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生产主要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安全生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2012年建筑业完成产值135303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26.1%,建筑从业人员达4000万以上,约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5%。工程建设的巨大投资和从业人员的规模使得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异常严重,近年来我国在建筑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工作依然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强化安全管理,最大限度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施工的特殊性
在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进行探讨之前,先对建筑施工的特殊性作个了解。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建筑施工的流动性,决定了建筑安全生产的特殊性,即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往往需要围绕建筑产品进行大量的露天、高处作业,交叉环节多,劳动强度高,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大,此外建筑从业人员当中,农民工占了很大比例,他们安全素质低,自我保护能力差。由于上述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存在较大风险,而建筑业也成为我国事故多发行业之一。
(一)建筑市场管理不规范
目前,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已演变成纯管理型的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但本身并无劳务施工队伍,因此企业承接的工程只能被动依附于项目承包人及其施工队伍,公司仅派几个技术人员到现场配合管理。但工人只服从承包人管理,对公司管理人员置之不理,特别是在当前工程量大,工人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工人不服从管理现象普遍存在,轻者不服不理,重者收拾铺盖走人。这种“以包代管”,甚至只出租资质不参与施工管理的模式,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十分混乱,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施工安全涉及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责任主体,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不少责任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不理想:如有的建设单位未发挥业主安全监督管理的作用,甚至钻目前对建设单位监管制度不完善的空子,利用其买方市场的优势地位,将其应当履行的责任转嫁到施工企业头上,从而规避或减少政府监督部门对其的监管力度;有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未有落实,安全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设施和劳动防护不到位,“三违”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监理企业现场监管力度不足,监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责任心不强,不到位或不作为现象普遍;有的设计单位对安全标准和规范不够重视,造成工程设计存在安全缺陷等。
(三)安全生产投入明显不足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是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措施到位的保障,但目前不少建筑商为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价,在投标报价时常常将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忽略不计,造成安全措施费用计取不到位,不少企业只注重安全成本的大小,而忽视了事故经济损失的多少,他们常抱着侥幸心理,缩减安全投入,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设施等能省则省、能拖则拖。安全投入上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施工现场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用品的落实,这也是目前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
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队伍当中,约80%是农民工,他们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部分农民工甚至存在如发生经济纠纷和安全事故,则有政府撑腰的错误观点。而目前一些企业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又相当薄弱,不少农民工未经教育培训就上岗作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往往流于形式,应付了事,难以满足施工安全需要。正所谓“无知者无畏”,不知道危险就最容易违章作业造成事故,大量农民工安全素质差,流动性大,且缺乏有效的教育培训,是目前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造成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主要因素。
三、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
建设、施工单位是建筑市场的买卖双方,目前因市场竞争激烈而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加强对他们交易行为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从源头上增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约束:整顿建设单位恶意压价、随意压缩合理工期、违规发包等违规行为,尽快出台相关措施强化对建设单位的监管,促使其切实承担安全责任,真正履行安全义务;严厉查处打击企业出租资质,违法分包、转包等违规行为,有计划地培育劳务施工队伍,对参与工程分包的队伍,要加强其资质审查和从业人员的考核,同时通过建立健全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将无形的建筑市场与有形的施工现场进行联动监管。
(二)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
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责任单位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级责任人身上,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施工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企业本质安全。建设、监理等责任单位,应依法认真履行有关安全职责,承担相关的法定责任。政府监督部门则要加强检查,重点是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考核,督促各方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对于一些长期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或只出租资质不参与管理的企业和执业人员,应尽快建立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运行该机制,将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和执业人员清除出建筑市场,这样,安全生产才能走向正确方向。
(三)切实转变安全监管模式
目前我国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要真正落实 “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则应切实实现由“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的转变,即把施工现场安全评价与日常管理水平挂钩,把安全生产水平与市场信誉挂钩,让企业真正负起责来。在此管理模式下,政府监督部门重点对建设、施工、监理等责任单位的履职情况进行检查管理,维护好确保安全生产的条件和秩序,而施工安全,按照管理体系由企业负责。这样,政府监督部门履行自己管理职责时,既不越位,又不错位,而企业则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切实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事半功倍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四)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素质状况,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施工企业要严格落实各项培训制度,要注重实效,切忌流于形式走过场,做到未经安全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做到持证上岗。政府监督部门则加强对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并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推行多项强制性教育培训制度,如建立农民工准入制度等,并将有关制度纳入到工地的安全管理考核指标强制执行。通过培训教育,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知识和安全防护意识,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实现企业安全生产。
