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学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经济学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学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学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经济学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学范式,比较静态分析,一线两带,

(一)引言:经济学与科学研究框架

经济学的定义,在诸多经济学理论教科书中,多有陈述。经济学从其研究对象来说,属于社会科学。在诸多社会科学中,经济学又如何同其他社会科学区分?这就要从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说起。

经济学是不是科学?是科学,就要有其科学性的研究框架(scientificmethod)。物理学是科学无人异议,为什么?因为有其科学性的研究框架。以物理科学为例,科学性的研究框架由三部分构成,首先是对要研究的现象的观察,得到研究对象的信息或数据。比如牛顿观察到苹果掉到地上而不是其他方向。第二是通过对现象的观察,产生普遍性的假设,并根据此假设推导演绎出理论。比如牛顿假设物体有吸引力,并且吸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于其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万有引力定律。第三是对理论按严格逻辑所推演的或暗示的结论,通过具体的某一现象进行检验验证,事实与理论推演的结果一致,理论保留,并等待被进一步检验,否则,假设就是错的,当然由此假设推演的理论也就不成立。比如由万有引力定律所推演的太阳系的行星,其质量等等,都不驳斥其理论,理论被保留。

作为一个理论——科学框架的一部分,它要解释或预测一系列现实世界的各种客观存在,他的结构应包含三个部分:

1.主张或公理(assertions,orpostulates)。可表示为集合A={A1,…,An},如万有引力定律理论的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等等,经济学理论中的消费者选择遵行效用最大化原则等,他们都涉及到理论构造中的研究对象的普遍,具有不可观测性。

2.假设或实验条件(assumptions,ortestconditions)。可表示为C={C1,…,Cn},在这一假设下,主张或公理要被检验。假设(assumption)与公理(postulate)不同,假设或实验条件由可观察到的现象构成,而公理是关于抽象事物的广义陈述,不具体指某事物,具有难以观测性。假设连接了理论构造与现实世界,它必须是现实的。一般形式为:如果…(可观察到的行为,现实世界会发生的事件)……

3.事件。可表示为E={E1,…,En}。是根据理论预测到的事件。即:如果发生了(假设)…,则事件就会发生。

简而言之,理论的结构是这样的,主张或公理A(不可观测、抽象的具有普遍性的陈述)意味着如果试验条件C(具体的可观测现象)成立,则事件E(可观测现象)就要发生。用符号可表示为:

A(CE),或(AC)E(1-1)

箭头表示“意味着”。

理论能否成立的必要条件,首先就是看他是不是具有能被现实世界检验的性质,即其“可驳斥命题(Refubrproposition)”是否存在,具有此性质,才谈得上去检验,不具有此性质,则理论是毫无意义的。

可驳斥命题如何提出,这一类工作,叫做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statics)。

因此,回答经济学是不是科学,要看其理论结构是不是具有科学性,一个理论能否成立,可驳斥命题的存在是必要前提。当前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已经满足了这些科学的研究框架的条件,经济学中提出的普遍性的理论,正在被一些具体事实证实或证伪。因此,可以认为经济学是科学。从方法论的角度,对经济学的定义可表述为: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他利用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行为假设,利用(逻辑、数学)技术以及在对一具体问题假设其遵行普遍的假设(公理)的基础上,探索人类社会行为假设(公理)的可驳斥的解释(EugeneSilberberg,WingSuen)。

(二)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是一种(数学)技术,通过这一技术,理论(模型)可以被考察研究,以确定理论的可驳斥假说,如果不能推导出可驳斥命题,则想用现实对其检验就是徒劳,因为无任何数据可驳斥理论(EugeneSilberberg,WingSuen)。

经济学的比较静态分析,是对经济学理论进行检验的一种符合逻辑(通常用数学技术)的仿真(Silberberg,etal)。“静态”在这里是一种误用,我们知道,经济学中的理论,是以某一检验条件或假设的变化来检验经济变量的变化为基础的(Silberberg,etal),比较静态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的对研究变量的变化的经济学预测(Silberberg,etal)。

