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级审计内容

初级审计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级审计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级审计内容

初级审计内容范文第1篇

2、入库业务分为到达货物接收和货物的验收入库两个主要环节。

3、商品出库是商品离开仓库时所进行的验证、配货、点交、复核、登帐等工作的总称。是仓库业务活动的最终环节。商品出库应贯彻“先进先出”的原则。

4、入库业务分为到达货物接收和货物的验收入库两个主要环节。

初级审计内容范文第2篇

---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Way of Believing and Its Contents.

Dr. Zha Changping

初期道教,在时间上指公元二世纪末(东汉末年)至六世纪末(南北朝【420-589】前)的道教。其核心教义为“长生不死”、“肉体飞升”或“肉体成仙” 。信徒的个人人生理想是“精、气、神三者混一而成仙”;其宗教共同体的目标是“天、地、人三者合一以致太平”,即实现肉体生命的共在。道教的初期,相当于基督教的逼迫时期(100-313)和国教时期(313-590)。初期的基督教,应当指主后30-100年期间,其标志为耶稣复活升天事件与使徒约翰完成启示录(约95)。本文将从初期道教与基督教的信仰方式及其内容着手,审视它们所表现出的现世性与超越性的差异 。

道教产生的时代,正逢广义玄学兴起的时候。广义玄学出现在东汉末年以发扬儒家为传统的经学走向衰亡的时代,渗透在魏晋的种种文化思潮中,正始十年为其昌盛时期。广义玄学是魏晋人日常生活的哲学化形式,道教是其日常生活的准宗教化形式。在人们不再信仰儒术后,他们只有寻找新的信仰在观念上在终极的意义上解释自己的生活。两汉官方的经学转化为魏晋的广义玄学,民间的种种信仰转化为以现世性为内在特性的道教。初期道教源于巫术、神仙术、五德终始说、讖纬及道家学说。这便是道教诞生时的时代精神特质。

所谓现世性,就是指道教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长生不朽为个体修炼的人生目标、以现世的肉体生命的彼此共在(太平世界)为道教徒共同体的信念旨规。对于后者,初期道教的创立者们往往采取了同现世皇权对抗或合作的形式,因为太平世界必须在信仰者的今生得到实现;所谓超越性,就是指基督教以承受超验的精神生命(上帝的灵)的永生同在为个体信仰的人生目标、以超验的上帝之国的期盼降临为基督徒共同体的教义信仰。对于后者,不仅耶稣而且他的门徒们都采取了顺服上帝旨意、忍耐现实逼迫的形式,因为上帝之国客观上不取决于人为的努力。

道教在起源上承袭了巫术、神仙术、五德终始说、讖纬的现世性,这和基督教诞生时人们对弥赛亚的盼望所体现出来的超越性形成对照。耶稣时代,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以及邻近的外邦人,都充满对弥赛亚的盼望;彼得代表其他门徒宣告耶稣为弥赛亚(马可福音8:29)。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初期基督教为什么具有超越性与末世论倾向的一个原因。正是耶稣作为被盼望的弥赛亚的到来以及他升天应许基督徒他必再来,产生出初期基督教关于上帝的末世论教义。

道教的信仰方式源于巫术与神仙术,其信仰的范围由五德终始说所设定。谶纬把道教纳入日常生活宗教化的文化传统。墨子学派涉及天、鬼、幻术,构成道教思想的渊源之一。道教这种现世的宗教,事实世界是它的彼岸世界,过去先秦的典籍是它的经典的思想发源地。道家在本质上最接近于道教。道家以天地阴阳气这些事实性在者为最高的存在,以人的长生为学术使命。这离道教的肉体成仙学说只隔一步之差。从历史演进看,巫术是原始人的宗教,神仙术是战国秦汉时期的宗教,谶纬是东汉后期的宗教,五德终始说是关于它们的思维方式的宗教,道教是这些宗教的总纲。

