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室优质护理新亮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丽的环境、顺畅的交通、整洁的市容、良好的市场秩序、和谐的城市生活,是广大市民的共同梦想,也是城管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占道经营破坏城市秩序,阻碍城市交通,影响城市市容、扰乱城市秩序,与提倡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规则和创建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的现实要求格格不入,因此,占道经营的清理整治,历来是城管行政执法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之一。
一、 我区治理占道经营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占用公共场地和城市道路乱摆乱放、乱拴乱挂、乱搭乱建从事经营活动是城市管理中一大顽症。我们在执法清理过程中以人为本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相结合。在执行公务中既要执法有理有据,秉公办事,严格程序,严禁简单粗暴,更要亲民爱民,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注重形象、语言文明,对“弱势群体”以服务为主,正确引导他们进入市场合法经营,逐步树立城管**,取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工作中的矛盾冲突。二是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在管理中,我们以教育为主,帮助当事人提高认识,纠正违规,服从管理,原则上,只要接受教育,愿意改正的,都不轻易处罚,减少矛盾纠纷和对立情绪。对于那些一向违反城市管理法规、教育不改,甚至恶意冲撞执法人员的,视情节轻重,责令检查认识,依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还要选择典型,通过曝光,达到惩戒少数,教育多数的目的。三是平时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平时管理我们多实行错时制,三班轮值,确保管理不留空档,在乱点、难点、热点地段采取率先进驻,同流动摊贩争“阵地”,使他们无处落脚,掌握工作主动权,同时在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实行定点、定人、定岗、强化点上管理到位,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城市中心向周边延伸,逐步将行政执法的触角延伸到城市每个部位。去年我们集中对全城区主要街道的100余处电话亭、彩票亭的占道经营进行了强制取缔,今年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流动商贩、露天烧烤、探头市场进行了治理和打击,共清理流动商贩200余家,取缔占道烧烤70余处,规范市场5处。经过集中整治,有效扼制了“马路市场”的漫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平时日常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占道经营反弹容易治理难的原因
1、管理相对人素质较低。占道经营违章者多是各自谋生的小商小贩,进城农民,下岗职工,伤残人员等“弱势群体”,他们以低层次的生产经营方式拥挤在交通路口,人流多的地方从事维修、加工、摆地摊、流动叫卖,相对而言,普遍存在文化层次低,法律观念淡薄,更无城市意识和文明意识可讲,为了个人谋取小利益,到处乱摆乱放,乱拴乱挂,乱丢脏物,完全不顾城市环境和交通秩序,执法人员对他们管理时,能跑则跑,跟执法人员捉“迷藏”打“游击”,对他们说服规劝,根本听不进,不起任何作用,作罚款处理时,多了拿不出,少了不管用,甚至干脆抵赖,执法人员感到又同情又无奈。
2、执法环境不够理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群众认为占道摆摊,随街叫卖是靠劳动吃饭,还能为群众提供购买便利,没有错误,不会触犯法律法规,当执法人员对占道经营者进行处罚时,很多群众感到不理解,又加上处罚相对人多是“弱势群众”,极容易引起周围群众的同情,他们纷纷为当事人说情,还指责执法人员不应罚款,更有甚者,由于心存对社会不满,故意误导当事人与执法人员对抗,鼓动周围群众起哄,围攻执法人员,以致出现“暴力抗法”事件,这些严重影响了执法人员的执法力度和工作成效。
3、农贸市场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群众需要。我区34.3平方公里的城市,形成规模的菜市场只有一诺商贸城和张家庄菜市场两处,并且处于**西两头,另有5处早市分散于背街小巷,仅有的几处菜市场都是人满为患,处于饱和状态,致使部分经营业户无法进入市场合法经营,同时,有限的市场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要,这就为占道经营提供了有利商机,再者,现有菜市场均实行有偿管理,并且收费较高,以一个菜摊为例,一天要交2-5元,很多经营业户为了减少经营成本,不情愿到市场交费而成为流动商贩,这些都是占道经营屡禁不止的直接原因。
三、治理占道经营的对策
