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考察情况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直机关工委:
根据机关工委通知要求,现将我局发展党员和党费收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4年发展党员计划落实情况。根据《关于下达2014年度市直机关发展党员指导计划及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有关工作的通知》,2014年我局严格发展程序, 1人参加了市直机关第25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2人参加了市直机关新党员培训班,1人按期转正,1人发展为预备党员。
二、发展党员工作质量情况。现有入党积极分子1人,党员发展对象2人,在工作和学习中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严格考察纪实薄记录。发展党员严格社会关系政审和支部大会决议制度,做到严格程序,入党材料和记录完整,对转正党员的入党材料及时放入个人档案。
三、党费收缴情况。严格按照党费收缴标准和比例收缴党费,今年上半年我局上缴党费16109元,下半年的党费正在收缴中。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全省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为全省“三农”服务,为吉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为了拓宽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水平,吉林省农科院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先后建立了37个国家和省级非独立机构(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基地),构建了东北地区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省农科院多方筹措资金,重点建设了生物技术、微生物、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作物种质资源、科技信息五大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和完善了乳品加工实验室、动物能量代谢实验室、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并对安普温室进行了维修改造;改造了公主岭、范家屯、洮南试验站试验地和南繁育种基地,完善了基础设施。这些平台建设为省农科院科技创新、深入开展国家级重大项目承担和高水平成果产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基础。“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农科院实施人才兴院战略,通过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初步实现了优化全院科技队伍结构的目的。五年来,共引进博士、硕士、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60人。其中,博士49人(含留学回国博士12人)、硕士106人;聘请国内外客座研究人员20人。同时,还通过出国培训、学术交流等形式培养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
完善专业学科体系,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先后成立了农村能源研究所、经济植物研究所、东北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和动物生物技术研究所。设立了乳品加工、蔬菜、薯类、花生、生物信息、农村能源、农村规划以及区域农业经济和农业宏观政策研究等新学科。在原有学科设置基础上,形成了13个创新机构的学科体系框架,规划设置一级学科54个、二级学科175个。
为了发展高新技术,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省农科院加大对生物技术、杂交大豆和玉米育种等学科领域的扶持力度,从人员配备、实验室、试验地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给予相应保障。
一、抓住机遇,学习考察,主动对接
按照哈尔滨市关于建立深哈合作机制的工作要求,2017年4月15日至18日,我校党委书记、校长长汤广江,党政办主任付丽随同哈尔滨市教育局以局党委书记、局长王长文为团长的考察团赴深圳市学习考察,开展对接活动。
我校合作对接的学校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是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中德职教汽车机电合作项目”试点院校,是深圳市职业院校综合排名第二位的高职院校。
在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安排下,考察团到深信院学习考察,并洽谈对接。在对接会上,我校党委书记、校长汤广江与该校校长孙湧分别介绍了双方学校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就校企融合、集团化办学、教学机制、师资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表示,将积极开展交流合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哈合作工作精神,为推动深哈两市的战略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领导,建立机制,签署协议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合作工作,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如何落实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合作工作,并达成共识。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汤广江为组长,党委成员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加强同对口合作单位的交流、对接。
二是建立工作机制。配备工作机构和力量,围绕对口合作的内容,我校和深信职院都安排了专门机构和人员专项负责。建立了联络员通讯员制度,建立起对口合作联络群,及时沟通汇报对口合作相关事件、项目和活动等情况,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专题研究对口项目。2017年10月,学校党委会专题会议听取了负责部门关于对口合作工作沟通情况的汇报,研究部署了选派干部到深信职院挂职锻炼、邀请深信职院领导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等相关工作及落实措施。