由于信仰方式与信仰目的的不同,人类创造了不同的宗教。道教以现世人生的不朽为信仰目的(“致太平”,不过是这种目的附带产生的现世结果),以信仰事实性的力量为信仰手段。这种现世的宗教,相信肉体生命生存的不朽和肉体生命共在的不朽,相信日常生活的永恒性。现世是人生在精神上的终极寄托,事实世界为其最后的依恋对象。道教的时间观念为:当下的现世由于过去的现世而永恒,未来的现世由于当下的现世的过去而永恒。中国古代文化在宗教上的幼体持续形式还没有发展为本真宗教的时候,道教就宣告了自己的自足性。正是不完全的现世而不是彼岸的世界,成为道教的天堂。它的神仙体系、宗教教义、组织形式,无不带有现世性的品质。从道教的创立者的意志看,圣人以神道设教,最初不是为了把个人的内心信仰冲动召唤出来,而是由天地、四时、鬼神、圣人构成的现象世界给出神秘的宗教意义。如果用准宗教的内容审视道教,道教的宗教性即非宗教性的现世性。它以宗教的态度对待非宗教性的对象,以宗教的方式阐释非宗教性的事实世界。道教给与事实性在者以神性,使其所信仰的神是多元的神。原始道教,信仰天神地祇这些自然性的在者及人鬼仙真这些人物性的在者,还有同事实相关联的土地神、风神、雨神、雷神、灶神、门神、山神。信仰对象的事实性引出信仰的多神性。不管元始天尊还是老子,道教的神仅仅为仙化的人而不是神化的神,是一种理想化的现世人生形象。没有对神的先验预设,就得以历史上的人为自己的神。初期道徒违背教义,无需向神作出永生的忏悔只要接受教主制定的刑律的惩罚。一旦交出自己的财产,人就可以入教。人向神献上的,不是自己的精神生命,从神仙那里获取的也只是肉体生命的拯救。这和初期基督教耶稣所传讲的要用心灵(亦可译作“精神” )与诚实敬拜上帝截然不同。

为什么道教没有进化为一种准宗教的文化形态而沦为现世的原始宗教?这是因为它在内容上的非宗教性的信仰对象、在手段上的非信仰性的信仰方式。太上老君相当于道教徒的皇帝,《老子五千文》是其《论语》,鬼卒、祭酒是教主的臣民。传道的单位“治”,只是道教所向往的现世国家的基层单位。另一方面,宗教的终极性要求道教向绝对化的水平升华,世俗皇权的最高性又禁止道教的准宗教化。道教要生存,只好放弃自己的宗教性本质屈从于世俗的皇权专制,借助于皇权的力量建立道馆、道场、道坛、道观。

现世宗教,以世俗生活及其背靠的事实世界的宗教化为使命。《周易参同契》以肉体生命的不朽为信仰,主要指出了通向这种信仰的方式;《太平经》以肉体生命共在的不朽、事实世界的永恒化为信仰,其次再论信仰的方式。

人的现世,由他的肉体生命的生存与肉体生命的延续构成。没有肉体生命,人的现世生活就没有主体;没有肉体生命的延续,人的现世生活就不再是永恒的生活。东汉的魏伯阳相信这个自明的原则。在写作《参同契》的时候,他继承《京氏易》、《易纬》、黄老自然之道,从《易》的现世性中给出自己的本文的现世性。《周易参同契》的题解,一是同诸丹经理相通,一是与《周易》义理相合,一是水土金三物契通一体,一是大易、黄老、炉火(炼丹)相融。丹经述内容,义理言学渊,水、土、金指明言说对象,大易、黄老、炉火规定它的本性。《参同契》参杂现世的经典探索现世人生的不朽方式,借助《京氏易》中的纳甲说、十二消息说、六虚说、卦气说论证炼取金丹的可能性。

魏伯阳前,有阴长生关于神丹让人不朽延年的传说。服食金丹,人能够成仙。根据天地阴阳寒暑的运行控制火候炼取金丹,以自然的法则内修金丹,这是魏氏为人指出的通向不朽的道路。《参同契》的大部分内容,讲炼丹服丹这种完成肉体生命不朽的现世的信仰方式。金丹这种事实性的在者,只能导出人的肉体生命的生存。人服用金丹后,肉体的生存状态发生相应的变化,他筯骨坚硬,顔色美好,白发转黑,落齿复上,老后还童 。

仅仅有现世的信仰方式还不够,人必须有关于现世的信仰目的。《太平经》把人间世界的太平、人的肉体生命的共在当作终极的人类图景来信仰。致太平既是信仰的目的,又是完成目的的方式。

