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课堂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堂管理方式;比较

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可以维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约束控制有碍学习的违纪行为,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堂中,部分教师仍拥有绝对的权威,课堂基本上成为教师进行单独表演的场所,学生被动服从。客观地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管理在教育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种传统课堂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1.管理原则:部分教师倾向于专制独断

课堂管理一般分为放任型、民主型和专制型三种。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管理较多的是停留在专制型向民主型过度阶段,仍然偏向于专制型管理。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总是亲近一部分,疏远一部分。依据自己的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等级。同样的问题行为由成绩差的学生做出,受惩罚的可能性就大,处罚程度也重。这种偏见不但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也为课堂上学生问题行为有效处理设下了障碍。

2.管理风格:部分教师倾向于任务中心

根据管理科学的“四分图”理论,教师的课堂管理风格依其对完成教学任务重视程度,分为低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的放任型;低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任务型;高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综合型;高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等四种。一般而言,除低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的放任型外,很难说那一种风格绝对好些,一切以具体教学情况灵活决定。但是,审视我国目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其管理风格多为低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任务型的,教师始终把注意中心放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及生命意义的关注。

3.管理效率:相对底下

部分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受到个别学生干扰时,为了控制课堂秩序,常常不顾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种类,动辄中断正常教学过程,对学生违反纪律的问题,进行冗长而频繁的训斥,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的时间去进行的“转化教育”。对此,学生厌烦并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不仅老间题未解决,反而产生了新的课堂问题和“病原体传染效应”,增长了学生对纪律的淡漠与厌烦情绪,也使教师成为一个失败的管理者。

二、国外基础教育管理方式的特点

1.管理观念:以人为本

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在课堂管理观念上一直秉承“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作为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可以建立自然、和谐的教学生态。多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从而营造出人性化的课堂心理氛围,重视班级社会、心理和生理环境建设,努力创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课堂微观生态环境。

2.管理技能:运用有效沟通技能和交流方式

(1)倾听技巧:西方当代课堂管理理论认为,有效的沟通技能不但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也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策略。善于倾听是表达尊重的标志,是满足学生被接纳、受重视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的途径,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合理运用肢体语言:通过眼神接触,教师能读懂每个学生的要求和反应,握整个课堂情境,预防学生不良行为发生;身体接近,只须轻轻地拍一下,什么也不必说,就能使学生行为端正;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即教师以此辅佐“说话”,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3)师生关系:民主平等

国外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课堂上,师生的人格与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可随时与教师对话、讨论甚至争辩。并在活动、游戏、讨论、实验等各环节中学会动脑分析、动手操作,还拥有与人相处的团队精神。

三、国外基础教育课堂管理的启示

1.转变管理观念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课堂管理的核心是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也是管理主体的人的管理,达到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的目的。就是说在课堂教学管理活动场所中首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管理理念,坚持将学生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辨证统一。

(2)坚持民主平等的管理理念

虽然教师是课堂管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教师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而师生共建的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管理,共同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管理氛围,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管理。在处理课堂问题时,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2.提高教师的管理技能

(1)教师自身的管理。教师是学生心志的培育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著名学者艾普尔认为“如果教师所具备知识不足以胜任教师的工作,也就很难谈及对教学和学生的有效管理。对学生来讲,教师乃是知识的化身,他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期望”。因此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朝着学生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教师一方面要维护课堂纪律,另一方面还要切实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行为。教育和管理的结果就是要形成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使人成为“自治”的人。教师的管理是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步实现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过度,使学生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会自我计划、自我调节,自觉地维持课堂纪律。

(3)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管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它不仅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管理过程。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技能,不断创造新的管理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应作到课前精心准备、课上合理传授、课后全面总结。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构建策略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师手法,以初中历史教材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创设出与之契合程度较高的课堂模拟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教学内容,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进而自觉的接受历史知识教育。情境法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手法,在初步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通常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流程:教师通过创设课堂情境,平滑的引入课堂教学内容,通过简短的介绍、场景布置或是多媒体播放视频等,让学生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播放影片《》的部分片段,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当时鸦片给人们身体和心灵带来的毒害,同时也为林则徐的历史壮举所震撼。通过短短几分钟的影片,能够激发其学生对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

二、引导学习合作学习,提升学习互助能力

1.合作学习的优点

(1)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现代教育要求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时,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初中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如果教师不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就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出历史问题,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解答,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保证教学的普及性。

