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改进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成为了教育界人士关注的重点。据此,微课教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关于微课
微课以微型视频及幻灯片教学为主要形式,记录了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与传统教学一样,也会具有教学目标、内容、环节以及评价等。但是,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差异,如教学主题单一,只针对某一知识点;教学时间短,仅5-10分钟;运用相对灵活,适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等各环节;教学内容精,与教材联系紧密,是对某个知识点的深挖。总之,微课是一种动态的教学形式,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
二、巧用微课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巧用微课,理解课文内容。高中语文教材涉及散文、小说、文言文、古诗词、戏剧等多方面体裁的内容,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涉及面广,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入选其中,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想深入解读文本主题及内容,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需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因此,微课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运用灵活等特点,获得了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及学生的喜爱。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不仅能分开解读课文的疑难点及重点,还能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效语文课堂的形成。例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为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味戏剧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可通过微课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雷雨》的视频,并于重要之处同步插入解说词,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深化文章主旨。
(二)借助微课,体味诗歌意境。微课借助信息化技术实施教学,能将声音、文字、图像以及视频有机结合,将静态的文本解读转变为动态的视频教学,将抽象的概念教学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教学,使晦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打破语文课堂教学之时空限制,创建良好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体味文章中所营造的意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提升学习质量。
如在教学古诗词《归园田居(其一)》时,教师可通过微课展示古诗所描绘的美好田园风光,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宽阔的住宅,整齐排列的茅屋,前庭屋后的柳树郁郁葱葱,桃花开得煞是好看,整个村庄显得十分安静,家家户户都在生火做饭……视频所展示的诗中的田园风光美好,田园生活闲适,静景与动景有机结合,远景与近景交叠呈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田园生活的悠闲自得,体味诗的意境之美。通过微课的展示,学生更能理解诗人热爱田园的心理,领悟诗人的人生志趣及人生境界了。
(三)利用微课,提升写作兴趣。生活是创作之源,写作因生活而活力四射。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因阅历所限,缺少对生活的观察,而难以下笔成文,或所写文章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难以打动人心。究其原因,皆因学生埋头学习而忽略了生活,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从而在写作时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自然难以写出好文章。对此,教师可灵活运用微课辅助作文教学,通过真实可感的生活画面的播放,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使之感受生活,有话可写,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如在指导学生以“母爱”为话题进行作文创作时,教师可在学生写作之前播放一段央视的公益广告视频――“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视频中出现三个画面,并伴有一位母亲的独白:画面一:母亲蹲在儿子身边,一边帮他整理衣服,一边念着:“等你考上大学,妈就享福了。”儿子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母亲远望儿子背影,满脸的慈爱与期待;画面二:母亲站在已长大的儿子身边,说:“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就享福了。”儿子终于成家,母亲还是满脸的幸福与期待;画面三:奶奶坐着,孙女紧靠在奶奶怀中说:“奶奶,等我长大了,就让您享福。”透过母亲和蔼的笑容,我们看到母亲已渐渐老去。三个画面以时间为轴,表达了母亲常年的付出与期盼,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呼吁人们行孝需及时。这段微视频的播放,使学生深受触动,个个有话可写,写作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三、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注意事项
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虽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在运用的过程中还需教师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应明确微课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在应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不能喧宾夺主,应谨记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起决定性作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很强,需要教师加以关注和重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开拓学生的思维,并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而不可过分依赖微课。二是,微课的视频制作应以内容为主,不需要过于追求形式美。微课应以服务语文教学为主,而目前一些年轻语文教师过于追求微课的形式美,致使本末倒置,忽略了内容的设置,不利于教学的高效进行。因而,高中语文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把握好度。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1—0056—01
一、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提高缓慢,轻视语文
