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医学与生物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为培养医学院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生物信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软件的应用能力,结合近年该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探索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践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在生物大数据时代,具备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45-02
一、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的必要性
生物信息学学科发展迅速,不断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医学院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生命科学相关的研发和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食品、环境、农业等领域。掌握生物信息学这门工具,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和途径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医学院校部分专业(如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开设生物信息学必选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和教学资源缺乏。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生物信息学时间相对较晚,在教材选择中首先调研了其他院校和目前出版的教材内容情况。发现大部分生物信息学教材都包括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的信息资源,基因组分析信息资源,数据库搜索软件,核酸序列分析和多序列比对等软件的核心内容,除了共性的章节外,不同的教材内容和重点各不相同。但是生物信息学发展迅速,除了基础内容外,大部分内容都在快速地更新,比如引物设计软件的使用等。而目前,生物信息学教学资源较匮乏,完善的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和习题等教学资源稀少。
2.课程内容与教学课时不匹配,教学进程安排不够合理。首先,由于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生物信息学课程学习前需要理解和掌握一些生命科学相关知识背景,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深刻理解一些生物学基本概念,如基因序列、蛋白质序列、非编码区、启动子等,并初步了解一些重要的生物学数据库。因此,讲解透彻该门课程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花费一定的时间介绍相关背景知识。然而由于医学院校学生课程门类众多,客观条件决定无法为生物信息学安排足够多的课时。目前我校教学大纲规定的授课仅为20学时,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就显得非常突出。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下灌输大量内容,因此无法深入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教学质量。
其次,教学进程安排不够合理。以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为例,本科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生物信息学课程。此阶段学生虽然学习了一年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但是专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同时实验设计等相关实践较少,缺乏对实验细节的理解与实验设计的整体把握。而生物信息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所以有必要在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实验设计的理念,课程学习中灵活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达到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生物信息学的知识与不脱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教学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对于医学院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本课程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如何在现有数据库中查找想要的信息,如何通过在线程序或利用现有的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解决生物学问题。学生需要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熟练掌握生物信息学的数据库、分析方法、软件。但是很多医学院校教学条件有限,没有相应的计算机实训室,配套软件也相对匮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件照本宣科,并不能结合具体实例边讲解边示范操作,同时,多数高校开设的生物信息学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学课时。然而,生物信息学的学习,如数据库的检索与使用、序列比对分析软件的应用、引物设计软件的应用等都需要学生在实践课中进行验证或操作,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脱节严重,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三、生物信息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修改理论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由于生物信息学内容繁多,应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精心挑选授课内容,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学到最基本且重要的生物信息学理论知识。目前我们选用的是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的生物信息学,结合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的特点,本教学团队编写了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优化,将重点集中于应用性较强的生物信息学实践分析技能和离线单机版生物信息学软件的使用上,具体内容包括核酸及蛋白序列数据库、序列的相似性搜索、序列比对、系统进化树的构建以及蛋白质的结构与预测和引物设计等基本内容。同时考虑生物信息学学科的前沿性和交叉性,我们又增加了蛋白质组学和非编码RNA,基因芯片、qPCR、深度测序等操作原理及流程预测等内容。为了适应生物信息学快速发展的要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推荐了包括DavidW .Mount编写的《Bioinformatics Sequence and Genome Analysis》和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李霞主编的生物信息学等几种不同类型的参考教材供同学课外阅读。
2.创新教学方式,推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生物信息学的课程学习和软件使用与网络的使用紧密相关,一方面,为克服学生多,无法使每位学生实时进行电脑操作的弊端,我们利用能够接收无线网络信号的设备,实现上课时教室内有网络,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实时在线带领学生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如稻菘獠檠、序列提交过程、蛋白质结构域分析、蛋白理化性质及结构预测等重要内容,通过实时演示连贯教学内容,让学生得到了更加直观的实践体验,加深了对各种分析方法的学习和理解[1]。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学时(仅20学时)的限制,学生们不可能完全依赖课堂时间很好的掌握该课程,除了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之外,本团队利用搭建的“分子生物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开辟了“生物信息学”专栏,提供相关文献、相关分析软件及其使用步骤等信息;并聘请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组织相关领域青年教师开展专题研讨等形式,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紧密联系科研,开展基于实践的问题式教学。针对生物信息学课程的特点,打破应试考核方式,本教学团队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问题式教学方式引导。一方面,各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比例,根据生命科学的发展,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从而将生物信息学技术渗入日常教学环节中;另一方面,面向全校招募相关领域青年教师,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并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科研项目。目前创新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全面覆盖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全体学生,学生在解决科研问题时逐步学会运用生物信息学知识,如文献查阅、目的基因序列的获取、基因序列的分析方法等,提高了学生生物信息学知识和技术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理解力。
