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一语文重点总结

高一语文重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一语文重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一语文重点总结

高一语文重点总结范文第1篇

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语文教学,任教班级还是高一.21班和高一.22班。因为已经教过一个学期,磨合较好,可以提高教学要求和教学质量,重点和方法也稍有变化。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非常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平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会议,并经常注意翻阅报纸和杂志,努力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学以致用,时刻调整自己的方向,使自己能随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为人师表方面,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谨言慎行,不忘以德育人,坚信教师无小节,时刻注意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随着教龄的增长,越来越向老教师看齐,敬业爱岗,诲人不倦。能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争取让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不只对学生如此,平时与领导群众关系和谐,与本组及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合作愉快,人际关系较好。廉洁从教,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从事有偿家教,保证以全部精力投身于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服从组织的安排,也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学期满工作量,教案和各种业务资料齐全,备课认真规范,每一堂课都保证有备而来,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考虑到这一学期要向高二过渡,所以继续注意了高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强了对笔记的要求,注重打牢基础。并且分层次作要求,对基础好的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要求,尤其写作方面,在班内形成比学赶帮的热潮,以学促学,为以后高二和高三的学习作好足够准备,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所以,让学生学会为自己负责,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是我这个学期的工作重点.同时我在其他同志的启发下,加强了教学手段的探索和变化,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平时我和其他同志经常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寻求最好的方法来处理每一课.新的高一语文教材,使我更像一个新手,如履薄冰,举步维艰,但和学生一起学习使我获得了很多的乐趣,也增加了以前没有的一些经验.到期末,这两个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尖子生脱颖而出,达到了我的学期要求,基本奠定了较好的局面。 

    近一年我虽然没有从事班主任工作,但不忘“身正是范”,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从语文的角度,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以身示范,真诚对待学生,与学生是师生,也是朋友,和学生一起努力搞好教与学,积极进取,使学生不只会学习,而且起码会做一个好人,这是我在语文课上一直在做的,两年的高三经验证明明确这个宗旨事半功倍.语文教学必须有大语文观念,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同现实联系,才能从根本上取得理想的成绩,才符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注重了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有益熏陶,让学生在领略祖国悠久古代文化的同时,促成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健全人格的无形塑成. 

    其他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教案、听课记录齐全认真,上交及时。参加学科组、备课组教研活动积极主动。这学期经由老师们的帮助,经过自己的认真准备和反复练习,较成功地上了一堂年级观摩课《黄鹂》,听课的领导老师反映还不错。在此我要感谢罗敬中、余国治、曹秋菊、王淑玲、胡文娜等老师前后对我的无私帮助。但是长久以来,对某些学生(尤其是某些男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够,没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影响了全班的成绩。自己也有一些惰性,笔不勤,个人教研活动还有明显缺陷,尤其课件做得不够好,今后一定要向别的同志学习,时刻注意加强研究,总结经验,探索新路,做到有成绩,有发现,有创新,争取做一个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 

高一语文重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语文 衔接 过度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一)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由于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多写。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时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多听。不光听教师说,听教师泛读,也要听课文朗诵录音。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学生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积极的思维。强调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动态学习,重视能力提高。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高一语文重点总结范文第3篇

高中语文初中语文教学衔接初上高中,由于教学内容的改变,促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了变化,有一些同学不能很快地进入角色。为此,高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帮助同学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建立符合高中学习规律的有效学习机制,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一、树立信心,张扬个性

高一学生经历了严峻的中考,学生对学好语文普遍缺乏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帮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有人说,成功始于意念,心态决定命运。如果教师也能以积极心态(表现为永远振作的精神,热切的希望,顽强的意志。)出现在课堂中,设计的问题既清晰,又能针对学生实际,把简单问题和较复杂的问题分别让不同层次学生回答,让学生找回自信,教师多鼓励,尽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学生自信心就会在教学双方的积极心态上培养出来。

二、师生平等,心灵相触

在初中语文《新课标》实践中,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互对话,教师转换了角色,师生关系融洽了,而高中语文教师也许由于高考的知识深度与难度,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很不容易接受,会变得十分恐惧,在这种心理阴影上,学生心理感到焦虑,而老师又无法理解,造成师生关系微妙,学生认为教师难接近,教师认为学生知识面狭窄。因此,教师应当主动放上身架,把自已当成学生的朋友,长兄,与学生平等相处,和他们经常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找到学生的焦虑点和需求点,当好他们的“知已”,就会像魏巍笔上的蔡艺芝先生与学生那种心灵相融,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语文教学就可能具备了取得长足进步的心理基础。