(2)合作学习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问题的讨论过程,也是同学们加强信息交流,增进相互之间情感的过程。在激烈的课堂讨论中,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得到了充分表达与交流,通过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和相互探讨,增加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自信心,提升了小组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利用合作学习提升历史课堂效率的方法

(1)明确角色定位,活跃课堂氛围。

在初中历史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化师生课堂角色,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辅助引导工作。具体来说:第一,教师要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科学划分,以小组为单位,然后把课堂的多数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讨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问题探讨,解决组内所有学生的问题和疑惑。第二,教师要注意加强与各班级小组的沟通工作,合理设置课堂探究问题,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既要防止问题难度过大导致小组浪费太多课堂学习时间,又要避免问题难度系数过小使学生失去合作学习的兴趣。第三,教师在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后,安排每组派出代表进行知识讲解和问题提问,强化学生的课堂记忆效果。

(2)合理安排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实现个人发展的必要技能。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合作学习及其开展方法。首先,教师要做好教学备课工作,规划好合作学习的实施流程、操作步骤,在课堂应用时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为学生课堂合作学习搭建一个高效的平台。其次,适当引入一些趣味性历史故事,然后进行小组内部讨论、小组之间辩论,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次,教师要注重进行适当鼓励,对于合作能力较好、表现出色的小组进行鼓励,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的意识。例如在学习完“秦王扫六合”这一章节之后,教师可以以此为题目,在班级内开展辩论会,让两个小组分别担任正方和反方,根据教材知识进行辩论,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深刻记忆。

三、巧妙结合现代科技,提高多媒体使用频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方式的变革速度也大大的加快,尤其是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在很多初中学校都已经普及了起来。巧用现代的科技技术也就是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传统的“黑板式”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学习的更加仔细,内容更加清晰,但是课堂效率是很低的,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够从根上提高课堂的效率,这也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历史教学内容里有很多的图片需要解释,而且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了解一个时期的历史发展状况,很多时候也可以放相关的时代性视频给学生看,这些图片和视频用板书和教师自己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只有通过多媒体才能更清晰的表现出来。屏幕上的内容能够直接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这样的有效利用使得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四、指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一定要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但是也还有不少学生不知道该怎样科学地记笔记。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学生在记笔记时无需把所有的内容都一字不落地记下,而是简单地把重难点、知识结构体系记下,也没必要一字一字认认真真地记,只要自己看懂就行,在记笔记时,要学会“一心二用”,要适时地思考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教师在讲解时也要注意课堂实情,适当控制好讲课速度,既要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要保证学生系统性的做好课堂知识记录。

参考文献:

[1]俞秀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教育月刊,2011.(4):11-13.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管理;问题

究竟什么是课堂管理?一些人把课堂管理仅仅理解为是课堂控制、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没能真正理解课堂管理的内涵。华东师范大学戚业国教授在《课堂管理与沟通》一书中提出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掌握课堂教学中的管理与沟通的规律和技巧,实现与学生有效的课堂交往,在交往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随着课改的深入,历史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很多问题行为也引起了教师们的关注。如何改善历史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中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了。

一、初中历史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学生的价值呈多元化,有自己的思想,对老师和家长不再盲从,老师的权威日渐下降。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在拜金主义、钱权交易、行贿受贿、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下,迷失了方向,对丰富的历史文化不屑一顾,颠覆传统、崇尚自由、推崇后现代。加之课改要求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活”起来了,但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对“活”和“动”的真正内涵没把握好,结果热闹了课堂,但课堂的管理却出现了问题。

(一)历史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上课铃响了,一些学生却充耳不闻,各玩各的,还在疯闹,没有做好课前准备的意识。课堂中,一些学生书不带、辅导资料不带,课堂不做笔记;课堂上,旁若无人,想说就说,想动就动,对老师的讲解胡乱插嘴;脱离主题、高谈阔论;玩手机,听MP3;顶撞老师,不把教师放在眼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素质外,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历史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意识,责任心不强