当前社会环境普遍存在着较强的功利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功利性,由于考试并不直接考课本中的内容,所以,学生就没有对课本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有,如果想对语文成绩进行进一步的提高,这需要长期的学习,见效比较慢,这样会造成学生误认为学习语文是件浪费时间的事情。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普遍认为学习语文相对其他学习科目来说是一件高耗低效的事情,所以,学校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由于语文文本基本上很少进行课本内容的更新,在教学内容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传统的篇目,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
2.职业懈怠,缺乏激情
客观来说,教师职业是一个较为清高的职业。但是教师也是普通人,需要像普通人一样有必要的衣食住行。就现代来说,普通高中教师每天的工作量比较大,一般的工作时间都要超过12个小时,然而收入却很一般,其年收入仅在三万元左右。这样很大程度上使部分教师丧失了工作的动力以及缺乏课堂教学的激情。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升学的压力,学校也很少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生活,造成教师的生活平淡枯燥,缺乏生活的激情,这也容易产生职业懈怠的现象。如果一旦教学出现职业懈怠的现象,教师们就很容易出现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教学过程中缺乏激情、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及缺乏创新等等。
二、构建高中语文高效愉悦型课堂的策略
1.学生通过充分预习来提高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文本进行充分的阅读,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去了解学习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会做到忙而不乱,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去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学生会出现较多的疑问,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会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必要的充分预习,不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激发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活动创新,活力永驻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载体就是课堂教学活动。为了能进一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对高中语文课堂活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每位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同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参加语文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贴近生活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语文变得更为丰富。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通过课堂来演绎生活的教学目的。此外,这也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独角戏的教学模式,引导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课堂成为学生和老师教学互动的舞台,进一步引导学生真正成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学生主体;教学情境;合作;探究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实施,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效益成为了教师与家长关注的焦点,成为了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战场。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最高标准,是对有效课堂的一种升级,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种肯定与延续。构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在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创新,就要需要教师以新课程改革后的新版教材为基准,就要以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教学方式为主导,就需要教师以学生主体的差异化需求为前提,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功能、结构、内容、实施方式、评价标准等等一系列内容的管理与策划,进而以更加科学、全面的、可行的教学策略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发展。
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核心是知识,教学的重点仍旧知识,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述的是知识,教学的目标仍旧是知识的掌握。这种完全以知识为主体的落后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发展置于一旁,令学生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与禁锢。新课程的全面推行,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与地位进行了彻底性的翻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取代了单一的知识传授。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立以生为教学本位的正确观念,要立足于学生主体本位化的需求与发展,要以适宜学生发展的高效型策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新发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充分关注每位学生的主体发展状况,要将学生主体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立足点与归宿,需要教师在学生整体与学生个体之间进行整体总结和差异分析,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采取相应性的、可行性的教学策略,以此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有的放矢,以此实现每个学生主体的最佳最优发展。
二、创设情境,寓理于境,升华情感
