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室专科护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发展;展望
1 手术室护理面临的变革
1.1医疗技术的发展给手术室护理带来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在各领域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医学领域也不例外,医学从出现至今,一直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连。人们运用科技手段诊断、治疗乃至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通过在医学领域应用科学技术,人们也成功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手术领域,当前以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为主要特点的微创手术得到了较好发展与应用,如各种显微手术、内镜手术、介入治疗等;各种高风险手术得以开展,如器官移植、人工脏器的应用等;转化医学的产生和应用加速了医学影像的数字化,推动了手术设备的更新,也对手术技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新型的手术室--复合型手术室(hybrid operating room),它整合了标准化的外科手术设备、介入及放射仪器、临床信息系统与成像系统,使外科医生在手术室内既可以进行常规外科手术,还能够有效利用各种临床信息,高效地进行介入治疗,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工作效率。手术方法、手术领域以及手术室工作模式的改变要求手术室护士能够与手术室团队中的所有人相互协调、配合,保证手术室平稳高效运行和各种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
1.2医疗改革与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行对手术室护理的推动。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为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卫生部指出,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应当是在完善医保体系的基础上,向着管理企业化、水平现代化、服务整体化和模式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在发展方式上,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精细的信息化管理;在投资方向上,公立医院支出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进而实现“三个提高”,即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待遇。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为核心内涵的优质护理服务在全国推进,并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我们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积极开展延伸服务,进一步深化护士的岗位管理,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对于手术室护理来说,公立医院改革和护理改革一方面冲击了原有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也考验了手术室护士护理服务意识与水平,手术室护士要从改变护理管理模式和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的角度入手,积极应对医疗改革。多年的实践证明,发展手术室专科护理,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是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的有效途径。
2 手术室护理的未来展望
2.1明确护理学科定位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6次会议修订学科目录,新增护理学为一级学科,护理学不再是从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而成为与临床医学并列的一级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明确护理学科定位的基础上构建更为完整、更适合学科发展的知识体系和实践领域,以促进学科发展,培养专业的护理人才。虽然护理学从临床医学中独立出来了,但是它的发展仍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二者间应该形成合作、互补、共赢的关系。手术室护理专业作为护理学科一个重要分支,也需要明确的定位,以利于专业发展。
2.2强化手术室护士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手术室护士的主要培训形式。各级医院应针对不同年资的手术室护士,制定相应的培训大纲、培训形式与内容,并强化实施效果,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所占比例,保证培训效果,以提高手术室护士整体素质,促进手术室护士职业生涯的发展。
2.3加快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和人才培养 应加快手术室专科化发展及专科细化,尝试建立亚专科,拓展护理服务领域,赋予手术室护士更多角色功能,以全面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推动手术室护理乃至整个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加强手术室护理教学和研究 依托护理院校和国家级手术室护理培训基地,推动手术室护理专业建设,加强手术室护理教学和研究,形成手术护理实践指南,用以指导手术室护理实践,提高手术护理实践的科学性、有效性。
2.5以实施岗位管理为切入点,提高手术室科学管理水平 手术室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手术及患者安全,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死亡和并发症,解决重要的手术安全问题,确保每位患者得到恰当的手术治疗和护理。通过实施手术室岗位管理,完成手术室护理岗位设置,明确手术室护士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完善与手术护理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可行的考核指标、充分调动手术室护士积极性的激励机制,稳定护士队伍。通过实施岗位管理,调动全体手术室护理人员参与到手术室管理当中,共同做好手术室环境、人员、流程和安全管理以及感染控制等工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手术室资源的利用率。在保证安全规范管理的同时提倡提高效率和创新。
2.6推动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手术室普遍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周期长、师资力量薄弱、培训内容欠统一、地区间差异明显等问题,制约了手术室护理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已有13786名手术室护士取得手术室专科护士资格,卫生部计划在今后评选、建立国家级手术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由卫生部聘任专家负责基地的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提升专科护士培训效果,为临床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专科护理人才。多年的实践证明,专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发挥了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和教育,促进患者康复并提高其自我护理的能力,为其他护理人员提供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指导和帮助其他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质量等重要作用。专科护士有能力对本专科领域进行护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所在领域,从而促进自身和所在护理领域的发展进步。手术室专科护士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承担了各种高精尖、特大手术的配合工作,承担了手术室护理培训、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直接或间接承担了部分手术室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作用。
