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模式设计

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言,传统的对外经济贸易已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的建立不仅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也使我国的经济贸易往来逐渐成为世界性跨国贸易中的一份子。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呈现增长的趋势,并已成为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进步的中坚力量,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在我国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具有不断发展的优势,相关规定表明国家的相关部门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不仅能够改善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形式,也在逐渐降低我国传统的跨境贸易方式下的成本,从而参与到国际竞争的行列。进行跨境贸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建构的同时,能够促进关于外贸交易的多边流转,为企业进入外贸竞争的行列提供更多的机会。

1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现状

201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总额已超过美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进步,经济发展的方式也只有创新发展,不能在经济发展中采取以往的经济模式,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从来不会停滞不前,贸易的形式必须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大环境,以国际化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本国经济的发展策略进行调整,我国经济贸易总额中跨境电子贸易的份额在不断上升。电子商务的进步得益于电子商务贸易平台的发展,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创新,而电子商务平台也成为商务贸易的重点创新的对象。跨境贸易的发展繁荣,并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使我国对跨境贸易发展越来越重视。我国跨境贸易将跨境平台建设作为国家相关部门的重点内容,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以及已有的外贸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国家对各省的跨境贸易平台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具有跨境贸易优势地位的省市进行具有自我特色的跨境贸易平台的建设。沿海城市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以及经济发展的开阔性将自身的优势不断进行跨境贸易优势的平台的转化,在解决跨境贸易中通关费时长、成本高以及处理繁琐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跨境贸易中遇到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集中化的处理,将所有的缺点在新的平台建设过程中进行优化。跨境贸易自从在我们国家起步以来就在逐渐发展壮大,而在对相关的缺点进行处理和平台优化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具有特点的综合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涌现、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将电子商务的跨境贸易进行综合对比,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系列的发展产业链也促进了相关产业模式的壮大。相关的跨境贸易平台将成熟的交易系统发展成为商业模式,形成具有特点能够完成固定交易的平台模式。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的模式首先是传统的跨境大宗交易模式,在传统的跨境交易模式中平台服务就是境内外的外贸企业在网络上进行销售贸易的平台,提供相关的供应商和采购商的各种信息使双方进行了解促进交易的完成。供应商能够在自己商品的特点基础上寻找相应的采购商进行商品的出售,而采购商则可以在平台优势的基础上将自身需要的产品进行对比选择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商品。通过平台的沟通,买卖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网络上的沟通,这样就促进了双方跨境贸易的进行,并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提高贸易的效率。其次是综合门类的跨境的小型批发零售的平台模式,进行跨境的小型批发零售平台模式将中国企业或者个体卖家的商品在平台上进行网络在线交易,将处于不同国家的商品通过交易平台而免除相关的跨境费用的一种交易模式,跨境贸易平台本身并不需要参与商品的交易环节,只需要为交易的双方提供可跨境沟通的平台。这些平台可以收取买卖双方的交易佣金进行平台的维护费用和盈利。另外跨境交易平台还有独立性的跨境小额批发零售平台,在交易过程中平台自己进行相关的海内外跨境贸易将目标商品进行买断,并只在自己的平台进行交易将商品进行海外的销售,通过国内加工进行商品的加工,直接销售给海外消费者的跨境贸易模式,而平台所转去的利润就是将商品进行购买加工和销售出去的差价。最后的平台模式为专业性的第三方服务平台,从平台的名字就可以明白平台是为跨境贸易提供相关的服务信息为主的,专业性的第三方服务平台能够为交易提供相关的贸易支付平台以及物流客服和相关的咨询服务等内容,以此来帮助企业的跨境贸易的顺利完成,平台的收入主要依靠于平台提供的贸易服务。