情境,通俗的来讲就是场景、语境,是激感的一种形式。情境具体变现为一定的形象性、生动性与现实性等等,能够极大程度的渲染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激起学生主体的参与体验。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对情境作用的一种肯定,是对情境启发结果的一种强调。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构建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根本要素,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达成高效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创设情境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必然工作,要注重教学情境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必然联系,要以生活中的鲜活素材为源泉为生闷的课堂教学活动注入活力,要将生活与语文知识进行完美的嫁接,在嫁接的结果中激发学生的充分挖掘和探究体验。教师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内在特性,要深挖语文教材中的知识重点,要将重点性的语文知识寓于一个能够展现生活性意义和价值的情境中进行具体阐述和具体解释,让学生在感性的情感空间中获得语文知识的理性认知,让学生在形象的情境中获得语文知识的抽象性思考,让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真正获得和掌握语文知识的本质内涵。例如,在高中语文的《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生动情境:同学们,相信大家都有听过凤凰传奇歌手的那首《荷塘月色》,但是你们之中有谁真正的见过荷花呢?有见识过月光洒落在荷花上面的优美场景么?等等,以贴切学生生活的形象性问题进行课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找到情感的归宿点,让学生在情境的支配下能够快速进入语文课文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的学习情感至此变得细腻。
三、注重合作,提倡探究,共同发展
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性的活动,教师和学生的单一是无法达成和促进教学发展的。新课程改革中的核心理念强调的是学生主体的探究,强调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欲望,以合作的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以此达成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模式。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一人堂的教学模式改进为师生、生生联合互动的行为,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彼此理解、信任、支持的基础上进行语文学习目标的共同追求,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达成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激发。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学角色,要将自身定位为合作教学的组织者与促进者,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对抗关系与促进关系,要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的点拨和评价,要以鼓励性的语言强化学生主动探究语文知识的动机,要以肯定性的行为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让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变得乐趣无限。例如,在高中语文《致橡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文内容为学生搭建这样的合作学习平台:同学们,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致橡树》,而实际的内容却是借助橡树来表达作者的一种情感。下面请同学们自行阅读和体会文章,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请你们告诉我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是作者那个方面的情感?橡树在文章中充当的是一种什么角色呢?等等,以此种方式进行语文课文的教与学,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课文学习的主要目的,能够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获得意外的成长与收获。总之,新课程的不断深化改革,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势越来越明朗。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掌握好教学的分寸,要把握好教学的角度,要确定好教学的中心,要以可圈可点的创新策略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效益及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不破不立”的改革观念引导下,在各个阶段、各个学科中忙于实践和探索的教师和学生,都在努力寻找出更好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法使用不合理
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一般是由体例不同、主题不同、写作手法各异、情感表达不同的各种文章组成,而这样教学内容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一旦对新课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拿捏不准确,过分强调师生互动,过分追求多媒体等教学方式的运用,课堂容易出现类似“满堂问”课堂,学生独立思考的连贯性在看似活跃的课堂中被过于花哨的教学方法打断,使学生实际根本不知道这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技能是什么,这样对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高效性极容易造成阻碍。
2.教学目标设置片面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但是现实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重视程度一直以来都没有充足地提升,加之对新课改要求的实现与高中语文应试压力之间协调统一的不知所措,对教学目标设计要么“以教定教”,要么“以案定教”,要么“以学定教”,设计了没有重点层次、空泛虚浮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对课堂教学起不到任何作用。
3.教学理念存在错误
课程改革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许多教师对于把过去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够深刻,将45分钟课堂的主动权全交由经验不足的学生,对于该学什么、怎么学好,学生们也是茫然不知。最终,因为过于强调自主学习,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教学启发,以致于课堂低效。
4.教学测评只顾成绩
有效地语文教学应该是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人格的完善、民族文化的融会传承,提高文学认知和使用的能力,进而也可以上升为即将成年的高中学生开始树立成熟的人生思想观、价值观等方面。然而,高中学生和教师在应试教育体系中都面临升学的压力,高分的取得才是高中教育评价中最重要的事情。于是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在题海重负的施加中、标准答案的死记硬背中被扼杀,根本无法实现更真、更高的高效课堂。
(二)学生方面的问题
1.学习态度不端正
大部分学生的智商都处于正常水平,然而一门科目的成绩在本科目的全班排名或者在自己所学全部科目的成绩排序却不一样,这种差异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习态度。一种现象是,很多学生认为语文课不像英语课,是一门自己早已完全熟练掌握的语言学科,所以学习难度不高,那种能够激发和维持学习的欲望相比其他学科经常处于劣势。另一种现象是,学生认为花费很多的时间才能追赶上很少的分数,还不如把时间放在别的见效快的课程中,忽视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在过去教师占课堂主位时长期养成了对教师严重的依赖性,学习自主性能力较低。因此,学生的心理建设已经对高效课堂造成阻碍影响。
2.学习方法不当