三是签订对口合作协议。根据哈尔滨市政府与深圳市市政府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我校与深信职院就促进《行动计划》落实工作达成了意向性共识。2018年3月,深信职院校长孙湧带领校内专家一行到我校开展相关对接合作工作的交流活动。3月29日上午,我校与深信职院结在我校国际交流中心举行了对口合作签约仪式,我校党委书记、院长汤广江与深信职院校长孙湧签署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南北协作行动计划落实协议书》,双方表示今后将在高水平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双师型教师队伍、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全面的协作伙伴关系,推动双方院校结对合作与帮扶。
三、交流培训,挂职锻炼,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互访交流,并肩前行。自结对以来,我校党委书记、校长汤广江;副校长朱景虎分别在2018年带领有关人员先后3次赴深信职院考察学习、参加该校组织的专业建设研讨会,并就专业建设、干部培训锻炼、人才工作、校企合作用工等开展对流活动。深信职院孙湧校长在2018年带领专业团队到我校进行交流考察。2019年两校在高水平建设上,经常互通有无,特别是汤广江书记和孙湧校长,每年的全国高职院校校长会议期间,都要就双方合作事项及相关工作进行单独的沟通、交流,为两校友好合作,并肩前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两校都成功成为本省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二是选派干部挂职学习,提升干部素质。为提高我校的干部水平,我校与深信职院专门建立了“干部”、“专任教师”挂职锻炼、培训学习的框架协议,首先约定我校在2018-2019年期间安排4批、每批2人的中层干部到深信职院进行为期2周的挂职锻炼。为确保挂职干部取得实质性成效,启程前,汤广江书记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听取了每名派出干部的准备情况汇报,并就他们确定的调研内容和对接学习的相关事宜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8年5月25日,首批2名正处级挂职干部正式到职。首批挂职锻炼的干部是教务处长和科研处长,主要学习国家骨干校的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特别是高水平项目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以更好的完成本校的高水平项目建设任务。随后选派的三批都是二级学院的院长,目的就是加强二级学院的建设,提升二级学院的内涵建设。
三是邀请深信职院专家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3月29日上午,深信职院校长孙湧教授应邀在我校国际交流中心二楼会议厅为我校全体教职工做题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若干思考与实践》的专题讲座。孙校长从“遵循思政工作规律,主动建立大思政体系;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创建高水平专业群;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打造一流教师队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构建双创教育体系,推动双创人才培养;创新质量监控体系,凝练深信评价标准”六个方面告诉我们怎样破解教育供给侧的难题,从宏观上阐述了如何发展产教融合,积极构建新型现代职业教育模式.
我校还邀请了深信职院的博士、高级工程师、计算机学院院长张宗平博士到学校进行专业建设的指导。张博士结合他主持的国家骨干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项目建设工作,从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同步搭建科研环境,包括课程资源、实训平台以及师资团队在内的校内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四是召开挂职干部汇报会,分享经验体会。为使挂职干部将学到的东西尽快应用到实际工作中,2018年8月31日下午,学校在主教学楼多功能厅召开赴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挂职干部(第一批和第二批)学习成果报告会。会上,学校教务处处长宋毅、科研督导处处长赵凤英、工程技术学院院长石云峰、信息中心主任赵喜明分别就本次各自为期15天在相关部门挂职学习到的相关成果进行逐一汇报。4位同志围绕本部门主要负责范围,分别从教学、科研、授课、信息技术4个大方面进行了经验借鉴。在成果汇报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与优秀职业院校之间的差距,同时也看到了我校在进一步发展中的自信。
四、重点帮扶,深度对接,推进专业建设
结合两校的具体情况,2019年两校达成了以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和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的帮扶意向,重点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新能源汽车技术、金融管理、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7个专业进行重点帮扶,进行深度对接,使对口合作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双方希望借此次7个专业的精准对接,进一步加强交流,推进专业建设全面提升。本次专业深度对接是深信职院选派7个专业的专家或骨干教师,预计到校进行为期1个月的挂职指导。计划2020年4月份实施,因受疫情影响,工作推迟,待开学后实施。附《哈科职院与深信职院交流专业一览表》。
五、积极宣传,营造氛围,扎实开展工作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以下简称选派干部)的管理,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选派第三批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农村任职工作的通知》(皖办发[*]27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选派干部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教育培训、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监督保障等。
