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ERP的内涵及对企业的作用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是由美国的GartnerGroup公司在90年代初提出的[1]。ERP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崭新、顶峰和成熟阶段,通过确定适合企业个性化特点的合理、有效、科学的管理思路、方法来整体优化、组织、控制、调整企业的人、财、物、技术、设备、信息、时间等各项资源,从而达到企业内、外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机整合。因此,该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策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然后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及服务的重新设计;还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行业内外各种动态,为企业进行经营战略分析奠定基础。ERP系统应该成为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对企业的长足发展起重要作用。
1.2引言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战略的总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经营由区域经济走向全球经济,从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即采用先进成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依靠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管理流程进行全方位分析与改进,重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技术运用和革新,而是更高层次上的全新的管理革命。
中小企业是这个时代中最具活力的力量,他们发展迅速且迫切地渴望成长,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有着行业分布广、IT需求千差万别、IT水平低、投入少、缺乏专业人员维护等特点,所以它们需要最实用的高品质信息化产品、最可信赖的销售管道和最完备的专业服务。而现在市场上种类繁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却很少是专为中小企业需求定制,且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IT需求,使中小企业信息化陷入尴尬境地。
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现状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外部来讲,融资环境不公平,行业准入条件不公平,缺乏充裕、优质的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要素供给。从内部来讲,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很多企业的组织形式都是“直线职能制”,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粗放、不规范,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缺乏、管理方式落后等状态,而且管理人才奇缺,很少有人受过管理专业的训练。外部环境的改善要依赖于政府,而内部条件的改善则应来自于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保障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其实质在于我国中小企业应用ERP的必然性,通过求新求异整合管理资源,促使管理活动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增强整体竞争力。中小企业只有不断进行管理上的创新,才能使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机制,使企业真正发挥其小而精、适应性强的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中小企业对于以客户管理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以合同为主线、以绩效为目标、以网络为平台的客户资源管理和销售管理的需求最为强烈。中小企业希望以最经济、实用的方式进行IT投资。低成本、高效率的一站式解决方案、SAAS服务、虚拟化、云计算等新概念伴随着这些需求,在国内悄然兴起。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投资一般占投资总额的8%,而我国仅仅占0.3%!采用信息化的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国外一般达到60%以上,但在我国也就是13%左右。信息化程度相当低。
三、目前ERP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特点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几乎都配备了电脑和网络,进行电子化或网络化的操作和管理,可以说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许多企业已经着手ERP建设。但是在目前,在全企业范围内实施ERP应用的仅占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3.8%,其中实施ERP建设成功率不到10%,这使很多企业陷入两难的困境。
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的GDP增速连续5个季度拉出阴线。金融海啸蔓延全球,国内各行业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很多企业遭遇到了困难,尤其是中小规模的制造型企业,而ERP的应用主要以制造型企业为主。面对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3.1企业业务不规范,信息化需求柔性大。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而言,其业务的随意性比较大,职能分工比较粗放,决定了信息化应用必须能够满足业务变动的节奏,有效匹配新的业务模式。信息系统要做到有高度,且必须要便捷、灵活。这是一对矛盾,对于信息化基础并不好的中小企业,其挑战性更加大。
3.2企业发展快,信息化需求变动大。作为中小企业其业务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整个业务发展形态甚至会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信息化需求刚刚提出来不久,还没有等信息应用进行推广实施,常常会马上出现彻底推翻原先需求的困境。
3.3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压力大。中小企业的关键在于发展,由于企业间竞争压力大,企业把有限的资金都放在研发和市场上,信息化常常处在一种“零投入”的情况下开展的,许多中小企业凭借可怜的人力成本,进行信息系统研发,以支持业务需求的实现。
3.4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缺乏的是人才,对于信息化人才更是如此。往往处在高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对于信息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并不高,源于其信息化应用水平低,工作环境差,信息化专业人员得不到发展、提高。虽然目前中小企业面临重重困境,但各大软件厂商仍然将中小企业ERP市場当作了必争之地。他们认为中小企业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相信随着信息化基础环境的日益改善,中小企业对ERP的需求将不断呈现增长趋势。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1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机遇:
(1)国家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信息化是一个中小企业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合理的信息化可以完善企业的资源管理,提高研发、生产效率;中小企业自身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降低成本、提高风险控制上增加投入。
(2)信息化市场趋向成熟。国内外信息化方案解决商开始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国情,推出适合这一广大群体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小企业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低投入,高效率的信息化成为可能。虚拟化与云计算让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化成为可能。企业无需再配备IT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就可以得到最新的技术应用,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中国国内企业信息化行业迅猛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方案解决商。他们将直接带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4.2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1)高复杂度。中国复杂的国情,以及中国上千万的形形的中小企业,他们对信息化的需求千差万别;认识度不足、认可度不够。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了解程度不足,对信息化再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上的认可度不够;资金能力不足。金融危机下,许多中小企业资金不足,无法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足够的人力和财力。