三、培养兴趣,提升品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由于语文考试的功利性影响,许多教师把语文课教成考试训练课,抛弃了语文的人文性的特征。学生刚进入高一就学,面对陌生的环境、集体、学习任务及教师,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不习惯,甚至焦虑。处于新旧交界点的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宽容,帮他们消除心理阶碍,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高一语文教学“第一次”,设计师生第一次见面,讲好第一节课,把握好学生第一次提出,做好第一次练习,评讲好第一次作文,出好第一次测试卷……以满足学生情感需要,培养学习兴趣。“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好了语文,可以提高人的品位。

四、衔接教法,指导学法

初中语文重点是在组织课堂教学上。这是因为初中生的生理发育才刚刚井始,他们还习惯于儿童、少年的思维和行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处在混沌状态,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容易转移注意力,也不会对问题深入思考,形成理性分析、判断。不过,近几年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使不少语文教师,在教法上不懈探索,如整体感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思维,并积累了不少经验,逐渐转换教学角色。而高中语文教学应该重点放在深入钻研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听课,主动参与,学会自学,积极思维,高效训练,总结规律,形成举一反二的能力。高中生随着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比较喜欢思考问题,不再停留于表面,相对比较深刻一些。高中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将所授的知识进行归类、总结,把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不断从大量的、零碎的知识中发现、总结、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和理解,日积月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五、强化动机,深层激励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直接推动学习的动力。从动机来源查,可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学生要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必是在内部动机占主导。因此,学习语文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劳动过程,要想学生内部动机起作用,可从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提高人的品味,增长才干与知识等多方面,激励他们的深层动机,并把学习动机转化为稳定的学习态度,从而推动学生有效的学习。引起对于学习的深思,提高人的品位,同时也可以启迪学生对世上万物进行深层思考,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高一语文重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利用教什么怎么教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26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材使用方面,首先应具有一个基A的认识――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好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我们翻开语文教材准备教学内容时,面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多元的价值取向,必须有所选择,有所放弃,这样才能成就高效课堂。那么,我们“教什么”,拿什么奉献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好好研读文本,从文本中挖掘价值,也就是要精选内容,找准切入口,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然后围绕精选内容,综合考虑,做好教学设计,落实“怎么教”。下面以苏教版必修二《听听那冷雨》为例,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依据新课程标准,找准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依据此目标,我们可以明确本文任务:

1.有感情朗读课文,尤其诵读那些描写浓浓乡情的沁入人心的经典语句,如“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2.品味语言,体味语言美、意境美。阅读《听听那冷雨》,让人感受最大的特点是文章的语言本身及其意境的极致美,不仅让人动心爽口,而且让人感受于形,乐悦于耳。如“淅淅沥沥”,“淋淋漓漓”,“清清爽爽新新”,“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充分利用汉字的声韵和奇妙的叠字组合,雨的形、意、神均被描绘出来,品味起来有一种情意缠绵之韵味,入情入意,情景交融。

二、了解当前学情,抓准能力提升点

课堂教学中的所有选择和设计都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为基础。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的教学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第一依据。

高一的学生对于诗化的语言和汉民族语言及文化的了解都比较少,加上文章的意蕴丰富,要体会文本的妙处难度较大。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应该从余光中的生平经历和作品风格切入。余光中生于大陆,羁旅台湾,几十年来,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他的作品都充满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抒发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课文始终贯穿着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诗人眼中、心里,祖国的一草一花、一砖一瓦、一字一词、一诗一文都是美丽可感的,值得永远品味珍藏的。为了使学生对诗的意境、情感有更深的体悟,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中涉及的中国文化进行圈画、诵读、品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在此过程中,笔者触摸到了学生柔软敏感的内心世界,听到了学生语言与思想拔节的声音。

三、扣住文本特点开拓、感悟、迁移

语文阅读教学,学的就是文本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它呈现出来的最显著的个性特色。每一个经典文本,总是有其鲜明的个性,或者在立意上,或者在选材上,或者在构思上,或者在表达方式上,或者在语言运用上……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表现、感悟、模仿的过程。《听听那冷雨》的个性在哪里呢?最显著的特性是文章通过诗意的语言,句式的灵活变换,叠词的繁复使用,写景方法的灵活运用,比喻修辞等的恰当使用,来表现文本的音乐美、图画美、意境美、情感美。因此依据这一文本个性,我们确定这是指向表达的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如下:

1.寻找一个语言训练点为教学重点。

2.将该语言现象进行重点品读,激发感悟。

3.引导学生迁移到生活实际中进行仿写。

高一语文重点总结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统招班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非统招班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初三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要达到全镇所有参考班级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高考、升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5、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8、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