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学的重点

经济学的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学的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学的重点

经济学的重点范文第1篇

为了保证工程技术很好地服务于经济,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就要考虑如何根据资金情况正确建立可供选择的工程技术方案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用什么经济指标体系对各种方案进行正确的计算、比较和评价,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问题。要想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工程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的应用。工程经济学是融汇了工程学和经济学各自特点和内在联系的交叉学科,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虽然工程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不断地发展,但一些基本原则却始终构成了该学科发展、研究和应用的基础。然而在工程经济学众多的基本原则中,立脚点(或称着眼点)原则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立脚点原则,并对其应用加以具体说明,无论对于工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建设还是实践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立脚点原则

立脚点是指分析者在项目研究中的组织立场。这里的“组织”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讲的,它是指分析者所在的社会实体。

根据工程经济分析中涉及到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划分出常见的两大类六个社会实体。这些不同的社会实体间既可能是横向并列的关系,也可能是纵向包含的关系。

同样的工作从不同组织的立脚点来看,将会有不同的收益和成本。一方面,立脚点的不同将导致不同的收益和成本内容;另一方面,即使相同的收益或成本内容,其价值也会因立脚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工程技术方案有利和不利结果的出现会依赖于分析者所采取的立脚点,因此,立脚点原则要求分析者明确在经济分析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特定决策的立脚点应当具有一贯性。一般决策的观点都是把项目所有者作为立脚点,然而,某些情况下关于项目经济分析的决策,也会要求使用债权人和项目全部投资人,甚至国家与社会等其他类型的社会实体作为立脚点。当给定了特定立脚点,备选方案未来产生的效果,无论是经济的或是其他方面的,都将被确定下来。因此,在项目的可行性评价或经济分析过程中,明确的与一贯的立脚点原则是十分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方案比较与选择等科学决策的前提与保障。

明确的与一贯的立脚点原则并不排斥基于多个立脚点对项目的全面考察与评价,只是要求在每个特定决策或从每个特定角度考察项目时,要明确并使用唯一立脚点,以保证特定立脚点下项目收益与成本的清晰明确,避免由此带来的争议和不正确评价。

同时,应当认识到,多立脚点的全面考察,会有多个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到项目的决策程序中,这有可能导致不同利益主体对工程项目或方案进行评价、选择及设计时,会出现某些或某种程度的冲突。因此,立脚点原则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项目评价指标设置的系统性与客观性,需要实现决策权在不同利益主体间分配的合理性与公正性。

二、立脚点原则的应用

(一)财务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财务现金流量表能够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现金收支情况,用以计算各项动态和静态经济评价指标,从而进行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现金流量表可分为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等不同报表,要正确得出不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内容,必须依据立脚点原则,区分不同的投资计算基础。

通过对基于项目全部投资人和项目所有者两种立脚点的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很容易地得出不同财务现金流量报表的结构。

(二)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

考察项目收益率时,如果站在全部投资人的立场上来评价,那么股东是投资人,债权人也是投资人。债权人从项目中得到的收益是利息,正如股东从项目中得到股息是一样的。可见,利息不构成基于全部投资人立场的现金流出科目。如果站在项目所有者的立场上来评价,那么利息将成为现金流出科目。由于建设期利息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从而计提折旧;经营期利息计算期间费用,虽然两者都不抵扣调整所得税,但却都具有抵扣所得税的作用,从而影响到基于项目所有者立场的净现金流量,导致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出现差异。如,某工程项目投资1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50万元,贷款50万元,贷款利率15%,预计年营业收入100万元,经营成本54万元,年折旧费为1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6万元,所得税率为25%。

(三)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分析

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中,政府或国家也往往需要知道项目投资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这就需要基于政府或国家的立脚点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这一工作通常被称为国民经济评价或经济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的方法是在西方国家随着兴建公共事业项目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经济评价方法,也被称为社会成本效益分析,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理论和方法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方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的方法(又称L-M法)等。目前,我国对拟建投资项目或方案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已经成为整个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从项目财务评价到国民经济分析,立脚点的转换使得两种评价工作代表了不同的利益主体,分析的视角存在较大差异。