四、结束语
排列图法又称ABC分类管理法、主次因素排列图法,是工程质量管理中分析和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主要问题的有效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研究某项特性样本数据的分布规律,从而分析和推断特性总体状况,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以前的事后控制方式为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因此,排列图法可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有效的科学手段。
2企业伤亡事故类别统计研究
根据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对该企业2009~2013年职工伤亡事故的事故类别进行了分类统计,见表1;然后按照事故类别发生的次数(频数)由大到小的原则,重新整理为表2,并分别计算出累计频数和累积频率。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三项事故类别的累积频率达到了72.4%,根据排列图法的分类原则将其定为A类问题,即主要问题,需进行重点管理;高处坠落、车辆伤害两项事故类别的累积频率为86.7%,将其定为B类问题,作为次重点管理对象;坍塌、触电、灼烫以及其他伤害将其定为C类问题,仅需按照常规适当加强管理。由于机械制造行业本身是一个轻伤隐患较多的行业,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作为主要安全生产事故问题管理符合机械制造业的行业特性。
3企业伤亡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组织管理的缺陷等方面造成的。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组织管理缺陷两项事故原因累积频率达到了80.7%,占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绝大部分,属于A类问题,需进行重点管理。鉴于人的不安全因素,应在日常管理中必须要深入基层检查,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从员工生理上、心理上、能力上以及思想上消除不安全因素;针对组织管理上的缺陷,主要应检查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技术措施是否有效,安全生产管理和规章制度是否真正落到实处,特别要做好日常的安全检查监督工作。
4结论
(1)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轻伤隐患和危险源因素较多的行业,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是机械制造企业的三大主要事故伤害类别,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需要对其进行重点管理。
(2)大部分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组织管理缺陷所造成的,因此,为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事故隐患的发生,应当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素质,改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措施;煤矿
近年来,我国煤矿产业持续发展,煤矿安全也逐渐受到重视[1]。长期以来,国内煤炭安全机构围绕煤矿灾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3]。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国家的煤矿安全仍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煤矿安全生产差距依然很大,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形势严峻。
1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
由上图可以看出,从2004年到2014年期间,我国煤矿历年死亡人数及百万吨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2009年开始已经减少到了1以下,而到2014年已经降到0.257。但是比较于世界上其他先进的产煤国家,我国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仍然是其10倍左右。例如,美国作为世界第二大产煤国,其最近10多年来煤炭年产量一直稳定在10亿吨左右,煤矿每年死亡人数仅30人左右,并且其百万吨死亡率长期保持在0.1以下。尤其在近几年,美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降到了0.03。此外,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第4大产煤国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每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14左右[4]。我国的煤矿特别是小煤矿的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机械化水平目前只能达到13%,从业人员素质还比较低,由于基础薄弱,因此小型煤矿安全目前还没有把握。因此,煤矿安全问题仍然是当前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5]。
2煤矿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安全生产状况相比较其他先进产煤国家
来说有很大的差距近几年来,我国仍然发生了几起比较严重的特重大煤矿事故,到2014年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257,有史以来首次降到0.3以下,但是这个数字和世界先进产煤国家相比还是比较大。
2.2我国煤矿地质情况恶劣,灾害类型多
我国煤炭开采技术条件较差,导致瓦斯、水、顶板、火、煤尘五大灾害俱全。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我国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煤炭赋存条件差,煤层不稳定,褶皱、断层较发育,煤层厚度、倾角变化较大,顶板难以管理;二是自然灾害方面比较严重,瓦斯分布不均匀,局部瓦斯含量较高,极易导致瓦斯爆炸;三是矿井水文地质非常复杂,并且受石灰岩水和老空积水的影响较大,水患矿井约占煤矿总数的25.04%。另外,矿热灾害、煤尘灾害、冒顶、片帮、冲击地压等的威胁持续存在。
2.3煤矿生产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煤矿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经过专业的生产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因而素质普遍偏低,安全生产意识薄弱,自救能力和自救意识不强,往往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在发生突发事件后不知所措,不能有效的自救。
2.4煤矿管理层面较薄弱
我国安全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安全意识不强。目前安全管理在煤矿企业管理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处理好安全、生产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安全管理也能创造效益、创造利润,没有理解安全管理与煤矿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解决措施
3.1加强我国煤矿安全立法,实现法制化管理
世界其他主要产煤大国都制定了比较完善且执行力较强的法律法规来强制执行矿山安全,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而中国在矿山安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欠缺,我国应进一步加强矿山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一个监督矿山安全的有效地体制,有助于控制我国煤矿事故的发生,并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
3.2做实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属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使命。首先煤矿企业应聘任具有相关安全证书的管理人员,对煤矿企业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员工“想安全”的意识,“会安全”的技能,为提高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员工直至领导干部的安全管理培训,提高他们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使其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防止违章操作的不安全行为。也可以通过安全问题知识问答等的游戏形式推广安全教育,能够更好更快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3.3对煤矿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和严格处理