四、结语
生物信息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的工具和载体[2],针对生物信息学课程的特点,医学院校生物信息课程的改革可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的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对生物信息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课程体系建设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医学特色,培养适用于现代精准医疗的创新型生物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现代生物技术革命和药学发展
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开辟了一条前景广阔的道路,近几十年的发展史虽很短暂,但进展神速,内容丰富。回顾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是由于受到药学进步发展的影响;这中间体现了社会因素、现代生物技术及药物发展的相互促进;因此,探讨分析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就要从药学应用的历史背景入手,通过系统的分析,对现代生物技术在药学中应用,利用高科技手段,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使现代生物技术为小康社会服务,并总结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充实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史学内容,有助于应对现代生物技术革命和药学发展中的挑战,期望还可以为生物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
2、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生物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由于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于健康保健的需求,促进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生物技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得到高速发展。近年美国已经形成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他们的产品会在一段时间里,会继续在全球的科技革命中保持领先地位,引领世界冲向科技界的高峰。同时,在现代生物技术里,产品中下游的分离技术、纯化技术多与化工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预见,生物技术产业将会成为化工产业的重中之重。相信在不久,就会有许多新型的、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高档新型活性微生物及制品,成为世界人民的主要食品的添加剂。
2.1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影响
在近十几年间,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被世界科技界认定为重点发展领域,美国生物技术已经成为投资热点。在2000年美国的生物技术工业,就获得330亿美元投资,2001年提高到410亿美元,从投资额的增长中,可以看到美国投资者对生物技术企业前景的看好,也认定现代生物技术比其他高技术企业,在今后的几十年,一定具有更长期的利润空间。从金融市场的投资倾向分析,人类基因的发展由于得到各国的重视,成为股市中的概念股,得到股民的追捧。中国,应用基因工程对优良农林牧渔新品种的创新,也得到高速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必将取得重要作用,培育新产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如新型兽用疫苗、活性蛋白与多肤、医药用酶、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抗生素等),已经成为我国开拓新领域的必由之路,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对策。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现代生物产业发展,必将通过不同方式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现代生物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并在整体上增强了国民经济体系的稳定性。将在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改善其在世界经济交往中的形象,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市场的竞争力。
2.2生物技术产业市场竞争的影响
近年来,为提高我国医药企业自身竞争能力,为了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在医疗保障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制药企业的发展中实施了联合或重组,可以使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化,转变为以市场为动力、以资本资源优势配置为中心的市场模式。可以预见,我国在医药领域的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企业的联合或重组,必将很快形成现代生物技术与药学发展合作的优势,在世界领域的生物药品市场与国外大公司同台竞争。
2.3中国有不断增大的医药消费市场。
我国居民目前的药物消费水平还很低,据统计人均不到10美元,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当前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药物消费达到40~50美元,美国的人均药物消费更高,可以达到300美元。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实现,为健康买单的理念,将会激发现代生物技术与药学的发展,未来的医药领域的生物技术的市场必将十分广阔。1998年全国药品消费总额约为1000亿元,人均用药80元人民币左右。从我国消费对象的结构来看,我国社会正逐渐步入老龄化,从1979年我国的独生子政策实施30多年,到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新农合制度已覆盖约8.12亿人,覆盖率达98%以上。今年,新农合全国人均筹资达到340元,其中各级政府补助增加到人均280元,新农合总筹资额可达到2700亿元。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农村合作医疗的进展已经得到高速发展,农民为健康药品的消费,必将推动现代生物技术与药学产业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问题式教学模式;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337-02
Abstract Horticulture Plant Biotechnology is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of horticultural professional. PBL is to ask questions,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s the means during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ers guide students to solve the problem. PBL is suitable for bilingual courses.It can initiat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of the bilingual course of Horticulture Plant Biotechnology.The effect is good,at the same time it could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the other bilingual courses.