经济学的比较静态分析,要追溯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1829年,威廉•维赫维尔(WilliamWhewell)发表了“一些政治经济学说的数学说明”的论文,论文的内容专注于从技术层面说明学说的科学性。在随后的1830年到1850年间,他又先后为此目的发表了一些文章。但直到1871年,其工作才引起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StanleyJevons)的注意,并由此开创了经济学的比较静态分析法。

经济学家从事经济研究,要对人的欲求等看不见的行为作一些假定(主张或公理),然后用严格的数学逻辑将这些假定与看得见的行为或现象联系起来(比较静态分析,提出可驳斥命题),证明某种关于看不见的人的行为的假定为真时,则某种看得见的现象就会发生。这种思想试验方法就是制造假说或理论的过程(杨小凯,张永生)。成为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具体讲,比较静态分析是通过逻辑(或数学)运算,模拟理论的可驳斥命题即检验条件是什么,从而为理论的验证提供方法。

经济学将研究变量分为两类,一是决策或选择变量(Decision,orchoice,variables),另一个是参数或外生变量(Parameters,orvariablesexogenoustothemodel)。参数代表理论的检验条件变量。如果用x表示决策变量,用α表示参数,则理论必须表示为(假设为)某一决策变量x是检验条件α的函数。

(2-1)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行为公理A(假说,或理论),如果检验条件C(用α表示)成立,则决策变量(用x表示)会发生。因为经济学家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到给定某一参数下的实际的选择变量的具体数值,因此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建立在基于对边际量的观察,即:

(2-2)

通常,经济学的公理(理论)由这一导数的性质来表现,它潜在地表示了经济学的可驳斥命题,所以经济学也被称为边际主义范式。比如,需求理论,价格是参数(外生变量),需求量是选择变量,需求法则(公理,理论)认为,dx/dp<0,即其它变量不变,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因为可驳斥命题是潜在存在的(dx/dp大于零),这一理论可以被检验。

经济学理论,往往涉及看不见的行为,如企业利润最大化公理,要证明其正确性(实际上是证明其不正确性,正确性往往无法证明,但当事实无法证明其不正确时,暂时接受其正确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正确性得到普遍接受。),必须借助可观察到的现象。将看不见的假定现象与看得见的现象联系起来,用严密的数学逻辑,推导参数变量与决策变量的导数关系的工作,以确定可驳斥命题,就是比较静态分析。

所以有人说,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虽然不能保证分析框架一定正确,但它却使理论更容易被证实或证伪,从而大大加速知识的积累过程(杨小凯等)。这也正是人们预言经济学中数学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很快就将超过物理学的重要原因(杨小凯等)。

(三)陕西省“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的比较静态分析

陕西省省委、省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决定实施“一线两带”发展战略,即以西安为中心,以陇海铁路陕西段及宝(鸡)潼(关)高速公路为轴线,加快国家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国家关中星火产业带的建设,使关中地区率先崛起,并以此为增长极,辐射和带动陕南和陕北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理论是否为真,是一个不可观测的现象。因为一旦实施,不实施的结果就不存在,无法观测,无法比较。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比较静态分析假设理论为真,用具体的事件(比如“一线两带”),推测将会发生什么,如果没有发生,可以肯定理论是错误的。因此,经济学的研究过程如下。

1.模型的构造

关中地区率先发展,即将有限的政府投资,集中用于局部地区(关中)经济建设,使其成为一个增长极,预期产生极化效应,从而带动整个省内的经济发展。之所以集中用于关中地区,这里面隐含着如果将这些有限的资金分散用于各个地区,对陕西省总体的经济产出不会更大。如果地区间的生产函数差异,由分工程度、劳动者技术差异等内生,这一发展战略,用模型可表示为(模型中的变量都是时间的函数):

(3-1)

其中,Y为全省总产出,F(•)为生产函数,短期符合规模报酬不变,边际产量递减,地区间无差异,K为资本存量,边际产量递减,L为劳动力,边际产量递减,E为劳动效率,与人力资本投资有关,进而与总产出积累或资本存量有关,还是分工的函数,分工与交易费用(在此包含交通、信息建设等政府投资,用G表示)有关,分工会使规模报酬递增,EL表示有效率的劳动力(effectiveworker),下标1表示关中地区,2表示陕西省其它地区。这一最大化问题可图示为:

图1中,市场配置使产量最大化,各地的资本边际产量相等。图2中,对关中地区增加投资,预期产生极化作用,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分工,提高生产率,使1沿虚线上升,总产量上升,并带动2产业升级,使2也沿虚线上升,最终使总产量连续跳跃上升。

这一预期是否成立,需要进行检验,如何进行检验,就需要进行比较静态分析,找出这一模型的可驳斥命题。

假设生产函数满足规模报酬不变,关中地区有效率的劳动力占总有效率劳动力比例为m1,其他地区有效率劳动力占总有效率劳动力比例为m2,关中地区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例为n1,其他地区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例为n2,即:

因为,(规模报酬不变)表示有效率劳动力的人均产出,且f(k)=m1f(k1+g)+m2f(k2),所以生产函数可以写为:

E实际上可以看为与技术、分工有关的效率因子。若定义关中地区对其他地区的辐射作用的辐射系数r为:

辐射系数是关中地区产出与其他地区产出的比,总产出可以写为:

(其中令E1L1f=)(3-2)

从图2中可以看出,关中地区若对陕西其它地区具有辐射作用,应能够带动那里的产业升级,即总产出出现拐点(图2中总生产函数1与2之间的转折点),拐点的条件是产出的一阶导数为零、在此条件下二阶导数为零。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在满足以上条件下,从一阶条件中寻找决策变量(g)与参数变量(r)之间的关系。

2.比较静态分析

这里,产出是有效率的人均资本(k1+g)的函数,参数为r,决策变量为g,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在模型解中寻找决策变量与参数变量的关系。

求解(3-2),一阶条件为(注意到辐射系数r是k1+g的函数,设ka=k1+g):

(3-3)

二阶导数为:

(3-4)

由3-3得:

(3-3a)

两边求导得:

(3-5)

将(3-5)带入(3-4)得:

由于一阶条件下,二阶导数为零,所以一阶条件为拐点。

再来讨论一阶条件

3-3

整理后得:,即:

即(这里略去了常数项)

设r(g*)是方程的解,

其中,dE/dg是政府边际投资的效率变化,一般投资促进技术进步、效率提高,df/dg是资本边际产量,大于0,所以,dg/dr>0。即投资速度加快后,辐射系数变大。如果实行率先发展战略,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大于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集中投资于关中地区的战略才不被,如果其它地区本身有自发的发展空间,且势头良好,政府不进行投资改造,促进升级发展,反而将有限的资金投资于大城市,虽然大城市也得到了发展,但其机会成本却很高,将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一检验条件,就是比较静态分析的结果。

3.比较静态分析后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及陕南陕北经济发展的情况,计算出辐射系数,并比较辐射系数的变化与政府投资的变化是否满足比较静态分析的结果,不满足时,这一战略一定是错误的。

(四)结论

经济学通过它的研究范式——比较静态分析,证明这一学科的科学性。比较静态分析是一种(数学)技术,通过这一技术,理论(模型)可以被考察研究,以确定理论的可驳斥假说。它是对经济学理论进行检验的一种符合逻辑(通常用数学技术)的仿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包括理论的构造,理论的比较静态分析,理论的事实检验等过程。对陕西省实施的“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的比较静态分析的结果为极化地区的经济增量与辐射区的经济增量的比,应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而增大。如果在实施战略过程中出现比如陕北经济增量很大,则说明战略是有问题的。

参考文献:

[1]Kim,Jinbang"TheTechniqueofComparative-StaticAnalysisinWhewell''''s"MathematicalExposition"".HistoryofPoliticalEconomy-Volume33,Number4,Winter2001,pp.843-854

[2]EugeneSilberberg,WingSuen,TheStructureofEconomics:AMathematicalAnalysis,3e.Shanghai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Press.(2005)

经济学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范文第2篇

学研究方法的变革。

关键字:定量分析动态分析系统分析

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皇后”,被誉为“经邦济世”之学,日益成为最耀眼的显学。正如其它学科一样,经济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经济学理论来源于对现实的思索,通过对现实的理性分析指导实际经济活动。经济学努力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已逐步成为近乎自然科学严谨逻辑和研究方法的社会科学。