道教在人类现象中把世俗生活宗教化,在自然现象中把事实性在者宗教化。在《太平经》中,气是世界的基本因素,它创造万物,构成万物的守护者。世界最初是混沌为一的元气,元气分化为阴、阳,太阳的天气构成天,太阴的地气构成地,人气是阴阳二气的中和。阴阳这些事实性在者在现象内的循环,使现象世界永远保持着它的现象性。天气下生万物,地气上养万物,人气中和万物,由此出现了太平气。元气与太和之气相通共生天地,天地与中和气相通共生万物,万物与三光气相通,天地开朗。男女阴阳二气相交而生子,父母子共治一家,君臣民共成一国。元气包裹天地八方,万物莫不受气而生。事实世界和肉体生命,是气的不同形式,本身就有价值。世界和人不存在差别。

气以道、自然为法则。道具有无所不化的能力,元气守道运行产生天地万物。道同气关联,在本性上是终极的一,唯一的事实性在者,众命所系,众心所主。《太平经》就这样阐释世界人生的形成与存在,现时的事实性在者为最高的原初存在,现时的自然法则为最高的原初法则。人同自然中的天地及其他万物有共同的基因,共同的价值原则。人的形、神仅仅是气的不同样式。从《太平经》发展来的原始道教,不可能有灵魂不朽的学说。

为了保证人的肉体生命不朽,《太平经》信仰事实性的天在价值上的最高性。天太地平、天上地下人为中;天清地浊;天一地二人为三,地为天使,人为地使;天君地臣人为民(人的地位);天太阳地太阴人中和;天道地德人以和;天父地母人为子。世界的形体有天、地、人。天有日、月、星,北极居中。地有山、川、平土。人有父、母、子。日象人君,月象大臣,星象百官。天的本质是上而不下绝对统治地和人;地的本质是下而不上绝对顺从天的意志,能养种民的为善地,不能养的为逆地,种民日衰的为消地(土地这种物质性的在者,被赋予了道德上的价值)。人分三等:人君、人臣、民(【人种】人的等差)。人间世界有三种图景:天治、地治、人治。子受命于父,恩养于母,子是父母的工具,民是君臣的奴婢。天这个事实性的在者,是最高的价值性在者,万物的价值取决于与天的关系。皇天对人君发生道德性的评价,人的善恶由天地阴阳注定。无道的人,天不覆盖他,地不运载他,神灵精鬼不保佑他。不合天心地意的人,是不仁不善的人。天地给出人同动物的区别。帝王这个天的贵子,其行动应以天文地理为准则。天为人设定法律,是神的化身。由此可见,人的地位、等差、价值,人间世界的政治秩序、人性的善恶、帝王的政治统治原则,都由天地这两个自然性的在者通过类比思维来确定。

人的日常生活有两方面的内容:以饮食为中心的自我保存与以男女为中心的自我延续。《太平经》把这两项活动称为人类的二大急。阴阳相生,男女相成,世世不绝,代代相传。人类竟天年,传天统,终则復始,无穷无尽。男是天的精神,女是地的精神,男天统,女地统,贼杀女子是在灭绝人类。天地是阴阳的父母,阴阳是男女的根本。阴阳饮食断绝,天下就没有人类,从而不可治。人类不应该杀害女子,他们是人类生活的构成者。人类的使命在于解决这两大事情。肉体生命本能的延续,迫使《太平经》以肉体生命共在的不朽为信仰。所谓的太平,就是万物不伤、自生自灭,人人为肉体生命而生存,共同的价值向度,共同的价值来源。《太平经》中,天地中和创造财产,以便养育人的生存。有财产不救济别人是恶人,有道德不教导他人是罪人 。

《太平经》关于人间太平的信仰,是君主神性所有制作用的结果。皇权统治需要平均化的奴性人格存在。君是人间社会的神,其中的民本思想指向君的存在。没有民,君就没有衣食的来源、没有奴役的对象。

