睫。财政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总结地方试点经验,积极研究建立全国性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

我们认为,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宜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制度。申报人员应当具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已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会计、财务、财经法规等专业知识,并具有在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担负财务会计管理领导工作的经验。经过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评审,取得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具备担任大型企业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能够从财务的视角全面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因此,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能力框架,应当定位于在全面掌握会计实务、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侧重考评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资本运作、企业并购、信息系统规划等内容。具备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总会计师等的能力框架的显著特征,是具备全面参与企事业单位管理活动的能力。

五、加强对境外会计职业资格进入我国市场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