(2)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缺少兴趣,表现为:一部分企业消极的抵制信息化;一部分企业担心数据安全问题,拒绝进行信息化建设。
五、针对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毋庸置疑的是,信息化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不断的推动广大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从而激励信息化方案解决商不断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在中国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把握住中小企业对信息化需求显得至关重要。本人认为,中小企业想要成功、快捷的推行ERP项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5.1全员参与,企业负责人是关键。
ERP的实施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软件培训,包括业务流程重组、管理模式和业务架构转变、岗位职能调整等许多方面。由于损害到部分人的长期或短期利益,ERP的实施常常会遇到或明或暗的阻力。只有得到企业负责人的坚决支持,才能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地实施ERP。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扮演着局部目标和政策的制定以及企业管理政策执行者的双重角色;企业的基层员工是业务流程的日常参与者,软件的日常操作者;必须让他们理解如何利用ERP提高日常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应当注重对中层领导和业务骨干的培训,让他们理解在ERP的实施过程中,自己应当如何配合项目小组、管理咨询公司、软件厂商的工作,调整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才能使为ERP实施付出的时间、金钱得到切实的收益。
5.2夯实管理基础
企业管理基础涉及多个方面:第一,制度基础。特指企业的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等企业基本制度。良好的制度基础是企业建立和使用信息系统的动力源泉,也是突破实施障碍的关键。第二,业务流程基础。企业的业务流程应该较为固定而且固化成为管理制度。即使业务流程经常发生变化,企业各个部门也应该根据规定按部就班地进行各种调整。第三,数据基础。不知道有多少项目因为数据问题而失败。第四,人力资源基础。人力资源基础包括了企业员工素质、能力、责任心以及各种人力资源政策。ERP实施过程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对企业员工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员工的操作能力、岗位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是影响实施成败的重要因素。加强管理基础工作,才能有效实施ERP。
5.3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
信息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必须针对企业的发展情况,量力而行,分阶段、目标、有层次的推进执行。理论上完整的ERP系统,业务流程覆盖广泛,功能繁杂。实现企业信息化应该是财务-物流-生产和成本电子商务-全面信息化的全面信息化得过程。随着投入使用的ERP子系统逐渐增多,企业信息集成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在优化资源运用,缩短采购提前期和生产周期,降低库存资金占用、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的收益也日益显著。企业领导者应该结合企业现状和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中长期的ERP应用所应该覆盖的业务流程领域,并对业务流程优化提出明确、可量化的目标。由于时间、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约束,企业实施ERP应当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从那些“瓶颈”业务流程入手,对于业务流程内的功能需求,优选考虑哪些对改进关键增值活动有明显收益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既有效、控制ERP项目的时间、成本,又能切实看到收益,这样后续的ERP项目才能进行。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实现了应用财务软件对资金流的管理。而CRM(客户资源管理)、SCM(物流供应链管理),实现情况则不容乐观。电子商务更是很多中小企业只能仰望的概念。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近幾年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带动下,未来会很光明。B2C、B2B的电子商务模式已经比较成熟了,从淘宝的营业额就可见一斑,淘宝更是提出了下一部计划:在2014年实现10万亿的年营业额。电子商务是一个潜力如此巨大的平台,可惜国内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程度非常低,这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走上国际舞台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因此,电子商务可以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
5.4选择合适的ERP软件供应商
各个企业实施的ERP项目中所覆盖流程、流程中要求的功能点不尽相同。不同的ERP供应商在所适应的行业范围、覆盖的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的全面性、与第三方软件的集成性、可扩展性、二次开发难易程度等方面各有千秋。目前国内的ERP厂商,有些是从财务软件转型做ERP,在财务模块上的功能相对较弱。国外的ERP厂商水平相对较高,但在本地化支持和价格缺乏优势。企业应该根据需要和承受能力量体裁衣,在考核了ERP软件商的公司资信、ERP软件产品演示、样板客户调查结果、合同费用、实施人员和实施计划、各个模块的功能需求后再选择合适的ERP软件供应商低成本的虚拟化、云计算方案让中小企业投入较少的资金,即可得到高效率、高效益的双效回报。软件、硬件企业对虚拟化、云计算的投入逐步提升,从戴尔等国内PC巨头,Oracle、Microsoft等软件巨头的虚拟化发展战略中就可以知道。中小企业信息化再稳步前进、逐步执行的同时,也要敢于使用高效率的新技术,为企业的信息化提供新鲜动力。软硬结合的信息化解決方案适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当前国内中小企业的现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趋势。软硬服务商的完美合作,必然会成功的引导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5.5加强项目监控
ERP实施是一项风险很高的工程,需要进行严谨认真的项目监控。第一,应该规范项目例会和阶段性评审制度。如,定期召开由企业的项目领导、各业务部门的领导以及实施咨询人员参加的项目实施例会,协商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部门协调、人员沟通、技术支持、时间和成本控制等问题;分阶段对项目实施进行评估,如果出现偏差,研究是否需要更新计划及资源,同时落实所需的更新措施,如果达到需求,就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第二,应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文档管理工作。对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文档记录,有利于企业、ERP软件厂商、管理咨询公司之间的交流,对于ERP项目的后期维护和持续改进都是重要的基础资料。
六、结语
中国企业要想通国际接轨,信息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初露端倪的虚拟化、云计算必将刺激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小企业如何把握住这一机遇,掌控信息化的浪潮,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资源分配能力、生产效率,是当前金融危机大环境下的一个重大课题。相信功过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方案解决商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将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送进千千万万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国际化过程提供强劲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许肇元.DELL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戴尔中国区副总裁).