相对于初期道教强调肉体生命的长生,初期基督教更侧重于人的永生。在福音书的作者看来,永生不是指人的肉体生命永远活着,而是指人的全部生命和上帝发生一种崭新的关系,内含通过耶稣基督认识唯一真神的经验。“它是一种和上帝个人的亲密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持续的、动力性的、” 永恒的而非暂时的。耶稣为永生给出的定义是:“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翰福音17:3)基督徒,乃是那些通过耶稣基督和上帝具有亲密关系的人,是那些以耶稣基督为中保和上帝绝对相关的人。由于和超越性的上帝的关系,初期基督徒的基督信仰,明显承受了这种超越性的规定性;由于是通过耶稣基督和上帝发生的关系,耶稣基督又是上帝之言成为的肉身而不是一个受造的现世的人,所以,对基督的信仰就是对上帝之言的信仰,就是对超越于人又和人密切相关的上帝之子的信仰。这种信仰方式,区别于初期道教致力于探索人生的现世不朽、把事实性的气当作世界的本根的方式。

在信仰目的上,尽管门徒们以为耶稣是要在地上建立一个政治的国度,但耶稣有意识地避免这种误解的发生。在马可福音中,他总是隐藏他的弥赛亚身份(1:34、44;3:12;4:11;5:43;7:24、36;8:30;9:9),表明他所显明的上帝的隐秘性中的超越性;他总是从喧嚣的人群中隐退(见1:45;2:13;3:7、13;4:1;5:21),这不断使人回想起旷野的主题(1:4、12-13、35、45)以及归回上帝的主题。耶稣来到世界,是为了向人传讲上帝之国吁请人信福音(马太福音4:17,10:7,21:43;路加福音6:20,9:27,11:20;马可福音1:15),为了呼召门徒宣讲真理、关怀那些受疾病折磨的人;他的十字架受难,是为了成就上帝之国的来到(路22:16、18;可13:29,14:25);耶稣甚至说:“人为上帝的国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儿女,没有在今世不得百倍,在来世不得永生的”(路18:29-30);“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26)。人对上帝之国的爱和对耶稣基督本身的爱,超越人对自己的肉体生命及以此为中介血缘亲属的爱;使徒在传道中施行医治,更是为了促成上帝之国的临近(路10:9、11)。初期的基督徒接受的信仰,是相信通过耶稣进入上帝之国——它意味着上帝借助耶稣在人心中的统治,从主观上说,因为上帝的国就在信仰他的人心里(路17:21);从客观上说,上帝之国又不只是在人的心里,而且超越于人的经验世界之外,是耶稣所来所去的地方。这和《太平经》的作者和道教初期的创立者们始终企图在人间实现太平的渴望完全相反。

讨论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言说初期基督教的福音讯息——耶稣基督事件。福音书作者所说的福音,首先是“上帝的福音”,因为它来自于上帝并且把人带到上帝那里。福音本身在起源上具有超越性;其次意味着“上帝之国的福音”,因为只有借着上帝的灵重生人才能回到他的国度。福音在空间上超越了现世的世界所表达的范围;再次是“耶稣基督的福音”,因为耶稣基督就是福音的核心,没有他受圣灵感孕而生、复活,就没有好消息。而耶稣的灵生、复活,都是作为超越性的上帝的大能在他身上的作为,虽然其中也有人的主观意志的介入。这里,由耶稣基督的灵生、爱道、受死、复活、升天、再来、审判所表达的讯息,既有上帝向人的内在性介入又有人对上帝的超越性存在的渴望。换言之,在耶稣基督事件里,已经内含超越性与内在性的双重规定性。

初级审计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党政领导 绩效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一、绩效审计在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廉洁、高效政府的建立

社会在发展,以往人们关注党政领导干部的着眼点在有多少财政收支以及短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但是现在却更看重财务能否真正达到使用效率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因此,实施绩效审计,使每个党政领导都树立明确的目标,部门内部之间的约束性也得到增强。

(二)有利于提高现有资源使用的效率

大量的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由党政领导干部进行掌握管理的,开展绩效审计,不仅可以保证领导干部对资源的合法使用,更加可以对领导干部资源使用效率进行考核。有了绩效审计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实现党政领导干部资源使用方面的效益最大化。

(三)有利于发展经济社会

对党政领导进行绩效审计,一方面可以使社会运营中的不足和领导干部工作中的不足和制约的因素都得以发现,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党政领导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达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从而对发展经济社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四)有利于完善对党政领导的监督