一、经济学的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指运用数学、统计学等科学手段对经济行为、经济规律进行数量化描述,以探讨经济变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之间关系的方法。它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模型分析法,另一是数据分析法。前者是通过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和抽象,从而构成经济模型,并由模型的联立求解或优化运算,以分析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往往用于经济预测或测算包括生产、投资、消费、财政、金融、外资等在内的社会供需平衡状况,也可用于对经济环境的分析等等。而后者是通过简单的数学方法和统计手段,直观地表达经济变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它主要运用于具体经挤问题的有关细节或过程。

近年来,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一个共同的趋向日益突出,这就是定量方法的科学、数学化。值得庆幸的是,应信息革命之运而生的现代控制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正深入经济学领域。从70年代起,国外许多控制理论专家开始发觉经济领域对他们大有用武之地,于是纷纷转入经济研究领域,同时,许多数理经济学家和经济计量学家,也发觉他们多年来面临的一些问题,可以从控制理论中找到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这样,两股潮流汇合在一起,使现代经济控制理论获得迅速发展。对于经济的活动和发展,无论是大到国家决策或产业兴衰,还是小到企业管理或工种分化,都隐含着两个基本原则:即经济效益原则和经济发展的组织原则。而在一定的经济目标下寻求最优控制,即达到最大效益问题,正好与现代控制理论相吻合,至于在一定的内部和外部的推动力下,经济活动形成某种组织格局,以利于新形势下的稳定发展。总而言之,经济学领域出现了由定性向定量,乃至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转变趋势,有助于中国经济学研究走出传统方法的圈子,迈向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二、经济学的动态分析

经济现象进行静态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但在传统经济理论研究中,由于传统思维模式的粘滞性、固定性,带来经济问题研究在分析方法上的静态型。这种分析方法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自经济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研究在方法论上另一个突出变化就是,由静态型的传统思维模式向动态型的现代思维模式的转变,其具体表现就是动态分析方法的应用。

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是以往经济学研究中最为薄弱和最受忽视的环节。从所有制、交换和分配这三方面静态地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到从经济运行机制的角度动态地探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经济理论的一大发展,从方法论角度看,也是传统研究的思维模式向现代研究的思维模式的变化。这种模式的具体变化是:从强调稳定、均衡转向对不稳定、非均衡的积极肯定,这实际上是一种研究观念的转变。而确立不稳定和非均衡基础上动态地求得稳定和均衡的世界观,正是研究经济机制方法论的必要前提,它必然促成传统研究思维模式向现代研究思维模式的过渡。可以说,从经济运行机制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动态型思维方式基础之上的。它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经济系统是怎样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级走向高级有序,系统周密地分析经济增长、波动、停滞的原因。显然,传统的静态思维模式无法满足理论研究对其提出的更高要求,只有动态型的思维方式才能具体地、深入地探究社会主义的经济系统。

三、经济学的系统分析

从方法论角度看,经济学研究的科学化,莫过于系统分析方法的应用,这种研究方法不仅综合地运用了定量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方法,而且把社会经济领域作为一个工程系统进行研究。它强调了社会主义经济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系统,强调了经济系统的整体性,也强调了系统中诸元素之间、元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构成了具有全方位思维方式。

系统分析对经济研究领域的例证分析:比如,对于农副产品购销价格倒挂,国家承受大量财政补贴的负担,如何运用价格和工资的杠杆,逐步减少乃至取消财政补贴的问题,就是一个经济决策问题。有的学者就是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财政补贴、价格、工资综合平衡模型,以用于研究价格和工资调整对财政收支平衡、社会购买力和商品可供量平衡、信贷平衡和物价指数的定量关系,并预测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关系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动态态势。

经济学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属性综合评价;企业绩效评价;述评

0 引言

多属性综合评价是指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和目的,把量纲不同的统计标准转化为无量纲的相对值,并根据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系统。目前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中运用的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何种方法需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特点。

1 静态综合评价方法

静态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常用的定性分析法有专家评分法、德尔菲法等,定量分析法有主成分分析法、灰色系统综合方法等。