参考文献:
2013年12月~2014年1月根据318名学员留底的邮箱联系方式,进行实名问卷调查,1周内未回复者采用电话联系调查,调查者向各学员承诺本研究对其工作无伤害性及自愿原则,并详细告知问卷填写方法。本次发放问卷318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4.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讨论
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使护士的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本次调查中11.67%的专科护士在培训后担任了护士长职务。通过调查分析后认为,手术室安全、质量等管理类培训课程为其提供了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提升了现代手术室管理理念,综合能力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为走上管理岗位打下基础。专科培训后更多的人员成为业务骨干,担任专业组长和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调查显示,专业技术类的培训课程与操作训练使工作能力相对培训前有明显提高,管理者和同事的认可使其得到更多职业发展空间。培训后专科护士也开始注重自己科研能力和论文水平的培养,通过报刊、网络等不同途径自主学习,查阅文献资料,科研能力明显增强,论文数量和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次调查中,92.0%的专科护士常查阅专业资料,重视自身发展,76.67%的专科护士开始尝试论文的写作,并在护理期刊上发表。她们认为专业课程的系统讲解和实习医院浓厚的科研氛围开拓了科研视野,培训期间“小讲课”与论文写作训练更拓展了论文写作思维和方向。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目标是经过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的职业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并能熟练运用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服务[3]。四川省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依照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科培训的思路,针对地方医院特点和条件设置培训课程,在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培训前提下,•6•临床护理杂志2015年4月第14卷第2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员的护理管理意识和学术科研思维,并在临床实习中感受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和护理前沿动态,从而有利于培养高度专业化和一专多能的现代手术室护士[4]。由于个别医院制度的缺陷和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差异,部分专科护士培训后从事工作岗位较前无明显变化,并未担任专业组长成为专业发展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也未有参与手术室护理教学与培训,不能体现专科护士的优势力量。在本次调查中,19.0%的专科护士反应,培训后在工作岗位和领导重视程度等方面较前没有变化,与黑龙江省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调查分析结论具有共同特点[5]。专科护士对没有变化的工作现状感到不满意,对培训的价值产生怀疑,培训后的雄心壮志与激情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同时,有10名专科护士离开手术室护理岗位,失去了参加培训的直接意义和价值。学员培训后回到所在医院除了个人能力得到提高外,并未在手术室专业工作岗位中体现专科护士的价值与优势,这是值得护理学会和医院管理层重视和反思的问题。
3展望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88-01
1 方法
1.1 加强锻炼 ,全面提升身体素质
手术室护士工作量大、事务繁多、应急情况多,除了择期手术外,急诊重危手术随到随做,手术时间不固定。手术中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品及医疗气体(如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种类不同,经常配合放射拍片手术(C型臂)及接触乙肝、结核、梅毒等传染病手术,可能引起自身抵抗力下降;因自身家庭、生活问题、学习工作、晋升、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精神上存在压力;锐器刺伤等都会不同程度影响身体健康。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长时间精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和健康的身体。招之即来,连续作战,是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因此护理人员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打羽毛球、练瑜珈,保证有强健的体魄和充足的精力。要重视营养成份的摄入,消除年轻护士为保持体形不敢吃的心理,要求必须吃早饭后允许参加手术。如果条件允许,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手术,物品、器械清点清楚以后,中可以进行人员交接班,以保证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体力更好地配合手术。
1.2 业务学习
1次/月学习内容:专业思想教育占8.0%,医院感染占23.2%,
手术室管理占28.7%,消毒隔离占17.4%,精密仪器使用保养占14.O%,专科配合占8.7%。注重专业知识及新技术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随着医学科学发展,手术室护理学已成为一门专门学科,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除加强基本知识学习,狠抓基本功外,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利用业余时问对专科知识进行讲课,不断巩固和更新理论水平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大批先进医疗设备(如进口显微镜、腹腔镜、关节镜等)进入手术室,要求每位护士学习设备使用、维护,经常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选派护士外出进修手术配合,对于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处理,使设备等到正确使用,从而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1.3 不断强化心理素质