努力学习的普通学生与“学霸之间”,只相差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用大量的时间学习,扎实地做笔记,但成绩却一直提不上去。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因为这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不思考只是一味抄笔记、背诵笔记的阶段,自然达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也有一些学生,非常想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不会剖析自己学习能力的优劣势,不善于调整自我,总是喜欢执拗地模仿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却没有明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挫折中更加焦虑,影响学习效果。
二、对于现存问题的原因剖析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人都不一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不是为了分数、为了升学率。如果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错了,很多问题都没有办法谈论。从目前来看,很多的所谓的好学校,在教学上依旧是强迫灌输,甚至违背教育公平去强势选好的生源,把学生学习成绩作为最重要的标准。社会和学校一样纠结在矛盾之中,所有人都在讲素质教育,所有人又都觉得素质教育不可靠,真正的减负一直很难实现。这些问题可能像“钱学森之问”一样,不是问学校,而是问社会——教育再好,还需要社会提供发展的空间。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滞后,更新缓慢,语文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学生对语文不够重视,认为不学也能有个差不多的成绩,又或者认为短时间内不能提高分数,有较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加上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思想上叛逆、抵触心理比较严重,常常听不进教师的话。
三、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基于对建构高效课堂的理解,及高中语文的重要地位和学习特点,笔者对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探讨。
(一)教师方面
提高教师素养,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质量主要在课堂教学实现,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语文教师要做到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一定的教学创新能力、高效的设计学案,开发课程资源,激情授课,有效课堂提问,重视课后辅导。
(二)学生方面
高效课堂是在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中合力完成的,不可能是教师和学生任何一方的单向努力。因此,需要学生积极转变错误的学习观念,増强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对教师教学的适应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是低效的。如何达到四十分钟的高效,充分的课前准备至关重要。我在备课时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如问题预设、课堂的把握、新课与复习课的教法。在课堂上的确很有效果。认真钻教材钻教参,书中自有黄金屋,不可忽视。另外,设置习题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着重点也不同。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也可以对他们提出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二、充实的教学过程
(一)精妙的导语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我一般会采用这样的几种形式:激发兴趣,设置悬念;触及重点,短小精悍;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
(二)优化的提问
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方面做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我在处理课堂提问时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设计的问题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阶层学生的实际能力。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方式。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三)个性的教风
要想使高中语文课堂出效果,高中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超的课堂艺术,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用自己拥有的文化内涵打造出个性课堂。这种个性的课堂就是这位教师的精、气、神,就是语文课的语文味。个性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的语言富有个性,是慷慨激昂、豪放洒脱的语言,是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的语言,是民主商量的语言,是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师在规范引领下尽显机智的有个性的课堂语言,不仅能使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且能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认同中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语文课的魅力。
(四)灵活的教学
教学重点突出,敢于取舍,不求面面俱到。课堂45分钟,应激点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课堂是乏味的,是不符合学生思维逻辑和记忆习惯的。每篇课文可根据其不同特点精选一两个知识点作为教学重点,有所取舍,评略恰当。教师不搞“一堂言”,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空间。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是学生本人进行思考。”语文课堂要想获得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让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多动脑:学生多质疑,老师巧质疑,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多动口:多诵读、多讨论、多表达自己的见解;多动手,勤动笔:仿写、抒写;写片断,写日记,写心得。质疑—探究—思考—感悟,每节课给予学生一定的动脑、动口、动手的空间,这样更容易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课堂的精华内容高浓度地被吸收。
(五)有趣的结尾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可以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三、及时的课后巩固
每堂课的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布置作业的原则是少而精,且布置作业必检查,检查作业必反馈。反馈过程中既有知识点的反馈,又有师生情感、价值的认同和交流。通过这一环节查缺补漏,以保证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为深化下一堂课的内容做准备。
教师必须讲求教学的艺术性,激活学生思维,生动活泼地教学,师生互动,充满生机活力;必须讲求课堂的实效性,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构建节约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只有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虚”,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