1、做好宣传,依靠群众解决占道经营问题。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要做好占道经营治理的群众工作途径很多,主要是: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介、宣传窗、广告牌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工作,教育群众支持对占道经营的管理工作。宣传教育的着力点应放在对群众思想认识偏差的矫正上,通过指明占道经营对食品安全、市场秩序、生活环境和市容市貌等等的危害,让群众认识到清理占道经营是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切身利益,这样,我们才能在整治占道经营过程中争取主动并有一个较好的执法氛围。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占道经营的管理工作。现阶段占道经营的管理,工作面广量大,反复性强,管理工作矛盾突出,要达到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管理,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单靠我们城管队伍孤军奋占,势单力薄,难以持久,因此,应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搭建群众参与城管的平台,让更多的群众走到城市管理的前台,这样,不仅能形成对占道经营的高压态势,而且能通过群众自身的现身说法,教育违章占道者自觉纠正自身的行为。
2、坚持堵疏结合,完善城市功能。实践证明,对占道经营者一味采取堵、禁的办法不仅不能取得应有的执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引发新的矛盾。因此,只能在严肃查处的同时,给予必要的疏导。及时建设或设立一些具有扶持帮助、优惠等性质的集贸市场,引导经营者到此类集市进行经营活动;对已有的市场,通过协调相关部门,适当降低入市经营成本;在一些对市容环境和交通影响不大的街区规划设立临时摊区,以解决困难群众的生计问题,这样既把占道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又降低了城管执法成本。
3、依法行政,严管重罚。在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同时,对屡教不改,和执法人员“打游击战”的流动占道摊贩,要加大处罚力度,依法采取暂扣、没收物品、罚款等处罚,加大其违法经营成本,让其得不偿失,促其自动放弃这种违法经营行为。同时,城管执法部门也要提高队伍自身素质,加强对执法人员依法执法、文明执法的教育,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既加强管理,又维护好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执法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尽可能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使城管执法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
甘蔗是轩岗乡乃至全市、全州的传统支柱产业,蔗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到数万蔗农和糖业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关乎到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城乡问题,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经济优势的发挥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开拓等都具有深远意义。轩岗发展甘蔗具有十分有利的工、农业生产条件,蔗农具有丰富的种蔗经验,又有英茂轩岗糖厂作为龙头企业,历年来甘蔗都是轩岗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甘蔗产业出现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甘蔗生产发展的现状,找出制约甘蔗生产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轩岗甘蔗生产发展做出科学规划。
一、当前轩岗甘蔗生产发展现状
1、轩岗的自然生态情况:轩岗乡位于**市西部,距市政府所在地芒市20公里,辖区内最高海拔2224米,最低海拔810米,东与风**相邻,西与五岔路乡毗邻,南与三**乡接壤,北与江**、象滚塘乡相连,是一个山坝结合的乡。轩岗乡辖丙茂、芒广、芒棒、筠竹园、芹菜塘5个村民委员会,36个自然村,51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821亩,其中水田17853亩,占耕地面积的56.1%,旱地13818亩,占耕地面积的43.4%。人均占有耕地1.77亩。全乡总户数3829户,总人口17945人,其中农业人口1724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9‰。辖区内有汉族、傣族、景颇族3种主体民族。汉族有5593人,占总人口的31.2%,傣族12164人,占总人口的67.8%,景颇族161人,占总人口的0.9%。
2、甘蔗种植情况:2010年全乡总耕地面积4.77万亩,甘蔗种植面积1867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9.2%。其中水田甘蔗面积5058亩,占甘蔗种植面积的27.08%,旱地甘蔗种植面积13615亩,占甘蔗种植面积的72.91%,甘蔗总产量8.29万吨,总产值2817.5万元,平均单产4.44吨。
3、轩岗糖厂生产情况:英茂糖业是**省最大的制糖企业之一,拥有**英茂糖业有限公司、**英茂糖业有限公司、**农化科技有限公司三个子公司。自2003年参与**省糖业整合以来,通过收购兼并、租赁等方式拥有11个糖厂,具备日入榨甘蔗28100吨能力,原料基地80万亩,年白糖产量40万吨左右,酒精产量3万吨。主要产品有:“英茂”牌白砂糖、精制糖、食用酒精和农用复**。英茂糖业以长远的发展战略、良好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明确的文化追求博得社会的广泛认可。2009年英茂公司成功收购轩岗糖厂,轩岗糖厂设计日处理2000吨,一个榨季最适宜的规模入榨量为25-30万吨, 2010/2011榨季轩岗糖厂蔗区入榨甘蔗15.45万吨,达到规模入榨量还缺口甘蔗9.55-14.55万吨,龙头企业对原料甘蔗的需求量缺口大,甘蔗发展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4、甘蔗在轩岗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轩岗乡农村经济总收入5185.88万元,人均农业收入2526元,甘蔗总产量8.29万吨,总产值2817.5万元,占全乡农业总产值的54.33%。蔗区人均产蔗4.04吨,蔗区人均总收入2526元,蔗区人均甘蔗收入1050元。蔗糖是全乡农业产业中一个重要的经济作物及产品;蔗糖产业作为我乡的传统产业和骨干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产业,是目前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发展蔗糖产业是我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发展蔗糖产业有利于推动我乡产业化发展,是丢不得,也丢不起的支柱产业。