第三条选派干部的管理工作在各级选派工作领导机构的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负责,选派办具体实施。选派工作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第二章教育培训
第四条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选派干部到农村任职前,应接受岗前培训。选派干部在农村任职期间,每年至少应接受一次年度培训。选派干部每年接受各类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周。
第五条教育培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讲求方法,注重实效。教育培训内容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和选派工作的目标任务安排。
第六条教育培训经费按照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按有关规定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不得向选派干部本人或其所任职乡镇、村收取培训费用。
第七条培训工作一般在本市、县范围内进行,也可组织到省内高校和培训基地进行专题培训,或到选派工作先进的地方参观学习。如确需出省培训的,须报经省选派办批准。
第三章日常管理
第八条选派干部的日常管理由乡镇党委负责,市、县选派办要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
第九条在岗工作制度。选派干部要吃住在任职地,每月在岗工作时间不少于22天。任何单位不得抽调选派干部承担单位工作任务。
第十条请销假制度。选派干部离岗时要向乡镇负责日常管理的人员请假,并及时销假。请假一周以内的,须经县选派办批准;半个月以内的,须经市选派办批准;超过半个月的,须经省选派办批准。
第十一条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选派干部使用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要事先提出项目申请,由县选派办会同财政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选派干部争取的各类款物要在县选派办申报登记,使用情况要及时在任职地公开,接受监督。
第十二条办公经费管理制度。选派干部办公经费仅限于选派干部在农村任职期间的办公支出。主要包括:办公用品购置、报刊订阅、公务邮寄、通讯补贴、统一组织的省内学习考察的差旅费、体检费用等。选派干部办公经费由县选派办统一管理,实行专人审核把关、一支笔审批、定时定点报账。
第十三条查岗制度。省、市、县选派办定期不定期采取实地走访、固定电话查询等方式,对选派干部在岗情况进行检查。对无故脱岗的要进行批评教育;一个月无故脱岗3次以上或脱岗一次达3天以上的,按照分级负责的要求告知选派单位,并取消当月生活补助;对经多次教育仍未改进的可进行必要的处理。
第十四条安全工作制度。教育引导选派干部增强防范意识,确保交通和食宿安全。以县为单位建立选派干部安全工作责任制。
第十五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选派工作发生重大问题或选派干部出现重要情况,按逐级上报的程序,及时报至省选派办。
第十六条选派干部调整制度。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进行调整:因病或家庭有特殊困难不能坚持在农村工作的;因本人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不适应在农村工作,且经帮助效果不明显的;年度考核为不称职等次,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不宜担任党内职务的;跨市变动工作岗位,或辞去公职的。
第四章考核奖惩
第十七条对选派干部的考核主要分为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年度和任期考核的时间、内容、等次标准,以及方法程序等由省选派工作联席会议制定,市、县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选派干部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考核等次由县选派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建议,市选派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省选派办审核。
第十九条考核结果要向选派干部本人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选派干部考核等次要通过一定形式在选派干部任职乡镇或村公示,并向乡镇党委和选派单位通报。
第二十条选派干部考核工作实行考核组长责任制,对考核结果出现失真失实的,要追究考核组长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选派干部年度考核考核等次视同选派单位人员年度考核等次,其中,优秀等次不占选派单位优秀等次名额。对不能认真履行职责的,要批评教育;对考核不称职等次的,要按照程序及时调整,由原选派单位重新选派干部接任。
第二十二条年度和任期考核结果作为选派干部安排使用的重要依据。任期考核为优秀等次的选派干部,要按照皖办发〔*〕27号文件精神,优先提拔使用,并按照程序列入后备干部名单。各级各部门应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将培养、考核和使用结合起来。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三条各级选派工作领导机构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每半年对选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县选派办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选派干部例会,听取汇报,交流经验,部署工作。
第二十四条乡镇党委要认真落实对选派干部的日常管理制度,党委书记要按照《乡镇党委书记履行选派工作的职责》(组通字[*]16号)要求,切实履行选派工作直接责任人的职责,经常听取选派干部的汇报,指导工作开展,帮助解决问题。
第二十五条选派干部在乡镇、村任职期间在选派单位保留编制、职务和身份,定编定岗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按照省里有关规定办理。
关键词:"三明治"教学法;急救医学;见习课程
The Applic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Sandwiches" Didactics in 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y of the Probation Course of Emergency Medicine