(一)定性分析方法

(1)专家评分法

专家评分法是让专家对企业各项目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裴学军(2000)将专家评分法运用于铁路医院的绩效评价中。常娜娜(2010)利用专家评分法对供应链相关具体指标进行评定打分,以此建立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模型。

(2)德尔菲法

20世纪中旬,为了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的缺陷,哈默等首创德尔菲法,以匿名方式向专家发放问卷轮流评价。李延瑾(2001)指出德尔菲法存在的不足并讨论了带确信度的德尔菲法的基本原理。赵立果等(2008)指出企业绩效评价中传统德尔菲法由于时间和费用的限制无法应用于日常决策,对其进行改进,在每一轮评价中引入专家权重,使调查轮次减少,并证明了其有效性。

(二)定量分析方法

(1)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霍特林首先提出,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董波(1992)认为综合分析以及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因而提出使用PCA来综合评价企业经济效益,并论述了其基本原理和步骤,对冶金企业绩效做了研究。朱顺泉(2003)认为PCA中传统指标标准化方法在消除量纲和数量级差异的同时,也抹杀了指标差异性。因而改用了均值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来消除了量纲不统一和数量级差别并保留了原始数据的全部信息,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具体企业中。张运生(2004)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指出主成分分析的弊端,把PCA改造成定性和定量、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系统评价方法。

(2)灰色关联度分析

灰色系统是邓聚龙年提出的,应用最广泛的是关联度分析方法。张绍斌(2003)认为传统灰色模型通常采用简单算数平均法来确定权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计算的结果,因而提出加权灰色关联度分析,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评价各地区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绩效。董春游(2006)针对企业评价中已有评价方法中权数分配不合理、指标权数测定困难等现状,采用粗糙集理论和加权灰色关联度结合的方法测定指标权数,对煤炭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价,证明其能够克服传统评价指标权数确定的主观偏好。赵顺娣(2007)提出将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方法,克服了三种方法中主观因素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还可以将不能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的问题转化为能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的问题。

3 动态综合评价方法

企业绩效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而出现了动态指标评价法。动态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是具有时间、指标、评价对象的三维综合评价问题,包括时序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动态集对同一度分析法。

(1)时序多指标综合评价

时序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是动态综合评价的一种主流方法,它是毛定祥(2000)在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中提出的,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时间、指标、评价对象的三维评价问题降为二维评价问题,用理想点法得出最终综合评价结果。

时序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在企业绩效评价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王欣荣(2002)在毛定祥所提出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了指标的增长情况,提出了理想矩阵法,对每个指标的增长情况和好坏程度都进行了考虑。王璐(2005)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各个静态评价结果的考虑,提出了改进后的时序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新模型,将静态综合评价矩阵和增长变化矩阵加权综合,得到最终结果。薛利民(2011)以熵值法作为上市公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赋权方法,同时采用等差数列对时间维度进行赋权,建立了上市公司的动态绩效评价模型,并结合理想解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刘鸿雁(2008)认为前人的研究忽视了连续期间指标所处时期不同,对当期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因而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对考虑到了增量因素的被评价动态指标矩阵赋予时间权重值,得到动态指标加权矩阵,并利用 TOPSIS 法对其进行评价得到综合动态业绩评价结果。史小康(2011)指出时序多指标绩效评价法虽然考虑了动态的增长或减少过程,但没有说明这种增长或者减少应该以怎么样的程度去影响绩效,因而考虑了奖优罚劣的因素,构建了动态绩效评价模型对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张济建(2013)作了更进一步的改进,他认为我国关于绩效评价的动态研究多是在静态时间点的指标基础上引入时间维度进行绩效评价,因而对上市公司每一年的指标体系逐一进行筛选,继而对时间维度运用德尔菲法进行赋权,把绩效评价指标的动态选择和时间维度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做出客观更为真实的评价。

(2)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郭亚军(2002)针对由时序立体数据表支持的综合评价问题的特殊性,提出了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来确定权重系数。其原理是在时序立体数据表上最大可能地体现出各个被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异,而各个对象在时序立体数据表上的整体差异采用总离差平方和来描述。