二、目前轩岗甘蔗生产存在的问题
1、作物之间争地矛盾突出:近年来,受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种农作物纷至沓来,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相互竞争,在水田上有马铃薯、苞谷、蔬菜、水稻、西瓜等生长期短、效益高的作物与甘蔗争地,甘蔗的种植逐步向坝子边沿的低产田退让;在旱地上有柑桔、橡胶、咖啡、竹子、茶叶、经济林木等长期作物与甘蔗竞争,大量甘蔗基地退种其它作物,甘蔗种植面积难以稳定。
2、常年连作,蔗区土壤肥力下降:由于蔗区没有足够的耕地可以进行轮作,许多蔗园长年边作,土壤肥力退化严重,根据**省甘蔗研究所2008年对我蔗区土壤检测分析,蔗区土壤肥力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是施肥单一,磷、钾和部分微量元素的补充不够,甚至没有补充,导致甘蔗产量和品质上不去。二是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不当由于对蔗区土壤养分不了解,肥料配方大多是经验配方,肥料的针对性不强。
3、科技普及落后,种植管理水平低:一是甘蔗施肥水平低,施肥技术不科学,据调查,全乡甘蔗的施肥平均每亩40公斤尿素、50公斤普钙肥,轩岗大部分蔗区土地贫脊,施肥水平较低;部分蔗农施肥后不进行覆土,施望天肥,还有部分蔗农为图省力,苗肥、拔节肥一起施,肥料利用率低;偏施化肥,全乡60%以上的甘蔗只施化肥,有机肥的施用较少,大部分连作甘蔗的田块土壤板结,肥力降低,甘蔗产量难以提高。二上宿根蔗管理水平低,宿根蔗产量低,甘蔗种植成本上升。甘蔗下种地后,一般要收砍2—3年,全乡宿根蔗面积8963亩,占总植蔗面积的48%,而宿根蔗的产量不到甘蔗总产的40%,宿根蔗低产的原因主要有甘蔗收砍质量差,蔗桩保留过高,或收砍刀锄不快损坏蔗头,造成地下低位牙萌发少,蔗苗细弱;开垄松蔸质量差或不进行开垄松蔸,造成宿根蔗土壤板结,通透不良,从而影响根系、蔗芽生长,出苗差产量低;宿根蔗发株早、生长快,病虫草害发生危害也早,施肥管理也相应提前,管理节奏跟不上,容易造成减产;大部分蔗农对宿根蔗缺塘、断垄不注意进行补苗,造成断垄缺株多,有效茎减少,影响宿根蔗产量。
4、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更新换代慢:甘蔗品种多、杂、乱。低劣品种屡禁不止是长期困扰甘蔗生产发展的玩症之一。仅靠**市甘蔗技术推广站引进、试验、繁殖、推广的甘蔗良种远远不能满足制糖企业的需要,各制糖企业纷纷向外大量引种,在没有经过严格的试验、示范、观察,并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同时,蔗农在生产中也自发引种,造成品种个数多,在种植过程中,品种与品种之间相互混杂,新品种的种植管理与其种性不相协调,这样造成甘蔗品种种植的个数多、品种间相互混杂、品种布局混乱。
5、机械化程度低,劳力不足:轩岗蔗区以旱坡地及低产水田为主,旱地坡度大,水田田块小,适于机械化操作的面积小,机械化使用程度低,而甘蔗在种植、收砍过程中劳动力强度大,加之近年年轻力壮的农民外出打工的较多,种蔗农民越来越少,劳动力成为当前发展甘蔗生产的瓶颈。
6、甘蔗病虫害严重,影响甘蔗的建康发展:甘蔗是一种生长周期长、宿根栽培、连片种植作物,再加轩岗气候、环境复**样,尤其近年甘蔗引种频繁,植期多样化,病虫害种类多,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甘蔗整个生育期几乎都受病虫的危害,甘蔗下种后出苗前,受金针虫、白蚁、金龟子、螟虫、凤梨病等的危害,出苗得不到保证;甘蔗出苗后至拔节前,受螟虫、金龟子、白蚁、黑穗病等危害,形成枯心苗或生长受到抑制,基本苗得不到保证;甘蔗拔节后至收砍前,地下受金龟子、象鼻虫、白蚁等危害,蔗茎受螟虫、介壳虫等危害,叶部受绵蚜、**马、秀病、褐条病、稍腐病等虫危害,使甘蔗生长受到抑制,造成减产,糖分降低,宿根年限缩短,种蔗成本上升。根据调查,轩岗每年约95%的甘蔗不同程度遭受病虫危害,造成甘蔗减产20-30%,甘蔗糖分降低1-4个百分点,大部分甘蔗因地下害虫危害而宿根年限缩短,蔗农种蔗成本上升,效益降低,大大影响甘蔗生产的发展。
7、产业化经营不够完善,利益分配欠合理:甘蔗收购价格是决定种蔗比较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农民种蔗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制定合理的甘蔗收购价格,对调动农民种蔗积极性和促进甘蔗生产至关重要。多年来,我州甘蔗收购价格政策都是由政府根据食糖市场情况而制定,利用政府指导价保护蔗农的根本利益,但随着国企改制和糖业整合民营化以后,制糖企业在具体执行价格政策中,只顾企业的利益,没有把蔗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意性较大,严重违背市场价值规律,政府对甘蔗价格难于调节,没有体现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代表广大蔗农根本利益的价格政策,因而无法调动农民种蔗积极性。