Key words Horticulture Plant Biotechnology;PBL;English bilingual teaching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高校很多开设了和生物技术有关的专业,越来越多的领域也涉及到生物技术,很多行业急需大量的有一定生物技术知识基础的人才,很多高校开设了和生物技术有关的课程。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是河南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面对园艺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技术、脱毒快繁技术、细胞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染色体工程、基因分离、遗传转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以及DNA标记等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相关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技应用能力[1-4]。在该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作为本科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还需要多了解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为将来从事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相关研究及其产业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需要开展生物技术双语课程的讲授,让学生对生物技术的专用词汇和用语进行掌握,在语境中掌握基本技术,同时加强学生生物技术国际化的学习,便于学生查阅外文文献,扩展视野,掌握生物技术的技术前沿和最新动态[5-7]。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因为内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同时需要学生对于生物技术的学习兴趣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查阅大量的关于教学法的文献,对于涉及和英语有关的很多教学采用的较多的教学方法是问题式教学,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和面对的学生特点,计划在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很多关于技术如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培养基的配制、脱毒技术、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染色体单倍型和多倍型的获得、DNA的提取、标记、电泳技术、转基因应用等方面采用问题式教学,为该课程双语课程的顺利开展和该方法在其他双语课程开展的应用提供指导[8-10]。
1 问题式教学模式开展的必要性
本课程教学理念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中文教学与双语教学相融合,以双语教学为手段、教学内容为载体,博采中西方教学之长,促进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探索和实践符合中国实际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发挥积极的示范与辐射作用。该双语课程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是由课程的2个方面决定的。
1.1 课程内容的特殊性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涉及的内容专业范围非常大,生物技术领域包括的课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而这些课程的基础知识在园艺植物生物技术一门课程中均有涉及,内容繁多可想而知,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全部讲授和让学生掌握是不可能的。如何让学生对于每个技术核心有所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成为教师必须要解决的第1个问题。问题式教学模式是目前探究和使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授过程中将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为中心展开教学,基本理论除了教师讲授,还需要提前布置问题,让学生去查阅文献,追根溯源,操作技术需要问题式教学,如果采用讲述,学生很难记住,以问题为导向,教师布置问题,案例及项目教学法相结合,学生分组探讨学习[11-12]。
1.2 双语教学的特殊性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内容专业性比较强,园艺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阶段开设虽然有园艺专业英语,但是没有涉及生物技术的词汇,因此在进行双语讲授的过程中,相当于还要讲授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专业英语,加大了工作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感兴趣,同时掌握专业词汇和基本技术英文的表示,大学英语学习最常用的问题式教学法具有很大的借鉴性。
2 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2.1 教学内容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将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分阶段地按照不同的章节提前布置给学生,比如研究领域方面的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发展简史及趋势,脱毒、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分析标记及转基因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技术操作方面如组织培养培养基母液配制、培养基配制、无菌接种操作、脱毒技术、细胞培养、人工种子制作、DNA提取、凝胶电泳、分子标记等方面的内容,均可以按照问题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布置的问题关于课本上的技术操作方面的,这种问题的答案是有针对性的,关于研究领域方面的,这种问题往往是开放性的,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2.2 组织形式
