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三的语文课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语文复习;课堂效率;教材
一、精心备课
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仍然要讲,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传统的备课观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现在还要增加预设与生成、研究考试大纲。只有备课充分,才会在课堂上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且能够对此巧妙引导,形成教学过程中引燃学生思维火花、激起学生参与热情的动人乐章。
二、饱含情感,上出热情
教师如果情绪不高,疲于应付,或者上课时带着满腹心事,这样的课节就会气氛沉闷,学生失语。久而久之,学生对该科的学习热情就会锐减,教学效率也可想而知。可是,还是同一个班,换了一位执教者,情况却迥然不同。整堂课如行云流水,顺畅自然,不知不觉,课已结束,而听课者还沉浸在讲课者营造的具体氛围中。再看学生,人人都似刚刚过了一把瘾,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满足与兴奋。为何?前一位老师积极性不高,敬业精神不够,他的职业倦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或课堂表现。后一位老师则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脸上始终挂着能融化冰层的微笑。感染力、亲合力极强。课讲得深入浅出,启发点拨,师生互动,其乐融融。
三、深研教材,充分运用教材
教材复习要有两个规划:对部分篇目、板块、专题要学会取舍,做到该突出的要突出,该舍弃的要大胆舍弃,不平均用力。注意复习教材和新授课的区别:既要突出某一专题、板块和课文在模块中的特殊性;又要前勾后连,建立每一专题、板块和课文的前后联系,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同一专题内几个板块间的内在关联性。
注意复习与上新课的区别,要以考纲为依托,重在培养整体阅读能力、推断词义能力、分析句子能力、深层理解文意能力;同时,教师要做方法指导,针对学生复习中暴露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策略指导。当然,也要注重文言知识的梳理与积累。
教师要在教材复习与专题复习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既要在一轮复习教材时,适当穿插二轮小专题的复习;又要明确,复习教材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梳理,而是深研教材,从中挖掘、提炼、归纳语言运用训练点、语段阅读训练点和写作训练点。
四、少讲精练,优化环节
好多语文教师习惯于满堂讲,殊不知,这是在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讲”只代表着老师掌握了这一部分知识内容,并不代表着学生已经掌握。学生被动的学,何来效果?
讲课时,做到少讲精练。尤其是要加强针对性、跟踪性训练。测试后针对错题率较多的题目,明确是哪一个知识点还没有掌握;针对这些知识点,要精心拟题,组织二次过关测试,直至学生彻底掌握。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上课时,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组织多种形式的训练,也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另外,布置了作业就要检查,就要批阅,就要反馈。有些作业如作文,还要面批。
五、学生参与是课堂高效的重要保证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前文已经指出,满堂灌的课堂要不得。这样的课堂忽视了训练学生的思维,成绩很难提高。
每堂课都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激发潜能,鼓舞斗志。为了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充分训练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教师应该做到如下两点:一是先做后讲,不做不讲。做了再讲,听课就有针对性。没做就讲,学生全然不知授课内容,就会懵懂无知,如坠入云雾中。二是在提出问题时,可以先站到台前,告诉学生问题。在学生探讨阶段,教师语文教师就要甘心退居幕后,同学生一道寻找问题的答案。只有当学生们自己解决不了问题时,教师才可精心点拨。
六、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1.1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与实际相结合在学习散文的时候,教学着重强调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以乐称哀等表现手法的学习。如何让学生对这些表现手法运用自如,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想法设法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才能使学生感同身受的融入文章当中。大家都知道,散文的魅力主要体现在语言的描写和陈述上。优美的修辞手法,巧妙的词汇连接都会使文章的精髓得到完美呈现。学生要将掌握的写作技能熟练地运用到实际文章中去,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领悟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教师要从文字隐藏的内在含义方面更深刻的进行哲学论述,帮助学生打破局限性思维,以提高他们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使他们从散文中或得更多积极的能量,让学生领悟生命、情感的真正意义。
1.2把握文章细节
散文如此迷人,与它到位的细节描写是分不开的。当学生阅读散文时,应该加强对细节描写的理解,教师在此时起关键作用,就拿《小狗包弟》来说,学生在自行阅读之后,教师要针对一些细节描写提出问题,例如“哪些字眼可以表现作者对包弟的爱?”“作者通过什么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包弟的?”“假如包弟是你的小狗,你又会怎样描述它呢?”,再比如《荷塘月色》,抓住情感线索“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将这份情感寄托于一片宁静而优美的荷塘,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荷叶和荷花的细节描写,捕捉作者隐含在其中的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进而体会文章反映作者矛盾和苦闷的情绪。
1.3充分发挥朗诵文章的重要作用
高中语文课堂的每分每秒都是尤其重要的。这就促使了有些教师为了加快学习进度,减少学生的朗诵时间,通常要求学生大概读一下文章,表面上这种做法是节约了时间,实际上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通过朗诵可以深切的体会到作者要表述的情感,而减少甚至去掉朗诵时间,学生怎么可能对文章有深入的认识呢?因此,教师必须延长朗诵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熟练把握文章的整体思想进而领悟作者所要抒发的内心情感。
1.4加强学生的自我监控与反思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对象,他们在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方面都有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客观的自我评价,使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走向更加完美的自己。在阅读学习时,反复的进行自我调整和反思,学生不但可以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点,而且还增添了面对自己缺点时的勇气,促使自己自觉改善不足之处。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方面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改进。通过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能自觉的有一个反思的过程,有效的学习方法都在过程中得到完美的诠释。自我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记录学习心得、回忆教学内容等。
2.结语
语文课前的演讲稿三分钟
同学们好,今天我演讲题目是《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语文课前的演讲稿三分钟
大家下午好!