绩效审计就是对党政领导的所有经济行为进行审计。不仅包括财务的收支方面,还包括对所有经济活动的效果方面和效率性的监督。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绩效审计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手段,可以很好的对党政领导进行监督和约束。

二、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认识不全面,观念滞后

大多数人认为绩效审计所针对的只有物质资料的使用,完全忽视了对绩效审计所具备的效率性和经济性的认识,仅仅只关注事后的效果性。长此以往的这样下去,审计部门会愈来愈重视追求经济效果,却忽视了经济效率,或者愈来愈重视追求完善财务指标,忽视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像这种以短期的收益和经济效果为目的的做法,是不能将绩效审计的目的加以实现的。

(二)审计人员素质不够,审计方法落后

目前,平衡计分的绩效审计方法对党政领导使用的最多。客户、财务、内部的经营、学习和成长是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十分适合对团队和部门实行考核。但是,平衡计分卡在我国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不理想的量化方法,相应的就是较落后的绩效审计方法。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审计人员对财务审计是十分重视,却对绩效审计知识比较忽视所以匮乏,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足够的经验,对问题产生的现象没有综合的分辨和分析能力,很难运用恰当的方法对工作进行绩效审计。

(三)审计没有统一、确定的评价标准

不同的企业单位,其绩效的含义和目标是截然不同的,对于不同的审计单位就很难使用统一的衡量标准。在此情况下,对绩效审计的一个判断都是由审计人员自身的判断决定的,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同时,绩效审计的对象和审计内容也是不同的,统一、确定的评价标准就更加无法建立了。价值标准的不统一,很难对审计人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给予意见,最后导致审计增大了风险,审计的结论也并不公正。

(四)国家审计的监督制度具有局限性

行政监管模式是我国用来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模式,本级别的政府和上一级别的审计部门的所有领导对审计部分和员工实施统一的管理。审计部门中的所有财力、人力和物力都是本级政府进行掌控。一定程度上出现受制于人的情况,另一层面中,上级部门必须在通过本级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才可对本级政府进行绩效审计情况的了解,这样做,导致发展绩效审计之路受到制约。

三、经济责任审计中开展绩效审计的建议

(一)提高审计意识,树立新观念

首先,必须认识到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在我国,它是政府审计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必须树立新的审计观念,使审计的转型加快,从而使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得以发挥。

(二)建立科学的审计方法和评价指标

绩效审计的关键就是审计评价,所以必须力求可以得出全面、客观的评价结论。由此我们急需建立一个科学的、统一的审计评价体系,将当前不统一的准则体系加以完善,向着“适应性”、“公平性”、“环境性”等优化的审计方向发展。

(三)将绩效审计的使用纳入法律

由于我国的绩效审计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中,并没有相关文献对其内容和实施发展加以明确的规定。造成了审计无法可依,得不到制度的保障,同时审计的执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将绩效审计的使用纳入法律,使绩效审计的使用有标准,还有法律的保护。

(四)对绩效审计的专业人员加强培养

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政府部门愈加需要专业的核心型人才。由于绩效审计还涉及到经济管理学和统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促使审计机关加大力度培养经管、财务、数统等综合素质超强的人才,为绩效审计的发展储备力量。

四、结语

绩效审计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面临着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和审计部门将绩效审计的合法性加以确定,还要加大对绩效审计中专业性高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总之,在我国将绩效审计运用在党政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中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因此各部门必须积极投入准备工作,使绩效审计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战京玲.绩效审计视角下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中国化工贸易.2012(3)

初级审计内容范文第4篇

企业集团的不同组织结构

中国企业集团与其核心企业关系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是企业集团与核心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依附关系,在组织结构上表现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集团决策机构与核心企业决策机构合一;二是企业集团与其核心企业之间表现为各自相对独立的关系写作会计论文,组织结构上实行“两套班子、两块牌子”,集团决策机构与核心企业决策机构分设。

“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组织结构具体构成如下:核心企业的有关职能处室就是集团本部的职能部门,核心企业的厂长(或总经理)就是集团的董事长,集团本部仅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设置少量的、与集团业务有关的协调部门。一汽集团、二汽集团、仪征化纤集团等都采用了此种类型的组织模式。