学生需要在课前查阅大量资料来自学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堂上首先是每个学生将自己所得与组内其他人交流、讨论,可以采用中文进行交流,形成一个小组的结论,教师灵活地参与到每个组的讨论中去,进行观察,将讨论向深入引导。小组讨论后形成小组观点进行汇报,每个组每次汇报的学生不同,汇报的学生可以采用小组推荐,还可以采取数字抽取,然后教师选择数字,可以采用男女特征进行选人汇报,比如长头发女生汇报等,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和得到锻炼,每个小组再各自就自己的结论进行英文陈述,然后进行组和组之间的英文讨论交流,最终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得出总的结论,同时要求学生每人撰写出总的中文和英文结论。“问题―阅读―讨论―汇报―结论”这种方式既包括了英文的阅读,也有英文的陈述还有撰写,符合中国英语学习语境下的学习方式,适用于不同程度的英语水平的学生,有助于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课程的开展[13-14]。
3 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关键
3.1 提问方式的多样性
一方面是授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随时随地询问“有问题吗?”“any question?”;另外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提问,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提问方式。这对于非母语的学习者,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没有听懂的表达或含义,可以及时提问,便于前后内容的连贯,有助于及时清除理解障碍、回顾前一内容、理顺思路以及调动积极主动的思考等方面。
3.2 回答方式的多样性
在每个内容讲解过程中,用一定的方式来提问学生。可以让学生对照教材英文回答或是借助手机百度等网站作答,可以改变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据调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一般为15 min,通过问题式教学可以使学生保持思维的更换,通过手机百度答案学习,可以调节学生思维,转换注意力,活跃课堂学习氛围[11,13-14]。
4 问题式教学方式的作用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双语教学方式很多,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发现以下作用。
第一,可以促进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相互交流、讨论、陈述,学会了如何自己学习、集思广益、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第二,对于英语底子比较薄的学生,对于英语陈述有时间准备,再通过课堂讨论,加强印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参与讨论、引导思考,对学生的锻炼和提高效果显著,学生通过讨论能够分享经验、观点和知识,每个学生都能从别的学生那里获得新的东西,甚至教师都能从学生那里获得收获。第三,通过汇报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该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还有哪些是需要补充和重点讲述的,重新审视教学重点,把握教学核心。第四,通过“问题式”教学,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仅仅坐在那里听,应该尽量把学生放到真实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去做、去尝试、活跃起来。第五,变获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通过提问、收集信息、分析数据等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将学习过程的重点放在“如何学会”上,而不是“学到了什么”。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高效地进行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另外,应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经常进行总结,并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进行反思、调整和改进。比如还可以采用案例并结合提问进行教学。比如将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公司实例引入理论教学中,对实例进行深入剖析,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生产实际相联系,能起到比单纯理论讲授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14-17]。
5 参考文献
[1] 姜立娜,李桂荣,杜晓华,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91-93.
[2] 彭立新,李爱,李慧,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5(2):63-65.
[3] 毛娟,陈佰鸿,杨宏羽,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草原与草坪,2015(4):109-112.
[4] 黄文庆.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5] 李桂荣,姜立娜,杜晓华,等.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建设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5(3):80-83.
[6] 朱宏飞,李秋莉.关于生物技术专业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27-128.
[7] 姜余梅,王艳萍,赵征,等.生物技术专业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5(11):101-102.
[8] 王丽,姜寒玉,文义凯,等.生物技术专业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9):31-32.
[9] 郑威.A. M. 马丘什金问题式教学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10] 吴刚.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的述评[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4):3-7.
[11] 王娜,潘治利,庞凌云,等.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在《食品生物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12):208-210.
[12] 王国霞,陈刚,杨玉珍.案例教学法在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5):336-338.
[13] 宋军,李晶洁,韩巍峰.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5-129.
[14] 张金帅,秦军,李永.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23):175-176.