[2]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调研》畅享网(bbs.vsharing.com).
[3]王茂林,赵涛.国内钢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和调查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5]《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调研》畅享网(bbs.vsharing.com).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083-01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取得了突出的应用。信息化手段已经深深的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方式,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参考。基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优点,企业纷纷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取代传统的管理手段,并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优化管理手段和提高管理效果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建设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符合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能够为企业管理带来改变,能够提升企业管理的品质。从发展趋势来讲,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未来管理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2、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必要措施
企业通过推进信息化进程,能够缩短管理链条,优化管理流程,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因此,我们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将其当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必要措施来看待。
3、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诸多优点,企业已经将信息化建设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进行开展,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努力改变传统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所以,在目前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方式522
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了解后发现,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1、计算机通过在Internet上申请域名、制作网页而建立网上门户,进行网上信息,将企业介绍、产品介绍、物料需求等信息传上网络,在网上发送往来邮件等,以及条件成熟时利用在线服务实现企业与客户间的及时沟通与交流,以而让更多客户了解本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是为了提高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增加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缩短企业与客户的距离,使客户能够更直接的了解企业的产品。
2、在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产、供、销、设计、研发等方面建分系统,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内部信息的整合,从而更好地充分利用好本企业内部资源。目前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优化宣传手段之外,更多的是在企业内部构建先进的管理系统,提高整个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集成化运用,此时企业管理的各系统各环节都按统一规划、统一语言在互联网络上运用,这个互联的网络建立在企业整体优化经济的基础之上,它不但是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更是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具有双重的作用,不但为企业建成了完整的信息系统,同时优化了企业的管理过程,为企业建成了完善的管理系统。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方式产生的影响
基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了管理方式的创新
企业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建成了全新的管理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手段,实现了管理方式的创新。从管理方式创新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力的推动了管理方式的创新,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努力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
2、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管理手段的实效性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对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手段,赋予了管理手段更多的信息化特征,使管理手段更具有实效性,更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手段的实效性。
3、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管理手段的完善和发展
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但建成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还建成了企业独特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从管理角度来讲,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管理手段的完善和发展,为企业构建管理体系提供了新的参考。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管理手段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提出的具体要求
企业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建成了企业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管理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为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对管理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符合信息化特征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传统的管理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是在管理行为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努力优化管理手段和管理行为,使管理行为符合信息化特征,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对管理行为的发展提供较大的促进和支持。
2、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更加注重实效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为企业的整体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基于之一目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管理行为能够从增强管理实效性的角度出发,提高实际管理水平。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管理行为的实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3、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能够融入到信息化体系中来
企业在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后,所有的管理手段和管理行为都要在信息化系统内运行。基于这一要求,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管理行为必须要融入到信息化系统中来,要能够在信息化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的实效性。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目前企业发展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优化了管理手段,对企业管理方式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我们要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强.从信息化走向知识管理探讨[J].中国勘察设计,2010年01期
[2] 李晶.知识管理与企业信息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4期
[3] 李湘桔.基于知识管理的建筑设计企业项目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王锐君.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知识管理[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01期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建设 变更需求