“两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组织结构也称为总部集权型。集团与其核心企业各设有一套独立的管理机构,分别从事整个集团和核心企业各自的经营管理活动,并各自拥有自己的牌子。烟台北极星钟表集团正是采用这种组织结构。

下文就分别以这两种组织形式为基础展开讨论。

内部审计框架的设置

(一)“两套班子、两块牌子”的企业集团考虑到集权制组织结构的特点,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应该建立如下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网络框架。

第一层次:集团总部设置内部审计总协调机构。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观点,企业组织中的决策、经营和监督“三权”分别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负责。作为企业集团监督体系的一部分,内部审计总协调机构应该隶属于企业集团总部的监事会,而不是企业集团的董事会。因为内部审计总协调机构是负责整个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该机构存在的基础在于对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关系进行监督,若将审计总协调机构设置于董事会的领导之下,该机构产生的基础就不存在了。因此,将内部审计总协调机构设置于集团监事会的领导之下比较合理。

第二层次:在各基层法人企业股东大会下设立监事会,对基层法人企业董事会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同时向基层法人企业的股东大会和集团内部审计总协调机构提供报告。

第三层次:在各基层法人企业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对基层法人企业总经理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向基层法人企业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提交审计报告。

第四层次:在各基层法人企业总经理下设立审计部,对其下属的分公司或事业部经理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向各位总经理和各自的审计委员会提交审计报告。

在上述的内部审计组织网络框架中,各层的内部审计组织同时接受本层委托方和上层内部审计组织的领导。如果内部审计组织只受本层委托方的领导,就会不利于将整个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组织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不利于发挥其整体效应,也不利于各层内部审计组织之间信息的沟通;如果内部审计组织只受上层内部审计组织的领导,那么内部审计署存在的基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就不存在了。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双重领导的形式。

(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企业集团,设置内部审计网络框架的原理与前述相同。具体来说,应该建立如下的内部审计网络框架。

第一层次:在集团总部设置内部审计总协调机构。

对于这种组织结构,集团总部的职能部门就是核心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因此,在集团总部设置内部审计总协调机构就是在核心企业(或集团公司)的内部设置内部审计总协调机构,该机构属核心企业的监事会领导。

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第四层次的设置方式和职能与前述基本相同。

从总体来看,上述内部审计组织网络体系符合现代企业制度“三权分离”的要求,并且体现了前面所述的内部审计组织建立的原则,应该能够适合现代企业集团的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合理确定审计的内容

内部审计的范围:在企业集团内部,除了有核心企业,还会有众多的紧密层、半紧密层和协作层企业,点多面广,特别需要内部审计来加强控制和评价业绩,因此内部审计的范围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就一般范围而言,一个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主要包括有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经济合同审计、建设投资审计、经营决策审计、电算数据信息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审计要有重点、分层次:由于集团成员在企业集团中所处的地位各不相同,对各个基层法人企业的内部审计范围也就应该有所差别,而不应一视同仁,应该按照各基层法人企业在企业集团中所处的地位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内部审计工作。

核心企业业核心企业是企业集团的主体部分,是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重点,对核心企业应该进行全面审计,包括上述的所有内容。

紧密层企业业紧密层企业的内部审计也应该比较全面,包括以上的范围,但是由于其在企业集团中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企业集团总部的内部审计总协调机构对其内部审计的监督范围可以适当的窄一些。

半紧密层企业业根据半紧密层企业的特点,主要是对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成本、利润及分配的真实性以及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松散层企业业松散层企业与核心企业只有互惠性的协作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由彼此之间达成的契约或协议来决定的。因此,对这一类企业仅仅只对其提供协作的事项进行调查,以及对协议合同审计。审计的范围比较窄,内容比较单一。

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

人员结构: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结构:

一是人员的业务水平结构。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应注重高级、中级和初级审计人员的配套和合理的比例。对于集团总部的审计总协调机构,应有高、中、初级审计人员的全面合理配比,对于审计部,则可只配中、初级人员即可。

二是人员的专业技术结构。集团总部的审计总协调机构要尽可能做到“四师”配套,即由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工程师和律师四方面人员组成。基层法人企业的内部审计署部门可主要由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组成,并可根据工作需要,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和律师兼职人员或临时聘请他们参加审计。内部审计部门要大力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学习经营管理、技术和法律知识。