2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的应用

传统的国际贸易总是将贸易的各方面复杂化,这是因为贸易所处的传统的经济发展环境,而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已经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而快速发展,在科技发展的情况下,贸易已成为快捷有效的交易,而跨境贸易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跨境贸易的发展不断增长,各国在跨境贸易方面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从而促进了相关的跨境贸易平台的产生,不同的环境下结合各自的特点而产生的跨境贸易平台,使跨境贸易平台在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时候却不能够顺利进行,当前经济水平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进步,而对于跨境贸易平台而言其相关的企业的发展也极为重要,但是这些产业往往是包含着各个方面的内容和不同的产品生产的企业,将这些产业进行有效的整合促进平台贸易进行有序进行是促进跨境贸易平台进行产业链整合的重要发展,跨境贸易平台的产业链的把控难度大也一直是跨境贸易平台缺失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不仅在产业链中物流和售后等没有保证,甚至是企业商品的生产质量和进度等都不是平台可以直接进行控制的,因此能够进行平台的产业链中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促进产业链的进步可以使平台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进行模式的整合和创新,在整合产业链的过程中将其中的缺陷进行对症下药采取相关政策,在产品方面平台可以结合自身的运营系统对产品的需要进行预测,从而进行产品的存储,甚至可以进行提前备货,这样可以加强平台对产品的质量以及数量有所保证,也可以提高对产品成本的把控力度。跨境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而跨境贸易平台也在不断的增加,随着各个省市对跨境贸易的发展,在不断对跨境贸易的电子商务平台模式进行发掘和创新。不仅从事外贸的企业进行跨境贸易平台的建设,一些传统的企业在进行经济贸易的过程中也开始将企业产品进行外销,因此由于各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总是会出现相似的情况而不断导致跨境贸易出现竞争激烈的局面,当前跨境贸易产品的货源以及商品的相似性程度较高的特点都会导致跨境贸易平台建设的拥堵,影响平台的个性化发展。而海外商品本地制造等模式也使竞争不仅是跨境之间的竞争,也存在于本地的制造商们之间的竞争。能够将跨境贸易平台进行服务贸易的升级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逐渐进行海外产品和本地制造商的信息服务,提高消费者的本国消费,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也为跨境贸易平台的差异化发展提供竞争渠道,促进平台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对自身不断创新。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模式要在合理的法律范围内进行发展,在产品知识产权方面进行细化了解,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业务形态,而在跨国贸易中具有各个国家多边贸易的特点,因此跨国贸易中会涉及多个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尽量控制在合法的范围内,从平台的建设开始就要由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约束,只有确保平台发展的合法化才能够保证跨境贸易的顺利进行,也可以在跨境贸易中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和消费者的青睐。

3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模式设计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力度的加大和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跨境贸易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的建构过程中也出现平台模式相似的局面,许多平台开始进行自我的平台创新,在相关的方面不断进行个性化的建设,在形似性极高的跨国贸易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和国际化贸易发展的需要,而物流和客户方需要进行创新已开始成为竞争的开阔点。跨国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将产品进行统一运输到国内,再进行统一的邮发,可以节省物流的成本以及由平台直接确保商品的质量和数量。许多企业在进行跨国贸易的过程中开通了保税模式能够缩短商品的配送时间。在进行跨国电子商务贸易平台创新的过程中进行保税模式和直邮模式的创新是促进智能化发展以及在客户大数据的操作中进行客户体验服务的重要方式。当前经济的发展使跨国贸易的平台模式必须在经济发展的环境中进行创新才能适应当前消费者的需要,只有进行创新才能够逐渐脱颖而出,逐渐发展的平台模式使跨国贸易竞争不断激烈,进行平台创新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跨国电子商务的平台模式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发展,建设出适合本地区或者本企业自身产品的平台模式才会使跨国贸易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并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将平台的潜在优势以及独具的特点进行不断扩展和创新。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将大数据应用到平台中进行两者优势的整合,促进产品的数据化管理以及客户的数据化服务。

4结语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将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促进贸易的发展结合起来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做法,将跨国电子商务进行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作为能够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消费者需要的重要前提。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深,建设跨国贸易平台促进自身的优势发展,发挥产品优势。平台优势的建设需要对涉及的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完善,这就要求在建设初期就要对平台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在平台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对平台进行优化处理。只有加大平台的管理力度和平台的创新建设,使平台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才能够在平台的创新和完善中促进企业跨国贸易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阿布都热合曼•阿布都艾尼,妮鲁帕尔•艾山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小额跨境电子商务新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06).

[2]娜.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模式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5(08).