[15] 刘郁香.基于问题式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生物教学 整合 与时俱进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以前我的多媒体教学只停留在公开课、评优课、示范课上,平常的教学主要借助的工具就是几幅挂图、几个静态的模型,很多内容靠枯燥的语言很难表达,尽管我努力徒手画出生物教学中的一些图片,效果还是不好。如何让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直观、形象、生动、简单易懂呢 ?一次次尝试中,现代信息技术凭借着“声、色、光、电”俱全的优势成为了我的最佳选择。它为生物教学带来了形式多样的、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素材,这不仅使生物中微观的、抽象的内容宏观化、具体化,大大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更易于学生掌握,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最近我们正在学习《免疫》,我先引导同学们将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想象成敌人要进入一座城堡要通过的三道关卡,每道关卡都有士兵把守,当病原体入侵时,驻守防线的成员就开始了坚决抵抗,他们展开殊死搏斗。当第一道关卡出现了问题,皮肤、黏膜受损,人体就会虚弱,免疫力下降,第一道关卡被攻破后,第二道关卡必须上阵了。把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设计成动画片中反面的卡通形象,防线上的士兵个个英勇威武。同学们就如看喜爱的抗战片轻松掌握了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还有在讲《珍爱生命》这一章时,我收集了大量有关吸烟、喝酒、吸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图片和音像材料,大多与青少年有关,结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剖析原因,还有一些人因为不良生活习惯遭受病痛的折磨。让同学们看到这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要震撼,然后反思,就如《学记》中所说:“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这也正是生物课程目标的体现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当然,凡事都有利弊。在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成果时,还要注意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中存在着现实的问题。以多媒体教学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我们教学的手段,而有些老师却失去了自己的主导地位,对多媒体缺乏驾驭能力,一味地追求花样,过度使用视频图像,却忽视了强调教学重难点,还有的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连教材内容都不熟悉。师生共同关注于眼花缭乱的图片,就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本意。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信息化教育技术凭借着“交互高强度、信息高密度和反馈高效率”等特点已经走进我们的生物课堂,无论是对辅助教师的“教”,还是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学”来说,都能够提供强大的支持。但我们也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在合适的时间,利用恰当的媒体适度使用。
三、做与时俱进的老师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向他提出的客观要求逐渐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也就是指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英语知识不系统,对英语学习缺少必要的学习动机。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教学现状,西北民族大学实行了创新改革,创设了舞台式教学。在这种舞台式教学中,把英语和艺术两种专业有效结合,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现艺术类学生才华的舞台。在舞台式教学开展的三个学期,笔者和教学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索。其中包括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前期的实证结果显示,在舞台教学模式下,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有积极明显的提高。随着舞台式教学的渐进开展,教师要思考如何针对这些动机和特点找出培养和激发动机的有效策略,以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在舞台式教学模式下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我们发现学生在舞台式课堂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说表演者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其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学生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包括兴趣、爱好和学习信念等。我们参照奥苏伯尔提出的在学习情景中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贯穿舞台式教学的始终。
2.舞台式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培养
2.1增加和建立内驱力。
首先引导学生以求知作为目标,从舞台式课堂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这是内部动机,即认知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对于舞台式教学这种模式,以前在西北民族大学从来没有实施过,对于这些学生来讲,在他们学习英语的整个过程中,包括从小学到高中,也从未体验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他们的英语学习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笔试考核方式,带着求知的好奇,他们进入全新的舞台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英语舞台剧表演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并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逐渐巩固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这种舞台式表演成功的学习经验可以增加表演者的认知内驱力。我们观察到有了这种学习内驱力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保持稳定的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中专心一致,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这对全班学生学习英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2.2适当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必要的。
我们在舞台式教学中不仅认识到认知内驱力固然重要,适当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也很必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要通过学业成就而赢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尊重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中派生出来的。它与认知内驱力不同,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台词表达的流畅性、熟练的表演技巧,角色间的配合、舞台上的即兴发挥、观众的反应等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即满足自尊的需要。因此,我们在舞台式教学中,把观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及时反馈给表演者,同时阶段性地评选出各项优秀表演者,如最佳台词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语音奖、最佳组合奖、最佳剧组奖,等等。这些手段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荣誉感、自尊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2.3附属内驱力的作用。