初级审计内容范文第5篇

(一)保障审计项目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

审计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审计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和审计项目信息资源管理三个方面:

1.目前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大多是行业性审计,项目大,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参加的审计人员多,收集或编制的审计资料繁多,如何对审计项目科学管理变得越来越突出,在手工条件下,审计人员对这些庞大的审计项目的管理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审计实施方案编制不能细化,普遍存在内容不具体,审计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审计重点也不突出,审计人员分工混乱,导致现场审计盲目性大。有的是先审计后补方案,有的是审计工作调整了而审计实施方案并未调整,审计计划的指导、规范和控制作用根本无法保证。利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就能很容易地实现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2.在目前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人员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审计机关领导及项目负责人更加重视对审计人员合理调配。利用该系统可以掌握各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及进度情况,并及时按照审计重点调整审计力量,使审计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在目前审计工作要求规范的情况下,文档编制整理工作更加占用审计人员的大量时间,据有关部门研究显示,审计人员有超过50%的时间是耗费在制定规划、编写工作底稿、复核工作底稿及准备报告上。该系统的文档编制功能可以使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

3.目前审计机关审计成果的利用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信息渠道不畅通,审计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而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审计人员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项目信息或上报自己的审计情况;审计组长可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并掌握审计进度情况;专职复核人员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可对审计项目进行监督复核;本级审计机关领导对审计项目进行查询、指导和监督。上级审计机关领导可对辖区内的审计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和查询,并能便于领导掌握第一手的材料。还可对项目审计的全部资料进行归档,形成历史资料,完成信息资料的积累,便于审计机关在以后的审计中利用其成果,尤其是被审计单位连续审计时,对其以前年度审计资料的利用。

(二)落实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李审计长指出提高审计质量一是靠审计人员的素质,更重要的是依靠审计工作的规范化。自1994年审计法颁布以来,先后了38项审计规范和15个审计准则,其中一部分规范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并未能严格遵守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其审计行为随意性很大,如: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前未进行系统的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不具体,审计实施未严格遵照审计实施方案进行,审计工作底稿与其相应的审计证据关联性不够,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的要素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审计报告与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内容不一致等等。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在信息化条件下,将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控制规范,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加以控制,确保了审计人员规范审计行为,提高了审计质量,防范了审计风险。

(三)为充分利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工作经验提供平台

1.手工条件下,审计项目的组织管理主要依靠项目负责人,审计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项目负责人的经验,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各审计人员之间的业务水平又参差不齐,这也必然影响了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审计风险很高。而将某些成熟的审计程序和审计人员的先进工作经验或按照某行业的审计操作指南编制成模块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中加以运用,用于指导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审计项目,指导审计人员对具体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一方面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审计工作质量。

2.当前我国的审计工作也正在发生变化,由帐户基础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过渡,内部控制测试、审计抽样、风险评估、计算机审计等一些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也应在审计工作中加以应用。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除计算机审计辅助审计开发应用多一些外,其他的审计方法缺乏自觉的推广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审计人员对这些新的审计方法还不熟悉,其次是这些审计方法在手工条件下比较烦琐,效率不高。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中可以将这些审计方法编制成模块,按照审计实施方案中计划的审计步骤与方法,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加以应用,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可将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工作经验与项目审计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设计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特点

(一)全程控制,规范行为

以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为依据,将质量控制点部署于整个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系统自动控制或提示的方式予以实现;并通过用户权限管理,分级实施质量控制。

(二)调控进度,整合资源

根据审计实施方案规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分解和分配审计任务,明确审计项目进度计划,掌握实际进度,进行评估,并提示调整人员分工和项目进度。

(三)记录轨迹,落实责任

提供审计日记功能,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相结合,全员、全过程记录审计实施轨迹,清晰反映审计步骤和方法,落实责任。

(四)强化复核,保证质量

提供审计现场组长、业务部门和审计机关专职复核机构的三级复核子系统,使审计质量复核制度得以现场同步实现。

(五)多维查询,决策支持

提供快捷、方便、灵活的检索、查询功能,审计机关领导和业务管理部门可以对审计项目进展、审计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多角度的检索、查询,及时掌握一手资料,及时监督、指导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决策支持。