马军杰(2011)率先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动态地评价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选取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三个经济效益指标,应用Matlab计算了不同时刻三家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值,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董军(2011)根据多层次系统的特点,采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确定评价对象在不同时刻的评价值,并应用于电力企业中。卢方元等(2012)首次将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应用于银行绩效评价中, 对我国16家上市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

(3)动态集对同一度分析法

集对分析是赵克勤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在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领域、哲学和社会经济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张瑞兰(2006)指出赵克勤的集对分析是在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基础上进行的二维综合评价,没有考虑时间因素,因而引入时间因素,进行动态化处理,并首先运用在政府绩效评价中。胡旺盛(2006)将动态集对同一度分析首先运用到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分析中。周业旺(2012)构建了基于动态集对同一度分析的物流商评价模型,评价了企业物流供应商的绩效。

3 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比较

(1)静态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定性分析方法的最大优势是在难以掌握全部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依据专家的经验做出定量的估计。但评价结果主观性比较强,当多人评价时,容易造成结论难收敛的情况。PCA法把多项指标合成少数的几个指标,在模型生成过程中赋予指标的权重,这样既可以消除指标之间的相关影响,减少了工作量,又具有客观性。但是所提取的主成分没有原指标准确,指标的过于客观往往忽视了指标的实际重要性。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并且对数据要求较低,工作量较少;但需要对各项指标的最优值进行先行确定,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部分指标最优值难以确定。

所有的静态综合评价法忽视了时间因素的影响,没有动态变化地看待企业的经营绩效。

(2)动态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动态综合评价法都引入了时间维度,动态地考察公司经营绩效,能为投资决策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时序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考虑到了在某一时间段内评价指标的权重会随时间改变而改变,这更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但对于时间的赋权大多采用主观赋权的方法,缺乏客观性。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既能在横向上体现不同时刻各公司之间的运营状况的差异,又能在纵向上体现随时间的变化公司在运营上的变化,没有丝毫的主观色彩,但权重确定过程中将指标以同等地位处理,动态的特点没有体现出来。动态集对同一度分析法将各指标与一个指标最优值进行比较计算,消除了指标之间量纲不统一的问题,但正因为在计算过程中不需要标准化处理,使得结果可能缺乏客观真实性。

4 总结和展望

总结前人的研究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多属性综合评价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非常的多,但仍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研究。

第一,目前我国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多数仍然采用的是静态的定量综合评价方法。但仅靠静态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应局限于定点上的评价。这应当是企业未来进行绩效评价的主要方向。

第二,动态绩效评价的关键是引入时间权重,如何确定时间权重是应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对企业进行动态绩效评价时,多采用等差数列或德尔菲法等定性分析法来时间进行赋权,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如何更加客观更加合理地对时间赋权,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现今的时代是一个计算机的时代,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将绩效评价和企业的内部系统相融合,动态、实时地从内部信息网络和互联网上获取最新数据,构建一个实时的动态评价模型,是未来研究的一个热点。

参考文献:

[1]邱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

[2]董波.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企业经济效益[J].华东经济管理,1992,(3):49-52.

[3]张绍斌.基于加权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各地区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方法[J].科技与管理,2003,(4):25-27.

[4]陈共荣,凌志雄,曾峻.企业效绩的模糊综合评价法[J].财经问题研究,2004,(9):76-78.

[5]王璐.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时序多指标综合评价[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2):84-87.

[6]郭亚军.一种新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2,(2):49-54.

[7]董军,国方媛.多层次系统的动态评价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1,(5):176-184.

