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室护理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手术室;护工;管理;院感;持续改进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7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10-02手术室是医院对所有手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院感控制与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室护工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就我科对护工的管理谈谈自己的体会。1资料及方法
1.1增加人员的配置我院是一家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工一直处于匮乏状态。经统计2011-1012期间我科有护工2人,24小时轮班制,共做1668台手术,其中I类手术376台,II类手术872台,III类手术232台,IV类手术188台。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手术室系统化护理的开展[2]我科新招入护工2人来应对护工人员不足,疲劳作战的情况;也使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从非护理性技术操作中解脱错来,减少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1.2新进人员的筛选手术室是一个特殊部门,对新进人员的筛选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科对每位护工进行筛选,选择身体健康,年富力强,接受能力强,工作细心,能吃苦耐劳的人员在手术室工作。
1.3尽可能提高护工的待遇,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减少人员流失手术室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必须经过学习和工作才能熟悉。为避免熟练人员的流失。科室为工人积极向院部及物管公司申请、协调,手术室护工的待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高于其他临床科室,我科并给予适当的补贴,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明显增高,工作责任感提升。
1.4人员的岗前培训及定期培训护工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与医院感染的控制及手术的顺利开展息息相关。我科对每位新进人员派专人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训:让他们理解清洁、污染、消毒、灭菌、隔离的概念;懂得消毒剂的配制,使用方法,浓度;手术室的分区;拖帕,抹布的分区使用;正确区分医疗垃圾的、生活垃圾,识别无菌包与非无菌包,一般物品与医用一次性用物,标本送检,进出手术室、手术间原则等;明确工作内容、方法;指导他们做好自我保护,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必须戴手套操作。每月定期对护工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帮助护工树立消毒隔离概念,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1.5建立完善的护工工作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完善的护工工作制度,要求护工按要求着装,遵守进出手术室要求,分工明确,无论各班各组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按手术室规章制度完成工作。我科现有护工4人,2名男性,2名女性,分为清洁组和运送组,具体分工,见表1。
1.6建立工作考核制度,实现目标管理手术室当班护理人员每日对护工的工作督促,检查。护士长及院感质控人员不定期对护工工作进行抽查考核,并制定明细考核表来对护工的日常工作进行打分,见表2。并就近期培训过的院感知识进行现场提问或操作演示。我院实行的是医院与物管公司双重管理模式,对能自觉主动按规章制度要求工作的给予表扬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的给予严厉批评教育,与经济挂钩,并重点跟踪督查;屡教不改,不服从管理的甚至取消工作资格。通过考核强化了工人的消毒隔离观念,提高了工人的工作责任感。
表2手术室护工考核表
清洁组1是否符合要求能遵守护工人员进出手术室着装要求1按要求更换消毒后的揭脚垫1配制的消毒液浓度监测达标1手术室拖帕、抹布分区使用,使用后
正确处理,每日常规拖地、抹灰2次1手术室分区概念明确,各手术间、手术间
内用物及走廊清洁卫生达标1正确遵守洗手,戴手套要求1正确处理废物,不同的医疗垃圾能正
确使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袋装袋1特殊手术后,能在护理人员的指
【关键词】无缝护理;小儿外科;手术护理
作者单位:434020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通讯作者:熊茜无缝护理是由美国福罗里达州的医疗中心率先提出的医疗护理管理概念,这个新型的管理理念在国外医疗结构中不断得到使用,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1]。小儿到达一陌生的环境,且无家属陪伴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恐惧、抵触等负性心理反应,不但影响患儿对手术的顺应性,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影响患儿康复。从2012年1月对我院小儿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全程无缝护理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择期手术的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分布在5~10岁,平均年龄8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选择2011年1至10月100例小儿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访视由非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完成,主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皮肤状态、常规检查报告等。选择2012年1至10月100例小儿手术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全程无缝护理:即由参加手术的巡回护士实行“一对一”的服务模式,于手术前1 d至病房对患儿进行访视,跟患儿交朋友,告知将对其进行术中护理,并引导患儿对手术室感兴趣,期待进入手术室,并对患儿家属关心的问题如手术室环境、麻醉、护理等的一般情况予以详细解答。手术当天患儿入手术等候室期间,由巡回护士核对患者,包括术前用药、禁食、禁水,带入手术室的物品等。安慰患儿家属耐心等待,术中巡回护士陪伴在患儿身旁,给予轻柔抚摸和适当解释,用安慰的语言告诉患者手术进程,手术过程中播放小儿喜欢听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一种舒适、放松的环境和气氛,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无助、孤独感,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时向家属通报手术进展。手术结束时即告之患儿,让患儿安心,并给予安慰与鼓励,包扎好伤口与麻醉师一起护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术后第2天回访患儿,询问患儿手术一般情况,进行术后健康教育,并了解患儿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
2结果
2.1两组患儿麻醉种类比较见表1。
3讨论