如果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虑,那么就需要把国民经济作为一个大系统,项目的建设作为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从而分析项目从国民经济中所吸取的投入以及项目产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由于国家的资源,包括资金、外汇、土地、劳动力以及其他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基于国家或全社会立脚点的国民经济评价,在考察项目时应当关注资源的变动,而项目全部投资人立脚点的财务评价则是重点关注货币的流动。关注资源的变动,应当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民收入的最大增长。因此,笔者认为,凡是减少某国社会有益资源的项目投入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费用;凡是增加某国社会有益资源的项目产出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收益;凡是增加某国社会有害物质的项目产出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费用;凡是减少某国社会有害物质的项目投入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收益。社会有益资源作为项目投入,其价值应以机会成本衡量;社会有益资源作为项目产出,其价值应以支付意愿衡量。增加社会有害物质,其费用应以带来的有害物质的危害结果衡量;减少了社会有害物质,其收益也应以消除有害物质的危害结果来衡量。

从一国国民经济的角度看,企业向国家缴纳税金,向国内银行支付利息,或企业从国家得到某种形式的补贴,都未造成资源的实际耗费或增加,它们只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转移支付,因此,不能作为基于该国国家或社会立脚点的费用或收益。如果同时考虑他国国民经济,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那么向国外银行支付利息,也未造成资源的实际耗费或增加,向国外银行支付利息也成为基于新的立脚点的转移支付。

总之,国民经济评价应该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来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区别在于二者所站的评价角度和立场不同,所考察的对象不同,所跟踪的对象不同。财务评价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自身的财务生存能力,跟踪的是货币流动;国民经济评价是站在国家和该国社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跟踪的是资源流动。可见,只有依据立脚点原则,才能正确把握项目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的异同,才能准确识别国民经济评价的效益和费用,从而实现国民经济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靠性。

三、结语

经济学的重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导向的学习。要在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必须明确对象,创设氛围,做足准备,并严格按一定的流程开展,最终使学生通过课堂的多次培养,达到能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自我选择学习方法、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自我反馈学习结果的目标。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身体会。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老师主宰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灌输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至于知识是怎么得来的,与生活有什么关系,能不能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都不是学生思考的范畴,都是由老师说了算。新课程教学要改变学生这种消极学习的模式,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自主学习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物理教学必须依靠实验,如果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精神,那么,他们没有兴趣观察实验,也就没有兴趣利用实验探索问题,最多死记老师告知的实验步骤及注意点,而且,物理学的原理都是抽象的,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他们依靠死记硬背是无法真正理解抽象原理的。因此,学生是否有自主学习精神,直接关系教学效率的高低;从而学生自身来讲,影响物理成绩高低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学生的智商高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低。教学实践表明,很多物理学习好的学生,并不是智商特别高的人,他们常常是最喜欢学习物理的人。由于学生对物理学习有兴趣,他们能积极地思考物理问题、探索问题,即使老师没有布置学习任务,他们也自主地查阅物理资料,积极复习物理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教学生学会,不如教学生会学习。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且在不断更新,只有教学生会学习,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首先,转变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自主学习的动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探究性与独立性。教师往往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一味读死书,死读书,很难做到活教活学,活学活用。新课改下,我们必须改变因循守旧的教学观念,摒弃一成不变的束缚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授课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师生关系,真正明确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是谁。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原则。其次、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效果。最后,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发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选择来创新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灵活使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交给学生,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重视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预习中,通过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物理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作好课堂教学设计,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准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的学习,善于使他们的外来性动机向内在性动机转化。那就是要善于利用教材、教法,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从而形成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诱因”,使学生饱尝学习成果的甜味,以构成他们自我强化的能力。因而在物理教学中,首先要做好教学设计,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使教师通过知识的了解,明晰、系统地把握教学尺度。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加强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加强物理学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无论是课上布置的作业还是课下布置的作业都要及时进行评价,如果没有及时检查,或者是只有检查而没有评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认为应该每节新课前,先提问学生预习提纲中的问题,将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让学生讨论,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予以鼓励。通过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学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总之,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他们再也不需要正襟危坐地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自主探知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提高创新能力。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能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新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经济学的重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景导入;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198-01

数学教学是一种思维的教育,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对于一种思维过程的引进和吸收。俗话说得好:良好地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导入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一个好的情境导入可以创设良好地课堂开端,一下子拉近了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习内容以及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积极思考、学习的状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和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可以有效的明确学生的学习思维好学习目标,从而真正实现知识上的理解和能力上的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基础知识是未知的,对于在生活中的运用更是迷茫,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如果按照“存在问题—问题解决—应用问题”的思路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即“情景导入”来改变以往的“注入式”模式,设计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情景”,提出带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动手、动脑,能够引导他们学会应用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探索这些问题,进而形成理性认识,运用“问题解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情景”的设置是否具有趣味和魅力,是否能确实激发对于本节“基础知识”的探究,这就需要作充分的思考。