QIAN Feng-hua,SHEN Meng-wen,ZHAO Lei,QIAN Yi-m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anghai 200437,China)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 the "Sandwiches" didactics in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effects of the probation course of emergency medicine. Methods Have the lesson to the 38 students by the "Sandwiches" didactics and traditional didactics differentiate. After the course give the test about speculative knowledge and clinical operation of the emergency medicine. Results The score of the speculative knowledge of Test group is 80±4.64, while the clinical operation score is 90±3.14, which are both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Sandwiches" Didactics;Emergency medicine;Probation course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进行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临床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由于新医改的实施、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医院重医疗、临床教师带教意识淡薄,加之诸如医患关系紧张等社会因素的干扰,导致部分医学生见习质量严重下降[1]。
《急救医学》是一门对临床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仅仅通过课堂讲授是无法达到较好的临床应对能力要求的,因此见习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反应这门课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明治"教育采用"理论-实践-理论"交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4],同《急救医学》见习课程的教学理念相接近。因此我教研室进行资料整合,汲取前人经验,结合中医院校医学生特点,制定《急救医学》见习课程三明治教学计划,并运用到实践教学中,通过收集医学生反馈意见及对比客观分数情况,探讨三明治教学在《急救医学》见习课程运用的效能和可行性,以期为临床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第二学期选修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临床医学院《急救医学》课程的全体医学生为研究对象,总计76例,将其分4组,每次临床见习人数为18(或20)例,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为9(或10)例。四组合计:实验组38例,实施"三明治"教学法;对照组38例,实施传统见习教学方法。
1.2研究方法
1.2.1 "三明治"教学法的前期准备 提前做好集体备课,选取适合进行三明治教学的相关见习课时数,即原为床旁病例分析为主的见习课时,进行三明治教案的撰写。教案的撰写是此项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撰写过程中,要权衡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公平性和可实施性,同时应具有可操作性和重复性。需要课题组中高年资、教学经验丰富的组员,共同讨论制定每一次的教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2.2 "三明治"教学法的实施
1.2.2.1实验组操作 以一次见习9例,见习课程为"呼吸机的临床应用"为例。
1.2.2.1.1教学内容的导入与学习目标的提出 课堂教师首先将此次的见习课程目的、教学方法、学习内容、以及即将要采用的方式对医学生进行预告,让医学生能做到事先预习。见习课当天,指导教师用5 min简短开场并以一系列问题生动地引入当天的学习主题。
1.2.2.1.2第一次组内讨论 将医学生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每一个医学生进行编号,见表1。
三组医学生分别对3个不同的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病史采集(或在院病例学习),然后给予每组10 min时间进行组间讨论,对自己组的患者,进行病例情况的梳理,并得出一个具有共识性的病例情况,同时共同回答教师就这个病例及呼吸机的相关问题。指导教师随机聆听医学生讨论并做出一定指导。
1.2.2.1.3组间交换讨论 组间进行人员交换,以数字进行分组,即1、2、3组,见表2。
1.2.2.1.4第二次组内讨论 再次进行组内讨论,此时给予每组15 min时间,每一位医学生要将自己组的患者病史情况汇报给其他组的组员听,同时聆听其他二组的患者情况,将讨论的问题分并共同完善。
1.2.2.1.5课堂内汇报 结束后,返回原来的组,原组每组派一名代表(讲的最好的)在全班面前进行病例汇报,大家再进行学习(此步骤主要是避免部分表达较差的学生在传达中出现错误解读)。
1.2.2.1.6教师总结 即教师对整体的情况进行评价,并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授和总结。
1.2.2.1.7 "金鱼缸讨论" 对其中一个病例提出一个可能的假设和进展性发展,每组出一位代表到中间进行讨论,其他医学生可以进行补充。
1.2.2.2对照组操作 采用传统教学,以不超过10例为一组进行病史采集,而后每组一名代表对病史采集情况进行汇报,而后由指导教师进行知识讲授,医学生听讲、讨论。
1.3评价方法 学习结束后,参与课程期末考试,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医学生进行《急救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的考核,按评分标准由同一教师进行评卷,评卷教师及实践技能操作监考老师必须为非三明治教学指导教师或不了解两组分组情况的教师,考察医学生理论考试及操作技能考试的成绩差异;为了了解医学生对"三明治"教学法的意见和认可度,从而总结三明治教学法的优缺点和可行性,教学结束后向医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以收集学生对三明治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效果的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使用均属±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学生理论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 医学生考试包括急救医学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满分均为100分),见表3,实验组医学生理论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