8、综合利用滞后,资源浪费严重:一是近年来,随着糖业整合工作的不断深入,制糖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由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经营管理上的差距,导致同样甚至相对较高的技术或设备都达不到相同的产出效果。二是甘蔗叶利用率低,甘蔗叶是很好的饲料,如果能进行充分利用,可大大提高蔗农的种植效益,据测算,单产为5吨的蔗地,约有1吨蔗叶,如果蔗叶能够充分利用,发展养殖业,对甘蔗生产和轩岗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9、蔗区基础条件差,抗自然灾害能力低:蔗区以旱坡地为主,旱坡地面积多,平缓蔗田少,甘蔗种植收获以人力劳力为主,种植成本较高;基础条件差,靠天吃饭,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三、发展轩岗甘蔗生产发展的对策
1、推广甘蔗间套种技术,提高植蔗综合效益:甘蔗是一种生长周期长、宿根栽培的作物,收获一季甘蔗需12个月以上,宿根2-3年,冬甘蔗11-12月下种,到次年4月封行,约需4-5个月的时间,甘蔗高产栽培要求甘蔗行距1-1.2米,在甘蔗封行前,行间空闲,浪费土地。而轩岗又是马铃薯之乡,2011年甘蔗套种马铃薯面积300亩,平均马铃薯单产1540公斤,产值3080元。推广甘蔗套种马铃薯技术,利用甘蔗生长前期蔗田行间生产种植一季冬马铃薯,可缓解作物之间争地矛盾,改良蔗田土壤,提高植蔗综合效益,提高蔗农种蔗积极性。在巩固提升蔗糖产业,优化蔗区布局,扩大甘蔗种植面积,甘蔗种植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过程中,蔗田间套种作为一种传统的栽培技术,对稳定田蔗面积,增加单位面积效益和蔗民收入,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蔗区土壤肥力,提高甘蔗单产:通过采用测土→配方→配肥→施肥等一整套先进的技术措施,根据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用,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科学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根据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砍定甘蔗施肥量;从而,来提高肥料利用率,平衡耕地养分,提高生产效益,达到降低蔗农成本,提高单产,提高植蔗经济效益的目的。
3、加强科技培训,提高蔗农种植管理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加大农业科技的宣传、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蔗农的科学种蔗、科学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甘蔗单位面积产量和种蔗效益。与上级科技推广部门联合,在甘蔗种植、管理、收砍的全过程,在蔗区召开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会,把科学技术宣传到每个蔗农心中。
4、引进新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根据轩岗甘蔗品种结构情况,确规定推广品种及达到的目标,用3—5年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投入,每入榨一吨甘蔗提取2元的品种改良基金,用于优新良种推广,达到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为3:5:2,良种率达90%以上,其中,优新良种率达80%以上,甘蔗含糖份达14.5%以上,实现平均甘蔗单产提高一吨,甘蔗含糖份提高一个百分点,宿根年限**一年,榨期提早一个月,产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的目标。
5、推广机械化植蔗,降低种蔗劳动强度:引进新型农业机械进行种植管理,2010年蔗区共引进大型闲耕机10台,42%的蔗园犁耙开沟使用机械化,引进小型微耕机5台,在蔗区中耕管理培土中进行示范推广,2010年甘蔗中耕管理期间召开小型微耕机培土现场会5场,培训蔗农及初及技术员1200人。推广机械化,种蔗劳动节药40%,生产速度加快70%,有效提高植蔗生产效率。
6、利用新技术防治甘蔗病虫害:引进新技术新农药防治甘蔗病虫害,2010年在轩岗蔗区示范推广新农药阿克泰、锐胜、康宽、福戈等新型农药防治甘蔗害虫,这些农药使用方便,与追肥混合施于蔗根,就能有效防治甘蔗地下害虫、蛀茎害虫、叶面害虫,防治效果好,可彻底结束甘蔗生长中后期使用喷雾器喷施农药的时代,大大提高甘蔗害虫的防治效率,降低蔗农种蔗劳动成本, 2010年示范推广面积1200亩,预计2011年推广面积15000亩。
7、与龙头企业签订定单合同,甘蔗收购价与食糖消售价进行联动,与企业利益共享:在甘蔗生产发展中,农民主要承担甘蔗生产的风险,制糖企业主要承担市场的风险,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产品销路,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工农双方的风险与利益关系,按照“风险各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实行蔗价与糖价联动,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维护好工农双方的正当权益,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
在实行甘蔗价格随甘蔗品种和食糖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双联动”机制。一是按品种论价,实行甘蔗最低保护价格,良种加价的办法,甘蔗品种分类及分品种细化价格一定三年不变,执行期间不能随意降低确定的分类品种级别;二是甘蔗价格与食糖销价格挂钩,以前三年平均的食糖销售价为基数,糖价每上升100元,每吨甘蔗收购价提高5元;三是甘蔗收购价随食糖销售价变化,每100元食糖销售价对应7元的甘蔗收购价,食糖销售价高甘蔗收购价就高,反之高低。同时制糖企业与蔗农实行股份合作制联结,将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结合在一起,蔗农既参加劳动,又集资入股,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方式。
