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历史主要内容的概括

初中历史主要内容的概括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主要内容的概括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历史主要内容的概括

初中历史主要内容的概括范文第1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变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为学生学习提供无尽的动力。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这个成功必须是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

例如,提供教坛讲故事。小学的历史学习是以故事形式进行的,如果教师让学生将小学了解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每个学生通过努力就都可做到。这个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胆识勇气,更能使学生尝到做小老师的滋味,体验成功。

二、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1.让学生喜欢你

在一次聚会上,已经毕业十几年的一位学生很真诚地对我说:“老师,我读书时历史的成绩是所有学科里面最好的,这全是因为你。”我说:“此话怎么说?”他说:“因为你是我这一辈子最喜欢的老师,因为喜欢,所以特别想听你的课,你上课时我特别专心,生怕漏听了你的一句话,历史作业也特别认真,历史复习特别细致,因而历史成绩也就最好了。”因为“喜欢”你,就喜欢学习你教的这一学科,这是初中学生很突出的一个特点。

所以教师要先设法让学生喜欢你,如果学生喜欢你,那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会容易得多。

2.让学生觉得学历史容易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纷繁复杂,如果学生学起来觉得难,就会因难生烦,因烦生厌,越来越没有兴趣。当然,要让学生觉得学历史容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历史教师教了十几年,也不一定做得到这一点,却埋怨学生不重视、家长不重视、学校不重视。怎样才能让学生觉得学习历史容易呢?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时间、空间观念。初中历史涉及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时间上跨度达几百万年,涵盖数百个国家和地区。学生如果不具备较强的时间、空间观念,要记住这么多的时间和国家,则难免由繁而烦,所以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时空观念尤为重要。比如中国历史,可以把历朝历代的时间起讫先后顺序制成一个图表,从元谋人一直到现在,学生一看简易明了,就不会觉得难记难学了。

(2)帮助学生提高化繁为简的能力。比如《》的主要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把主要内容浓缩成四个字,即“割、赔、开、税”。当然,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3)指导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任何事物,一旦掌握了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历史学科也是如此。学生一旦把握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学习起来就肯定会得心应手。当然,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易把握,需要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讲解、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逐步揭示给学生,使学生慢慢接受、消化,最终变成自己的知识。

3.充分挖掘历史教材的趣味性

历史教材本身就是极具趣味性的,如果历史教师能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一点,则必定会妙趣横生。比如历史教材中的小故事、寓言、成语、图片等都是极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师都应该充分地加以利用。一些历史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透彻分析一些历史事件,而忽视这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素材,结果“教学任务”算是完成了,但是学生也精疲力竭,甚至昏昏欲睡。这样的历史课,下一节学生肯定提不起精神,更别谈兴趣了。完成教学任务需精讲,尽量将节省下来的时间插讲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有趣的东西,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既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教材的趣味性是有限的,需要我们加以挖掘、补充。

4.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直观的、生动形象的、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直观性”、“启发性”原则,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获取大量的较直观的素材,也可以通过实地参观、访问等形式进行直观教学。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制作一些图表、年表、简表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比较能力等,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初中历史进行兴趣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初中生活泼好动,参与意识强烈,所以,进行兴趣教学,一定要多让他们参与,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做到这一点,要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变一言堂为多言堂。改变教师满讲满灌、越俎代庖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思考,为他们提供较多的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的机会。

第二,变教师传授知识教学为学生探索知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按教材内容讲述知识,这无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师应该在抓住教材重点难点的前提下,紧扣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依据教材,开动脑筋,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

第三,变死记硬背式教学为理解论证式教学。死记硬背是兴趣教学的大敌。有的老师上课圈圈画画,然后让学生去背,似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分析、比较、归纳、论证,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历史事件的必然性和客观规律,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初中历史主要内容的概括范文第2篇

初中历史课本在教材内容的选材方面以初中学生的文化知识背景为基础,所选的教材内容在知识点的覆盖方面力求广而全。它补充了旧教材知识点的不足,增加了经济、文化、科技、人物传记和政治方面的知识内容,增加了课本知识的厚重。如在历史文化方面充实了大量的音乐、书法、杂技和舞蹈方面的知识,在介绍民俗方面的知识点时增加了地方美食、地方等知识。而且,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文化视野的开阔,撰写了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习俗和具有吸引力的民间活动介绍,如赛龙、端午粽子的缘起,元宵赏灯、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茶文化、古代建筑、帝王陵墓和衣食文化等;在文学方面,除了大字部分介绍作者、年代和著作名称之外,还在小字部分介绍了本书的内容以及书中经典的成语典故,如“破釜沉舟”“草木皆兵”“风声鹤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四面楚歌”等。同时,书中还增加一些近代的国际问题,如中东和西欧国家的边界区划和中东的恐怖分析活动问题等,这些知识点真切地反映了当代国际社会存在的政治问。而且,这些知识点作为补充安排在课文的小字部分,是对大字部分的补充,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和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在开展大字部分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安排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小字部分,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在考试中涉及一些简单的试题,增加学生对小字部分的重视程度,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解释历史概念和有关结论