[3]殷明.我国中小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和发展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2篇

一、新常态理念概念及特点分析

在我国的新的经济发展体系建立中,新常态理念的建立是新的政治经济发展环境、内容、模式下,进行的全新管理理念与方式的改革工作。但就经济管理而言,新常态理念即是在我国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采用务实求变、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全新模式,其主要特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在新的环境下形成。新常态理念的形成与传统经济理念有着极大的极大区别,其产生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经济发展,受到改革推进、国际形势变化、我国经济速度减缓等情况变化,形成的新型经济环境造成的。在这种新的经济环境下,我们利用新型的工作理念将其定为常态化工作理念,即为新常态理念。二是理念的务实性。在新常态工作理念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务实性精神是我们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只有在务实精神的指引下,新常态理念的形成与推进才能为当前经济发展与管理工作提供具有实效性的支持作用。

二、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实践措施研究

(一)利用新管理方法,完善农村财务核算方法

在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财务核算工作的开展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传统的农村财务核算工作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经济常态下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所以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利用新型财务管理核算方法,完善农村财务核算过程。这些新型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建立全面核算模式。与传统的核算方式不同,全面核算模式较为重视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整体内容以及与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内容进行整体的核算工作。在实际的农村经济财务管理过程中,这种全面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我们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全面掌控财务整体状况。二是加强成本与预算管理控制。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中成本与预算控制力度。在成本控制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管理成本,利用成本管理质量的提高保证农村国有资产管理得到保证。而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我们有效的预算控制方式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计划性与执行性,保证其发展有序进行。

(二)建立标准化公示平台,做好财务公开工作

做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财务公开工作,既是财务管理制度中的明确规定,也是国家对于农村经济管理者的硬性要求。在新常态理念的引导下,我们结合新型技术的内容拓宽了财务公开平台,利用标准化公示平台方式开展了实践性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建立标准化的公示体制。在新的公示平台中,标准化体制的建立包括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利用标准制度规定公示内容及要求,保证公示内容、过程、方式确实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积极的开拓新的公示空间,提高财务公示在标准化要求下可以为更对的社会群体所了解。如在网络平台中,建立网络财务管理信息公示平台,提高公示工作的关注程度就是新型的财务公示方式之一。二是建立有效的回馈反应制度。财务公开的目的就是利用公开方式,提高社会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同时利用社会反馈内容提高农村财务管理质量。所以在标准化公示平台的建立中,我们还需要利用制度管理方式,确保财务信息公开中社会反馈信息得到有效处理,保证财务公开质量提升。

(三)利用制度化模式,规范财务监督工作

在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传统的财务监督工作包括了村民委员会监督和上级审查监督两种主要模式。但是在新的财务管理常态理念模式下,这些工作内容都存在较多问题。所以在新常态理念指引下,我们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对于者两种模式进行了改进,以便更好地规范财务监督工作。首先在村民委员会监督过程中,我们可以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如引进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加入财务监督工作,保证监督制度的有效的执行,确保财务监督管理的有效性的提升。其次是在上级审计监督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制度化管理模式,利用严格的审计制度要求,确保监督工作落实到位。

(四)发展新型技术手段,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

在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新型技术的应用对于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财务技术创新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创新内容:一是网络财务管理技术的开展。新型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应用很好地提升了财务工作自动化水平与管理质量,特别是在网络财务管理平台中远程财务管理的开展,还可以很好地降低财务管理成本。二是大数据技术下的财务管理发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新常态下的农村经济管理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如数据挖掘的开展对于农村财务预算的质量提升有着重要促进作用;而良好的数据分析对于财务风险的规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3篇

为解决好传统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存在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笔者提出利用建立旅游产业资源集中整合的云平台,通过云协作机制来促进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以此提高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根据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云协作的应用需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即初级应用阶段和高级应用阶段。

(一)云协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初级应用阶段模式云协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初级应用阶段,最需要做好以下两点:首先,建立开放式的云协作机制。在云协作机制中,各种参与实体之间可以顺畅地沟通信息,使用对方可共享的社会、经济、信息等资源,以此达到降低自我经营投入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多赢和谐局面,促进整个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最终提高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这样可以使得旅游产业中各方之间存在的固有的和非固有的关系巩固化和规范化。其次,引入社会中第N方参与到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中来。第N方可以是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也可以是通讯、快递等信息物流机构,可以是除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以外的其他行政职能政府部门,也可以是其他各种对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社会任何实体、任何产业。这样能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从封闭半封闭状态,一跃成为开放式产业。这种第N方加入越多,整合的社会资源越丰富,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实力也就越强大。因此,开放式对云协作机制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