(六)统一归档,信息共享

系统对审计项目全部资料进行管理,建立审计项目数据关联,统一打包归档,便于审计成果的利用,实现审计资料共享。

(七)制作模板,审计指导

根据审计操作指南及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将各行业的审计内容及其相应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制成模板,以便于审计人员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加以利用,切实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实现具体审计目标。

(八)提供平台,方法调用

将内部控制测试、审计抽样、风险评估、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编成程序,通过该系统,根据审计事项调用不同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灵活多样地实现审计目标。

三、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

本系统是对审计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适合于审计中各种角色的审计人员的使用。系统分为三大功能块:现场审计子系统、领导查询子系统和专职复核子系统,满足不同角色的工作人员的需要。系统根据用户的角色赋予不同的权限,从而实现对系统中不同操作的限制。其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一)审计现场管理

此项功能主要体现在现场审计管理子系统中,根据现场审计执行的每一步骤分别实现相关的功能。新建一个审计项目,录入项目的相关内容,确定审计组长及参加项目的所有人员。

为审计项目准备资料,收集被审单位信息,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另外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对实施方案修改以形成补充方案和修订稿。根据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内容与重点、审计范围等信息,编制审计任务,分配审计人员,确定任务起讫日期,任务负责任人。

任务分配完毕后,审计人员选择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必须将每天的工作记录于审计日记中,包括工作的内容,工作的方式。对当天未写日记的审计人员,系统将予以提示并提供自动生成工作日记的功能。

审计人员将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与事项有关的问题及主要事实和情节记录下来,编制审计证明材料,证据管理提供添加,修改等编辑功能。

根据系统提供工作底稿界面录入工作底稿的相关内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控制,工作底稿管理提供查看证据,查看工作底稿内容,修改工作底稿等功能;可根据审计事项对工作底稿进行汇总。

根据工作底稿编写汇报材料,为编制审计报告作准备;编辑审计报告;查看审计文书的执行情况及执行的相关证据,并对其行情况进行控制。

本系统还将提供归档的资源树让工作人员选择相应的需要归档的文档和编制统计台帐。

审计组组长和业务处长可将编写的工作底稿逐一复核,填写复核意见。

(二)领导查询

这项功能中主要是为领导查询项目的进展情况服务的,可根据项目的年度,行业等信息进行查询,将查询所得的项目基本情况用列表的方式体现,同时用柱状图来显示每一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可打开统计台帐的EXCEL文件查询各项定性数据,并提供根据定性内容反查相关的工作底稿,证据,附件等内容,从而实现责任源头;还可通过资源树展现当前整个项目的文档情况。

(三)专职复核

这项功能是单独为专职复核人员提供的一个子系统,它为审计专职复核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专职复核人员检查与确认复核资料的完整性,在复核实施中的每一项复核事项都需要检索查看相关文档,包括目标落实复核﹑事项事实复核﹑结论依据复核﹑处理处罚复核和审计程序复核。

复核结束后进行复核底稿汇总﹑复核意见书初审﹑符合意见书征求意见和复核报告修改功能。对复核意见书签署意见并审定,然后自动发送至业务部门和分管领导,最后将复核过程中编写的文档进行归档。

(四)文档管理

在审计过程的每一阶段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文档,若将这些文档散落在各个阶段中则显得比较杂乱。在本系统中我们采用类似于windows中资源管理器的形式,用资源树的形式来管理这些文档,该资源树囊括了审计项目中使用的的所有文档,包括从审计立项到归档过程中全部的现有文档。包括立项资料﹑审前准备资料﹑审前实施资料﹑审计终结资料﹑复核资料和其他资料。

审前调查文档资源树用于记录审前调查需要的被审计单位信息的相关文档。

归档资源树根据归档的需求,将项目文档资源树中的相应内容归入相应归档文件夹中。

(五)系统维护

这部分主要维护项目的一些辅助的功能与操作,包括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法规、用户、数据字典、文档模板等信息的维护。

「内容摘要我国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年来,审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从总体上说,我国审计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审计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审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开发了审计项目管理软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审计管理的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