小儿生理及药理上的反应和大人有相当大的差别,而且小儿的心理尚未成熟,即使手术中没有任何不适,但幼小儿心灵对陌生手术室环境也易产生害怕及恐惧反应,可能使小患者在手术中无法合作,因此小儿的全麻手术较多,巡回护士术前去病房与小儿沟通交朋友,缩短了护士与小儿之间的距离,使小儿到手术室后有一位“朋友”陪在身边而恐惧减少,积极配合局麻操作,从而使全麻手术显著减少,局麻手术增多,患儿麻醉并发症减少。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种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手术室全程无缝护理模式,即手术室人员把手术患儿视为一个“完整的人”,一切以患儿入室前,在手术室和出手术室后给予不间断的身心护理,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了与患儿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达到手术的最佳时机。由表2可看出通过无缝护理,两组患儿的沟通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无缝护理是指通过初级、2级、3级健康部门、福利机构、家庭和社区的各种卫生保健人员的密切合作,将医院的整体护理无缝提供持续性的、全人群的、全方位的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2]。无缝护理的手术室护理服务理念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手术室护理服务的发展趋势,通过手术室全程无缝护理,转变了护士的服务理念,提高了护士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改变了过去那种居高临下,只注重病不注重人的工作态度,使手术患者得到护士亲人般的照顾,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工作的责任心,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宗旨[3]。消除了患儿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表3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无缝护理模式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应用使患儿的麻醉由高风险麻醉转化为低风险麻醉增多,患儿麻醉并发症减少,患儿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的意愿加大,患儿家属满意度增强,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傅广宛,侯志洁.无缝隙医疗机构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9(8):477479.
【关键词】 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0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44-01
手术室治疗患者疾病的一种主要临床手段,手术治疗是为了解除患者的病痛,但是手术进行的过程中会给患者身体和心理带来一定的伤害,这种伤害会影响到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效果。舒适护理死近年来被引入到临床中的一种在手术室中进行开展的全新护理模式,它以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不适,使患者感到舒适,使患者在身心舒适的状态下完成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1]。我院就对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240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120例患者,男77例,女43例,患者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为(54+7.3)岁。观察组120例患者中,行产妇科手术的患者34例,行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30例,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23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22例,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11例。对照组组120例患者,男75例,女45例,患者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为(53.6+8.2)岁。对照组120例患者中,行产妇科手术的患者35例,行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28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23例,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22例,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12例。
1.2 临床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与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额外给与舒适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3 舒适护理
1.3.1 术前访视 在患者进行手术的3-5天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访视。术前访视要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建立信任关系;为患者介绍手术的进行流程,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和配合方式;帮助患者消除术前恐惧和担忧心理[2]。
1.3.2 术中舒适护理 患者一旦面临手术就会产生焦虑、恐惧和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就逐渐地缓减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根据患者的感受调节手术室内的温度,调整患者的体味使其处于较为舒适的状态。手术过程中要积极鼓励患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降低患者的不良感受。
1.3.3 术后舒适护理 手术结束后帮患者清洗术中残留的血迹等,帮助患者穿好衣服,将患者送回病房休养。休息时根据患者的感受加减被子,移动患者时要注意动作轻柔,保护好患者的切口部位[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和情绪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心率、血压以及焦虑情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一般患者及其家属都会认为采取手术治疗的疾病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因此,对于患者来说,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疾病时,不仅要承受手术创伤给身体造成的伤害,还要承受手术可能失败的风险等。因此,患者再进行手术治疗时,其身心都比较脆弱,这种情况下单纯的常规临床护理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了[4]。舒适护理概念的引入,使得手术室护理由单纯的生物模式开始向心理—生物模式进行转变,在关注患者身体创伤的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给予了积极的关注与护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引入舒适护理能够对患者进行身心的全方位护理,从而促进患者取得良好预后,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谢凤娣,张彩霞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11):2446-2447.