(二)云协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高级应用阶段模式在云协作初级应用阶段的基础上,建立类似IT行业中云计算的云平台。这一云平台是参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各类社会实体的信息加工处理和资源整合的中心。所有的社会、经济、信息等资源都将在这一平台进行处理和交换。以旅游专业学校为例: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将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法律法规设置到云平台;旅行社将切实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要求设置到云平台;旅游从业人员将工作中遇到的市场情况和问题设置到云平台;旅游者将对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设置到云平台;第N方将自身参与旅游产业的目的和存在的各种需求设置到云平台。旅游专业学校就可以通过这个云协作平台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宏观旅游产业政策、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情况、旅游从业人员所面临的新的市场问题和素质要求、旅游者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直接要求以及第N方所带来的旅游经济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依此来进行适合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适合旅游市场发展的理论研究等工作。旅游专业学校则不必扮演这些实体在经济中的角色,不必增加相应的参与成本,就可以得到这些有益的资源,这也是云协作的最大效用。

二、云协作机制在旅游经济中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云协作机制在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既不是经济风险,也不是产业市场风险,而是如何建立健全这种云协作机制,并把这个机制落到实处。另外,要调动社会经济中其他对旅游经济发展有益的实体资源,除要有开放式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更重要的是要使参与的实体有很强的积极主动性。为了应对上述可能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以下基本手段解决:首先,通过行政机制建立云协作平台。云协作平台的建立,需要通过政府各级相关部门的主导才能实现。目前旅游经济产业中的各个参与实体,均第一注重切身利益和直接利益,各方之间的往来关系既不透明也不直接。这就导致各方即便面临难以处理的问题,也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更不会在市场经济中自觉地联合产生一个可以相互沟通和利用的平台。而单靠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一方,很难协调各个参与实体以及建立协作机制,更难利用旅游产业以外的各种社会资源。这就需要政府各级相关部门主导,共同促成旅游经济云协作机制的建立。其次,商业化运作云协作平台。在政府主导建立云协作机制平台的基础上,将该协作平台推向市场,商业化运作,使云协作平台本身也纳入到市场经济运行当中。这也是保证云协作机制开放式特点的基础。云协作平台所具有的强大资源集中整合、信息处理功能,本身就蕴含着资源配置、信息经济等实现市场化的基础,因此,该平台的运营管理完全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最后,调动市场各类实体的积极性,吸引第N方参与支撑云协作平台。在市场经济运营中,各类参与方均把经济效益列为首位,因此经济效益也就是第一驱动力。而这一驱动力的来源,一是要有健全的参与机制与退出机制,二是要有盈利效益,二者缺一不可。在云协作机制的平台建立初期,政府可以出资一部分,社会筹集一部分,形成云协作机制平台引导基金,有了这个资金保障,各类参与到旅游经济产业的实体就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加之参与后会以较小的使用成本获得同质同量的社会资源,会直接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实体企业就有了一定的主动性,从而促进云协作机制运作的良性循环。

三、云协作机制在旅游经济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管理创新;现代化;建设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实现的创新优化发展。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的丰富,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成为众望所归。基于此背景,区域经济管理实现现代化建设是区域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因此,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新模式的特点入手,分析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素,从基础设施、政策支持、组织关系等多方面建设科学的管理模式。

一、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区域经济管理作为经济领域重要的一个分支,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由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决定,还由区域经济管理的现状中出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但同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较,管理模式的建设仍需加倍努力。

1.区域经济管理的传统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理学进入到经济发展领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区域性特点,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都是以地理区域作为划分的界限和标准,但事实上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治理手段也对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滥用”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使区域经济管理呈现出落后、传统化。如在温州治理模式常常被使用到福建晋江,但事实上,温州和晋江的文化传统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同一治理模式将众多企业逼上绝路。采用现代化的治理方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和发展,要求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可以跟上国际潮流,实现面向世界;也希望各个领域的发展能够具有前瞻性,即能够面向未来发展,基于此,要求区域经济领域能够摈弃传统模式,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治理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如何在风云巨变的市场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发展的重点。因而发展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是国际形势所要求,第二,追随社会的发展企业才能把握正确的机遇,发展自身规模,而当我国社会生活、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时,要求区域经济也能够建立其现代化管理模式,从企业自身出发,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自身发展的基本所在。另外,经济管理也在不断的实践经验中得出新的管理思想。在此环境背景下,区域经济实现了现代化管理模式,主要是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从区域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人性化、柔性化。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能够从区域经济的管理组织、管理文化、管理结构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其现代化建设。

二、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所呈现的特点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由各个区域盲目建设而成的,需要依托于当前时展的需求,立足于我国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针对于当期我国的发展形式,要求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须拥有以下特点:

1.人性化特点

人性化特点是由科学发展观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从古至今对于经济发展都拥有片面的看法,如在商言商、重利轻义等等,而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和倡导,要求区域经济在发展中、管理过程中都能实现这一准则,采用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更为柔性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正是从人性化作为出发点的,将管理文化、人本管理思想纳入到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兼顾人性化的特点。

2.信息化特点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地位显著提升,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能够避免出现一些伦理失误,从而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只有抛弃传统中的人力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变革。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信息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基础设备的信息化,如设立智能监控,提高监管能力,运用“互联网+”的产业形式增加产能。

3.民主化特点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主化特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实现民主化管理能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增加区域经济发展中各个企业组成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在于人才的流失,如出现北漂一族等,这些人才的流失导致该地教育成本的浪费,经济的不起色。因而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的民主性特点,能够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增加企业文化,留住人才,发挥集体智慧,从根本上提高区域经济管理水平。

三、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因素

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法律政策等形势的改变下,要求达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标准和特点,并不是简单可得的,要求依托于资金、人才、政策平台等的支持。

1.资金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手段,类似于柔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资金的支持。第一,充足的资金支持说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正确和科学的,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由此根据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整体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第二,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够对区域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从而实现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目的;第三,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后期的维护、完善,这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从而拖动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顺利展开。

2.人才

当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需要拥有先进的管理思想的作为指路明灯,而管理思想是依托于人才呈现出来的。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人才是必要因素之一。另外,人才所提供的作用不仅于此,第一,优秀的人才能够带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第二,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呈现出前瞻性的优势,如在我国城市经济规划中,对于未来经济缺少前瞻性思想,导致当前众多的基础设施、现有的发展模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与此同时,技术也是依托于人才存在的,技术是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建设的保证,只有强大的技术才能充分构建信息平台,维护信息共享,推动管理呈现智能化、人性化发展。

3.政策

我国经济制度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政府加于宏观调控,这种经济制度在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而可以看出,政策是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又一必备因素。第一,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出相适应的管理保护法规,能够保证区域经济发展不受到大环境发展的侵害;第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快建设的步伐;第三,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仅能够为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建设带来财政支持,还能够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

四、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在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其必要性、建设特点和必要条件都展开了论述,但最为重要的是提供具体的建设措施,从实践上指导其发展。

1.正确认识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找好切入点

对于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认清本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对症下药,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优化现代化管理模式。要找好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必须做好:第一是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聘请专业的经济管理双重人才,从而能够从数据中证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对于温州模式而言,小商品生产是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而具有生产规模小,各自为政等缺陷,因而以其不足作为切入点,展开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第二,要求正确认知每个区域中的文化特点,总所周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影响,所以了解掌握区域文化,能够以此作为载体,构建经济管理模式。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经济管理平台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因而在具体操作中,希望能够充分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过程中,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模式中,区域经济发展维护中都能够利用到信息技术。如在区域经济发展前期,能够构建信息平台,将企业的基础设备建设情况、招商情况、经营情况都通过数据的方式展现,同时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区域进行预测,并制定风险措施,从而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创新优化本区域经济管理

我国区域经济管理发展的起步较晚,且后天发展较慢,因而要求其能够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方式。首先,要求各个区域能够展开管理方式的交谈学习会议,通过互动,学习优秀的管理方式,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其次,要求各个区域能够派遣相关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并根据本区域经济真实的发展情况做出更改创新;最后要求能够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对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以期带动区域经济管理实践运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温州模式、长三角模式等区域经济管理模式的概述,可以看出,在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而区域经济管理模式也具有繁杂的特点,另外还可以看出,从国际经济背景、国内经济政策、区域企业自身发展等方面都急需建立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前瞻性的管理模式,因而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主要的要求是具有人性化特点、信息化特点、民主化和和谐化特点的,要想以这些特点为建设标准必不可少的是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的支持,如此才能从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的信息平台、构建和谐的管理结构等来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最终达到区域经济管理建设,推动区域经济驱动发展,从而先创新带动后创新,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经济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梁吉义,梁枫.区域经济现代管理发展过程与要素系统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02:65-70.

[2]楚芳芳.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管理创新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37-38.

[3]任彤.基于区域经济管理体系下的经济治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6:194.

[4]王君.浅议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5,09:58-59.