2.2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中96%的医学生表示三明治教学法对只是的掌握具有积极作用,88%的医学生表示完全能够适应三明治教学法,其余医学生表示能够接受该方法,但需要逐步适应。
3讨论
一项研究调查显示[2],临床见习的质量下降是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临床见习教学资源的缺乏是最主要因素,而从医学生的特征出发,本身尚处在学习阶段,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能融会贯通,对于课堂上学到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技巧只停留在理论阶段[3],自身能力不足,医患沟通障碍,患者不信任、不配合等原因常导致医学生见习期间不愿主动接触患者。大部分医学生也因此对临床见习不重视,只求背书应付考试以过关,学习积极性差。
三明治教育是英国发展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被当作英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代名词[5]。时至今日,英国的三明治教育发展了一百多年,已经完美地融入了英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成为英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三明治教育逐渐引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府。
"三明治"教育之所以被称作"三明治",是对其半工半读、学工交替式课程设置模式的一种形象比喻。如同三明治中的食品分层,"三明治"教学就是集体学习与个体学习的一个穿插[6]。通过相互的穿插、有组织互动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的有效性。
运用这样的穿插式交流,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全程,并且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表达和阐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让学生参与为主,指导教师控制全场并从旁指导,达到教学目标;以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得短时间内得到高效的学习,在上述的案例中,本来在相同的时间内只了解到1个病例,但是通过交流又见到了其他4个病例,通过指导教师的前期准备,使得学生对于同一个疾病,或者同属于一个模块的知识点具有一个全局意识;以参与的形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的去获得知识。
《急救医学》虽然只是医学的一个分科,但是由于其包涵内容极其丰富,这对我们的医学生而言,学习就是一种挑战。医学生必须提高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能力,要有综合分析、运用其他医学分科知识的能力[7]。如何让我们的医学生正真地掌握这门学科是我们授课教师一直思考的。在见习课中,将教学中的难点挑出来,让医学生亲身体验于医学生可能受益更大。然而,单纯体验是不够的,如何做到"走过、路过、更思考过",又成为我们的教学难点:体验后的再次理论授课,于医学生而言是简单地知识点重复口述,不会有深刻的记忆;而通过三明治教学方法,"有讨论、有实践、有思考",更有助于知识难点的理解和记忆。
有资料证明,中国学生在中国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可能不如美国学生勇于提问、敢于质疑权威、乐于挑战[8]。但是,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小班化的讨论,尤其是三明治教学方法,其第一次讨论是在3~4人之间发生,第二次汇报是选择比较能表达的医学生进行发言,这样已经顾及到部分不善言辞的医学生的适应度了,同时也给他们一定训练,为今后更大范围的交流做好准备。
中医院校医学生对西医理论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较西医院校医学生还是有些差距,急救医学本身就偏重西医,又是临床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让我们的医学生能更全面地掌握急救医学,在教学上是有难度的。而我们的指导教师恰恰在三明治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在医学生的讨论环节,指导教师在旁聆听指导,这样就能非常了解该批医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缺漏情况,在课程结束时的总结和今后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完整性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用过初步的试验表明,三明治教学法运用到《急救医学》教学中,不但能提升《急救医学》见习课程质量,可以从急救医学临床思维能力角度出发,培养出一批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敢于发言,能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生,甚至通过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急诊临床医疗人才,具有临床能力的高素质急救医学后备力量。同时通过教学相长,可以建设一支更成熟的教学团队,不单单能掌握"三明治"教学法,更能主动思考如何真正将我们的教学内容授教于学生,使我们的教学改革不流于形式,更重于内涵。
参考文献:
[1]陈培刚.影响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3:56-57.
[2]喻萍.医学本科生临床见习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6):24-26.
[3]王玉珍.妇产科带教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88-89.
[4]彭熙伟.英国高等教育"三明治"教育模式及启示[J].高教论坛,2013,7(7):126-129.
[5]刘娟等.英国三明治教育发展历程及其政策举措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2(1):35-39.
[6]刘京华."三明治"教学方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6(86):7-10.