经济学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范文第4篇

一、县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的编制方法

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关于其规划的编制方法很多,本文分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两类加以阐述.1、传统方法传统方法是以经验的、直接的主观判断为主,以运用初等数学为辅,通过人与人直接对话的方式来编制规划的方法,它主要包括综合平衡法、调查研究法和指标测算法。①综合平衡法。综合平衡法是县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的基本方法。综合平衡就是要使一个县农业再生产的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各区域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以求得需要和可能相平衡,进行反复的平衡核算,最终将规划方案确定下来.规划中运用综合平衡法,常用的形式是编制一系列平衡表,如土地利用平衡表,农业人口、劳动力平衡表,农副产品平衡表,农用资金收支平衡表等。②调查研究法。通过各种调查可以获取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和活信息,以便摸清县域农业实情,从而更好地为进行规划服务。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很多,如函件调查、电信调查、综合性调查、专题性调查、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报表调查等。③指标测算法。县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是一个县未来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蓝图,是对未来日标的规划设计。规划口标研究的传统方法有:定额法、比例法、比较法、系数法、动态趋势法、典型推算法、因素分析法、主要产品产量法、口标推算法等等。2、现代方法现代方法是运用高等数学和电子计算机工具,通过人与机对话的方式来编制规划的方法,它主要包括系统方法和模型方法。(l)系统方法系统方法是指在系统理论提供的整休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结构化原则、功能化原则、开放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中心化原则和最优化原则等的指导下,对确定客休(作为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方式的程序的一种明确表示。县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研究中的系统分析方法,是运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对农业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农业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组成要素之问的关系进行调查和研究。以求得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其口的在于建立高效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以最少的投人,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2)模型方法县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中常用的理论模型有三类:①数学模型.运用较多的是经济数学模型.经济数学模型是反映经济内容的数学公式或公式体系(用数学符号表示的函数式,方程组),是对客观经济过程中数量依存关系的数学描述。经济系统中的数量关系是复杂的,因而经济数学模型也必须是多种多样的。县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中常用到的经济数学模型有:投人产出模型体系。另外,还有运用系统控制理论而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等等。②图解模型。常用的图解模型有框图、直方图、结构图和流程图。

二、县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的方法论原则

县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的方法特别多,基木的方法沦原则有:(l)实体分析与模型分析相结合。模型分析是通过用适当的数学方程、图象甚至物理形式来简明地反映县域农业生态经济实体系统的一种方法。模型分析已成为县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但是,模型本身毕竟不是实体系统,它是客观实体系统的反映象。由于客观实体系统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人们所构建的模型总是不太科学或不太令人满意;即使所构建的模型相当科学或相当令人满意,也会由于客观实体系统的变动性,而使原来的模型与变动了的实休系统不相符.因此,还要不断地进行实体分析,取得真实可靠的数据,来修改和完善模型.实体分析是模型分析的基础和补充,模型分析是实体分析的提高和抽象,所以,在研究县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时,要坚持实体分析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是对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各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分析。定量分析是对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各组成因素的分布范围、数量和比例关系的分析。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性质和数量的辩证统一体。仅有定性分析,就会缺乏精确性和深刻性;仅有定量分析,就会缺乏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只有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紧密结合,才能得出正确结论。(3)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是研究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怎样的问题。规范分析是研究应该怎样行动的问题。作为县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方案的编制,不仅要描述、解释已经观察到的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现象,并据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且要为县级人民政府提供为实现其规划目标所应采取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方针和政策措施.缺乏实证分析,规划只会是“纸上画画”;缺乏规范分析,规划只能是“墙上挂挂’.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会使县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得到实施运行.(4)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是对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体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分析,带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抽象性.微观分析是对县域内一个具体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个体进行深人细致的分析,带有局部性、典型性和具体性.宏观分析的对象一整体,是由微观分析的对象一个体有机构成的,宏观分析离不开微观分析;所以,只有两者密切结合,才会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县域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规律。(5)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是对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处于特定时点上的结构、功能和效益水平的分析。它反映系统生产能力的高低,并可与外县农业系统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动态分析是对县域农业生产经济系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的分析。动态分析可以研究过去某一时期内系统运行的情况和演替;也可以研究未来某一个时期内系统运行的发展趋势。它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规律。只有把横向可比性弧的静态分析方法与纵向可比性强的动态分析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正确地反映出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状态和过程。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要求把现状与历史、当前与长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分析。(6)单项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单项分析是对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某个组成因素、某个方面或某个专题等进行研究。综合分析是把各个因素、各个方面和各个专题等放在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整体中去研究,找出它们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单项分析和综合分析相结合,以综合分析为主。(7)主导因素分析与非主导因素分析相结合。主导因素分析是对组成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诸多因素中,能反映其基木特征,并将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的分析。非主导因素分析是对系统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的分析.主导因素和非主导因素是相比较而言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在进行主导因素分析时,不要忽视对非主导因素的分析,但又不要面面俱到地分析一切非主导因素.因此,在进行县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研究时,要坚持以主导因素分析为主的主导因素分析与非主导因素分析相结合的原则.(8)结构分析与功能分析相结合.结构和功能是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不可分割的一对范畴.如果只对具体系统进行结构分析,那么就难以理解“同构异功”的现象。因此,只有把功能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才能真正揭示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关系(同构同功,同构异功,异构同功,异构异功),从而揭示系统的本质特征.(9)系统分析与环境分析相结合。这里的系统分析是指对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分析。环境分析是指对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外的、而对该系统发生较大作用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该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如果不进行环境分析,而一味编制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规划,结果会使系统与环境格格不人,农业经济难以持续发展.(10)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传统方法的严密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较差,不能胜任复杂因素的分析,但它灵活性较强,并易于掌握,所以,在规划工作中仍被广泛使用。现代方法科学性强,可以弥补传统方法之不足,但要人们普遍掌握这些方法,却需要很长时间.因此,要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互相取长补短.