[5]杨志学.基于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115-116.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经济创新发展机制体制

1微观层面,大力推进“新技术+业务+组织”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

1.1促进产品形态变革

推动新技术直接转化为最终消费产品和服务。大庆市华为云计算中心为市民提供“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14个方面的服务产品;大庆抽油机制造分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游梁式抽油机;此外还包括智能传感器与互联网结合而形成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各种功能机器人及生命科技基因测序服务等。实现物理实体产品与数字虚拟产品结合。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具有物理形态的实物在数字空间具有一一映射的虚像,将物理实体与数字产品结合起来,二者实时链接和管理。企业通过实体产品消费和消耗情况传导到数字世界中,通过运营参数变动进行监控和分析,实现实体产品运行最优化管理,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数字化虚拟产品,实现信息对称和及时反馈。实现虚实产品的供需合一。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产品,尤其对于平台型产品,往往不是传统意义上交换瞬间就实现产品归属明晰,而是需要生产者和消费者互相参与到对方的买卖过程中。如网约车,无论是网约车用户还是司机,都是基于网约车平台的使用过程参与到对方产品生产和消费。

1.2促进业务流程改造

提高运营效率,优化生产商服务模式。新经济的到来,为企业带来了网络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支撑,使企业制造系统、服务系统具备实时感知、分析、自主决策、组织和精准执行等能力,使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企业拜托中间商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生产过程呈现去中心化。发展个性化定制,转向用户需求驱动模式。企业与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连接,不仅能使企业掌握消费产品的情况,同时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向企业发送产品需求。企业运营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为个性化定制的实现提供可能,在不需要或极少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根据数据化的材料元素形成不同组合,高效的提供与个性市场化需求匹配的产品和服务。开启业务流程同步运行,实现绿色闭环管理。新经济发展使得企业生产流程始于消费需求,也终于消费需求。新经济发展中人们更加注重节约、绿色和环保。基于网络技术的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输销售、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等内部业务流程几乎同步进行。只要需求和生产的流程连续不中断,就可以实现增量与存量的有效调度,甚至是实现零库存管理。

1.3促进商业模式创新

发展长尾模式。对于没有市场规模优势的传统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要想实现长尾商业模式关键是要加快推进与互联网结合,降低利基产品展示、搜寻和交付成本,使“所有东西都可以获得”;降低利基产品价格,保持该类产品市场供求稳定。发展免费模式。免费模式在具体应用中要实施基础功能免费和选择性收费结合、产品免费和渠道收费结合、前期免费和后续收费结合、先期收费和后期退钱结合,此外也包括高获利产品和免费产品叉补贴模式和逆向收费模式等。发展平台模式。大庆传统企业必须深度嫁接互联网技术,促进企业发生颠覆性变化;提高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把握核心环节,放开其他要素边界;形成不断升级的双边市场。发展分享模式。发展分享模式培育信任的文化基因至关重要,需要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形成社会化的分享、合作必然以信任为基础;鼓励分享平台企业在法律框架下突破旧规则,营造更有包容性的环境,否则分享模式不能持久存在。

2从中观层面,有效推行“创新产业化”和“产业创新化”协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1推动创新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加强石油石化效率提高新技术研发,推动形成新产品新服务产业化。大庆最具有优势的技术集中在石油石化产业。2018年3月,大庆油田立足解决质量、安全和管理中的生产难题,54项优秀QC成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2018年6月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在“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中,有7项特色技术,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加强污水废液处理新技术研发,推动形成绿色环保产业。大庆油田加速攻关环保新技术,一批新装置、新技术得到应用,为大庆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增加了动力。大庆油田研制推广环保作业工具,简易带压作业装置、防喷器高压胶芯等环保作业工具;油田压裂技术人员研制出专门处理压裂返排液的化学药剂;采油三厂研制便携废液回收装置,应用前景广泛,已在全厂推广应用。加强新兴产业技术研发,推动“新字号”产业发展壮大。新时期,大庆要继续发挥重化工材料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新型有机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建筑材料、复合材料等重点领域。提高新材料企业的认识,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推进“政用产学研”创新合作体系建设,加大新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实现新带来产品、新技术产业化。