情况不同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他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是要我的命的 ? ”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语文课前的演讲稿三分钟
大家好:
我姓马,名晴。父母希望我活泼开朗,一路阳光,乐观向上,给我起名为晴。也许是这个缘故吧,我真的是这样一个人,一天到晚都是嘻嘻哈哈,叽叽呱呱地说话,快快乐乐的,好像永远没有烦恼。
我敢说,我带给周围同学的是快乐。活泼的我让人觉得我很有趣。但我也承认,我的话曾经伤害过同学。也许是我太快人快语,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时是对同桌的一句批评,对干部的一条意见;有时是对同学不经意的嘲笑。前者是善意的,但应以委婉的方式,后者则应尽量避免。
我还是一个“多管闲事”的人。记得初中的时候,听到班上男同学在谈一个我感兴趣的话题,我想也许我能帮帮他们,就凑过头去发表见解。谁知他们不领情,一个男生说:“关你什么事?”我只好用一句很不雅的话自圆其说:“关我屁事!”班上的好几个科代想必已经注意到了我,我总会很积极地提醒他们的工作,或者提建议,但我也是出于对班级的热爱,望不要见怪。
我也算是乐于助人吧。有一次同学打电话问题目,我便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可她怎么也听不懂,她说,我还是先看看书吧。真是急得我直跺脚。于是我又重新讲起来,虽然我已经不耐烦,可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我讲不清心里就不舒服,还是继续讲,终于,那位同学听懂了。我舒了口气。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热情奔放,乐观向上。我不希望大家都像我这样热情,但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样乐观地学习和生活。谢谢大家!
语文课前的演讲稿三分钟
我家住在丰台区,离六十六中很远,即使这样,每当在路上回想起学校,心中总会有丝丝感动涌上心头,也就不觉得有多远了,我虽然来到六十六中只有一年多,但我却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我从这片校园中得到了母性般的呵护,使我在这里得以成长,感恩的心,使我深爱这里。有了不足,听到的更多是鼓励;犯了错误,看到的还是宽容。难以忘怀,20xx年9月,刚开学,学校的开学典礼叫做感动校园,随着音乐声,我们回忆了更多在去年发生的感动校园的故事,虽然我没有经历过却依然被感动着。
记得在高一的时候,有一次我不舒服,仍然上学了,中午的时候,妈妈打电话到教师办公室询问情况,老师得知后,就来询问我,还说如果实在不行就去医务室看看,之后一直关心我,问我还不能不能坚持。这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件小事,但当它发生的时候,却那么令人感动,生活在这样一个令人感动的校园里,怎能不心存感动呢?高中语文课前演讲稿(三分钟)
我爱我校,因为这里有辛勤工作的老师,为了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他们认真地备课,悉心的准备各种工具。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他们的精心教导下,我们不但积累了许多知识,还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他们在引导我们进入知识圣殿的同时,为我们树立人格的楷模,精神的丰碑!我爱我校,这里是知识的宝库,是我们获取力量的源泉。是我们踏向社会的第一扇大门。我爱我校,在这里我们健康的成长,把心中的理想放飞。为了明天的辉煌,我们要现在打下基础去充实自己,终有一天我们会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语文课前的演讲稿三分钟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以及在坐的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为自己的选择骄傲》。
时光匆匆,来这个学校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里,我时常喜欢好友漫步于校园,在夕阳的余辉下,欣赏着我们校园的美丽。不知不觉中,我深深地喜欢上了乡村角落中的这道亮丽的风景,我为自己当初选择这所学校而骄傲。
我们高中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因此,校园处处洋溢着师生浓情,那响着我们串串笑声的教室,那记录着我们一行行脚步的操场以及那映照着我们一次次活动的路灯,都无不勾起我们的回忆,无不勾起我们的深情,无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学校里学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感受,都有着不同的学习经历,每个人的体会也都不一样。以前,我最害怕的就是老师说:“同学们,马上要考试了,要好好复习啊!”因为平时学习不是很认真,很多知识没有自己消化,到了考试的时候,就抱抱佛脚,可每次的效果总不理想。我有那么多的时间在学校呆着,为什么我的成绩就是不理想呢?我难道天生就比别人笨吗?不,我不相信,我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收获成功的喜悦。我开始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做好笔记,课余时间我多找老师交流做到不懂就问。通过我的努力,我的成绩慢慢地有了起色,我也开始对自己有了信心。伟大诗人泰戈尔说过“当你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我不再因为中考的失利而自怨自艾了,我要抓住现在这个机会,好好的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哪怕开始还只有丁点的进步,但那毕竟已经开始了呀,我相信,在所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一定会取得更大进步的。高中语文课前演讲稿(三分钟)
今年暑假,又有几百名一年级的同学来到了我们的学校,为我们的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带着好奇的心情,抱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和我当年一样,走进了这里。我想对他们说,你们的选择是正确的。看,这里有整齐美观的两座教学大楼,有舒适干净的寝室,有宽敞可以让你驰骋的篮球场,还有那几十位在默默奉献如父母般疼爱我们的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大可以在这里安心地学习和生活,我相信,三年后的你们,一定不会遗憾今天的选择。