在煤矿事故发生之后,煤矿企业相关责任人应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发生以后,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调查和处理事故,实现煤炭安全事故调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矿工是否重视安全,首先要看煤矿企业领导是否重视安全。如果领导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主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方面的方针、政策;意识到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是安全工作的基本问题,形成人人以安全为第一位的氛围,员工就会自觉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进而参与到安全工作中来。矿工通过一系列安全培训活动,安全素质也能慢慢提高,就能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从而在效果上达到企业领导和员工同时具有安全意识的目的,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刘星魁,谢金亮.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探讨[J].煤炭技术,2008,27(1):139-141.
[2]原野.我国矿业安全生产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3-4:15-16.
[3]吕喆.安全生产监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7:278.
[4]李春晖,徐俊.浅议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改进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6,4:69.
关键词: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在我国,工程建设投资巨大,从业人员众多,使得安全事故的后果异常严重和巨大。较低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当前施工现场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生产科技相对落后,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施工现场各方主体安全责任不明确,不落实。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在享有生产经营自的同时,也要独立承担施工安全的风险,独立履行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很多施工企业盲目承接工程,完全忽视国家的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不但没有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并且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生产科技落后,更没有专职人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很多施工现场各方主体责任划分不清,出了事故相互推诿,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落到实处,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三违现象经常发生,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2)专业的安全生产培训管理不健全,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施工现场工人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生产法制观念不强。[1]
施工现场中的建筑工人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并且绝大一部分是农民工[2]。他们的文化程度低,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一些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知识更是完全不了解。在对现场技术工人和工程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问题上,我国现有的培训机制也不健全,有许多技术工人和施工管理人员相当缺乏施工安全知识,其中甚至包括某些工程监理人员,对现场施工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熟视无睹,增加了施工的安全隐患。
(3)施工单位难以保证本单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的投入[3]。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很多建筑商为了拿到工程在投标时不惜恶意压价,用于安全生产的费用多数是忽略不计的。一旦中标,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都无力配置,能省则省、能拖则拖。从而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多处存在,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不完善,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的重要管理制度,但是目前很多施工现场的施工企业并未制定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有的流于形式,致使很多危险因素难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二、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对策
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施工安全目标的实现,建筑企业应针对施工全过程中各种特定工程项目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安全保证要求,相应采取消除隐患以及警示、限控、保险、保护、排险和救助等安全技术与防护基本措施。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教育培训体系,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立即制止。
(2)完善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应当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应当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得挪作他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应以文件形式确立;
②主要负责人为履行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确保安全生产所需资金能够有效投入;
③应对安全劳动防护用品资金、安全教育培训宣传专项资金、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资金和安全生产先进奖励资金等费用提出管理要求;
④有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资金的有效投入进行监控的管理措施。
(3)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前期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导全局,统筹规划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全过程的组织,技术、经济文件,是施工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保证各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的前提。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实行,合理组织施工作业。
(4)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工作。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同时,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施工现场暂时停止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做好现场防护。
总之,企业建立并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需要,也将为企业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廷钦.当前施工现场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及对策[J].广东建材,2006.8.