手术中突况的发生,患者病情变化快,手术医生情绪起伏不定,这些都会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不断加强护士心理素质培养,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确保全部精力集中于工作上。培养其稳定心理与应变能力,平时有意识地培养护士注意力的稳定性,养成无论担任器械还是巡回工作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各项配合工作能做到心中有数。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做好手术患者的术前的访视,查看病历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性格及心理状态,了解手术内容及方式,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进展。在平时手术配合中逐渐了解手术医生性格,手术习惯,遇到任何情况都有稳定的工作情绪,保持处变不惊,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1.4.学术交流
3年中,共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8人次,省内学术交流及新技术新业务培训12人次,全院性学习26人次。
2 结果
针对以上各种方法,结合书籍杂志,每月进行业务考核和理论知识考试,各类成绩均有所提高,见表1。
3 讨论
3.1 护理教育的2个重要途径。一是在职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护理质量,主要是介绍新的病人护理法,新的诊断和治疗新技术,以及仪器的使用方法等。二是继续教育,其主要方面是有关资格证书和学位水平的教育,涉及到护理人员个人素质的提高。
3.2 注重专业知识及新技术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随着医学科学发展,手术室护理学已成为一门专门学科,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除加强基本知识学习,狠抓基本功外,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利用业余时问对专科知识进行讲课,不断巩固和更新理论水平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大批先进医疗设备(如进口显微镜、腹腔镜、关节镜等)进入手术室,要求每位护士学习设备使用、维护,经常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选派护士外出进修手术配合,对于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处理,使设备等到正确使用,从而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3.3 护士的业务考核和知识考查的成绩与奖金挂钩,在技术含量、工作业绩的分值上充分体现:2个考核点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加2分(基数为8分),90―80分不奖励也不扣分,80分以下扣0.5分,70分以下扣1分,不及格者扣3分;每月底在科务会上反馈考核结果,公开优缺点,对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分析,明确各自努力的方向,同时护士长听取各级护理人员的反馈意见,不断修改考核细则,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每月结束,使护士对自己都有一个新的认识,循序渐进地在科内形成良好的业务学习气氛。
【关键词】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它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并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发展。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又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提高手术室人力资源质量也就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对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人力资源的选择
1.1手术室护士长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手术室护士长应具备主管护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和护理本科以上的专业学历;应经过手术室专科培训和医学伦理学及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熟练掌握手术室各专科技能、教学科研、护理管理等各项工作;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手术病人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组织和指导危重病人的抢救[2]。
1.2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1.2.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护士必须认识到手术室工作是集科学性、严肃性、协作性、主动性及风险性于一体的复杂工作[1] 。必须做到热爱本职工作,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具有时时为病人及医生服务的思想和稳定的情绪。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应变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1.2.2丰富基本理论知识手术室无菌程度要求高,因此与普通病房护士相比,她们更需要具有丰富的手术室基本理论、熟练的无菌技术及消毒隔离技术。
1.2.3扎实的专科理论和娴熟的配合技能随着外科学和外科手术学的迅猛发展,对手术室护士的专科配合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护士必须具有专科手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外科发展的需要。
2人力资源的应用
2.1以手术为中心的弹性排班制所谓弹性排班是在原有周期性排班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际,为解决人力资源紧缺、手术量大等情况,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按护理需要所采取的具体排班方法。它的特点在于班次弹性、休息弹性,能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即保质、保量完成手术工作,又可以解决护士补休及个人假期的时间安排,使护士及时缓解倦怠情绪,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手术室护士工作的随机性、可变性大,护士个人的情况各异,要使护理人力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必须根据外科手术难度系数和护理工作量,合理设置护理岗位数,使护理工作量与护士人数相适应并做到动态补充。在科室护士的搭配上,要注意使其年龄、职称、专业知识背景、工作能力等方面形成一定的梯层结构,并兼顾护士在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互补。同时还要考虑外科医师的手术习惯与要求[3]。
2.2合理分配管理时间手术室管理者在日常工作管理中,传统的方法是每日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人员安排。近年来,我们改变了传统模式,合理安排护士班次,养减少手术间护士的更换频率,以缩短护士长的排班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手术间管理及护理质量的检查上。使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提高了手
术间护理的质量,达到了管理时间的科学性。
3人力资源的培训