这些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调查显示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的有关数,信息化发达国家和一些较发达的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向纵深发展。中小企业虽然创造着60%的GDP,但是却面临着信息化不足,信息化的不足导致决策的失误,市场的信息反馈速度慢等,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掣肘。中小型企业要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国家信息化这一重要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所以本课题在帮助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发展这一道路上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1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相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往往决定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较为艰巨。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着信息化人才的培养p信息化咨询服务p方案设计p设备的采购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等等多个方面,我国的企业在企业规划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难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资金p技术p人才p和管理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存在的差距较大,其面对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也是多样的。
2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近些年来,任何一个企业的项目都需要对客户进行需求分析,之后才是这个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项目的变更需要根据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需求变更即在需求的分析过程中已经确定的需求,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增添别的功能,或者是对其进行大的改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变更是企业发展的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再加上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缺失,信息化知识的匮乏p所以大多采用外包的方式来建造发展信息化。且中小型企业无法负担高昂的信息化建设费用,并且在许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呈现出管理人的人为性与随意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往往出现需求变更的泛滥,让信息化建设相关人员无比烦恼。中型企业信息化建设难,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是无章可循,无法借鉴。
3 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一个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存在最重要的意义,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立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是展示一个企业的能力与独特之处,而建立企业的网站就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步,学习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做好信息化技术与企业实际情况的结合,完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改革,有助于提高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企业工作效率的高效化和快捷化,为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1 信息化建设变更的需求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范围广,技术含量高,信息化建设周期长,项目繁多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变更也有着诸多的制约因素。所以有必要在认清相关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掌握信息化建设项目变更的掌控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3.1.1 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变更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对于项目变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信息化建设当中,加大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变更的重视性。系统化的进行项目变更,可以减少对项目投入估算的差值,合理的进行成本的投入与分配,做到成本的投入侧重化,从根源上认识项目变更的重要性,便于统筹解决企业所面临难题,同时拓展信息化建设项目方面的拓展,与企业的管理,发展相结合。提高企业发展的客观空性和工作效率。
3.1.2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人才的缺失是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员工的专业素质低下,受教育程度偏低,因此如何在短期内提高企业人才的专业素质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有必要对于企业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化的学习,通过考核来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例如:文化水平与岗业职责为考核标准,组织岗前培训,针对企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为目的。
3.1.3 信息化网络平台
相较于发达国家 ,我国的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利用水平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的获取的便利,工作效率的提高,这都离不开网络信息化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我们能够浏览大量自己需要的信息,企业能根据最新的信息改变经营项目或经营策略。有效的利用了信息化带给我们的便利。同时通过对网络信息化的合理利用。在项目变更的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的在变更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风险,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有效的降低了在信息化建设变更中存在的风险,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发展。
4 结语
通过了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可以看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信息化建设项目变更的水平逐步走向成熟,综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提出了信息化建O项目变更,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以及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立,对中小型企业具有显著的价值。
关键词:城市轨道;信息化;经济分析;评价
企业信息化主要指,根据现代企业管理标准,在信息技术设施、资源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对企业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的重要手段,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依托。就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而言,主要有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两种,更为细化的划分有费用与收入效益、投入效益、产出效益、诱导效益等。通过对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有利于促进城市轨道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城市轨道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具有必要性。但是,就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信息建设现状看,仍处于初步建设阶段。首先,系统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但系统相对较为独立,缺乏有机联系,导致系统数据共享、交换等环节存在问题。其次,缺乏明确的数据标准规范,且数据格式相对不够统一,直接阻碍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有效协作。再次,数据冗余问题较为严重。例如,同一类数据信息在不同系统中进行重复存储等,不仅占据系统存储空间,而且为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增添不必要的负担。第四,数据管控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完整的数据链,对城市轨道企业发展有不良影响。最后,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汇总能力较弱,不能实现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
二、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分析
1.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费用和收入分析。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产生的费用和收入项目较多。从支出费用看,交通信息化建设费用、信息化设备使用费用、修理费用等;从收入看,运营收入、客票收入是主要收入。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涉及的费用和收入项目较多。在复杂的支出费用中,信息化建设费用所占比例较大,如通信信号信息化、通讯设备信息化、报警系统信息化、地面辅助设备信息化等,总建设费用可用公示表示,即:C1=。其中,C1是总建设费用;CAk和Lk是k段城市轨道的单位造价和建设历程;n1是总路段个数。在收入中,运营收入是指城市轨道企业经营中的全部收入费用;客票收入仅为票价,是城市轨道企业的重要收入项目,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后的良好经济成效的表现。2.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投入效益分析。就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而言,投入效益是社会经济效益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区域带动性作用,为周边区域部门增加净产值。首先,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需要从电子信息企业购置设备,在中间投入过程中,可增加相关部门净产值;其次,为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必须对城市轨道及其基础设施加强建设,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可见,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投入效益分析,有助于扩大投入效益的范围,形成连锁反应,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促进作用。