8、与养殖业联合开发蔗叶、蔗稍饲料,提高甘蔗综合利用率:蔗稍是优质饲料,2010/2011年榨季轩岗乡生产蔗稍1.66万吨,蔗稍每吨售价80元,蔗稍理论总产值132.8万元。通过“种蔗养牛,养牛挤奶”的结合方式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和帮助农民利用科技养牛致富,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良性互动。目前轩岗有养小区3个,全乡牛存栏数3500头,在芒棒**雪花牛养殖厂,养殖规模2000,年需饲料28.62万吨;通过种甘蔗——养牛的模式,把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特色农业的发展,使种蔗——养牛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9、争取龙头企业支持,加强蔗区基础设施建设:蔗区基础设施差,蔗区道路、水利设施,排灌系统滞后,严重影响蔗糖产业的发展;通过争取国家项目、争取龙头企业资金支持,加强蔗区道路维修建设, 2010年在蔗区建设旱地节水灌溉水池十个,覆射浇灌面积2000亩,新修维修蔗区道路15千米,蔗区排灌沟渠1.2千米。在今后的生产建设中,仍继续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及龙头企业支持,加强蔗区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改善蔗区生产条件,提高甘蔗生产基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甘蔗高产稳产。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理清思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按照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技兴蔗、优化结构,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合理规划,综合利用,稳定蔗区面积,突出解决长期制约蔗糖业发展过程中单产低的问题,稳步提高单位产量,为制糖生产线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促进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巩固和提升蔗糖产业在轩岗乡传统支柱产业的地位。
关于区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发现并解决卫生队伍存在的问题,努力推进卫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元月中旬以来,我局对下属医疗卫生单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状况开展了摸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卫生局共有下属单位9个,其中: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所、区妇幼保健所、区医院4个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会兴、**、磁钟、高庙4个乡级卫生院;车站街道卫生所。现有正式职工178名,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构成、职称情况(按本人档案所在单位)见附表。
二、存在问题
(一)卫生人员严重不足
从调查情况来看,各单位普遍存在卫生人才不足,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
1、临时人员偏多,单位负担重。目前,系统有临时人员36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2.2%,人员工资全部由聘用单位承担,加之,今年修改后的《劳动法》已开始实施,要求临时人员与正式人员同工同酬,单位还要为临时人员缴纳“三金”。
2、在岗职工少,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4个乡级卫生院原有编制72人,因正常的退休、死亡和调出,现只有职工60名,而真正在卫生院岗位工作的仅有41人,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比如:区医院现有职工40人,其临时和外聘人员高达18名;**乡卫生院有正式职工13人,根据工作需要,临时雇用8名专业技术人员。
3、人员关系不顺。目前,卫生系统内部干部职工中属于借用的有26人之多,占正式职工的14.6%,既给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不便,制约了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发展,也给借用人员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压力,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二)高、中级人才比例普遍偏低
1、学历方面:4个乡级卫生院没有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一学历为大专的只有2人,仅占卫生院总人数的3%。
2、职称方面:全系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7%;中级职称56人,占34.5%;初级职称69人,占42.6%;无职称人员31人,占19.2%。这些表明,区属8家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比例偏低,引进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迫在眉睫。
(三)现有业务骨干年龄偏大