新教材对小字和小字的内容设计都很严格。大字部分语言精练,历史线索思路清晰,一些概念和语句的概括性很强,学生很难理解,小字部分作为大字的补充,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描述、历史人物介绍等方式与大字部分相互照应,增加了大字部分内容的理解难度,使历史知识更加的丰富、具体、真实。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小字部分,结合大字部分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如初中历史教材第三册第25课中关于“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一文中的小字部分对京汉铁路和安源路矿做了详细的注释。又如,“戊戌”一文中,仅仅单纯的大字部分很难说明戊戌的全过程,内容显得抽象和呆板,但是小字部分详细的叙述了戊戌的全过程,形象地展现了历史的全貌,透露出了方式统治者的衰败和的奸诈险恶的嘴脸,同时也体现出了谭嗣同等人为国为民的改朝换代,建立强大国家的崇高爱国精神,使抽象的概念显得更加具体,丰富了概念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三、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历史课程是否感兴趣,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当重要。新课本中的小字部分是历史教学中的主要补充部分,为教师教学中提供了补充的素材。如女娲造人、耶稣的来历、开天地、烽火戏诸侯、卧薪尝胆、闻鸡起舞、老马识途等经典故事,以及一些王侯将相的生活故事,还有介绍如张衡、曹操、刘备、李世民、祖冲、狄仁杰、包拯、华佗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小字部分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可谓是生动、形象,故事内容丰富,能够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属于小字部分,减少了正文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更加的科学合理,其目的是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初中历史教材第二册中的课前提示:“一个乘青牛的女子和一位骑白马的少年结为夫妻,你知道他们后代的生活吗?历史上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契丹人的原因是什么?”“契丹文如同契丹人一样在历史上消声若及的原因是什么?藏族是后来形成的民族还是历史上哪个民族演变而来的?西夏国和金国在宋朝灭亡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西湖的平静,大漠的狼烟,你知道岳飞抗金的故事吗?秦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秦桧陷害岳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是否理解诗人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沉痛情怀?”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会对历史产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新欲,并能使学生感到获得新知识的。

五、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古人曾说过:“以史为鉴。”这是因为历史具有教育和警示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历史知识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成为学习历史的一大主要内容,也是每个历史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中国古代史中有投笔从戎、闻鸡起舞,“保持民族气节,浩然正气的文天祥”,捐躯定海的葛云飞等,这些历史人物都谱写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和促进民族繁荣的民族精神。这些历史材料鲜明、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任务和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对学生起到感染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宝贵材料,既让学生学到了历史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就能收到极佳的教育效果。历史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占用的空间比较大,内容比较多,因此,教师在利用小字部分对正文起到补充作用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其与正文的关系。小字部分的学习不可能像正文一样面面俱到,或采用与正文相同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应掌握好繁简度的问题,突出正文中的重点或难点,处理好轻重关系。利用小字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裁剪和取舍,有些可让学生自学。

初中历史主要内容的概括范文第3篇

本学期在上两年的基础上,并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九年级中考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特制定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努力探索实践,彻底改变教育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及强化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 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教学要面向全体与个体的发展,力求大面积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 教学目的、要求、任务:

初中历史,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

初中历史,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初中历史,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教学主要内容:

本学年学习的是世界史。另外主要的教学工作是迎接2011年中考,所以在上好世界史新课的同时做好中考复习工作。

四、 教学重点、难点

完成世界史的教学任务,做好应对中考的三轮复习。

五、 学生现状分析:

从上学年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所授学生,优生少,中等生和差生多,学生一遇到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发言积极,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上面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

六、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先是要高质量的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历史主要内容的概括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历史插图;教学效率;学习兴趣

在当前规范办学的条件下,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已是事实,要想提高学习效果,只有把精力用在课堂上。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是势在必行的做法。而新编初中历史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插图,它们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怎样才能使插图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用图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一开始上课就平铺直叙,学生便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讲究导入艺术,尽可能从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利用插图,精设导语,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有效做法。如学《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华盛顿像》,从装束到表情,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位革命家的雄心和威严。接着引导学生:对于华盛顿,同学们或许有些了解,但他究竟做了哪些事?他对美国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学习这一课,同学们会对他有个全面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又如,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我让学生打开课本到116页,观看《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电灯泡》图,接着说出人类早期使用的照明工具就是这样的。但电力的广泛应用开始于何时呢?当时还有哪些电力产品?在这期间,在科技领域发展较快的国家又是哪些?这一系列的设问,给学生留下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适时读图,突重破难