学校啊!我喜欢你!纵有李白杜甫的文思,也难以写出我对你的喜爱之情;纵有齐白石的丹青妙笔,也描绘不出你风姿的神韵;纵有贝多芬的音乐旋律,也奏不出你在我心中激起的涟漪。正因为有你,我们的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正因为有你,才能让知识的果实丰富我们的视野,才能让我们从懵懂的今天走向拥有美好未来的明天。
一、拟好计划,确定内容,合理安排
教材阅读教学的个性阅读主要体现在诵读、揣摩、积累三个方面。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五部分,即:积累和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五部分。从高中语文的特点来看,要想达到这五部分的统一,阅读是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环节。因此,作为每天的学生早读安排,阅读应该占相当大的比重。
早读的时间相对较短,读什么,怎么读,目标必须要具体化,这样才能提高早读课的利用效率,为高三复习节约时间。一般来说,早读安排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可能更合适一些。
1.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包括重点字、词的读音、书写,早读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保证学生既能读得准、也能写得对;
2.文学常识、名篇名句部分,要把读与练结合起来;
3.文言文、诗词部分,因为它是高考的必考部分,一定要强化;
4.学生笔记中的相关内容,如重点知识、美文摘抄等相关知识。早读内容明确,只要这样让学生每天有事做,每天早晨有书读,才能让学生在每个学习日都有个好的开始――一日之计在于晨。
合理完整的计划,科学周密的安排是语文学科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特别是在高三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在安排学生早读阅读任务时,一定要从整个高三语文学科的语文复习计划着手,来系统地制定和安排每周、每天的阅读计划,其安排的大致依据应该是以下几点。
(一)内容紧跟专题复习,作文素材贯穿始终
记忆实验发现:心理学表明记忆百分比的曲线最初阶段是陡然下降的,然后才缓慢下降。根据这一遗忘规律,及时、合理、有序地复习巩固就显得很必要了,所以在复习某个专题时,我就安排学生用两三个早上读这个专题,基础知识专题训练掌握得好,既为下一个专题训练打下了基础,也为作文教学积累了素材。
从高考试题的构成来看,作文部分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所以关于学生写作方面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要,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很多学生写作能力差,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写作能力不够,另一方面主要是学生写作方面的积累不够,也就是常说的写作素材太少,从而在写作的过程中觉得无从下笔,语言干涩。所以,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好早读的时间,让学生去温习和回味自己所整理的相关素材,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考试之前强化记忆的内容
记忆实验表明,若是需要长时间记忆的东西,必须经过反复复习,方能记牢,重学、重读的次数越多,记得越牢,遗忘越慢。茅以升先生的记忆秘诀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教育和引导学生“温故”。每次大型考试之前两、三个星期的早读课,都要求学生重复读字音、字形、成语、名句名篇等要求记忆的内容。这样多次重复之后,高考考查的记忆性的知识内容,学生因为反复拿来温习,自然把握性就会大大提高,能拿分的地方不丢分了,学生便有了成就感,就更加重视早读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三)考前一个月强化诵读文言文、美文
现代考试是以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为高三阶段语文学科备考的主要内容。而在高考语文考查的内容中,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一直占得比重比较大,所以必须要加强学生这部分内容的准备。而诵读相关的文言文和现代文,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所以,临近考试,教师要重点安排相关内容的读和记,记忆必备的汉语言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常识、字词基本知识、古汉语基本常识等),这些是学生“文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题过程中最常见的部分,练好学生的“基本功”,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能力。诵读文言文,一方面可以增强文言文理解能力,提高文言文解题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作文准备了语言材料。
二、明确目标加强指导、
每个早读课,我都规定学生读的内容并确定目标,并且指导学生科学早读。教学生如何记忆语文知识也是一种语文学法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较好的记忆方法,才能有效地记忆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朱光潜先生认为语文的“诵读”要高声朗读,只浏览默读不行。记忆实验表明,若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去记忆所学内容,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调动各种感官的积极性,记忆效果会更好。因此每逢早读课,我都要求学生诵读出声音,并且做笔记。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诵读内容及时考核,并根据学生掌握的不同情况再次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及时抽查,加强监督交流