关键词煤矿设备;电气设备;设备管理
1煤矿电气设备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煤矿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当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硬件、软件和工作人员三方面。尽管国家和企业都对煤矿的安全管理高度重视,但受到资金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上述问题仍较为突出。
1.1设备硬件问题
煤矿电气的“硬件”,即对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起到保障作用的检查仪器或仪表。其应用目的就是为了保障生产的安全性,但因为各煤矿企业资金情况的不同,有些企业会忽视这些保障设施的配备,或者低价购买价低质劣的器具,这种行为,会造成无法及时维修或检验设备性能的直接后果,无形中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1.2设备软件问题
煤矿电气设备的“软件”主要就是规章制度。制度与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密不可分。例,《煤矿安全规程》、《煤矿设备检修规程》等技术规范就是由国家有关部门专门制定的规章制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准则。由于诸多煤矿企业管理者对这些制度的忽视或者是理解不透彻,会导致出现“只重大事故大问题,忽视小电气问题”等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发生,这为煤矿生产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1.3设备使用人员问题
在电气设备的安全工程中,由于人掌控着所有的系统硬件、软件的操作和运行,所以人员对设备的管理工作最为重要。操作者是否有从业资格、技术是否娴熟及能否按规范来使用等都对安全管理的结果(即有无事故)具有直接作用力。而当前,在煤矿管理人员中素质低、专业技能不过关等问题尤为突出。不以规章制度为办事准则的个人主义行为在煤矿管理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这是导致生产设备管理不善、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问题之一。
2当前煤矿电气设备高发事故的原因分析
2.1职工标准化意识差,职能部门作用未全发挥
在诸多的煤矿企业中,没有设立专门的电气标准化管理人员,担任该工作的人员多为兼职。这也是导致部分煤矿企业电气职工对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不能做到上标准岗、做标准活的主要原因。此外,矿井机电科也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它们通常承担着机电管理和机电生产两种职能。而现实情况是,该部门的管理者主要把管理重点放在了生产上,而忽视了其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甚至一些煤矿的领导者对该部门的管理作用已经淡化,这些问题促成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2设备更新慢,超期服役现象多
在煤矿企业中,存在“重效益,轻投资”的问题。因为,在煤矿生产运行过程中,电气设备的构成子系统众多,在对电气设备的更换和检修中,都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而要购买一整套大型煤矿设备需要企业支付过多的资金,所以部分企业为了节约资金,还沿用着陈年的旧设备,甚至一些设备都已经达到了最长使用年限。这些不更新的、陈旧的超期服役的设备,一方面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几率,同时还给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2.3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在电气设备管理技术方面的主要问题为电气设备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各种安全生产制度的缺失和执行不严格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无制度约束的行为都是导致技术实施不到位,安全生产工作难落实的主要因素。
2.4设备管理者技术素质不过硬
煤炭行业因其行业特性的影响,特别对地方的煤矿企业来说,电气设备的管理人员存在管理者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较差的问题,而且电气设备的管理者缺少必要的专业技术培训的机会,设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低,是导致违章作业和设备高故障率发生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几起典型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火源都是因电气失爆引起。
3煤矿电气设备管理要点与措施
3.1重视管理工作
对煤矿的电气管理工作来说,矿井领导的重视在安全要素中排第一位的。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周期,使其发挥价值最优化,就应在设备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中下功夫,落实到管理工作则涉及到技术、经济和组织三个方面:(1)通过安全培训等方式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让每一个人都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2)通过组织文艺活动和技能培训大赛等方式,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去,让每个人都成为管理参与者,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家的归属感;(3)通过现场经验交流和学习,提升管理能力。
3.2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化管理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1)落实检修制度。设备使用和管理者根据企业设备的管理规定和实际工作的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维护标准,并将检修制度进行落实;(2)对各设备使用和管理的负责人进行岗位制管理。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实时更新等工作将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3)完善矿井停产的检修制度。通过定期对煤矿电气设备的施工组织、质量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使煤矿电气设备不断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前沿方向发展。
3.3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业务技术培训是电气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一方面要学习基础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学习设备管理、使用和维修设备所需的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必须讲究培训方式和方法,必须保证教材、教员和教室的到位,要因材施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结语
煤矿企业要想真正做好煤矿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煤矿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基于企业安全生产的角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管理要点,对煤矿电气设备的实施有效管理,提高工作效果,有效避免或降低矿井安全生产重大事故的发生机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小龙.试论煤矿电气设备管理问题和维修策略[J].山东煤炭科技.2014(09)
[2]崔诚.煤矿电气设备管理要点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2)
[3]李磊.王巧立.浅析煤矿电气设备防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C].华章(2014).
[4]刘岩.浅谈煤矿电气设备管理要点[J].煤炭技术.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