3.1新护士的培训根据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年限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按计划实施和落实培训内容。采用带教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如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操作技能和临床经验的传授,同时要求护士以自学的方式广泛阅读各种专科书籍、杂志,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观点,写出读书笔记,在科室开展读书报告会,安排有教学能力的护士在科室内进行小讲课,起到锻炼自已并促进科室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3.2专科护士的培养培养优秀的专科手术护士是加强人力资源内涵建设的重要。专科护士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因为他们能把精力集中在临床护理的特殊方面,能将新的理论和设想试用于临床。专科护士应人具备一定学历、年限、技能的护士中选拔优秀人才来担任,并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及敏锐的判断能力,能训练、全面地掌握手术室专科理论和专科配合技能。做到专科理论强、专业技能精、专科手术配合好,并能够指导护士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手术病人的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参与护理科研课题的实施。
4人力资源的质量考核
质量考核是衡量员工工作行为及协助其工作成长的过程,是定期与不定期地对员工的工作能力与表现进行有系统地评定,改善本身工作和决定建立改善计划和沟通的过程。
4.1建立并实施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标准是质量的保证。实施绩效管理首先是明确质量标准并根据标准制定奖惩细则。首先将手术室工作分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器械班护士、设备技士和管理岗位,不同岗位计分值不同,强调向苦累岗位、高责任、高风险岗位倾斜分配。根据每个护士的实际工作数量,得到手术分值,按天、月累计成为该护士的工作数量积分。
4.2建立健全综合考核标准:在质量考核、数量考核基础上进行综合统计。护士长将每人每天的分值均公布于众,增加透明度。每月将手术计分、有效工作时间、工作质量考核分值进行汇总,考核分与当月奖金挂钩。其中考核分逐月累计,年终作为评优、聘用的主要依据。
4.3质量考核方法的实施:包括工作数量目标、工作质量目标、满意度调查及考核四个方面。工作数量目标包括手术配合时间、手术配合台次、夜班工作时间等;工作质量目标包括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等;满意度调查包括医生满意度调查和病人满意度调查及围手术期访视等;考核包括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口头考核及各种资料等。
5体会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资源的投入,提高了能量的产出,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人力资源的数量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保证,并且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发展。因此,如何将人力资源管理更合理化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7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针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客观需要。护理安全管理包括患者安全管理和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但患者安全是管理的核心[1]。
手术室是医院特殊诊疗区域,手术是创伤性治疗方法,手术中各环节均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工作复杂、医疗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稍有细微的不慎就可能会给患者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已成为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2]。本文将从手术室护理安全影响因素、防范措施、以及管理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主要讨论手术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问题。
1手术室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1.1管理因素 ①影响手术室安全管理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手术室管理者管理不严或失控[3],如护士安全意识薄弱,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发生不安全苗头未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得力等。②学科发展迅速与管理的不同步: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应用高新技术,全面开展新型的手术方式[3]。由于不断开展新技术和新的手术方式,护理管理制度及相关的护理程序更新不及时,不适合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要求,或落实不到位,造成护理质量下降。
1.2人力资源及护理专业化程度的欠缺 由于专业特点、人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手术室护士不可能达到手术医生那样的专业化程度,护士往往同时要参与多种手术的配合,人员的缺乏、纷繁复杂的手术程序、手术器械以及各类术前准备工作,都需要她们进行大量的记忆和亲力亲为,护士的体力和脑力负担过重,护理人员可能会身心疲惫。护士连续工作8h后继续加班或同时参与两台手术巡回,容易给手术室的护理埋下了较大的隐患,引起手术室差错事故发生[4,5]。
1.3专业知识缺乏及配合不当 运送过程刮碰伤;约束时患者上肢外展过度,很可能会造成臂丛神经受到损伤[6];如果手术持续时间过长,患者在处于平卧状态时骶尾部、足跟部以及肩部等由于受压过久,很容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对于截石位患者来说,容易对N窝神经造成影响[7];护理人员不熟悉电极板设备的操作方法,导致患者发生电烧伤事故[8]等,消毒液导致局部皮肤损伤等。
1.4制度实施不严及操作欠规范 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实施不到位导致接错患者、异物遗漏患者体腔内,引起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消毒隔离制度实施不严,如无菌操作不严格、各类仪器灭菌消毒不严格、无菌物品保存不规范,手术室未进行严格标准的消毒,患者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操作不严格,未及时更换破损、污染的手套,手臂放置超过了无菌区等[9],都可能会导致手术室感染的发生;手术记录不完善等可能会增加医疗纠纷的产生。
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方案
2.1培养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临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指南》及医院内部的操作制度与职责[10]。