课堂管理意识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觉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原理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智慧。初中一些历史教师把管理学生的任务看成是班主任的事缺乏课堂管理的意识,有了这种想法,就常常会出现当自己的课堂有问题时,总怪班主任管理不当,班级的学习风气差,而不从历史老师自己身上找原因。诚然有些班班风确实不好,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影响老师上课,但也有些历史老师无论上哪个班课堂都会出现问题,这就要我们老师找找自己的原因了。教师本身事业心不够强,教学态度不端正。初中历史学科因不是中考必考科目,在一切为了考试的功利主义驱使下,被认为是豆芽学科,在学校的地位较低,学生和家长也不重视,一些习惯较差的学生把历史课当成了情绪调节课,上课随意说话,扰乱课堂纪律,历史教师的待遇和其他主科相比也相对较低。不同的待遇和地位造成了历史教师的不满和抱怨,教学工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三)历史教师对课堂管理的内涵缺乏认识

课堂管理牵涉的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从上课开始到整个课的结束,涉及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一些历史教师片面地认为课堂管理就是对课堂纪律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于是认为管理得学生服服帖帖,乖乖听话,课堂不敢随意发出声响就是成功的管理。面对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是去认真分析,要么暴跳如雷,对学生大吼大叫,要么就听之任之,难得管。当老师把课堂管理仅仅看成是课堂纪律,是约束好学生时,我们的课堂就会真正出现问题。影响课堂管理的问题很多,历史老师如果不去分析课堂出现问题的原因,不会去洞悉学生心灵深处真正所需,优化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管理技巧,那么久而久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张,课堂管理走向两个极端,要么专制、要么放任。

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管理的策略

我国学者马彦宏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妨碍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干扰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行为”。[1]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面对无效的课堂管理更要承担起责任来,努力探索,寻找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管理的策略。

一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新时期,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权威式、命令式和强制式的管理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对抗,激化师生间的矛盾,不利于教学开展。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里,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转变自己的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发展中的人。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进学生的头脑里,教师只能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感受事物,自己去分析、思考。初中学生又是一个身心都还不成熟的人,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都有不足之处,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教育策略来帮助学生。每个学生的环境、经历都不同,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接受你的教育,“爱”是连接师生的桥梁,用用真情来营造良好的实施关系。

二是历史教师要组织好教学内容,爱岗敬业,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要对得起这份职业,为学生负责,爱岗敬业。教师有了强烈的责任心,就能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场景,努力让自己的教学充满艺术味,具有激情,让历史事件丝丝入扣,历史人物活灵活现,整个课堂充满了美的享受,促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最终变得乐学、想学、爱学。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要明白先教什么,后教什么,要控制好课堂的节。制定有效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管理制度,让学生体会到制度的人文关怀,主动去遵守。

三是历史教师要提高机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突发事件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没有想到的,在课堂上突然发生的,教师要掌握一些应对的技巧。比如对课堂上出现的打架事件,可适当采用冷却处理法;对学生突然提的刁钻的问题,教师要机智地因势利导法,等等。

总之,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面对自己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只要历史老师们积极地投入到对课堂管理的研究中,相信初中的历史课堂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范文第4篇

一、提高认识,增强备课行为的自觉性

要想走出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形式化误区,必须从初中历史教师观念抓起,让教师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作用,明白集体备课应是初中历史教师个体思维的相互碰撞,是教师情感与情感的沟通,是初中历史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通过二次备课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样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二、 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备课的实效性

1.制定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可以按“自备——研讨——整理——验收——个——总结”六个环节进行。

(1)自备。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重在集体的交流与研讨,而个人自备是集体交流的基础,只有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才有交流时的侃侃而谈,这就需要个人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应明确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搜集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根据课改理念思考重点环节的设计方案,当然,这种方案的设计不一定是十分详细的,可以是突破难点的方法,可以是处理某环节的策略,可以是作业题的设计等。个人自备重在对教材的理解,注重对教学资源的挖掘。

(2)研讨。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重头戏”应放在集体的交流与研讨上,应该强调的是,一定要进行集体交流,在集体交流中可以设主讲人,负责陈述上课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及注意点等。但是这种交流中没有谁是权威,也没有谁是听众,大家是平等的参与者。在中心发言人陈述后,大家要能畅所欲言,展示出个人自备时收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为教学设计出谋划策,特别是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要勇于争辩、讨论。这样通过商讨,聚集集体智慧,最后形成最佳教学思路。

(3)共案。在集体交流后,要指定人进行整理,并打印成教案。整理工作可以由初中历史备课组成员轮流执笔记录,所设计的共案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可以提供出集体讨论时得出的多种解决方案,供老师选择。在共案的右面和后面要留有空白,以便老师作个性化添补和总结。