[2] 张雅莲.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9-100.
【关键词】护士;长期工作;压力;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7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79-02
医院进行抢救的主要任务都是在手术室完成的。因为科室工作环境的特点,手术室护士不但背负着繁重的任务,还一定要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而长期在高压力下进行工作,可导致护理人员丧失工作热情,从而降低工作效率。所以对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实施分析且实施相应的对策,找到有效切实的降压措施提供理论根据,求得进一步提升手术室护理品质。
1护士的工作压力分析
1.1工作条件的特性外部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长期在压抑的环境里进行工作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目前手术间很多都是层流室,在进入到手术间后室内的封闭性很强,都是中央空调,因此处在是内对外部的天气环境不了解,促使护士易产生一种被困感。还有,长期的身心污染,手术实施的时候使用的很多仪器以及设备,还有医疗用材对人体也有很大程度的损伤。例如高频电刀在对肌肉以及脂肪组织进行切割的时候,是出现糊焦的臭味,而骨科实施人体全髋关节换置术里常用骨水泥出现很强的刺激气味等。上述都会造成护士的应激反射,只是其心跳频率加速、血压提升、注意力不集中、且烦躁,让身心乏力的护士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
1.2护士的职业危险性手术室护士是特别环境里的特殊职业,总是要或多或少的接触患者、分泌物、血液以及呕吐物且处在很多有害因素里,这样就直接的影响了健康。在护士实施一些侵入性操作,例如静脉切开、气管切开、清创缝合等,在手术进行中却容易出现刀割伤、针刺伤、除了这些之外的损伤让人没有办法进行预防。另外有一些消毒剂,例如甲醛以及戊二醛,这些都是常用的消毒用品,戊二醛有着较强的挥发性,长期吸入混有戊二醛的气体易造成胸闷、眼睛灼伤以及皮肤过敏。甲醛有着很强的刺激性气味,长期接触会造成职业性哮喘,也可以令细胞变异且致癌。
1.3手术室的工作强度大,要求标准严格手术室结合了很多新型医疗设备及仪器,需要护士能够全面掌握各种设备的运用及保养措施,手术室又是外科检查、治疗机抢救于一身的核心场所。需要护士既要懂得所有常规操作及抢救程序,还要学习全新的知识、全新的技术,这样才可以持续的进行更新,从而提升外科手术治疗品质。所以,无论是体力上的能耗还是心理上的高压力,都会让护士身心俱疲,长期如此易造成心身方面的疾病。
1.4护士的观念与实际相斥通常护士在医院里的位置偏低,其所付出的不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偿及肯定,升职的机会不多、进行再教育培训及进修的机会也少之又少、还有相应的待遇偏低,从而护士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压力。在护患冲突里,病患对护理工作没有全面的认识,护士在没有得到理解、且一些伤害又没有办法表达,致使其感到地位很低,因此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长期的感情抑郁让其精神消耗殆尽。
2一系列应对方式
2.1构建完善的工作条件构建完善的内外环境,这里面涵盖了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周围的环境若良好那么就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提升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作为管理层要全面考虑到护士的身心问题,强化手术室工作者的管理概念,日常管理方面要注意降低噪音污染对相关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所以,护士要建立起对职业压力进行调节的概念,认识到长期职业压力对身体会出现严重的影响,不但扰乱身体的正常的生理模式,还会变成一些疾病的致癌诱因,因此要构建自我调节意识。