1、专业技术人员断档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现有6名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中有4人将在5年内退休。另一方面,4个卫生院45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5人,其中1人已到退休年龄、2人即将退休,35至45岁的有35人,35岁以下的有15人,其比例为1:7:3,而45和55岁之间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偏少,断档现象严重。
2、新进人员专业大多不对口。区疾控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所这些年新调入的人员,大多与专业不对口,现有的工作也主要靠原先的“老人手”承担,再过三、四年,若这些“老人手”到了退休年龄,“新人手”由于自身素质,不能承担重要工作,将影响到我区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四)医疗设备陈旧,科室设置不全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区医院、乡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诊断疾病还主要靠解放初期的“老三件”,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由于人员、设备缺乏,直接影响到科室的科学合理设置,目前区医院没有设置急诊室,供应室、手术室、妇产科,设置不规范;4个卫生院的急诊室、供应室没有按要求设置;会兴、磁钟卫生院的急诊室、妇产科设置也不规范,与“三室一科”建设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如再不加大投入,将影响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卫生发展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和我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和重视人才工作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因此,我们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的观念,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为推进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强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视培训卫生业务骨干
健全继续教育体系,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职自学、带薪学习,开展高层次学历教育和学术交流,加速知识更新,推进技术进步。在大胆使用年轻业务骨干的同时,又要注意引进和培养单位所需的高层次人才。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政策支持,努力从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对口毕业生。加强区内医疗卫生单位与省级、市级同类机构的业务合作和交流,建立并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内培、外引,逐步解决人才断层现象。目前,区医院急需人员12人,其中,临床人员5人(妇科2人、内科1人、外科1人、麻醉1人),化验1人、放射1人、护理5人。卫生院急需人员19人,其中,大专以上西医临床专业人员5名、儿科2名、妇科4名、外科4名、护理4名。区疾控中心急需人员2人,其中,检验1人、流行病调查1人。
(三)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和激励专业人员奋发向上
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这种竞争不仅仅体现在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也要体现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之间。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有效竞争,才能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奋发有为的精神。各个技术岗位也要采用竞聘上岗的办法,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多作贡献。通过竞争,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留住人才,开发人才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发现并解决卫生队伍存在的问题,努力推进卫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元月中旬以来,我局对下属医疗卫生单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状况开展了摸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卫生局共有下属单位9个,其中: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所、区妇幼保健所、区医院4个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会兴、**、磁钟、高庙4个乡级卫生院;车站街道卫生所。现有正式职工178名,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构成、职称情况(按本人档案所在单位)见附表。
二、存在问题
(一)卫生人员严重不足
从调查情况来看,各单位普遍存在卫生人才不足,人才引进困难的问题。