我们在舞台式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参与舞台表演学习,既不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又不把英语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老师和同学那里获得接纳,融入表演团队集体,追求在舞台表演活动中的娱乐和与同学交流的快乐,这就是附属内驱力。教学实践证明,具有高度附属感的学生,一旦得到同伴和老师的接纳和认可,会进一步努力学习英语,并且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2.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
在舞台式教学中,我们重点注意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英语的学习动机。通常情况下学习动机的作用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即学习动机可以强化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可以增强学习动机。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不是直接关系,而是间接关系,也就是说,动机是学习作为行为中介影响学习效果的。在舞台式教学中,有意识地把英语学习动机不够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安排到剧组中担任较为主要的角色,尤其是英语台词量适中、自己喜欢的角色让他们表演。由于舞台场景本身及与同伴交流的需要,他们不得不努力学习必要的英语词句,并要注意语音的正确性。舞台式教学实践证明,为表演成功而努力的学习行为对学习效果有积极性的影响。
2.5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相结合。
舞台式教学中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我们老师注意到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位表演者都体验到成功的效果,获得这一成功效果,反过来可以积极强化学习动机。因此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量,权衡其相互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强化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重要,但应当把改善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我校在英语舞台式教学中就抓住了这个关键,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舞台式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3.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舞台式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适度,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克服,但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单地说,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疑难情境。通常情况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难度过小或难度过高的问题兴趣低下或没有兴趣。那么,老师在英语舞台式教学中怎样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才更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呢?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主体对某一问题的反应倾向的强度Trg是由内驱力强度即需要Mg,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即诱因Erg和目标对主体的吸引力即价值Ig共同决定的,用公式表示即:Trg=Mg×Erg×Ig。其中Erg+Ig=1。也就是说,当难度越小,目标实现的可能性Erg越大时,目标对主体的吸引力就越小;反之当难度增大,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减少时,目标的价值就会增大。”也就是说,在舞台式教学编导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限于让表演者(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单词、词组、语法、句型、演技、剧本,等等,即Erg趋近1,Ig趋近于0),或者让表演者排练和表演一些力不能及的过难的英语句型(高难度演技Erg趋近于0,Ig趋近于1,表演者们(学生)都不会感兴趣(Trg趋向于0)。所以,编导要(即老师或剧组的导演)让学生“似会非会”、“似懂非懂”,半生不熟的剧作,表演者才会感兴趣而迫切希望学习它、掌握它、排练它。因此,充当编导角色的任课教师,其应始终紧紧把握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让它构成问题情境。我们在舞台式教学中,根据每个不同的教学阶段,为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即提供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剧本供学生选择。这些剧本的难度在每个学期的不同阶段和每个不同的学期都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改变而随之改变,基本的原则就是符合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的适度但同时略高于学生的能力。
这就是说参与编导的教师不仅要熟悉剧本和教学材料,掌握剧本和教学材料的结构,掌握新旧剧本、新旧教学材料、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度。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的难度(50%左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适当表扬和批评。
在舞台式教学教程中,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每一次舞台剧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结束后,笔者都会根据现场记录,从语言表达、舞台表现和舞台设计几个方面去点评,及时公布成绩并让他们事先知道评分的标准,同时评出最佳台词奖、最佳语音奖、最佳表现力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剧组奖等。这个环节一方面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舞台式教学中的学习进度和取得的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今后在舞台剧学习的努力程度,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通过及时的反馈,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并且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学习动机,从而更有助于提高学习的自学性和主动性。因此,及时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4.结语
结合舞台式教学的具体情况,我们参照学习情景中成就动机的三个方面,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在舞台式教学中贯穿始终。根据三个学期的教学观察和总结,就如何培养和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出策略,以期更有效地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动机,对今后的舞台式教学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奥苏伯尔,等著.余星南,宋钧,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Ausubel,D.P.& Robinson,F.G.School learning:A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psychology[M].New York:Rinehart & Winston,1969.
[3]秦晓晴.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