及时抽查是一种动力,是对学生的鞭策和鼓励。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及时有效的外部力量能够进一步强化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定期对学生早读内容进行抽查。抽查的内容有两项:一是记忆的内容;二是平时的课后作业。记忆的内容,往往以试卷的形式在早读课的十分钟完成。平时的课后语文作业在高三阶段,教师想要收全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早读课期间,我便让学生把作业放在课桌上,进行抽查面批。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学生会重视课后练习并能主动做好;二是面批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究其原因,这和语文的学科特点不无关系。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联,它无边无沿,内容包罗万象,故而经常出现教考分离的现象,不是讲什么就考什么,试题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经常是两张皮。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人文特征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改动,以适应高考的需要。
在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改变:
一、盲目施行题海战术,会适得其反
进入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规模高难度的试题训练,以考促学,以考代练,既能检查学生的学习和复习状况,又能让教师明确复习方向。无疑,教师的出发点不错,但这做法是给师生加重负担,既无科学性,又难以操作,因此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
频繁的检测和考试,师生只能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学生没有及时的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就又开始新一轮的考试,最后势必造成还没站稳就要起跑的结果,得不偿失。
笔者以为合理的高三语文教学:一是适当降低考试难度和频率;二是不断激励,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二、紧扣课堂40分钟,力求高效落实
高三学生时间紧迫,课业负担重,课后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的学习和英语的练习上,基本没有时间学习语文,做语文题,更难有时间去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品味欣赏文学语言,这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
鉴于此种情况,对于高三语文复习课,笔者认为关键要抓住课堂教学的40分钟。教师要争取把复习课的重点难点放在课堂40分钟,少讲精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复习,做练习,务必使每节语文课都能保质保量,高效落实。
三、适当降低训练难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虽说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但毋庸置疑,适量的考试和检测是必要的。
但据笔者观察,考试中,削弱学生自信的,多是些高难度的题,得不上分数,还白白浪费时间。如果这样的考试频率一高,学生自然“望题生畏”,裹足不前。所以笔者认为,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让学生在做题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这不仅能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他们的信心,胜过没有质量的高频率高难度的训练。
四、抓大放小,让教学工作赢在管理
教学的穴道在于“管理”二字。只有把学生管理好,让学生把自己管理好,教学才能取得成效。
教师要切实改变一节课一讲到底的授课模式,不给学生任何自学体悟的机会,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激励上。年少飞扬的学生,只要从内心获得力量,就能在行动上更主动更积极更配合。
为此,高三教师该做的,不是整天跟在学生后面,严肃督导,不是把一天的时候无限往两头延伸,而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精神上持续鼓励,从心理上及时疏导扶持,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自觉学习,从而提高复习课效率。
另外,学校对高三学生,应该采用更温和的管理方式,这包括不要在醒目的地方,刺目地挂上高考倒计时牌。有的学校认为,这样有助于学生清楚地知道时间,从而有紧迫感,更加努力地学习,这个出发点毋庸置疑。但同时,悬挂倒计时牌,对学生也是一个刺激,尤其是高三学生本就身心疲惫,犹如惊弓之鸟,每看一次,都会增加紧张感,造成内心的慌乱和不安,反而不利于学习了。因为高三的学生,根本不用谁提醒,对时间本来就很敏感,也记得很清楚。这种做法,反而画蛇添足。
五、劳逸结合,切勿把学生逼得太紧
有的中学,一进入高三,就没了白天黑夜,没了周末,没了假期节日,一天到晚,用来休息的时间平均只有四五个小时,再加上固定的两点一线,让学生身体吃不消。但这一切都只为了学习,为了复课,为了高考。
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学生疲劳过度,精神崩溃。有的学生在高三经常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神情恍惚,目光呆滞的现象,这都和高强度的学习有关系。
所以,学校对高三学生的管理应该劳逸结合,不能把学生逼得太紧,这样既违反教育学习规律,更是拿青少年的身体来做赌注,用健康去换取高考上线人数和升学率,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是不可取的。反之,学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尤其对高三学生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做科学合理的安排,劳逸结合,才能激发出活力和学习的动力,无形中提高复习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