3.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产出效益分析。所谓的产出效益是指,城市轨道建成后,随着运输能力的提高,对城市交通压力进行缓解,通过节约土地和运输费用,带动相关部门净产值增长时所做出的贡献。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承担着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的重任,加强其产出效益分析具有重要性,主要表现在:节约时间效益、节省劳动力资源效益、降低交通压力效益、改善城市环境效益、节约土地效益等。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可带动企业的快速发展。4.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诱导效益分析。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其诱导效益相对较多。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着较高的要求,并在信息化建设中,可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此,诱导效益得以产生。如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在潜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果布局等方面带来的变化影响,或者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增强其效益等,是诱导效益的重要结果。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尤其对信息技术产品有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发挥诱导效益的积极作用。
三、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评价
1.BP神经网络评价。城市轨道企业涉及的工作内容相对较多,在信息化建设中,系统更为复杂。在长期理论实践中,不难发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价,能够对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BP神经网络是人工神经网络的类型之一,具有非线性、并行性等特点,应用于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评价中,具有有利条件。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性评价中,其原理是:将描述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指标视为神经网络输入向量,综合评价目标的结果代表视为输出值,并通过样本数据,达到训练网络的目的,以获取权值、偏差值。待训练结束后,将定性、定量有机结合,有助于企业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实施前后的经济效益做科学合理的评价。在BP神经网络评价中,对评价指标体系做科学合理的分析,有助于从效能视角对企业信息化做全面的评价,达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评价指标选择过程中,应针对企业类型而确定指标,并要求指标具备系统性、时效性、灵敏性、精准性等特点。根据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评价而言,其指标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指标,二是间接指标。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其目的在于:对企业信息化的经济效益情况加以反映,并与信息化之前的经济效益水平做对比,可形成强烈反差,激发城市轨道企业工作者推进信息化进程的热情。2.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综合评价。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从经济视角,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性。所谓的经济效益是指,从人、财务、物体、时间等方面对企业信息化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在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经济效益指标之间具有差异性,呈现分散状,不易评价。通过综合评价,可规避经济效益指标“分散性”的问题,有利于增强评价效果。另一方面,综合评价中,可对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总水平、各分项指标等加以提出,对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发挥积极作用。在具体的综合评价中,应遵循以下流程:一是明确评价目的;二是建构评价指标体系,从评价目标、城市轨道企业发展实际等方面而选定指标,以加强评价指标的构建;三是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四是开展综合评价,包括确定评价方式、指标权重、综合评价与决策等方面,以深入开展综合评价活动,为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
四、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建设进程仍需历经长时间的发展,以构建复杂的系统工程,满足城市轨道企业发展需求。但是,要加快城市轨道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有必要坚持统一领导和指挥,并对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为企业信息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开展评价工作中,相关人员应注重对企业竞争能力、潜力等方面的关注,以实现城市轨道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房霄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输组织协调理论及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2]李道勇.大都市区多中心视角下轨道交通与新城的协调发展[D].天津大学,2014.
[3]邓元慧.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及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4]王耀伟.基于信息化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D].大连交通大学,2010.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信息技术 问题 对策
信息化革命正在打破并重组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促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认识问题。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
一部分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不愿意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的威胁;积极倡导者由于传统习惯思维,继续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过时的管理手段,需要学习的不是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获得分析、决策信息的管理理念;专业技术人员正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狭窄,面对在总体上缺乏协调和相互联系,系统在宏观上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而影响了总体效益的现实,技术人员处于多种制约和局限性中不能自拔。
(二)在组织的战略制订中产生两个极端:将信息系统视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将信息系统独立于组织战略之外
一方面,组织错误地将信息系统看成组织的战略目标。于是大量的时间、精力、对策花在如何使这一“目标”的大致完备,信息的投入变得越来越庞大,而组织并未获得实现公司战略要求的在保持规模和效益的前提下应对未来挑战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甚至于一些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组织的管理战略之间出现诸多不协调的发展,产生单项应用多,而缺乏整体效益。虽然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实施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单项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相反地构筑了无数个“信息孤岛”,没有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产生的却是巨大的负效益,使组织承受高额的风险代价。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
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同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IT人才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没有管理顾问对项目进行监理,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
(四)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
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问题则在于任何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五)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重组落后
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因而,并未取得投资回报,甚至出现负效益,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六)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二、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信息化应用应纳入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结合组织管理文化及思维方式,在组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从组织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方面来推进信息化的实施。
(一)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长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助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三)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发达国家经验证明: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
(五)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