(4)验收。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确实提高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经过整理打印成的教案,应交教研组长把关验收,合格后方可打印发放给每位教师。

(5)个案。整理好的初中历史课教案并不可以直接使用于课堂教学,因为这种共案毕竟是针对一般学生而言,不具有特殊性。事实上,每一位初中历史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用统一的教案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每位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甚至再创造,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力求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在形成个案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创新、实用、个性。

(6)总结。总结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要在课后及时对教学情况进行再总结,可以不断丰富对教学实践的认识,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对一节课的总结,不必要求老师面面俱到,可以就上述内容中的一点进行深刻的思考,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从而自觉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2.严把督查关。为了能把初中历史课集体备课抓到实处,学校相关处室一方面要安排专人在研讨时间到各组检查,研讨情况好的表扬,差的批评,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教研组的考核。另一方面要结合领导听课,了解课堂教学情况,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和教师个性化备课相结合的教学实效性。

三、减轻抄写负担,激发备课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体验式教学 不足 对策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让越来越多的创新教学方法被提出,也让教师有了更多的教学选择。体验式教学法具有创新性,将其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形象化与生动化,更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接触历史知识,掌握历史知识,会让历史学习过程无形化,促进教学效率提高。

一、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不足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应用效果并没有完全达到期待。具体不足如下:

1.教师的体验式教学意识不足

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思想已经麻木,这些教师只看到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感受。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先得到教师的认可。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各个学校之间的竞争压力。学校管理者为了获得充足的生源,开始关注学校升学率的提升。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立志将孩子送入最好的学校,而衡量标准就是学生的成绩。教师认为只有灌输式教学法才能让学生真正去学习,没有认识到体验式教学法的作用。

2.教师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不足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得到应用,也不是说起来那么容易。一些教师愿意去改变一下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去尝试,但实践起来十分困难。教师不知道怎样教学才能让初中学生走入到历史事件中去,让学生站在时代角度去思考问题。大多数教师会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告诉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某一个时代的人,以此来促进学生体验。但这样的体验具有虚拟性,长期使用,会影响教学效率。

3.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反应力不足

一直以来,学生都在课堂中做教师的配角,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久而久之,初中学生忽视了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认为学习就是认真听教师讲课,做好笔记。当教师开始利用体验式教学法实施教学时,学生不明白教师的意图,也不知道如何参与到活动中。反应力与适应力不足,影响了体验式教学法魅力的发挥。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1.创设情境,落实体验式教学法

促进初中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获得亲身体验,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创设真实、形象的教学情境。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最真实的历史学习体验。在课前,于网络平台中搜集一些有利于情境创设的图画与视频资源,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促进文字的形象化转变,能够突显教学特色。比如,在讲解《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西域风情明显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西域文明,再播放丝绸之路开通的视频,营造真实的情境。在情境中,学生能够理解先人开通丝绸之路的用意,感受到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

2.组织讨论,落实体验式教学法

让学生成为体验者,就要让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去。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参与性进行调动。针对具有讨论意义的主题,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活跃,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一直运动,找到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初中学生的思维相对活跃,但表达积极性不足。用讨论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发言,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习体验感加强。比如,在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就“成功与否”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革命在表面上看是失败了,但其革命的意义却具有很大的积极性,也可以视为其成功了。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有利于学生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促进学生体验。

3.引导实践,落实体验式教学法

将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实践性的提高,更能促进历史教学意义的突显。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历史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身边的历史故事,促进学生感受历史对当代人生活的影响。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具有情感上的体验。比如,在讲解《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组成小组去参观博物馆,了解一些古代的重大发明,以及其与现代物品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做一个实践记录,将自己发现的有意义的重大发明记录下来,于课堂中与大家分享。这样的实践不仅有利于学生体验历史知识,更能丰富教学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体验式教学法实施初中历史教学,能够让历史教学活动的效果更加明显,也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师要意识到体验式教学活动对个人业务能力的考验,敢于应战,不断提升个人教学水平。在体验式教学活动的推动下,师生在课堂中教学相长,能够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胥新建.试论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9):43.

[2]邹新元.试析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J].高中生学习,2014,(04):47.

[3]王翠芳.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04):127.

[4]陈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3,(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