一、导入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生产实际

在现代教育信息畅通的大前提下,教师应用心去挖贴近学生生活的,但又具有一定代表的实际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问题,不仅能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又能形象再现数学趣味的情景,比如引进“抛物线”,投篮球时篮球的行进路线,这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或许从未考虑过这与数学有关系,这就激发学生对于自己行为的科学解释的欲望(石拱桥的桥洞),从而使课堂生动有趣,体现了数学的实践性和自然性。

二、导入要直观,切记绕弯设难疑

学生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一般是从感知入手的,直观感觉是获得感性认识,建立概念,等待解决的常用手段,数学的许多知识就是通过直接从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中反映出来的(比如说公理的存在),学习这类问题,创设直观情景,学生易接受,易体会概念的内涵性。比如说轴对称图形,可以展示许多生活中的实物,如双耳酒杯,六角螺母等,通过平面图形的对比展示,学生会体会到“对称”的意义,这对于学生接触问题的实质有了信心,有了解决问题的意向。

三、导入要有目的性

情境导入无论从学生的情感,还是知识的准备上都要为后面新课内容的学习服务。我有幸听过很多赛课、展示课以及汇报课等,其中有些课在导入方面看似新颖,学生也很容易调动起来。但为什么这样导入?、这样导入的目的是什么?、出调动学生外,能否很好地为本节课的内容服务?对于这些,我们要更深入地去思考,不能导致与新课讲解脱节。如,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正日新月异,尤其是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划开了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有资料表明,“神舟五号”在椭圆形轨道上环绕地球14周,历时21小时,你们知道“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需要多少分钟吗?2周?3周呢?……n周呢?这样既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又能使学生快速进入数学思考状态。

四、导入要有趣味性

新课程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被摆到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趣味性问题的提出就成了新课导入到关键。例如在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节内容时,由于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玩性十足的孩子,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运用经典的小故事或贴近生活的小事例能让学生在玩中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导入: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古时候,在一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就说:“那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2粒,第2格放4粒,第3格放8粒,然后是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五、导入要具有简洁性

听过很多老师的课,有些老师一味的求新、求异、求奇再整堂课中花大量的时间和篇幅去导入,我认为是不可取的。情境导入是为新知学习做准备的,不能喧宾夺主。教学中要准确的定位情境导入环节的教学,一般时间在3~5分钟较为适宜。

六、导入要具有轻松的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知欲

经济学的重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情景;电工基础;问题;生活;实验

电工基础的涉及专业面广,是学习电子电工专业知识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然而,电工基础的内容复杂、概念多,原理抽象,实践性强,而中职生的知识基础薄弱、入学起点普遍较低,教师又大多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致使学生既听不懂,又不想听,教学质量低下。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电工基础教学的实效性,中职教师应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通过有目的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与体验,进而加深理解并熟练掌握技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1.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形成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戴维宁定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在新课导入前我就先结合复杂电路的求解方法创设问题,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电路图(如图1所示),然后问学生,“如要电路中的各元件的参数已知,求R3支路的电流用什么方法最简便?”听罢问题后,学生们就开始激烈地讨论,或用支路电流法,或用回路电流法,气氛十分活跃。然后,我对学生的各种解答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复杂性与局限性,然后再告诉学生“有一种方法更为简单,那就是运用戴维宁定理”。通过这样的问题创设导入新课,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接下来定理的概念讲解、定理应用都得以在极为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图1 电路图

2.创设生活情景

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但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所以现实生活中蕴含了许多电工学的知识。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现有知识,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更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电工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在“电容器、电容量”的概念较为抽象,此时就可以水桶装水作为例子进行讲解。“水桶”是一种容器,存储的是“水”,而“电容器”也是一种容器,存储是“电荷”。水桶存储多少水量,由水桶的容量决定,而电容器存储多少电荷,则由电容器的电容量决定。通过此番生活化的讲解,就可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电容器、电容量的概念,这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有很大帮助的。又如在“电功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电功率在实际应用,就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景:假设电水壶的功率是1000W,烧一次水需用7分钟,电费为0.6元/度,那么烧一壶水需用多少时间?电费多少?如果到茶水房买水,每瓶水的价格为0.5元,那么用哪种方法更省钱?通过创设问题与生活相联系的情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去积极解决电功率的运用问题,并在应用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3.创设实验情景