在教学过程中,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其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而有些重难点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让人感觉散乱,不利于理解、掌握,要是适时结合插图讲解,学生便可一目了然。如学《两岸时期的对外交流》时,本节的重点内容是丝绸之路,若要学生快速地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具有一定的难度,我当时就引导学生认真读图,并结合插图进行讲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甘肃阳关和玉门关——翻越葱岭——转到安西——最终到欧洲的大秦。学生通过一看一听,很轻松地掌握了此知识。又如学《俄国农奴制的废除》一课时,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的难点内容即1861年改革的性质不理解,总认为亚历山大二世属于地主阶级,又不是资产阶级,改革的性质应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面对这一问题,我就让学生看课文中《解放了的农奴》图进行分析:图中明显反映出农奴的表情是无可奈何的,虽然他们获得了人身自由,但赎买份地使他们变得没有任何财产,为维持生存只能到工厂里去劳作成为工人,因此改革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改革。再如学《繁盛一时的隋朝》时,本课的重点是隋朝大运河,为了便于理解、掌握这一内容,要求学生观察《大运河》图,从中概括出主要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端点、分为四段、沟通五河、流经六省。这样以图代文的做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重难点知识得以牢固掌握、透彻理解。

三、借图启发,促进探究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努力创设启发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如学《上古亚非文明》一课时,我就引导学生看《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以图为立足点,说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进而提出你们对此图还有哪些理解呢?有的认为它是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有的认为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这样就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法,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又如讲《》时,我带领学生观看《形势图》,设问:图中的通商口岸可以说明什么?学生进行探讨得出:通商口岸的设置证明外国侵略者开始干涉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从中反映出中国的落后导致了挨打局面的出现;还可以说明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富强国家,要向先进国家学习,以便取长补短,实现互惠共赢。再如,学《战国七雄》时,我指引学生看《商鞅舌战》的漫画,问:你从漫画的场景能想到商鞅会说些什么?促使学生去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以图总结,巩固提高

在每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要注意对知识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以便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后小结的方式多种多样,插图总结法就是一种比较直观、明晰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如学《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时,为对新航路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我就和学生直接利用九年级历史上册77页《新航路的开辟》图概括出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航海家及航线、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和欧洲及亚非美洲的影响,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又如学《》一课时,为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我当时是使用课文中《路线》图作以小结的,从图中很明显地反映出:的出发地点、冲破的四道封锁线、的召开、跳金沙江、过草地、爬雪山、到陕北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等一系列知识,这样学生很容易对本课内容进行巩固。

总之,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只要课堂上充分、合理地利用课本插图,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学生对插图的观察、分析、总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形象感、直观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初中历史主要内容的概括范文第5篇

一、熟悉考纲,把握方向

结合考纲,学生要熟悉《中考考试指导用书》里对每一单元的要求,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强调学生把初中所有的教材,相关地图册全部备齐,教师进行全面讲解复习,速度可以快一些,一节课复习一个单元。同时要求学生背书,对于历史大事件要求学生能不看书背出来,学生全面了解教材知识,做好相关的笔记。培养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快捷定位,查找考点

对于任何一个考点,都要求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教材中找出来。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步,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学的。具体说,中国史中清朝以前是初一内容,清朝以后是初二内容,世界史是初三内容,其次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年代进行,应熟练掌握,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哪一课,并立即定位。其次是教法,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练:一是根据目录查找考核点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教材划分为各个单元;二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最后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的子目录抄到课本总目录上,这样打开目录能更快地找到相关的历史知识点。

三、循序渐进,分化梳理

在复习中国历史第三册时,先将中国近代史划分阶段及概述主要内容,让同学们对1840年-1949年这段历史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然后再分成两个阶段,即和来分别复习,基本的历史知识让学生看书掌握,我只讲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如让同学们把列强发动的五次列成表格,将战争的名称、时间、原因、签订的条约、结果或影响归纳整理在一起,然后根据表格内容找出时期的一条主线,两大矛盾,三大条约等。一条主线即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勾结,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两大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三大条约即《》《》《》。

四、融会贯通,全面提高

每次月考结束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失分多的地方,进行分析、总结,全面综合知识时提供典型练习加以训练,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理清线索,如复习世界近代史时让学生在读课本的基础上,指出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条主线,然后以线穿珠,把近代史上的英、法、美三个国家的四次资产阶级革命,俄、日两次维新改革和德、意的统一都串起来,指导学生以线带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线索,找出联系。

二是勤作比较,如: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及表现,两次世界大战等等。训练时,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三是指导评价,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组织团体。教师要充分指导,教会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予以评价,其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

五、分类练习,复习巩固

在复习了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想想前边的内容是否掌握牢靠,为此可以为学生设置专题训练,如:将侵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日、美、俄的史实及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战争与探索的史实等,利用选择、材料解析、简答等多种题型进行巩固练习。还可以进行适度的分类强化训练,根据选择题、列举题、材料题、问答题这四种基本题型教师挑选一定数量的题目让学生在考前集中练习一下,这种集中练习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频繁接触知识点,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进一步熟悉,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以前的知识得到巩固、强化。

六、联系现实,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