经济学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范文第5篇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内涵 

所谓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指以宏观经济理论为依托,以统计分析方法为工具,利用统计资料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进行认识,对国民经济整体及其运行过程进行实证统计分析的一个过程[1]。它是经济学与统计学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专题性统计分析与制度化统计分析,专题性统计分析要求对所分析内容有所深刻的定性认识,需要将多种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制度化统计分析指每年年初对各地区统计局前一年统计分析报告的分析。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常用方法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常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比较静态分析法、比较动态分析法、动态分析、静态分析、边际分析等等。比较静态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以上均衡位置进行比较所形成的一种分析方法;比较动态分析法比较与分析的是两个经济过程;动态分析法将原有均衡过程过渡到新均衡过程,然后在对其进行分析,因而需要考虑时间因素;静态分析法则指在不考虑时间因素和经济变动过程的条件下,即只在经济状态均衡的状态下对经济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中面临的基本问题 

统计分析是国民经济日常工作之一,对国家、地方、企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便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与数据分析中一个重要的工具。然而,就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状态与市场形势而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与统计数据及其相关内容不仅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而且由于受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还存在许多问题丞待解决[2]。如统计分析方法落后、统计分析人员专业水平整体有待提高、分析工作没有按照相关原则进行、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等。 

另外,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还面临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如通货紧缩情况未能得到及时改善,需求不足矛盾依旧强烈;外需对国内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显著减弱,降低了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等。 

三、促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稳健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 

互联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的日益普遍与成熟,以及人们对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根据当前IT、金融、统计学、电力等各行业发展状态与行业性质来看,不仅行业与学科本身时刻产生大量数据信息,而且行业经营发展所需数据量也极其庞大。面对这种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作为一种发展体系的宏观经济论文统计分析,其应该顺应这一趋势,在借助先进工具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的同时,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全面准确分析,以保证国家政府在对宏观经济深刻了解的前提下,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3]。为加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对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的适应性,还需要建立与时代、与当前经济发展状态相适应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模型,以使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更加科学,分析过程更加合理、分析结果更加精确与可靠。 

(二)构建相应指标体系 

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为促进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国民经济发展体系已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也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所以,要想改进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促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构建相应指标体系来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4]。国家政府人员应针对现有国民经济体系不足之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配套的、科学的指标体系,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保证新建指标体系能够顺利高效的实施,切实发挥指导调节作用。 

(三)增强经济宏观调控能力 

由于经济在市场中的发展具有一定流动性,容易产生各种类型风险,所以促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稳健发展,还必须要增强政府的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可以将我国经济宏观调控与政治外交相结合,与国际宏观调控相接轨,同时在明确宏观调控目标的基础上,充分贯彻与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控策略[5]。为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与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应将宏观调控目标划分为多个子目标,在逐一实现各个宏观调控子目标的基础上,对宏观调控成果进行巩固,最终实现经济宏观调控的总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我国政府应积极构建新的经济发展体系,以确保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能够适应当代经济发展宏观调控与数据分析需要,能够实现对所有经济数据的统筹管理与精确分析。总之,虽然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目前仍存在一些基本问题,但在学者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政府对其宏观调控的不断强化之下,相信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一定会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