1、临时人员偏多,单位负担重。目前,系统有临时人员36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2.2%,人员工资全部由聘用单位承担,加之,今年修改后的《劳动法》已开始实施,要求临时人员与正式人员同工同酬,单位还要为临时人员缴纳“三金”。
2、在岗职工少,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4个乡级卫生院原有编制72人,因正常的退休、死亡和调出,现只有职工60名,而真正在卫生院岗位工作的仅有41人,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比如:区医院现有职工40人,其临时和外聘人员高达18名;**乡卫生院有正式职工13人,根据工作需要,临时雇用8名专业技术人员。
3、人员关系不顺。目前,卫生系统内部干部职工中属于借用的有26人之多,占正式职工的14.6%,既给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不便,制约了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发展,也给借用人员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压力,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二)高、中级人才比例普遍偏低
1、学历方面:4个乡级卫生院没有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专业技术人才,第一学历为大专的只有2人,仅占卫生院总人数的3%。
2、职称方面:全系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7%;中级职称56人,占34.5%;初级职称69人,占42.6%;无职称人员31人,占19.2%。这些表明,区属8家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比例偏低,引进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迫在眉睫。
(三)现有业务骨干年龄偏大
1、专业技术人员断档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现有6名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中有4人将在5年内退休。另一方面,4个卫生院45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5人,其中1人已到退休年龄、2人即将退休,35至45岁的有35人,35岁以下的有15人,其比例为1:7:3,而45和55岁之间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偏少,断档现象严重。
2、新进人员专业大多不对口。区疾控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所这些年新调入的人员,大多与专业不对口,现有的工作也主要靠原先的“老人手”承担,再过三、四年,若这些“老人手”到了退休年龄,“新人手”由于自身素质,不能承担重要工作,将影响到我区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四)医疗设备陈旧,科室设置不全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区医院、乡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诊断疾病还主要靠解放初期的“老三件”,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同时由于人员、设备缺乏,直接影响到科室的科学合理设置,目前区医院没有设置急诊室,供应室、手术室、妇产科,设置不规范;4个卫生院的急诊室、供应室没有按要求设置;会兴、磁钟卫生院的急诊室、妇产科设置也不规范,与“三室一科”建设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如再不加大投入,将影响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卫生发展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和我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和重视人才工作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因此,我们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的观念,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为推进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强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视培训卫生业务骨干
健全继续教育体系,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职自学、带薪学习,开展高层次学历教育和学术交流,加速知识更新,推进技术进步。在大胆使用年轻业务骨干的同时,又要注意引进和培养单位所需的高层次人才。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政策支持,努力从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对口毕业生。加强区内医疗卫生单位与省级、市级同类机构的业务合作和交流,建立并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内培、外引,逐步解决人才断层现象。目前,区医院急需人员12人,其中,临床人员5人(妇科2人、内科1人、外科1人、麻醉1人),化验1人、放射1人、护理5人。卫生院急需人员19人,其中,大专以上西医临床专业人员5名、儿科2名、妇科4名、外科4名、护理4名。区疾控中心急需人员2人,其中,检验1人、流行病调查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