2.2推动产业创新化,提升产业互联互通能力

实现农业由种植养殖为主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变。建立“初级产品——加工制造——流通服务”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建立“定制式创意——智能化控制——平台式流通”的智慧型业态。实现制造业由加工制造为主向制造业+服务转变。在“制造业投入+服务”上下功夫,形成和上游产业连接。不断完善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系列服务,包括产品设计、研发、生产管理、会计核算、法律咨询和金融支持等。在“制造业产品+服务”上下功夫,形成和下游产业连接。积极探索“产品+附加服务”“产品+衍生服务”和“产品技术+平台服务”等模式。实现服务业由低端、低附加值向高端化、高附加值和高带动性方向转变。服务主体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勇于自我改变,自我否定;创新电子商务模式,探索发展新路径,推动电商平台共享模式、推进电商进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项目,发展订单农业等;积极培育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经济、新业态,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及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上下游企业正在逐步集聚。

2.3推动创新产业化和产业创新化协同,实现产业链向高效闭环升级

完善新兴物联网,夯实产业闭环智能基础设施。新时代大庆要完善新兴物联网发展需要实现标准化建设,制定完善跨行业、跨部门协作机制,对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应用的标准做系统规划和研究制定;需要结合大庆实情突出地方特色,结合科研能力、应用基础确定发展定位和优先次序;加快物联网核心产业发展,发展物联网应用及软件等相关产业,构建完善的通信网络制造和服务产业。强化客户中心化,实现产业闭环无缝对接。制造企业逐渐完善定制元素数据库和客户信息库,由微商和中间商定制信息集合向企业直接接受消费者定制需求转变。要激励产销者群体发展。大庆在新经济发展中可以抓住清洁能源生产的地域特色性鼓励能源消费者向绿色能源产销者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提高产业闭环质量效益。三次产业融合中打造“农业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全产业链模式,减少农业废弃物,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强延长工业品的产品寿命,分散回收、集中处理和再生利用等举措,缓解资源粗放式投入和污染输出对自然生态的压力,最终提高生态效率。

3从宏观层面,精准发力体制机制,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3.1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培育新经济发展所需人才。以双元制教学模式为基础,提供多种模式的岗位实践机会,实现产教结合;以慕课、知识分享等学习型平台发展为契机,培育大量有竞争力的产销者、创客,实现人才质量提升;制定人才培育计划,做好人才数量储备。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积极有序地推动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灵活人才构成梯队;建立新经济发展人才绩效评价综合体系和辅助评价体系;加大爱岗敬业表现、重大创造创新、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新经济发展人才激励综合体系,兼顾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方面。

3.2创新科技金融体制机制

创新科技担保和保险制度。鼓励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科技保险专营机构,支持设立专业性科技保险公司,探索建立创新创业科技保险试验中心或基地,同时促进再保直保化,实现直再融合。完善知识产权抵押质押融资制度。明确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标准细节,并在区域内形成评估方法和结果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以满足知识产权在产业化之前具有“量化价值”。积极构建评估定价机构与金融机构评定成果共享平台,提高融资效率与安全性。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的风险投资机制。逐渐改变以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带款为主的单一投资结构;发展有限合伙制的风险投资机制,构建约束和激励机制,缓解风险投资主体之间的信息高度不对称性矛盾。

3.3强化技术转移体制机制

大力推动技术市场建设。强化以企业、产业的技术需求为中心进行研发创新增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和企业对新经济发展前沿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构建完整的技术转移机构体系,打破行政干涉,实现市场化推动。完善科技成果供求信息对接体系。建立跨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和交易平台;建立协同技术转移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效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探索建立专利当然许可制度,有效的连接市场需求;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双轨并行、有机联动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提升技术审查意见的价值参考;优化专利和商标审查流程和标准。

3.4完善法律保障体制机制

推行信用立法,保护网络信息数据。明确征信主体、征信对象、征信内容和征信方式;加快培育并发挥专业性第三方信用服务中介企业;建立健全失信者纰漏曝光与申诉机制。探索合理责任分配制度,发展新经济商业模式。提高放管服改革质量,在源头上筑起第一道防火墙,在企业和个人进入平台时要明确准入审核机制,压实法律责任,明确平台负有审慎的注意义务、审查义务,并要求在其没有尽到规定的义务时,对消费者的损害必须先行赔付。覆盖“空白+缝隙”,完善新经济法治环境。要增强对“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领域的认知能力和风险的感知,对其发展中倾向性、伴生性、衍生性等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弱化法律迟滞效应。着力处理在新经济商品和服务质量与标准化问题、产品和服务提供者资质考核审查问题和市场运营规范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