2.2完善及落实相关制度:针对手术室护理的特殊性,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操作进行规范,严格遵守三查七对,保证护理的准确性[11]。加强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的监管和实施。交接患者时,巡回护士必须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手腕牌、床号、部位、手术时间、名称等进行认真仔细地核对,杜绝患者出现交接错误,贻误病情[12]。仔细清点器械和敷料凡进入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二人在术前、关闭体腔前、缝合切口前后仔细清点核对器械和敷料并登记签名[13]。接送患者仔细核对,并保护好患者由于患者术前紧张及使用镇静剂,部分患者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在核对时应注意询问的方式,必要时请家属帮忙协助核对[14]。保持手术室卫生,定期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改善环境,满足患者需求手术室环境需要顺应时展而改良,既要考虑患者的需求与手术工作的需要,也要便于医院感染的管理[15]。应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规定,根据消毒制度,每日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打开紫外灯进行消毒处理,坚持空气净化,出入手术室必须进行严格登记[16],保障手术室安全。
2.3成立预防护理小组 建立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管理小组,加强护理人员手术不安全因素知识培训及安全法制教育,目的是树立护理人员的高度责任感[17]。保持各种接送患者的平车、床功能完好,使用前再次检查,常规配备防护栏和安全带;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应注意保护头、肘、足部。患者手术安放要遵循"科学、合理、舒适"的原则,对于年老体弱及手术时间长的患者,约束带松紧要适度,并于受压部位垫软垫,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18],需使用止血带时,应选择好缚扎位置,避免损伤神经,并用衬垫保护好,并需详细记录时间,预防肢体缺血、缺氧而导致神经损伤等[19]。
2.4手术室护理的专科化建设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外科手术器械越来越精细化。手术室护士作为仪器与器械的管理者和维护者,对于手术室器械应该尽快掌握使用技巧和安全操作方法。手术室护士实现专科化,可以使得每种医疗器械都有专一的人员来使用。在特定的手术中专科护士与医生配合越来越默契,熟练程度越来越高,不但提高了手术和护理的质量,同时还能避免不必要的失误[20,21]。
2.5实施优质护理 优质服务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反映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护理方式,目的在于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就医环境,同时也对医护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方面中引进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安全管理的效果[22]。
3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效果评价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通过强化了安全管理,使手术的护理管理质量不断提升,各项制度趋于完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刘平静、闵静、张建英等人[23]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室实施安全管理,不论在护理质控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发生率均降低。
综述所述,同行们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已做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医疗纠纷、事故的处理也进入了法律的轨道[24]。手术室护理工作具备直接性、连续性以及动态性等特点,决定了手术室护理的高风险性,因此,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与文献:
[1]王惠珍.护理管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201.
[2]庄新萍,陆琪,曹彩英.安全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63-64.
[3]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5.
[3]潘定琼.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1,4(20):366-367
[4]张星萍.手术室患者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2(3):89.
[5]卢金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11.
[6]孙玲芬.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9.
[7]彭娅,庞艳.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3,24(5):545.
[8]石彦斋.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5):2007-2008.
[9]郦君.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示范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142-143.
[10]杨美芳.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6):206-207.
[11]黄海明,王璞,王晓枚.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4):1943-1944.
[12]热孜.古丽.库尔班.手术室常见护理隐患分析及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4,(7):62-64.
[13]苏渝美.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及预防措施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4,7(5A):121-122.
[14]周晓娇.手术室护理常见安全隐患浅析及防范[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143-144.
[15]姜平桂,王维,钱`健.手术室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J].现代临床护理,2007,6(2):58-61.
[16]王芳,陈莹.风险管理在综合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9,27(10):60-62.
[17]鞠君华.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112-113.
[18]李红,叶嫒嫒,杨晓秋,等.手术患者坠床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进修杂志,2008,23(18):1722-1723.
[19]文索芳,经霁,唐桂荣.高龄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及护理对策[J].护理进修杂志,2009,24(20):1911-1912.
[20]赵淑妹.手术室护理人员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手术室社,2000:23.
[21]黄小珊,祝妍华,谢健等.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1):327-328.
[22]李凤华.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505-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