2.2提升职业技能训练手术室护士在繁琐变化的条件里要刻苦联系相关的业务,提升操作技能,吸收科技进步的全新理念。让自己面对工作里出现的一些突发事故可以进行有效的应对,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夺时间,从而肩负着救护患者的主要责任。熟练运用一些护理技术以及仪器设备的操作方式,取得病人与同事的信任,构建起自信心,因此获得价值以及被尊重的感觉,手术室护士知识的累积是持续完善,显示自我价值的基本途径。
2.3适当的提升沟通技巧增强护士自身全面素质,提升沟通技巧,磨练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手术室护士间的沟通及护患、医护间的交流技巧特别的重要。较好的沟通方式,可以提升彼此之间的交流,让对方都可以获得必要的尊重,降低个人的工作压力,可以在工作期间维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2.4注意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在手术进行中使用高频电刀烧灼病患身体组织的时候,要用排风机抽取烟雾,降低有害气体的吸入量。在实施空气消毒的时候,避免进入手术间,防止直接对紫外线进行照射。在药物熏蒸消毒之后,根据要求进行全面的通风。
2.5完善其价值观手术室护士要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念及价值观念,真正懂得护理工作的核心理念,培养优秀的职业道德与进取精神。医院高层要重视护理工作,激励她们全面的发表自己的建议,恰当的提升工资待遇,提升培训以及深造的机会,这样可以有助于降低护士的抑郁感。还有管理者要权利构建一种愉快、和谐以及进取的工作环境,全面的对护士进行理解与尊重,让其可以全身心的融入到护理工作中,降低其心理包袱。
3总结
针对手术室护士长期所处的工作环境来说,高层要创造一定的良好条件,因为护士职业的特殊性,我们要多为其身心健康给予更多的关心,从而缓解其因压力而导致的抑郁情绪。且护士自身也要进行心理上的调节,从而用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刘伶.护士压力根源及应对方式[J].中国医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的一个新课题,是手术室护理迈向科学化的具体实践。术前访视的过程本身是手术室护士将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社会学知识综合运用于病人手术护理的实践过程。为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机会,为自身成长创造了条件。
1 术前访视的概念
术前访视是指手术室护理人员通过对所负责的手术病人动用观察、交谈、查阅医疗和护理病历等手段收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服务。
2 术前访视的内容
巡回护士术前一天到病房探视病人,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族史及过敏史等。告知他(她)术前一天应沐浴更衣,穿宽松开衫衣服并注意保暖;解释禁食禁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呼吸道不受误吸及窒息威胁;取下假牙、手表、发卡等,身上不带贵重物品;禁止化装、涂口红,以免影响观察病情变化;恰当地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的注意事项、麻醉的配合、术前准备、术中配合的重要性,消除病人的恐惧感,鼓励患者树立手术治疗的信心;并适时地将手术室的环境、仪器设备等介绍给病人:如因为手术床较窄,您在床上时不要随意翻身以免坠床,我们会为您安置恰当的手术,必要时会使用约束带,希望您理解配合。手术间内各种手术仪器、监护器会发出声响,请您不要紧张,等等,以减轻病人对手术室的恐惧和神秘感;如您发热或来月经,请告诉手术室护士;术前排空大、小便,卧床静候,手术室护士会到床旁接您;在您进入手术室后,您的家属可在手术室外或病房等候,如有需要,我们会通知您的家属,手术结束后,我们有专人护送。
3 术前访视的注意事项
访视护士应着装整洁,仪态端正,话语亲切,态度和蔼。访视的时间应避开病人的治疗和进食时间,时间不宜过长,以10分钟为宜。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选用亲切和得体的称谓,在交流过程中要以文明、通俗、大众化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对于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不要含糊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