实验在中职电工基础的教学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创设实验情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分化难点、理清思路,突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动手训练,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工知识,并能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定律,并能很好地应用定律去解决相关问题,我便将课堂从教室移至实验室,让学生分为两组,每组配备相关的仪器。然后,我提出“闭合回路磁通量变化,回路中将产生感应电流,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目的,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论证,最后终于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现象等一系列的行为归纳出了正确的结论,从而使难教难学的楞次定律变得易于接受。此外,电工基础中的很多概念与原理并不能靠传统的人工演示实验来展示,如“电容器的充放电”、“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又如“触电事故”、“短路事故”等危险的电器电路事故也不能通过人工实验来演示,此时教师就可借用多媒体来创设生动形象的实验情景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以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情景教学有利于创设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自我发展,达到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具体而言,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 、生活情景、实验情景等,让学生入情入景,充分发挥想象与主观分动性,培养与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电工基础知识,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秋霞.中职学校《电工基础》教学初探.科技资讯,2011(19).

经济学的重点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命题趋势进行分析,进而优化平时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做题习惯和择题方向。重在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中考;试题结构;趋势

前言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及逻辑性较为复杂的自然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及困难。那么,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于实施,中考化学试题的出题思路、考察方向也越来越趋向于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传统的应试技巧。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积极做出改变,优化教学模式。学生在择题训练方面就要积极做出调整,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同时利用课堂所学的化学原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的变化趋势

1.1 联系生活实际、涉及面越来越广

通过对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化学试题的背景知识涉及面越来越广。但是题目越来越趋于基础化,但是涉及面较为广,联系生活实际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也就体现出教师在平时指导学生训练过程中就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利用化学原理分析及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例如;2012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下面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C.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D.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这一题目实则不难,仅仅是考察学生利用化学原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生活常识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生活实际有关方面进行针对的联系及关注,从而增加自己的化学常识背景储备能力。

1.2 学科交叉现象越来越多

初中化学属于一门抽象性及逻辑性较为强的自然学科,其与物理、数学学科的交叉现象越来越紧密。从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出题形势可以看出,很多知识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方程解题能力,这样才能较为高效的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常用15%~20%的氯化钠溶液选种。为了测定某氯化钠溶液是否符合要求,取该溶液70g,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100g,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分离出沉淀的质量为28.7g。

(1)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多少。(2)通过计算确定该氯化钠溶液是否符合选种要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1%)分析:解决这一题目就需要学生借助数学知识背景,通过列出方程式,进而解决化学问题。我们可以设氯化钠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x,通过化学方程式NaNO NaCl+AgNO3=AgCl引+ 3;从而建立方程

1.3 突出学科特点,重点考察科学探究从中考化学出题背景及重点考察方向可以看出,当前化学试题更多的还是突出学科特点,重点考察科学探究。很多题目考察为了突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自主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及现象进行观察,并针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继续拧逆向推证、猜测、验证。最后依据实验现象推出正确结论。例如;下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A中的实验现象。

(2)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要证明Cu、Fe、Ag 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填序号)。

(4)开始反应后D 中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原因是。

2.基于中考化学题目考察形式对今后初中化学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2.1 规范化学用语和专有名词、注重“双基”教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强化重要的化学用语及元素化合物知识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知识点,尤其是与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单质及化合物的强化教学。同时加强初中化学知识及原理在科学、技术、工业、社会上的应用,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加强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实验能力

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就中要加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自主的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并引导学生在试验中重视实验过程的学习,以期提高他们的主动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在学生自主设计、探索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给予学生关键的指导,并鼓励他们之间互相讨论、资源想法共享、相互批判。在交流、批判中不断完善实验设计方案、思路、过程。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重视学生综合分析,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由于初中化学学科抽象较强,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知识点的有效整合、科学梳理知识结构。多鼓励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问题,不断加大学生将所学知识点交叉融合的能力。同时在平时教学与复习中,要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注重解决问题的结果,还要善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复思考、不断进步。同时,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学以致用。

3.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中考化学试题的出题思路、考察方向也越来越趋向于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传统的应试技巧。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针对教学改革大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优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高兴邦,周春露.评初中化学新版课程标准的变化[J].化学教与学.2012(11)

[2]吴歧廷,潘淳,牛富.对人教社新课标教材调整、整合的认识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